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2術語 83基本規定 104設計總說明 134.1一般規定 134.2工程概況與設計依據 144.3設計基本資料 154.4支護方案與技術要求 174.5工程重點部位、環節及應急預案 205設計圖紙 225.1一般規定 225.2工程條件圖 235.3支護平面布置圖 245.4支護剖面圖 245.5大樣圖 256計算書 287邊坡支護設計 307.1一般規定 307.2重力式擋墻 317.3懸臂(扶壁)式擋墻 327.4錨桿擋墻 337.5樁板式擋墻 3427.6加筋土擋墻 367.7巖石錨噴支護 377.8坡率法 387.9坡面防護與綠化 398基坑支護設計 418.1一般規定 418.2錨桿 42 438.4排樁、鋼板樁 448.5地下連續墻 468.6重力式水泥土墻 478.7型鋼水泥土攪拌樁 498.8土釘墻 508.9放坡 529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設計 549.1一般規定 549.2邊坡排水 549.3基坑地下水控制 56附錄A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風險及危險源辨識 58附錄B常用邊坡支護型式一覽表 60附錄C建筑邊坡工程監測項目一覽表 61附錄D常用基坑支護型式一覽表 62附錄E建筑基坑工程儀器監測項目一覽表 64本標準用詞說明 65引用標準名錄.........................................................................................664Contents1General 62Terminology 83Basicregulations 104GeneralDesignDescription 134.1GeneralProvisions 134.2ProjectOverviewandDesignBasis 144.3BasicDesignData 154.4SupportSchemeandTechnicalRequirements 174.5Keyparts,links,andemergencyplansoftheproject 205Designdrawings 225.1GeneralProvisions 225.2Engineeringconditiondiagram 235.3SupportLayoutPlan 245.4SupportProfile 245.5DetailDrawing 256CalculationSheet 287SlopeSupportDesign 307.1GeneralProvisions 307.2Gravityretainingwall 317.3Cantilever(buttress)retainingwall 327.4Anchorrodretainingwall 337.5PilePlateRetainingWall 347.6ReinforcedSoilRetainingWall 367.7RockAnchorSpraySupport 377.8Slopemethod 3857.9SlopeProtectionandGreening 398DesignofFoundationPitSupport 418.1GeneralProvisions 418.2Anchorrod 428.3InternalSupport 438.4Rowpilesandsteelsheetpiles 448.5Undergroundcontinuouswall 468.6Gravitycementsoilwall 478.7SMWconstructionmethod 498.8SoilNailWall 508.9Grading 529DesignofSurfaceWaterandGroundwaterControl 549.1GeneralProvisions 549.2SlopeDrainage 549.3GroundwaterControlinFoundationPits 56AppendixARiskandHazardIdentificationofBuildingSlopeorFoundationPitEngineering 58AppendixBListofCommonSlopeSupportTypes 60AppendixCListofMonitoringItemsforBuildingSlopeEngineering61AppendixDListofCommonFoundationPitSupportTypes 62AppendixEListofInstrumentMonitoringItemsforBuildingFoundationPitEngineering 64ExplanationofWordsUsedinthisStandard 65ListofReferencedStandards 6661.0.1為實現建筑邊坡與基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提高設計文件質量,保障工程安全,滿足設計、施工要求,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山東省內建筑與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邊坡及基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1.0.3建筑邊坡與基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和山東省現行有關標準規定。【條文說明】1.0.1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1.0.1條的局部修訂條款;本標準屬山東省工程建設推薦性標準;編制目的是規范山東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邊坡與基坑工程設計文件的編制。建筑邊坡與基坑工程是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具有很強的地域性,風險性高,近些年國家對工程領域的施工安全高度重視;在總結近十余年經驗的基礎上,有必要進一步規范設計文件編制,加強對巖土工程設計文件編制工作的管理。1.0.2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1.0.2條的局部修訂條款;本條規定了本標準的適用范圍;本標準對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領域邊坡與基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要求具有通用性,對于具體的工程,應根據項目內容和設計范圍按本標準的相關條款執行;其它行業可參照執行。建筑工程包括建筑物、構筑物及附屬設施。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包括市政工程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1.0.3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1.0.4條的局部修訂條款;相關標準主要是指《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規范》GB55003、《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范》GB55002、《工程勘7《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質量控制通用規范》GB55032、《工程結構通用規范》GB55001、《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02、《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標準》GB50497、《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建筑與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術規范》JGJ111、《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GJ311、《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術規程》JGJ167。