雷電防護裝置檢測部位及檢測點技術規范_第1頁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部位及檢測點技術規范_第2頁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部位及檢測點技術規范_第3頁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部位及檢測點技術規范_第4頁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部位及檢測點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雷電防護裝置檢測部位及檢測點確認技術規范本文件明確了雷電防護裝置檢測部位及檢測點確認的原則和方法。本文件適用于雷電防護裝置檢測部位和檢測點的確認。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2190電磁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測量方法GB18802.1—2011低壓配電系統的電涌保護器(SPD)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343—2012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GB/T21714.3—2015雷電防護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損壞和生命危險(IEC62305-3:2010,IDT)GB/T21714.4—2015雷電防護第4部分:建筑物內電氣和電子系統(IEC62305-4:2010,IDT)GB/T32937—2016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雷電防護裝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用于減少閃擊擊于建(構)筑物上或建(構)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質性損害和人身傷亡的整個系統。注:LPS由外部和內部防雷系統兩部分組成。3.2檢測部位partsunderinspection雷電防護裝置中具有獨立功能須進行檢測的部分。3.3檢測點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detectionpoint從雷電防護裝置檢測部位中確認進行測試的位置。3.4屏蔽效能(SE)shieldingeffectiveness(SE)未有屏蔽體時接收到的信號值與在屏蔽體內接收到的信號值的比值,即發射源與接收體之間存在屏蔽體所產生的功率損耗。43.5雷擊電磁脈沖lightningelectromagneticimpulse;LEMP雷電流經電阻、電感和電容耦合產生的電磁效應,包括浪涌和輻射電磁場。3.6格柵型空間屏蔽grid-likespatialshield有開孔特征的磁屏蔽。3.7防雷等電位連接lightningequipotentialbonding;LEB將分開的諸金屬物體直接用連接導體或經電涌保護器連接到雷電防護裝置上以減少雷電流產生的3.8雷電防護裝置檢測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checkupandmeasure按照雷電防護裝置的設計標準確定雷電防護裝置符合標準要求而進行的檢查、測量及信息綜合分析處理全過程。3.9確認Confirmation明確辯認檢測部位及檢測點的過程。