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高考語文古代詩歌的形象鑒賞_第1頁
備戰高考語文古代詩歌的形象鑒賞_第2頁
備戰高考語文古代詩歌的形象鑒賞_第3頁
備戰高考語文古代詩歌的形象鑒賞_第4頁
備戰高考語文古代詩歌的形象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高考語文古代詩歌的形象鑒賞鑒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古代詩歌中藝術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內涵,進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該形象的象征意義或社會意義。高考對形象的考查側重于對形象的識別、對形象特征的把握,對形象的象征意義和作用、價值的理解、賞析。全國卷以往的題目較少直接涉及形象,而2018年全國卷Ⅱ考查意象“酒”的作用;2017年全國卷Ⅱ考查了詩中體現出的詩人的性格,2016年全國卷Ⅱ考查了“馬”的形象以及描寫“馬”的技巧,全國卷Ⅰ考查了景物形象的概括和用意分析,這顯示了全國卷命題的一個重要變化——加強對形象的考查。題型一分析意象含義及作用題型解讀設問方式意象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即熔鑄了詩人主觀思想感情的客觀事物,是作者內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在詩詞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的基本含義是固定的,熟悉這些意象的含義,有助于解讀詩歌。分析理解意象的含義和作用是詩歌鑒賞中一種新的考查形式,這類題型命題方式單一,要求指出詩中某種意象的含義(內涵)或簡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詩人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作者主觀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傳統意象更是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內涵而顯得意蘊豐富。1.分析意象含義(1)概括某幾種意象的共同內涵。(如2013·江西卷)(2)指出詩中某種意象的含義(內涵)。2.分析意象作用(1)(2018·全國卷Ⅱ)詩中前后兩次出現“酒”,各有什么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2)全詩重點寫了某一意象,在描寫上有何特點?(3)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鏈接教材]類別常見意象舉例送別類楊柳、長亭、南浦、酒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思鄉類月亮、鴻雁、莼羹、鱸膾、雙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愁苦類梧桐、芭蕉、猿猴、杜鵑、斜陽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愛情類紅豆、蓮、連理枝、比翼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戰爭類投筆、長城、樓蘭、柳營、玉門關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閑適類五柳、東籬、三徑、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eq\x(典例1)(江西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江城子秦觀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韶華①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②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注]①〔韶華〕青春年華,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縱使。概括“楊柳”“飛絮”意象的內涵,并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情感。[解題指導](1)精準審題:題干有兩個要求,一是“概括‘楊柳’‘飛絮’意象的內涵”,二是“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情感”;要注意前一要求只是“概括”,無需分析鑒賞。(2)規范答題:明晰“楊柳”“飛絮”的內涵:楊柳,代指初春季節,寓男女離別之情;飛絮,代指暮春時節,暗寓青春流逝。由意象而覓詞意,即全詞的情感:青春歡情易逝,遺恨江水難消。組織簡潔的語言,分條作答。答案楊柳,代指初春季節(分析表層屬性),暗寓男女離別(探求深層含義)。飛絮,代指暮春季節(分析表層屬性),暗寓青春流逝(探求深層含義)。本詞表達了傷春傷別之愁,久別懷人之情。eq\x(解題方略)1.分析意象含義的方法及兩步驟理解意象的含義時,需要聯想到平時學習中積累的常見意象的含義,然后再抓住詩歌中描述該意象的關鍵性詞語,結合詩人經歷或背景,找到“物”與“志”“情”的契合點,把握其特定語境中的深層含義,往往都是象征義,答題步驟如下:INCLUDEPICTURIF"步驟一:分析表層屬性。步驟二:探求深層含義。2.分析意象作用的兩步驟和五角度步驟內容角度步驟一描述意象,并指出意象的特點。步驟二分析作用,點出效果。①渲染氣氛、奠定基調等營造意境方面的作用。②塑造環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現為通過多個意象組成群,為人物的活動提供環境或背景。③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一些傳統意象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出“詩人的羈旅之苦”,“空城落花”傳達出“作者對國勢衰危的哀嘆”及“一腔的愛國情”。意象在具體詩歌中傳達情感方面的作用,則由具體詩歌決定。④襯托人物節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現在詠物詩中。⑤結構上的線索作用。有的意象貫串始終,則往往為線索。訓練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悲秋(南宋)黃公度萬里西風入晚扉,高齋悵望獨移時。迢迢別浦帆雙去,漠漠平蕪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關時事,不學楚人兒女悲。