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相關基礎知識_第1頁
微生物相關基礎知識_第2頁
微生物相關基礎知識_第3頁
微生物相關基礎知識_第4頁
微生物相關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生物相關根底知識微生物學在日常生活及制藥行業中的應用1整理ppt微生物的定義在自然界中除了常見的動植物外,還存在著一個十分龐雜的、形體微小、結構簡單的生物類群。這些生物個體微小,肉眼無法看見,必須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幾百倍、幾千倍,甚至幾萬倍才能看見,我們將這類微小的生物類群統稱為微生物〔microorganism〕2整理ppt微生物的特點⑴微生物多以獨立生活的單細胞或細胞群體而存在,細胞沒有明顯的分化。⑵微生物體積小、面積大,從而新陳代謝能力強,生長繁殖速度快。

3整理ppt例如有的細菌1小時內分解糖的重量可為自身體重的100~1000倍;而人要吃掉自身體重100倍的糖〔糧食〕,幾乎要用去人生的一半時間。有的細菌在適宜的條件下,每20分鐘左右就分裂一次,一個細菌經10小時就可以繁殖成10億個,一晝夜就是272個細菌。理論上講,一個細菌經過不到兩整天的生長繁殖就能形成與地球同等重量大小的群體。4整理ppt⑶微生物較易發生變異,適應性強。微生物在外界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時,大多數個體被淘汰而死亡,而發生了變異的個體那么適應了新的環境條件而生存下來;一般生物無法生存的高溫或低溫、酸、堿、高鹽的條件下都有微生物的蹤跡。5整理ppt⑷微生物種類多,分布廣,數量大。微生物按其生物學特征所劃分的大的類群就包括: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螺旋體、細菌、藍細菌、古細菌、放線菌、真菌、藻類和原生動物;而與醫藥關系密切的是除藍細菌、古細菌、藻類和原生動物外的其他八大類微生物。微生物廣泛分布于土壤、空氣和水等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和人的體表以及某些腔道中也存在有微生物的活動。6整理ppt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不僅種類多、分布廣、數量大,所起的作用多種多樣。大多數微生物對人和動植物是有益或無害的。大家多知道綠色植物依靠太陽能量,吸收CO2和H2O進行光合作用,合成含碳有機物,同時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直接或間接的供給動物和人類。那么,大氣中的CO2從哪里來的呢?除了燃燒和動物呼吸,90%以上的CO2都是微生物生命活動的產物。7整理ppt微生物與人類的生產活動密切相關:工業上具體應用到食品、皮革、紡織、石油化工、冶金以及污水處理等方面;農業上可用于造肥、催長、防治病蟲害等。在醫藥工業上利用微生物生產抗生素、維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有機溶媒、生物堿和酶制劑等。8整理ppt寄生在人類和動物口、鼻、咽部以及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在正常情況下他們是無害的,甚至是有益的。例如,牛這類反芻動物的胃,就是因為有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共生,才能消化飼料中的纖維素;而豆科植物生長所需的氮源也是因為有根瘤菌固定空氣中的氮氣才獲得的。9整理ppt微生物中也有相當一局部能引起人類或動植物病害,例如,在人類可引起傷寒、痢疾、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稱為病原微生物。另外,微生物的危害性還表現在引起工農業原料、產品、藥品以及食品和生活用品的腐敗霉爛等。10整理ppt微生物的分類微生物分為非細胞型微生物、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真核細胞型微生物——從核的組成結構來劃分。生物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動物界之前四界為微生物界。11整理ppt細菌細菌同其他生物一樣,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都需要同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從環境中獲得它們合成自身成分以及產生能量所需的營養物質,同時不斷排出廢物,以維持其生命活動,并進行著生長繁殖。12整理ppt細菌的營養與繁殖細菌的營養物質:細菌生長繁殖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包括水、碳源、氮源、無機鹽和生長因子〔系指細菌生長所必需的、需要量少且本身又不能合成的一類有機物質——B族維生素、某些嘌呤和嘧啶堿基〕。13整理ppt細菌的生長繁殖條件⑴充足的營養物質〔包括一定量的水分、碳源、氮源、無機鹽和必要生長因子。⑵適宜的酸堿度〔最適pH為6.8~7.4〕⑶適宜的溫度〔大多數細菌屬于中溫菌,哺乳動物寄生菌的最適溫度為37℃,其他腐生性細菌的最適溫度為25~32℃14整理ppt細菌的生長溫度細菌類別生長溫度(℃)舉例最低最適最高低溫菌-5~010~2025~30水和冷藏物中的細菌室溫菌10~2025~3240~50腐物寄生菌體溫菌10~203740~50病原菌高溫菌25~4550~5570~80溫泉、堆肥中的細菌15整理ppt⑷氣體條件:細菌生長繁殖需要氧氣和二氧化碳。a.專性需氧菌〔obligateaerobe〕:必須在有游離氧氣的環境中才能生長,如結核分枝桿菌、枯草芽孢桿菌;

