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廣東省陽江市高新區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相應類型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作答選考題時,請先用2B鉛筆填涂選做題的題號對應的信息點,再作答。漏涂、錯涂、多涂的,答案無效。5.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漢初在喪葬上推崇薄葬,漢文帝的霸陵多以瓦器陪葬,“不以金、銀、銅、錫為飾”。漢武帝后盛行厚葬,“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臧之”。漢代喪葬習俗的變化反映了()A.社會經濟的持續繁榮 B.社會習俗受主流思想影響C.奢靡鋪張風氣的流行 D.倫理道德規范的逐漸弱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時期的中國。結合所學可知,漢初經濟凋敝,受黃老學說影響,所以薄葬習俗盛行。漢武帝時期一方面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另一方面受董仲舒新儒學影響,強化了孝道和三綱五常的等級觀念,所以厚葬習俗盛行,B項正確;經濟持續繁榮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儒家思想的影響,非奢靡鋪張風氣的流行,排除C項;漢武帝獨尊儒術后,倫理道德規范逐漸強化,排除D項。故選B項。2.《隋書》記載:隋統一后的大業五年(609年),全國共有890.7546萬戶,人口4601.9956萬口,墾田5585.萬頃。與20年前相比,戶數增長2.5倍,人口增加5倍。這表明當時()A.高產作物廣泛傳播 B.民族交融不斷發展C.中央集權空前加強 D.戶籍制度臻于完善【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隋朝(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隋文帝統一以后下令“大索貌閱”,就是朝廷按照戶籍上的年齡和本人體貌進行核對,打擊了貴族地主隱匿人口的現象,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C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高產作物廣泛傳播指的是明清時期玉米、番薯等作物的傳播,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與其他民族之間的關系,根據農業發展不能判斷民族交融的情況,排除B項;據所學知識可知,隋朝之后中國戶籍制度仍在不斷發展,“臻于完善”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3.漢武帝時期開始用察舉的辦法,讓地方郡國每年薦舉兩名德行卓著的賢人。為了有效地抑制徇私情薦舉的弊端,察舉增加了考試環節,即得到舉薦后,朝廷還要考試。這一做法()A.有利于階層流動 B.加強了中央集權 C.有助于儒學獨尊 D.完善了官員選拔【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據本題材料“為了有效地抑制徇私情薦舉的弊端,察舉增加了考試環節,即得到舉薦后,朝廷還要考試”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對于察舉制中可能存在“徇私情薦舉的弊端”的弊端,“增加了考試環節,即得到舉薦后,朝廷還要考試”,這完善了官員的選拔機制,D項正確;材料并沒有涉及察舉制選官標準的變化,即便增加考試環節,與階層流動也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為了有效抑制“徇私情薦舉的弊端”,與加強中央集權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察舉制的選官標準,且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儒學就確立了正統思想的地位,排除C項。故選D項。4.宋太祖在位時把武將宋催之女立為皇后,為其子趙德昭迎娶武將陳思讓之女,將自己的妹妹嫁給武將高懷德,而自己的兩個女兒也分別嫁給武將石守信之子石保吉、王審琦之子王承衍。宋太祖此舉()A.意在緩和統治階層內部矛盾 B.解決了武將專權的歷史問題C.旨在籠絡武將參與國家治理 D.保障了文官集團的政治權力【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宋太祖時期,通過一系列措施壓制武將的地位,為了避免武將面對地位變化而產生心理落差,太祖則通過聯姻的方式加強與武將階層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減少抑武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緩和矛盾,A項正確;B項太過絕對,排除B項;籠絡武將正確,但籠絡的目的是為了緩和矛盾,實行抑武政策,排除C項;文官集團與材料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5.雍正帝即位后,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驅逐西方傳教士,雍正帝直言不諱地對傳教士說:“你們培養的基督徒只承認你們,若遇風吹草動,他們可能惟你們之命是從。朕知道目前還沒什么可擔心的,但當成千上萬的船只到來時就可能出亂子?!边@反映出()A.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B.教士傳教方式存在分歧C.儒學統治地位受到沖擊 D.