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織機洞新石器洞穴遺址發掘簡報
1第二十六次發掘和時間,關于該遺址的相關問題,在文化方面問題1985年初,在全省文物調查期間,從涇陽崔廟市王宗店村織機孔中采集了2篇粗砂黃褐色陶碎片。為此,本文的作者對其進行了調查,并從不同的層次收集了幾首素描和石英石片。這是一件重要的文物,包括老石器的遺跡,以及新金石時代的遺址。后又邀請省內部分專家到現場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考察和研討,均贊同上述看法。1990年7月獲準進行試掘,試掘區選定洞外斜坡部分堆積,同年9月—12月進行第一次發掘,取得較大收獲,經其后兩次發掘,以及通過對出土遺物的初步整理和觀察對該遺址在中國舊石器考古學中的意義有了較深的認識,織機洞是近年來河南省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重要發現之一,地層堆積之厚、文化遺跡、遺物之豐富程度僅次于中國猿人遺址,因之,可以當之無愧地說,它是繼北京周口店之后舊石器洞穴遺址(至少在北方)的最重大的發現。此外,在一個洞穴遺址內既有舊石器時代文化,又有新石器時代早中期文化,在中國也是首次發現。我們希望通過這篇簡單報告,引起各方人士關注,共同促進河南舊石器考古向更廣更深方向發展?,F將對該遺址初步研究的結果報道如下。2礦物基因分析1.織機洞遺址在鄭州市西南約50km處,地屬滎陽市,在滎陽城南崔廟鎮王宗店村北,地理座標為34°38′N,113°13′E(圖1),地處嵩山北側的低山丘陵區邊緣,海拔高程約為300—800m,丘陵綿延,溝壑縱橫,水源充沛,植被豐富。這些低山多為石灰巖構成,巖溶作用強烈,喀斯特地貌發育,隨處可見裂隙和溶洞,在已查明的10多處溶洞中,織機洞是埋藏有古人類遺存的遺址之一??棛C洞海拔高程452m。洞口方向西偏北100,口寬13—16m,原洞進深40m,現進深22m,洞前有寬30—60m的季節性河床,洞口高出河床底部30m,洞下為南北長200m、東西寬100m的半月形河谷臺地,高出水面6m。從目前發掘情況看,該遺址最厚處地層堆積達24m以上,可以分23個層,現分層敘述如下(圖2)。全新世土狀堆積(Q4)23.表土,厚0—0.20m。22.深褐色壤土,含秦漢時期布紋瓦片、貨泉銅幣、草木灰以及少量蚯蚓糞便。厚0.30m。21.紅褐色壤土,含假菌絲體,下部尤多,也有蚯蚓糞便。土質粘,干裂后呈碎塊狀。中部發現仰韶文化時期尖底瓶片、夾砂陶罐片、黑彩缽片等,下部出土裴李崗文化時期的夾砂篦紋深腹罐片、紅陶雙立耳壺片、三足缽片與石鏟等,厚1.10m。20.灰黃色砂質粘土,含少量石灰巖角礫,厚0.40m。19.石灰巖角礫層,角礫大小不等,角礫風化強烈,呈灰黑色,大者礫徑可達0.50m以上,小者僅0.03m左右,厚0.10—0.30m。侵蝕不整合更新世(P.)18.棕紅色第一層古土壤,質地堅硬,結構緊密,含蚯蚓糞便,干燥后為碎塊狀,厚1.40m。17.灰黃色砂質粘土,頂層有5—10cm的鈣質膠結層形成的鈣板,含石灰巖角礫。從中發現少量石制品。動物化石有腫骨大角鹿(Megalocerospachyosteus)下頜骨、斑鹿(Pseudaxissp.)角、鴕鳥(Struthissp.)蛋碎片等。同時在洞口中部發現有燒火遺跡三處,厚1.60m。16.褐黃色砂質粘土,頂層為3—5cm的鈣板。堆積中含石灰巖角礫、鐘乳石碎塊,出石制品以及動物化石,如似中國犀(Rhinoceroscf.sinensis)下頜骨碎塊、斑鹿(Pseudaxissp.)等。厚0.50m。