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14課郁達夫《故都的秋》教案【教學目標】1、品味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把握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特點。2、感受中國文人“悲秋情結”。教學重難點1、品味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把握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特點。2、感受中國文人“悲秋情結”。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詩人筆下的“秋”氣象萬千。它是曹操眼中“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的悲涼雄渾,是屈原筆下“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微涼輕靈,是王勃眼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蘇軾“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的浩渺煙波。它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綿綿愁緒,更有劉禹錫“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超拔豪放。那么郁達夫筆下的秋天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二、解題《故都的秋》“故都”兩字指明描寫的地點,“故都”,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別有一種文化底蘊暗含其中。“秋”字點明描寫的內(nèi)容,與“故都”結合在一起,暗含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一種境界。三、文本賞析1、在郁達夫筆下,故都的秋有什么特點?提示:找出文眼句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明確】清、靜、悲涼2、閱讀《故都的秋》,抓住“秋味”,調(diào)動各種感官來體會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等特點,看看作品是通過哪些景物的描寫巧妙地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提示:第3一11段院落槐樹秋蟬秋雨果樹悲涼的“秋味”,帶著傳統(tǒng)文人的某種審美情趣,為什么在郁達夫筆下具有特別的美?【明確】文章的第3一11段就是對故都的秋的細致描寫,這些描寫也是最能體現(xiàn)作家審美情趣的地方。他不寫故都的皇家宮殿、園林,也不寫遠近郊區(qū)眾多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頂多就是一筆帶過:“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那些景致雖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離日常生活很遙遠。他關注的,更多是北平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場景。【示例】秋晨院落第3段:“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看到碧綠的天色,馴鴿的飛聲,靜靜地開著的喇叭花,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明確:視覺形象、聽覺形象。景物寫得非常細致,如“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也寫了觀景、賞景的心態(tài)、動作,如“細數(shù)”“靜對”,給人以悠閑、愜意的感覺。(清、靜)第4段:槐樹的落蕊,“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地上掃帚掃后的印跡,“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明確:這里寫了視覺形象、觸覺形象。花鋪滿地,寫視覺形象;腳踏花地,是觸覺感受。寫觸覺,仿佛能撥動讀者最微妙的感覺,給讀者以逼真的感受。這里寂靜無人,可以獨自徘徊,靜靜享受與自然交融的情趣。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約是欣喜的、閑適的,又是寂寞的。(清、靜)作者所描繪的都是故都普通人家日常的生活場景,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既不稀奇,也不富貴,但帶著一股老北京所特有的悠閑、自如,又有一點落寞的感覺。【小結】秋色:青天、藍朵、秋草(黃)、落蕊(灰白)、樹影(暗灰)、灰土、灰天、青布冷清悲涼秋音:鴿飛、鐘聲、掃帚聲、蟬鳴、風聲、雨聲、人聲安靜(以動襯靜)五幅圖從表面上看其“形”無序,連接起來卻又體現(xiàn)了清、靜、悲涼的“神”。(其余內(nèi)容省略)四、研討交流1、故都的秋景本應是多姿多彩的,而作者為什么不寫那些明艷之色,卻只選取了這些表現(xiàn)“清、靜、悲涼”的景物來寫呢?【知人論世】①1896年,郁達夫出生于浙江省富陽市滿州弄(現(xiàn)更名達夫弄)的知識分子家庭。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郁達夫的父親去世,家庭陷入了窘迫的境地。民國元年(1912年),考入浙江大學預科,卻因參與學潮被校方開除。民國二年(1913年),郁達夫隨長兄郁華(郁曼陀)赴日本留學。民國三年(1914年)七月,考入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醫(yī)科部,并開始嘗試小說創(chuàng)作。②早期:1920年-1933年。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郁達夫一共寫了《沉淪》《銀灰色的死》等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七十篇議論雜文,表現(xiàn)了他從日本回國時滿懷希望的心情和見到滿目瘡咦的祖國后無限失望的感嘆,既有他對革命的前途感傷悲觀的思想,又有對革命慷慨激昂,疾聲吶喊的激進的理論。中期:1933年-1938年。這個時期,是郁達夫思想的一個低潮期,由于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極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種落后的“名士”風度,留連往返于山林江湖。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為從封建舊營壘中出來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弱點——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他憎惡現(xiàn)實,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這一面。③《故都的秋》:從1921年到1933年,郁達夫投人了相當大的精力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并進行創(chuàng)作。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郁達夫于30年代初由上海遷居杭州,在那里居住了近三年。在那段時間里,他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竭,過著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他花了許多時間到處游山玩水,以排遣現(xiàn)實帶給他的苦悶和內(nèi)心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過程中,他寫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游記。當時中國大地連年混戰(zhàn),民不聊生,郁達夫本人也居無定所,顛沛流離。1934年7月,飽嘗人生愁苦和哀痛的他“不遠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去北平,再次感受到了故都的“秋味”,并于此年8月寫下了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故都的秋》。④夏衍:“達夫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愛國是他必勝的精神支柱。”【明確】①郁達夫是個典型的傷感文人,幼年失父,體驗了生活的艱辛,養(yǎng)成憂郁、沉寂的性格;成年后留學日本,飽受異族的歧視與凌辱,更增添苦悶消沉的心理。②在個人的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③在文藝觀和審美追求上,提倡靜的文學,寫的也多是“靜如止水似文學。”所以他的文章總有一種傷感的、灰冷的調(diào)子,有一種悲涼美。2、作者說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系特別深”,有什么道理?提示:理解中國文人的“悲秋情結”【明確】中國的詩文里,頌贊秋的文字特別多。足見有感覺的動物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系特別深了。①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②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柳永《雨霖鈴》③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代劉徹的《秋風辭》④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品;其氣栗冽,砭人莉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微生物標本運輸要求試題及答案
- 電視設備智能生物樣本庫技術考核試卷
- 皮革服裝企業(yè)競爭策略制定考核試卷
- 2025年金屬非金屬礦山支柱證考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考點試題及答案
- 企業(yè)融資方式的財務分析試題及答案
- 汽車配件連鎖經(jīng)營理念考核試卷
- 2024年行政管理師考試相關課程的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知識展示試題及答案
- 核安全事故分析與整改建議考核試卷
- 新版科技有限公司員工手冊模板
- GB/T 44260-2024虛擬電廠資源配置與評估技術規(guī)范
- 2024浴場承包范本
- 酒店自帶食品免責協(xié)議書
- 山東節(jié)制閘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中藥化學試題及答案
- 2024春期國開電大本科《現(xiàn)代漢語專題》在線形考(任務1至6)試題及答案
- HJ 1235-2021 入河(海)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guī)則-PDF解密
-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質(zhì)量檢驗評定標準 第一冊 土建工程
- 《1984》讀書分享課件
- 肺動脈高壓的傳統(tǒng)治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