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熱導率測定的研究_第1頁
固體熱導率測定的研究_第2頁
固體熱導率測定的研究_第3頁
固體熱導率測定的研究_第4頁
固體熱導率測定的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固體熱導率測定的研究實驗者:A11儲運2賈倩云(110701239)656994同組實驗者:A11儲運2郝睿智(110702237)662694指導老師:竺江峰摘要:用穩態法測定在杜瓦瓶內放一定的冰水混合物,在降溫時分別打到Ⅰ,II檔時的結果,觀察測定結果,比較兩種情況下實驗的精確度。關鍵詞:穩態法固體熱導率硅膠圓盤引言:在對固體熱導率進行測量的同時,降溫速度的快慢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正確性和精確度。所以本實驗在改變降溫時的檔次選擇進行實驗測定,觀察分析實驗結果散熱時打在Ⅰ,II檔影響不大。實驗原理:根據傅立葉導熱方程式,在物體內部,取兩個垂直于熱傳導方向、彼此間相聚為h、溫度分別為和(設>)的平行平面,若平面面積均為,則在時間內通過面積的熱量滿足下述表達式:(12-1)式中即為該物質的熱導率,也稱導熱系數。由此可知,熱導率是一個表示物質熱傳導性能的物理量,其數值等于兩相距單位長度的平行平面上、當溫度相差一個單位時、在單位時間內垂直通過單位面積所流過的熱量,其單位為W/mK。材料的結構變化與雜質多寡對熱導率都有明顯的影響;同時。熱導率一伴隨溫度而變化,所以,實驗時對材料成分、溫度等都要一并記錄。在支架上先放上圓筒盤B,在B的上面放上待測樣品C(圓盤形的不良導體),再把帶發熱器的圓銅盤A放在C上。發熱器通電后,熱量從A盤傳到C盤,再傳到B盤,由于A、B盤都是良導體,其溫度即可以代表C盤上、下表面的溫度和,、分別由插入A、B盤邊緣小孔的熱電偶I來測量,熱電偶的冷端則浸在杜瓦瓶G中的冰水混合物,通過傳感器切換開關切換A、B盤中的熱電偶、與數字電壓表F的連接回路。由式(12-1)可以知道,單位時間內通過待測樣品C任一圓截面的熱流量為:(12-2)式中為樣品的半徑,為樣品的厚度。當熱傳導達到穩定狀態時,和的值不變,于是通過樣品盤C上表面的熱流量與由散熱銅盤B向周圍環境散熱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過銅盤B在穩定溫度時的散熱速率來求出熱流量。實驗中,在讀的穩定時的、后,即可將C盤移去,而使盤A的底面與銅盤B直接接觸。當盤B的溫度上升到高于穩定時的值若干攝氏度或(0.2mV)后,再將圓盤A移開,讓銅盤B自然冷卻。觀察其溫度隨時間t變化情況,然后由此求出銅盤B在的冷卻速率,而(為紫銅盤B的質量,c為銅材的比熱容),就是紫銅盤B在溫度為時的散熱速率。但要注意:這樣求出的是紫銅盤的全部表面暴露于空氣中的冷卻速度,其散熱表面積為(其中和分別為紫銅盤B的半徑與厚度)。然而,在觀察測試樣品C的穩態傳熱時,B盤的上表面(面積為)是被樣品覆蓋著的??紤]到物體的冷卻速率與它的表面積成正比,則穩態時銅盤B散熱速率的表達式應做如下修正(12-3)將式(12-3)代入(12-2)得(12-4)式中:mB——散熱銅盤B的質量(kg)c——銅的比熱容(J/kg·K)——散熱盤在溫度下的散熱速率(mv/s)RB——散熱盤B的半徑(cm)hB——散熱盤B的厚度(cm)RC——硅膠C的半徑(cm)h——硅膠厚度(cm)——硅膠上端溫度(mv)——硅膠下端溫度(mv)——穩態時硅膠的溫度(mv)調試方案設計:1、TC-3型熱導率測定儀,橡膠樣品,游標卡尺,冰水,硅油。使用注意:(1)使用前將加熱銅板A與散熱銅板B擦干凈,樣品兩端擦干凈后,可涂上少量硅油,以保證接觸良好。(2)實驗過程中,如需觸及電熱板,應先關閉電源,以免燙傷。(3)實驗結束后,應切斷電源,妥為放置測量樣品,不要使樣品兩端面劃傷而影響實驗的正確性。2、調試方法步驟實驗內容:測量熱導率前應先接通電源,加熱器開關打到高熱(Ⅲ)檔,并對散熱盤B和待測樣品盤C的直徑、厚度進行測量。(1)用游標卡尺測量待測樣品盤C直徑和厚度,各測1次。(2)用游標卡尺測量散熱盤B的直徑和厚度,各測一次,計算B盤的質量,也可直接用天平稱出B盤的質量。