15.褐黃色砂質粘土,夾大量灰巖角礫和巨塊石灰巖,大者達1m以上,遺物極少,厚1.50m。14.灰白色與黃褐色粘土互層,層頂有0.05m左右的鈣板,層底有厚0.08m以上的石灰巖角礫。遺物較少,石器均為石英質,器類有刮削器、尖狀器及極個別不典型的石錐等;動物化石偶見腫骨鹿、犀牛的下頜骨,厚0.45m左右。13.灰燼層,灰燼中含燒骨和少量粘土,從中發現少量的刮削器、尖狀器及石片和脊椎動物化石,包括鹿角、腫骨鹿下頜骨與牙齒,還有相當多的嚙齒類動物,一般厚0.5m,在洞內可厚達2m以上。12.灰白色砂質粘土、粘土與鈣互層,淤積,狀如千層餅,最薄的厚度不足0.01m,最厚的0.03—0.04m,發掘中未見遺物,厚1.60m。11.褐黃色砂質粘土,含銹斑淤積層,發掘中極少見遺物,厚1.00m。10.褐黃色粘土淤積層,含淡黃色風化碎屑物,層中夾有灰燼,底部有一層灰燼,灰燼分布不均,厚0.05m,未見其它遺物,厚1.30m。9.灰燼夾褐色砂質粘土,上半部多灰燼和白色團塊狀物,下半部砂質粘土層大部分被烘烤成棕紅色。層內遺物較少,含石制品、破碎骨化石和燒骨,厚0.70m。7.黃褐色砂質粘土,中夾兩薄層粘土,每層厚0.15m左右,含強風化石灰巖角礫,頂面局部有灰燼薄層,遺物較豐富,從中發現豐富的石制品和鹿類為主的化石等,其石化程度較高,且多被浸染為黑色,厚0.45m。6.褐色砂質粘土,內含較多強風化的石灰巖角礫,地層上半部灰燼較少,下半部灰燼較多,層頂局部有0.04—0.05m厚的鈣板,遺物較豐富,其中石制品最多,化石多為燒骨,厚0.60m。5.褐色砂質粘土,內含強風化的石灰巖角礫,偶含灰燼,遺物以石器制品為主,化石較少,石化程度高,以鹿類和嚙齒類動物為多,常被浸染為黑色,厚0.35m。4.灰燼與淺灰色土互層,每層厚5cm左右;頂層為4—5cm厚的鈣板。層內包含物較多,基本情況與上覆層同,厚0.40m。3.紅色砂質粘土,分布有斷續,厚薄不一,0.10—1.20m,層頂上覆及層底下墊橙黃色砂質粘土薄層。紅色砂質粘土中含零散分布的乳白色塊狀和短條帶狀物,可能是鋁土氧化的產物。層內含較少量石制品,化石亦少,厚0.80—1.20m。2.灰燼層層頂與層中有橙黃色粘砂土,包含物多,種類同上覆層,厚0.60m。不整合1.灰褐色粘土層,含黃白色的風化石灰巖角礫。層內包含物較多,出土較多石制品。從此層中發現較多的砂巖礫石及鬣狗糞化石等。已挖厚度3.7m,尚未見底。從織機洞遺址剖面看,第一和第二層之間有沉積間斷,向上連續堆積至12層,出現層位不均勻的沉降,推測此時因洞底溶斗內堆積受水浸泡產生下沉所致,10—12層為鋁土風化物淤積層,不存在地層倒置和混亂現象。經對發掘資料的整理,織機洞遺址內舊石器遺存可分為兩個較大階段,1—12層為早段,出土的化石石化程度較高,石制品原料中石英數量最多,燧石也占有相當高的比例;13—18層為晚段,出土的化石石化程度較輕,石制品原料中石英占絕大多數,燧石用量明顯地減少。依此劃分,第1—12層為織機洞舊石器時代早段,第13—18層為織機洞舊石器時代晚段;第19—23層則為全新世遺存,其中19—21層為新石器時代早、中期文化層。3動物骨髓的鑒定織機洞遺址內出土的動物化石相當豐富,已得標本萬余件。化石多破碎,其中早段的動物骨骼被強烈地礦化和浸染,并且大部分被包在鈣質結核內;晚段的則石化程度較輕,由于沒有發現較完整的化石,給鑒定帶來一定的困難。主要材料包括下頜骨、單個牙齒、肢骨和糞化石等,依初步鑒定,開列化石名錄如下。3.1嬰兒1充填骨充填材料bridti黑線倉鼠(Cricetulusbarabensis),下頜骨,牙齒。棕色田鼠(Microtusmamdarinus),頜骨,牙齒。