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體育產業結構演變歷程、現狀及政策選擇_第1頁
英國體育產業結構演變歷程、現狀及政策選擇_第2頁
英國體育產業結構演變歷程、現狀及政策選擇_第3頁
英國體育產業結構演變歷程、現狀及政策選擇_第4頁
英國體育產業結構演變歷程、現狀及政策選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英國體育產業結構演變歷程、現狀及政策選擇摘要:對英國體育產業結構的演進歷史、現實狀況和政策選擇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英國體育產業緣起于休閑體育運動,并逐漸發展成為高度市場化和商業化的職業體育運動;英國體育產業內外部結構合理,體育產業已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競賽表演業和健身休閑業成為體育主導產業;英國體育產業形成了以扶持“全民運動”為主的大眾體育政策和以扶持“職業體育”為主的體育財稅政策。對推動我國體育產業結構演進的啟示如下:培育體育消費,推進自下而上的內源性體育產業發展模式;優化體育產業結構,推進大眾體育與職業體育協調發展;加強政策支持,推進財稅政策改革。關鍵詞:體育經濟;體育產業;產業結構;供給側改革;英國;體育經濟是伴隨著體育產業的興起而出現并不斷發展起來的。國外大多數學者認為,體育經濟發端于英國,并在美國發展壯大。英國被稱之為現代體育和體育產業的發源地[1],其體育產業在世界體育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英國的職業體育發展較好,同時休閑體育運動盛行,全民健身基礎雄厚,足球、高爾夫、橄欖球、水上運動等“戶外運動”發展迅猛。英國體育產業結構呈現出以健身休閑業和競賽表演業為主體的合理體育產業結構。近年來,體育學界關于英國體育產業的研究主要體現在英國體育產業發展方式及其經驗借鑒研究[2]、英國體育產業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3]、英國體育產業國家戰略研究[4]、英國體育休閑產業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研究[5]等方面,而關于英國體育產業結構的研究相對不多。合理的體育產業結構是體育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6]。英國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合理的體育產業結構,通過探尋英國體育產業結構演進的內在邏輯,以期為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參考。1、英國體育產業結構演進的歷史探源英國體育產業緣起于貴族紳士運動(休閑體育運動),并逐漸向職業體育轉變,最終形成了高度的市場化、商業化發展模式。體育作為一項產業活動是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而產生的,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變革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7]。在英國工業化早期,由于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經濟基礎和大眾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尤其是英國不同階層的體育活動有了不同的變化。一方面,貴族紳士熱衷于賽馬、足球等運動,并開始投資體育賺取利潤,比較典型的事例是,1750年,英國貴族在紐約馬克特市成立賽馬俱樂部,成為英國上層人群參與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這也是現代休閑娛樂業的最早雛形。賽馬俱樂部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原則進行經營的方式,開創了現代體育俱樂部法人治理結構和制度安排,成為現代體育俱樂部治理模式的典范[8]。另一方面,休閑娛樂活動深受英國民眾喜愛,一些貴族人群發現了其中的巨大商機,并通過招募體育競賽表演者,組織體育競賽活動,以獲取比賽門票收益,從而形成了體育競賽表演業的雛形。比較典型的事例是,中世紀流行于英國鄉村的懺悔節足球賽,如今已經實現了由無規則的鄉村娛樂活動向規則完善的職業體育轉變。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社會地位顯著提升,收入和閑暇時間增多,進一步推動了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發展。以英國職業足球為代表的職業體育得到了迅速發展。18世紀,英國逐漸向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邁進,并建立了多個殖民地。英國將其相對完善的經濟社會制度、先進的技術以及休閑娛樂的生活方式不斷向全世界推廣和傳播,而其中就包括休閑娛樂業和競賽表演業等運動項目及組織經驗?,F代體育的絕大部分運動項目可以作為產業來經營,基本上都是英國人創立并推崇的[9,10]。英國人熱衷于休閑娛樂活動,并在殖民主義時期通過其影響力逐漸傳播到美國和亞歐等國家,這從客觀上推動了體育在全球的職業化和商業化進程,由此為現代體育的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英國廣泛的體育群眾基礎和體育消費市場,為體育產業經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隨之產生了俱樂部體制模式,為體育運動開展經營活動提供了必需的組織形式。在19世紀末,以職業足球為代表的英國職業體育已經具備了相當大的規模和影響力,成為整個歐洲乃至世界各國學習的楷模。