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突破練第2講+從三國兩晉南北朝到隋唐-中華文明的發展與繁榮 高三統編版歷史二輪總復習_第1頁
專題突破練第2講+從三國兩晉南北朝到隋唐-中華文明的發展與繁榮 高三統編版歷史二輪總復習_第2頁
專題突破練第2講+從三國兩晉南北朝到隋唐-中華文明的發展與繁榮 高三統編版歷史二輪總復習_第3頁
專題突破練第2講+從三國兩晉南北朝到隋唐-中華文明的發展與繁榮 高三統編版歷史二輪總復習_第4頁
專題突破練第2講+從三國兩晉南北朝到隋唐-中華文明的發展與繁榮 高三統編版歷史二輪總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講從三國兩晉南北朝到隋唐——中華文明的發展與繁榮123456789101112131415選擇題1.(2023廣東湛江一模)史料記載:“羽林監棗祗請建置屯田,曹操從之,以祗為屯田都尉,以騎都尉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于是州郡倒置田官,所在積谷,倉廩皆滿。故操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能兼并群雄?!庇纱丝梢?曹操的做法(

)A.遏制了土地兼并的現象B.弱化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C.開創了流民屯田的范例D.有利于北方地區經濟恢復與發展D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曹操屯田的直接目的是解決軍糧問題,但是,在客觀上推動了北方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故選D項;屯田制是對荒地的開墾,不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并不能遏制土地兼并,排除A項;加入屯田的農民都編為“屯田客”,其人身自由受到很大的限制,強化了政府對這部分農民的人身控制,排除B項;屯田制最早出現在漢代,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2.(2023黑龍江大慶一模)南朝梁武帝設立五經館,各地寒門士子紛紛投館就學。學成即有考試,“其有能通一經……策實之后,選可量加敘錄……寒品后門,并隨才試吏,勿有遺隔”。據此可知,此舉(

)A.有利于擴大統治基礎

B.結束了士族對權力的壟斷C.標志著科舉制的產生

D.使考試成為選官唯一方式A解析根據材料“寒品后門,并隨才試吏,勿有遺隔”可知寒門子弟可以參與政治,擴大了官吏的來源,故選A項;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材料中的考試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的補充,排除B、D兩項;標志著科舉制產生的是隋煬帝設進士科,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3.(2023安徽淮北一模)北朝時期,西北中西部地區(今甘肅、新疆部分地區)的人口增長較快,遠高于條件優越、歷世繁華的關中、中原地區。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農耕文明的擴展 B.少數民族的內遷C.北方政局的動蕩 D.民族交融的加深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朝時期,關中、中原地區政局動蕩,戰亂頻繁,西北中西部地區政局相對穩定,導致其人口增長快于中原地區,故選C項;在北朝之前,甘肅和新疆就存在農耕文明,排除A項;少數民族內遷只能造成西北中西部地區人口的減少,排除B項;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4.(2023福建泉州三模)鮮卑族原來飲食生活以“食肉飲酪”為主,比較單一。北魏明元帝時,五谷果蔬已經成為鮮卑人飲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知(

)A.內地農作物傳到了長城之外

B.鮮卑人深受農耕文化的熏陶C.遷都洛陽后肉奶供應量驟降

D.農產品的營養價值得到重視B解析“食肉飲酪”是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五谷果蔬”則是農耕經濟的產物,體現了鮮卑人受到農耕文化的熏陶,故選B項;黃河流域也處于北魏的統治范圍,排除A項;北魏遷都洛陽是孝文帝在位時,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古代的飲食結構不是考慮營養價值的產物,而是由經濟形態決定的,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5.(2023湖南永州二模)南北朝時期,社會上重武輕文的現象比較嚴重。時人認為“強弩長戟,誅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義習吏,匡時富國,以取卿相者有矣。學備古今,才兼文武,身無祿位,妻子饑寒者,不可勝數,安足貴學乎”?這反映出當時(

