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碳排放計算標準_第1頁
建筑碳排放計算標準_第2頁
建筑碳排放計算標準_第3頁
建筑碳排放計算標準_第4頁
建筑碳排放計算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ADDINCNKISM.UserStyle建筑碳排放計算標準(征求意見稿)2023年11月 目錄1總則 總則1.0.1為貫徹國家和安徽省有關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的方針政策,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規范建筑碳排放計算方法,制定本標準。條文說明:本條明確了編制本標準的目的。1.0.2本標準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的建造及拆除、運行階段的碳排放計算以及既有民用建筑的建造及拆除、運行階段的碳排放核算。條文說明:本條明確了本標準的適用范圍和建筑領域碳排放計算邊界。依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建筑材料生產階段導致的碳排放屬于制造業碳排放,建筑材料運輸階段導致的碳排放屬于交通運輸業碳排放,為了與城鄉建設領域能耗統計邊界保持一致,因此本標準建筑碳排放計算僅考慮建筑建造及拆除、運行階段的碳排放。若要計算建筑全壽命期的碳排放,涉及建材生產及運輸階段的碳排放可參考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碳排放計算標準》GB/T51366的規定計算。新建、擴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在建成前,通過對設計圖紙、施工方案等技術材料中與碳排放有關的數據進行統計、計算和匯總,使用本標準給出的方法和因子,計算得到建筑碳排放量。已建成的既有民用建筑應通過計量能耗的方式進行碳排放量的核算。1.0.3建筑碳排放計算和核算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和安徽省現行有關規范、標準的規定。條文說明:本條明確了本標準與其它技術標準的關系。2術語2.1.1建筑碳排放buildingcarbonemission建筑物在與其有關的建造及拆除、運行階段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的總和,以二氧化碳當量表示。2.1.2計算邊界accountingboundary與建筑物建造及拆除、運行等活動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算范圍。2.1.3碳排放因子carbonemissionfactor將能源與材料消耗量與二氧化碳排放相對應的系數,用于量化建筑物不同階段相關活動的碳排放。2.1.4建筑碳匯carbonsinkofbuilding在劃定的建筑物項目范圍內,綠化、植被從空氣中吸收并存儲的二氧化碳量。2.1.5建筑碳排放強度buildingcarbondioxideemissionintensity在設定計算條件或實際運行條件下,年供暖、通風、空調、生活熱水、照明、電梯、插座與炊事等終端能耗和建筑本體及周邊可再生能源系統發電量,按碳排放因子換算為碳排放量后,兩者的差值與建筑面積的比值。2.1.6建筑降碳量buildingcarbondioxidereduction基準建筑碳排放強度和設計建筑碳排放強度的差值。2.1.7建筑降碳率buildingcarbondioxidereducingratio基準建筑碳排放強度和設計建筑碳排放強度的差值,與基準建筑碳排放強度的比值。2.1.8基準建筑referencebuilding基準建筑是一棟符合2016年執行的節能設計標準和本標準要求的假想建筑,作為建筑降碳率計算時,與設計建筑相對應的,計算建筑碳排放強度的比較對象。條文說明:本條中2016年執行的節能設計標準是指《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和《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34-2010。2.1.9全球變暖潛值globalwarmingpotential在固定時間范圍內1kg物質與1kg二氧化碳(CO2)的脈沖排放引起的時間累積輻射力的比率。3基本規定3.0.1建筑物碳排放計算應以單棟建筑或建筑群為計算對象。條文說明:單棟建筑應為完整的建筑,不得從中剔除部分區域。如果單棟建筑同時具有居住和公共建筑兩種功能,則可以按功能分別計算碳排放量后再合計得出單棟建筑總的碳排放量。建筑群是指位置毗鄰、功能相同、權屬相同、技術體系相同(相近)的兩個及以上單體建筑組成的群體。常見的建筑群有住宅建筑群、辦公建筑群。對建筑群,則可通過對各單體建筑碳排放進行合計。3.0.2建筑建造及拆除、運行階段中因電力消耗造成的碳排放計算,碳排放因子取值應為0.763kgCO2/kWh。條文說明:依據《中國區域電網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2023)》,安徽2020年電網排放因子為0.763kgCO2/kWh。ADDINCNKISM.UserStyle4運行階段碳排放計算4.1一般規定4.1.1建筑運行階段碳排放計算范圍應包括暖通空調、生活熱水、照明及電梯、插座及炊事、可再生能源、建筑碳匯系統在建筑運行期間的碳排放量。條文說明:建筑運行階段的碳排放量包含暖通空調、生活熱水、照明及電梯、插座及炊事等系統能源消耗產生的碳排放量和可再生能源系統產能的減碳量、建筑碳匯的減碳量的計算。考慮到插座和炊事能耗是實際建筑運行中不可忽略的一項,為了使建筑運行階段碳排放計算值與實際情況更接近,本標準在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碳排放計算標準》GB/T51366的基礎上,增加了插座及炊事的碳排放計算方法。4.1.2碳排放計算中采用的建筑設計壽命應與設計文件一致,當設計文件不能提供時,應按50年計算。條文說明:依據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GB50352和《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的規定,普通建筑和構筑物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實際計算應采用設計值,但沒有相關參數時,可按50年計算。4.1.3建筑物碳排放的計算范圍應為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范圍內的建筑能源消耗產生的碳排放量和可再生能源及碳匯系統的減碳量。條文說明: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范圍即用地紅線范圍。建筑物碳排放的計算范圍僅指建筑本身的碳排放量,不包含道路、景觀等能源消耗產生的碳排放量。4.1.4建筑運行階段碳排放量應根據各系統不同類型能源消耗量和不同類型能源的碳排放因子確定。建筑運行階段單位建筑面積的總碳排放量(CM)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4.1.4-1) (4.1.4-2)(4.1.4-3)式中:CM——建筑運行階段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kgCO2/m2Ei ——建筑第i類能源年消耗量(單位/a)EFi ——第i類能Ei?j ——j類系統的第i類能源消耗量(單位/a)ERi?j ——j類系統消耗由可再生能源系統提供的第i類能源量(單位/i ——建筑消耗終端能源類型,包括電能、燃油、燃煤、燃氣、市政熱力等;j ——建筑用能系統類型,包括供暖空調、照明及電梯、插座及炊事、生活熱水系統等;Cp——建筑碳匯系統年減碳量(kgCO2/am ——碳匯類型;Ci——第i種碳匯的量(m2)Qi——第i種碳匯的碳匯因子y ——建筑設計壽命(a);A ——建筑面積(m2)。條文說明:建筑總用能根據不同類型的能源進行匯總,再根據不同能源的碳排放因子計算碳排放量。可再生能源的替代量應在建筑對應用能系統的常規能源消耗量中直接扣除,當可再生能源系統的供能量大于能源系統的常規能源消耗量并對外輸送時,計算結果為負值,可在建筑物的總碳排放量中核減。