82.0.1建筑邊坡buildingslope在建筑場地及其周邊,由于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開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人工邊坡和對建(構)筑物安全或穩定有不利影響的自然斜坡。本標準簡稱邊坡。2.0.2邊坡支護sloperetaining為保證邊坡穩定及其環境的安全,對邊坡采取的結構性支擋、加固與防護行為。2.0.3基坑foundationpit為進行工程基礎或地下構筑物的施工,在地面以下開挖的空間。2.0.4基坑工程foundationpitengineering為挖除建(構)筑物地下結構處的土方,保證主體地下結構的安全施工及保護基坑周邊環境而采取的圍護、支撐、降水、加固、土方開挖和回填等工程措施的總稱。2.0.5地下水控制controlofgroundwater開挖過程中為保證施工不受地下水干擾,防止地基土變形以及降低支護所受壓力而采取的降水或隔水措施,或在隔水區外為防止施工降水造成鄰近建筑物過大沉降而在隔水區外進行的地下水回2.0.6應急預案emergencyresponseplan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最大程度減少事故損害而預先制定的應急準備工作方案。2.0.7信息法施工constructionofinformation根據施工現場的地質情況和監測數據,對地質結論、設計參數進行驗證,對施工安全性進行判斷并及時修正施工方案的施工方法。92.0.8動態設計法methodofinformationdesign根據信息法施工和施工勘察反饋的資料,對地質結論、設計參數及設計方案進行再驗證,確認原設計條件有較大變化,及時補充、修改原設計的設計方法。【條文說明】2.0.1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2.0.2條的局部修訂條款。2.0.2本條為新增條文。2.0.3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2.0.1條的局部修訂條款。2.0.4本條為新增條文。2.0.5本條為新增條文。2.0.6本條為新增條文。2.0.7本條為新增條文。2.0.8本條為新增條文。2.0.1、2.0.2、2.0.7、2.0.8術語引自《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2.0.3、2.0.4、2.0.5術語引自《巖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GB/T50279-20142.0.6術語引自《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203.0.1建筑邊坡與基坑工程設計文件應根據國家、行業及山東省標準編制,同一部分內容涉及多項標準時,應在相應部分進一步明確。3.0.2建筑邊坡與基坑工程設計文件應做到形式統一,內容完整,文字簡明扼要,圖件清晰準確、比例協調,文圖相符。3.0.3設計文件的術語、代號、符號、數字和計量單位均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3.0.4建筑邊坡與基坑工程設計前應充分搜集、甄別分析相關資料,并按其性質、來源、用途等分類整理。3.0.5設計文件應滿足設備選型、材料采購、非標準設備制作和施工的需要,一般應包括圖紙封面、扉頁、目錄、設計總說明、設計圖紙、計算書、設計變更及其他內容。宜按以下編排順序裝訂成冊:1封面:注明項目名稱、編制單位、編制日期;2扉頁;4設計總說明;5設計圖紙;6計算書;7設計委托要求的其他內容。3.0.6設計文件中扉頁、所有圖紙圖簽及變更責任頁均應有設計人、項目負責人、審核人和審定人打印姓名及簽字,并加蓋單位資質章;扉頁應有單位法定代表人、技術負責人簽章;項目負責人的執業資格及簽章要求,應符合國家對執業人員的管理規定。3.0.7設計變更文件應說明變更理由、變更內容等,必要時提供相應的計算書。3.0.8設計文件歸檔應符合國家及山東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條文說明】3.0.1本條為新增條文。本條強調建筑邊坡與基坑工程設計文件的標準依據。一是要依據設計要求確定執行的標準;二是在同一部分可能涉及多項技術標準時,應進一步明確相應部分依據的技術標準。在我國目前的標準體系中,有國家規范、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其內容有交叉重復,有些內容差異較大,使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所依據技術標準的適用范圍;2所依據技術標準與結構設計依據標準的協調性;3設計合同技術標準要求;4有些標準在對支護結構或構件進行分類、定名、構造要求及設計計算等方面存在差異,使用時要進一步明確所采用的標準。3.0.2~3.0.3本條在本標準2011年版第1.0.3條基礎上發展而來。對于設計文件形式統一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應遵循本標準對文件編制內容完整性的規定,另一方面應遵循簡明扼要的原則,根據其內容特點采用圖件或文字等相對合適的表達形式。3.0.4本條為新增條文。建筑邊坡與基坑工程是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應充分重視設計輸入資料的可靠性,本條強調對資料的搜集與甄別,并確保其具有可追溯性。3.0.5本條為新增條文。本條規定了設計文件應滿足的需求及包括的基本內容。為確保設計文件各章節內容的完整性,避免設計文件中有關內容的重復,本標準提出了設計文件的編排順序。3.0.6本條在本標準2011年版第3.0.7條基礎上發展而來。本條是設計文件簽字、簽章的基本要求。明確打印姓名是為容易辨認及明確責任。扉頁加蓋單位資質章是設計單位責任的體現。單位技術負責人一般指單位總工程師或專業總工程師。按照國家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執業制度相關規定,項目負責人應由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擔任。當采用電子文件時,可采用電子簽章;但應保障電子簽章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簽名人的不可否認性。3.0.7本條在本標準2011年版第3.0.12條基礎上發展而來。設計文件經審核、審定、專家評審、簽署簽章合格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修改。因建筑規模改變、平面位置形狀和尺寸改變、基礎型式及埋深改變、現場開挖揭露地層異常等原因確需變更時,必須由原設計單位作變更設計。設計變更可分為一般性變更和重大變更,凡出現涉及工程建設強制標準及因下列原因發生變更時,應視為重大變更:1巖土工程勘察報告重新劃分建筑場地類別及巖土分層、修改或重新提供巖土層支護設計參數和水文地質參數;2施工現場開挖揭露地層與勘察報告嚴重不符、出現嚴重異3結構設計在建筑規模、平面位置形狀和尺寸、基礎型式及埋深、荷載取值等方面發生重大調整;4基坑現場布置、臨時施工道路、材料堆放及其他超載情況發生重大變化;5基坑支護結構出現坍塌、周邊巖土體或周邊環境出現裂縫及變形預警。3.0.8本條為新增條文。為方便設計文件的借閱、查詢,本條規定了歸檔的基本要求,可以采用紙質文件歸檔或電子文件歸檔;采用電子文件歸檔時,應保障電子簽章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簽名人的不可否認性。4.1.1設計總說明的編制應綜合考慮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的實際情況,做到內容齊全,重點突出。4.1.2設計總說明中的技術要求應與設計圖紙相吻合,并作必要的補充、說明。4.1.3設計總說明應包括以下內容:1工程概況與設計依據,主要包括項目概況、邊坡與基坑性質,設計應執行的法律法規及標準和文件清單,設計目標;2設計基本資料,主要包括標準所規定的、在進行設計時應取得的資料等;3支護方案與技術要求,包括設計方案、施工技術要點及質量檢測要求、土石方開挖技術要求、工程監測技術要求等;4工程重點部位和環節;5工程風險分析及應急預案,常見風險及危險源見附錄A;6合同或設計委托要求的特殊項目;7未盡事宜的處理方式;8其他。4.1.4設計總說明除符合本章規定外,尚應符合本標準第7章、第8章的有關規定。【條文說明】4.1.1~4.1.24.1.1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5.1.2條的局部修訂條款。