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學期語文讀寫練素材177尋找那束溫暖的光_第1頁
高三上學期語文讀寫練素材177尋找那束溫暖的光_第2頁
高三上學期語文讀寫練素材177尋找那束溫暖的光_第3頁
高三上學期語文讀寫練素材177尋找那束溫暖的光_第4頁
高三上學期語文讀寫練素材177尋找那束溫暖的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上學期語文讀寫練素材(第177期)主題:尋找那束溫暖的光【作文指導】【文題在線】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攢下零花錢給媽媽送上一束花,卻被指青"不實用,混費錢、快退掉”;努力考到第二名,父母一句"你怎么沒考第一"就讓喜悅瞬間消失;和家人分享旅行經歷,被爸爸回復"你假期怎么不多做兩套試卷,多看點書”……父母的關心與美愛背后,似乎常常帶了一絲“掃興”,,掃興”背后潛藏的是什么?面對父母的“關愛”與“掃興”,年輕人又該如何自處與相處?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淮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沙案,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題解析】本題要求我們根據材料引發的聯想和思考,談談對父母“關愛”與“掃興”的理解以及年輕人如何自處與相處。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需要我們從材料中提煉出一個核心話題,并結合自身的體驗和感悟來進行闡述。父母“關愛”與“掃興”的背后:材料中提到的父母關心和愛護子女的方式,可能讓子女感受到“掃興”,這背后反映出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和要求。父母希望子女能夠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這種期望和要求源于他們對子女的關愛。然而,這種關愛有時可能讓子女感受到壓力和困擾。年輕人如何自處與相處:面對父母的關愛與掃興,年輕人應該學會理解和接納。首先要理解父母關愛背后的苦衷,明白他們的期望和要求是出于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其次,要學會與父母溝通,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尋求雙方的理解和支持。最后,年輕人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對壓力和挑戰,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回報父母的關愛。在審題立意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分析父母關愛與掃興背后的原因,談談自己對父母期望和要求的理解。結合自身經歷,談談面對父母的關愛與掃興時,自己是如何應對和處理的。思考如何更好地與父母溝通,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如何面對來自父母的壓力和挑戰。談談自己對年輕人如何自處與相處的看法,以及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回報父母的關愛。總之,在審題立意時,我們要抓住材料的核心話題,從自身的生活體驗和感悟出發,對題目進行深入的思考和闡述。【佳作賞析一】尋找那束溫暖的光陽光透過窗戶,斑駁的光影灑在我的書桌上,那束花靜靜地立在角落,散發著淡雅的芬芳。我輕輕地撫摸著那柔軟的花瓣,思緒飄向了那個遙遠的地方。曾幾何時,我用攢下的零花錢給媽媽送上一束花,卻被指責為“不實用,浪費錢、快退掉”。努力考到第二名,父母一句“你怎么沒考第一”就讓喜悅瞬間消失。和家人分享旅行經歷,被爸爸回復“你假期怎么不多做兩套試卷,多看點書”……父母的關心與美愛背后,似乎常常帶了一絲“掃興”。那么,這掃興背后潛藏的是什么?或許,這掃興背后,是父母那代人對于實用主義的執著追求,是他們在艱苦歲月里養成的勤儉節約的習慣。在他們眼中,送花不如送實用的物品,考試成績要比旅行經歷更重要。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著對孩子的關愛,希望我們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然而,這種關愛,卻常常讓我們感到沉重,感到無法呼吸。面對父母的“關愛”與“掃興”,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該如何自處與相處?我想,我們應該學會理解父母,理解他們的擔憂,理解他們的期望。他們的“掃興”,并非真的不關心我們,而是在用他們的方式,希望我們更好。正如那句話所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他們用嚴厲的外衣,包裹著深沉的愛。同時,我們也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父母溝通,讓他們知道我們的需求,我們的期望。告訴他們,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的滿足,更是精神的陪伴。讓他們知道,雖然我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但我們有著同樣的夢想,同樣的追求。此外,我們還要學會自我調適,找到與父母相處的最佳方式。或許,我們可以用優異的成績,讓他們感到驕傲;我們可以分享旅行經歷,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成長。這樣,我們既能滿足他們的期望,也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面對父母的“關愛”與“掃興”,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應該學會理解,學會溝通,學會自我調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愛的陽光里,茁壯成長,綻放屬于我們的光芒。