夷夏之防觀念根深蒂固【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代(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統治者害怕西方傳教士傳教威脅統治,且天主教傳入中國以后,又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沖突,成為影響封建統治的不穩定因素,種種因素之下雍正決定禁止傳播天主教,驅逐傳教士,反映夷夏之防觀念的根深蒂固,D項正確;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與軍機處的設置有關,排除A項;題意體現的是華夷之辯,并非天主教傳教方式的分歧,排除B項;天主教傳入中國并未沖擊儒學的統治地位,排除C項。故選D項。6.有學者記載,太平天國的許多官員以顯示威風、講究排場為能事。至于基層鄉官,出門也前呼后擁,出盡風頭。甚至在平時用餐時,也需鳴鑼擊鼓,奏樂助興。這()A.表明太平天國政策的空想性 B.說明太平天國缺乏科學理論指導C.反映出清政府對農民的污蔑 D.預示了太平天國失敗的必然結局【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由材料信息可知,太平天國的官員注重顯示威風和講究排場,甚至基層官員也出盡風頭,這脫離了廣大民眾,預示了太平天國失敗的必然性,D項正確;材料只涉及太平天國官員脫離群眾的情況,沒有涉及太平天國的政策、和其理論指導是否科學,排除AB項;據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的許多官員的確存在材料中的行為,并非清政府對農民的污蔑,排除C項。故選D項。7.1914年,中國的外國銀行資本額不過600萬元,其中主要是英國銀行資本,但到1930年,外國銀行的資本陡增至3億元以上,增長52.8倍。這一變化說明()A.中國資本市場日益成熟 B.列強加緊對華經濟侵略C.幣制改革有利吸引外資 D.英國勢力占據主導地位【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中國)。據本題材料“,外國銀行的資本陡增至3億元以上,增長52.8倍”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一戰以后,列強加緊對華經濟侵略,這些外國銀行控制了中國的金融和財政,使中國的金融事業和工業資本成為他們的附屬品,便于他們執行財政資本的統治任務,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資本為外國資本,并非中國資本,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可知,1914年至1930年,中國并沒有進行幣制改革,國民政府幣制改革是1935年,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涉及1930年的外國資本中哪個國家占據主導,排除D項。故選B項。8.抗日戰爭后期,《晉察冀日報》指出:“在目前大生產運動即將展開的時候,必須抓緊時間”,之后進一步提出“不論是新地區還是老地區,不應該把減租減息孤立進行,特別要與對敵斗爭、生產運動緊密地聯系起來,從減租減息問題的徹底解決與群眾的積極性上來加強對敵斗爭”的要求。這反映了當時中國共產黨人()A.重視對敵斗爭的靈活性 B.注重化解社會對立情緒C.通過發展經濟支持抗戰 D.充分關注農民實際利益【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日戰爭(中國)。材料信息中強調了時間是“抗日戰爭后期”,這一時期提出將“雙減雙交政策”、生產運動同對敵斗爭緊密聯系起來,主要是為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進行抗日戰爭,C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根據地經濟政策服務于對敵斗爭,沒有涉及對敵斗爭的方式,排除A項;材料中舉措的目的是用以“加強對敵斗爭”,而非化解社會對立情緒,排除B項;材料中的政策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展生產,進行抗日戰爭,而非“充分關注農民實際利益”,排除D項。故選C項。9.下圖為中國現代著名漫畫家豐子愷的漫畫。其畫上題字是“迎春爆竹響千家,共祝新春百物華。五谷豐登蔬果熟,棗如瓜與瓜如車。辛丑春節,子愷畫并題”。該畫反映()A.我國農業科技進步明顯 B.中國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C.農民生產積極性極大提高 D.“大躍進”運動下的浮夸風【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躍進的顯著標志是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因此材料“棗如瓜與瓜如車”反映的是“大躍進”運動下的浮夸風,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浮夸風,非科技進步,排除A項;中國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排除B項;大躍進運動不利于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排除C項。故選D項。10.某學者研究中古時期某帝國時搜集的史料如下:該地降水少,可勉強從事農業。這里有一連接東西方的商路。公元6-7世紀,薩珊波斯與拜占庭帝國為控制這片地區展開了激烈爭奪。該帝國在8世紀中期后進入繁榮時期,并維持了一兩百年。該帝國()A.對控制的亞歐商路征重稅 B.最高統治者稱為蘇丹C.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 D.都城名為君士坦丁堡【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的阿拉伯帝國。