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黃河文明發展1700字】_第1頁
【淺析黃河文明發展1700字】_第2頁
【淺析黃河文明發展1700字】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7頁共9頁淺析黃河文明發展目錄TOC\o"1-2"\h\u15050一、黃河文明的形成 1455二、黃河文明的發展 16867三、黃河文明的興盛 220888小結 2黃河北源起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國人稱之為“母親河”。每年產生16億噸泥沙,其中12億噸排入海中,4億噸留在黃河下游,也在黃河中下游地段形成了廣袤的平原,為中國農業文明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一、黃河文明的形成黃河文明形成于公元前4000年—2000年期間,當時黃河文明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平原地區,以當前河南省為核心,中原地區文化即中原文化是黃河文明的核心。在此期間,中國出現了許多區域文明,如成都平原文明、江漢文明、長江流域太湖文明,代表性考古文化包括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黃河流域有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具有代表性的考古文化有仰韶文化、中原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等。東北有燕山文明,其代表性考古文化主要是紅山文化。所有區域文明都是在相當高的水平上發展起來的,受到學術界的高度贊揚。但是,有些文明已經崩潰,而另一些文明則逐漸消失,只有充滿活力和活力的黃河文明才是支柱,吸收和融合了本質。公元前4000年至2000年,這段時間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五帝,五帝即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他們帶領著族人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生活,創造了輝煌的文明。當時社會上到處都是諸侯國,已經初步形成了農業社會,手工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并且制定尊卑、長幼的禮儀。族群中逐漸貧富分化,進而形成了階級,整個民族文化、藝術也有了相當大的發展。當時黃河文明正處于高度融合的形成時期,可以稱之為中國文明的初級階段。二、黃河文明的發展黃河文明主要發展時期還是在夏、商、周三朝。當時黃河文明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的中原,中原文化是黃河文明的中心,河洛地區又是中原地區的核心。河洛地區包括黃河與羅江交匯處的內外角,以及黃河北岸、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河洛文化圈向西延伸到關中,向東延伸到河南東部。河洛文化圈不僅有五帝的傳說和遺跡,而且還有夏、商、周兩朝的都城。此外,還有其他諸多王朝在河洛地區定都。河洛文化不僅是地域文化,而且是王都文化,持續了約兩千年,是黃河文明的核心支柱。在這一歷史時期,出現了父子相傳的政治制度,組建了一個相對成熟的國家制度,制定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儀式和音樂制度,并出現了相對統一的書寫制度。科學和技術、農業、手工業、貿易和商業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通過與周邊文化的交流、融合,河洛文化不斷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歷史舞臺上變得更加活躍。在此期間,出現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如《詩經》、《易經》、《孟子》等,出現了諸子百家思想爭鳴的時代。三、黃河文明的興盛隨著封建帝國文明進入的新的歷史階段,黃河文明也得到了新的發展。從秦漢到北宋,河洛地區一直處于中心地位已有1000多年。帝國首都文化促進民族科學文化進步。秦始皇統一六國,廢除封建主義,建立縣鄉,統一度量衡。漢朝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并進行了相應的規范、完善,繼承了先秦時期的儒學、道教等學說思想。漢學是漢代學者創辦的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巨大影響的重要學派,他們對儒家經典學說進行研究,其成果被后世學者視為經典。中國第一、最高的高等教育機構太學位于東漢首都洛陽,學生人數最多達3萬多人。太學為全國培養了大量人才,輸送了許多杰出人物。天文、農業、科學、醫學、水利、機械、建筑、鑄造、陶瓷、紡織、造紙、印刷等都得到了質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個歷史奇跡;唐詩、宋詞等都達到了文學藝術的頂峰;各種各樣的史書被流傳下來,記載了王朝的興衰和社會發展的歷程。著名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西漢西安。隋唐時期,西安和洛陽已然成了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和外貿大都市諸多國家的使者、商隊前往西安、洛陽。這充分表明,黃河文明已成為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小結黃河同中國文明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通過對黃河文明的探究,有助于我們對中華文明的溯本尋源工作,黃河文明的形成和發展為中國文明的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三皇五帝以來,經歷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元明清等各個朝代,黃河文明逐漸延展擴充,不斷吸納周邊各族的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