建筑場地內的綠化碳匯產生減碳量在建筑碳排放量中進行核減。建筑面積指建筑物(包括墻體)所形成的樓地面面積。4.2暖通空調系統Ⅰ冷熱負荷計算4.2.1建筑碳排放計算時應采用動態負荷計算方法進行全年累計冷熱負荷計算,計算軟件應具有以下功能:1能計算全年8760h逐時負荷;2能逐時設置人員數量、照明功率、設備功率、室內溫度、供暖和空調系統運行時間;3能計入建筑圍護結構蓄熱性能的影響;4能計算建筑熱橋對負荷的影響;5能計算10個以上建筑分區;4.2.2建筑碳排放計算中的累計冷負荷應根據下列內容確定:1通過圍護結構傳入的熱量;2透過透明圍護結構進入的太陽輻射熱量;3人體散熱量;4照明散熱量;5設備、器具、管道及其他內部熱源的散熱量;6食品或物料的散熱量;7滲透空氣帶入的熱量;8伴隨各種散濕過程產生的潛熱量。4.2.3建筑碳排放計算中的累計熱負荷應根據下列內容確定:1圍護結構的耗熱量;2加熱由外門、窗縫隙滲入室內的冷空氣耗熱量;3加熱由外門開啟時經外門進入室內的冷空氣耗熱量;4通風耗熱量;5通過其他途徑散失或獲得的熱量。條文說明:本條從現代空調負荷計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出發。規定了計算空調區夏季冷負荷所應考慮的基本因素,強調指出得熱量與冷負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以空調房間為例,通過圍護結構傳入房間的及房間內部散出的各種熱量,稱為房間得熱量。為保持所要求的室內溫度須由空調系統從房間帶走的熱量稱為房間冷負荷。兩者在數值上不一定相等,這取決于得熱中是否含有時變的輻射成分。當時變的得熱量中含有輻射成分時或雖然時變得熱曲線相同但所含的輻射百分比不同時,由于進入房間的輻射成分不能被空調系統的送風消除,只能被房間內表面及室內各種陳設所吸收、反射、放熱,再吸收、再反射、再放熱……在多次換熱過程中,通過房間及陳設的蓄熱、放熱作用,使得熱中的輻射成分逐漸轉化為對流成分,即轉化為冷負荷顯然,此時得熱曲線與負荷曲線不再一致,比起前者,后者線形將產生峰值上的衰減和時間上的延遲,這對準確計算空調設計負荷有重要意義。本條冷熱負荷計算內容依據《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編制。4.2.4建筑碳排放計算氣象參數的選取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筑節能氣象參數標準》JGJ/T346的規定。條文說明:本標準的計算應采用《建筑節能氣象參數標準》JGJ/T346中的典型氣象年數據。當所計算建筑不在行業標準《建筑節能氣象參數標準》JGJ/T346所給出的城市列表中時,可采用《中國建筑熱環境分析專用氣象數據集》中的數據作為補充。當兩個數據集不足以滿足本地氣象參數時,應就近選擇附近地點氣象參數,或當地相關標準推薦數據。當兩個數據集中有重復站點時,優先采用國家現行標準。4.2.5建筑碳排放計算中建筑室內環境計算參數應與設計參數一致,并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要求。當無設計文件明確規定時,應按本標準附錄C執行。條文說明:室內環境設計參數應滿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的要求。4.2.6建筑碳排放計算模型中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及構造做法應與設計文件一致。條文說明:建筑應滿足國家和安徽省現行節能標準后方可進行碳排放計算。現行節能標準包括《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34/1466、《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34/5076。4.2.7建筑碳排放計算模型中建筑分區應按建筑物理分隔、建筑功能、空調系統服務半徑、區域內采光(通過外窗或天窗)等情況綜合考慮,合理劃分。4.2.8空調負荷計算時,對采用排風熱回收裝置預熱(冷)的新風系統,應扣除從排風中回收的熱量(冷量)。Ⅱ暖通空調能耗計算4.2.9暖通空調系統能耗應包括冷源能耗、熱源能耗、輸配系統及末端空氣處理設備能耗。條文說明:暖通空調系統能耗包括冷熱源、輸配系統及末端空氣處理設備的能耗構成,輸配系統包括冷凍水系統、冷卻水系統、熱水系統和風系統。4.2.10根據建筑全年累計冷熱負荷計算暖通空調系統終端能耗時應根據下列影響因素分別進行計算:1供冷供暖系統類型;2冷源和熱源的效率;3泵與風機的能耗情況;4末端類型;5系統控制策略;6系統運行內部冷熱抵消等情況;7暖通空調系統能量輸送介質的影響;8冷熱回收措施。4.2.11空調機組的能耗應按下列公式計算:(4.2.11-1)(4.2.11-2)(4.2.11-3)式中:Ejz——空調機組年能耗(kWh/a);QA~D——建筑負荷率分別在0~25%、25%~50%、50~75%、75%~100%區間內的累計冷(熱)負荷(kWhCOPA~D——建筑負荷率分別在0~25%、25%~50%、50~75%、75%~100%Q——全年累計冷(熱)負荷(kWh/a);APF——全年能源消耗效率;Ec——全年累計冷負荷(kWh/aSEER——制冷季節能源消耗效率。條文說明:當采用電機驅動的蒸汽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水冷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水冷單元式空氣調節機、水冷風管送風式空調機組、低環溫空氣源熱泵機組應依據IPLV值中各個負荷區間的COP值進行能耗計算。當采用風冷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風冷熱泵型單元式空氣調節機、風冷熱泵型風管送風式空調機組、熱泵型房間空氣調節器應依據APF值進行能耗計算。當采用風冷單冷型單元式空氣調節機、風冷單冷型風管送風式空調機組、單冷式房間空氣調節器應依據SEER值進行能耗計算。4.2.12鍋爐的能耗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4.2.12)式中:——燃氣鍋爐年能耗(m3/a),燃煤、燃油鍋爐年能耗(kg/a);——建筑全年累計熱負荷(kWh/a);——燃煤、燃氣、燃油等鍋爐或戶式燃氣供暖爐的熱效率;——燃料熱值,天然氣熱值為9.85kWh/m3,標煤熱值為8.14kWh/kgce,燃油熱值為12.78kWh/kg。條文說明:燃煤、燃氣、燃油等鍋爐或戶式燃氣供暖爐的熱效率應按設計文件選取。4.2.13水泵的能耗應按下列公式計算:(4.2.13)式中:——水泵年能耗(kWh/a);——水泵承擔的建筑的峰值冷(熱)負荷(kW);——水泵耗電輸冷(熱)比;n0——水泵總臺數;n1~4——水泵分別在負荷率0~25%、25%~50%、50%~75%、75%~100%區間內的開啟臺數;TA~D——水泵分別在負荷率0~25%、25%~50%、50%~75%、75%~100%區間內的運行時間(h)。條文說明:水泵耗電輸冷(熱)比應按設計文件進行計算選取。4.2.14送風系統能耗應按下列公式計算:(4.2.14-1)(4.2.14-2)式中:——送風系統年能耗(kWh/a);——送風系統耗功率(W);——新風機組、空調機組或風機盤管年運行小時數(h);——新風機組、空調機組或風機盤管的同時使用系數;——送風系統單位風量耗功率[W/(m3/h)];——新風風量、空調機組送風量或風機盤管送風量,風機盤管按中檔風量取值(m3/h)。條文說明:單位風量耗功率應按設計文件進行計算選取。4.2.15暖通空調系統中由于制冷劑使用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應按下式計算: (4.2.15)式中:Cr ——建筑使用制冷劑產生的碳排放量(tCO2e/a);r ——制冷劑類型;mr ——設備的制冷劑充注量(kg/臺)ye ——設備使用壽命(a)GWPr ——制冷劑r條文說明:假定制冷設備達到使用壽命后,制冷劑不回收。HCFC-22、HFC-134、HFC-134a的GWP值分別為1760、1120、1300;其他制冷劑的GWP值可參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在計算制冷劑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時應統計各臺設備的制冷劑類型,由臺數乘以每臺設備充注量得到mr,之后換算得各類型制冷劑碳排放量并加總。