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杰從肝論治不寐經驗_第1頁
陳建杰從肝論治不寐經驗_第2頁
陳建杰從肝論治不寐經驗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陳建杰從肝論治不寐經驗

《內經》也被稱為“夢不休息”和“不休息”,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和深度的不足。輕度睡眠困難,睡眠不佳,當睡眠時醒來時,如果你醒來時,你就不能睡覺。如果你在夜間不睡覺。對于不寐的論述自古有之,其病因病機錯綜復雜,但總是與心肝脾腎相關,終不外乎氣血陰陽失調。人多責之與心,但在臨證過程中發現先肝臟功能失調而后不寐者亦屢見不鮮,經調肝治療后每獲良效,謂之肝性不寐。筆者有幸師從曙光醫院名中醫陳建杰教授,侍診左右,親睹老師從肝論治不寐,妙用調肝安神之法,療效顯著。現將所見所學,初探所得,陋陳于同道。1肝失疏泄,則臥不安早在《素問·宣明五氣篇》中就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臟所藏”,表明五臟藏五神主五志,彼此之間關系密切。關于“肝藏魂”的論述,《靈樞·本神》中說:“隨神往來者謂之魂”,《類經·臟象類》中如此解釋:“魂之為言,如夢寐恍惚,變幻游行之境,皆是也”,肝藏血主疏泄,只有肝氣條達,藏血充沛,才能魂隨神往,功能正常;如果肝失疏泄,或者肝血不足,魂不能隨神活動,則夜寐不安、亂夢紛紜諸癥涌現。《素問·刺熱論篇》說:“肝熱病者……熱爭而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臥”,說明肝經有熱,魂不安藏,故而不得安臥。至東漢時期,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有酸棗仁湯一方,是為肝血不足,肝魂不潛而致虛煩不得眠所專設。至宋代,徐叔微在《普及本事方·卷一》中云:“平人肝不受邪,故臥則魂歸于肝,神靜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歸,是以臥則魂揚若理體也。”是故肝經濕熱或肝氣郁結均可內擾魂神,魂不守舍而病不寐。清·唐容川《血證論·臥寐》篇有云:“肝病不寐者,肝藏魂,人寐則魂反于肝。若陽浮于外,魂不入肝,則不寐,其證并不煩躁,清睡而不得寐,宜斂其陽魂,使入于肝”;是謂魂屬陽,肝陽不潛,陽不入陰,肝魂浮動于外而眠不寧。縱觀前人記述,由肝失其職所致不寐者不乏人在,但其病機不一,治療亦各異。2肝郁氣不和則臥不安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和生活節奏的日漸加快,失眠成為了一種現代流行病。面對學習、就業的壓力、失業的威脅以及復雜緊張的人際關系,使人們不得不承受著越來越多的來自方方面面的精神壓力,而這種強大的精神壓力正是現代人失眠的最常見原因。當外界刺激引起的強大精神壓力超越機體的調節能力時,就會產生不良的情志變動。按照中醫情志致病的思想,情志活動是在臟腑氣血功能活動的基礎上產生的,首先引起臟腑氣機失調,陰陽失衡,而所傷臟腑多在肝,若肝之疏泄功能異常而致肝氣郁結,疏泄失職,欲伸不達,魂神受擾便臥不寧;肝郁日久便會化火,肝火旺盛,沖逆肝魂或上擾心神加重不寐的發生;肝郁遷延,暗耗肝陰,或肝火日久,灼傷肝陰,肝陰虧虛,水不涵木,陰不制陽,陽氣生動無制不能入陰而亦病目不瞑。由此,吾師認為肝郁氣滯是不寐發生的基礎,肝火旺盛、肝陰不足是不寐加重的重要因素;若患者不寐遷延不愈,必有心情不暢,氣機不調,從而形成肝郁—不寐—肝郁的惡性循環。3疏肝解郁,理標準基于現階段不寐發生的病因病機,吾師在臨證過程中以疏肝解郁,調理氣機為基礎原則,兼以清肝瀉火或滋養肝陰、平抑肝陽,以此為準則,遣方用藥,常獲良效。3.1小補瀉養肝,調和心肝此類患者多伴有精神抑郁或焦慮,脅肋脹痛,脘悶噯氣,不思飲食,大便不調等癥狀;治當疏肝理氣,解郁安眠;常以柴胡疏肝散為基本方,藥選柴胡、枳殼、香附、陳皮再和合歡皮、夜交藤。合歡皮性味甘、平,歸心、肝經,能使五臟安和,心志歡悅,收安神解郁之效;夜交藤味甘性平,歸心肝二經,具養心、安神、通絡之功,《本草正義》:“治夜少安寐”;二者相須為用治療失眠,收效頗佳。3.2清瀉肝,安魂神肝郁日久便生熱化火,肝郁化火型不寐者多伴有多夢,甚則徹夜不眠,性情急躁,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治療上主張清瀉肝火,鎮心安神;常以柴胡、枳殼、香附疏肝郁;黃芩、山梔、夏枯草清肝火;珍珠母、靈磁石、夜交藤三藥齊下安魂神;珍珠母味甘、咸,性寒,歸肝、心經,功可鎮心安神,平肝潛陽;靈磁石味辛性寒,入肝心二經,主潛陽納氣、鎮靜安神;三藥合用鎮懾魂神,引以歸舍,交通陰陽,安臥助眠,乃吾師常用之驗藥;因氣火又有耗陰之勢,故佐白芍以養陰柔肝。3.3疏肝理氣以養肝神肝郁遷延,暗耗肝陰而發不寐者多伴有胸脘脅痛,口干,舌紅少津脈弦細;當予疏肝滋陰之法;以生地、枸杞子、南北沙參養陰柔肝;柴胡、枳殼、八月扎者疏肝理氣,遂肝木條達之性,再合珍珠母、靈磁石以納浮游之火而安神明,重者并用五味子益氣斂陰,寧心安神。若不寐遷延,頑固不愈,吾師據中醫久病必瘀和久病入絡之思想,適當應用活血通絡之品,如丹參、赤芍、絲瓜絡常可奏效。除此之外,治不寐慎用石菖蒲、郁金、遠志等品,因其有開竅醒神之弊。如此謹遵病機,顧其不利,辨證施治,常獲如鼓應桴之效。4治“肝神”兩證劉某,女,35歲。2006年5月13日初診。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多年,平素急躁易怒。此次就診主訴失眠,難以入睡,多夢,夜間睡眠4~5h,伴有肝區脹痛,口干口苦,舌苔薄黃,舌質偏紅,脈弦。證屬肝郁火旺,魂神受擾,治以疏肝氣,清肝火,安魂神。自擬方:柴胡6g,枳殼9g,制香附9g,黃芩15g,山梔12g,白芍9g,夜交藤30g,珍珠母(先煎)30g,靈磁石(先煎)30g,炒谷芽30。常法水煎服,日1劑,14劑。二診:2006年5月27日。患者訴藥后睡眠明顯好轉,偶有肝區疼痛,口干、苦亦明顯減輕,苔薄白略膩,舌質淡紅,脈小弦。證屬肝郁脾濕,上方去珍珠母、靈磁石防其重鎮劫氣,加用蒼術9g,陳皮9g以健脾理氣化濕,繼服2周。此后患者定期隨診,睡眠一直良好。按不寐是一臨床常見病癥,其病因病機復雜多樣,其治療亦眾說紛紜。陳師根據祖國傳統醫學理論的認識,并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提出以調肝之法治不寐之病,臨床應用因證施治,效果顯著。本案患者不寐伴有脅痛、口干口苦、黃苔,屬肝火擾神,治當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