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3 核心地圖專練-【好題匯編】備戰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中真題分類匯編(北京專用)(解析版)_第1頁
專題03 核心地圖專練-【好題匯編】備戰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中真題分類匯編(北京專用)(解析版)_第2頁
專題03 核心地圖專練-【好題匯編】備戰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中真題分類匯編(北京專用)(解析版)_第3頁
專題03 核心地圖專練-【好題匯編】備戰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中真題分類匯編(北京專用)(解析版)_第4頁
專題03 核心地圖專練-【好題匯編】備戰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中真題分類匯編(北京專用)(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項03核心地圖專練班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分數____________第一部分典圖專練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1)在圖中填出地球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地球表面積的大小。(2)地球是一個稍扁,略鼓的不規則球體。【答案】1.(1)637145.1億(2)兩極赤道2.地球儀構成(1)地軸:地球儀轉動的旋轉軸。兩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其中對著北極星方向的點叫,與其對應的點叫。(2)在下圖中適當位置填寫地球儀上點和線的名稱。①;②;③;④;⑤【答案】2.(1)北極南極(2)地軸北極緯線經線南極3.經緯網示意圖(1)圖中實線①的名稱是,虛線②的名稱是,虛線③的名稱是;①、②、③三條緯線中(填數字)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2)寫出圖中點D的經緯度位置:(,)。(3)圖中A點在B點的方向,圖中E、D兩點,E點在D點的正方向,所以同一天,點先看到日出。(4)圖中B點和C點都位于東、西半球的半球,F點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5)圖中點A、D、E都位于五帶中的帶,點C位于五帶中的帶;圖中A、B、C、D、E、F六點中,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是點。【答案】3.(1)赤道南回歸線南極圈①(2)60°E60°N(3)西北東E(4)東南(5)北溫熱F4.地球的自轉(1)在圖上空白處,注明白天和黑夜。(2)在圖上北極處畫箭頭標注地球自轉方向。(3)地球自轉產生了、。【答案】4.(1)

(2)

(3)時差晝夜更替5.經緯網示意圖和地球公轉示意圖

(1)在左圖中用紅筆畫出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2)在右圖中畫出地球公轉的運動方向。(3)在橫線上填出圖中序號和字母代表的地理要素名稱:經緯線(度):①②③圈④(緯度)⑤(經度),溫度帶:⑥帶⑦帶⑧帶⑨帶(4)完成下表地球公轉位置日期節氣直射點晝夜長短極晝/極夜ABCD【答案】(1)

(2)

(3)北回歸線或23.5°N南回歸線或23.5°S北極40°N80°E熱北溫北寒南溫(4)12月22日前后冬至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極夜,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極晝3月21日前后春分赤道全球晝夜平分無6月22日前后夏至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極夜9月23日前后秋分赤道全球晝夜平分無6.地球上的五帶(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帶的名稱:A.,B.,E.。(2)一年中有兩次太陽直射的是。(用字母表示)(3)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D和。(用字母來表示)(4)在氣候上四季變化比較明顯的是和。(用字母表示)(5)北半球夏至日時,有極晝現象的是,有極夜現象的是。(用字母表示)(6)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是,D和B的分界線是?!敬鸢浮?.(1)熱帶北溫帶南寒帶(2)A(3)E(4)BC(5)D

