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故鄉》教學設計_第1頁
第15課《故鄉》教學設計_第2頁
第15課《故鄉》教學設計_第3頁
第15課《故鄉》教學設計_第4頁
第15課《故鄉》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故鄉——為人生,改良這人生》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找出行文線索,劃分層次并概括段意。2.通過分析所見、所憶的人物和環境,探究故鄉變化的原因。3.感悟作者批判舊社會,改良舊人生,尋求新生活的愿望和決心。教學流程學生學習過程及活動教師助學指導自學先行:了解作者及作品。通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在書上圈點勾畫做閱讀批注,找出行文線索,劃分層次并概括段意。4.回顧名著《朝花夕拾》,結合文章具體內容概括魯迅筆下的麻木社會。【任務一】預習成果展示與交流1.各小組出示整理的生字詞及其注音、釋義;3.總結行文線索,劃分層次并概括段意;4.結合《朝花夕拾》,談談魯迅先生筆下的麻木社會。(學生:展示—糾正—補充),過渡語:從展示的內容看,大家預習很充分。魯迅先生一直致力于叫醒麻木的中國人,這不僅在散文集中有所體現,還在小說集《吶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魯迅先生在《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中表明自己創作小說的目的是:為人生,改良這人生。下面走進課文,領悟魯迅先生的創作意圖。【任務二】改人生1.朗讀文章78—88段,找出文中能體現魯迅“改良人生”這一創作目的的依據;過渡語:文中所見的并“不愿意”的生活狀態是如何的?在這樣生活狀態下的人們又是如何的?2.默讀回故鄉和在故鄉的段落,根據文中的獨特環境、獨特語言、獨特動作總結現在人物的生活狀態和人物形象。過渡語:魯迅先生文章里不僅僅寫到了所見的“不愿意”的生活,還提到了“全不如此”二十年前的生活,二十年前的故鄉的人們是怎樣的?3.默讀回故鄉和在故鄉的段落,根據文中的獨特環境、獨特語言、獨特動作總結過去人物的生活狀態和人物形象。過渡語:種種變化讓文中曾經親密無間的小伙伴如今變得那樣隔膜。4.從文中圈畫出造成這種隔膜的原因。(學生討論—質疑—展示—補充)鏈接: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過渡語:這是《吶喊自序》中的一段話,結合文章88段,探討魯迅先生要怎樣改良人生?【任務三】思人生結合鏈接材料,思考本句中的“走”、“走的人多了”有何深意?(小組討論—展示—師補充)過渡語:我們一起探討了魯迅先生要改良什么樣的人生,怎么去改良人生。文中86段用省略號代替了改良后的人生。我們一起發揮想象,續寫魯迅先生筆下的新人生。【任務四】明人生1.發揮想象,續寫宏兒和水生長大后見面的情景。(稱呼、眼神、動作、對話)(學生創作—討論—發言—師點評)【課堂結語】魯迅先生雖然身處令人絕望的現實世界,但是在精神世界里也還可以尋找一方凈土。這希望雖然渺茫,卻如星星之火充滿力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曾在人生路上茫然彷徨,對生活絕望。但是困難再多,也要對生活抱有希望,不要停下前進的腳步。正如魯迅筆下的那句名言:“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布置作業】1.閱讀魯迅小詩《自嘲》和臧克家的《有的人》,寫一篇閱讀隨筆“我心中的魯迅先生”。預設1;陰晦(huì):陰沉,昏暗;鄙夷(bǐyí):輕視,看不起;瑟(sè)索:身體因寒冷、受驚而蜷縮、抖動。現在多寫作“瑟縮”;恣睢(zìsuī):任意胡為。預設2作者及寫作背景(略)預設3:行文線索:在家鄉的見聞感受;劃分層次:15回故鄉;677在故鄉;7888離故鄉。預設4:《瑣記》:游泳池淹死了兩個幼年學生后,人們才修好了水池,卻還在上面修了關帝廟,還請和尚來念經,諷刺人們的封建迷信。《藤野先生》:觀看電影的中國人面對同胞被殺害,不但沒有同情憐憫,反而拍手稱贊,批判舊社會中國人的麻木不仁。預設1:86段中的三個“不愿意”和“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預設2:“不愿意”:環境:第2段:陰晦、蕭索;第6段:枯草的斷莖;(朗讀,讀出蕭條)語言:閏土:60段:老爺的稱呼;楊二嫂:39段:尖利的怪叫;(角色扮演朗讀,讀出感嘆號表達的放縱、尖銳)50段:諷刺“我”放了道臺,有三房姨太太;(角色扮演朗讀:讀出嘲諷的語氣)動作:閏土:70、72段:只是搖頭;楊二嫂:52段: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生活狀態:蕭索、愁苦、顛沛流離;人物形象:閏土:封建等級觀念強、生活窘迫、麻木、遲鈍;楊二嫂:自私、刻薄、放縱、潑辣。預設3:“二十年前”:環境:第12段:神異的圖畫、金黃的圓月、海邊的沙地、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語言:閏土:18段、23段、28段:講述生活新鮮事(角色扮演朗讀,讀出語氣的輕快)動作:閏土:12段:捏、盡力刺去;楊二嫂:45段:終日坐著;生活狀態:快樂、和諧;人物形象:閏土:熱愛生活、活潑淳樸;楊二嫂:安靜、討人喜歡。預設4:個人:15段:閏土脖子上的銀項圈是在神佛面前求來的;60段:對“我”用老爺的稱呼;75段:閏土拿走了一副香爐和燭臺。閏土具有信奉神靈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等級觀念。社會:74段: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落款時間:1921年1月。(結合預習內容,概述寫作背景)辛亥革命后十年間中國農村的社會現實問題。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后的近百年時間里戰爭的爆發、列強的掠奪侵略、政權的爭奪更替使社會動蕩不安,人民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農村問題更是日益突出。1911年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統治中國千年的君主帝制被推翻,建立共和政體,孫中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取得了短暫的“勝利”,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情并沒有被改變,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農民問題依舊尖銳。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1914年袁世凱盜取了辛亥革命勝利的果實,中華民族陷入軍閥動蕩的混亂時期,人民生活在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下。預設1: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走”代表行動、實踐,“走的人多了”代表需要許多人的共同努力。總而言之,作者期盼人們滿懷希望去奮斗,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愿望和決心!只要心懷希望,就有打破鐵窗的可能,就有收獲光明的可能!(齊讀88段,再次用聲音吶喊出愿望與決心。)預設1:三十年之后的某一天,一個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中年男子徘徊在昔日周家舊宅的門口,若有所思。突然,他聽到后面有人問:“你是宏兒嗎?”他轉過身,愣了幾秒鐘,驚喜地叫道:“水生!”兩個人都很興奮,他們來到街邊的一個茶館里交談起來。宏兒說:“自從那天一別,已經三十年了。這次回鄉,我就是想找到你,應當年之約啊。”水生聽了非常高興:“是啊,我也總盼著你來呢!現在時代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