4確認原則檢測部位及檢測點的確認應合理準確,覆蓋所有雷電防護裝置,能夠支撐檢測結論,全面反映雷電防護裝置真實狀況。5雷電防護裝置檢測部位及檢測點5.1接閃器5.1.1常見形式可能攔截閃擊的金屬裝置均可作為接閃器,可由以下任一部件組成:a)專設接閃器;b)自然接閃器。5.1.2檢測部位LPS中具有獨立功能須進行檢測的部分,以下應分別確認為檢測部位:a)桿狀接閃器、懸鏈線、接閃帶、網狀導體、金屬屋面、金屬塔、通風管及其他金屬構件;b)覆蓋在建(構)筑物上的金屬薄板;c)非金屬屋頂損壞可以在接受范圍內,非金屬屋頂下方的金屬部分(構架、互連鋼筋);d)金屬部件裝飾品、欄桿、金屬管道、金屬覆蓋層;e)屋頂的金屬管道和容器;f)輸送易燃或易爆混合物的金屬管道和容器;g)GB50057—2010附錄B規定的建筑物易受雷擊部位、雷擊率最高部位。接閃器檢測部位及檢測點示例詳細描述參見附錄A。5.1.3檢測點5檢測部位中確認需要進行測試的點,每個檢測部位不應少于一個檢測點,以下位置應分別確認為檢測點:a)接閃桿主桿體、接閃線支撐處、易受雷擊處、金屬構件主體;b)接閃器連接處及其與引下線的電氣連接處;c)GB50057—2010第4.2.1、4.3.1、4.4.1條款規定的接閃網格交叉處;d)接閃器支撐處的垂直拉力測試點。5.1.4主要參數主要參數如下:a)保護范圍;b)材質規格;c)網格尺寸;d)固定支架高度、間距;e)接地電阻;f)過渡電阻;g)垂直拉力。有關示例參見附錄B。5.2引下線5.2.1常見形式從雷擊點連接至大地的金屬導體均可作為引下線,可由以下任一部件組成:a)專設引下線;b)自然引下線。5.2.2檢測部位以下應分別確認為檢測部位:a)獨立LPS用來把雷電流從接閃器引至接地裝置的專設引下線;b)非獨立LPS用來把雷電流從接閃器引至接地裝置的引下線;c)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具有電氣連續的金屬;d)建(構)筑物主筋、鋼結構、消防梯、管道等金屬導體;e)建(構)筑物內的互連的鋼筋框架;f)建(構)筑物的正面部件、側面圍欄和表面金屬附件。5.2.3檢測點檢測部位中選取需要進行數據測試的點,每個檢測部位不應少于一個檢測點,以下位置應分別確認為檢測點:a)LPS引下線與接地裝置的電氣焊接處;b)LPS引下線與均壓環的電氣通路處;c)LPS引下線上斷接卡的連接處;d)LPS引下線支撐處的拉力測試。5.2.4主要參數主要參數如下:a)材質規格;b)平均間距;c)接地電阻;d)過渡電阻;6e)防接觸電壓;f)電氣性能;g)垂直拉力。5.3接地裝置5.3.1常見形式雷電流傳導并分散入地的金屬導體均可作為接地裝置,可由以下任一部件組成:a)A型接地裝置;b)B型接地裝置。5.3.2檢測部位以下應分別確認為檢測部位:a)外部LPS的組成部分,用來把雷電流傳導并分散入地的人工接地裝置;b)A型接地裝置的接地極中安裝在需保護建筑物外與每根引下線或不形成回路的基礎接地極相連的水平接地極與垂直接地極;c)B型接地裝置中位于需保護建筑物外面且總長度至少80%與土壤接觸的環形導體或基礎接地極構成的閉合環路。注:A型接地裝置和B型接地裝置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呈閉合狀。5.3.3檢測點檢測部位中選取需要進行數據測試的點,每個檢測部位不應少于一個檢測點,以下位置應分別確認為檢測點:a)接地裝置中的接地體連接板、接地預留點;b)接地裝置中接地體之間的焊接導通處;c)接地體與引下線的電氣連接處。5.3.4主要參數主要參數如下:a)材質規格;b)接地極埋設深度、間距;c)接地電阻;d)過渡電阻;e)土壤電阻率;f)相鄰接地裝置的地中距離。5.4雷擊電磁脈沖屏蔽5.4.1常見形式建(構)筑物空間各面上的金屬構件及導體均可作為雷擊電磁脈沖屏蔽體,可由以下任一部件組成:a)專設屏蔽層;b)格柵形空間屏蔽;c)專用屏蔽室;d)隔離界面。