1.不良導體熱導率的測量(1)把橡膠盤C放入加熱盤A和散熱盤B之間,用三個螺旋頭E夾緊(擰去固定軸H不用)。(2)在杜瓦瓶G中放入冰水混合物,將兩熱電偶I的冷端(兩條黑線)插入杜瓦瓶中,熱電偶的熱端(兩條紅線)分別插入加熱盤A和散熱盤B側面的小孔中,并將其溫差電動勢輸出的插頭分別插到儀器面板的傳感器插座和,如圖12-2所示。注意:1)圓筒發熱體盤A側面和散熱盤B的側面,都有供安插熱電偶I的小孔,安放發熱盤A時此兩小孔都應與杜瓦瓶在同一側,以免路線錯亂。熱電偶插入小孔時,要抹上一些硅油,并插到洞孔底部,保證接觸良好,熱電偶冷端插入浸于冰水中的細玻璃管內,玻璃管內也要灌入適當的硅油。2)本實驗選用銅-康銅熱電偶,溫差100K時,溫差電動勢約4.2mV(3)測量穩態時和的數值。接通電源,打開電視開關(使散熱盤有效、穩定的散熱),將“溫度控制PID”儀表上設置加溫的上線溫度(100℃),加熱器開關打到高熱(Ⅲ)檔,當傳感器的溫度約為4mV左右時,再將加熱開關置于“Ⅱ”或“Ⅰ”檔,降低加熱電壓。使加熱盤A和散熱盤B逐步達到穩定的溫度分布(約需40分鐘時間)。當達到穩態時,每隔3分鐘記錄和的值注意:當達到穩態時,和的數值在10分鐘內的變化小于0.03毫伏,或的數值在10分鐘內不變即可認為以達到穩定狀態,約需40分鐘時間。說明:對一般熱電偶來說,溫度變化范圍不太大時,其溫差電動勢mV值與待測溫度值的比是一個常數,因此,在用公式(12-4)計算熱導率時,可以直接用溫差電動勢值取代溫度值。(4)測量散熱盤B在溫度穩態值附近的散熱速率。移開圓盤A,取下橡膠盤C,并使圓盤A的底面與銅盤B直接接觸,當盤B的溫度上升到高于穩定態的值若干度(0.2mV左右)后,關掉加熱器開關(電扇仍處于工作狀態),將A盤移開(注意:此時橡膠盤C不再放上),讓銅盤B自然冷卻,記錄共約6~8次,每隔30秒一次(注意:記錄的數據必須保證溫度穩態值在其測量范圍以內)。(5)關掉電扇開關和電源開關數據處理:基本數據:銅的比熱容:C=385.06室溫:T=(281.950.05)K散熱盤B直徑2=(130.040.02)mm,半徑=(65.020.02)mm厚度=(7.120.02)mm,質量=(8782)Kg(2)橡膠盤C直徑2=(129.600.02)mm,半徑=(64.800.02)mm厚度=(8.080.02)mm實驗數據:散熱時打在Ⅰ檔橡膠圓盤穩態時、的數據(每隔3分鐘記錄)。次數12345平均(mV)2.332.332.332.332.332.33(mV)1.411.411.411.411.411.41散熱速率T(s)0306090120150180(mV/s)(mV)1.611.561.471.421.361.311.261.93根據實驗結果,計算出不良導熱體的熱導率=(2.33+2.33+2.33+2.33+2.33)/5=2.33(mV)=(1.41+1.41+1.41+1.41+1.41)/5=1.41(mV)t=30(s)T=(0.05+0.09+0.05+0.05+0.05+0.05)/6=0.058(mV/s)=0.058/30=1.93(mV/s)==1.64(2).散熱是打在II檔橡膠圓盤穩態時、的數據(每隔3分鐘記錄)。次數12345平均(mV)2.392.392.392.392.392.39(mV)1.431.431.431.431.431.43散熱速率T(s)0306090120150180(mV/s)(mV)1.681.641.591.541.491.431.281.78=(2.39+2.39+2.39+2.39+2.39)/5=2.39(mV)=(1.43+1.43+1.43+1.43+1.43)/5=1.43(mV)t=30(s)T=(0.04+0.05+0.06+0.06+0.06+0.05)/6=0.053(mV/s)=0.053/30=1.78(mV/s)==1.62相對偏差的計算:實驗室采用的不良導體為硅膠盤,其熱導率的理論參考值為0.072~0.165W/(m·K)。理論參考值取0.165W/(m·K):=%=1.1%=%=1.8%結論或總結:由于此次實驗經歷的時間較長,有6個多小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