根據材料“該地降水少”“有一條連接東西方的商路”“8世紀中期后進入繁榮時期”等信息可以推斷該帝國是阿拉伯帝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帝國繼承并發展了被征服地區的文化,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C項正確;AB項是奧斯曼耳其帝國的特征,排除;D項是拜占庭帝國的史實,排除。故選C項。11.1550年,西班牙兩位神學家就美洲地區進行辯論。一位被譽為印第安人保護神者認為,那是伊甸園的金色世界,那是卑鄙野蠻之地。該辯論()A.改變了美洲的悲慘命運 B.蘊含著歐洲中心論本質C.說明宗教與人文的對立 D.推動了宗教改革的發展【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50年(中國)。據本題材料“一位被譽為印第安人保護神者認為,那是伊甸園的金色世界,那是卑鄙野蠻之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被譽為印第安人保護神者認為,是因為美洲有大量黃金白銀,而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者認為美洲是卑鄙野蠻之地,二者都是站在歐洲的角度來評論美洲,所以該辯論蘊含著歐洲中心論本質,B項正確;歐洲對美洲的殖民擴張,并沒有改變美洲的悲慘命運,排除A項;宗教與人文的對立的說法過于絕對,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僅憑材料信息無法得出兩位神學家就美洲地區進行的辯論推動了宗教改革發展的歷史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12.曼徹斯特的棉織工廠里,空氣中經常彌漫著混雜機油的棉塵……為了開夜工,要用大量的蠟燭,但是幾乎完全沒有通風設備。因此,在工廠里經常能夠聞到人身上發出的汗臭味,以及機油、棉塵,還有夜晚蠟燭發出的惡濁氣味。這可用來說明()A.工業生產的社會環境較為惡劣 B.工業資產階級缺乏人文關懷C.受自然條件限制電力供應不足 D.不斷開拓國內市場成為必然【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由材料信息可知,工業革命時期,工人的勞動環境非常惡劣,這是資產階級無限追求利潤,殘酷剝削工人的體現,說明資產階級缺乏人文關懷,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工廠的生產環境惡劣,并不是工業的社會環境惡劣,排除A項;電力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排除C項;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選B項。13.18世紀40年代的英國中低收入人群吃的主要是面包,肉類如牛羊肉和新鮮水果蔬菜等缺乏、營養不良,不及上層。19世紀中期以來,英國人普遍注重食物的營養,馬鈴薯的消費減少,一些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蔬菜消費增加,香蕉在城市窮人家庭中得到普及,咖啡和茶葉的消費量也增加了。這一變化反映出英國()A.國內外市場得到不斷擴大 B.農業和工業結構得以有效調整C.社會貧富差距已不斷縮小 D.工業革命提升了社會消費能力【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的英國。材料“19世紀以來,英國普遍注重食物的營養,馬鈴薯的消費減少,一些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蔬菜消費增加,香蕉在城市窮人家庭中得到普及;咖啡和茶的消費量也增加了”體現了英國人用于生活必需品的消費逐漸減少,用于享受的消費增多,體現了英國人購買力的提高,結合材料時間和所學可知,這主要得益于英國生產力即工業革命的開展,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國內外市場得到不斷擴大,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農業和工業結構得以有效調整,排除B項;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擴大了貧富差距,排除C項。故選D項。14.1919年簽字的《凡爾賽條約》中包含了國際聯盟盟約,但當時任總統威爾遜將盟約帶回美國尋求國會批準的時候,卻遭遇了滑鐵盧。威爾遜是國際聯盟最強有力的倡導者,然而他領導的美國卻沒有成為國聯的成員國。這種結局的出現主要是基于()A.英國與法國是國聯的主導者 B.國聯背離了美國的外交傳統C.戰爭未給美國帶來實質利益 D.美國的戰略重心轉移至亞洲【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一戰后(世界)。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時期美國孤立主義的外交傳統仍舊有很大影響力,之所以國際聯盟盟約并沒有獲得美國國會批準,正是受到了美國外交傳統的影響,B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國聯正式成立的時間是1920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排除C項;據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美國試圖奪取世界霸權,其戰略中心此時主要在美洲,排除D項。故選B項。15.從1965年起,蘇聯實行“固定收購,超售獎勵”政策,到1979年,先后7次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同時加大國家對農業的投資力度。