歲月靜好,那些愛的剪影,永遠鐫刻在我們心中。讓我們懷揣著感恩的心,與父母攜手,共同走過這段充滿挑戰與希望的人生旅程。【佳作賞析二】父母的“掃興”背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與愛護,但有時他們的“好意”似乎總帶有一絲“掃興”。攢下零花錢給媽媽送上一束花,卻被指責“不實用,浪費錢,快退掉”;努力考到第二名,父母一句“你怎么沒考第一”就讓喜悅瞬間消失;和家人分享旅行經歷,被爸爸回復“你假期怎么不多做兩套試卷,多看點書”……這些情景,你是否感到熟悉?父母的關心與美愛背后,似乎常常帶了一絲“掃興”,那么這“掃興”背后潛藏的是什么?面對父母的“關愛”與“掃興”,年輕人又該如何自處與相處?“掃興”背后,或許隱藏著父母那一代人的價值觀。他們經歷過艱苦的歲月,深知生活的不易,因此格外珍惜金錢和時間。在他們眼中,送花、旅行這些看似美好的事物,都有可能成為“浪費”。他們希望我們能夠把精力集中在學業和事業上,這樣才能確保未來的生活無憂。然而,他們卻忽略了,人生不僅僅是學習和工作的拼圖,還需要美好的情感、風景和回憶來填充。面對父母的“關愛”與“掃興”,年輕人需要理解與溝通。我們應該明白,父母的“掃興”并非惡意,而是出于關愛。他們希望我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擁有更美好的未來。因此,當我們的喜悅被父母潑冷水時,不必沮喪,而應該理解他們的用心,并試著與他們溝通。告訴他們,送花是為了表達愛意,旅行是為了開闊眼界,努力學習和考試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讓他們知道,我們珍惜他們的關愛,但同時也需要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去感受生活的多彩。此外,年輕人也需要學會獨立思考,堅定自己的價值觀。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我們需要有自己的判斷和追求,而不是盲目跟隨父母的意見。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與父母對抗,而是要在尊重他們的基礎上,與他們進行平等的交流。讓他們知道,我們理解他們的擔憂,也愿意傾聽他們的建議,但我們更需要自己去嘗試、去經歷,去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或許會與父母產生分歧,甚至爭執,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與他們割裂。相反,我們應該更加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用真誠和理解去化解代溝,讓彼此成為人生路上的陪伴與支持。父母的“掃興”背后,是他們對我們的關愛和期望。面對這份關愛與“掃興”,我們應學會理解、溝通和獨立思考,與父母共同成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美好,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佳作賞析三】深藏在“掃興”背后的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場景:攢下零花錢給媽媽送上一束花,卻被指責“不實用,浪費錢,快退掉”;努力考到第二名,父母一句“你怎么沒考第一”就讓喜悅瞬間消失;和家人分享旅行經歷,被爸爸回復“你假期怎么不多做兩套試卷,多看點書”……父母的關心與美愛背后,似乎常常帶了一絲“掃興”。那么,這“掃興”背后潛藏的是什么?面對父母的“關愛”與“掃興”,年輕人又該如何自處與相處?“掃興”背后,或許隱藏著父母那一代人的價值觀。他們經歷過物資匱乏的年代,深知生活的艱辛,因此格外珍惜金錢和時間。在他們眼中,送花是奢侈的,考試名次代表一切,旅行則是浪費時間。他們希望我們能夠將這些時間和金錢投入到更有價值的地方,比如學習、工作,以期將來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然而,他們卻忽略了,在我們這一代人的世界里,情感的表達和生活的多樣性同樣重要。面對父母的“關愛”與“掃興”,年輕人需要理解與溝通。我們應該明白,父母的“掃興”并非惡意,而是出于關愛。他們希望我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擁有更好的未來。因此,我們需要以一顆感恩的心去理解父母的苦衷,同時,也要學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我們可以嘗試與父母進行深入的溝通,讓他們了解我們的想法和需求。比如,我們可以告訴父母,送花不僅僅是為了表達愛意,更是為了讓生活充滿儀式感;考試成績雖然重要,但過程中的努力和收獲同樣值得肯定;旅行可以讓我們拓寬視野,豐富人生經歷,而這些都是課堂所無法給予的。通過溝通,讓父母理解我們的價值觀,也讓我們了解父母的擔憂,從而達成一種相互理解和支持。作為一名高中生,我們還可以嘗試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父母。當我們取得優異的成績,父母的擔憂自然會減輕;當我們用旅行經歷和見聞去豐富自己的生活,父母也會為我們感到驕傲。當父母看到我們的成長和進步,他們也會逐漸接受和認同我們的價值觀。面對父母的“關愛”與“掃興”,年輕人需要理解與溝通,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父母。我看著手中的花束,心中涌起了無盡的感慨。我知道,這花束不僅僅是一份禮物,更是我對父母的感激,對他們的理解,對他們的愛。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理解,我們一定能夠感受到父母那深藏在“掃興”背后的愛。此刻,夜色愈發濃郁,月光透過窗欞灑在我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父母那深沉的愛意,那無盡的期望。我明白了,我要努力去理解他們,去溝通,去表達。我要讓他們知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愛,感受到了那深藏在“掃興”背后的溫暖。【閱讀拓展】(一)化整為零,循序漸進成功正是一個化整為零、循序漸進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的坦途。