布氏田鼠(Microtusbridti),頜骨。丁氏鼢鼠(Myospalaxtingi),牙齒,下頜骨。2單齒型牙似狗獾(Melescf.leucurus),單個頰齒,肢骨。中國鬣狗(Hyaenasinensis),單個牙齒。鬣狗(Hyaena.sp),糞化石多枚。3腫瘤骨大角鹿斑鹿(Pseudaxissp.),發現有頜骨,肢骨,角。腫骨大角鹿(Megalocerospachyosteus),下頜骨,單個牙齒和角。原始牛(Bosprimigenius),單個頰齒,下頜骨和一些肢骨。42奇蹄目似中國犀(Rhinoceroscf.sinensis),單個頰齒,下頜骨和一些肢骨。3.2晚更新世常見的動植物鴕鳥(Struthiosp.),蛋殼片多件。鳥(未定種),肢骨多件。從上述動物化石名錄可以看到,在哺乳類中,除斑鹿和獾外,其余屬或種均已絕滅,其中中國鬣狗,腫骨大角鹿和丁氏鼢鼠為中更世常見的種,但腫骨大角鹿偶而在晚更新地層中發現過。原始牛則是中國北方晚更新世常見的哺乳動物,最早的地史記錄見于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中,最晚到更新世臨近結束。中國犀是中國南方中、晚更新世常見的哺乳動物,最早的化石記錄見于元謀人化石層,河南地處中國南北方的中間地帶,發現這種化石不難理解。從整個動物群性質看,既有中更新世常見種,又有明顯的晚更新世典型的種類,故把含舊石器時代遺物的地層的地質時代暫定為晚更新世,不排除局部較早的可能性,這方面待詳細研究后另行討論。4文化財產和遺址織機洞遺址文化遺存豐富,發掘中發現有用火遺跡和大量遺物。4.1用火遺跡分析在近100m2的發掘區中,雖然僅有20m2清理至24m深度,但從2、4、7、8、9、13、15、16、17層內發現17處用火遺跡。這些用火遺跡多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遺跡層面上有灰燼堆積,灰燼下有燒烤痕跡,其周圍及地面被烤成褐色或紅褐色,火候不是很高。在第9層發現的用火遺跡旁有一塊直徑1.1m的巖石塊,巖石周圍發現有打擊石片4片,刮削器2件。4.2石制品的原料織機洞遺址出土的文化遺物中,除有打擊痕的碎骨片、骨塊外,主要為石制品。經過對出土的6546件石制品的初步整理,有修理或使用痕跡有的1597件,占已出土的石制品的24%。石制品的原料包括脈石英,占77%,燧石占18%,余為瑪瑙和砂巖等。需要說明的是,各層出土的石制品所用原料有所不同,如第10—18層中以燧石為原料的極少,大量使用脈石英,占94%,燧石僅占2.5%,砂巖與瑪瑙占3.5%;1—9層內脈石英占71%,燧石占23%,瑪瑙與砂巖等占6%,從中可以看出早晚段石器原料的區別(表1、2)。4.2.1第1/100左右石核形態不規則,石核可分為單臺面和多臺面兩類。以單臺面石核為主,多臺面石核較少,少于總量的1/10。石核的個體一般都較小,較大石核約占總量的1/100左右。錘擊石核共1194件,主要原料是石英和燧石。石核臺面不規整,常常打幾下,無法利用就報廢了。出土石片很多,主要以石英為原料,用錘擊法打片,多自然臺面,個別有修臺面跡象,臺面上有若干縱脊。石片上諸人工痕跡,因原料而異,石英者打擊點、半錐體不甚清楚,燧石者則多清晰,石片角以95°—110°的居多,超過120°的不多。石片背面多不保存自然面,少數的或多或少保留。石片形態多不規則,也有少數呈梯形、三角形和似長石片。4.2.2細胞的確定能見到有砸痕的石英制品近200件,但能肯定它們是砸擊制品卻比較困難,兩端可見砸痕的石片,即兩端石片只有2件,將來深入研究,或許有更多這類標本的發現,但可以肯定當時人用過砸擊技術。