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理教案教學設計第八單元第四節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結合實例,明白得我國走可連續進展道路的必要性、差不多途徑和應采取的相應措施。2.明白得個人在可連續進展過程中應具備的態度、責任和行為準則。能力目標:1.結合我國國情,分析、明白得我國如何實現可連續進展目標以及采取的措施。2.培養學生分析咨詢題、解決咨詢題的能力,以實際事例來分析人地關系的進展狀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3.組織學生經常收集新聞、影視、圖片資料,以我們常發生的新聞事件來教育學生,使學生及時了解我國的可連續進展的最新動向。德育目標:1.加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國情,對以后的進展,更應走可連續進展道路。2.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正確對待我國現存的一些咨詢題,和諧人地關系,向著良性循環的方向進展。●教學重點我國目前面臨的生存和進展的壓力。●教學難點我國只能選擇走可連續進展的道路的必定性和惟一性。●教學方法1.從我國的實際情形動身,了解我國的環境咨詢題,了解我國的人地關系咨詢題,以具體的事實來講明我國走可連續進展的道路的必定性。2.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并用,了解我國的環境狀況以及環境治理好的都市與地區,明確以后的進展方向,促進我國的經濟進展。●教具預備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一些文字、影視資料,把現實生活中的環境狀況加以對比,使學生得到更直觀的感受。●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我們明白了可連續進展的概況,了解了它的進展過程,從上節課內容的分析中,也明白得了作為人類的進展,可連續是惟一的選擇,也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那么,具體到我們國家、我們周圍的生產、生活情形又該如何呢?本節課我們來學習“第四節中國的可連續進展道路”(板書)。我們明白:可連續進展是人類為了求得進展的必定選擇,是世界各國的必定選擇,因此也是我國的必定選擇。然而,由于世界各國的社會經濟進展不平穩,各國在實施可連續進展的戰略時也不應相同,要注意各國的國情和地域環境的專門性,走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可連續進展道路。一、中國走可連續進展道路的必定性(板書)1.可連續進展的思想在中國源遠流長(板書)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有封山育林、定期開禁、愛護生育期的鳥獸魚鱉,使自然資源休養生息,以保永續利用的主張和法令。如:(以下資料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放給學生,并講明、翻譯,讓學生了解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差不多有了可連續進展的思想萌芽和一些實踐行動。)多媒體放映:(1)為人君而不能謹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能夠立為天下王。(《管子·輕重甲》)譯文:做一國之君卻不能嚴格治理山川、沼澤和土地,不能立他做天下的帝王。(2)斬伐養長,不失其時,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篇》)譯文:砍伐栽種不失季節,因此山林就可不能沒有草木,百姓也會有余外的木材。(3)竭澤而漁,豈不得魚,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呂氏春秋·首時》)譯文:抽干湖水而捕魚,哪有得不到魚的?然而第二年也就沒有魚了;焚燒草木而打獵,哪有無收成的,而第二年也就沒有野獸了。(4)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述而》)譯文:只用一個鉤而不用多鉤的魚桿釣魚,只射飛鳥而不射巢中的鳥。(5)山林非時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長;川譯非時,不入網膢,以成魚鱉之長。(《逸周書·文傳解》)(6)地勢有良薄,山澤有異宜。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性反道,勞而無獲。(《齊民要術·種谷篇》)……由此可見,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愛護正在懷孕和產卵的鳥獸魚鱉以“永續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開禁的法令。春秋時的管仲(管子),就從進展經濟、富國強兵的目標動身,十分注意愛護山林川澤及其生物資源,反對過度采伐。戰國時的荀子也把自然資源的愛護視作治國安邦之策,專門注重遵從生態學的季節規律,重視自然資源的連續儲存和永續利用,北魏時的賈思勰(《齊民要術》語),也明確地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思想。1975年湖北云夢睡虎地11號秦墓中挖掘出1100多枚竹簡,其中的《田律》清晰地體現了可連續進展的思想,這是中國和世界最早的環境法律之一。“與天地相參”“天人合一”能夠講是我國古代生態意識的目標和理想,這關于當今明白得人與自然的關系仍舊有極大的啟發意義。2.