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設計八年級歷史上學期2_第1頁
6.18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設計八年級歷史上學期2_第2頁
6.18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設計八年級歷史上學期2_第3頁
6.18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設計八年級歷史上學期2_第4頁
6.18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設計八年級歷史上學期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基本信息單元(或主題)名稱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學科歷史學段初中年級八年級相關領域中國歷史主要教材書名:中國歷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年6月單元(或主題)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大概念是指能夠將零散的知識、能力、方法、思想聯結成為整體,并且賦予它們意義的概念、觀念。教學中的大概念是課程內容所要圍繞的核心和基石,處于教學內容的核心位置,對學生學習具有引領作用。教師要根據大概念建構學習內容的框架,設計教學過程及環節,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以大任務、大問題來統領整個學習過程,引領學生建構合理的歷史知識結構,避免碎片化,促進學生掌握探究歷史的方法和路徑,拓寬學生認識歷史的視野?!读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目標要求中也指出能夠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國情,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趨勢,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了解并認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崇尚英雄氣概,傳承民族氣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大概念的指導之下,本單元依托“全民族抗戰”這個大概念,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和課時分配,分別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抗戰戰爭兩個戰場的開辟以及抗日戰爭的勝利意義出發,設計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從整體抗日戰爭的發展過程,將家國情懷貫穿歷史教學。單元(或主題)教學背景分析一、教學內容分析及課時分配(一)教學內容與課程標準:《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本單元的要求如下:簡述九一八事變的史實,知道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了解西安事變的概況,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作用。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知道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講述中國軍隊血戰臺兒莊和百團大戰等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读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本單元的要求如下: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通過了解中共七大,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通過對比發現,2022年版課標中在內容上增加了對歷史概念的認識,例如:正面戰場、敵后戰場、毛澤東思想、抗戰精神,同樣也著重提出了十四年抗戰的極苦卓絕的過程以及勝利的偉大意義;可見在2022年版新課標中注重對抗日戰爭的整體認知和抗戰精神的感悟。在能力上在新課標中明顯地看到是了解—認識—體會,這樣一個逐層進階的過程,由此能看到新課標更注重對學生能力和素養的培養。(二)教學內容與教材:本單元為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上承第四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和第五單元: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第四單元核心內容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過程,從新文化運動宣傳了馬克思主義,到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政治舞臺,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干部上和思想上的鋪墊,最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第五單元的核心內容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和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包括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新道路和紅軍的戰略轉移,為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中國共的第二次合作打下基礎。下啟第七單元:人民解放戰爭,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局面,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建設國家。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國民黨堅持獨裁統治,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人民,最終粉碎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由此,這幾個單元分別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后領導中國人民徹底實現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的過程,從歷史發展的整體分別確定這幾個單元的主題名稱分別如下:第四單元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之路,第四單元為中國共產黨在變中前行之路,第六單元為,第七單元為,而其中第六單元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三)教學學科知識:本單元主要講述了從1931年至1945年這十四年間的抗戰歷史。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挑起侵華戰爭。日軍很快占據中國東北,并威脅華北。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救亡的旗積,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1937年,日軍制造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在正面戰場,中國軍隊組織多次戰役,英勇殺敵。在敵后戰場,中國共產黨放手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展開人民游擊戰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現合,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各民族、各政黨、各政治派別求同存異,共同抗敵。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經歷了十四年艱難曲折的斗爭,特別是八年全民族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四)課時分配及主要內容:本單元教學內容經過拆分重構后,課時安排為四課時。主要內容如下:第一課時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內容為九一八事變、華北危機、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等。第二課時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內容為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等。第三課時為正面與敵后戰場。內容為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等。第四課時為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內容為全民族抗戰、中共七大、抗戰勝利意義等。