4.1.2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5.1.1條。主要明確設計總說明的編制原則和要求。4.1.3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5.2.1條的修訂條款。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設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僅設計圖紙難以完整表達設計思路,設計說明在設計文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條規定了設計總說明一般應包括的內容。設計總說明中應明確邊坡或基坑設計參數,包括邊坡高度(基坑深度)、安全等級、設計使用年限、設計安全系數、地層厚度及物理參數、地下(表)水情況、荷載布置、圍護結構型式、檢測和監測要求等。設計計算書中的相關參數應與設計說明保持一致。合同或設計委托要求的其他特殊項目一般包括:對周邊環境及保護對象的位移報警值限制、提供設計概算等。4.1.4本條為新增條文。本標準第7章、第8章分別對建筑邊坡和基坑的各種支護形式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設計說明具體要求。4.2.1工程概況應包括下列內容:1明確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的規模、周長(或邊長)、面積、邊坡高度或基坑深度、安全等級及工程的設計使用年限等要素參數;2明確建筑邊坡或基坑與擬建工程的關系,擬建工程的基礎型式、基礎輪廓線尺寸、施工工藝等;3明確地下工程結構的特殊施工要求。4.2.2設計依據應包括下列內容:1應遵循的相關行業管理文件;2建筑邊坡與基坑工程相關規范和標準;3工程合同文件和招投標文件;4工程任務委托書;5擬建建(構)筑物相關設計文件。4.2.3設計目標應符合下列要求:1遵循相關法規、標準和管理文件要求;2滿足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交付使用條件;3保證邊坡與基坑及周邊環境的安全;4技術先進、節能環保。【條文說明】4.2.1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5.2.2條的修訂條款。工程概況對于總體設計方案選擇、施工圖設計都至關重要,有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必須加以明確。建筑邊坡和基坑工程的總體規模包括:建筑邊坡長度、高度,坡體結構設計,各分段長度、高度,山體總高度等;基坑形狀、周長、面積,各區塊地下室層數、實際開挖深度等。當基坑工程采用內支撐體系時,應按相關區段安全等級高的控制設計。對基坑內支撐支護體系,當一側支撐失穩破壞會殃及另一側支護結構因受力改變而使支護結構造成連續倒塌,相互影響的基坑各區段支護結構應取相同的安全等級。4.2.2~4.2.3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5.2.5條的修訂條款。主要對設計依據和設計目標提出要求,明確所依據的主要標準系指明確標準的名稱、編號、年號和版本號;依據的建筑設計文件主要是指與邊坡或基坑相關的項目結構設計文件、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等。4.3設計基本資料4.3.1進行邊坡或基坑設計時應取得以下資料和文件:1工程用地紅線圖、建筑平面布置圖及相關的平、立、剖面和基礎圖等;2環境資料;3場地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勘察資料;4施工條件和施工技術、設備性能、施工經驗等資料;5條件相似邊坡或基坑工程的經驗。4.3.2周邊環境條件應包括下列內容:1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影響范圍內已有建(構)筑物的平面位置、結構型式、地上及地下層數、基礎型式、基礎埋深、支護形式、使用現狀,必要時尚應明確設計荷載、建設及竣工時間、沉降變形情況等要素;2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影響范圍內各種道路的類別與等級、交通負載量、道路結構特征、使用現狀;3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影響范圍內各種管線的類型、材質、埋置深度、使用現狀,必要時尚應明確管線的等級、結構特征及對變形的要求等。4.3.3場地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應包括下列內容:1場區自然地理條件,氣候、水文氣象特征,地形、地貌特征;2場地地質構造特征,包括地質構造等級、序次、力學特征、地應力特征、結構面產狀、相互關系、充填情況等;3建筑邊坡所在場地地震情況,設計地震設防烈度及地震動參4建筑邊坡或基坑影響范圍內的地層巖性,包括地質年代、成因類型、巖土名稱、風化程度、工程性質以及地層產狀結構、厚度、分布狀況等;填土、軟土、濕陷性土、膨脹巖土、殘積土和風化巖等特殊性巖土的特殊工程性質;5對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穩定性有影響的地表水體、地表徑流及地表排水等情況;6水文地質條件,包括水文地質單元的劃分,含水層的類型和性質,含水層的厚度及頂、底板標高,含水層的富水性、滲透性、補給與排泄條件,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系,地下水位標高及動態變化等;7各有關地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重點是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設計、施工所需的有關參數。4.3.4確定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設計前提條件,明確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交付使用條件。4.3.5明確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設計安全等級,詳細劃分支護單元并提出具體的設計控制指標。【條文說明】4.3.1~4.3.34.3.1條為新增條文。4.3.2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5.2.3條的修訂條款。4.3.3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5.2.4條的修訂條款。本節主要是明確進行工程設計前應取得的基本輸入資料,包括但不限于場地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周邊環境條件、施工條件、使用要求及地區經驗等。這些條件對于總體設計方案選擇、施工圖設計都至關重要,有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必須加以明確。周邊環境除包括已有建(構)筑物外,如影響范圍內有正在施工或擬將施工的項目亦應明確。影響范圍內的各種道路包括但不限于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及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等;影響范圍內的各種管線包括但不限于供水、排水、燃氣、熱力、供電、通信、消防等。支護設計有關的參數主要是指:重度γ、黏聚力c、內摩擦角φ、滲透系數k、錨桿的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qsik、土釘的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qsik、巖土與擋墻底面摩擦系數μ等。4.3.4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5.2.5條第2款的修訂條款。4.3.5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5.2.5條第3款的修訂條款。當建筑邊坡或基坑周邊環境條件、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變化較大時,應細化支護單元,分區分段提供支護方案。