比如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容易頹廢,覺得任務太難了完不成,于是產生了焦慮心理,只好選擇暫時逃避,明天再做吧。明日復明日,一拖再拖;而一旦把任務分成比較容易的小塊,化整為零,降低任務難度,推遲自己要放棄的心態,則每天能完成更多的任務。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向著十千米以外的三個村子進發。第一組的人既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行了。剛走出兩三千米,就開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時候,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么要走這么遠,何時才能走到頭,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愿走了;越往后,他們的情緒就越低落。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程有多遠,但路邊沒有里程碑,只能憑經驗來估計行程的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想知道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擁著繼續往前走。當走到全程的3/4的時候,大家情緒開始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有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行進的步伐。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千米都有一塊里程碑,人們邊走邊看里程碑。行進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心理學家從這個實驗中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如果人們的行動有明確的目標并能夠不斷將行動與目標加以對照的話,那么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與目標之間的距離,這樣人們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實現目標。我遇到過許多人,他們內心雖有一張清晰的目標地圖,但是因為面前有太長的路要走,有些無從著手,甚至望而生畏。因此,為了不讓自己在忙碌中喪失信心,我們需要將目標分解,通過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來不斷激勵自己,將長距離劃分為若干個距離段,逐一跨越。1968年某天,羅伯·舒樂博士立志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建筑設計師菲利普表達了自己的構思:“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而是一座人間的伊甸園。”菲利普問舒樂預算多少,舒樂博士堅定地對他說:“事實上,現在我一毛錢都沒有,所以對我來說,100萬美元和400萬美元并沒有區別。重要的是,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吸引捐助者的到來。”教堂最終敲定需要的預算是700萬美元。這個數字不但超出了舒樂博士的承受能力,甚至也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圍,其他人也都對舒樂博士說“這似乎不可能”。但舒樂博士卻想出了一個化整為零的方法。他在一張紙上寫著“700萬美元”,然后在這個目標下面寫道:1.找1筆700萬美元的捐款;2.找7筆100萬美元的捐款;3.找14筆50萬美元的捐款;……9.找700筆1萬美元的捐款;10.賣出教堂1萬扇窗戶的署名權,每扇700美元。在這神奇的化整為零的方法作用下,舒樂博士歷時一年多籌集到了足夠的款項。據說,水晶大教堂最后耗資2000萬美元,但是在舒樂博士將這宏偉的目標化整為零之后,奇跡般地募集了足夠的資金,讓這個大教堂成為了加州勝景。這張目標地圖原本令人望而生畏,似乎這是一個無論如何忙碌都無法企及的目標,但是化整為零之后,成為了一個又一個可實現的小目標。即使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遭受挫折,但是因為可以看到為了每個小目標而忙碌的回報,就使得自己能夠不斷應對壓力和挑戰。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有這樣一句名言:“人要有生活的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還得為大目標犧牲小目標。”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么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么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大家對他所謂的“智慧”都有些迷惑不解。10年后,他在自己的自傳中道出了這個“智慧”的真相:“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賽跑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沖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后,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40多千米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么幾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千米外終點線的那面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千米時就疲憊不堪了,因為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第一個標志……第二個標志……第三個標志……正是這種循序漸進的態度幫助山田本一獲得了世界冠軍。