4.2.16建筑物碳排放計算采用的冷熱源及相關用能設備的性能參數應與設計文件一致。4.2.17建筑運行參數應參照本標準附錄C的建筑物運行特征確定。4.3生活熱水系統4.3.1建筑物生活熱水年耗熱量的計算應根據建筑物的實際運行情況,并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4.3.1-1)(4.3.1-2)式中:——生活熱水年耗熱量(kWh/a);——日用熱水量(L/d);——年用水天數(d);——熱水密度(kg/L); ——設計熱水溫度(℃),一般取60℃; ——設計冷水溫度(℃),一般取5℃。——平均日熱水用水定額[L/(人·d),L/(床·d)];——計算用水的人數或床數; ——同日使用率。條文說明:依據《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標準》GB50364和設計文件進行生活熱水年耗熱量的計算,當無設計文件明確規定時,平均日熱水用水定額可按表1選取,同日使用率可按表2選取。表1熱水用水定額序號建筑物類型單位用水定額(L)1住宅Ⅱ有自備熱水供應與沐浴設備每人每日20~60Ⅲ有集中熱水供應與沐浴設備25~702別墅每人每日30~803酒店式公寓每人每日65~804宿舍Ⅰ類、Ⅱ類每人每日40~55Ⅲ類、Ⅳ類35~455招待所、培訓中心、普通旅館設公用盥洗室每人每日20~30設公用盥洗室、淋浴室35~45設公用盥洗室、淋浴室、洗衣室45~55設單獨衛生間、公用洗衣室50~706賓館客房旅客每床位每日110~140員工每人每日35~407醫院住院部設公用盥洗室每床位每日40~70設公用盥洗室、淋浴室65~90設單獨衛生間110~140醫務人員每人每班65~90門診部、診療所每病人每日3~5療養院、休養所、住房部每床位每日90~1108養老院、托老所全托每床位每日45~55日托15~209幼兒園、托兒所有住宿每兒童每日20~40無住宿15~2010公共浴室淋浴每顧客每次35~40淋浴、浴盆55~70桑拿浴(淋浴、按摩池)60~7011理發室、美容院每顧客每次20~3512洗衣房每公斤干衣15~3013餐飲業中餐酒樓每顧客每次8~12快餐店、職工及學生食堂7~10酒吧、咖啡廳、茶座、卡拉OK廳3~514辦公樓坐班制辦公每人每班4~8公寓式辦公每人每日25~70酒店式辦公每人每日55~14015健身中心每人每次10~2016體育場(館)運動員淋浴每人每次15~2017會議廳每座位每次2注:1.本表以60℃熱水水溫為計算溫度;2.學生宿舍使用IC卡計費用熱水時,可按每人每日用熱水定額25L~30L;3.本表用水定額為平均日用水定額。表2不同類型建筑物的b1推薦取值范圍建筑物類型b1住宅0.5~0.9賓館、旅館0.3~0.7宿舍0.7~1.0醫院、療養院0.8~1.0幼兒園、托兒所、養老院0.8~1.04.3.2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輔熱采用電加熱時,生活熱水系統年能源消耗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4.3.2)式中:——生活熱水系統年能源消耗(kWh/a);——生活熱水年耗熱量(kWh/a);——電熱水器24小時固有能耗系數,當無設計文件明確規定時,應按表4.3.2取值;——電熱水器熱水輸出率,當無設計文件明確規定時,應按表4.3.2取值; ——太陽能熱水保證率,當無設計文件明確規定時,取0.4~0.5。表4.3.2戶式電熱水器能效指標能效等級24小時固有能耗系數熱水輸出率2≤0.7≥60%條文說明:電熱水器能效等級應滿足《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的要求,因此能效等級應在2級及以上。太陽能保證率取值依據《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技術規程》DB34/1801-2012。依據安徽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34/1466,居住建筑集中太陽能熱水系統不應采用電直接加熱作為輔助能源。依據安徽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34/1466,公共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必須配設輔助能源加熱設備,但不應采用電直接加熱作為輔助能源。4.3.3采用燃煤、燃氣、燃油等鍋爐或者戶式燃氣熱水器/供暖爐供應生活熱水,同時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時,生活熱水系統年能源消耗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4.3.3)式中:——生活熱水系統年能源消耗(m3/a);——生活熱水年耗熱量(kWh/a); ——太陽能熱水保證率,當無設計文件明確規定時,取0.4~0.5;——燃煤、燃氣、燃油等鍋爐或者戶式燃氣熱水器/供暖爐的運行熱效率,當無設計文件明確規定時,應按表4.3.3-1~4.3.3-4取值;——燃料熱值,天然氣熱值為9.85kWh/m3,標煤熱值為8.14kWh/kgce,燃油熱值為12.78kWh/kg。表4.3.3-1燃油燃氣鍋爐的熱效率(%)鍋爐類型及燃料種類鍋爐熱效率(%)燃油燃氣鍋爐重油90輕油90燃氣92表4.3.3-2燃生物質鍋爐的熱效率(%)燃料種類鍋爐額定蒸發量D(t/h)額定熱功率Q(MW)D≤10/Q≤7D>10/Q>7鍋爐熱效率(%)生物質8086表4.3.3-3燃煤鍋爐名義工況下的熱效率(%)鍋爐類型及燃料種類鍋爐額定蒸發量D(t/h)額定熱功率Q(MW)D≤20/Q≤14D>20/Q>14鍋爐熱效率(%)層狀燃燒鍋爐Ⅲ類燃煤8284流化床燃燒鍋爐8888室燃(煤粉)鍋爐產品8888表4.3.3-4戶式燃氣熱水器和供暖熱水爐(熱水)熱效率類型熱效率值(%)戶式熱水器/戶式供暖熱水爐(熱水)η1≥89η2≥85注:η1為熱水器或供暖爐額定熱負荷和部分熱負荷(熱水狀態為50%的額定熱負荷)下兩個熱效率值中的較大值,η2為較小值。條文說明:燃煤、燃氣、燃油等鍋爐或者戶式燃氣熱水器/供暖爐的運行熱效率應滿足《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的要求。一次能源換算系數取自《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標準》GB/T51350。表3能源換算系數能源類型換算單位能源換算系數標準煤kWh/kgce終端8.14天然氣kWh/m3終端9.85熱力kWh/kWh終端1.22電力kWh/kWh終端2.60生物質能kWh/kWh終端0.20電力(光伏、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發電)kWh/kWh終端2.604.3.4采用并聯式太陽能和空氣能熱水系統時,生活熱水系統年能源消耗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4.3.3)式中:——生活熱水系統年能源消耗(kWh/a);——生活熱水年耗熱量(kWh/a); ——太陽能熱水保證率,當無設計文件明確規定時,取0.4~0.5;——空氣能熱泵熱水機組性能系數,當無設計文件明確規定時,應按表4.3.4取值。表4.3.4熱泵熱水機性能系數(COP)(W/W)制熱量(kW)熱水機型式普通型低溫型H<10一次加熱式、循環加熱式4.403.60靜態加熱式4.40-H≥10一次加熱式4.403.70循環加熱式不提供水泵4.403.70提供水泵4.303.60條文說明:該公式依據《上海市太陽能與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應用技術標準》DG/TJ08-2316-2020編寫。4.4照明及電梯系統4.4.1建筑碳排放計算采用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應同設計文件一致。4.4.2照明系統能耗計算應將自然采光、控制方式和使用習慣等因素影響計入。條文說明:照明系統能量消耗的計算應考慮日光照射、控制方式和室內人員的影響。