英國作為傳統體育項目發源地和老牌體育強國,其體育運動處于自然健康發展狀態,能夠基本滿足功能需求和價值需求[11]。職業體育具有影響力大、關注度廣等特點,以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和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為代表的職業體育賽事,為英國體育產業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進入21世紀,英國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凸顯,隨著倫敦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英國奧林匹克文化對國內社會影響和國際社會影響進一步提升。追溯英國體育產業的緣起發現,英國休閑體育活動的出現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并進一步促進職業體育走向商業化、市場化。英國體育產業是依靠群眾自發性體育活動,不斷推進體育的產業化、市場化發展。其典型的內源性發展模式為英國體育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保障。2、英國體育產業結構的現實狀況體育產業結構是指體育產業內部的構成以及各部門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比例關系,包括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兩個方面[12,13]。合理的體育產業內外部結構對體育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1、英國體育產業的外部結構體育產業外部結構是指體育產業總規模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能夠反映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英國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形成體育產業的國家,其最早將法人治理結構和產權制度等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引入體育運動,并對體育運動的制度、規則予以推廣和完善,從而促使多項戶外運動進行商業化運作,開創了體育俱樂部制度的先河。英國不僅擁有底蘊深厚的賽馬運動,而且擁有商業化程度高居歐洲五大聯賽之首的“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當前,體育事業已成為英國整個國家經濟機制的重要環節,并已構建起相對完善的體育產業體系[12]。英國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始于20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英國體育產業已經成為英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其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前列。20世紀80年代末,英國體育產業總產值到達68.5億英鎊,超過煙草業和汽車業的產值,提供就業崗位達到37.6萬個,政府通過體育產業可以獲得稅收達24億英鎊,相當于政府體育投資的5倍。20世紀90年代末,英國體育產業總產值超過80億英鎊,排在各行業中的第5位,并向社會提供近50萬個就業機會。進入21世紀,英國體育產業發展迅猛。2008年,英國體育及相關產業的增加值為166.68億英鎊;2010年,英國體育產業對經濟的貢獻達到203億英鎊,占當年經濟總量的1.9%;2011年,英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上升到2.33%,體育產業從業人員達到61.88萬人,占英國總就業人數的2.16%,體育產業的經濟貢獻率和吸納就業能力在歐洲國家前列。在過去5年時間里,英國體育產業總產值已經發展到200億英鎊,并為英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已經成為英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8][10,11]。2.2、英國體育產業的內部結構體育產業內部結構是指內部各行業的構成,以及相互之間的比例關系。合理的體育產業內部結構是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高,體育用品業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低[14]。英國體育產業內部結構主要由競賽表演業和健身休閑業兩個方面構成,形成了合理的體育產業內部結構。從體育競賽表演業角度看,賽事產業是引領英國體育產業的主導產業,以足球、網球、高爾夫、賽車、賽馬為代表的體育賽事產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關注度。如在2001年,英國足球超級聯賽總收入已經達到15億英鎊;2008年,英國賽馬產業年產值為37億英鎊,僅次于足球產業,位列英國第二大體育產業,并為政府貢獻高達3.25億英鎊的稅收,近五年賽馬產業賦稅貢獻達到了15億英鎊;2016年《福布斯》全球足球俱樂部價值榜顯示,有6家英國足球俱樂部排在世界足球俱樂部前10位。在英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職業體育產業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足球產業是職業體育產業的支柱。