目前我國面臨的生存和進展壓力(板書)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占世界約7%的耕地養活著約占世界21%的人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我國現在也面臨著龐大的生存和進展壓力,人口眾多,資源短缺,環境咨詢題嚴峻。關于這些咨詢題或生存壓力,我們要組織學生及時收集有關新聞影視資料,通過多媒體制作,以直觀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并進行分析討論。(1)龐大的人口壓力(板書)人口增長所帶來的龐大壓力是我國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矛盾的根源。據統計,1997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只占全世界的3.4%,這意味著我國必須用1份世界平均財寶去養活相應6倍的人口。盡管我國自1978年以來加大了打算生育工作,但由于人口總量的基數過高,每年新增人口的絕對數仍舊較高,約為1300萬,如此,我國每年有高達1/4的新增產值被每年新增人口所消耗。我國目前操縱人口增長的任務十分艱巨。有資料表明,從1994年到2000年,每年處于生育旺盛期的婦女的數仍舊保持在1億多人,邊遠地區育齡婦女的數還在增多,部分推遲生育的婦女今后還將生育,再加上流淌人口增加,使打算生育治理工作難度加大。在我國,面臨人口數量過多的壓力的同時,還有待于提升人口素養。我國目前沒有穩固解決溫飽咨詢題的人口估量有7000萬,他們勢必亂墾荒地、濕地,亂采濫伐林木,對環境產生不利的阻礙,另外,我國15歲及15歲以上半文盲、文盲人數約占總人口的15%左右,其中80%分布在農村、貧困地區,這又構成了當地經濟進展的嚴肅挑戰。此外,我國人口老齡化咨詢題日益突出,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表明,北京、上海等特大都市差不多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總之,人口這一繁重的負擔已成為我國進展的一大障礙。(2)資源短缺令人擔憂(板書)我國的自然資源盡管種類多、總量大,類型齊全,但由于龐大的人口壓力和經濟迅速進展的需要,加上生產技術和工藝水平的落后、人口數量過多,使得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專門低,資源利用率低,長期存在著資源的相對短缺。例如,水資源短缺咨詢題日益嚴峻。我國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耕地和草場共有400多萬平方千米的面積缺水,約占全國國土面積的一半。全國缺水都市達300多個,而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僅為20%~30%,單位產值用水量是發達國家的5~10倍!再看黃河,則是另一番讓人心碎的景象:斷流。進入20世紀90年代,黃河每年平均斷流達102天,1997年斷流時刻竟達226天,一年中的2/3時刻,黃河下游是無水的、干涸的,成了一條季節河。由于缺水,我國每年阻礙工業產值2300多億元,全國洪澇受災面積3億畝,農業減產糧食250多億公斤,耕地資源短缺矛盾也十分突出。由于片面追求經濟的進展,非農業用地迅速增加,耕地逐年減少。現在,我國人均耕地不到0.1公頃,約為世界人均數的1/3。森林資源更不容樂觀。我國人均森林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我國在林業方面的工作重采伐,輕撫育,使林木生長率低,另一方面濫伐林木、毀林開荒的現象仍未杜絕,森林火災和病蟲害也不時發生,使我國的森林資源遭受了嚴峻的破壞。此外,我國能源供需結構矛盾加大,油氣短缺咨詢題嚴峻,大宗礦產儲量的耗損速度遠大于年增長速度,現有礦山生產能力將有較大消逝;白費資源嚴峻,礦業開發秩序紛亂的狀況仍沒有得到全然治理。(3)深刻的環境危機(板書)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自然環境面臨著極大的危機。要緊表現為兩方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一方面,以都市為中心,以大氣、水體、固體廢棄物、噪聲等為重點的環境污染仍在進展,隨著農村中小企業的進展,并迅速向農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為特點的生態破壞的范疇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例如: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酸雨危害加重。現在我國2/3的地區已遭受酸雨的威逼,同時還在擴大。大都市中汽車尾氣污染日趨明顯,個不都市顯現了光化學煙霧現象。都市生活污水處理遠不能適應都市擴大、進展的需要,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各大江大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進展趨勢,工業發達都市鄰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全國各要緊都市地下水普遍超采,近海都市海水入侵現象嚴峻。此外,由于生態破壞,風沙侵襲事件頻發。2001年春季,甘肅中東部、內蒙古西部、寧夏、陜西及山西西部的黃土高原,受來自蒙古冷空氣阻礙,刮起了六級以上大風,上述地區正是中國三北風沙線所在地域,生態環境惡劣,土地沙化嚴峻,沙隨風起一直刮到幾千米的高空,形成沙暴,向東南方向移動,通過一夜漂浮,在北京、天津地區及長江中下游鄰近地區沉降,形成大面積浮塵天氣。北京、濟南的浮塵與降雨相遇相合形成“泥雨”。