二、學生情況分析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歷史學習,已經初步具備了歷史學科的學習方法,掌握了相對較好的知識基礎,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思考和思維能力,且對于未知的內容學習興趣較足,但聯系思維不足,不能把中國近代史相聯系,用發展、整體的眼光看待歷史,這也是學生的發展點。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學生并不陌生,知道一些零散的抗日戰爭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但對本專題的歷史大概念—全民族抗戰理解困難,這也是學生的障礙點。因而在教學中從已知出發,吸引學生興趣提升歷史學習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多種史料的呈現,例如時間軸、地圖、圖片、文字史料等加深對未知的突破。注重相關概念的解讀,從整體把握抗日戰爭。單元(或主題)教學目標單元目標課時一課時二課時三課時四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中共七大等史事,知道抗日戰爭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和地點等相關內容,進一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通過分析日本侵華和中國抗日的史料,知道日本侵華的罪行和全民族抗戰的艱苦過程,清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的過程以及開辟兩個戰場的抗戰策略;知道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探索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歷史,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知道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深刻理解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感悟抗戰精神。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學習仁人志士為救國救民而英勇奮斗的精神,堅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通過閱讀教材、運用歷史地圖,能夠說出九一八事變和華北危機的時間、經過和結果,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通過閱讀教材,分析史料,能夠說出七七事變的經過、結果,知道南京大屠殺日本的罪行,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兇殘本性。通過閱讀教材和史料、觀看圖片和視頻,能夠列舉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主要戰役的時間、經過和結果,知道抗日根據地的建立。通過閱讀教材和史料,分別說出戰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的史實,知道中共七大的召開,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通過填寫表格、觀看視頻和分析史料,能夠簡述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和西安事變的內容,理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認識到全民族抗戰的開始和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是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理解在抗日戰爭中共產黨和國民黨軍隊發生在抗戰中所發揮的作用。通過全民族抗戰的艱苦過程,探究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通過本課的學習,進一步體會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博大胸襟。通過淞滬會戰的戰爭過程,感悟中華民族頑強不屈、團結對外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兩個戰的場抗戰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過程中追求民族獨立和反對外來侵略的不怕犧牲的決心和勇氣。通過知道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戰過程中孕育的抗戰精神。單元(或主題)教學過程設計主題與主線課時內容評價和設計意圖主題課時主線核心問題學習任務教學活動評價設計意圖全民族抗戰: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課時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知道九一八事變和華北危機日軍侵華罪行,知道東北抗聯和一二·九運動中國軍民的反抗。二:理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閱讀教材、填寫表格、分析史料分別說出九一八事變、華北危機、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的內容,理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學生能準確說出九一八事變、華北危機、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準確理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正確看待歷史史實,初步學會在唯物史觀下看歷史。課時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如何形成的?一:知道七七事變和南京大屠殺日軍侵華罪行,知道淞滬會戰的內容。二:理解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是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閱讀教材、填寫表格、分析史料分別敘述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知道淞滬會戰的內容,理解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是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學生能準確說出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淞滬會戰的內容,準確理解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是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感悟中華民族頑強不屈、團結對外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時三:正面與敵后戰場兩個戰場發揮作用是什么?一:知道正面戰場和敵后戰爭的抗戰史實。二:理解在抗日戰爭中共產黨和國民黨軍隊發生在抗戰中所發揮的作用。閱讀教材、分析史料分別講述正面戰場和敵后戰爭的抗戰史實,理解在抗日戰爭中共產黨和國民黨軍隊發生在抗戰中所發揮的作用。學生能準確敘述正面戰場和敵后戰爭的抗戰史實,準確理解在抗日戰爭中共產黨和國民黨軍隊發生在抗戰中所發揮的作用。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過程中追求民族獨立和反對外來侵略的不怕犧牲的決心和勇氣。課時四: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戰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么?一:知道全民族抗戰、戰略反攻、日本投降、中共七大的史實,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二:探究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閱讀教材、分析史料了解全民族抗戰、戰略反攻、日本投降、中共七大的史實,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探究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學生能準確說出全民族抗戰、戰略反攻、日本投降、中共七大的史實,準確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準確探究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戰過程中孕育的抗戰精神。