4.3石石器1597件,因用途的不同,將石器分成第一類和第二類。4.3.1件人理解其責任的石英石核第一類工具主要用于生產石制品,共有15件,1—12層內發現8件,13—18層中出土7件。這類工具只有石錘,可分為砸擊和錘擊兩類。砸擊石錘14件。其中砂巖礫石為原料的9件,石英塊4件,燧石石核1件。它們包括單端石錘12件。如P.0384,系立方體脈石英石核,一長邊上有不規則敲擊疤痕,另二件為兩端砸擊石錘。P.01227,近方形圓角砂巖礫石,兩端均有因砸擊而形成的淺坑疤。單端錘擊石錘僅1件。P.0501,矩形灰巖礫石,扁平體,一端較厚,另端較薄,有錘擊痕跡,遺有幾塊碎屑疤。4.3.2凹缺刀刮削器第二類工具指毛坯經加工成一定形狀的主要用于加工生活資料的石器,計1582件,可分為5類。刮削器1055件,依刃口位置和數量,可分為單刃、雙刃、端刃、復刃4組,其中以單刃為主,雙刃次之,端刃和復刃較少。單刃刮削器,是刮削器主要類型,822件,占刮削器總量的78%,其中以單直刃為主,單凸刃次之,單凹刃較少,凹缺刃極少。單直刃刮削器414件。加工方法以向背面加工為主,向破裂面加工次之(表3),以下舉例說明:P.0936,毛坯為燧石石片,向背面加工,刃口位于右側長邊上,刃緣較長,雙層修疤,修疤深長,刃角38°(圖3,3)。P.0724,燧石石塊毛坯,正面與背面均保留自然面,刃口位于的左側,向背面加工,刃口寬直,修疤為淺長型,刃角35°(圖3,2)。單凸刃刮削器251件。P.0583,系用脈石英石片制成,刃口位于右側長邊上,向背面加工,修疤淺寬,刃較銳,刃角54°(圖4,7;圖版Ⅰ,3);P.0450,將脈石英石片的左側長邊修理成刃,復向加工,修疤淺寬,刃角40°(圖4,5)。單凹刃刮削器147件。P.6164,毛坯為瑪瑙石片,刃口在左側長邊上,修疤淺寬,主要見于背面,但另一面上部也可見多個修疤,刃角42°(圖3,1)。凹缺刃刮削器10件。其中錘擊加工4件,砸擊加工6件。P.0519,脈石英斷塊毛坯,向破裂面加工,將臺面相對一端修理成刃,修疤淺寬,刃角62°(圖4,3)。P.0376,脈石英石塊毛坯,刃口位于左邊,復向加工,修疤深長,刃角50°(圖4,2)。兩刃刮削器135件。刃口位于兩長邊和側端邊兩種,其中兩邊刃82件,側端刃53件。P.12162,以脈石英石片為毛坯,被兩側打制成刃口,輪廓呈長方形,加工較粗糙,其修理痕跡主要見于背面兩側,但破裂面左側(左圖)也可見加工痕跡,刃緣窄,修疤淺,刃角42°—47°(圖4,6;圖版Ⅰ,9)。P.0917,毛坯系燧石石片,刃口位于兩長邊上,向背面加工,修疤深寬,刃角50°—55°(圖4,1)。P.0722,系用燧石石片制成,側端刃,側刃為交互加工而成,端刃加工粗糙,向背面加工,修疤深寬,刃角38°—42°(圖4,4)。端刃刮削器55件。多數加工不好。其中平端刃32件,圓端刃3件。P.12172,是用脈石英石片做的,向破裂面加工,修疤淺寬,刃角52°(圖5,7)。P.0279,脈石英石片毛坯,刃口位于臺面相對的一端上,系向背面加工而成,凸弧刃,修疤深長,刃角51°(圖5,6)。復刃刮削器43件。器形多呈不規則盤狀,加工多較粗糙,甚至有的一側或兩側僅有少量修疤,多數僅一側加工較好。復刃刮削器中三刃的31件,四刃與盤狀的12件。P.1163,毛坯為脈石英石片,呈盤狀,向背面加工,修疤深寬,刃角40°—52°(圖5,5)。P.3569,脈石英石片毛坯,盤狀輪廓,三刃,復向加工,修疤深長,刃角41°—59°(圖5,1;圖版Ⅰ,4、5)。P.3576,脈石英石片毛坯,盤狀輪廓,四刃,復向加工,修疤深寬,刃角41°—54°(圖5,3)。尖狀器408件。