以足球賽事等衍生出的體育廣告業、體育傳媒業蓬勃發展,使英國體育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化和多樣化。從體育健身休閑業角度看,英國作為休閑體育產業的發源地,健身、休閑、娛樂等活動已經成為英國民眾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2012年,英國健身產業總產值為38.6億英鎊,健身場所有5900家。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英格蘭體育理事會開展的一項體育調研顯示,英國16歲及以上人群每周至少參與一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人數達到1557萬,占英國人口總數的35.8%;在16歲及以上的人群中,至少有950萬人為體育俱樂部成員,占英國總人數的22%。英格蘭體育理事會估算,每年群眾因參與體育活動而產生的健康價值為112億英鎊。2014年英國國內參與度較廣的群眾性體育項目產生的價值分別為:游泳運動(270萬英鎊)、田徑運動(220萬英鎊)、自行車運動(210萬英鎊)、足球運動(200萬英鎊)[15]。群眾廣泛參與的體育健身服務業在英國體育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尤為突出,同時也為體育用品業、體育競賽業等行業門類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3、英國體育產業結構演進的政策選擇體育產業結構演進是推動體育產業結構向合理化和高級化發展的過程,英國體育產業的政策選擇,樹立“精英與大眾”并重的體育發展思路[16],為體育產業結構演進提供強有力保障。英國體育產業結構演進的政策選擇主要是扶持“全民運動”為主的大眾體育政策和扶持“職業體育”為主的體育財稅政策。3.1、扶持“全民運動”為主的大眾體育政策英國政府非常重視大眾體育發展,早在1935年英國就成立了身體訓練與娛樂中央委員會,并于1937年頒布了《身體訓練與娛樂條例》,政府通過財政支持擴建體育場地設施,以提升體育設施的有效供給來滿足大眾健身需求,從而達到提高國民健康水平的目的。1965年,英國咨詢體育委員會成立;1972年,咨詢體育委員會通過了皇家憲章授予的行政權力,并重組更名為國家體育局。其目的是“為了提高體育和娛樂的標準化程度”,重點是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以提供更廣泛、更全面的體育設施,鼓勵大眾參與體育運動。英國體育政策正是從1972年開始向系統化、制度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并影響體育產業結構的演進歷程。1972年,英國國家體育理事會成立,其主要政策導向是推動群眾參與體育娛樂活動和加大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政府財政投入,由1972年的360萬英鎊增加至1979年的1520萬英鎊。1973年,關于體育與娛樂問題的“科巴姆報告”,注重體育娛樂化,強調激發和挖掘大眾的潛在需求。1975年,英國出版《體育和娛樂白皮書》指出,體育和娛樂是國家福利的組成部分,在國家福利制度下,需要完善大眾體育及娛樂政策,推進對特殊群體的體育及娛樂福利供給,并加大對體育資源匱乏的地區進行資金投入。1979年,英國政府開始制定全責明晰的體育發展規劃,政府和企業共同參與體育發展,推進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體育管理體制,突出以大眾體育作為提升國民身體健康的切入點。1982年,英國國家體育局制定了未來十年發展戰略,即社區體育發展的國家框架。在社區體育國家框架下,推廣體育文化及體育活動,提升大眾體育參與度,以最大化提高經濟社會效益。1986年和1987年,英國財政部發布的白皮書指出,通過體育資金發展娛樂體育。1988年,國家體育局制訂社區體育發展計劃,主要對象是青少年和婦女人群。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關于體育政策的重點集中在群眾體育層面,被稱之為“全民運動”??梢钥闯?政府出臺一系列全面、系統的國家大眾體育扶持政策,建立了完善的大眾體育政策體系,為英國群眾體育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3.2、扶持“職業體育”為主的體育財稅政策英國體育產業起步較早,是最早將產權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及制度規則引入體育運動的國家。英國的職業體育產業發展能夠走在世界前列,與完善的體育財稅政策密切相關。英國政府通過減免非營利性體育組織的稅收,鼓勵私人機構參與體育產業發展。在財政補貼“職業體育”發展方面,英國政府長期設立職業體育俱樂部專項基金。1975年,英國政府設立了“足球信托基金”,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國內職業體育俱樂部的球場安全狀況。該基金由博彩公司設立,政府要求博彩公司將每年收入的2%注入“足球信托基金”,以扶持職業體育發展。1991年,英國政府將博彩公司營業稅從40%降低至37%,減免的3%稅收要全部注入“足球信托基金”。2000年,“足球基金會”取代了“足球信托基金”,但其功能不變,仍進行財政投入扶持職業體育發展。從1975至2000年,在20多年里“足球信托基金”共出資6750萬英鎊用于修繕職業俱樂部的體育場館。由英國政府、英國足協、英超公司共同出資的“足球基金會”,其資金使用范圍包括發展職業體育俱樂部、發展青少年足球、發展社區體育等。英國政府對職業體育發展的財政扶持,還體現在有專門的公共資金支付俱樂部賽場外的安保費。這是因為俱樂部擁有球場的產權,所以賽場內的安保費由俱樂部承擔,而賽場外的公共安保費則由政府部門承擔[15]。在稅收優惠方面,英國政府通過稅收優惠鼓勵非營利性的體育俱樂部發展。1958年,英國政府制定的《娛樂慈善法案》指出,營利性社會組織的場地設施只要向社會開放,就可以申請“慈善身份”,從而達到減稅的目的。