建筑的使用模式是建筑中人員影響照明系統能耗的主要因素,生活習慣、經濟條件、地域差異、身體健康情況都會對人的行為模式產生影響,為了更為準確地考慮建筑物內人員對建筑物的照明能耗的影響,通常假定建筑物中的人員具有一致的行為習慣,此時,照明系統固有的控制方式是影響建筑物照明能耗的主要影響因素。照明系統可以根據人員需求對房間內的照明系統進行開關控制,人員感應控制可以根據室內人員的有無對照明系統進行控制,光電控制可以根據自然采光下的房間照度對照明系統進行控制,因此照明系統的控制方式是影響照明系統開啟時間的重要因素。4.4.3照明系統無光電自動控制系統時,其能耗計算可按下式計算: (4.4.3)式中: ——照明系統年能耗(kWh/a); ——第時第個房間照明功率密度值(W/m2); ——第個房間照明面積(m2); ——第時第個房間照明時間(h); ——應急燈照明功率密度(W/m2); ——建筑面積(m2)。條文說明:建筑照明為滿足建筑功能提供了必要條件,良好的建筑照明條件有利于生產、工作、學習和身體健康。與此同時,為了為建筑物提供必要的照明條件,照明系統消耗一定的能源并產生碳排放。建筑物照明能耗是建筑物能源消耗的重要組成部分。準確計算照明系統的能源消耗需要考慮燈具的效率、使用時間、人員、控制策略、自然采光等對照明能耗的影響。4.4.4電梯系統能耗應按下式計算,且計算中采用的電梯速度、額定載重量、特定能量消耗等參數應與設計文件或產品銘牌一致。 (4.4.4)式中: ——年電梯能耗(kWh/a); ——特定能量消耗(mWh/kgm); ——電梯年平均運行小時數(h); ——電梯速度(m/s); ——電梯額定載重量(kg); ——電梯待機時能耗(W); ——電梯年平均待機小時數(h)。條文說明: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電梯的使用量急劇增長,電梯的能耗強度大,其能耗受使用時間影響較大。隨著電梯技術,尤其是驅動技術的發展,除了大噸位貨梯,永磁同步曳引機驅動的曳引電梯已經成為新裝電梯的標準配置。電梯的能耗情況不僅與電梯自身的配置情況有關,而且還與建筑的結構、電梯的數量和布局、建筑內客流情況以及電梯的調度情況有關,因此電梯的能耗計算復雜,準確計算需要通過建立能耗仿真模型等方式計算電梯的耗電量。本標準為了提高計算效率,參照國際標準Energyperformanceoflifts,escalatorsandmovingwalksISO25745-2:2015引人簡易的估算方式。電梯在使用過程中,能量消耗主要體現在運行能耗和待機能耗兩部分。德國標準LiftsenergyefficiencyVDI4707.1是國際上比較通用的電梯能效標識系統,我國檢測機構已經依據該標準開展相關測試和認證工作。標準中待機的能量需求等級和運行時的能量需求等級見表4和表5。表4待機時的能量需求等級輸出(W)≤50(50,100](100,200](200,400](400,800](800,1600]>1600等級ABCDEFG表5運行時的能量需求等級特定能量消耗(mWh/kgm)≤0.56(0.56,0.84](0.84,1.26](1.26,1.89](1.89,2.80](2.80,4.20]>4.20等級ABCDEFG國內外學者對電梯的待機時間和運行時間進行了研究和總結,表6中列出了相關研究結果,可供計算時使用。表6常見電梯平均運行時間和平均待機時間使用種類12345使用強度/頻率非常低非常少低少中等偶爾高經常非常高非常頻繁平均運行時間(每天的小時數)(h)0.2(≤0.3)0.5(0.3~1)1.5(1~2)3(2~4.5)6(>4.5)平均待機時間(每天的小時數)(h)23.823.522.52118典型建筑類型和使用情況1.單元住戶6戶以下的住宅2.很少運行的小型辦公樓或行政樓1.單元住戶20人以下的住宅2.2層~5層的小型辦公樓或行政樓3.小型旅館4.很少運轉的貨運電梯1.單元住戶50人以下的住宅2.10層以下的小型辦公樓或行政樓3.中型酒店4.中等運轉的貨運電梯1.單元住戶50人以上的住宅2.10層以上的小型辦公樓或行政樓3.大型酒店4.小型至中型醫院5.只有一半的生產過程用貨運電梯1.超過100m高的辦公樓或行政樓2.大型醫院3.多班次生產過程用貨運電梯4.5插座及炊事系統4.5.1插座能耗應按下式計算,電器設備功率密度和電器設備逐時使用率應按附錄C取值。 (4.5.1)式中: ——插座年能耗(kWh/a); ——第時第個房間電器設備功率密度值(W/m2); ——第個房間面積(m2); ——第時第個房間電器設備運行時間(h);條文說明:插座能耗主要考慮日常生活、辦公使用冰箱、電腦、打印機、電視、洗衣機等會從插座取電的電器設備能耗。根據能量守恒原理,輸入功率=輸出功率+損耗功率=機械功率+熱功率。電器設備機械功率較小,主要為熱功率,因此電器設備功率近似等于發熱功率。故可按附錄B中的電器設備功率密度進行估算。4.5.2炊事能耗應按下式計算,當無設計文件明確規定時,應按表4.5.2取值。 (4.5.2)式中:——炊事年能源消耗(m3/a);——燃氣流量(m3/h);——燃氣年使用時間(h/a)。表4.5.2居民和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氣量類別單位用氣量指標居民Nm3/人·年53.70~59.08職工食堂Nm3/人·年48.33~59.08飲食業Nm3/座·年204.08~236.31托兒所幼兒園全托Nm3/人·年48.33~64.44日托Nm3/人·年32.22~42.97醫院Nm3/床位·年75.19~107.42旅館招待所有餐廳Nm3/床位·年85.94~128.89無餐廳Nm3/床位·年17.19~26.86高級賓館Nm3/床位·年214.83~268.53理發Nm3/人·年0.09~0.11條文說明:燃氣年用氣量數據來源于《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動力2009)附錄D。表7居民和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氣量類別單位用氣量指標居民MJ/人·年2093~2303職工食堂MJ/人·年1884~2303飲食業MJ/座·年7955~9211托兒所幼兒園全托MJ/人·年1884~2512日托MJ/人·年1256~1675醫院MJ/床位·年2931~4187旅館招待所有餐廳MJ/床位·年3350~5024無餐廳MJ/床位·年670~1047高級賓館MJ/床位·年8374~10467理發MJ/人·年3.35~4.19注:1職工食堂的用氣量指標包括做副食和熱水在內。2燃氣熱值按低熱值計算。按照本標準附錄A,天然氣低位發熱量為38.979MJ/Nm3。4.6可再生能源系統4.6.1可再生能源系統應包括太陽能生活熱水系統、光伏系統和地源熱泵系統。條文說明:現行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對可再生能源的三種形式進行了規定,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用熱水,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調用冷量和熱量,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電量。這三種形式分別對應的是太陽能光熱系統、地源熱泵系統(包括地埋管式及水源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從應用范圍及技術成熟角度出發,規定建筑物碳排放計算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光熱系統、太陽能光電系統和地源熱泵系統。可再生能源系統的碳減量受資源和能源系統的實際用能量影響,計算建筑物碳排放時,應考慮可再生能源供應與建筑能源消耗的匹配性,計算建筑實際消耗的可再生能源產生的能源并在對應的建筑能源系統的能源消耗量中直接扣除。4.6.2太陽能熱水系統提供能量可按下式計算: (4.6.2)式中:——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年供能量(kWh);——太陽集熱器面積(m2);——太陽集熱器采光面上的年平均太陽輻照量(MJ/m2);——基于總面積的集熱器平均集熱效率(%),當無設計文件明確規定時,一般取42%;——管路和儲熱裝置的熱損失率(%),一般取0.2~0.3。條文說明:依據《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程評價標準》GB/T50801-2013規定的指標,太陽能熱水系統的集熱效率應不小于42%,當無明確規定時,可按最不利情況進行計算。