主要是用錘擊石片和斷片做成的,在各類石器中,它是加工比較好的,基本上是兩側邊經修理成刃,個別是一側邊加遠端被加工成刃的,其加工方式是多樣的,有向背面、向破裂面、錯向和復向加工,早段還有交互打擊的,其中以向背面加工為主,占本類石器總數76.41%,向破裂面加工居次,占16.95%,其余各種方式僅被偶而使用。尖狀器可再分為正尖、角尖和復尖三型。正尖尖狀器358件。毛坯相對較長而大,尖刃在毛坯縱軸的一端,刃尖長而銳,如P.3654,燧石石核毛坯,向背面加工,修疤淺寬,尖刃角56°(圖3,5)。P.12163,脈石英石片毛坯,交互打擊加工,修疤深寬,尖刃角55°(圖3,4;圖版Ⅰ,1、2)。角尖尖狀器43件。毛坯短寬,尖銳而短,尖刃在毛坯的一側角上或偏離縱軸線。P.0674,燧石石片毛坯,錯向加工,修疤淺寬,尖刃角70°(圖5,2)。P.0935,燧石石片毛坯,喙狀尖,錯向加工,修疤深長,尖刃角75°(圖5,4)。復尖尖狀器7件。石器輪廓呈菱形或三角形。有兩端成尖的,如P.2434,脈石英石塊毛坯,雙正尖,一端殘斷,尖刃角51°(圖6,2;圖版Ⅰ,7、8);還有正、角尖的,是端側修理形成雙尖的,如P.0541,脈石英石片毛坯,正、角尖,錯向加工,尖刃角60°(圖6,1)。雕刻器37件。多使用不規則或三角形石片加工而成,其中有一部分毛坯為斷片,以P.0510標本為例具體說明,它原是石英塊,破裂面遺有多塊片疤,背面曾做過修理,遺有多塊修疤,在其頂端斜向右打了一下,使這部分生成一個鑿子形的刃口(圖6,5;圖版Ⅰ,6)。石錐70件。較多使用斷片為毛坯,可分為長尖組和短尖組。P.2029,長尖石錐,以燧石石片為毛坯,向背面加工,修疤淺寬,刃角46°(圖6,3);P.0666,短尖石錐,脈石英斷片,輪廓呈菱形,向背面加工,刃角30°(圖6,4)??吃移?2件。塊狀和片狀毛坯各半,其形狀缺乏相對穩定性,經加工后,可再分為單刃和多刃,以下舉例做具體說明。P.6165,毛坯為燧石片,略呈長方形,其兩側長邊可見修理痕跡,系錯向加工而成,刃角50°。前端為薄銳的緣,無加工痕跡,按傳統分類可歸兩刃砍砸器,但從其形態和加工特點看,很象“手錛”(亦有叫薄刃斧)(圖7,1)。P.12396,赭色砂巖礫石石塊毛坯,輪廓呈長方形,復向加工而成,除一側無修理外,其余各邊都有打擊痕跡,但只有右側刃修理的比較細致,為緩弧形凸刃,刃口較鈍,刃角80°(圖7,3)。P.0439,棕色砂巖礫石塊毛坯,將右側制成比較平直的刃口,刃緣較平齊,修疤呈淺寬型,基本單層,刃較銳,刃角60°(圖7,2)。4.4懸臂石器的種類從織機洞遺址內發掘出土的大量動物化石中,絕大部分是被自然力壓碎的骨片,也有人類敲骨取髓形成的骨片,有一小部分為嚙齒類和食肉類動物啃咬過的骨段或骨片;另外還有一定數量的側緣或端緣上有多個敲擊疤痕的化石片,它們是在大裂面上可見再打擊的痕跡,打擊方向多為由外向內,有一部分是由內向外或交互打擊的,這些情況說明它發生于肢骨破碎之后,似與敲骨取髓無關,由此看來,織機洞遺址舊石器文化層中有打擊骨器可以肯定,但數量目前不詳,有待深入研究。若依石器分類,可把它們分成刮削器、尖狀器及鏟狀器等。其中以刮削器為主,尖狀器和鏟狀器偶可見到,加工痕跡在骨片(包括部分保存骨管和關節的碎骨)的一端、一側或兩側,其類型及形制如圖8所示。5一些理解綜上所述,對織機洞史前文化遺址的文化特征、發展趨勢、年代以及其在中國舊石器考古中的地位都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述要如下:5.1織機洞th-20m遺跡織機洞遺址的堆積達20多米厚,意味著時代跨度較大。