注:隔離界面能夠減少或隔離進入LPZ的線路上的傳導浪涌的裝置,包括繞組間屏蔽層接地的隔離變壓器、無金屬5.4.2檢測部位以下應分別確認為檢測部位:7a)建(構)筑物的金屬立面、平面、混凝土內鋼筋和金屬門窗框架等大尺寸金屬件;b)敷設無屏蔽層線路的金屬管道、金屬格柵或鋼筋成格柵的混凝土管道;c)電子系統線纜的金屬屏蔽層、光纜屏蔽層和金屬加強筋、金屬線槽;d)電子信息系統的橋架、柜體、金屬門窗及隔斷和消防設施金屬外殼、配線架;e)專用屏蔽室的屏蔽門、波導、殼體接縫、濾波器。5.4.3檢測點檢測部位中選取需要進行數據測試的點,每個檢測部位不應少于一個檢測點,以下位置應分別確認為檢測點:a)建(構)筑物的金屬立面、平面與等電位連接端子的連接處;b)混凝土內鋼筋和金屬門窗框架等大尺寸金屬件電氣導通任意處;c)無屏蔽層敷設線路的金屬管道、金屬格柵或鋼筋成格柵的混凝土管道與等電位接地帶貫通處;d)橋架、設備柜體、金屬門窗、金屬隔斷、消防設施金屬外殼、配線架與等電位連接網絡連接e)混凝土內鋼筋、金屬門窗框架大尺寸金屬件與等電位接地端子或均壓環連接處;f)屏蔽室的屏蔽門、波導、殼體接縫、濾波器與等電位連接網絡(M、S)連接電氣貫通處;g)格柵形大空間屏蔽、專用屏蔽室殼體的所有接縫、屏蔽門、截止波導通風窗、濾波器屏蔽接口處進行的電磁連續檢漏;h)利用浸入法、大環法、中波廣播信號測量法對格柵型空間進行各點的屏蔽效能測試。有關格柵型空間屏蔽的詳細描述參見附錄B,電磁屏蔽屏蔽效能按GB/T21431—2015、GB/T12190規定測試。5.4.4主要參數主要參數如下:a)材質規格;b)網格尺寸;c)接地電阻;d)過渡電阻;e)磁場強度;f)屏蔽效能;g)電氣性能。5.5等電位連接5.5.1常見形式導電部件與LPS進行的連接均可作為等電位連接,可由以下任一部件組成:b)導體連接;c)電涌保護器(SPD)連接;d)隔離放電間隙(ISG)連接。5.5.2檢測部位以下應分別確認為檢測部位:a)LPZ0A區或LPZ0B區與LPZ1區界面設置的總等電位連接母排;b)建(構)筑物的均壓環;c)信息系統所在樓層設置的等電位接地端子板,設備機房設置的局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8d)屋頂金屬龍骨、屋面金屬表面、立面金屬表面、金屬門窗、金屬隔斷、金屬格柵、防靜電地板支撐網格;e)配電柜內部的PE排及外露金屬導體、UPS及電池柜金屬外殼、設備金屬外殼、設備機架、金屬操作臺、消防設施及其他配套設施金屬外殼;f)線纜的金屬屏蔽層、光纜屏蔽層和金屬加強筋、金屬管(槽)、配線架。5.5.3檢測點檢測部位中選取需要進行數據測試的點,每個檢測部位不應少于一個檢測點,以下位置應分別確認為檢測點:a)總等電位連接帶與接地系統連接處;b)電氣系統設備與局部等電位連接端子板的連接處;c)電子設備的所有金屬組件與星型等電位連接網絡(S型)接地基準點(ERP)的連接處;d)配電柜的PE排與外露金屬導體的連接處;e)電子信息系統設備與等電位連接網絡(M、S)做功能性連接處;UPS及電池金屬外殼、設備機架、金屬操作臺、防靜電地板、線纜的金屬屏蔽層、金屬門窗及隔斷、配線架、消防設施與等電位接地端子的連接處;f)進出建(構)筑物的外來導電物在LPZ0區與LPZ1區界面與總等電位連接帶的連接處;g)建(構)筑物垂直敷設的金屬管道及金屬物與建(構)筑物內鋼筋的連接處;h)第一類和處在爆炸危險環境的第二雷防雷建筑物中長金屬物的彎頭、閥門、法蘭盤的連接處;i)滾球半徑高度以上的外墻金屬門窗、空調、欄桿與引下線柱主筋的連接處;j)幕墻或外墻貼面材料磚(板)通過金屬構架與雷電防護裝置的連接處。等電位連接檢測部位及檢測點有關示例描述參見附錄C。5.5.4主要參數主要參數如下:a)連接形式;b)接地電阻;c)過渡電阻;d)電氣性能。