管路和儲熱裝置的熱損失率依據《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標準》GB50364-2018按0.2~0.3取值。4.6.3太陽能熱水系統提供的能量不應計人生活熱水的耗能量。4.6.4地源熱泵系統的節能量應計算在暖通空調系統能耗內。條文說明:地源熱泵系統的供暖效率較高,在暖通空調系統的能耗計算中已經考慮在內,不應再單獨計算其節能量而產生的減碳量。4.6.5光伏系統的年發電量可按下式計算: (4.6.5)式中: ——光伏系統的年發電量(kWh/a); ——水平面年太陽能總輻射量[kWh/(m2·a)],應按表4.6.5取值; ——光伏組件安裝容量(kWp); ——標準條件下的輻照度(kWh/m2),(常數=1kWh/m2); ——綜合效率系數,包括光伏組件類型修正系數、轉換效率修正系數、光伏組件的位置修正系數、光照利用率和光伏發電電氣系統效率等。一般取0.75~0.85。表4.6.5安徽地區太陽能資源城市年太陽輻射量(MJ/m2)年太陽輻射照度(kWh/m2)合肥4267.881185.52淮北4767.361324.27亳州4502.601250.72宿州4703.241306.46蚌埠4518.191255.05阜陽4212.221170.06淮南4440.501233.47滁州4197.481165.97六安4436.131232.26馬鞍山4295.141193.09蕪湖4273.511187.09宣城4374.681215.19銅陵4314.751198.54池州4124.901145.81安慶4209.231169.23黃山4136.221148.95條文說明:年太陽輻射照度可依據《太陽能光伏與建筑一體化技術規程》DB34/T5006-2023附錄B取值。4.7建筑降碳量計算4.7.1建筑降碳量和建筑降碳率應按下式計算: (4.7.1-1) (4.7.1-2)式中:——建筑降碳量[kgCO2/(m2·a)];——建筑降碳率(%);——基準建筑碳排放強度[kgCO2/(m2·a)];——設計建筑碳排放強度[kgCO2/(m2·a)];條文說明:本條文為對標《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第2.0.3條“新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在運行階段的碳排放強度應分別在2016年執行的節能設計標準的基礎上平均降低40%,碳排放強度平均降低7kgCO2/(m2·a)以上”而設置。本條中運行階段碳排放強度僅包含暖通空調系統和照明系統的碳排放量。4.7.2基準建筑的形狀、大小、朝向、內部的空間劃分、使用功能應與設計建筑完全一致。4.7.3基準建筑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應按2016年執行的節能設計標準的限值選取。條文說明:本條中2016年執行的節能設計標準是指《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和《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34-2010。4.7.4基準建筑暖通空調形式和參數應參照附錄D選取。條文說明:降碳量計算和近零能耗建筑設計的參照基準均為2016年執行的節能設計標準,因此降碳量計算的基準建筑可參考近零能耗建筑設計的基準建筑進行設置。4.7.5基準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應按《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的現行值選取。條文說明:依據2016年執行的節能設計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規定,照明功率密度限值應符合《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規定的現行值。表8基準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建筑類型房間或場所照度標準值(lx)照明功率密度現行值(W/m2)住宅建筑臥室756.0餐廳1506.0起居室、廚房、衛生間1006.0職工宿舍1004.0車庫302.0圖書館建筑一般閱覽室、開放式閱覽室3009.0目錄廳(室)、出納室30011.0多媒體閱覽室3009.0老年閱覽室50015.0辦公建筑普通辦公室3009.0高檔辦公室、設計室50015.0會議室3009.0服務大廳30011.0商店建筑一般商店營業廳30010.0高檔商店營業廳50016.0一般超市營業廳30011.0高檔超市營業廳50017.0專賣店營業廳30011.0倉儲超市30011.0旅館建筑客房-7.0中餐廳2009.0西餐廳1506.5多功能廳30013.5客房層走廊504.0大堂2009.0會議室3009.0醫療建筑治療室、診室3009.0化驗室50015.0候診室、掛號廳2006.5病房1005.0護士站3009.0藥房50015.0走廊1004.5教育建筑教室、閱覽室3009.0實驗室3009.0美術教室50015.0多媒體教室3009.0計算機教室、電子閱覽室50015.0學生宿舍1505.0美術館建筑會議報告廳3009.0美術品售賣區3009.0公共大廳2009.0繪畫展廳1005.0雕塑展廳1506.5科技館建筑科普教室3009.0會議報告廳3009.0紀念品售賣區3009.0兒童樂園30010.0公共大廳2009.0常設展廳2009.0博物館建筑會議報告廳3009.0美術制作室50015.0編目室3009.0藏品庫房754.0藏品提看室1505.0會展建筑會議室、洽談室3009.0宴會廳、多功能廳30013.5一般展廳2009.0高檔展廳30013.5交通建筑候車(機、船)室普通1507.0高檔2009.0中央大廳、售票大廳2009.0行李認領、到達大廳、出發大廳2009.0地鐵站廳普通1005.0高檔2009.0地鐵進出站門廳普通1506.5高檔2009.0金融建筑營業大廳2009.0交易大廳30013.5公共建筑通用房間或場所走廊一般502.5高檔1004.0廁所一般753.5高檔1506.0控制室一般控制室3009.0主控制室50015.0電話站、網絡中心、計算機站50015.0動力站風機房、空調機房1004.0泵房1004.0冷凍站1506.0鍋爐房1005.0公共車庫502.5注:1、當房間或場所的室形指數值等于或小于1時,其照明功率密度限值應增加,但增加值不應超過限值的20%;2、當房間或場所的照度標準值提高或降低一級時,其照明功率密度限值應按比例提高或折減。3、設裝飾性燈具場所,可將實際采用的裝飾性燈具總功率的50%計入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計算。4.7.6基準建筑與設計建筑的碳排放計算應采用相同的軟件和典型氣象年數據。4.7.7基準建筑與設計建筑的空調調節和供暖系統運行時間、室內溫度、照明使用時間、房間人均占有的建筑面積及在室率、人員新風量及新風機組運行時間表、電器設備功率密度及使用率應參照附錄C選取。條文說明:設計建筑和參照建筑在進行降碳量和降碳率計算時,只有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暖通空調形式和參數以及照明功率密度不同以外,其它參數均保持一致,保證計算結果直接反映設計建筑和參照建筑因圍護結構、暖通空調系統、照明系統性能上的差異而導致的碳排放強度的區別。4.7.8安徽省建筑碳排放匯總表見附錄F。5建造階段碳排放計算5.1一般規定5.1.1建筑建造階段的碳排放應包括完成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產生的碳排放和各項措施項目實施過程產生的碳排放。條文說明:建筑建造階段是根據建筑設計文件、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按相關標準通過一系列活動將投入到項目施工中的各種資源(包括人力、材料、機械、能源和技術)在時間和空間上合理組織,變成建筑實體的過程。建造階段的能耗是在建造階段各種施工機械、機具和設備使用的能耗;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構成工程實體的分部分項工程的建造能耗;二是為完成工程施工,發生于該工程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技術、生活、安全等方面非工程實體的各項措施的能耗。