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曹揚第二中學2024屆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含解析_第1頁
上海市曹揚第二中學2024屆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含解析_第2頁
上海市曹揚第二中學2024屆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含解析_第3頁
上海市曹揚第二中學2024屆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含解析_第4頁
上海市曹揚第二中學2024屆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市曹揚第二中學2024屆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某科技興農志愿者在培育害蟲天敵青蛙的過程中發現,池塘里小蝌蚪居于水池中央深水處,大蝌蚪活躍在入水口的淺表層,得出的正確結論是()A.大、小蝌蚪分布的水層不同屬于垂直分層現象B.優先發育的大蝌蚪會產生毒素使最幼小的蝌蚪中毒死亡體現了優勢競爭C.投放加碘的飼料可促進蝌蚪發育成青蛙D.蝌蚪和青蛙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巨大差異是遺傳物質改變的結果2.下圖1為真核生物DNA的結構,圖2是其發生的生理過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圖1中④是組成DNA的基本單位之一——胞嘧啶脫氧核苷酸B.圖1中DNA一條鏈上相鄰的G和C通過氫鍵連接C.圖2生理過程在真核生物體內絕大多數細胞中都能發生D.圖2中可看出該過程是雙向進行的,圖中的酶是解旋酶3.下列有關細胞的成分。結構或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A.有絲分裂中期,細胞核的體積變大B.所有細胞內核糖體的形成均與核仁有關C.真核細胞在生長過程中都會出現核DNA加倍現象D.核糖體和線粒體均參與了唾液淀粉酶的合成4.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歷程的說法,正確的是()A.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都可能發生非同源染色體間的互換,但是只有減數分裂能發生同源染色體間的交叉互換B.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發生多次變異積累可導致癌癥,因此癌癥可遺傳C.細胞周期的有序進行需抑癌基因的嚴格調控D.皮膚上的“老年斑”是細胞凋亡的產物5.某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3000個堿基,其中腺嘌呤占35%。現將該DNA分子片段用15N同位素標記過的四種游離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復制3次,將全部復制產物進行密度梯度離心,得到圖甲結果;如果將全部復制產物加入解旋酶處理后再離心,則得到圖乙結果。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X層與Y層中DNA分子質量比大于1:3 B.Y層中含15N標記的鳥嘌呤有3600個C.第二次復制結束時,含14N的DNA分子占1/2 D.W層與Z層的核苷酸數之比是4∶16.在光照恒定、溫度最適條件下,某研究小組用甲圖的實驗裝置測量1小時內密閉容器中CO2的變化量,繪成曲線如乙圖所示。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a~b段,葉綠體中ADP從基質向類囊體膜運輸B.該綠色植物前30分鐘真正光合速率平均為50ppmCO2/minC.適當提高溫度進行實驗,該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飽和點將下降D.若第10min時突然黑暗,葉綠體基質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將增加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浙江安吉的余村堅定踐行從“靠山吃礦”走向“養山富山”的生態文明之路,成為中國美麗鄉村的生態典范。請回答下列問題:(1)余村三面青山環抱,竹海連綿,植被覆蓋率非常高,具有極佳的山地小氣候,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旅游,這主要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_______價值。(2)余村踐行的生態文明之路實質上是群落________________的過程,通過治理,礦山變為青山,說明人類活動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竹海中毛竹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儲存在有機物中。