此外,英國政府還制定了“統一經營稅”,以提供給體育俱樂部更有效的減稅機會。地方政府同樣有權對體育組織進行減稅,以扶持體育俱樂部發展,為推進職業體育發展提供財稅政策支持。4、對推動我國體育產業結構演進的啟示4.1、培育體育消費,推進自下而上的內源性體育產業發展模式英國體育產業結構演進依靠廣泛的群眾基礎,逐漸發展成為具有高度商業化和市場化的職業體育活動,是典型的自下而上的內源性發展模式。我國體育產業需要轉變發展方式,以培育體育消費為重點,從依靠行政指令干預體育產業發展的強制性制度變遷路徑,轉變為依靠需求的誘致性制度變遷的演進路徑[17]。我國體育產業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發展起來的。1994年,全國足球甲A聯賽走上職業化發展之路,標志著我國職業體育正式拉開帷幕。由于當時我國的群眾基礎薄弱,關注職業體育賽事發展的人群較少,職業體育賽事缺乏內生性發展動力。當前,隨著大眾消費需求不斷升級,體育消費結構逐漸從實物性體育消費轉變為觀賞性、參與性體育消費。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需要體育產業各業態均衡協調發展。在體育健身休閑業發展方面。需要進一步推進全民健身“三納入”落到實處,推進城鄉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合理規劃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并推進實施農村體育健身工程。在體育競賽表演業方面,不僅需要培育區域性職業體育賽事的觀賞性,而且需要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賽事,以提升大眾參與體育賽事的積極性。在體育用品業方面,推進體育用品業轉型升級,打造體育用品業電子商務平臺,通過體育O2O(onlinetooffline)模式,多渠道提升體育用品業發展。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需要加快培育體育消費,發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帶動職業體育發展,提升體育產業發展的內生性動力,逐漸形成自下而上的體育產業發展模式。4.2、優化體育產業結構,推進大眾體育與職業體育協調發展英國政府重視大眾體育和職業體育發展,并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為該國體育產業結構優化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體育主導產業(健身休閑業和競賽表演業)占比不高。推進大眾體育和職業體育發展對優化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在大眾體育發展方面。以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為引領,完善群眾體育組織體系,發揮群眾體育組織在體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形成政府與社會共同參與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新格局;以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為主線,組織多樣化、多層次的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打造區域文化特色和品牌項目,豐富群眾性體育活動;以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重點,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以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體育場地設施供給,為群眾創造良好的體育健身環境。二是在職業體育發展方面。通過推進職業體育改革,發展職業體育聯盟,使賽事資源、人才資源合理配置;通過完善競技體育“三級訓練網”,加強頂層設計,提升青訓隊伍建設,為輸送職業體育后備人才提供保障;通過完善行業監管,加強政策落地性,取消商業性體育賽事審批權,激發市場活力;通過加強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在規劃建設、財政保障、稅費優惠、投融資渠道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提升職業體育賽事的商業化、市場化水平。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結構性矛盾顯得尤為突出,需要擴大體育有效供給,減少低端無效供給,推進大眾體育和職業體育協調發展,進而達到優化體育產業結構的目的。4.3、加強政策支持,推進財稅政策改革英國政府對體育產業領域的財稅政策支持,為該國體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強有力支撐。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存在著起步較晚、規模不大、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所以加強體育產業的財稅政策支持顯得尤為重要。隨著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需要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在促進國民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充分認識體育產業的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