相應地,建筑建造階段碳排放分為兩部分:一是分部分項工程施工過程消耗的燃料、動力產生的碳排放;二是措施項目實施過程消耗燃料、動力產生的碳排放。5.1.2建筑建造階段的碳排放的計算邊界應符合下列規定:1建造階段碳排放計算時間邊界應從項目開工起至項目竣工驗收止;2建筑施工場地區域內的機械設備、小型機具、臨時設施等使用過程中消耗的能源產生的碳排放應計入;3現場攪拌的混凝土和砂漿、現場制作的構件和部品,其產生的碳排放應計入;4建造階段使用的辦公用房、生活用房和材料庫房等臨時設施的施工和拆除可不計入。條文說明:在項目勘察階段,地勘鉆機也消耗能源,但考慮其工作時間較短,能耗較小,因此規定建造階段碳排放計算時間邊界從進場施工開始計算。在建筑建造階段,施工機械設備和小型機具運行所需的能源動力是產生碳排放的主要部分。人員正常呼吸釋放二氧化碳是人的正常生理現象,與施工人員現場勞動所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量沒有本質區別,故不計入施工過程人員勞動過程的碳排放。建筑施工采用的預拌混凝土、混凝土構件、預制樁、門窗等材料、構件和部品通常在施工場外生產,因此不計入建造階段能耗。但在施工現場拌制、生產的材料、構件和部品的能耗應計入。施工階段的辦公用房、生活用房和庫房因使用周期短,為便于周轉使用,通常采用夾心彩鋼板制作的活動板房、集裝箱房屋。這類簡易臨時房屋安裝和拆除簡便,其施工和拆除能耗小,在計算建筑建造階段碳排放時可不計入。5.2建筑建造5.2.1建筑建造階段的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 (5.2.1)式中: ——建筑建造階段單位建筑面積的碳排放量(kgCO2/m2); ——建筑建造階段第種能源總用量(kWh或kg); ——第類能源的碳排放因子(kgCO2/kWh或kgCO2/kg),按本標準的附錄A確定; ——建筑面積(m2)。條文說明:施工機械設備和小型機具的能源主要有電、汽油和柴油等,用電量以千瓦時(kWh)為計量單位,汽油和柴油以千克(kg)為計量單位。本標準附錄A列出了主要能源的碳排放因子。5.2.2建造階段的能源總用量宜采用施工工序能耗估算法計算。條文說明:建造階段碳排放的關鍵在于確定施工階段的電、汽油、柴油、燃氣等能源的消耗量,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施工工序能耗估算法,即根據各分部分項工程和措施項目的工程量、單位工程的機械臺班消耗量和單位臺班機械的能源用量逐一計算,匯總得到建造階段能源總用量;二是施工能耗清單統計法,即通過現場電表、汽油和柴油的計量進行統計,匯總得到建造階段的實測總能耗。根據現場實測數據進行統計匯總,理論上可行,結果準確可靠,但無法在施工前估算。本標準采用施工工序能耗估算法。5.2.3施工工序能耗估算法的能源用量應按下式計算: (5.2.3)式中: ——建筑建造階段總能源用量(kWh或kg); ——分部分項工程總能源用量(kWh或kg); ——措施項目總能源用量(kWh或kg)。條文說明:建筑建造階段和分部分項工程的能源主要有電、汽油和柴油等,用電量以千瓦時(kWh)為計量單位,汽油和柴油以千克(kg)為計量單位。5.2.4分部分項工程能源用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5.2.4-1) (5.2.4-2)式中: ——分部分項工程中第個項目的工程量; ——分部分項工程中第個項目的能耗系數(kWh/工程量計量單位); ——第個項目單位工程量第種施工機械臺班消耗量(臺班); ——第個項目第種施工機械單位臺班的能源用量(kWh/臺班),按本標準附錄C確定,當有經驗數據時,可按經驗數據確定; ——第個項目中,小型施工機具不列入機械臺班消耗量,但其消耗的能源列入材料的部分能源用量(kWh); ——分部分項工程種的項目序號; ——施工機械序號。5.2.5措施項目的能耗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1腳手架、模板及支架、垂直運輸、建筑物超高等可計算工程量的措施項目,其能耗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5.2.5-1) (5.2.5-2)式中: ——措施項目中第個項目的工程量; ——措施項目中第個項目的能耗系數(kWh/工程量計量單位);——第個措施項目單位工程量第種施工機械臺班消耗量(臺班); ——第個項目第種施工機械單位臺班的能源用量(kWh/臺班)按本標準附錄C對應的機械類別確定; ——措施項目序號; ——施工機械序號。2施工降排水應包括成井和使用兩個階段,其能源消耗應根據項目降排水專項方案計算。3施工臨時設施消耗的能源應根據施工企業編制的臨時設施布置方案和工期計算確定。5.3裝配式建造5.3.1裝配式建造的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5.3.1)式中:——安裝階段的碳排放量;——第種施工機械每臺班所耗能源量;——第種施工機械臺班數;——第種施工機械碳排放因子。條文說明:建筑施工采用的預制構件通常在施工場外生產再運輸到工地,因此預制構件在生產階段和運輸階段的碳排放量不計入,建造階段的碳排放量僅考慮預制構件安裝階段的碳排放量。6拆除階段碳排放計算6.1一般規定6.1.1建筑拆除階段的碳排放應包括人工拆除和使用小型機具機械拆除使用的機械設備消耗的各種能源動力產生的碳排放。條文說明:拆除階段碳排放主要是場地內拆除設備及運輸設備將建筑物肢解過程產生的能耗。建筑拆除方式包括人工拆除、機械拆除、爆破拆除和靜力破損拆除等。大多數工程采用的是人工拆除和機械拆除。爆破拆除是指利用炸藥在爆炸瞬間產生高溫高壓氣體對外做功,來解體和破碎建筑物的方法。靜力破損拆除是在需要拆除的構件上打孔,裝人脹裂劑,待脹裂劑發揮作用后將混凝土脹開,再使用風鎬或人工剔鑿的方法剝離脹裂的混凝土。爆破拆除和靜力破損拆除,通常由專業公司根據待拆建筑物的特點編制專項方案,機械整體性拆除是破壞性的拆除,無法按工程量進行計量,且國家定額《房屋建筑與裝飾工程消耗量定額》TY01-31-2015中沒有列入這三種拆除方法的消耗量,故本標準規定其能源用量應根據拆除專項方案確定。6.1.2建筑拆除階段的碳排放的計算邊界應符合下列規定:1拆除階段碳排放計算時間邊界應從拆除起至拆除肢解并從樓層運出止;2建筑施工場地區域內的機械設備、小型機具、臨時設施等使用過程中消耗的能源產生的碳排放應計入。6.2建筑拆除6.2.1建筑拆除階段的單位建筑面積的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 (6.2.1)式中: ——建筑拆除階段單位建筑面積的碳排放量(kgCO2/m2); ——建筑拆除階段第種能源總用量(kWh或kg) ——第類能源的碳排放因子(kgCO2/m2),按本標準附錄A確定; ——建筑面積(m2)。條文說明:采用單位面積的碳排放量表示拆除階段碳排放計算結果有利于不同類型、不同面積拆除碳排放強度比較。6.2.2建筑物人工拆除和機械拆除階段的能源用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6.2.2-1) (6.2.2-2)式中: ——建筑拆除階段能源用量(kWh或kg); ——第個拆除項目的工程量; ——第個拆除項目每計量單位的能耗系數(kWh/工程量計量單位或kg/工程量計量單位); ——第個拆除項目單位工程量第種施工機械臺班消耗量; ——第個項目第種施工機械單位臺班的能源用量; ——拆除工程中項目序號; ——施工機械序號。條文說明:拆除階段碳排放主要是拆除設備及運輸設備將建筑物肢解過程產生的能耗,是建筑建造的逆過程。建筑拆除方式主要有人工拆除、機械拆除、爆破拆除和靜力破損拆除等。大多數拆除工程采用的是人工拆除和機械拆除,國家定額《房屋建筑與裝飾工程消耗量定額》TY01-31-2015中“拆除工程”一章的內容針對的是人工拆除和機械拆除方法相關的消耗量,因此,可以采用與建筑建造階段相似的方法,計算拆除階段的能源用量。6.2.3建筑物爆破拆除、靜力破損拆除及機械整體性拆除的能源用量應根據拆除專項方案確定。6.2.4建筑物拆除后的垃圾外運產生的能源用量應按下式計算: (6.2.4)式中:———垃圾運輸過程碳排放(kgCO2e);———第i種垃圾的重量(t);———第i種垃圾平均運輸距離(km);———第i種垃圾的運輸方式下,單位重量運輸距離的碳排放因子[kgCO2e/(t·km)],可按表6.2.4選取。