以毛竹為食的竹鼠遇到天敵無路可逃時,會前肢撐地,后腿蹬地,并露出鋒利的門齒,發出警告聲,借以躲避獵捕,由此說明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實踐證明,余村人“養山富山”之路使當地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不斷增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缺乏腺苷酸脫氨酶(ada)基因的人體,不能夠抵抗任何微生物的感染,只能生活在無菌環境。科學家對患者的基因治療過程如圖,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修復。(1)若病毒a侵染人體細胞,引起人體發生相應的免疫反應是_______。(2)從分子水平上來看,病毒b與病毒a的根本變化在于________。(3)為保障治療的安全性,科學家已將病毒a基因組RNA上編碼病毒球殼的蛋白基因一律刪除掉(基因編輯),以降低病毒的潛在風險。這種潛在的風險是指________。(4)如圖治療過程中,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對T淋巴細胞進行改造和修飾,然后再重新注入人體,會不會造成人類基因污染?______。9.(10分)下圖是中心法則及其發展圖解,反映了生物體內遺傳信息的流向,回答下列問題:(1)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能夠發生的生理過程有________(填序號),④過程需要的一種特殊的酶是_______。(2)與③過程相比較,②過程特有的堿基配對方式是________。(3)若某基因編碼的氨基酸序列為“色氨酸—苯丙氨酸—……—.絲氨酸—半胱氨酸”,根據該氨基酸序列及密碼子表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推測出該基因的堿基序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10.(10分)增綠促流復活河水——治理涼水河涼水河位于北京城南,自西向東南流淌,全長68公里,流域面積695平方公里。隨著時代的變遷,涼水河流域從農田、村莊逐漸演變為都市,河流也經歷了水源、灌溉、行洪、排水的功能轉變。到本世紀初,涼水河干支流共有排污口1031個,其中常年排污口705個,是北京城區最大的排水河道。2000年有人形容涼水河“水色像墨汁一樣,還沒走近,就能聞到臭味”。治污的努力一直在進行。2003年位于城區西部的首座污水處理廠(吳家村污水處理廠)開始運行,將模式口、魯谷一帶約18平方公里的生活污水盡數消納。之后幾年,盧溝橋、小紅門污水處理廠相繼建成運行。到2013年,流域的污水日處理能力已達112萬立方米。2016年10月,涼水河上第10座污水處理廠(槐房再生水廠)投入使用,使得涼水河流域的污水處理能力達到了229萬立方米。凈化后的再生水中有機物的含量極大降低,重新注入河道,使其清水長流。到2018年底,有了足夠的污水處理能力,沿岸排污口得以封堵,涼水河沿線再無污水入河,真正實現了還清水于涼水河。讓河水流動起來,有利于防止水質下降。有了清水入河,張家灣閘、馬駒橋閘、新河閘均在2014年實現了開閘運行,讓清淺的河水能夠自由地順流而下。一些河段修建了蜿蜒的河底子槽,把寬闊的大水面束窄成小溪流,進一步提高了河水流速,增強自凈能力。有關專家沿河設計開辟深潭淺灘,圍繞涼水河形成湖泊、濕地、溪流、灘涂、林地等多樣化的景觀。河中的清水已在公益西橋附近匯成一片18公頃的濕地,為市民增添了休閑、娛樂、鍛煉的好去處。涼水河洋橋河段作為進一步改善水質的試驗河段,開展了一系列的改造。淺水處栽植了荷花、蘆葦、菖蒲等多種水草,岸邊栽種了柳樹,河岸上栽種了檜柏、棣棠、紫薇等樹木。硬邦邦的混凝土邊坡被敲碎了,換成以碾碎的植物干枝制成的柔性生態護坡,細小的水生植物種籽可以在此生根,魚卵也有了繁育之所。在北京的幾條大河中,改造后的涼水河洋橋河段物種豐富性和植被覆蓋率都是最高的。(1)污水處理廠若要大幅度降低污水中有機物的含量,最可能利用生態系統成分中的________。(2)根據文中信息,在洋橋河段進行生態治理的具體措施中,能降低河水中N、P含量的主要是___________。(3)經過生態治理,當“魚在水中游,鳥在林中戲”的景象再次呈現時,洋橋河段生態系統中______(有/沒有)食物鏈的增加或重新出現。理由是:因為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4)要維護洋橋河段新建的人工生態系統,從社會環境因素考慮應避免____________(舉兩例)等行為發生;在不改變該河段群落中物種組成的前提條件下應采取____________(舉一例)等措施,以避免該生態系統水體的水質再次遭到破壞。11.(15分)地膜(成分為聚乙烯,一種碳氫化合物)覆蓋技術快速推動了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白色污染”,為解決此問題,分離出能高效降解聚乙烯的微生物就顯得尤為重要。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選擇聚乙烯分解菌的培養基中含有的營養成分有水、無機鹽、_________以及一定量的聚乙烯粉末,為使該培養基呈固態,需加入______,該培養基具有選擇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經篩選得到具有地膜降解特性的桔青霉,為確定土壤中含有的桔青霉數量,可采用的接種方法是____________。為了保證結果準確,一般選擇菌落數為________的平板進行計數,此方法得到的數值比直接運用顯微鏡計數得到的數值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C【解題分析】