E(6)回歸線北極圈7.地圖的閱讀(1)該圖有指向標,指向標的箭頭指向。(2)學校在水電站的方向,學校在醫院的方向,農機站在果園的方向。如果農機站到學校的圖上距離是2.2厘米,則兩地間的實地距離是米。(3)圖中箭頭所標示的小河的流向大致為:自向流。(4)從A到B公路的走向是。(5)一輛汽車從學校駛向農機站,其行駛方向應是:從向?!敬鸢浮?.(1)北東南正西東北440西北東南自東向西東北西南8.地圖的閱讀(1)一幅合格的地圖必須具備的三要素是、、。(2)結合兩幅地圖判斷北京市的經緯度位置是。(3)北京市地圖的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為。(4)圖中,表示范圍較大的是地圖,比例尺較大的是地圖,表示地理事物較詳細的是地圖。(5)天津在北京的方向。在北京市地圖上量得北京到天津的圖上距離為3.5厘米,則兩地的實地距離是千米?!敬鸢浮?.(1)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2)(116°E,40°N)(3)圖上1厘米表示實地距離40千米(4)中國北京市北京市(5)1409.圖例【答案】9.10.等高線地形圖。(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A.,C.,D.E.,F..(2)圖中最高峰海拔米,從A到B,山體的走向是,A、B的相對高度為米。(3)從C到B與從D到A登山,較容易的是。適合攀巖的是處?!敬鸢浮?0.(1)山峰陡崖山脊鞍部山谷(2)578東西68(3)從D到AC第二部分變式訓練1.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地球的平均半徑________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長約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積約________平方千米.