當同一單元若采用不同支護結構組合型式時,應分析其相互協調性和整體穩定性。4.4支護方案與技術要求4.4.1應明確邊坡或基坑支護方案,提出建筑材料、土石方開挖、施工技術要點和質量檢測、工程監測要求及安全應急措施等。常見邊坡與基坑支護型式、監測項目見附錄B~附錄E。4.4.2支護方案應明確各支護區段(單元)支護結構的主要設計參數、地表排水體系、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方案等。4.4.3原材料、等構配件主要建筑材料應包括品種、規格、型號及性能等技術指標,并應提出原材料質量檢驗、檢測要求。必要時,注明檢測內容、檢測方法、檢測頻次以及合格標準等。4.4.4施工技術要點及質量檢測要求應包括施工流程、主要的施工工藝方法、施工技術要點、主要技術參數、質量控制及驗收內容與標準等,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質量控制通用規范》GB55032等標準相關規定。4.4.5土石方開挖技術要求應包括開挖原則、開挖方法、開挖順序及出土位置等。當需要采取爆破施工時,應提出專項技術要求。4.4.6工程監測技術要求應包括監測目的、周邊環境、地下水和支護結構的監測項目、監測頻率、預警指標以及測點布置的原則等。周邊環境監測項目應包括影響范圍內的建(構)筑物、地下管線、道路的沉降、裂縫、傾斜等。支護結構監測項目按本標準第7章、第8章的有關規定進行。當基坑降水可能導致周邊地面及建(構)筑物下沉或產生不均勻沉降時,應對地下水位進行監測。4.4.7邊坡支護設計應對支護結構提出使用與維護的要求。【條文說明】4.4.1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5.3.4條~5.3.6條修訂條款。設計方案選型應根據輸入條件綜合分析擬建工程地基基礎及地下結構的特征,預測擬建工程與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的相互影響,初步確定支護結構的位置、平面尺寸等,逐步明確需要采取的相應技術措施;一般宜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根據項目的自身情況依次分析天然放坡、土釘墻、樁錨或樁撐、墻撐支護的順序。4.4.2~4.4.4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5.3.2條~5.3.4條的修訂條款。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設計的目的是指導施工,施工的目的則是為了實現設計,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依賴。巖土工程施工的每一階段,其結構體系和外荷載都在變化,對支護結構的變形、內力有很大影響。高度或開挖深度H大于或等于3m的建筑邊坡或基坑屬于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單位應根據設計文件、《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建設部第37號令)、《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指南》等相關要求編制危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專項施工方案應具有針對性、符合工程實際。4.4.5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5.3.5條的修訂條款。土石方開挖需要配合邊坡或基坑支護及降排水施工,在巖土工程設計文件中應包括對土石方開挖及技術要求的內容。施工單位根據設計要求和施工需要編制詳細的土石方開挖專項施工方案,巖土工程土石方開挖施工方案應至少包含下列內容:1明確土石方開挖施工的起止時間、進度計劃;2明確土石方的開挖原則、開挖方式、開挖順序、運輸線路、分層厚度、分段長度、對稱均衡開挖的必要性等;3制定土石方開挖過程中對支護結構(樁、墻、錨、支撐、立柱等)、地下水控制設施、監測標志、基坑側壁、工程樁等的具體保護措施;4確定土石方開挖機械上下建筑基坑的坡道處理措施,必要時應有專門設計;5當需要進行爆破開挖時應制定專項施工方案;6制定土石方開挖過程中定期進行巡視檢查的方案;7土石方開挖路線圖及其它施工圖。4.4.6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9.0.3條的修訂條款。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設計文件中應對工程監測提出明確的要求。監測單位應按照相關規范標準、合同及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具體要求,結合周圍環境情況編制工程監測方案,并應按時提交當日報表、中間報告和最終成果報告,及時反饋監測信息,以滿足動態設計、信息化施工及對環境保護的要求。4.4.7本條為新增條文。多數邊坡為永久性邊坡,隨著時間的推移及工程環境的改變,邊坡支護的排水系統、支護及防護構件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受損,對邊坡工程耐久性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條要求邊坡支護設計文件中應對支護結構使用和維護提出要求。4.5.1通過風險及危險源辨識,確定建筑邊坡或基坑風險源等級,明確重點部位、環節,提出應急預案,必要時提出施工前條件驗收的要求。4.5.2對特殊性巖土提出針對性處理措施及對后續施工注意事項的建議。4.5.3對臨近坑壁的電梯井、集水坑等坑中坑部位,以及上部為邊坡、下部為基坑的組合部位,應單獨劃分支護單元。4.5.4對出土坡道、塔吊部位等有相應的支護方案或處理措施。4.5.5對降水變形敏感場地、地下水量較大的場地應有相應的應急預案。4.5.6參建各方應遵循動態設計法、信息法施工的基本原則,及時完善或變更設計方案和施工工藝。【條文說明】4.5.1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5.3.7條的修訂條款。住建部2018年第37號令《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明確要求“設計單位應當在設計文件中注明涉及危大工程的重點部位和環節,提出保障工程周邊環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見,必要時進行專項設計”。結合山東省實際情況,本條要求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設計文件中應通過風險源辨識,確定風險源等級,明確重點部位、環節,并提出應急預案。施工單位應根據設計文件中的風險及應急預案提示,在專項施工方案中結合工程實際進行風險源辨識,編制有針對性地、切實可行、措施具體的應急預案。有條件的也可進行風險評估,并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應急預案。本標準在附錄A中列出了建筑邊坡和基坑工程常見的一般危險源和重大危險源,可供設計時參考;鑒于建筑邊坡和基坑工程實際情況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可能存在的危險源不限于所列情況,應結合工程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4.5.2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4.0.3條的修訂條款。4.5.3本條為新增條文。為汲取事故教訓,國內多地市出臺了針對深基坑工程坑中坑的質量安全管理規定,結合山東省實際情況本條針對坑中坑及特殊組合部位提出了基本要求。4.5.4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8.2.2條的修訂條款。設計單位應重視現場踏勘,充分結合施工現場布置、施工工況、作業流程等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支護設計,對重車動載、出土口位置、施工棧橋、坑邊行車路線和堆場布置等特殊條件或部位應提供相應的支護方案或處理措施。4.5.5本條為新增條文。4.5.6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8.1.2條的修訂條款。5.1.1建筑邊坡與基坑設計圖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GB/T50001、《建筑結構制圖標準》GB/T50105等標準的規定。