1966-1970、1971-1975、1976-1980這幾個五年期蘇聯農業總產值增長率分別為3.9%、2.5%、1.7%。這反映出蘇聯()A.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遭到沖擊 B.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點是農業C.經濟體制改革缺乏實質性突破 D.社會經濟陷入了全面停滯狀態【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蘇聯。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后期,工、農業總產值的平均年增長率與前期相比明顯下降,反映出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阻礙了經濟發展,社會的經濟體制亟待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缺乏實質性突破,C項正確;計劃經濟體制沒有遭到沖擊,排除A項;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點是工業,排除B項;D項與史實不符,蘇聯社會經濟并沒有陷入全面停滯的狀態,排除D項。故選C項。16.有學者指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從1990年的19%上升到2018年的58.5%。特別是2008年以后,它們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由此可知,這些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A.始終是經濟全球化主要推動者 B.在經濟的全球化中必將受到遏制C.打破發達國家主導經濟的格局 D.日益成為推動全球化的中堅力量【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世界)。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二戰后,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日益成為推動全球化的中堅力量,D項正確;據所學,近代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是西方殖民者而非當今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排除A項;在經濟的全球化中必將受到遏制與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不符,排除B項;據所學,當今世界,發達國家仍主導著全球經濟格局,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本體共4小題,共52分??忌鶕笞鞔稹?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元璋正式建立明朝后,置御史臺,于洪武十五年更置都察院,并初設監察御史,分為十二道,后又幾經調整,洪武十七年,更定都察院官制,設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金都御史,下轄有直屬機構和內外監察御史。與此同時,洪武二十年,正式定分設于六部的六科給事中監察六部。在朱元璋的主持下,先后制定了《出巡相見儀禮》《奏請點差》和《巡歷事例》。明初規定“凡內外管屬衙門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須從卑回避”,吏部選任官員“南北更調,定為常例”?!睹鞔笳a》有載:“若民從朕命,著實為之,不一年之間,貪官污吏盡化為賢矣。為何?以其良民自辨是非,奸邪難以橫作,由是逼成有司以為美官。其正官、首領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擋者,其家族誅?!薄幾栽惉|《明代監察制度的特色及其現代啟示》材料二1978年經美國國會批準、由卡特總統簽署的《監察長法》明文規定,監察長及其辦公室是負責審計和刑事調查的獨立部門。法律規定各部委的監察長都由總統直接任命,并須經參議院同意,只有總統有權撤換監察長?!墩赖路ā穼ω敭a申報的種類、人員、內容、審查以及利益沖突的解決等作了詳細的規定,還要求設立聯邦政府道德署,政府各部門也要設立道德官員辦公室,并對這些專門機構的職能、權限和運作程序作出規定,從而使執法主體、執法內容和監督對象在同一部法律之中予以明確。美國《道德改革法》規定:總統、副總統、國會議員、聯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機構的工作人員,必須在任職前報告并公開自己以及配偶的財務情況,包括收入、個人財產等,以后還須按月申報。美國《聯邦刑法典》規定,任何政府官員如果收受的財物價值超過7000美元,就要處以相當于其收受財物價值3倍的罰金,或者判15年以下的監禁,或者取消其政府官員的資格?!幾苑颉段鞣絿倚姓O察制度的特點及其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初朱元璋為加強監察制度建設而采取的主要措施。(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美國國家行政監察的特點。綜合上述材料,說明明初中國和現代美國行政監督對我國的啟示?!敬鸢浮浚?)主要措施:實行官員回避制度;設立兩套獨立的監察體系;制定嚴苛的法律法規、嚴懲貪腐官員;準許民間力量參與反腐。(任答三點即可)(2)特點:有較完善的法律保障;監察機構獨立性強;對監察對象行為規范較為具體;懲罰措施堅強有力。(任答兩點即可)啟示: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與監察法律相結合的反腐倡廉法規體系;加快公務員從政道德及財產申報的立法進程;推進政務公開及政治生活的透明度。