[注]詩人黃公度因反對朝廷推行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譏謗”國事的罪名,貶為肇慶府通判。頸聯中“山鳥”和“井梧”是帶有喻義的藝術形象,請指出“山鳥”和“井梧”分別喻指哪類人。答案“山鳥”喻指那些只求一時的歡樂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權貴們;“井梧”喻指那些看到暫時繁榮背后隱伏著危機的、關心國家命運的有識之士。解析(1)精準審題:“頸聯”明確了答題區間,“山鳥”和“井梧”明確了鑒賞的對象,“帶有喻義的藝術形象”明確了鑒賞意象的內涵。(2)解題思路:解題時要注意聯系作者的時代背景及身世遭際。作者關切時事,借眼前實景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對朝廷投降政策的不滿。“雨意欲晴”和“寒聲初到”,是自然氣候的變化,又實中寓虛,隱喻政治氣候的變化。詩人賦予“山鳥”“井梧”以人的性格,用帶有喻義的藝術形象、抒情的筆調,告訴人們:山鳥只是為目前的晴天而高興,井邊的梧桐卻敏感地覺察到季節的變易。作者借此表現在宋金對峙的那個時代,那些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權貴們,僅希求一時的和平和歡樂,唯有關心國家命運的有識之士,才能看到隱伏著的危機。題型二鑒賞意境畫面題型解讀設問方式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單個景物形象,也有由多個景物形象組合成的意境。命題者常常考查考生對景物形象特點的整體把握,或者對某種意境的描述。要注意的是,詩中的景物作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詩中多個意象的組合,已營造出某種意境。因而,對詩中景物形象的賞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態等外部特征上,還應揭示出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即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基本命題角度有:(1)概括描述畫面;(2)概括景物特點;(3)分析景物描寫作用;(4)體悟情景關系。從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情和景有以下幾種關系:①以樂景抒樂情;②以哀景抒哀情;③以樂景抒哀情;④以哀景抒樂情。從景與情之間的距離(即二者的密切度)來分析,有如下表達方式: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可以說,“寓情于景”這種關系,情與景之間是零距離,才真正說得上是情景交融。體悟情與景的關系,實質上是在感受意境的基礎上,理解作者寫景的目的,是意境分析的延伸。1.(2018·天津卷)“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2017·天津卷)第二聯描繪了怎樣的畫面?3.(2016·全國卷Ⅰ)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4.(2015·天津卷)詩中描寫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5.(2015·安徽卷)這首詩前六句描寫了月圓之夜的哪幾幅畫面?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鏈接教材]特點教材鏈接雄渾壯麗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壯闊蒼茫李白《憶秦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蒼涼悲壯杜甫《旅夜書懷》:“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閑適恬淡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清幽明凈王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麗清新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蕭疏清寂韋應物《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安謐美好王維《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高遠深邃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淡雅幽遠秦觀《浣溪沙》:“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清冷幽靜王維《過香積寺》:“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eq\x(典例2)(2018·天津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二)[東晉]陶淵明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注】。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注]問津:指孔子讓子路向兩位隱士長沮、桀溺問路的典故。“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解題指導](1)精準審題:題干要求描繪“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的畫面,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時,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2)解題思路:回答本題抓住“平疇”“遠風”“良苗”“懷新”幾個意象,然后把“平、遠、良、新”等幾個修飾詞展開聯想,描繪畫面即可。答案平曠的田野上,從遠處吹來的微風,輕輕拂過禾苗。長勢良好的禾苗,煥發出勃勃生機。eq\x(解題方略)附:景物特點(意境)術語類型術語動活潑、熱烈、繁華、喧鬧靜恬靜、幽靜、寧靜、靜謐、恬淡、澄清悲悲涼、孤寂、清冷、凄涼、蕭瑟、幽遠壯壯闊、壯麗、空曠、高遠、清遠、雄渾美優美、明麗、清新、自然、質樸訓練2.閱讀下面的清詩,完成后面的題目。村飲黎簡①村飲家家醵②酒錢,竹枝籬外野棠邊。谷絲久倍尋常價,父老休談少壯年。細雨人歸芳草晚,東風牛藉落花眠。秧苗已長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注]①黎簡:清代乾嘉年間嶺南著名詩人。②醵(jù):湊錢喝酒。