(2)人們仿照地球的________,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________,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3)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對著________方向的點叫北極,它是地球上的最________,與北極對應的點叫________.【答案】1.(1)6371;4萬;5.1億(2)形狀;縮?。?)北極星;北端;南極【解析】1.(1)根據科學家們的測量,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長是4萬千米,即赤道的長度,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在圖中相應位置填注即可。(2)地球太大了,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就是地球儀。(3)地軸是地球儀上地球儀圍繞旋轉的軸,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對著北極星方向的點叫北極,它是地球上的最北點,與北極對應的點叫南極,是地球上的最南點。2.讀圖“地球儀上的點和線”,完成下列各題。(1)地球儀是我們學習地理的工具,地球儀上有很多點和線,根據圖中的提示,寫出地球儀上這些點和線的名稱。A、B、C、D、E。(2)經線指示方向;緯線指示方向。(3)所有經線都交于南北兩極,長度(相等或不相等);緯線長度的變化規律是,赤道長度約為千米?!敬鸢浮?.(1)地軸北極點南極點緯線經線南北東西相等由赤道向兩極縮短40000【解析】2.地球儀是指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制作地球儀的目的是:更方便地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表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1)地球儀上,A地軸是連接地心和南極、北極的假想軸,地球自轉的中心;B是北極點,C是南極點;D緯線是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E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2)在經緯線上,經線表示南北方向,緯線表示東西方向。(3)所有的經線長度相等,緯線是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經過測量,地球的極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長-赤道長約4萬千米。3.讀經緯網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地球是一個_____稍扁,_____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表面積__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徑約_____千米(2)1519年—1522年,_____船隊的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3)將D點(60°E、40°N)填到圖中相應位置。(4)圖中A位于C的_____方向(5)圖中B位于E的_____方向(6)看圖寫出A、B兩點的經緯度。A點的經緯度是:_____,B點的經緯度是:_____(7)看上經緯圖可知A點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_半球,B點位于低中高緯度的_____緯度,C點位于東西半球的_____半球。【答案】3.(1)兩極;赤道;5.1億平方千米;6371千米;(2)麥哲倫(3)(4)西北(5)正西(6)(60°W,60°N)(0°,0°)(7)北半球;低緯度;【解析】3.(1)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經過測量,地球的極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2)1519年—1522年,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3)根據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D點的經緯度為(60°E、40°N),根據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即可找到D點的位置。(4)根據經緯網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得知,A點位于C點的西北方向,(5)根據經緯網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得知,圖中B位于E的正西方向。(6)根據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讀圖可知,A點的經緯度是60°N,60°W。讀圖可知,B點的經緯度是0°,0°。(7)從圖中可以看出A點位于赤道以北,因此位于南北半球的北半球。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讀圖可知,B點的經緯度為0°,0°,因此位于低緯度。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讀圖可知,C帶你位于東半球。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甲的經度為,緯度為。(2)乙位于丁的方向。(3)從南北半球看,丙位于半球;從東西半球看,丙位于半球。(4)從地球上的五帶看,甲、乙、丙、丁位于熱帶的是。按低、中、高緯度劃分,甲屬于緯度,丙屬于緯度。(5)甲所在的緯線長度比丁所在的緯線長度(長或短)。(6)如果在南極點建一座房子,它的四面都朝(方向)?!敬鸢浮?.(1)60°E(東經60°)40°N(北緯40°)(2)東北(3)南東(4)丁、丙中低(5)短(6)北【解析】4.本題以經緯網圖設置問題,涉及經緯網圖的判讀、方向等知識點,主要考查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1)讀圖,根據經緯度的變化可以得出,甲的經度為60°E,緯度為40°N。(2)從東西方向看,乙位于丁的東側;從南北方向看,乙位于丁的北側;綜上可知,乙位于丁的東北方向。(3)從南北半球看,丙位于赤道以南,屬于南半球;從東西半球看,丙位于20°W以東,160°E以西,屬于東半球。(4)從五帶看,丙、丁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屬于熱帶;甲、乙位于北溫帶。從低、中、高緯度看,甲位于30°N到60°N之間,屬于中緯度;丙位于0°和30°S之間,屬于低緯度。(5)緯線的長度隨緯度增高逐漸變短,甲比丁緯度高,緯線長度短。(6)南極點是地球上的最南端,四面都朝向北。5.讀五帶劃分圖和經緯網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圖中字母所標的五帶名稱:A;C。(2)乙圖中②處的經緯度是;④處的經緯度是。(3)寫出甲圖中五帶界線的名稱:②;④。(4)乙圖中②位于③的方向;A地位于(低/中/高)緯度地區。(5)乙圖中的②地最有可能位于甲圖中的(填字母)范圍內。(6)某地(108°E,46°N)位于五帶中的帶?!敬鸢浮?.(1)北寒帶熱帶(2)(20°N、180°)(0°、120°W)(3)北回歸線南極圈(4)西南低(5)C(6)北溫【解析】5.本題以五帶劃分圖和經緯網圖為材料,涉及到五帶的劃分,經緯度的定位、定向,緯度范圍的劃分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五帶及經緯網的掌握程度。(1)人們根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五個溫度帶。據甲圖可知:A是北寒帶,C是熱帶。(2)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膳卸?,乙圖中②處的經緯度是20°N,180°;④處的經緯度是0°,120°W。(3)據甲圖可知:②是北回歸線,是熱帶與北溫帶的分界線;④是南極圈,是南溫帶與南寒帶的分界線。(4)在經緯網地圖上,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乙圖中②位于③的西南方向。緯度劃分,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由乙圖可知:A地緯度是0°,屬于低緯度地區。(5)據乙圖可知:②地緯度是20°N,位于23.5°N-23.5°S之間,屬于熱帶,即甲圖中的字母C范圍內。(6)熱帶的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范圍是66.5°S-90°S??膳卸?,某地(108°E,46°N)位于五帶中的北溫帶。6.讀經緯網1和經緯網2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A點的經緯度位置。A地位于B地的方向,C地位于A地的方向。假設有兩人沿A、D所在經線不改變方向一直向南走,最終他們將在會合。(2)經緯網2所示的區域,是由經緯網1圖中的陰影區域(甲\乙\丙\?。┙浘暰€拉伸成直線并放大得來的。若將甲、丙兩個陰影區域的實際面積進行比較,則甲丙(大于\等于\小于)。(3)甲、乙、丙、丁四塊陰影區域,位于中緯度的是和,位于南半球的是和,位于東半球的是和。【答案】6.(1)(20°S,40°E)正南西北南極點(2)丙小于(3)甲乙丙丁乙丙【解析】6.本題以經緯網為材料,涉及經緯網定位、定向、面積大小比較,高中低緯的劃分、南北半球的劃分、東西半球的劃分等內容,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對知識點的掌握及靈活運用能力。(1)經緯網中,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據此可知,A點的經緯度位置為(20°S,40°E)。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所以A地位于B地的正南方向,C地位于A地的西北方向。假設有兩人沿A、D所在經線不改變方向一直向南走,最終他們將在南極點會合,因為南極點的四面八方都是北,走到南極點便沒有南了。(2)經緯網2所示的區域,是20°S-40°S,20°E-40°E,是由經緯網1圖中的陰影區域丙經緯線拉伸成直線并放大得來的。甲、丙兩個陰影區域的經度間隔和緯度間隔是相同的,但由于緯度越高,緯線越短,因此緯度較高的甲的實際面積比丙的實際面積更小。(3)南北緯30°-60°之間稱為中緯度,甲、乙、丙、丁四塊陰影區域,位于中緯度的是甲和乙;赤道以南屬于南半球,所以位于南半球的是丙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位于東半球的是乙和丙。7.七年級的明明同學經過一個學期的地理學習,體會到從地理視角看世界會有很多新發現。例如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運動的過程中,他對地球運動產生的現象有了新的認識。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明明為了完成關于晝夜的研究,用燈泡模擬,用下圖中的(填字母)模擬地球,這是因為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巨大球體。(2)圖中,地球自轉是指地球繞序號(①、②)所表示的地軸不停地旋轉運動,用手自向撥動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地球自轉周期是。(3)如圖所示時刻,甲、乙兩地中,人們正值深夜酣睡的是地。(4)撥動地球儀轉動一周,北極附近地區一直不能進入燈光照亮的區域,表明北極附近地區出現了現象。(5)如圖所示日期,太陽光線直射(緯線),該季節最可能出現的現象是(填字母)。A.我國北方中學生穿著棉服上學

