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學年第一學期浙南名校聯盟期中聯考高一年級歷史學科試題考生須知:1.本卷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下邊為杭州亞運會火炬圖(局部),名謂“薪火”,寓意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火炬的炬冠,以玉琮語意為特征,方圓相融,昂然而立。其設計思想源自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A.河姆渡文化 B.紅山文化 C.大汶口文化 D.良渚文化2.有學者認為,正是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這兩條橫貫中華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華文明。越來越多的考古資料證明,除了這兩個主要的發源地之外,還有許多文明的遺存散布干各地。這些文明以中原華夏為核心,核心向周圍擴散,周圍向核心驅同,核心與周圍互相補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這表明,在中華早期文明形成過程中()A.不同文化并駕齊驅 B.華夏認同觀念產生C.多元一體格局形成 D.國家初始形態具備3.《禮記·表記》稱:“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下列遺址或文物可以印證該記述是()A.襄汾陶寺遺址 B.偃師二里頭遺址C.何尊及其銘文 D.刻有文字的甲骨4.“春秋時猶尊禮重信,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春秋時猶宗周王,而七國則絕不言王矣。春秋時猶嚴祭祀,重聘享,而七國則無其事矣。春秋時猶論宗姓氏族,而七國則無一言及之矣。”材料說明戰國時期()A.稱霸一方的諸侯越來越多 B.傳統政治秩序遭到破壞C.分封制度已退出歷史舞臺 D.官僚政治體系基本形成5.有學者對先秦時期儒、道、墨、法四家學派的若干思想進行了整理(見下表)。表中①、②、③、④處應分別填寫()同情行將消逝之封建承認正在萌長之專制積極同情宗法反對宗法放棄宗法①貴族觀點②平民觀點③君主觀點消極放棄一切制度④個人觀點A.儒、墨、法、道 B.法、道、儒、墨 C.墨、儒、法、道 D.儒、道、墨、法6.戰國時期,李斯上書秦王嬴政:“夫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材料主要反映李斯勸誡秦王()A.獎勵耕戰 B.廣納賢才 C.整頓吏治 D.尊奉法家7.漢武帝時,“令遠方以其物貴時商賈所轉販者為賦,而相灌輸”;“大農之諸宦,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即賣之,賤即買之”。推行這一政策主要是為了()A.削弱諸侯王的勢力 B.打擊地方豪強游俠C.增加收入平抑物價 D.控制工商業者活動8.20世紀70、80年代在新疆、陜西、內蒙古、甘肅等地的漢代遺址和墓葬中,都發現了西漢植物纖維紙片。《后漢書·蔡倫傳》則載:“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由此推斷()A.造紙術的發明不晚于西漢 B.紙在西漢已經廣泛使用C.造紙術應是由西向東傳播 D.蔡倫改進造紙術不可信9.某歷史教師在課堂中設計了撰寫“頒獎詞”這一教學環節。有學生這樣寫到:“原是游牧民族的一介莽夫,率族南下以求生存;原是草原羊群的所在,率軍征戰四方。他以一族之力取得北方統一,卻兵敗草木淝水之濱。”該“頒獎詞”中所說的“他”率領的“游牧民族”是()A.匈奴族 B.氐族 C.鮮卑族 D.羌族10.有學者在評價中國古代某一選官制度時說:“任職資格取決于中正品,而中正品又取決于門第之高下,然則‘選賢任能’的官僚政治標準,已被特殊的身份標準大大扭曲了”;“形式上中正品的評定應以‘十德’為準,可實際上卻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這反映了這一“選官制度”()A.將選官之權放給了地方 B.評定人才唯一標準是家世C.擴大了封建統治的基礎 D.成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11.史載:“至于(劉宋)元嘉末……至余糧棲畝,戶不夜扃,蓋東西之極盛也……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荊城跨南楚之富,揚部有全吳之沃,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促成這一現象的因素是()A.先進生產工具和技術傳入 B.經濟重心南移完成C.曲轅犁在江南地區的推廣 D.玉米、甘薯推廣種植12.唐太宗曾曰:“開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許賑濟,而令百姓就食山東。比至末年,天下儲積可供五十年。煬帝恃其富饒,侈心無厭,卒亡天下庫”。據此,隋朝短命而亡深刻教訓是()A.國富而不與民共享 B.賦繁役重激化矛盾C.窮兵黷武暴政而亡 D.統治者志大而才疏13.《資治通鑒》記述曰:“玄宗之末,版籍浸壞,多非其實。及至德兵起,所在賦斂,迫趣(促)丿取辦,無復常準。賦斂之司增數而莫相統攝,各隨意增科,各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紀極。”在這一背景下實行的賦稅制度是()A.租調制 B.租庸調制 C.兩稅法 D.攤丁入畝14.“由是方鎮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故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擇將吏,號為‘留后’,以邀命于朝。”此材料描述的是()A.漢朝初同姓諸侯王的分立態勢 B.