5.6電涌保護器5.6.1常見形式電涌保護器能承受預期通過自身的雷電流,并具有通過電涌時的電壓保護水平和有熄滅工頻續流的能力,通常分為:a)電壓開關型電涌保護器;b)限壓型電涌保護器;c)組合型電涌保護器;d)協調配合的SPD系統。5.6.2檢測部位以下應分別確認為檢測部位:a)建(構)筑物的進線入口處(在LPZ1邊界)用Iimp測試的電氣系統SPD;b)電氣系統在LPZ2邊界用In測試的SPD;c)電氣系統靠近被保護設備(在更高邊界)用In或用組合波Uoc測試的SPD;d)電信和信號線路中連接在被保護設備信號端口處的SPD;e)天饋線路中連接在被保護設備信號端口處的SPD;9f)電信和信號線路在隔離界面上的光電藕合器(光電隔離器);g)輸送火災爆炸危險物質的埋地金屬管道、具有陰極保護的埋地金屬管道在進入戶內的絕緣段處跨接的電壓開關型SPD或隔離放電間隙。5.6.3檢測點檢測部位中選取需要進行數據測試的點,每個檢測部位不應少于一個檢測點,以下應分別確認為檢測點:a)電涌保護器的壓敏電壓、漏電流;b)電涌保護器接線端與SPD殼體間的絕緣電阻;c)電涌保護器PE線處的接地電阻;d)電涌保護器的接線端子長度、連接導線截面;e)電涌保護器的級間距離、能量協調配合;f)總配電盤(箱)引出的分支線路上的中性線(N)與保護線(PE)之間的電阻;g)SPD的PE接地線與等電位連接帶的電氣連接處。電涌保護器檢測部位及檢測點有關示例描述參見附錄D。5.6.4主要參數主要參數如下:a)型號規格;b)接線形式;c)電壓保護水平;d)泄漏電流;e)標稱電流;f)最大持續工作電壓;g)過渡電阻值;h)接地電阻值;j)供配電系統制式(IN-C、TN-C-S、TN-S、TT、IT);k)絕緣電阻;l)壓敏電壓;m)插入損耗。5.7布線5.7.1常見形式電氣電子線路的布置形式:a)平行布置;b)網狀布置;c)間隔布置。線路布線應符合附錄E的規定。5.7.2檢測部位以下應分別確認為檢測部位:a)電力電纜與綜合布線系統纜線;b)外墻敷設的綜合布線管線與其他管線;c)綜合布線纜線與其他弱電系統各子系統纜線。5.7.3檢測點檢測部位中選取需要進行數據測試的點,每個檢測部位不應少于一個檢測點,以下位置應分別確認為檢測點:a)對絞電纜與電力電纜平行敷設的最小凈距、電力電纜與綜合布線系統纜線分隔布放的感應回路面積;b)外墻敷設的綜合布線管線與其他管線(防雷專設引下線、保護地線、熱力管、給水管、燃氣管、壓縮空氣管)的平行凈距、垂直交叉凈距、感應回路面積;c)綜合布線纜線與其他弱電系統各子系統纜線的間距、感應回路面積;d)線槽(盒)、橋架或金屬管與建(構)筑物內等電位連接帶的電氣連接處。綜合布線系統纜線與其他管線的敷設應符合附錄F的規定。5.7.4主要參數主要參數如下:a)材質規格;b)接線形式;c)接地電阻;d)過渡電阻;f)環路最大短路電流;g)環路開路最大感應電壓。雷擊時在環路中的最大短路電流(isc/max)、環路開路最大感應電壓(Uoc/max)計算應符合附錄G的規定。(資料性)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雷電防護裝置常見檢測部位A.1常見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常見爆炸、火災、危險化學品場所有:儲油(甲、乙醇)庫、汽車加油(氣)站、液化氣站、天然氣站、燃氣升壓站和門站、氫氧氣站、乙炔站、民用爆炸品和火工品的生產、儲存等場所。A.2儲油(甲、乙醇)庫檢測部位常見檢測部位見表A.1。表A.1儲油(甲、乙醇)庫檢測部位阻火器、呼吸閥、量油孔、管線金屬件、浮頂發動機、發電機、燃料箱、機柜、配電箱、防爆開各類信息技術ITE設備、等電位連接網絡(M、S)、A.3汽車加油(氣)站雷電防護裝置常見檢測部位常見檢測部位見表A.2。