B.全國上下正在歡度國慶佳節C.正是我國北方春暖花開的季節

D.是天安門前升旗最早的一天【答案】7.(1)太陽A②西東(或左右)一天(或約24小時)甲極夜南回歸線(或23.5°S)A【解析】7.地球不發光、不透明,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球體。地球圍繞著地軸自西向東自轉。根據地球自轉的特點及其意義進行分析。(1)為了完成關于地球晝夜的研究,可以用能發光的燈泡模擬太陽,因為地球不會發光、不透明,在地球上不存在真實的經緯線,所以用政區地球儀模擬地球。(2)讀圖分析可知,①表示晨昏線,②表示連接南北極點的地軸,地球圍繞地軸自西向東自轉,自轉周期是一天(24小時)。(3)讀圖分析可知,甲地處于夜半球,處于半夜時刻,人們正值深夜酣睡中。(4)讀圖分析可知,北極地區始終位于夜半球范圍內,出現極夜現象。(5)讀圖分析可知,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日期是12月22日(冬至日)。我國處于冬季,A正確。國慶節是10月1日,B錯誤。此時我國是冬季,C錯誤。天安門前升旗最早應該是白晝最長的時候,即夏至日,D錯誤。8.【探究發現】【探究名稱】地球運動原理及地理現象【探究材料】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如圖一所示),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為了更好地認識地球,同學們制作了簡易的地球模型——地球儀(如圖二所示),通過轉動地球儀可以演示地球的運動。(1)圖二中手電光源代表太陽,鉛筆表示。演示地球運動時,圖中,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都是。(2)圖中被照亮的半球為(白晝/黑夜),圖中白晝和黑夜的面積比為。(3)同學想要成功演示地球表面有晝夜之分,需要的條件是()①地球儀不發光

②有模擬太陽光照射③地球儀必須不停地轉動

④地球儀不透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當地球儀公轉到圖2中位置時,太陽直射(南或北)回歸線,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南極圈內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北半球的節氣為(夏至/冬至),對晉中市來說,這一天晝長達一年中(最大或最?。┲担鐣r分太陽光照射到室內的面積在一年中達到(最大或最小)。(5)下列現象主要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是()A.太原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熱、秋涼、冬冷