表6.2.4各類運輸方式的碳排放因子[kgCO2e/(t·km)]運輸方式類別碳排放因子輕型汽油貨車運輸(載重2t)0.334中型汽油貨車運輸(載重8t)0.115重型汽油貨車運輸(載重10t)0.104重型汽油貨車運輸(載重18t)0.104輕型柴油貨車運輸(載重2t)0.286中型柴油貨車運輸(載重8t)0.179重型柴油貨車運輸(載重10t)0.162重型柴油貨車運輸(載重18t)0.129重型柴油貨車運輸(載重30t)0.078重型柴油貨車運輸(載重46t)0.057電力機車運輸0.010內燃機車運輸0.011鐵路運輸(中國市場平均)0.010液貨船運輸(載重2000t)0.019干散貨船運輸(載重2500t)0.015集裝箱船運輸(載重200TEU)0.0127建筑碳排放核算7.1運行階段7.1.1運行階段的碳排放核算以一個完整的自然年為時間單位,建筑整個使用周期的碳排放核算可將運行階段每一年的碳排放求和。7.1.2運行階段的碳排放為建筑使用階段消耗的各類能源折算的碳排放量之和。7.1.3運行階段碳排放核算量應按下式計算: (7.1.3)式中:CMA——運行階段碳排放核算量(kgCO2Ei ——建筑第i類能源年消耗量(單位/a)EFi ——第i類能i ——建筑消耗終端能源類型,包括電能、燃油、燃煤、燃氣、市政熱力等;7.1.4運行階段能源年消耗量應采用能耗監測法或能耗統計法計算。條文說明:能耗監測法是通過建立的建筑能耗監測系統獲取建筑運營能耗。能耗監測法是指通過建筑安裝分類和分項能耗計量裝置,采用遠程傳輸等手段及時采集能耗數據,實現重點建筑能耗的在線監測和動態分析功能的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的統稱。分類能耗是指根據建筑消耗的主要能源種類劃分進行采集和整理的能耗數據,具體監測數據包括電量、燃氣量(天然氣量或煤氣量)、集中供熱耗熱量、集中供冷耗冷量、其它能源應用量如集中熱水供應量、煤、油、可再生能源等。分項能耗是指根據建筑消耗的電能主要用途劃分進行采集和整理的電能耗數據,具體監測數據包括照明插座用電、空調用電、動力用電和特殊用電。能耗統計法是通過收集建筑各類能源消費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后,計算建筑運營能耗。能耗統計法主要調查建筑在使用過程中用于照明、通風空調、熱水供應、動力等方面的年度能源消耗量。能源按種類分為電、煤、天然氣、液化石油氣、人工煤氣、集中供冷耗冷量和其他能源。同時統計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在建筑中的應用量。能耗數據的獲取可通過調取建筑能源消耗臺賬、進行建筑能源審計、進行建筑能效測評等方式實現。7.2建造階段7.2.1建造階段的碳排放包括混凝土加工能耗、施工人員工作生活能耗和施工能耗折算的碳排放量之和。條文說明:混凝土加工能耗包含上料、配料、攪拌、下料等過程產生的電力、燃油、煤氣、天然氣等能耗。7.2.2施工人員工作生活能耗包括工棚采暖空調、照明、炊事等消耗的能源。7.2.3施工能耗包括施工設備產生的電力、柴油、汽油、煤氣、天然氣等能源形式的消耗。7.2.4建造階段碳排放核算量應按下式計算: (7.2.5)式中:CJZA——建造階段碳排放核算量(kgCO2Ei ——第i類能源年消耗量(單位/a)EFi ——第i類能i ——消耗終端能源類型,包括電能、燃油、燃煤、燃氣等;7.2.5建造階段能源年消耗量應基于實際施工能源消耗數據計算。7.2.6基于實際施工能源消耗數據的計算方法有以下兩種:1通過調取施工能源消耗臺賬對施工過程各類能源消耗實物量進行統計。2通過調取能源賬單統計各類能源消耗數據。條文說明:方法1適用于施工單位有較好的節能意識和管理制度,建立了施工全過程的各類能源消耗臺賬的工程項目。方法2適用于如果項目沒有建立施工能耗統計臺賬,則可統計各類能源消耗數據。對于電力消耗,可對施工場地安裝的臨時電表進行抄表統計,或者通過電表號向供電局調取用電量數據,還可以通過調取項目管理部每月繳納的電費清單進行用電量統計。對于其他一次能源,如油、氣等,可通過調取項目管理部對于相關能源購買及使用的進出庫記錄統計對應的使用量。7.3拆除階段7.3.1拆除階段的碳排放包括辦公場所采暖空調能耗、辦公與拆除場所電氣照明能耗和各類拆除設備能耗折算的碳排放量之和。7.3.2拆除階段碳排放核算量應按下式計算: (7.3.2)式中:CCCA——拆除階段碳排放核算量(kgCO2Ei ——第i類能源年消耗量(單位/a)EFi ——第i類能i ——消耗終端能源類型,包括電能、燃油、燃煤、燃氣等;7.3.3拆除階段可參照建造階段核算。附錄A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A.0.1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應按表A.0.1選取。表A.0.1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分類燃料類型單位熱值含碳量(tC/TJ)碳氧化率(%)單位熱值CO2排放因子(tCO2/TJ)固體燃料無煙煤27.40.9494.44煙煤26.10.9389.00褐煤28.00.9698.56煉焦煤25.40.9891.27型煤33.60.90110.88焦炭29.50.93100.60其他焦化產品29.50.93100.60液體燃料原油20.10.9872.23燃料油21.10.9875.82汽油18.90.9867.91柴油20.20.9872.59噴氣煤油19.50.9870.07一般煤油19.60.9870.43NGL天然氣凝液17.20.9861.81LPG液化石油氣17.20.9861.81煉廠干氣18.20.9865.40石腦油20.00.9871.87瀝青22.00.9879.05潤滑油20.00.9871.87石油焦27.50.9898.82石化原料油20.00.9871.87其他油品20.00.9871.87氣體燃料天然氣15.30.9955.54A.0.2其他能源碳排放因子應按表A.0.2選取。表A.0.2其他能源碳排放因子能源類型缺省碳含量(tC/TJ)缺省氧化銀字有效CO2排放因子(tCO2/TJ)缺省值95%置信區間較低較高城市廢棄物(非生物量比例)25.0191.773.3121工業廢棄物39.01143.0110.0183.0廢油20.0173.372.274.4泥炭28.91106.0100.0108.0固體生物燃料木材/木材廢棄物30.51112.095.0132.0亞硫酸鹽廢液(黑液)26.0195.380.7110.0木炭30.51112.095.0132.0其他主要固體生物燃料27.31100.084.7117.0液體生物燃料生物汽油19.3170.859.884.3生物柴油19.3170.859.884.3其他液體生物燃料21.7179.667.195.3氣體生物燃料填埋氣體14.9154.646.266.0污泥氣體14.9154.646.266.0其他生物氣體14.9154.684.766.0其他非化石燃料城市廢棄物(生物量比例)27.31100.084.7117.0A.0.3化石燃料平均低位發熱量應按表A.0.3選取。表A.0.3化石燃料平均低位發熱量能源名稱計量單位低位發熱量(GJ/t,GJ/104Nm3)原油t41.868燃料油t41.868汽油t43.124煤油t43.124柴油t42.705液化石油氣t50.242液化天然氣t51.498煉廠干氣t46.055天然氣104Nm3389.79條文說明:A.0.1單位熱值含碳量、碳氧化率數據來源于《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根據《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2006年)》:CO2排放因子=碳含量×氧化因子×44/12故單位熱值CO2排放因子=單位熱值含碳量×碳氧化率×44/12A.0.2表A.0.2數據來源于《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2006年)》。熱力的CO2排放因子可參照國家發改委公布的自愿減排方法學CM-038-V01“新建天然氣熱電聯產電廠”中關于供熱設施的排放因子的計算方法,如:熱力的CO2排放因子=熱源的供熱設施用燃料的CO2排放因子÷熱源的供熱設施的效率。A.0.3化石燃料平均低位發熱量來源于《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T2589。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單位熱值CO2排放因子×低位發熱量表9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表能源名稱低位發熱量(GJ/t,GJ/104Nm3)單位熱值CO2排放因子(tCO2/TJ)碳排放因子(kgCO2/kg,kgCO2/m3)原油41.86872.233.0241燃料油41.86875.823.1744汽油43.12467.912.9286煤油43.12470.433.0372柴油42.70572.593.1000液化石油氣50.24261.813.1055液化天然氣51.49861.813.1831煉廠干氣46.05565.43.0120天然氣389.7955.542.1649附錄B碳匯相關數據B.0.1不同種植方式單位種植面固碳量應按表B.0.1選取。表B.0.1不同種植方式單位種植面一年CO2固定量比較表類型編號種植方式CO2固定量