5.1.2設計圖紙應明確擬建建筑設計±0.000標高、規劃室外坪標高、現狀自然地面標高、擬整平地面標高、邊坡坡底或基坑坑底標高及其相互關系。5.1.3設計文件應包含以下圖紙:1工程條件圖;2支護平面布置圖;3支護剖面圖;4大樣圖;5其他必要的設計圖紙。5.1.4設計圖紙宜采用A3及以上圖幅,各種平面圖比例尺宜為1:100~1:2000,立面圖及剖面圖的比例尺宜為1:50~1:200,大樣圖比例尺不宜小于1:20。5.1.5設計圖紙除符合本章規定外,尚應符合本標準第7章、第8章的有關規定。【條文說明】5.1.1本條為新增條文。5.1.2本條為本標準2011年版第5.2.2條的修訂條款。5.1.3本條在本標準2011年版第3.0.10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本節主要是針對建筑邊坡工程和基坑工程設計文件中圖紙提出的基本要本條第3款,對于邊坡工程或高程變化復雜的基坑工程宜提供立面圖。5.1.4本條在本標準2011年版第3.0.10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5.1.5本條為新增條文。5.2.1工程條件圖宜包括周邊環境平面圖與剖面圖、擬建工程基礎及地下結構工程平面圖與剖面圖、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等。5.2.2周邊環境平面圖應重點標注建筑邊坡或基坑影響范圍內的各種建筑、管線等與建筑邊坡或基坑之間的平面關系及尺寸;條件簡單時環境平面圖可與地下結構平面圖合并,條件復雜時則須單獨繪制。5.2.3周邊環境剖面圖應重點標注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影響范圍內的各種建(構)筑物基礎埋深、管線等的用途、埋設標高,必要時應標注管型、管材、規格等。5.2.4擬建工程基礎及地下結構工程平面圖應標注底板底標高;當底板底標高在不同區域有差異時應分別標注。5.2.5基礎及地下結構物剖面圖除按結構制圖方法繪制外,尚應標注自然地面、承臺、底板、連梁、電梯井等的底標高。5.2.6沿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邊線的地質剖面圖,地層簡單且分布穩定時,可以只提供一個代表性剖面。【條文說明】5.2.1~5.2.6本節在本標準2011年版第5.2.3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本節主要是針對建筑邊坡工程和基坑工程設計文件中提供工程條件圖提出的基本要求。工程條件的各類剖面圖如內容較為簡單時,可將相關內容涵蓋于支護結構剖面圖中。5.3.1支護平面布置圖包括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支護結構平面布置圖、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平面布置圖、監測點平面布置圖等。5.3.2建筑邊坡工程平面布置圖應包括場地地形、工程用地紅線、建筑平面布置、建筑邊坡位置等。5.3.3建筑基坑工程平面布置圖應包括擬建建筑地下結構外邊線、建筑用地紅線、基坑支護邊線、支護單元的劃分等內容。5.3.4建筑邊坡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平面布置圖應明確截水溝、排水溝以及邊溝、急流槽、跌水等的平面位置、尺寸以及相互連接關系等。5.3.5建筑基坑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平面布置圖應明確降水井、回灌井、觀測井等降排水系統、截水帷幕布置等,標明井的類型、間距要求及數量、帷幕類型、帷幕樁直徑及間距等。必要時尚應提供設計降深的地下水等水位線圖、基坑周邊地面沉降預測圖等。5.3.6監測點平面布置圖應明確支護結構及周邊環境監測點的平面位置、布點原則及監測點圖例等。【條文說明】本節為新增章節。5.3.1~5.3.5本節主要是針對建筑邊坡工程和基坑工程設計文件中提供工程平面圖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標準第7.2節~第7.9節、第8.2節~第8.8節,同一項目不同支護結構的平面圖可匯總于一個工程平面圖。5.4.1建筑邊坡或基坑工程應按不同的支護或計算單元繪制橫剖面圖,對建筑邊坡高度或基坑周邊開挖深度有變化的區域應有縱剖面圖,并應標注剖面位置、剖面號及必要的說明。5.4.2建筑邊坡支護結構剖面圖應明確支護結構高度及其頂底標高、支護結構及構件、碎落臺寬度、坡頂地面現狀(或擬整平)標高、與鄰近道路、建(構)筑物或管線、截水溝、排水溝的位置關系等。5.4.3建筑基坑支護結構剖面圖應明確基坑深度及其坑底設計標高、坑頂地面現狀(或擬整平)標高、支護結構及構件、與鄰近道路、建(構)筑物或管線、降水井、排水溝的位置關系等。5.4.4建筑邊坡工程地表排水設計應提交截、排水溝等的斷面圖、剖面圖,圖中應標明截、排水溝等的材質、斷面形狀、尺寸、坡度等。5.4.5基坑截水帷幕剖面圖應標明截水帷幕的類型、截面尺寸、深度及相應標高等。【條文說明】本節為新增章節。5.4.1~5.4.4本節主要是針對建筑邊坡工程和基坑工程設計文件中提供工程剖面圖提出的基本要求。截水帷幕較簡單時,其剖面圖可繪制于支護結構的剖面圖中。5.5.1建筑邊坡與基坑工程現場施工或加工的支護構件及圖紙中某一復雜的局部應按要求提供施工大樣圖(節點詳圖)。5.5.2建筑邊坡應提供以下施工大樣圖(節點詳圖):1支護構件詳圖;2支護構件局部作法或節點詳圖;3地表水控制設施詳圖;4其他相關構造、構件詳圖。5.5.3建筑基坑應提供以下施工大樣圖(節點詳圖):1支護構件詳圖;2支護構件局部作法或節點詳圖;3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設施詳圖;4其他相關構造、構件詳圖。【條文說明】本節為新增章節。5.5.1本節主要是針對建筑邊坡工程和基坑工程設計文件中提供工程大樣圖提出的基本要求。現場施工或加工的支護構件包括但不限于:排樁支護結構中的冠梁、連梁及挖孔樁的護壁等;錨桿支護結構中的錨頭、桿體、定位支架、腰梁(含與錨桿的連接)等;內支撐支護結構中的支撐構件、換撐構件及立柱等;地下連續墻支護結構中的地連墻與內支撐或錨桿連接處;土釘墻支護結構中桿體、定位支架、土釘與面層連接等。5.5.2建筑邊坡一般需提供以下節點詳圖:支護構件詳圖包括但不限于:如立板、墻踵板、墻趾板、扶壁、錨桿、格構梁等支護構件。支護構件局部作法或節點詳圖包括但不限于:錨頭、錨桿與格構梁節點、加筋帶與面板節點等。地表水控制設施詳圖包括但不限于:截水溝、排水溝、跌水、泄水孔等。其他相關構造、構件詳圖如伸縮縫等。5.5.3建筑基坑一般需提供以下節點詳圖:支護構件詳圖包括但不限于:冠梁、腰梁、連梁、錨桿、支撐、換撐及立柱等支護構件。支護構件局部作法或節點詳圖包括但不限于:錨頭、支撐(與樁或地連墻)節點、錨桿與腰梁節點、土釘與面層節點等。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設施詳圖包括但不限于:截水溝、排水溝、降水井、回灌井、觀測井、泄水孔、封井等。其他相關構造、構件詳圖如預埋件等。6.0.1建筑邊坡與基坑設計應按本標準第7章、第8章的規定進行計算,并提供計算書。6.0.2設計計算應滿足有關標準要求,一般情況下應按最不利工況條件進行,設計計算書應明確所選用的計算模型、計算公式、計算步驟以及計算結果等,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選用的巖土工程計算模型與設計參數應符合實際,依據充分。2當采用計算機商業軟件進行相關的計算分析時,應注明計算機商業軟件名稱及版本號等;復雜或重要工程可采用兩種不同的計算程序對比驗證。3當采用計算機商業軟件進行相關的計算分析時,應將計算模型、計算輸入的主要參數、主要控制性計算成果等以圖表及文字方式整理齊全并打印成冊;主要控制性計算結果不得修改,必要時可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和說明,并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超限情況判定。【條文說明】本章為新增章節。6.0.1支護設計各分析計算單元必須按相關標準的要求綜合考慮各類荷載的最不利組合及各種工況進行計算;是否需要向委托方提供計算書可遵循各地區政策或行業習慣,但方案評審時應提供計算書并按要求進行存檔。6.0.2本條主要對設計文件中計算書的完整性提出要求。“兩種不同的計算程序”是指兩個不同軟件編制單位編制的程序,同時應盡可能選擇兩種計算模型不同的程序。計算結果及分析可采用文字和圖表相結合的形式。計算結果超限時應進行分析和說明,必要時設計文件中應體現擬采取的措施。