B.地球上五帶的形成C.北京日出時間夏季比冬季早

D.東北的學生開始上第一節課時新疆的學生才準備起床【答案】8.(1)地軸自西向東白晝1:1C南回歸線極晝冬至最小最大D【解析】8.本題主要考查地球自轉和地球公轉的概況,地球自轉和地球公轉造成的不同地理現象,地球表面產生晝夜之分的條件等內容;重點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1)讀圖可知,圖二中手電光源代表太陽,地球儀繞著鉛筆自轉,鉛筆表示地軸。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自轉的同時還繞著太陽自西向東公轉,所以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2)讀圖可知,圖中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白晝,得不到“太陽”光照的半球為黑夜。由于地球儀不透明,所以圖中白晝和黑夜的面積比為1:1。(3)地球表面存在晝夜之分現象,是由于地球本身既不發光也不透明,有且唯一有太陽光的照射。所以,同學想要成功演示地球表面有晝夜之分,需要的條件是地球儀不發光,有模擬太陽光照,地球儀不透明。故選C。(4)讀圖可知,當地球儀公轉到圖2中位置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此時南半球晝長夜短,南極圈內會出現極晝現象,此時,北半球晝短夜長,位于北半球的晉中市,這一天為一年中晝最短的一天,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的一天,因此正午時分太陽光照射到室內的面積在一年中達到最大。(5)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有晝夜更替現象、時間差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等;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有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正午影長的變化、四季的變化、五帶的劃分、晝夜長短的變化現象等??芍?,“太原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熱、秋涼、冬冷”、“地球上五帶的形成”、“北京日出時間夏季比冬季早”均是由地球公轉造成的,ABC不符合題意;“東北的學生開始上第一節課時新疆的學生才準備起床”是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時差造成的,D符合題意。故選D。9.讀“地球上五帶分布示意圖”,完成以下小題。(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熱量帶的名稱:A帶B帶