(kgCO2/m2)1大小喬木、灌木、花草密植混種區

(喬木平均種植間距)<3.0m,土壤深度>1.0m27.52大小喬木密植混種區(平均種植間距)<3.0m,土壤深度>0.9m22.53落葉大喬木(土壤深度>1.0m)20.24落葉小喬木、針葉木或疏葉性喬木(土壤深度>1.0m)14.35小棕櫚類(土壤深度>1.0m)10.256密植灌木叢(高約1.3m,土壤深度>0.5m)10.957密植灌木叢(高約0.9m,土壤深度>0.5m)8.158密植灌木叢(高約0.45m,土壤深度>0.5m)5.139多年生蔓藤(以立體攀附面積計算,土壤深度>0.5m)2.5810高草花花圃或高莖野草地(高約1.0m,土壤深度>0.3m)1.1511一年生蔓藤、低草花花圃或低莖野草地(高約0.25m,土壤深度>0.3m)0.34B.0.2不同生活型主要植物單位葉面積日固碳量應按表B.0.2選取。表B.0.2不同生活型主要植物單位葉面積日固碳量序號種類日凈固碳量gCO2/(m2·d)1香樟10.742桑樹15.673糖槭16.604五角楓5.935山茶3.946石榴11.177石楠19.248側柏11.929叉子圓柏20.1010臭椿15.1411垂柳8.2612旱柳8.0113垂絲海棠8.3614垂榆14.2115刺槐7.3316廣玉蘭14.2517檜柏5.7118合歡6.6319欒樹15.8420黃山欒13.8721白樺16.1322白榆11.1823白玉蘭5.6624碧桃14.6925夾竹桃12.7826金葉榆18.8027火棘15.8728油杉12.5729油松6.0130榆樹8.9831圓柏4.6932云杉20.0933皂角6.1834小葉黃楊4.7035懸鈴木30.1036銀杏4.4037銀中楊16.4738苦楝21.8939臘梅10.1740女貞12.1241泡桐13.3742楸樹23.5143雀舌黃楊15.3844日本晚櫻10.0745紫葉李10.0046重瓣榆葉梅32.7147梓樹7.1148紫丁香7.1149紫荊15.1750迎春12.1351蜀葵71.2452五葉地錦5.4053小葉扶芳藤11.954異葉爬山虎8.4855紫藤5.0556紫薇7.2457凌霄6.0258龍牙花24.4259胡頹子12.3160黃刺玫14.0361黃櫨11.9562海棠6.1163大葉鐵線蓮36.2164冬青11.8365扶芳藤8.2566芙蓉葵72.9567黑心菊66.3168木芙蓉12.369木槿9.8070白花油麻藤11.3571常春藤6.4472常夏石竹69.1873金銀忍冬5.9174木通7.7775膠東衛矛19.0776金邊六月雪18.6877日光菊68.64附錄C建筑物運行特征C.0.1居住建筑運行特征應符合下列規定:1空氣調節和供暖系統運行時間為全年1:00~24:00;2供暖空調區室內溫度按表C.0.1設定;3照明功率密度為5W/m2;4照明使用時間按表C.0.2設定;5人均占有的建筑面積為25m2/人;6房間人員逐時在室率按表C.0.3設定;7室內換氣次數按1.0次/h取值;8電器設備功率密度為3.8W/m2;9電器設備逐時使用率按表C.0.4設定;10活動遮陽裝置遮擋比例按C.0.5設定。表C.0.1供暖空調區室內溫度(℃)時間房間類型123456789101112臥室全年空調26262626262626—————全年供暖18181818181818—————起居室全年空調———————2626262626全年供暖———————1818181818廚房、衛生間、輔助房間全年空調————————————全年供暖————————————房間類型時間臥室全年空調————————26262626全年供暖————————18181818起居室全年空調2626262626262626————全年供暖1818181818181818————廚房、衛生間、輔助房間全年空調————————————全年供暖————————————表C.0.2照明使用時間(%)時間房間類型123456789101112臥室全年000001005000000起居室全年000005010000000廚房全年00000010000000衛生間全年00000505000000輔助房間全年0000010101010101010時間房間類型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臥室全年0000000010010000起居室全年00000010010050000廚房全年00000100000000衛生間全年101010101010105050000輔助房間全年101010101010101010000表C.0.3房間人員逐時在室率(%)時間房間類型123456789101112臥室全年10010010010010010050500000起居室全年0000005050100100100100廚房全年0000001000000100衛生間全年00000505000000輔助房間全年0000010101010101010時間房間類型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臥室全年0000000050100100100起居室全年10010010010010010010010050000廚房全年00000100000000衛生間全年101010101010105050000輔助房間全年101010101010101010000表C.0.4電器設備逐時使用率(%)時間房間類型123456789101112臥室全年0000001001000000起居室全年000000501001005050100廚房全年0000001000000100衛生間全年000000000000輔助房間全年000000000000時間房間類型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臥室全年0000000010010000起居室全年1005050505010010010050000廚房全年00000100000000衛生間全年000000000000輔助房間全年000000000000表C.0.5活動遮陽裝置遮擋比例(%)控制方式供暖季供冷季手動控制2060自動控制2065C.0.2公共建筑運行特征應符合表C.0.6~C.0.16的規定。表C.0.6空氣調節和供暖系統的日運行時間類別系統工作時間辦公建筑工作日7:00~18:00節假日—旅館建筑全年1:00~24:00商業建筑全年8:00~21:00醫療建筑—門診樓全年8:00~21:00醫療建筑—住院部全年1:00~24:00學校建筑—教學樓工作日7:00~18:00節假日—表C.0.7供暖空調區室內溫度(℃)時間建筑類別123456789101112辦公建筑、教學樓工作日空調——————282626262626供暖5555512182020202020節假日空調————————————供暖555555555555旅館建筑、住院部全年空調262626262626262626262626供暖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商業建筑、門診樓全年空調———————2826262626供暖555555121618181818時間建筑類別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辦公建筑、教學樓工作日空調2626262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