除上部第19—22層4個層位包含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及少量漢代遺物外,其中第20層為灰黃色砂質粘土夾角礫巖層,第19層為灰巖角礫層,第19層下侵蝕不整合,第18層為棕色古土壤層,從土質特征與沉積情況觀察,其應為更新世晚期的沉積。經北京大學考古系年代實驗室對第18層下鈣板用不平衡鈾系法初步測定,其年代7.9±1.0(0.9)萬年,結合17層內出土有數件大角腫骨鹿下頜骨化石等,18層為古土壤層,其下還有近20m厚的沉積,其年代究竟距今多少萬年,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但值得一提的是第1層與2—8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其時代也許會更早,至于能早到什么時代尚有待今后工作。但從已測年數據和哺乳動物化石看,舊石器文化層最晚的時間可能在距今7萬年前,遺址堆積的肇始時代暫時保守地估計在舊石器時代中期的前段,也不排除早到舊石器早期的某一階段。從發掘中獲得的大量考古遺物表明,織機洞不僅規模大,文化層堆積厚,遺存豐富,而且于第1層上部及第2、4、6、7、8、9、13、15、16、17層中發現有用火遺跡。在第2、4、5、6、7、8、9、10、13層內均發現灰燼??紤]到出土化石中有大量燒骨、多個灰燼層以及石制品如此豐富,織機洞遺址是人類長期居住兼石制品生產地應是肯定的。無論從石制品和動物化石表面看,基本上沒有沖磨的痕跡,因之可以肯定,該遺址屬原地埋藏類型。5.2織機洞瓷器多以石英為主,僅以表體石片為主織機洞古人類文化涉及面很廣,具有較高的用火能力,既發現火堆遺存,也有灰燼層,即是很好的說明;使用打擊骨器,可補石器一些缺陷,如力臂短等。打擊骨器在我國一些舊石器時代遺址中有所發現,而且有的遺址內數量還比較多,如北京周口店中國猿人遺址、安徽和縣人遺址、遼寧廟后山遺址、遼寧金牛山遺址、山西許家窯遺址、峙峪遺址等都發現有許多帶打擊痕的骨片,雖然其制作大多相當粗糙,但我們認為除與敲骨取髓有關外,應與骨片做簡單加工作為工具使用有關??棛C洞的發現為打擊骨器的研究增加了新材料。由于用火遺跡和打擊骨器的研究工作做的不夠,暫不包括在本文的討論范圍內,這里只著重論述石制品的特點??棛C洞石器雖有上、下兩期之別,但其共同性是很清楚的,可歸納為以下各點。(1)大多數石制品是小型的(長度小于50mm),中型(長度51mm—80mm)和大型的(長度超過80mm)為數不多。(2)石制品原料簡單,僅有4種:脈石英、燧石、砂巖、瑪瑙。分別占78.60%,18.18%,2.58%和0.64%。雖然石英是其主要原料,但燧石也比較常用。(3)打片以錘擊法為主,也曾用砸擊法。錘擊石片和石核形狀多不定形,且多自然臺面,未見有無疑的修理臺面的標本。用砸擊法打片,有砸痕的不少,典型的兩端石片極少。(4)依宏觀觀察,不經加工的使用石片比較多,連續細疤見于邊的多于端的。(5)存在少量的第一類石器,第二類石器主要是用石片做的,占73.45%,塊狀毛坯者不多,占26.55%,無疑是以石片石器為主的工業。(6)石器類型具有多樣性,包括寬刃類的刮削器、砍砸器(其中有一件手錛),尖刃類的尖狀器、石錐和雕刻器,未發現石球和手斧。在石器中,刮削器是主要類型,占石器總數的66.69%,尖狀器是重要類型,占25.79%。(7)修理石器基本上用錘擊法,占全部石器的99.24%,砸擊加工者僅占0.76%。錘擊加工方式多樣,以向背面加工為主,占69.53%,向破裂面占21.74%,錯向占5.12%,復向加工占2.34%和交互打擊占0.51%。由此可見,錘擊加工石器的主要方式是向背面加工,向破裂面加工居其次。