補充材料1:西安市下達“禁燒秸稈令”據《中國環境報》2001年10月9日報道,為防止在秋收期間因搶農時,顯現隨意在農田地頭焚燒玉米等農作物秸稈的現象,幸免造成大氣污染,按照國家有關部委頒布的禁燒和綜合利用秸稈的規定,西安市環保局等政府職能部門下達了此令。要求各區縣人民政府對禁止焚燒秸稈工作高度重視,向農民作好宣傳。提倡主動推廣機械化秸稈還田、秸稈飼料開發、秸稈氣化、秸稈微生物高濕快速漚肥等項目,指導秸稈綜合利用的實施工作。補充材料2:治理大氣不能“軟”《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引起了參加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的委員們的高度重視。不管是從對大氣污染物排放實行總量操縱和總量收費的規定來講,依舊從排污收費單位排污就收費、超標就違法的條款來講,這次修訂草案都能夠講是走在了我國污染防治法甚至整個環境法的前列。在草案中,法條由原先的50條增至72條,原有法條僅有23條沒有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不僅是修改,而且是大改,是超前的修改,這體現了我國治理大氣污染的決心和信心。委員們普遍認為,近年來我國的大氣污染專門是一些都市的大氣污染越來越嚴峻,針對我國污染現狀進行修訂大氣法,加大防治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在修訂時,更應當強調的是如何治本,從源頭抓起,“標本兼治”中以治本為主,“防治結合”中以防為主,實現大氣污染的綜合整治,幸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從將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操縱打算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進展打算,統籌規劃都市建設,合理布局工業企業,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到操縱都市的規模,進展無污染的都市交通和節能的建筑材料,推廣清潔生產和節能技術,委員們紛紛提出了良好的建議。例如,修訂草案中對大、中都市愛護得多,對農村愛護得少,大氣污染法在內容上應涵蓋都市和農村,農村的大氣污染同樣應引起重視,如秸稈燃燒,要防止污染由都市向農村轉移。在加大燃煤污染和機動車污染治理的同時,都市揚塵操縱也應得到加大。自然環境惡化造成的大氣污染,如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沙塵暴的防治,和對現在已顯現的光污染、熱污染的防治也應在修訂案中有所反映。總之,委員們對如何完善條款提出了十分具體的審議意見。關于如此一部邁向21世紀的環保法律,委員們期望這部法律在實施中不能再成為“軟法”,能對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和促進國民經濟進展起到主動的作用。——摘自《中國環境報》1999.8.31補充材料3:哭泣的草原位于烏蘭察布草原西端的達茂旗,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家鄉,20年前,那個地點依舊水豐草美的地點。但今天我們極目所見,夏日里的草原竟是滿目赤野,草色難覓。汽車挾塵而走,漫天亂飛的蝗蟲,把前擋風玻璃撞成了“花臉”。偶見一叢綠草,但牧民告訴我們那是有毒的狼毒草,據講這是草原退化的標志性植物。草原不長草,牛羊不上膘,成群的山羊骨瘦如柴。的確,連續的洪澇使本已脆弱的達茂草原進一步“病入膏盲”,而近些年人為的過度墾殖,過度放牧,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內蒙古林業科學院副院長楊文斌認為,表面上看是由于超載過牧、不堪重負的草地無力固土蓄水,事實上真正的禍首并非牛羊而是人。日益膨脹的牧區人口需要更多的牛羊來養活、奔小康,因而追求“頭數畜牧業”成為牧區一貫而無奈的做法,但這種以掠奪資源為基礎的粗放型生產模式不但難以使牧民致富,而且正在毀滅牧民漂亮的家園。關于那個地點生態環境惡化的緣故,通過國內外專家學者十多年的考察研究表明,除去氣候變暖等自然因素外,最要緊的緣故是濫墾亂采、超載過牧、濫用水資源等人為因素,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是牲畜數量由20世紀40年代的39萬頭只增加到90年代的175萬頭(只),超過自然載畜量3倍多。如何破解草畜矛盾,建立人與自然的良性循環?有關專家指出,關鍵在于要提升草地畜牧業經濟的“質”而非“量”。一方面要加大牲畜優良品種的培養和推廣,另一方面要壯大畜產品加工業,使牲畜的肉、皮、毛、絨、骨等的經濟價值得以高質量、高效益地轉化。此外,要立體開發草原經濟,實行多業并舉,如進展草產業、風光旅行業等。——摘自《中國環境報》2001.10.9總之,通過以上的事例分析,能夠清晰地看到,我國面臨著嚴肅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生態咨詢題,總結國內外的歷史體會教訓,我國要想步入良性循環的進展軌道,我們惟一的選擇是走可連續進展道路。3.中國的可連續進展(板書)1994年3月,國務院公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進展白皮書》,提出了中國實施可連續進展的總體戰略、計策以及行動方案。這是全球第一部國家級的《21世紀議程》。該書戰略框架如課本圖8.19。書中提出了我國實現可連續進展的總體目標及要緊計策:(1)經濟的可連續進展及其目標(板書)可連續進展關于發達國家和進展中國家同樣是必要的戰略選擇,然而關于像中國如此的進展中國家,可連續進展的前提是進展,為滿足全體人民的差不多需求和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必須愛護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并逐步改善進展的質量。