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促進了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和巖土工程數值分析的進步,但建筑邊坡與基坑工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系統性、地區性、實踐性和經驗性,半經驗方法仍是設計的主要方法,不能過分依賴計算機及數值分析。7.1.1建筑邊坡支護結構選型應考慮場地地質條件、周邊環境、安全等級、設計使用年限、施工條件及工程經驗等因素綜合確定。7.1.2邊坡支護設計計算應綜合考慮各類荷載及其不利組合,明確計算工況,并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的有關規定。7.1.3邊坡支護設計文件應明確設計使用年限,并根據設計使用年限進行針對性設計。7.1.4邊坡支護設計除滿足設計計算結果要求外,尚應滿足構造設計、耐久性設計、抗震設計要求。【條文說明】本章為新增章節。7.1.2在邊坡工程設計中,支擋結構地基承載力、支擋結構及其基礎強度(包括抗壓、抗彎、抗剪、局部抗壓承載力、錨桿錨固體的抗拔承載力及錨桿桿體抗拉承載力)、支擋結構穩定性等驗算(包括結構整體傾覆和滑移)是支擋結構承載力計算和穩定性驗算的基本要求,是邊坡工程滿足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的基本控制要素,也是使邊坡工程設計工作年限與被保護建設工程設計工作年限相一致和支護結構安全的重要保證。本章第7.2節~第7.9節主要對我省邊坡工程目前常用的支護結構類型的設計提出了具體的基本要求,包括重力式擋墻、錨桿擋墻、懸(扶)臂式擋墻、樁板式擋墻、巖石錨噴支護、加筋土擋墻、坡率法、防護網等。實際工程中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應用;以上未涵蓋的支擋結構設計文件的編制可參照本標準的要求執行。7.1.4本章第7.2節~第7.9節支擋結構應按相關標準的要求進行構造設計、耐久性設計、抗震設計。7.2.1俯斜式、仰斜式、直立式和衡重式等重力式擋墻設計計算應包含以下內容:1抗滑移和抗傾覆穩定性驗算;2地基承載力計算;當對變形有較高要求時,宜進行變形驗算;3結構強度驗算;4當擋墻地基軟弱、有軟弱結構面或位于邊坡坡頂時,進行地基穩定性驗算。7.2.2重力式擋墻支護設計圖紙尚應包含下列內容:1支護平面布置圖;2支護剖面圖;3立面圖;4大樣圖;5當擋墻需采用人工地基時,應提供相應的施工圖。7.2.3重力式擋墻的設計說明除符合本標準第4章的規定外,尚應包含以下內容:1地基和基礎施工及驗收要求;2墻身及墻背填料的原材料要求;3構造和防、排水設施要求;4伸縮縫的設置要求。7.2.4重力式擋墻監測項目應包括擋墻的水平和豎向位移。【條文說明】7.2.1本條第2款,當天然地基不滿足要求需要進行地基處理或采用樁基時,應進行相應計算。7.2.2重力式擋墻支護設計各類圖件應滿足以下基本規定:1支護平面布置圖應明確擋墻平面位置,擋墻基礎、墻面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2支護剖面圖應明確基礎型式及埋深、擋墻前后坡率、泄水孔、巖土層厚度、地下水位等主要參數;明確擋墻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等。3立面圖應明確擋墻伸縮縫位置,地面線,泄水孔位置等。4大樣圖包括但不限于:泄水孔、反濾層、截水溝、排水溝、伸縮縫等構造構件詳圖。7.3.1懸臂(扶壁)式擋墻支護設計計算應包含以下內容:1抗滑移、抗傾覆及整體穩定性驗算;2地基承載力計算;當對變形有較高要求時,宜進行變形驗算;3立板和墻踵板、墻趾底板、扶壁內力計算;4結構構件截面、混凝土裂縫計算;7.3.2懸臂(扶壁)式擋墻支護設計圖紙尚應包含下列內容:1支護平面布置圖;2支護剖面圖;3立面圖;4大樣圖。7.3.3懸臂(扶壁)式擋墻的設計說明應包含以下內容:1地基和基礎施工及驗收要求;2墻身及墻背填料的原材料要求;3構造和防、排水設施要求;4伸縮縫的設置要求等。7.3.4懸臂式擋墻監測項目應包括坡頂水平位移、豎向位移等。【條文說明】7.3.1本條第1款,若存在深部潛在滑面,應按相關規定進行有關潛在滑面整體穩定性驗算。本條第2款,當天然地基不滿足要求需要進行地基處理或采用樁基時,應進行相應計算。7.3.2懸臂(扶壁)式擋墻支護設計各類圖件應滿足以下基本規定:1支護平面布置圖應明確懸臂(扶壁)式擋墻的平面位置,擋墻基礎、墻面與用地紅線、周邊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2支護剖面圖應明確懸臂(扶壁)式擋墻高度及相應標高、基礎埋置深度、泄水孔設置、墻身及基礎配筋、巖土層厚度、地下水位等主要參數;明確擋墻及基礎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等。3立面圖應明確擋墻伸縮縫位置,地面線,泄水孔位置等。4大樣圖包括但不限于:泄水孔、截水溝及排水溝、立板和墻踵板、墻趾底板、扶壁、伸縮縫等構造構件詳圖。7.4.1板肋式、格構式和排樁式錨桿擋墻支護設計計算應包含以下1側向巖土壓力計算;2擋墻結構內力計算和立柱嵌入深度計算;3錨桿計算和混凝土結構局部承壓強度以及抗裂性計算;4擋板、立柱(肋柱或排樁)及其基礎設計;5邊坡變形控制設計;6整體穩定性分析。7.4.2錨桿擋墻支護設計圖紙尚應包含下列內容:1支護平面布置圖;2支護剖面圖;3立面圖;4大樣圖。7.4.3錨桿擋墻的設計說明應包含以下內容:1錨桿、立柱及擋板等構件的原材料要求;2構造和防、排水設施要求;3質量檢測和驗收的內容及要求;7.4.4錨桿擋墻監測項目應包括坡頂水平位移、豎向位移等,必要時尚應包括錨桿拉力監測。【條文說明】7.4.1~7.4.4本節主要對錨桿擋墻提出針對性要求。7.4.2錨桿擋墻支護設計各類圖件應滿足以下基本規定:1支護平面布置圖應明確錨桿擋墻平面位置,擋墻與用地紅線、周邊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2支護剖面圖應明確擋墻高度及相應標高,明確錨桿、面層或肋板、格構梁、擋板及立柱(肋柱或排樁)、泄水孔、巖土層厚度、地下水位等主要參數;明確擋墻及錨桿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等。3立面圖應展現邊坡立面的整體形態,明確格構梁(或擋板及立柱、肋柱或排樁)及錨桿的立面布置,泄水孔布置等信息;對于地形比較復雜的邊坡,尚應標明對應坐標(或里程)的坡頂和坡底標高等信息。4大樣圖包括但不限于:泄水孔、截水溝及排水溝、擋板、立柱、格構梁、錨桿連接及錨固節點等構造構件詳圖。7.5.1樁板式擋墻設計計算應包含以下內容:1巖土側向壓力計算;2樁身內力計算;3樁嵌入巖土層的深度計算;4墻頂及嵌固段頂端位移計算;5擋墻的樁身計算。7.5.2樁板式擋墻設計圖紙應包含以下內容:1支護平面布置圖;2支護剖面圖;3立面圖;4大樣圖。7.5.3樁板式擋墻的設計說明尚應包含以下內容:1樁身及墻身原材料要求;2構造和防、排水設施要求;3質量檢測和驗收的內容及要求;4施工順序要求。7.5.4樁板式擋墻監測項目應包括坡頂水平位移、豎向位移、錨桿拉力等。【條文說明】7.5.1~7.5.4本節主要對樁板式擋墻提出針對性要求。7.5.2樁板式擋墻支護設計各類圖件應滿足以下基本規定:1支護平面布置圖應明確擋墻平面位置,擋墻基礎、墻面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2支護剖面圖應明確樁板式擋墻高度及相應標高、樁嵌入巖土層深度、泄水孔、墻身及樁身配筋、巖土層厚度、地下水位等主要參數;明確擋墻及基礎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等。3立面圖應明確擋墻伸縮縫位置,地面線,泄水孔位置等。4大樣圖包括但不限于:泄水孔、截水溝及排水溝、擋板、立柱、格構梁等構造構件詳圖。7.6.1加筋土擋墻支護設計計算應包含以下內容:1整體穩定性計算;必要時尚應進行地基穩定性驗算;2面板計算;3筋帶強度及長度計算。7.6.2加筋土擋墻支護設計圖紙尚應包含下列內容:1支護平面布置圖;2支護剖面圖;3大樣圖;4當擋墻需采用人工地基時,應提供相應的施工圖。7.6.3加筋土擋墻的設計說明應包含以下內容:1地基和基礎施工及驗收要求;2面板、加筋帶及墻背填料等原材料要求;3構造和防、排水設施要求;4質量檢測和驗收的內容及要求.7.6.4加筋土擋墻監測項目應包括坡頂水平位移、豎向位移等。【條文說明】7.6.1~7.6.4本節主要對加筋土擋墻提出針對性要求。