西晉之后南北政權的對峙格局C.唐安史之亂后藩鎮林立的現狀 D.唐朝滅后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15.某記錄片介紹中國古代一醫學典籍:“全書54卷,收藥844種,由藥圖、圖經、本草三部分組成,增加了藥物圖譜,這種圖文并茂的方法,開創了世界藥物學著作的先例,這是由政府對本草所作的全面整理總結,奠定了我國大型骨干本草編寫的格局。”據此可知,該“醫學典籍”是()A.《神農本草經》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綱目》16.《宋史·職官志》載:“掌經度一路財賦,而察其登耗有無,以促上供及郡縣之費,歲行所部。檢察儲積,稽考帳籍,凡吏藏民瘓,悉條以上達及專舉刺官吏之事。”負責宋朝地方“財賦”、“稽考帳籍”的主要機構是()A.轉運司 B.樞密院 C.三司使 D.州通判17.下邊為北宋、唐、元、明、清五個朝代平均每年取士人數數軸比較圖。這一現象反映了北宋()A.權力分割過細 B.大力提倡文治 C.官僚機構腐敗 D.行政效率低下18.有學者指出,遼宋夏金元時期,一些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者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整合農耕區和游牧區的統治模式,進行局部的二元制統治模式的探索,從而加強和擴大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格局。下列史料,不能佐證這一說法的是()A.“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B.“自中書令、相、樞使、大夫、侍中、太尉以下,皆命蕃漢人分為之”C.“于時大別人類……為四等。曰蒙兀人,曰色目人,曰漢人,曰南人”D.女真民遷內地“與百姓雜處,計其戶口以給官田,使自播種以充口實”19.元代景德鎮的制瓷水平比宋代更高,是當時全國制瓷技藝最高的窯場,并設有“浮梁瓷局”,主管全鎮的陶瓷生產。下列選項中,最有可能制造于元代景德鎮的是()①②③④A.① B.② C.③ D.④20.“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肉白皮黃,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此農作物()A.隨絲綢之路的開辟而引進 B.鄭和下西洋時從非洲帶回C.新航路開辟之后逐漸傳入 D.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時帶入21.作為蒙古族肇始之地的草原地區,元朝雖基本上保存了原有的統治方式和職官,但也做了重大的改革,先后設置和林(寧)宜慰司都元帥府、和林(寧)等處都元帥府,后又改和林(寧)等處行中書省,成為元朝十大行省之一。元朝在和林(寧)等處設立的行省是()A.遼陽行省 B.嶺北行省 C.甘肅行省 D.陜西行省22.明清時期,在新興市鎮間穿梭如織的人群中,有來自外地、結幫成群的商客,如浙東的寧紹商和龍游商:有與蘇、松同省的微州商、東南的閩商、南方的粵商;西面的江右商和北方的山陜商、魯豫商等等。這反映出明消時期一些地區()A.商人群體的出現 B.全國貿易網絡形成C.工商業市鎮興起 D.自由雇傭勞動普遍23.康乾盛世時期,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清朝版圖在前代王朝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開拓和鞏固。下列舉措中屬于康熙在位時采取的是()①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②開始派遣駐藏大臣③封賜“班禪額爾德尼”尊號④在新疆設伊犁將軍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4.一個又一個歷史元素組成了豐富多彩的歷史。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秦、晉、宋、清)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①“十三行”改土歸流《四庫全書》②永嘉南渡淝水之戰《禹貢地域圖》③稻麥復種紹興和議“程朱理學④鄉里制度直道馳道“張楚”政權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25.明清之際,有思想家激憤地說:“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為此,他認為在合理的國家制度中,應該抑君揚臣,士大夫之出仕,“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據此推知,該思想家最有可能的是()A.李贄 B.黃宗羲 C.顧炎武 D.王夫之26.美國外交官顧盛曾提出“按照歐美奉行的國際法,每一外國人居住或暫留在任何基督教國家內部應服從該國的法律”,但在與回教國家的交往中,則采用了一個不同的原則,即“信奉基督教的外國人不受當地官員的管轄,他只服從本國政府所派公使或其他官員的管轄”,并規定美國在華僑民“應當適用”這一原則。與美國這一“規定”相關的特權是()A.協定關稅權 B.領事裁判權 C.五口通商權 D.片面最惠國待遇27.鴉片戰爭后,一位擔任福建布政史的官員曾說:“泰西諸國疆域、形勢、沿革、物產、時事,皆取之泰西人雜書。”為此,這位官員在處理對外交涉事務的同時,留心搜集外國事物和西人著述,撰寫了中國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此著作是()A《四洲志》 B.《海國圖志》 C.《康輶紀行》 D.《瀛寰志略》28.鄧世昌犧牲后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并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謚號,追封“太子少保”。