只有當經濟增長率達到或保持一定的水平,才有可能持續排除貧困,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會逐步提升,同時提供必要的能力和條件,支持可連續進展。在經濟快速進展的同時,必須做到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持和環境愛護相和諧,即逐步走到可連續進展的軌道上來。在提升質量、優化結構、增進效益的基礎上,保持國民生產總值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長。(2)社會的可連續進展及其目標(板書)中國的可連續進展戰略注重謀求社會的可連續進展,為此將努力實行操縱人口的數量,提升人口素養和改善人口結構;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引導適度消費;建立社會保證體系,改善居住環境;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致力于文化的革新,進展教育事業;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提升全民族的可連續進展意識和實施能力,促進公眾主動參與可連續進展的建設。(3)資源環境的可連續利用及其目標(板書)中國可連續進展建立在資源的可連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愛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愛護生物多樣性;解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保持資源的可連續供給能力,幸免侵害脆弱的生態系統;進展森林和改善城鄉生態環境;主動治理和復原已遭破壞和污染的環境,力爭使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的趨勢得到差不多操縱;加大對話和交流,主動參與全球環境愛護行動。保證上述目標實現的要緊計策有: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②規范社會、經濟可連續進展行為的政策體系、法律法規體系等,提升全社會可連續進展意識和實施能力的建設;③操縱人口數量,提升人口素養,改善人口結構;④因地制宜,推廣可連續農業技術;⑤大力進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⑥調整產業結構,推動資源的合理利用;⑦節約資源,提升資源利用率;⑧改善城鄉居民的居住條件;⑨加大環境污染操縱技術與裝備;⑩愛護、擴大植被資源,提升土地生產力,減少自然災難。從圍湖造田到退田還湖迫于人口壓力,洞庭湖區大規模的圍湖造田在清朝康熙年間就已開始。從1825年到1905年,過度圍墾使湖面面積縮小近1500平方千米。1949年以后,為貫徹以糧為綱、圍墾滅螺的方針,湖區又經歷三次大的圍湖造田,圍墾面積近1900平方千米,人口從290萬變為目前的1000多萬。圍墾的初衷是在堤內只生產、不住人,洪水一來就破堤蓄洪。由于人口激增,迫于生計,原先用于蓄洪的垸(yuàn)子,不但拋糧下種,而且建房造屋,住滿了人。湖面銳減的后果是水災頻繁,缺失越來越大。在1998年洪災中,湖區潰決堤垸142個,災民近40萬,直截了當經濟缺失近200億元。反復的洪水災難,使人們深刻認識到補償生態赤字、與自然和諧相處是防災興利之本。1998年后,中央政府加大生態建設投入,當地政府紛紛采取措施退田還湖,講服動員垸內村民外遷。目前,退田還湖已初見成效。汛期受災人數、抗洪費用大大降低,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和制造新的就業機會,移民的經濟收入也有所提升。承轉:我們從上面的分析中了解了中國走可連續進展道路的必定性,以及中國可連續進展的要緊內容,那么,我們如何實現可連續進展的差不多途徑和采取哪些措施呢?下面我們以生態農業為例,簡要分析我國在進展可連續農業方面的嘗試。二、可連續進展的農業生產模式——生態農業(板書)1.生態農業(板書)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科學家提出“生態工程”“生態農場”的概念,緊接著,在探究我國農業連續進展戰略中又提出了“生態農業”,從此,我國生態農業試點蓬勃進展起來。據農業部對部分試點的統計分析,試點3年以上的村、鄉,人均收入超過當地農民平均收入的112%,糧食單產增加12%以上,人均產糧增加21%,光能利用率提升10%~30%,投入產出比提升2%,農業勞動生產率普遍提升。生態農業之因此蓬勃興起,要緊是它符合農業進展的規律。生態農業是一種社會、經濟與生態效益緊密結合的現代農業模式。它既不同于那種目標單一、生產技術落后、投入少產出低的自然經濟型傳統農業,也不同于那種通過大量投入化肥、農藥和動力,不顧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產出、高經濟效益的商品化現代常規農業。生態農業要求,進展農業應要緊依靠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可再生資源,充分利用生態系統內物質與能量的循環與轉換、各生物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共生、相養規律,并通過在一定限度內合理利用化肥、農藥,投入機械、勞動力以及改良生物品種、合理灌溉等,促進系統的持續開放,從而建立起一個綜合進展、多極轉化、良性循環的高效農業體系。我國農業是資源約束型農業。