(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內容類材料分析題。由材料一“朱元璋正式建立明朝后,置御史臺,于洪武十五年更置都察院與此同時,洪武二十年,正式定分設于六部的六科給事中監察六部?!笨傻贸鲈O立兩套獨立的監察體系;“明初規定“凡內外管屬衙門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須從卑回避”,吏部選任官員“南北更調,定為常例””可得出實行官員回避制度;“若民從朕命,著實為之,不一年之間,貪官污吏盡化為賢矣”可得出準許民間力量參與反腐;“其正官、首領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擋者,其家族誅”可得出制定嚴苛的法律法規。小問2詳解】本題第一問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由材料二“《監察長法》明文規定,監察長及其辦公室是負責審計和刑事調查的獨立部門”可得出有較完善的法律保障和監察機構獨立性強;“《政府道德法》和《道德改革法》的具體規定”可得出對監察對象行為規范較為具體;“美國《聯邦刑法典》的規定”可得出懲罰措施力度大。本題第二問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明初中國和現代美國行政監督對我國的啟示就是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監察制度建設的可借鑒之處,從明朝設立兩套獨立的監察體系和美國行政監督有較完善的法律保障可以得出的啟示之一是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與監察法律相結合的反腐倡廉體系;從美國國家行政監察對監察對象行為規范較為具體可以得出的啟示之二是加快公務員從政道德及財產申報的立法進程;從明朝準許民間力量參與反腐可以得出的啟示之三是推進政務公開及政治生活的透明度,讓群眾參與監督。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茶馬貿易一直從唐宋延續至近代。公元625年大唐與吐谷渾開通互市,大量的茶葉、絹帛等商品輸出。以換取馬匹及其他畜產品,豐足彼此,皆有便利。中原人用以交易的絲綢,對西域人來說是可有可無的生活附屬品,而中原人卻渴望得到代表國家軍事實力的戰爭武器——戰馬。大唐王朝逐漸開始由“絹馬互市”轉為“茶馬互市”。到了宋代更是形成了系統的茶馬交易之法:以茶引作為茶葉經營的官方許可,茶馬司管理相關貿易實務,茶馬法確立各項貿易細則,完善的制度管理著所有的茶葉貿易。元帝國不缺馬匹,茶馬交易演變成以銀兩及土貨與中原茶葉的貿易。茶馬交易一直到明代又重新恢復,此時貿易實體則已經從“馬”轉變成中原的“茶”。清代以后,隨著以馬為主力的冷兵器時代謝幕,茶馬交易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幾匀中掠睢恫璧膰龋焊淖兪澜邕M程的中國茶》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在政府的扶持下,茶葉生產逐步復蘇,50年代以來先后研制成功茶葉篩分機、切茶機等茶葉精制機械,使我國茶葉生產長期依賴手工的落后局面獲得改善,顯著減輕了茶農的制茶勞動強度,提高了茶葉加工質量。1979年我國茶園面積達到105萬公頃,產量達到27.72萬噸,出口量達到10.68萬噸,分別為1950年的6.2倍、4.5倍、5.7倍,為我國后來茶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摘編自陳宗懋(中國茶葉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唐朝以來茶馬貿易的變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茶葉發展的原因及其重要意義?!敬鸢浮浚?)從不斷繁榮到最終退出歷史舞臺;中原輸出物品從以絲綢為主變為以茶葉為主;貿易實體從馬變成中原的茶;政府管理不斷體系化制度化。(2)原因:新中國成立后政局穩定,政府支持;中國工業化水平和科技力量不斷提高;中國外交取得成就,對外交往不斷發展意義: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減輕了茶農的負擔,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我國茶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窘馕觥俊拘?詳解】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朝以來中國。變化:根據材料一中“豐足彼此,皆有便利”“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可得出從不斷繁榮到最終退出歷史舞臺;根據材料一中“逐漸開始由‘絹馬互市’轉為‘茶馬互市’”可得出中原輸出物品從以絲綢為主變為以茶葉為主;根據材料一中“貿易實體則已經從‘馬’轉變成中原的‘茶’”可得出貿易實體從馬變成中原的茶;根據材料一中“茶馬法確立各項貿易細則,完善的制度管理著所有的茶葉貿易”可得出政府管理不斷體系化制度化。小問2詳解】本題是背景類和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原因:根據材料二中“新中國成立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長期依賴手工的落后局面獲得改善”可以得出新中國成立后政局穩定,政府支持,中國工業化水平和科技力量不斷提高;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中茶葉出口量增長的數據可得出中國外交取得成就,對外交往不斷發展。意義: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分析。