詩歌第三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答案這兩句選取了細雨、芳草、東風、落花、歸人、老牛等典型意象,(概括意象)描繪出了一幅細雨蒙蒙、芳草萋萋、風吹芳草、落英無數的環境中農人晚歸、牛枕花眠的寧靜悠閑的暮春鄉野圖。(描繪畫面)解析(1)精準審題:“第三聯”明確了答題區域;“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明確了答題的重點:組合意象成畫面,并對畫面特點加以概括。(2)解題思路:一審標題:“村飲”,交代飲酒習俗。二看注釋:注釋①介紹作者,注釋②幫助讀者了解“村飲”。三明意象:細雨、歸人、芳草、東風、老牛、落花。題型三鑒賞人物形象題型解讀設問方式高考對古代詩歌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①概括詩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②賞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③分析人物形象在詩歌中的作用。④賞析詩歌中人物的外貌、動作、心理描寫等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等。考查方式一般是主觀題。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詩歌所刻畫的人物形象。1.(2017·全國卷Ⅱ)本詩首聯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2.(山東卷)詩中“陳居士”的形象特點是什么?請結合兩首詩加以分析。3.(江蘇卷)第二首詩中從哪些地方可看出“隱者”的身份?請簡要概括。4.(重慶卷)上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自我形象?運用了什么手法?[鏈接教材]形象類型教材鏈接傲視權貴、傲岸不羈的形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形象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李白的《將進酒》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陸游的《示兒》、辛棄疾的《破陣子》形象類型教材鏈接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纏綿悱惻、愛恨情長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鈴》eq\x(典例3)(2019·安徽江南十校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題目。感舊陸游當年書劍揖三公,談舌如云氣吐虹。十丈戰塵孤壯志,一簪華發醉秋風。夢回松漠榆關外,身老桑村麥野中。奇士①久埋巴硤骨,燈前慷慨與誰同?[注]①奇士:指陸游在巴蜀結識的好友獨孤策,此時已故去十年。作品中的詩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題指導](1)精準審題: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的能力。“作品中的詩人”明確了鑒賞對象,“哪些形象特征”指明了答題方向,“簡要賞析”明確了答題要求。(2)答題思路:首聯寫詩人年輕時自信有文武才華,笑傲王侯,能言雄辯,理想遠大。頷聯寫作者本欲戰場殺敵,以酬壯志,如今卻年華老去,白發蕭疏,表現了英雄遲暮之悲。頸聯寫詩人如今懷才不遇,空懷報國之志,賦閑在家,只有在夢中才能回到曾經建功立業的塞外,與首聯對比,表現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尾聯則痛惜好友已然故去,表達了沒有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互訴衷腸的寂寞之情。答案①遲暮悲傷。頷聯以“一簪華發醉秋風”描寫白發蕭疏的垂垂老態,寫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②壯志難酬。詩人年輕時豪邁灑脫,如今仍渴望建功報國,卻無奈在“桑村麥野中”老去。③孤獨寂寞。尾聯直接抒發對故去的友人強烈的思念,表達了苦無知音的寂寞心情。eq\x(解題方略)eq\x(\a\al(概括形,象特征))→eq\x(\a\al(什么形象,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比如:為國殺敵,的邊關將士形象))↓eq\x(\a\al(分析形,象特征))→eq\x(\a\al(結合詩歌內容具體分析如何塑造的形象,分點說明,切忌,以譯代析))↓eq\x(\a\al(明確形,象意義))→eq\x(\a\al(聯系情感、主旨分析詩歌塑造形象的作用或意義))訓練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題李愬①畫像洪惠淮陰北面師廣武②,其氣豈只吞項羽。君得李佑不肯誅,便知元濟在掌股。錦袍玉帶仍父風,拄頤長劍大梁公③。君看鞬橐見丞相④,此意與天相始終。[注]①李愬,唐德宗時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曾生擒叛將吳元濟。②廣武,趙國謀士。③大梁公,唐朝功臣梁國公狄仁杰。④丞相,唐朝宰相裴度,為平叛的最高統帥。請結合全詩,概括分析李愬的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這首詩的頷聯寫李愬俘獲李佑“不肯誅”,正可以看出其大將風度;頸聯“錦袍玉帶”寫其儀容華美,“拄頤長劍”則渲染其“氣度非凡”;尾聯中的“見丞相”時的裝束,足以看出其謙恭的一面。結合這些角度進行概括即可。答案①深謀遠慮,大將風度。李愬俘獲李佑而不殺,從此吳元濟的命運已落掌股之中,勝利可期。②儀容華美,氣度非凡。畫像中的李愬“錦袍玉帶”,有其父的儀容風度;“拄頤長劍”又像當年唐朝功臣梁國公狄仁杰。③為人謙恭,赤膽忠貞。李愬破蔡后背著弓箭袋拜見丞相,突出表現他不居功自傲、善識大體的政治品質。題型四鑒賞事物形象題型解讀設問方式高考對古代詩歌中的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針對那些具有特定內涵的事物,要求通過分析事物形象的特點,探究象征體和本體之間的聯系,進而分析并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高考對古代詩歌中的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概括、賞析物象的特征。2.賞析物象的內涵。3.分析物象體現的詩歌中人物的品格或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情感。1.