目前,人均耕地和人均水資源分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為了發揮有限投入的更高效益和有限資源的更高生產率,通過多年實踐與探究,形成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把生態科學和農業科學相結合的,生態、經濟、社會三種效益統一的生態農業路子。這條路子的特點是:資源得以再生,綜合效益突出,實現農業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下面我們以“中國生態農業第一村”——北京留民營村為例,具體分析生態農業的結構模式及要緊采取的措施。2.留民營村的生態農業模式(板書)投影:(見課本圖8.21)結合圖形,進行分析:留民營位于北京市東南部大興縣境內。1982年往常,那個地點生產結構單一,農村勞動力過剩,田地過量施用化肥,土壤肥力下降,阻礙了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和經濟的進展。近十幾年來,該村按照連續進展的觀點,把愛護生態環境和進展農村經濟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促進了經濟的進展,而且還愛護了農業生態平穩。留民營村建設生態農業所采取的要緊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1)調整產業結構(板書)他們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因地制宜地調整產業結構,如課本圖8.20。全村第一按照生態學能量流淌原理,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為了充分利用秸稈,重點進展了飼養業,先后建立起奶牛場、肉雞場、蛋雞場、鴨場、瘦肉型豬場和養魚場。與此同時,為農業生產服務的的飼料加工廠、面粉加工廠、食品加工廠、農機修配廠也相應建立起來。通過幾年的調整和建設,逐步形成了一個農林牧副業全面進展、種養加多種經營的生產結構,各業之間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既保持平穩,又促進了經濟的進展。(2)開展綜合利用(板書)改變農田施肥結構,愛護土地資源。留民營村以農業秸稈和糧食加工產生的米糠、麩皮作為飼料,送至飼料場,牲畜糞便和部分秸稈進入沼氣池,產生的沼氣供農民作生活燃料。沼氣渣和水,一部分送至魚塘,一部分送至農田,一部分沼氣渣加工后又是好飼料。魚塘的塘泥又是農田、果園的好肥料。豆制品廠的下腳料用于喂奶牛和豬。雞糞既用作肥料,發酵除臭后又是豬的好飼料。通過如此的綜合利用,不僅促進了系統內糧食、牲畜生產的進展,增加了經濟效益,降低了污染,凈化了環境,有利于農民健康,還改變了農田施肥結構,有效地愛護了土地資源。(3)廣開源流,開發利用新能源(板書)留民營村注意利用太陽能和生物能,形成了一個不同時空分布、多層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網絡,地下沼氣池、地面太陽灶和太陽能采暖房、空中太陽能熱水器,再加上節柴灶,使留民營村的生活用能差不多得到了解決,這不僅節約了煤炭和薪柴資源,還凈化了環境。通過生態農業建設,留民營村差不多步入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經營、清潔化生產的良性進展軌道。蔬菜已全部實行標準化日光溫室大棚栽培,養殖業差不多實現了工廠化生產,農民生活水平提早達到了小康水平。●課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貓和老鼠簽合同協議
- 2025至2030年中國百貨架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清香酒香劑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機制運動帽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成套布邊紗夾壓腳左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射擊背心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孔用擋圈鉗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吸聲布藝吸音板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單效外循環真空濃縮器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剪壓鉗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4-2029全球及中國X射線衍射儀(XRD)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發展漢語初級口語21課課件
- 醫院檢驗科實驗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MOOC 運動與健康-湖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酸棗仁湯的成分分析研究
- 泡泡瑪特市場分析
- 大單元教學設計 統編版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 第一單元備課教案
- MySQL運維監控與故障診斷
- 教你成為歌唱達人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JTG D70-2-2014 公路隧道設計規范 第二冊 交通工程與附屬設施
- 有機超市創業計劃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