)A.時局影響社會價值觀念

B.儒家思想喪失正統地位C.文官政治存在嚴重弊端

D.文藝創作水平大幅降低A解析南北朝時期,時局動蕩,政權更迭頻繁,戰爭頻發,尚武的社會價值觀適應了當時的時局需要,故選A項;漢武帝以后,儒學一直處于正統地位,排除B項;漢代、南北朝都不能稱為文官政治,排除C項;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體裁多樣,內容豐富,文藝創作水平并未大幅降低,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6.(2023山東泰安期末)唐太宗李世民在其所著《帝范》中有如下記述:“當此之際,則輕甲胄而重詩書,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與時優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廢也?!睋丝芍?唐太宗(

)A.認為治國應該因勢而異

B.推崇科舉制度C.主張提升官員文化素養

D.倡導儒學復興A解析據材料可知,唐太宗認為武將和儒士對國家的影響各有利弊,需要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認為治國應該因勢而異,故選A項;唐太宗認為“輕甲胄而重詩書,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武將與文臣同等重要,排除B、D兩項;材料體現的主要是唐太宗討論文臣和武將的重要性,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7.(2023遼寧葫蘆島期末)據載:唐太宗平定東突厥后,“西北諸蕃及蠻夷稍稍內屬,即……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但貞觀十四年,唐政權平定高昌之后,設“都護之職,掌撫尉諸蕃,輯寧外寇,覘候(chān

hòu偵察)奸譎,征討攜貳”。這次調整說明唐王朝(

)A.綜合實力超越了突厥

B.放棄了羈縻府州政策C.強化對西北地區的統治權

D.旨在防止各部族叛亂C解析由材料可知,唐在滅高昌以后,設都護直接管理,說明唐王朝強化對西北地區的統治權,故選C項;唐朝的綜合實力一直超越突厥,排除A項;材料記載的唐王朝在高昌地區改設都護,不能以偏概全地認為唐王朝放棄了羈縻府州政策,排除B項;由材料可知,唐王朝不僅有“征討攜貳”的目的,還有“輯寧外寇”的目的,D項不全面,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8.(2023河北石家莊一模)唐代兩稅法采用“以支定收”的方法,建立中央至地方三級財政主體,將各地上繳的兩稅分為“上供、留使、留州”三部分,并嚴禁稅外科配。然而一直到唐末,地方官員在兩稅之外“科配”的現象卻禁而不止。這可以用來說明,唐后期(

)A.官吏考核流于形式 B.中央集權弱化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D.均田制被破壞B解析據材料“地方官員在兩稅之外‘科配’的現象卻禁而不止”,可知地方官員不服從中央命令,故選B項;官吏考核流于形式是表面現象,本質是中央集權弱化,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地方官員辦事流程,所以不能體現地方行政效率低下,排除C項;均田制被破壞是兩稅法實施的背景,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9.(2023廣東梅州一模)唐朝初期未設置監察區,只是派遣監察官員即巡察使、巡撫使等定期巡察,事畢即除。而一旦派出了監察官員,就有分區負責的必要,于是貞觀元年(627年)因山川地形將全國分為十道,以“察吏人善惡,觀風俗得失”。材料表明唐初(

)A.地方行政區劃日益細化

B.監察區劃向行政區劃轉化C.注重整頓地方行政秩序

D.開始出現了藩鎮割據局面C解析據材料可知,唐初監察官員具有臨時性。至貞觀元年,國家劃區監察地方,加強了對地方的行政管理,故選C項;材料中的“十道”是監察區,而非行政區,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唐初“未設置監察區”到貞觀元年劃分監察區,沒有涉及行政區,排除B項;安史之亂后,唐朝逐漸形成藩鎮割據局面,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0.(2023湖南岳陽一模)相對于科舉及第者而言,落第者們更貼近下層民眾,他們或聚徒講學,或影響公共事務,成為鄉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層社會活動的組織者。這表明科舉制度(