(2018·全國卷Ⅱ)詩中前后兩次出現“酒”,各有什么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2.(山東卷)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3.(天津卷)頷聯描繪了怎樣的野菊形象?4.(山東卷)這首詩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鏈接教材]類別闡釋單純詠物單純詠物即僅僅描摹物類的外形或純粹從審美的角度形神兼備地刻畫物象。唐代詠物詩中單純詠物的作品大都表現出一種自然而健康的美,無論從物象的選擇還是從詩的風格來講,都流露出唐代清新活潑的氣息。如駱賓王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借物抒情借物抒情即把個人情緒、欲望等通過詠物表達出來。這類詠物詩寄情于物,心物交融,表達出了詩人內心深處細膩而真摯的情感。物象是詩人情感的載體,因而顯得靈活而生動,充滿了生命的熱情。如杜甫的《望岳》通過描寫東岳泰山的神奇景色,抒發了作者的仰慕贊嘆之情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絕頂的心情。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詩人把自己的理想、志向、氣節、操守以及對社會、民生的關注之情寄托在所吟詠的物象上,在這一類詩中,詠物只是手段,言志才是目的。詩歌所描繪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載體,作者借以表達人生態度、生活的理想,或者批判丑惡的現象,或表達作者的觀點。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作者以梅花自喻,“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表達自己永不改變的心志與節操。借物明理借物明理即借詠物來闡明超越表象之外的深刻哲理,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引起讀者共鳴。這類詠物詩表明了詩人所體悟到的超脫于瑣碎的現實生活的深刻哲理,在更高的層面上給人提供了一個思維空間,使人擺脫現實生活中的窮達是非的困擾,心靈達到一種澄澈、寧靜而豁達的境界。如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表達了作者高瞻遠矚、銳意改革的政治理想。eq\x(典例4)(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巖石巔,下照一溪煙。煙色如云白,流來野寺前。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解題指導](1)精準審題:“煙”明確了鑒賞對象,“哪些特點”指明事物形象的特征,“如何描寫的”考查描寫手法。(2)解題思路:三、四句描寫“煙”,第三句是對“煙”的靜態描寫,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煙像云一樣的顏色,突出了“煙”的潔白;第四句是對“煙”的動態描寫,“流”字描寫了煙的動態。由此可以總結出詩人描寫“煙”的藝術手法:運用比喻、動靜結合等。答案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兩個特點: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動態。詩人在第三句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容“煙”在月光下呈現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寫“煙”之動態,形象生動。eq\x(解題方略)eq\x(\a\al(概括物,象特點))→eq\x(\a\al(抓住事物的形態、色澤、特征以及所處的環境,分析物象的外在特點))↓eq\x(\a\al(分析物,象特點))→eq\x(\a\al(結合詩句,關注描寫用語及評價用語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內在神韻))↓eq\x(\a\al(分析物,象作用))→eq\x(\a\al(結合詩人自身經歷、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情感、理想第二、三步,經常合在一起來組織答案))INCLUDEPICTURIF"訓練4.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后面題目。王元章倒枝梅畫①徐渭②皓態孤芳壓俗姿,不堪復寫拂云枝。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注]①王元章:王冕,字元章,元末明初詩人、畫家。倒枝梅:花枝下垂的梅。②徐渭:明代文學家、書畫家,才華橫溢但仕途不順,終生無功名。詩歌前兩句描繪的王元章筆下的梅花有怎樣的特點?請簡要概括。答案①顏色潔白。②有獨特的芳香。③有不落于俗的神韻。④不是浮云高枝,而是低垂著地。解析題干要求概括梅花的特點,要關注詩中描寫梅花的詞句。如第一句“皓態孤芳壓俗姿”,就表現了梅花潔白、芳香,有不俗的神韻。“著地垂”又描繪了梅花“低垂著地”的特點。1.(鑒賞詩人形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梅雨①柳宗元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②。海霧連南極,江云暗北津③。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④。[注]①梅雨:江南一帶在楊梅成熟時,常陰雨連綿,這段時間,就稱作梅雨季節。②楚、越:指江南的永州,作者當時被貶謫于此。③北津:北去回鄉的渡口。④素衣:本句是“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的化用。本詩的頷聯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結合詩句分析。答案塑造了一個被貶謫于江南、深夜難眠、滿腹憂愁的詩人形象。詩人被貶于永州,內心壓抑,字面上說猿啼雞鳴擾人清夢,實質上是因為內心煩憂而輾轉難眠。2.(鑒賞景物特點)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藍田溪與漁者宿錢起獨游屢忘歸,況此隱淪處。濯發清泠泉,月明不能去。更憐垂綸叟,靜若沙上鷺。一論白云心,千里滄州趣。蘆中野火盡,浦口秋山曙。嘆息分枝禽,何時更相遇?本詩中“隱淪處”的美好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分析。答案(1)環境的“清”“明”“靜”。如寫“隱淪處”水清可以濯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