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減輕了茶農的負擔,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我國茶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霸權穩定論是西方國際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查爾斯·金德爾伯格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提出。霸權穩定論的主要內容是國際社會處于無政府狀態,因而秋序的建立和維持,需要實力基礎之上的權力分配以及隨之建立的霸權體系。它首先承認國際關系具有激烈競爭的性質,國家以安全和政治利益為第一追求,不拒絕以戰爭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如果沒有霸權國提供有利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就很難有一個穩定和平的世界秩序?!幾詮垨|寧《冷戰后世界秩序的變化與重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霸權穩定論”這一理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簡要闡述。(要求:看法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答案】不贊同“霸權穩定論”,這一理論是為美國維持二戰后的霸權作辯護,實力基礎上的權力分配和建立的霸權體系并不穩定。美國在二戰后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世界范圍內只有蘇聯在政治和軍事上與美國爭鋒。因此美國在二戰后依靠自身實力建立起霸權,并采取措施維持自身霸權。如為了應對中國威脅相繼發動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但戰爭很快將美國拖入泥潭,實力相對下降,西歐和日本崛起沖擊了美國的霸主地位,直到六七十年代出現了多極化趨勢,美國獨霸世界的局面再也無法出現。因此靠實力建立霸權體系維持穩定的做法并不可取,也不能長久保持,要想維持世界的穩定還需各國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共同發展。
【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二戰后美國。首先先提出看法,這種“霸權穩定”論是有問題的,拿美國作典型例子,從美國二戰后建立霸權開始闡述,到六七十年代多極化趨勢出現,獨霸局面結束,史實要充分,有理有據。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初,對農業體制改革進行了“修補”,但整個農業體制并無大改。在整個國家都處于一種改革走向停滯的狀況下,加上集體農莊對農民的保護,蘇聯農民已然習慣依附于集體農莊制度,對改革亦不感興趣。同時期的中國,由于“文革”造成的嚴重后果,不僅讓中國領導人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也讓中國農民自發地成為改革的推動者,……中國農業體制的變化打破了以往集體統一經營的方式,以此為起點,逐漸走上了一條成功的漸進改革之路?!幾在w健《20世紀70-80年代中蘇農業體制比較研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蘇20世紀70-80年代農業改革的差異,并談談中蘇農業改革對當今中國改革的啟示?!敬鸢浮坎町悾褐袊r業改革目標主要是解決糧食供應問題和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中國采取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農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五年級英語下冊 Module 1 Unit 2 She didn't have a television教學設計設計(pdf) 外研版(三起)
-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16 太陽教案及反思
- 會議簽到表(模版)
- 初中語文口語交際 討論教學設計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寫作 文從字順教學設計及反思
- 五年級信息技術下冊 第三課 節約用電1教學設計 龍教版
-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五章《發展與合作》同步教學設計
- 2024吉林水投集團公司年輕干部競聘上崗35個崗位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華潤集團|總部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財務部崗位公開招聘若干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周總理你在哪里教學設計
- 足浴店衛生管理規章制度模版(3篇)
- 2024年施工負責人考試題庫
- 碼頭修復工程施工組織設計1
- 2024年考研(英語一)真題及參考答案
- 醫院培訓課件:《醫患溝通技巧》
- 綠色節能液冷數據中心白皮書 2023
- 手機支架供貨合同模板
- 金價走勢分析
- 人教版物理中考復習專題突破一作圖專題練習含答案
- 2024年高考化學真題完全解讀(全國甲卷)
- 客服人員儀容儀表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