C.帶(2)每年秋分日,太陽直射在,此后太陽直射位置繼續向移動,北半球白晝逐漸變。(3)A、B、C、D、E中四季變化明顯的是地;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地,氣候終年寒冷;(4)C帶的氣候都有共同點,都是;(5)C與B的分界線是;D與E的分界線是。【答案】9.(1)北寒北溫熱(2)赤道南短(3)BDAE(4)終年炎熱(5)北回歸線南極圈【解析】9.本題以五帶分布圖為材料,涉及到五帶的分布、分界線、各溫度帶的特征及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對地球公轉的掌握程度。(1)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溫度帶。依據位置,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溫度帶名稱為:A北寒帶,B北溫帶,C熱帶,D南溫帶,E南寒帶。(2)每年的秋分日,太陽直射在赤道上,此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北半球各地的白晝越來越短,直到冬至日達到最短。(3)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溫帶既無陽光直射也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由此可判定,A、B、C.D、E中,有四季變化是BD地;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AE地。(4)圖中C熱帶的氣候有很多類型,但它們氣候都有共同點,都是終年炎熱。(5)C熱帶與B北溫帶的分界線是北回歸線;D南溫帶與E南寒帶的分界線是南極圈。10.2022年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開講,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在軌介紹并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還給同學們演示一些有趣的太空實驗。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從圖1可知,太陽直射點有規律的在(填緯線名稱)之間往返移動,周期為.(2)“天宮課堂”開講時,地球公轉至圖1中的(填序號)和(填序號)之間。此時,漳州的晝夜長短情況是,這一天過后的一個月內漳州的晝夜長短變化情況是。(3)圖2中太陽光直射在(填緯線名稱),這一天日期為月日后,是北半球的(填節氣)日,這時地球公轉至圖1中的(填序號)位置,這時南半球的季節是季。(4)圖3為建省某學校的同學不同時間身影長短示意圖。假如拍攝照片期間這個同學的身高變化不大,請比較判斷:如果是在同一天,則更接近正午的是圖(填a或b);如果是在不同季節的正午時刻,則更接近夏至日的是圖(填a或b)?!敬鸢浮?0.(1)南北回歸線一年(2)④①晝短夜長晝變短,夜變長(3)南回歸線1222冬至①夏(4)bb【解析】10.本大題以地球公轉示意圖、太陽光照圖及身影圖為材料,設置四道小題,涉及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移動、晝夜長短變化、四季的劃分、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1)太陽直射點總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從而導致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陽照射的情況不同,獲得熱量不同,便產生了季節的變化。地球繞著太陽不停地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是一年。(2)讀圖可知,地球公轉到②位置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③位置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④位置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①位置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疤鞂m課堂”開講時間是2022年10月12日,地球公轉至圖1中的④和①之間,此時北半球的漳州晝短夜長,這一天過后的一個月內漳州的晝夜長短變化情況是晝漸短、夜漸長。(3)讀圖2可知,此時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南極圈內出現極晝,北極圈內出現極夜,這一天為北半球的冬至日,時間是12月22日前后,這時地球公轉至圖1中的①位置。此時為北半球的冬季,南北半球季節相反,此時為南半球的夏季。(4)由于地球的自轉,在同一天,正午的太陽高度角最大,影子應最短,從圖中看出b圖影子短,a圖影子長,b圖應在正午。由于地球的公轉運動,在不同季節的正午時刻,太陽高度角不同。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太陽高度角大,影子短,從圖中看出a圖影子長,b圖影子短,b圖更接近夏至日。11.圖為經緯網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BE兩點的經緯度B,,E,(2)圖中D點位于B點的方向,C點位于A點的方向。若一架飛機從C點起飛一直往北飛行,則它最終會飛到(填C點或北極點或南極點)。(3)圖中ABCDE幾點中有太陽直射現象的點是,有極晝極夜現象的點是,位于南溫帶的點有。(4)B點和D點中,點最先迎來日出。(5)從南、北半球看,C點位于半球,從東、西半球看,D點位于半球。【答案】11.(1)40°N60°E80°S140°E(2)正東正南北極點(3)AEC(4)D(5)南東【解析】11.