單元(或主題)學習效果評價及作業設計一、單元學習效果評價量表評價目標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賦分學生自評組內互評教師綜合評價學習內容及學科能力與素養準確說出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準確理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10分準確說出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淞滬會戰的內容,準確理解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是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10分評語準確敘述正面戰場和敵后戰爭的抗戰史實,準確理解在抗日戰爭中共產黨和國民黨軍隊發生在抗戰中所發揮的作用10分準確說出全民族抗戰、戰略反攻、日本投降、中共七大的史實,準確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準確探究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10分課堂參與(過程性評價)能認真聽講,精神飽滿,態度端正10分能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傾聽別人的看法,表達自己的看法10分能主動舉手回答問題,與老師進行互動,進行學習反饋10分能按照老師的課堂教學任務,完成學案,整理筆記,清楚工整,有條理10分作業完成(結果性評價)基礎性作業:能認真審題,對核心關鍵信息進行圈點勾畫,規范作答10分實踐性作業:能依據作業要求完成,符合史實,邏輯清晰,概括準確10分二、單元作業設計第1課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第2課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3課時正面與敵后戰場第4課時抗日戰爭的勝利基礎性作業完成每課的配套習題實踐探究作業“再探張學良”結合本節課所學,回顧運用相關史實,分析張學良在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中的作用。(要求:有理有據,邏輯順暢,字數200以內)依據課上所學,以時間為中心線索,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用時間軸的形式表述清晰。(要求:知識點覆蓋全面,邏輯清晰)結合課上所學,運用相關史實,分析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要求:有理有據,邏輯順暢,字數200以內)悲痛時代已逝去,抗戰精神永留存。請你根據你了解的抗戰故事創作一幅宣傳品。(標語、漫畫、紀念章等均可,形式不限。要求:符合史實,展現抗戰精神思考性作業繪制“全民族抗戰”思維導圖。作業要求:以“全民族抗戰”為中心主題,將單元的課題、知識點子目及重點知識點的邏輯關系及相互聯系,用思維導圖形式表述清晰。作業形式:4人為一小組,組內有明確的分工,有研討過程,最后由一人代表小組展示思維導圖,并說明設計意圖與亮點。課時主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第一課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運用歷史地圖,能夠說出九一八事變和華北危機的時間、經過和結果,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2.通過填寫表格、觀看視頻和分析史料,能夠簡述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和西安事變的內容,理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3.通過本課的學習,進一步體會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博大胸襟。教學重點: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教學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教學過程教學階段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單元導入一、國殤之始—九一八事變二、國難當頭—華北危機三、千鈞時刻1.讓學生回顧抗日戰爭之前的四次侵略戰爭并出示中國近代史三條主線,導入本單元。2.研讀單元脈絡抗日戰爭的旗幟抗日戰爭的策略抗日戰爭的階段抗日戰爭的勝利出示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運用歷史地圖,能夠說出九一八事變和華北危機的時間、經過和結果,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2.通過填寫表格、觀看視頻和分析史料,能夠簡述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和西安事變的內容,理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3.通過本課的學習,進一步體會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博大胸襟。問題1:結合材料分析日本為何要發動這場侵華戰爭?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薄髦尉S新后的大陸政策材料二:1931年7月23日即九一八事變前夕,蔣介石就發布了《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一文,稱“抗日必先剿匪,攘外必先安內”。當時的“安內”,主要指“剿共”。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日本,促使其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日本統治集團急于利用侵略中國東北的對外戰爭來擺脫國內的經濟危機。問題2:閱讀課本P86,自主梳理完成表格。展示歷史地圖問題3:思考為何短短4個多月,東北三省就全部淪于敵手?材料:事變前:“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于不顧?!笔伦兒螅骸傲Ρ軟_突,以免事態大”。展示歷史圖片問題4:依據課本P87找出面對日本的殖民統治東北軍民和中國共產黨的做法。梳理第一子目脈絡講解長城抗戰以及華北自治運動。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ê颖?、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脫離中國版圖。問題1:閱讀課本P88第二段文字和相關史事,概括各階層為挽救民族危機而展開的行動。問題2:快速找出一二·九運動的時間、領導者、口號。梳理第一二子目脈絡問題1:說一說華北危機后的國民黨各派態度如何?材料一:“現在的中國,土地被人割裂,東北之后,繼以華北;華北之后,又將占領華南……今后我們對日唯有抗戰,決不再蹈前此覆轍!……我們寧肯因斗爭致死,決不束手待斃!”——張學良《中國的出路唯有抗日》的演講材料二:“我是一定要抗日的,但內里不安,叫我怎么來抗日?國內不統一,不消滅共產黨,能夠抗日嗎?問題2:觀看視頻,結合課本,填寫表格。暢所欲言:面此對如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如何處置蔣介石成了棘手的問題,是“放蔣”?“殺蔣”?結合當時的國內情況,你覺得怎樣處置蔣介石合適?請說出你的理由。問題2:依據材料探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中華民族后來的發展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蔣介石停止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政策,同中國共產黨進行了第二次合作。所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結束了內戰,這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條件,這對中華民族的團結起到了非常正面的作用?!涸葡椤段靼彩伦兊臍v史影響及現實意義》本課脈絡梳理:回顧之前所學完成梳理:抗日戰爭的旗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戰爭的策略:兩個戰場抗日戰爭的階段: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抗日戰爭的勝利:勝利意義學生瀏覽學生回答:(預設)·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中國國內處于內戰,給日本可乘之機·日本為了轉移國內的經濟危機。學生梳理表格內容:(預設)結果:九一八事變后,日軍擴大侵略,相繼占領了東北三省。短短4個多月,100多萬平方千米的錦繡河山,全部淪于敵手......學生回答:(預設)·國民黨采取不抵抗政策展示日本在東北的殖民統治。學生回答:(預設)教師解釋九一八事變的意義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讓學生感悟民族危機到了十分嚴重的時刻。學生回答:(預設)·中國共產黨:1935.8“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5.12瓦窯堡會議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蹏鴮W生:一二·九運動學生回答:(預設)時間:1935年12月9日領導者:中國共產黨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學生回答:(預設)·張學良號召抗日·蔣介石繼續不抵抗學生梳理表格內容:(預設)學生自由回答,有理由支撐即可。學生回答:(預設)·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な陜葢鸹窘Y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仡欀八鶎W,溫故知新研讀單元脈絡,對本單元內容形成初步認識,引出全民族抗戰的大概念明確本課所學創設疑問,引發思考。引出議會和國王的矛盾。出示材料,創設情境,了解抗日戰爭爆發的國內外情況,鍛煉史料分析能力。通過表格梳理九一八事變基本史實,夯實基礎,強化記憶。出示地圖,講授九一八事變的結果,提升歷史識圖能力。出示材料,創設情境,知道東三省很快淪陷的原因,鍛煉史料分析能力。出示圖片,講授日本在東北的殖民統治,認識日本的侵略本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