鄧世昌英勇犧牲的地點位于下圖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29.“由于指導思想上存在問題,總以奔競躁進的姿態,以發號施令、急賞急罰的方式,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不顧各種矛盾的客觀實際而取得成功,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這一言論評價的是晚清時期的()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新政運動 C.百日維新運動 D.辛亥革命運動30.有學者指出:“1901年的這個條約,既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國家尊嚴跌至谷底,也是中國重新起步,從頭開始的進點。”下列選項中,屬于這一條約內容的是()A.進出口貨物繳納稅款須與對方商定 B.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界”C.允許在中國的通商口岸設廠和制造 D.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到內河自由航行非選擇題部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其中第31小題18分,第32小題22分,共40分)31.君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是古代中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下的兩對基本矛盾。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始皇在最后消滅六國,建立統一國家的當年,就在國家治理方面,廢除了自西周以來實行了八百年的分封諸侯的制度,創建中央集權制度。這種制度是適應新興封建地主制經濟的需要而在戰國時期逐漸產生發展起來的,秦始皇把這一制度系統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國。這一制度自中央到地方由三個主要環節組成。——摘編自袁行需等《中華文明史(第二卷)》材料二在傳統政治體制中,皇權與相權的關系是我國傳統政治體制中最為關鍵的一種權力關系。皇權與相權的關系,既涉及到權力的支配與分配問題,也與中央集權體制下皇權的穩定與鞏固關系密切。如果僅從制度層面去觀照里權與相權的關系,兩者基本上是互為合作的關系。不管是所謂秦漢時期的“獨相”,唐宋時期的“群相”,還是明清時期的“兼相”,它們都是因為要配合皇權才得以設立的。盡管在不同的時代,相權的權力規模和施政風格各有不同,但都能在特定的制度體系中起到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的作用。——整編自齊濤《資政通鑒:中國歷代政治制度得失》(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以商鞅變法的內容為視角說明秦朝中央集權制度是“在戰國時期逐漸產生發展起來”的依據,并寫出“這一制度自中央到地方”的“三個主要環節”。(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概述唐朝時出現“群相”局面的史實,并指出明清時期為加強皇權而設立的“兼相”制度及它們共同的職能。32.自古以來,中華文明不斷向外輻射和傳播,同時中華文明也吸收了不少來源于異國他邦的文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朝不僅農業有長足進步,手工業也令人刮目相看,紡織業尤其如此。農民家庭手工紡織業,多半生產麻布、葛布、絹帛,產品部分自給;一些城市的手工作坊,從事大規模生產,制作各種精美的絲織品。漢朝向西域擴展是與匈奴對抗的直接后果。漢武帝時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其目的都是為了“斷匈奴右臂”。然而,張騫出使西域,更重要的意義是開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進了西域與中原的聯系。從漢武帝開始對河西作系統的經營,先是軍事開拓,后是屯田開墾,把屯墾與成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級經濟師考試分析試題及答案
- 工程項目進度延誤的原因試題及答案
- 2025市政工程施工案例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工程起重機械項目資金需求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英語高級考試試題及答案
- 教學檔案建設與秋季管理計劃
- 扶貧助農面試題及答案
- 財務報表分析的重要性計劃
- 拍賣品保管責任協議
- 專業約談協議
- 中國典籍英譯概述課件
- 【MOOC】航空發動機結構分析與設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紅旅賽道未來規劃
- 第七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無人機應用技術項目技術文件
- 帶電作業施工方案
- 宏定義與跨平臺開發
- 大學生防艾健康教育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腰椎病護理措施
- 甲狀腺的科普宣教課件
- 2024年全國寄生蟲病防治技能競賽備賽試題庫-上(血吸蟲病、瘧疾)
- 手術室環境清潔與消毒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