垂直結構是群落在空間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層現象。群落中的植物各有其生長型,而其生態幅度和適應性又各有不同,它們各自占據著一定的空間,它們的同化器官和吸收器官處于地上的不同高度和地下的不同深度,或水面下的不同深度。它們的這種空間上的垂直配置,形成了群落的層次結構或垂直結構。【題目詳解】A、垂直分層現象是群落在空間中的垂直分化,不是種群中的不同個體,大、小蝌蚪分布的水層不同不屬于垂直分層現象,A錯誤;B、優先發育的大蝌蚪會產生毒素使最幼小的蝌蚪中毒死亡屬于種內斗爭,B錯誤;C、投放加碘的飼料,有利于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可促進蝌蚪發育成青蛙,C正確;D、蝌蚪和青蛙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巨大差異屬于變態發育,遺傳物質并未發生改變,D錯誤;故選C。【題目點撥】結合種群和群落的相關知識分析選項。2、D【解題分析】

分析1圖:①為磷酸,②為脫氧核糖,③為胞嘧啶,④由磷酸、脫氧核糖和胞嘧啶組成,但不是胞嘧啶脫氧核苷酸,⑤氫鍵、⑥是脫氧核糖與磷酸之間的化學鍵、⑦是磷酸二酯鍵。分析2圖:2圖表示DNA分子復制過程。【題目詳解】A、④由磷酸、脫氧核糖和胞嘧啶組成,但不是胞嘧啶脫氧核苷酸,A錯誤;

B、圖1中DNA一條鏈上相鄰的G和C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連接,B錯誤;

C、圖2為DNA復制過程,只能發生在少數能進行分裂的細胞中,C錯誤;

D、由圖2可知,DNA分子的復制過程是從多個起點開始的,且雙向復制,這樣可以提高復制速率;圖中所示的酶能將雙鏈DNA打開,因此為解旋酶,D正確。

故選D。3、D【解題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與分泌過程: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內質網進行粗加工內質網“出芽”形成囊泡高爾基體進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質高爾基體“出芽”形成囊泡細胞膜。【題目詳解】A、有絲分裂中期不存在核膜和核仁,不存在細胞核結構,A錯誤;B、原核細胞有核糖體,但沒有核仁,其核糖體的形成與核仁無關,B錯誤;C、不增殖的真核細胞在生長過程中,核DNA含量不變,C錯誤;D、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核糖體是蛋白質的合成場所,線粒體能為蛋白質的合成提供能量,D正確。故選D。4、A【解題分析】

1、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編程序死亡的過程,是生物體正常的生命歷程,對生物體是有利的。2、衰老細胞的特征:(1)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但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2)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物質運輸功能降低;(3)細胞色素隨著細胞衰老逐漸累積;(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減慢,新陳代謝減慢。3、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發生突變,使細胞發生轉化而引起癌變。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基因突變,其中原癌基因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過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題目詳解】A、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都可能發生非同源染色體間的互換,產生染色體結構變異,但是只有減數分裂能發生同源染色體間的交叉互換,產生基因重組,A正確;B、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發生多次變異積累可導致癌癥,但這種突變發生在體細胞,不會遺傳給后代,B錯誤;C、原癌基因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過程,因此細胞周期的有序運行需原癌細胞基因的嚴格調控,C錯誤;D、皮膚上的“老年斑"是細胞色素隨著細胞衰老逐漸累積產生的,不是細胞凋亡的產物,D錯誤。故選A。5、C【解題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DNA分子中含有3000個堿基,腺嘌呤占35%,則A=T=1050個,G=C=450個;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標記的游離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復制3次,得8個DNA分子,其中2個含有14N和15N,6個只含15N。由于DNA分子為雙鏈結構,所以加入解旋酶再離心,共得到2個含有14N的DNA單鏈,14個含有15N的DNA單鏈。【題目詳解】A、據分析可知,X層為2個含有14N和15N的DNA分子,Y層為6個只含15N的DNA分子,因此X層與Y層中DNA分子質量比小于1:3,A錯誤;B、Y層為6個只含15N的DNA分子,一個DNA分子含有鳥嘌呤450個,則Y層中含15N標記的鳥嘌呤共有450×6=2700個,B錯誤;C、DNA是半保留復制,第二次復制結束,得到的4個DNA分子中2個含有14N,因此含14N的DNA分子占1/2,C正確;D、W層有14條核苷酸鏈,Z層有2條核苷酸鏈,W層與Z層的核苷酸數之比是7∶1,D錯誤。故選C。6、B【解題分析】

乙圖表示在光照恒定、溫度最適條件下,利用甲圖的實驗裝置所測量的1小時內密閉容器中CO2的變化量。a~b段有光照,所對應的密閉容器中CO2的變化量反映的是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與呼吸作用產生的CO2量的差值,表示凈光合速率。b~c段無光照,所對應的密閉容器中CO2的變化量反映的呼吸速率。【題目詳解】A、a~b段有光照,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在類囊體膜上進行的光反應消耗ADP產生ATP,在葉綠體基質中進行的暗反應消耗ATP產生ADP,因此葉綠體中ADP從基質向類囊體膜運輸,A正確;B、分析乙圖可知:前30分鐘平均凈光合速率是(1680-180)÷30=50ppmCO2/min,呼吸速率是(600-180)÷30=14ppmCO2/min,因此,該綠色植物前30分鐘真正光合速率平均為50+14=64ppmCO2/min,B錯誤;C、該實驗是在最適溫度條件下進行的,適當提高溫度進行實驗,該植物的光合速率將下降,該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飽和點也將下降,C正確;D.若第10min時突然黑暗,則光反應立即停止,不再有ATP和[H]的生成,導致暗反應中C3的還原受阻,而短時間內CO2和五碳化合物結合的CO2固定過程仍在進行,所以葉綠體基質中C3(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將增加,D正確。故選B。【題目點撥】本題以圖文結合的形式,綜合考查學生對光合作用的過程及其影響的環境因素等相關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以及獲取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題需從圖示中提取信息,分析乙圖所示曲線的變化趨勢,準確把握導致曲線各段變化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結合題意并圍繞光合作用等相關知識對各選項進行分析判斷。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直接和間接(次生)演替改變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增加生物多樣性,使生態系統營養結構復雜化,自我調節能力增強【解題分析】