美國著名作家賽瓦里德說過:當我打算寫一本25萬字的書時,一旦確定了書的主題和框架,我便不再考慮整個寫作計劃有多么繁重,我想的只是下一節、下一頁甚至下一段怎么寫。在六個月當中,除了一段一段開始外,我沒想過其他方法,結果就水到渠成了。不要畏懼過于遙遠的目標,運用化整為零的方法,忙碌于一個又一個眼前可以企及的小目標就是追求理想的第一步。不要抱怨每天忙碌于如此多的瑣事,成功從來都無法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漸進,讓每天的忙碌都發揮功效,才能距離目標越來越近。(二)為草有竹心曾經在一本雜志上看過一篇文章叫做《竹是草的最高境界》,過去了很長時間依舊不時地想起。所以我想把它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文章講述了一個女孩的成長歷程,她生長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可女孩天生漂亮,又聰慧無比,學習成績異常地好,幾乎是人見人愛。不少人感嘆于女孩子的優秀與美麗,說她生錯了地方,要是生在了大城市肯定會是一個好命的孩子。山里人所說的好命也就是有前途,女孩自己也對這句話很認同,所以懂事以后,她就開始覺得命運對自己的不公,讓如此出眾的自己出生在如此貧窮和閉塞的山里,她開始厭惡身邊的一切,厭惡同學的大聲的談笑和她們土氣的外貌,厭惡自己本來很潔凈的母親沒把自己的衣服洗干凈……總之看著身邊的一切都不順眼,她覺得這樣的環境讓她的出眾蒙了灰,褪了色。以至于后來,沒有同學肯跟她一起玩,連自己的家人也覺得沒有辦法跟她交流。最后,女孩的母親把偷偷哭泣的女兒領到了一塊竹林,讓女孩看看美麗的竹子和地上的草,并告訴她,其實,竹子也是一種草呢,但是它沒有嫌棄過自己身邊的草,而是堅定的做著自己的竹子,靜靜地把自己拔高,最終成就了它脫俗的美麗。而此后,這個女孩子就變了,后來考上了一個很知名的大學,又擁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真正成就了一個竹的夢想。看完這個故事以后,我靜默了許久,因為這樣一個小小的故事帶給我的是一次很大的心靈的震動。我想竹之所以是竹,最主要的是因為它有一顆竹的心。常常有人會說生活過很好壞最重要的就決定于一個人的心態,我覺得這樣一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太多的時候,是心態注定了我們的命運。太多的時候,我們像最初的那個女孩子一樣,對已經注定的無可改變的環境有著太多的抱怨,誠然,所抱怨的東西是的確存在的,可是既然是與生俱來的,無可改變的客觀環境,我們的抱怨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就像竹,它是和草一樣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的,它沒有對環境做出任何抱怨可它還是長成了美麗高大的竹,因為它擁有一棵竹的本質,而我們要做的也正是讓自己修煉出竹的質。談到這里,我又不禁想起我讀到過的另外一個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很成功的商人,我已經無法記清楚他的名字,但他的故事我是記得異常清晰的。故事開始在一艘前往美國的輪船上,由于各種原因,他和妻子所乘坐的船在海上沒有了淡水和食物,很多人都死了,但他告訴自己的妻子,我們是要到美國生活的,我們一定要到達那里,我們不能死去,有這個信念的支持下,他們喝自己的尿液,甚至吃死人的肉,最終,在美國的搜救人員發現這條船時,船上只有他們兩人還活著。后來他們從做面包開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了著名的面包大王。在他成功后的一個演講會上,一個美國人問他:我是一個在美國活了幾十年的人,為什么我沒有成功而你卻獲得了如此大的成功。他便把這個美國人叫到一邊,一樣樣摘掉自己身上的首飾,脫掉自己的衣服,然后問那個美國人看到了什么,美國人說,我看到了一個丑陋的亞洲人。他說的沒錯,這位成功的商人的確是一位其貌不揚的中國人。接著他告訴那個美國人:沒錯,我的外表沒有什么出眾之處,但關鍵是我有一顆成功的心,即使把我現在的東西全部拿走,幾年后,我還是一個富翁,而你卻做不到!與前面故事中那個美麗的女孩相比,這位面包大王看上去的確是一株草了,可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他也完成了這個由草到竹的轉變。我想最重要的,也是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他有一顆成功的心!工作中,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不少人對生活的報:領導太不重視自己、企業的效益太不好、身邊的人不好、沒有生在一個顯赫的家庭如此等等,我想這樣的現狀可能的確是存在的,而這樣的現狀也是在絕大多數人身上存在的,然而還是有些人,像我們一樣生來為草的人,突破了自己的命運長成了高大美麗的竹,成為眾草之上的風景,我想最重要的應該還是在于,他們修煉成了一顆竹的心吧。如果不甘于僅僅做一株平凡的草,就讓我們停止無謂的抱怨與不滿,從修煉一顆竹的心開始吧!【閱讀訓練】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3題。一條繩索【秘魯】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胡安發現了一條從天上垂下來的繩索。那條長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繩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層里,胡安一邊看著它一邊想身邊沒有人會相信他看到的這一幕。“這孩子太孤獨,出現幻覺了。”聽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會這么說。“應該帶他去看心理醫生!”最后她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見他爸爸正坐在門口的那段老樹干上。“有一條繩子從天上垂下來!”胡安喊道。