本大題以經緯網圖為材料,設置五道小題,涉及經緯網定位、經緯網定向、半球的劃分、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移動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1)在經緯網圖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B點的經度為60°E,緯度為40°N;E點的經度為140°E,緯度為80°S。(2)在經緯網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可知,圖中D點位于B點的正東方向,C點位于A點的正南方向,若一架飛機從C點起飛一直往北飛行,則它最終會飛到北極點,因為北極點是地球的最北端,四周都是南。(3)讀圖可知,A點緯度為0°,B、D位于40°N,C位于40°S。太陽直射點總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A點有太陽直射現象,BCD都沒有太陽直射現象。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C點位于南溫帶;南、北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E位于南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4)由于地球自西向東的自轉運動,導致地球上因經度位置不同的地區地方時存在差異,位置偏東的地區比位置偏西的先看到日出。B點和D點中,D點在東,先看到日出。(5)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C點(40°S,0°)位于南半球、東半球。12.我們身邊很多現象與地球運動密不可分。左圖是局部經緯網圖、中圖是地球公轉示意圖、右圖是廈門某一天樹影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A點位于(低/中/高)緯度,B點的經緯度是,C點位于地球上五帶中的帶。(2)當太陽直射A點時,地球位于公轉軌道上的處,此時北極圈內會出現現象。(3)當地球公轉至丙位置時,此時的節氣是,廈門市的晝夜長短情況是,接下來一個月內太陽直射點向(填方向)移動。(4)讀右圖,判斷a、b、c中代表正午影子的是,此時樹影朝向。【答案】12.(1)低(23.5°N,110°E)熱(2)甲極晝(3)冬至晝最短,夜最長(晝短夜長)北(4)b正北【解析】12.本大題以局部經緯網圖、地球公轉示意圖和一天樹影變化示意圖為材料,共設置四道小題,涉及緯度的劃分、經緯網定位、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1)在經緯網圖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經線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緯線指示東西方向;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讀圖可知,A點在23.5°N上,位于低緯度;B點的經緯度是(23.5°N,110°E);C點在赤道上,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2)A點在北回歸線上,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地球位于公轉軌道上的甲處,此時北極圈內會出現極晝現象。(3)讀圖可知,當地球公轉至丙位置時,是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廈門市的晝夜長短情況是晝短夜長,接下來一個月內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4)一天之中,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物體影子最短,a、b、c中代表正午影子的是b;此時,太陽位于正南方向,樹影朝向正北方向。13.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最高點的海拔是米。(2)沿甲、乙兩條路線登山,比較容易的是。(3)圖中A、B兩地適宜搭建帳篷的是。(4)李莊和吳莊圖上距離約為1.2厘米,則實地距離為千米。(5)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山谷地帶,右圖中泥石流發生時①②兩種逃生方向正確的是。(6)圖中C、D兩地有可能發育河流的是?!敬鸢浮?3.(1)663甲A2.4①D【解析】13.(1)讀圖可知,圖中最高點的海拔是663米。(2)圖中甲路線的等高線比乙路線的等高線稀疏,甲路線的坡度比乙路線緩。因此沿甲、乙兩條路線登山,比較容易的是甲。(3)野外搭建帳篷的注意事項:應選擇靠近溪流、河流邊,以便取水,但不要在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營。帳篷的入口要背風,帳篷要遠離有滾石的山崖等等。因此圖中A、B兩地適宜搭建帳篷的是A地。(4)李莊和吳莊圖上距離約為1.2厘米,圖中的比例尺為1:200000,則李莊和吳莊的實地距離為1.2×200000=240000厘米=2400米=2.4千米。(5)泥石流發生時,逃生路徑的方向要與泥石流的運動方向垂直,向兩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因此,圖中泥石流發生時①②兩種逃生方向正確的是①。(6)圖中C地等高線彎曲,由高處向低處凸,是山脊;D地等高線彎曲,由低處向高處凸,是山谷。因此圖中C、D兩地有可能發育河流的是D地。14.讀下圖,完成以下小題。(1)三幅圖比例尺表示形式皆為比例尺,C圖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千米。(2)A、B、C三幅圖圖幅相同,比例尺最大的是圖,表示范圍最大的是圖,表示內容最詳細的是圖,想知道富陽與杭州的相對位置應查閱圖,想了解杭州火車站到浙江大學的路線,應查閱圖。(3)畫出圖C中下列地理事物的圖例符號:①城鎮,②運河?!敬鸢浮?4.(1)數字式80ACABA○【解析】14.(1)比例尺有三種表現形式:數字式、文字式和線段式。讀圖可知,三幅圖比例尺表示形式皆為數字式比例尺,C圖比例尺是1:8000000,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80千米。