表A.2檢測部位部位A.4液化氣站、天然氣站、燃氣調壓站和門站雷電防護裝置常見檢測部位常見檢測部位見表A.3表A.3檢測部位發電機、燃料箱、配電箱、機柜、防爆開關、穿線金屬管或鎧裝電纜A.5氫氣站、氧氣站、乙炔站雷電防護裝置常見檢測部位常見檢測部位見表A.4。表A.4檢測部位貯氣罐、殘液罐、阻火器、呼吸閱、排放管、安全閥、法蘭盤、管線金壓縮泵、電動機、冷卻塔、分離塔、電解槽、轉換接地報警器)、卸原料棧橋、輸氣管道、閥門、鐵路軌道、配電箱、機柜、防爆開關、穿線金屬管或鎧裝電纜外皮、電涌保護A.6其他爆炸、火災、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場所雷電防護裝置常見檢測部位常見檢測部位見表A.5。表A.5檢測部位金屬門窗、門板軸跨接、等電位環形接地干線、裸露金屬體、防護欄桿、表A.5檢測部位(續)壓縮泵、抽油機、冷卻塔、電動機、轉換器、過濾塔、緩和器、混合器、攪拌釜、電解槽、反應液相管、氣相管、固定設備、卸氣管口、法蘭盤、閥門、泄放靜電裝置(亞導體觸摸球、固定式靜電接地報警器)、裝卸構架、輸氣管道、傳送帶架、鐵路軌道、配電箱、機柜、防爆開關、穿線金屬管或鎧裝電纜、電DB32/T4049—2021(資料性)格柵型空間屏蔽實際中LPZ的大空間屏蔽通常是由建筑物的自然部件構成,例如天花板、墻和地板的金屬構架、金屬框架、金屬屋頂和金屬墻面等,這些部件構成了格柵型的空間屏蔽。構成有效屏蔽要求網格寬度典型值小于5m。注1:假如一個LPZ1的外部LPS符合GB/T21714.3-2O15的正常要求,則網忽略。反之,有許多結構性鋼支柱的大型鋼框架注2:后續內部LPZ的屏蔽,既可以通過封閉的金屬機架或機柜實現空間屏蔽,也可如圖B.1所示,為實際中如何采用混凝土中的鋼筋和金屬框架(包括金屬門和起屏蔽作用的窗戶)為建筑物或房間構建一個大空間的屏蔽體。每根鋼筋的每個交叉點應焊接或夾緊。實際上,對大型結構,不可能每個點都焊接或夾緊圖B.1用鋼筋和金屬框架構成的大空間屏蔽內部系統應安置在距LPZ(見圖B.1)屏蔽有一定安全距離的“有效屏蔽空間”內部。這是因為部分雷電流會流經屏蔽層(特別是LPZ1),靠近屏蔽處的磁場具有相對高的數值。DB32/T4049—2021注:空間V與屏蔽體LPZn見應保持安全距離為d和d。圖B.2LPZn內用于安裝電氣和電子系統的空間DB32/T4049—2021(資料性)建(構)筑物雷電防護裝置常見檢測部位C.1.1建(構)筑物雷電防護裝置常見檢測部位常見檢測部位見表C.1。表C.1檢測部位接地方式、降阻措施、接地電阻、接地極形材質規格、敷設方式、位置深度、環間距、環與引下線柱主筋、滾球半徑高度以上的外墻金屬門窗空幕墻或外墻貼面材料磚(板)用金屬構架接地電阻或與建筑防雷裝設備、管道、構架、鋼骨架、鋼窗、放散管、吊車、金屬地板、通信光纜金屬加強芯接地電阻、信號技術設備機殼連接強弱電井等電位接地端子及與管道連接過渡電阻、屋面廣告牌、太陽能熱水器、天線、DB32/T4049—2021C.1.2信息系統雷電防護裝置常見檢測部位常見檢測部位見表C.2。表C.2檢測部位配有智能監測系統的SPD、雷擊計數(LSC)在DB32/T4049—2021(資料性)風力發電機組雷電防護裝置常見檢測部位表D.1檢測部位DB32/T4049—2021(規范性)線路布線合理的線路布線(使感應回路面積為最小),或者采用屏蔽電纜或穿金屬管(減小內部感應效果)或者兩種措施同時使用,可以減小電子系統內的感應浪涌(見圖E.1)。DB32/T4049—2021圖E.1用線路布線和線路屏蔽措施減少感應效應與內部系統連接的電纜應盡可能靠近連接網絡的金屬部件。將電纜放入連接網絡的金屬槽,如U型電纜槽或金屬管道內是有益的(見IEC610005-2:1997)⑹。應特別注意,不要使線路貼近LPZ的屏蔽層(特別是LPZ1)因為該處實際的磁場值很大。如果線路處于兩個需要保護的獨立建筑物之間,應當將其鋪設在金屬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