16整理pptb.專性厭氧菌〔obligateanaerobe〕:必須在無氧或低氧化復原勢的環境下才能生長,游離氧對其有毒性作用。如破傷風梭菌;c.兼性厭氧菌〔facultativeanaerobe〕: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均能生長,但在有氧時生長較好,大多數病原性細菌均屬此類。17整理ppt細菌的致病性定義:細菌能引起機體產生疾病的性能,稱之為致病性或病原性〔pathogenicity〕。凡具有致病性的細菌稱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bacteria〕。18整理ppt侵襲力:指病原菌突破機體防御功能,并在體內進行生長繁殖,蔓延擴散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a.粘附和侵入能力

b.繁殖和擴散能力

c.對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力19整理ppt毒素:外毒素和內毒素外毒素:化學成分為蛋白質,毒性作用較強,抗原性強,但不穩定,對熱和某些化學物質敏感,如用0.3~0.4%甲醛液作用后,可脫毒而不影響其抗原性,即成類毒素。產生外毒素的細菌主要是革蘭氏陽性菌,如白喉棒狀桿菌、破傷風梭菌、肉毒梭菌;少數革蘭氏陰性菌,如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等。20整理ppt內毒素: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成分。大多數細菌都有內毒素。內毒素毒性比外毒素低,抗原性較弱,不被甲醛脫毒,不形成類毒素。21整理ppt病原菌的侵入數量:由于正常機體對病原菌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細菌引起疾病除需有一定的毒力外,還需要一定的數量。毒力越大,數量越少。病原菌的侵入途徑:傷寒沙門菌、痢疾桿菌→消化道;破傷風梭菌→缺氧狀態的深部創口;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奈瑟菌→呼吸道;結核分枝桿菌→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傷口。22整理ppt細菌感染類型傳染:又稱感染,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克服機體的防御屏障,在一定部位生長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過程。臨床病癥者為傳染病〔infectiondistase〕。病原菌引起的傳染病,都要經過一段潛伏期才能發病,傳染的發生、開展與結局取決于病原菌毒力、機體防御功能和環境因素三方面,結局為:23整理ppt隱性感染〔inapparentinfection〕:如果機體的抵抗力強,而病原菌的毒力相對較弱,侵入的數量又較少,感染后病原菌對機體的損害輕微,根本上不出現臨床病癥,即隱性感染。通過隱性感染,機體可獲得一定的特異免疫力。24整理ppt顯性感染〔apparentinfection〕:即傳染病。假設病變限制在局部那么為局部感染,假設病原菌及其毒素向全身擴散,引起全身病癥的即為全身感染。全身感染有以下類型:a.菌血癥,b.敗血癥,c.毒血癥,d.膿毒血癥25整理ppt帶菌狀態:當機體隱性感染或傳染病痊愈后,病原菌可能在機體內繼續存在,并不斷向體外排菌,稱為帶菌狀態。處于帶菌狀態的人稱為帶菌者〔carrier〕。這種情況在傷寒、白喉等傳染病中時有發生。帶菌者一般不被人所注意,故在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上是重要的傳染源。26整理ppt真菌常見真菌:酵母菌、毛霉屬、根霉屬、犁頭霉屬、曲霉屬、青霉屬、頭孢霉屬真菌與人類疾病:a.淺部感染性真菌:是指侵犯機體皮膚、毛發指〔趾〕甲等淺部角化組織的真菌,這類菌統稱為癬菌〔Dermatophytes〕或皮膚絲狀菌。27整理ppt深部感染性真菌:是指侵入機體深部組織,內臟及引起全身性感染的真菌。真菌毒素〔mycotoxin〕:指真菌產生的毒性代謝產物。人、畜誤食含有真菌毒素的食物,就可能發生真菌毒素中毒癥〔mycotoxicosis〕。28整理ppt病毒病毒:是一種體積十分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才能增殖的非細胞形態的微生物。病毒的復制周期為:吸附→與細胞外表受體特異性結合、穿入→宿主細胞、脫殼→釋放基因組核酸并進入一定部位、生物合成→核酸的復制和蛋白質的合成、裝配釋放→組裝為成熟的病毒顆粒。29整理ppt病毒的致病性和機體的免疫性感染方式: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水平傳播:是指病毒在個體之間傳播,常見途徑為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膚。垂直傳播:是指病毒通過胎盤、產道或哺乳等方式由親代直接傳給子代〔皰疹、風疹、脊髓灰質炎、肝炎、巨細胞、人類免疫缺陷等病毒,其中乙型肝炎病毒、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多見。30整理ppt病毒感染類型隱性感染:病毒侵入機體后,不引起臨床病癥的稱為隱性感染,又稱為非顯性感染。隱性感染十分常見,其發生原因可能是機體免疫力強,而病毒毒力弱或未能到達靶細胞,未造成組織細胞的損傷,故不引起臨床病癥的出現。隱性感染雖可激活機體免疫系統產生抗病毒免疫,但也有向外界傳播病毒的可能。31整理ppt顯性感染:病毒侵入機體后在宿主細胞內大量復制,引起細胞破壞、死亡而導致組織損傷或毒性產物堆積到一定程度時,機體就出現臨床病癥。a.急性感染:潛伏期短,發病急,病程短一般為數日至數周。b.持續性感染:病毒可在體內存在數月至數年,甚至數十年,可有臨床病癥,也可為無病癥的病毒攜帶者,成為重要的傳染源。分為慢性感染、潛伏性感染和慢發病毒感染。32整理ppt病毒感染的防治病毒疫苗:常用的有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等。病毒性疾病的治療上:藥物主要是針對DNA病毒的。干擾素具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33整理ppt消毒與滅菌消毒:是指用理化方法殺死物體或介質中所有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殺死芽孢。通過消毒可以到達防止病原微生物傳播的目的。滅菌:是指用理化方法殺死物體或介質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各種微生物,以及細菌的芽孢。34整理ppt防腐:是指利用理化因素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細菌不一定死亡,但可防止物品腐敗,亦稱抑菌。無菌:是指不含活菌的意思。無菌操作就是指嚴防活的微生物侵入人體或污染實驗材料的操作方法。無菌操作所用的器具和材料,都必須經滅菌處理。35整理ppt物理方法熱力滅菌法:⑴干熱滅菌法:a.燃燒滅菌法,b.干熱滅菌法⑵濕熱滅菌法:a.巴氏消毒法,b.煮沸法,c.流通蒸汽滅菌法,d.間歇滅菌法,e.高壓蒸汽滅菌法影響濕熱滅菌法的因素:a.微生物因素b.溫度與作用時間36整理ppt幾種細菌的致死溫度與時間菌種致死溫度與時間菌種致死溫度與時間白喉棒狀桿菌50℃,10min傷寒沙門菌58℃,30min普通變形桿菌55℃,60min大腸埃希菌60℃,10min肺炎鏈球菌56℃,5~7min嗜熱乳桿菌71℃,30min37整理pptc.pH的影響:pH6.0~8.0時,微生物不易被殺死;pH高于或低于該范圍時,那么微生物抵抗力減弱,特別在酸性時,微生物的抗熱力明顯減弱,因此,對酸性溶液滅菌可考慮降低溫度和時間。d.介質的性質:水分能促進菌體蛋白質凝固,加速菌體死亡。此外有機物能保護微生物,在滅菌時也應加以考慮。38整理ppt