(8)修理工作多粗糙,僅個別石器做過相當細致的修理。修理痕跡多見于刃口近緣,故常見者為單層修疤,且以深寬型者居多,修理成之刃口多較銳,刃角多小于70°。如上述,從地層上看,可把織機洞舊石器時代文化分早、晚兩段,兩者存在著上述共同特點,顯示出工業上的同一性,但地層厚達20多米,是長期生活的證據,在這悠長歲月里,在工業上也反映出其發展和變化。石制品上最大差別在原料使用上,雖然早、晚兩段都是以石英為主,但用量有明顯的變化,早段的占石制品總量的73.18%,晚段的占95.90%。而燧石的用量是趨減的,早段的占石制品總量的23.13%,晚段的占2.37%。另兩種石料至晚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錘擊法打片,所產生的石片和石核無論從形態或石核處理情況看,無明顯變化,現知的生產量和所占比例大體相當,唯有砸痕標本從早段到晚段有明顯減少。從石器類型看,從早段到晚段刮削器由多趨少,前者占68.15%,后者占61.45%,尖狀器則有所增加,從早段占24.57%到晚段占30.14%。從刮削器4個組情況分析,端刃組變化不大,單刃、兩刃和復刃,從早段到晚段的比例分別是:52.54%—49.85%,9.21%—6.08%,3.40%—1.74%。石器的毛坯塊狀稍減,片狀趨增,前者由27.16%至24.35%,后者由72.84%—73.45%。另從技術上看,向背面加工有所增加,而錯向、復向有減少的趨勢。上述這一系列變化,不是質的(技術上的)發展,而是量上的變化,究竟什么因素促成或是無重要意義的量變(原料不在此列),有待今后深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所屬事業單位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畜牧師考試復習核心與技巧試題及答案
- 全方位備考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的背景與意義試題及答案
- 小語種證書考試閱讀理解的提升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網絡編輯師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個人提升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小語種考試的創新型方案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小語種證書考試重要提醒及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成功秘籍試題及答案
- 反邪教測試題及答案
- 跨語言文本生成-全面剖析
- 天車培訓考試題及答案
- 預見性護理及早期風險識別
- 中途入伙開店協議書
- 外科學普外科試題及答案
- 西安信息職業大學《形勢與政策(7)》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100MW山地光伏(漁光互補)項目質量驗收范圍劃分表
- 行政管理??飘厴I論文-我國基層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洗滌機械的裝配與調試技巧考核試卷
- 中考道德與法治一輪專題復習課件專題二十二 世界舞臺上的中國(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