7.6.2加筋土擋墻支護設計各類圖件應滿足以下基本規定:1支護平面布置圖應明確加筋土擋墻平面位置,擋墻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2支護剖面圖應明確加筋土擋墻高度及相應標高;明確壓頂梁、面板及其基礎型式與埋深、筋帶等構造構件的主要參數;明確擋墻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等。3大樣圖包括但不限于:泄水孔、反濾層、截水溝及排水溝等構造構件詳圖。7.7.1巖石噴錨支護設計計算應包含以下內容:1巖石側壓力計算;2錨桿軸向拉力、桿體截面計算;3錨桿承載力計算。7.7.2巖石錨噴支護設計圖紙尚應包含下列內容:1支護平面布置圖;2支護剖面圖;3立面圖;4大樣圖。7.7.3巖石噴錨支護的設計說明尚應包含以下內容:1邊坡坡面處理要求;2錨桿、格構梁等構件布置及原材料要求;3構造和防、排水設施要求;4質量檢測和驗收的內容及要求。7.7.4巖石錨噴監測項目應包括坡頂水平位移、豎向位移、錨桿拉力等。【條文說明】7.7.1~7.7.4本節主要對巖石錨噴支護提出針對性要求。7.7.2巖石錨噴支護設計各類圖件應滿足以下基本規定:1支護平面布置圖應明確巖石錨噴支護平面位置,擋墻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2支護剖面圖應明確巖石噴錨支護高度及相應標高,明確錨桿、放坡坡率、泄水孔、巖土層厚度、地下水位等主要參數;明確擋墻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等。3立面圖應展現邊坡立面的整體形態;明確格構梁及錨桿的立面布置,泄水孔布置等信息;對于地形比較復雜的邊坡,尚應標明對應坐標(或里程)的坡頂和坡底標高等信息。4大樣圖包括但不限于:泄水孔、截水溝及排水溝、格構梁等構造構件詳圖。7.8.1坡率法設計的坡率應根據工程經驗按工程類比原則或通過穩定性計算分析確定。7.8.2坡率法設計圖紙尚應包含下列內容:1支護平面布置圖;2支護剖面圖;3大樣圖;7.8.3坡率法的設計說明應包含以下內容:1坡面防護或綠化要求;2構造和防、排水設施要求;3坡面清理要求、施工順序等。7.8.4坡率法監測項目應包括坡頂水平位移、豎向位移等。【條文說明】7.8.1在保持邊坡整體穩定的條件下,開挖坡率允許值應根據工程經驗按工程類比原則結合已有穩定邊坡坡率分析確定;以下情況邊坡的坡率應通過穩定性計算分析確定:1有外傾軟弱結構面的巖質邊坡;2土質較軟的邊坡;3坡頂邊緣附近有較大荷載的邊坡;4高度超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規定坡率允許高度的邊坡。7.8.2坡率法支護設計各類圖件應滿足以下基本規定:1支護平面布置圖應明確邊坡的平面位置,坡頂、坡底與用地紅線、周邊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2支護剖面圖應明確放坡高度及相應標高、水平臺階、泄水孔、巖土層厚度、地下水位等主要參數;明確坡頂、坡底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等。3大樣圖包括但不限于:泄水孔、截水溝及排水溝等構造構件詳圖。7.9.1在邊坡上設置坡面防護或綠化時,應提供邊坡穩定性評價并明確防護措施的種類。7.9.2坡面防護與綠化設計圖紙尚應包含下列內容:1支護平面布置圖;2支護剖面圖;3立面圖;4大樣圖。7.9.3坡面防護或綠化的設計說明應包含以下內容:1坡面防護或綠化原材料要求;2構造和防、排水設施要求;3坡面清理要求、施工順序等。7.9.4坡面防護監測項目應包括坡頂水平位移、豎向位移等。【條文說明】7.9.1常用坡面防護措施有剛性防護、柔性防護、植物防護和復合型防護。7.9.2坡面防護與綠化支護設計各類圖件應滿足以下基本規定:1支護平面布置圖應明確坡面防護或綠化的平面位置,防護邊坡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2支護剖面圖應明確坡面防護高度及相應標高,明確防護結構(或綠化)、放坡坡率、泄水孔、巖土層厚度、地下水位等主要參數;明確邊坡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等。3立面圖應展現邊坡立面的整體形態;明確坡面防護的立面布置,泄水孔布置等信息;對于地形比較復雜的邊坡,尚應標明對應坐標(或里程)的坡頂和坡底標高等信息。4大樣圖包括但不限于:防護結構、泄水孔、截水溝及排水溝等構造構件詳圖。8.1.1建筑基坑支護結構選型應考慮場地地質條件、周邊環境、安全等級、設計使用年限、施工條件及工程經驗等因素綜合確定。8.1.2基坑支護設計計算應綜合考慮各類荷載及其不利組合,明確計算工況,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行業標準《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等有關規定。8.1.3基坑支護設計文件應明確設計使用年限。8.1.4基坑支護設計除滿足設計計算結果要求外,尚應滿足構造設計要求。【條文說明】本章為新增章節,多數內容在本標準2011年版第7章的基礎上發展8.1.2本章第8.2節~第8.8節主要對我省基坑工程目前常用的支護結構類型的設計提出了具體的基本要求,包括排樁、錨桿、內支撐、地下連續墻、水泥土墻、土釘墻等。實際工程中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應用;以上未涵蓋的支護結構設計文件的編制可參照本標準的要求執行。8.1.3基坑工程多數是臨時性的,一般工期不超過兩年。但隨著工程建設規模的不斷發展和環保要求的提高,基坑工程的工期也逐漸加長,超過一年、甚至兩年的基坑逐漸增多,有必要采取基本的防腐蝕措施;受地形環境所限或抗震措施需要,與永久性邊坡相結合的基坑也越來越多,亦應考慮耐久性設計;防腐措施應按基坑支護結構的使用年限及所處環境有無腐蝕性來確定不同的防護等級與標準,以滿足支護結構使用期間的化學穩定性。8.2.1錨桿設計計算應包含以下內容:1極限抗拔承載力計算;2軸向拉力標準值計算;3自由段長度計算;4桿體的受拉承載力計算;5腰梁截面承載力計算。8.2.2錨桿支護設計圖紙尚應包括下列內容:1支護平面布置圖;2支護剖面圖;3立面圖;4大樣圖。8.2.3錨桿的設計說明尚應包含以下內容:1錨桿成孔工藝要求;2錨桿、腰梁等構件的原材料要求;3錨桿張拉及鎖定要求;4質量檢測和驗收的內容及要求;8.2.4錨桿監測項目應包括錨桿軸力等。【條文說明】本節在本標準2011年版第7.3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8.2.1~8.2.4本節主要對錨桿支護構件提出針對性要求。8.2.2錨桿支護設計各類圖件應滿足以下基本規定:1支護平面布置圖。當錨桿的平面布置較復雜時宜提供平面圖,平面圖應明確錨桿平面位置及間距,錨桿與基礎邊線的位置關系,必要時尚應明確錨桿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2支護剖面圖應明確錨桿支擋基坑深度及相應坡頂、坡底、錨桿的標高,錨桿傾角、直徑及長度,桿體、泄水孔、腰梁截面尺寸及配筋、巖土層厚度、地下水位等主要參數;明確錨桿與基礎邊線的位置關系,必要時尚應明確錨桿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3立面圖應展現基坑立面的整體形態;明確腰梁及錨桿的立面布置、泄水孔布置等信息;對于地形比較復雜的基坑,尚應標明對應坐標的坡頂和坡底標高等信息。4大樣圖包括但不限于:腰梁、泄水孔、預埋件、錨桿連接及錨固節點等構造構件詳圖。8.3.1內支撐支護設計計算應包括下列內容:1支撐結構內力計算,包括各承力構件的軸向力、剪力、彎矩及扭矩;2支撐結構截面承載力、變形及穩定性驗算,包括節點強度驗3圍檁內力計算及截面強度驗算;4立柱承載力、變形及穩定性驗算;5拆除支撐時,換撐體系的設計計算。8.3.2內支撐支護設計圖紙尚應包括下列內容:1支護平面布置圖;2支護剖面圖;3工況圖;4大樣圖。8.3.3內支撐的設計說明尚應包含以下內容:1支撐梁、冠梁、腰梁、立柱、預埋件等構件的原材料要求;2施工工況及其他注意事項;3質量檢測和驗收的內容及要求;8.3.4內支撐監測項目應包括坡頂水平位移、豎向位移、立柱豎向位移、支撐軸力等。【條文說明】本節在本標準2011年版第7.4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8.3.1內支撐計算時應繪制內支撐結構計算簡圖,應標明內支撐和換撐的平面布置及標高、各構件的截面尺寸及節點。8.3.2內支撐支護設計各類圖件應滿足以下基本規定:1支護平面布置圖應明確各層內支撐平面位置及間距,內支撐與基礎邊線的位置關系,必要時尚應明確內支撐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2支護剖面圖應明確內支撐支擋基坑深度及相應坡頂、坡底、支撐的標高,樁(墻)截面及配筋、冠梁與腰梁截面尺寸及配筋、泄水孔、巖土層厚度、地下水位等主要參數;明確內支撐與基礎邊線的位置關系,必要時尚應明確內支撐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3工況圖應明確各工況施工工藝與工序、相對關系及相應標4大樣圖包括但不限于:支撐及換撐構件、冠梁、腰梁、立柱、泄水孔、預埋件、連接節點等構造構件詳圖。