群落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可分為初生演替與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進行的演替行為;次生演替是指原來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災、洪水、崖崩、風災、人類活動等原因大部份消失后所發生的演替。【題目詳解】(1)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屬于間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實用意義的,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屬于直接價值;(2)退礦還林屬于群落此生演替;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3)毛竹屬于生產者,它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以毛竹為食的竹鼠遇到天敵無路可逃時會表現出一系列行為,該實例涉及物理信息和行為信息,說明了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4)“養山富山”使生物多樣性增加,使生態系統營養結構更加復雜化,自我調節能力增強,抵抗力穩定性提高【題目點撥】本題考查群落與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本題考查學生結合題干信息與所學知識的能力,需要學生在答題過程中刨除多于的修飾詞語,找出問題實際考查的知識點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回答。8、細胞免疫具有人體正常ada基因降低病毒侵染細胞的能力,從而減少病毒在宿主細胞中的增殖不會。利用病毒改造和修飾的是T淋巴細胞,不會通過生殖細胞而遺傳給后代【解題分析】

基因治療:把正常基因導入病人體內有缺陷的細胞中,使該基因的表達產物發揮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過程①表示獲取目的基因,然后將目的基因與病毒a相合形成病毒b,由此可看出運載體是病毒a,基因表達載體是病毒b,目的基因是腺苷酸脫氨酶(ada)基因;過程②表示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T淋巴細胞),常用顯微注射法。過程③表示細胞的分離培養和細胞分化。【題目詳解】(1)從圖中分析可知,若病毒a侵染人體細胞,人體主要是通過T淋巴細胞對病毒a起免疫作用,因此屬于細胞免疫;(2)從分子水平上可以看出病毒b與病毒a的不同地方是病毒b具有人體正常ada基因;(3)為保障治療的安全性,科學家已將病毒a基因組RNA上編碼病毒球殼的蛋白基因一律刪除掉(基因編輯),以減少病毒的感染細胞能力,達到降低病毒在宿主細胞中的自我繁殖和侵入其他細胞能力;(4)如圖治療過程中,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對T淋巴細胞進行改造和修飾,然后再重新注入人體,不會造成人類基因污染,因為改造和修飾的是成體免疫細胞,不會通過生殖細胞而遺傳給后代。【題目點撥】本題考查基因工程和免疫調節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基因工程和免疫調節的知識,掌握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驟,了解基因工程的相關應用,尤其是基因治療的相關知識,能從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的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9、①②③逆轉錄酶T-A不能密碼子具有簡并性,由氨基酸序列不能確定mRNA的堿基序列,也就推測不出基因的堿基序列【解題分析】

試題分析:據圖分析,圖示中心法則反映了生物體內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其中①表示DNA的自我復制,②表示轉錄,③表示翻譯,④表示逆轉錄,⑤表示RNA的自我復制。【題目詳解】(1)線粒體和葉綠體是半自主性細胞器,有獨立的遺傳物質,能夠發生DNA的自我①復制、②轉錄、③翻譯,④表示逆轉錄,需要逆轉錄酶;(2)②表示轉錄,特有的堿基配對方式是T-A;(3)由于密碼子具有簡并性,即多個密碼子可能對應1個氨基酸,所以由氨基酸序列不能確定mRNA的堿基序列,也就推測不出基因的堿基序列。【題目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中心法則的基本內容,能夠根據箭頭、模板和產物判斷各個數字代表的遺傳學過程。10、分解者淺水處栽植荷花、蘆葦、菖蒲等多種水草有魚和鳥都是消費者,若該生態系統中沒有它們的捕食對象,它們是無法生存的該生態系統中必定存在它們的捕食對象,即建立了新食物鏈或恢復了原有食物鏈排污、釣魚、隨意放生等及時清除生長過多的水生植物、清理植物殘體,枯枝落葉等【解題分析】

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其中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與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營養結構包括食物鏈和食物網。【題目詳解】(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與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其中能夠分解污水中有機物的是分解者。(2)已知水草可以吸收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