)A.有益于社會教化

B.擴大了統治基礎C.有利于階層流動

D.推動了基層自治A解析據材料可知,科舉落第者們通過講學和參與基層公共事務影響基層社會的價值信仰,有利于社會教化的發展,故選A項;科舉及第擴大了統治基礎,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科舉落第與擴大統治基礎、促進階層流動無關,排除B、C兩項;古代封建社會的基層自治主要指地方以宗族勢力和鄉紳為代表的基層組織,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1.(2023山西臨汾一模)唐太宗時,任命杜淹以吏部尚書參議朝政。此后,任何官吏,只要在他的原有官銜之下加上一個“參議朝政”或“平章政事”之類的名號,便是實際的宰相。這說明唐朝(

)A.六部權力擴大

B.決策流程規范C.中央官制成熟

D.宰相集體議政D解析據材料可知,唐太宗時期為分散相權,加強皇權,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多設宰相并集體議政,故選D項;材料論述的是三省,不是六部,排除A項;三省六部制的決策流程為中書省草擬政令,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排除B項;三省六部制的分工標志著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材料沒有關于三省六部制職能的內容,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2023重慶一模)唐律規定,尊長殺傷卑幼,關系愈親則量刑愈輕,關系愈疏定罪愈重;卑幼殺傷尊長,關系愈親則量刑愈重;親屬相盜,關系愈親則處分愈輕,關系愈遠則量刑愈重,出五服者同凡人。這反映了,唐律(

)A.維護封建倫理綱常

B.鞏固特權等級制度C.以宗法為立法宗旨

D.彰顯內儒外法特色A解析據材料可知,唐朝法律強調尊卑親疏,將禮法結合,維護封建倫理綱常,故選A項;唐律的適用范圍不僅限于特權階層,普通家庭也需遵循唐律,排除B項;唐律的主要目的是維護統治,排除C項;“內儒外法”的“法”是法家,不是法制,D項偷換概念。12345678910111213141513.(2023廣東清遠一模)唐代儒家士人中參禪問道、信佛修道的大有人在,但很難真正放棄世俗生活而單純追求彼岸世界,甚至佛教和道教自身也逐漸發展出注重現實生活的思想。這一現象表明(

)A.社會文化氛圍呈現開明開放特征B.傳統文化在交融互鑒中走向成熟C.商品經濟發展沖擊思想文化觀念D.儒學與佛教、道教實現三教合流A解析唐代儒家士人中參禪問道、信佛修道的人很多,但并不是單純追求佛道,佛道自身也不斷關注現實生活,這表明當時社會文化氛圍比較開明開放,促進不同思想之間彼此交流和借鑒,故選A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4.(2023云南大理一模)哈密市拉甫卻克墓地發掘出土了五銖錢、開元通寶、漆木器、仿東羅馬金幣、薩珊波斯銀幣、金戒指、大耳環等器物。這(

)A.證明該墓葬形成不晚于唐朝初年B.說明中國手工業水平領先世界C.體現了西域開始同中原建立聯系D.反映了中外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D解析題干內容中“五銖錢、開元通寶、漆木器”等器物能夠體現出中原文化,“仿東羅馬金幣、薩珊波斯銀幣”等器物能夠體現出外來文化,據此可知,通過絲綢之路的商貿往來,中外文化在此出現了交融現象,故選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非選擇題15.(2023廣東廣州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隋室雖祚短運促,然其國計之富足,每為治史者所艷稱。自漢以來,丁口之蕃息,倉廩府庫之盛,莫如隋?!谄?隋文帝)末年,天下儲積,足供五六十年?!幾藻X穆《國史大綱》123456789101112131415材料二

(高祖)及頒新令,制人五家為保,保有長。保五為閭,閭四為族,皆有正。……自諸王已下,至于都督,皆給永業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頃,少者至四十畝。其丁男、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