父親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說的是一種奇怪的無法理解的方言。胡安痛恨沒有人認真地對待這件事,然而他已經習慣了,人們總是把他當成一個小孩子,盡管他都快十歲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騎著自行車到處來去。“爸爸,你得看看,我發現的那條繩子非常粗大,我一個人沒法把它運回家。”胡安試著用父親的語言表達,想讓他別再像平時那樣用輕蔑的表情看著自己。“請您跟我來一下吧,爸爸,就一會兒。”胡安哀求道。但這仍是徒勞,父親不喜歡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歡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決定再次消失,重新向發現那條繩索的地方跑去。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紋絲不動,風吹拂著,但那條繩索仍定定地懸在那里,并不是繃緊了,只是靜靜的。胡安看了它一會兒,又向天上望去,尋找一種解釋,但是同樣一無所獲,這時他想到直到現在他還沒有碰過那條繩索,就決定碰碰看,好證明那是真實的,而不僅僅是一種幻覺,或是海市蜃樓,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胡安重新看了以下繩索,決定走過去。但因為某種原因,他又想起了摟著繩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慮了幾秒鐘后,他吸了一口氣,向前邁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離,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輕輕地碰了一嚇繩索。“很軟”。他想。胡安決定拉一下那條繩索。他用雙手抓住繩索,使勁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沒發生,繩索頂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決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摟著繩索縱身一跳,就像一個九歲的人猿泰山一樣吊在了繩索上。胡安想起了一個小孩和三顆菜豆的故事,那個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種下了三顆菜豆,最后菜豆長成了一顆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長到了天上,那孩子順著它爬上去,在頂端發現了一座城堡,里面滿是財寶。但是真的是菜豆嗎?菜豆不會長成爬蔓植物呀,真是個奇怪的故事……胡安學校的作業本上總是寫滿了老師的評語,說他是個非常不專心的孩子,喜歡在課堂上想入非非。現在胡安可給了所有那些老師一個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現了一條懸空的神奇的繩索。“我應該爬上去,我得看看這是什么。”他這樣想著,開始攀著繩索向上爬。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時候,就害怕得不敢繼續了,但是也沒有勇氣松開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該怎么辦,他的小手很疼,胳膊開始顫抖,他決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從家里隨便找個人來,讓他看看這條繩索。但是他剛準備動一下,就感到繩索開始下降。突然,從很高的地方傳來一聲: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繩索開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終于從固定它的地方松開了。繩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絕望地挪動著胳膊,這時他感到繩索濕透了……他終于從里面鉆了出來,一溜煙跑回了家。父母不想聽胡安解釋,他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開始下著細雨;一頓懲罰后,他上樓回到自己的房間,透過窗戶看著雨,無法講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決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無法回到發現繩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監視著他,同時全家人都受夠了那場綿綿不絕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認為他是那場雨的罪魁禍首……在繩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個湖;隨著時間的流逝,湖帶來了植物,植物引來了動物,大草原變成了一個山谷;七十年后,那個被稱為“拉坎提亞”的山谷里的湖成了當地河鱒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邊和孩子們在湖里游玩,一邊與好幾個釣魚愛好者和漁夫一起釣著河鱒。但是一些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個人沒有在垂釣,那是一個老人,他看著沁涼的湖水,似乎在思念著什么,看了他好一會兒,我禁不住好奇心驅使,上前問他在找什么。“我的繩索。”他回答道。(《譯林》2010年第2期,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錯誤的一項是()(3分)A.小說生動形象地塑造了胡安這個人物,運用了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他的性格特點。B.小說主要采用第三人稱的敘述視角,但結尾兩段則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這樣可以使故事更具有真實感。C.作者在小說中交代胡安決定爬上繩索的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