8.4.1排樁支護結構設計計算應包括以下內容:1土、水壓力計算(考慮各種附加荷載);2混凝土支護樁截面承載力計算;3型鋼、鋼管、鋼板支護樁受彎、受剪承載力計算;4抗傾覆及整體穩定性計算;當坑底存在軟土層時,尚應進行抗隆起穩定性計算;5樁長及樁的嵌固深度驗算;6樁身位移計算;8.4.2排樁支護設計圖紙尚應包括下列內容:1支護平面布置圖;2支護剖面圖;3立面圖;4大樣圖。8.4.3排樁的設計說明尚應包含以下內容:1成樁順序及成孔工藝要求;2樁身及冠梁等原材料要求;3構造和防、排水設施要求;4質量檢測和驗收的內容及要求;8.4.4排樁監測項目應包括坡頂水平位移、豎向位移等,必要時尚包括深層水平位移、地下水位等。【條文說明】本節在本標準2011年版第7.2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8.4.1~8.4.4本節主要對排樁及鋼板樁提出針對性要求。8.4.2排樁支護設計各類圖件應滿足以下基本規定:1支護平面布置圖應明確支護樁平面位置及樁間距,支護樁軸線與基礎邊線的位置關系,必要時尚應明確支護樁軸線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2支護剖面圖應明確支護樁支擋基坑深度及相應坡頂坡底標高、支護樁嵌入巖土層深度、泄水孔、樁身與冠梁截面尺寸及配筋、巖土層厚度、地下水位等主要參數;明確支護樁軸線與基礎邊線的位置關系,必要時尚應明確支護樁軸線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3立面圖。地表高差較大或基坑深度變化較大時宜提供立面圖;立面圖應明確支護樁的立面布置,標明變化較大處坐標及坡頂、坡底標高等信息。4大樣圖包括但不限于:樁身、冠梁、腰梁、泄水孔、預埋件及連接節點等構造構件詳圖。8.5.1地下連續墻支護設計計算應包括下列內容:1土、水壓力計算;2入土深度及內力計算;3墻體位移計算;4墻身截面承載力及配筋計算;5槽壁穩定性驗算,接頭構件的強度及變形驗算;6整體穩定性驗算;7抗傾覆穩定性驗算:8抗隆起穩定性驗算;9涉及錨桿或內支撐的部分按其相應要求提供計算內容;10地下連續墻作為地下室外墻一部分或全部時,尚應提供按永久性結構進行設計計算的相關成果。8.5.2地下連續墻支護設計圖紙尚應包括下列內容:1支護平面布置圖;2支護剖面圖;3立面圖;4大樣圖。8.5.3地下連續墻的設計說明應包含以下內容:1明確槽段劃分及接頭形式;2墻身、冠梁及圍檁等原材料要求;3構造和防、排水設施要求;4質量檢測和驗收的內容及要求;8.5.4地下連續墻監測項目應包括坡頂水平位移、豎向位移等;必要時尚應明確深層水平位移、圍護墻內力、圍護墻側向土壓力、地下水位等。【條文說明】本節在本標準2011年版第7.5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8.5.1~8.5.4本節主要對地下連續墻提出針對性要求。8.5.2地下連續墻支護設計各類圖件應滿足以下基本規定:1支護平面布置圖應明確地下連續墻平面位置及槽段劃分,地下連續墻軸線與基礎邊線的位置關系,必要時尚應明確地下連續墻軸線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2支護剖面圖應明確地下連續墻支擋基坑深度及相應坡頂坡底標高、墻身嵌入巖土層深度、墻身與冠梁截面尺寸及配筋、巖土層厚度、地下水位等主要參數;明確地下連續墻軸線與基礎邊線的位置關系,必要時尚應明確地下連續墻軸線與建筑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3立面圖。當地表高差較大或基坑深度變化較大時,宜提供立面圖,立面圖應明確地下連續墻的立面布置,標明變化較大處坐標及坡頂、坡底標高等信息。4大樣圖包括但不限于:墻身、冠梁、腰梁、預埋件及連接節點等構造構件詳圖。8.6.1重力式水泥土墻設計計算應包含以下內容:1抗滑移穩定性驗算;2抗傾覆穩定性驗算;3整體滑動穩定性驗算;4嵌固深度計算;5墻體正截面承載力計算;6涉及錨桿或內支撐的部分按其相應要求提供計算內容。8.6.2重力式水泥土墻支護設計圖紙尚應包含下列內容:1支護平面布置圖;2支護剖面圖;3大樣圖;8.6.3重力式水泥土墻的設計說明尚應包含以下內容:1施工工藝要求;2墻身及連接面板的原材料要求;3構造和防、排水設施要求;4質量檢測和驗收的內容及要求;8.6.4重力式水泥土墻監測項目應包括坡頂水平位移、豎向位移【條文說明】本節在本標準2011年版第7.6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8.6.1~8.6.4本節主要對重力式水泥土墻提出針對性要求。8.6.2重力式水泥土墻支護設計各類圖件應滿足以下基本規定:1支護平面布置圖應明確水泥土墻平面位置,墻身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2支護剖面圖應明確水泥土墻支擋基坑深度及相應坡頂坡底標高、墻身嵌入巖土層深度、墻身截面、連接面板截面尺寸及配筋、巖土層厚度、地下水位等主要參數;明確水泥土墻與基礎邊線的位置關系,必要時尚應明確支護樁軸線與建筑紅線、相鄰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的位置關系。3大樣圖包括但不限于:墻身截面與搭接形式、連接面板等構造構件詳圖。8.7.1型鋼水泥土攪拌樁支護結構設計計算或驗算應包括以下內1分布土反力計算;2當采用錨拉或內撐支護時,應計算錨桿或內撐對型鋼的作用3整體穩定性計算;當坑底存在軟土層時,應進行抗隆起穩定性計算;4樁的嵌固深度驗算;5樁及型鋼的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載力計算;6樁身位移計算。8.7.2型鋼水泥土攪拌樁支護設計圖紙應包括下列內容:1支護平面布置圖;2支護剖面圖;3大樣圖。8.7.3型鋼水泥土攪拌樁的設計說明應包含以下內容:1施工工藝要求;2樁身及冠梁等原材料要求;3構造和防、排水設施要求;4質量檢測和驗收的內容及要求。8.7.4型鋼水泥土攪拌樁監測項目應包括樁頂水平位移、豎向位移等,必要時尚包括深層水平位移、地下水位、深層攪拌樁的滲透性【條文說明】本節為新增章節。8.7.1~8.7.4本節主要對型鋼水泥土攪拌樁提出針對性要求。8.7.2型鋼水泥土攪拌樁支護設計各類圖件應滿足以下基本規定:1支護平面布置圖應明確型鋼水泥土攪拌樁平面位置,支護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有效排痰護理 2
- 造口并發癥及處理
- 心肺復蘇知識培訓
- 浙江省2023~2024學年高二數學下學期返校聯考試題含答案
- 貴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檢測 數學試卷(含解析)
-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新豐初級中學2025屆學業水平模擬考試化學試題仿真模擬試題A卷含解析
- 內蒙古豐州職業學院《食品工藝綜合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九州職業技術學院《礦床地球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實驗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年級5月統測模擬試卷含解析
- 西交利物浦大學《理論力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可樂罐罐身主要成分的探究
- 麻醉復蘇室護理進修匯報
- 醫療用毒性藥品培訓課件
-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王彥第8版)習題及答案 第1-23章 政府會計的基本概念-政府單位會計報表
- 2024版機動車鑒定評估師必備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課件
- 小學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作業設計案例
- 車輛動態監控員培訓課件
- 2024年基金應知應會考試試題及答案
- 小升初數學銜接講座
- HR用工風險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