低溫輻射:紫外線、日光、電離輻射枯燥超聲波過濾39整理ppt化學方法常用消毒劑的種類和應用

a.重金屬鹽類:重金屬離子易和帶陰電的菌體蛋白質結合,使之變性沉淀。

b.氧化劑:可以使菌體酶的-SH氧化為-S-S。從而使酶失去活性。

c.酚類:能殺死細菌繁殖體,但對芽胞作用不大。40整理pptd.醇類e.醛類:醛類殺菌作用強于醇類,其中以甲醛和戊二醛作用最強。醛基能與細菌蛋白質的氨基結合,使蛋白質變性,因此有強大的殺菌作用。f.環氧乙烷g.鹵素類h.酸堿類i.外表活性劑j.染料41整理ppt微生物與藥物變質藥物中微生物的來源1.來自空氣中的微生物:球菌屬、桿菌屬、青霉菌屬、曲霉菌屬等2.來自水中的微生物:假單胞菌屬、產堿桿菌屬、大腸埃希菌等3.其他來源:原料、容器、設備和操作人員等42整理ppt藥物變質的判斷1.有病原菌的存在2.微生物已死亡或已被排除,但其毒性代謝產物仍然存在3.產品發生可被覺察的物理或化學的變化4.口服及外用的微生物總數超過規定的總數5.無菌制劑中發現有微生物的存在43整理ppt藥物變質的結果1.變質藥品引起感染2.藥物理化性質的改變引起藥物失效3.藥物中的微生物產生有毒的代謝產物,藥物中含有易受微生物侵染的組分,如外表活性劑、濕潤劑、混懸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