(2)比例尺是個分數,在分子相同時,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詳細,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圍大,內容簡略。所以在A、B、C三幅圖圖幅相同,比例尺最大的是A圖,表示范圍最大的是C圖,表示內容最詳細的是A圖.根據地圖的用途和出行目的可知,想知道富陽與杭州的相對位置應查閱B圖,想了解杭州火車站到浙江大學的路線,應查閱A圖。(3)熟記常用的圖例可知,①城鎮的圖例是○,運河的圖例是。15.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1)指向標指示的方向為方,A位于B的方。(2)一輛汽車從學校駛向農機站,其行駛方向應是從向。水電站位于農機站的方向。(3)圖中的比例尺的表示方式為式,單位為。(4)圖中比例尺中,圖上1cm代表實地距離為千米,水電站到農機站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根據比例尺計算其實地距離為千米。(5)若將圖中比例尺擴大1倍,則比例尺為(數字式)。【答案】15.(1)北東東北西南東北數字厘米0.20.61:10000【解析】15.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根據經緯網判斷方向;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判斷方向,指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為北向判斷;在沒有指向標和經緯網的地圖上,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就是圖例,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就是注記。(1)指向標是地圖上判斷方向的一種表示方法,箭頭指示的方向為北方,A點位于B點的正東方向。(2)一輛汽車從學校駛向農機站,其行駛方向應是:從東北向西南,水電站位于農機站的東北方向。(3)圖中的比例尺為數字式,文字描述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00米,單位是厘米。(4)根據比例尺可知,圖上1厘米代表0.2千米,水電站到農機站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根據比例尺計算其實際距離為3厘米×20000=0.6千米。(5)若將圖中比例尺擴大一倍,則比例尺為1:10000。16.如圖,ab為一公路,cd為一河流,A、B分別為小村莊.讀圖回答。(1)本圖應采用辨別方向,箭頭所指方向為方。(2)圖中公路由e向b的走向是由向。(3)圖中河流cd段的流向是。(4)村莊A在村莊B的方向。該地常年盛行的風向是風。(5))假設a、e兩地圖上距離為4厘米,則a、e兩地的實地距離為千米。(比例尺為1:400000)【答案】16.(1)指向標正北南北自西向東西南西北16【解析】16.該題主要考查的是地圖三要素中的方向判讀和比例尺的計算問題。(1)圖中有明確的指向標,所以本圖應采用指向標辨別方向,指向標辨別方向,箭頭通常所指為正北方向。(2)根據指向標可知由e向b為由南向北方向。(3)河流cd段的流向為自西向東。(4)村莊A在村莊B的西南方向,根據盛行風可知,該地常年盛行風向為西北風。(5)根據比例尺的計算公式:比例尺等=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假設a、e兩地圖上距離為4厘米,圖上比例尺為1:400000,可得兩地的實地距離為16千米。17.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1)圖示區域的地形類型最主要的是,判讀理由是.(2)AB兩座山峰之間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其實際距離是千米,相對高度是(3)寫出虛線CD兩處地形部位的名稱。C、D(4)F處的地形部位是,此處有可能存在猶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般的景觀(5)圖中河流干流由①到②的流向大致是,如果分別從①和②處引水到③處,選擇從處引水更合適,理由是【答案】17.(1)丘陵大部分地區海拔在200-500米之間(2)4011米(3)山谷山脊(4)陡崖瀑布(5)自西向東①①海拔高于③,水可以自流,工程量較小。【解析】17.本大題以等高線地形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比例尺、方向和相對高度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區域認知的地理素養和對課本知識的掌握。(1)據圖可知,圖中大部分地區海拔在200-500米之間,故最主要的地形類型為丘陵。(2)據圖可知,圖中比例尺為1:20km,即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20km,若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AB兩座山峰距離相差40千米;A山峰海拔557米,B山峰海拔568米,故兩山峰的相對高度為11m。(3)C處等高線凸向高處,應為山谷;D處等高線凸向低處,應為山脊。(4)F處多條等高線相交,應為陡崖;同時F陡崖有河流經過,可能會形成瀑布。(5)根據圖中指向標可知,①至②河段的流向為自西向東;①處海拔為150-200米,②處海拔為50米以下,而③處海拔為100-150米,故應選擇①處向③處引水,可實現自流,能夠減少工程量。18.讀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甲、乙、丙、丁四個部位的地形名稱分別是、、、,四地中適合攀巖的地點是。(2)圖中甲地與丁地的相對高度是米。(3)請你判斷圖一中小溪的大致流向是(

)A.自西北流向東南 B.自東向西流C.自西向東流 D.自東北流向西南(4)圖中丙、丁兩點圖上距離為2cm,實地距離是千米?!敬鸢浮?8.(1)山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