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2022-2023高二歷史上學期期末測試試題_第1頁
河南省信陽2022-2023高二歷史上學期期末測試試題_第2頁
河南省信陽2022-2023高二歷史上學期期末測試試題_第3頁
河南省信陽2022-2023高二歷史上學期期末測試試題_第4頁
河南省信陽2022-2023高二歷史上學期期末測試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信陽2022-2023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1.5分,40小題,共60分)1.有學者認為,在中國的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應增加玉石時代,并稱之為“方國”階段。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存中首領“惟玉為葬”“以玉為禮”,較為復雜的玉器組合只出現于大型石棺墓內。由此可見,玉石時代的特征是A.經濟生活經歷了第一次革命B.階級分化明顯,孕育國家雛形C.奠定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D.崇尚敬天保民,形成禮樂制度2.西周時期的金文族徽大多為青銅器銘文記載的殷遺族氏標記。下圖為西周金文族徽地域分布變化圖。這一分布變化反映出西周時期A.分封體制促進了族群交融B.貴族階層等級秩序的消融C.宗法血緣關系進一步瓦解D.青銅銘文逐漸走向普及化3.史書記載,秦完成統一后,曾一次將各地豪富二十萬戶遷到咸陽,還曾“徙黔首三萬戶瑯牙臺下,復(免除賦役)十二歲”;擊退匈奴后又“為筑城郭,徙民充之”。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豪富勢力B.開發邊疆地區C.增加政府收入D.鞏固國家統一4.“以文書御天下”是中國古代政治運作的重要特征。下列史料與闡釋對應正確的是史料闡釋A“制詔,三代無文,秦始有之”“秦并天下,改命曰‘制’,令曰‘詔’,于是‘詔’興焉”秦朝開始確立文書制度,并建立起文書傳送系統B“(唐)中書、門下,機要之司。詔敕如有不穩便,皆須執論……凡制、教施行,京師諸司有符、移、關、牒(公文統稱)下諸州者,由都省(尚書省)以遣之”官方文書種類繁多,由三省共同簽署并負責執行C《大明律》規定:“凡增減官文書者,杖六十”凡官文書稽(耽誤)程者,一日吏典笞一十,三日加一等,罪止答四十”以法律手段保證文書工作的正常進行,嚴懲擅改或延誤D雍正諭內閣:“是以令其密折具奏。及發與廷議有裁去本人姓名者,無非欲諸臣所回護,直言無隱”官員上奏密折不必署名,體現內閣決策機制的規范化5.據《后漢書》記載,每年八月秋收之際,政府會進行戶口登記與核實,“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玉)杖,輔之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由此可知,當時A.尊老敬老之風由來已久B.民本思想影響社會生活C.政府實施優撫已成慣例D.賦稅征收依賴大籍管理6.下表所示為唐代中后期全國戶口數變化統計情況。影響這一時期戶口數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時間戶數口數戶均口數(戶)755年8914709529193095.94764年2933125169203865.76A.戶籍制的完善B.賦稅制度的變革C.均田制的瓦解D.政治局勢的動蕩7.右圖為唐宋歲入錢幣與實物數量統計趨勢圖。根據下圖可知,八至十一世紀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向是A.經濟重心南北均衡B.經濟重心逐漸南移C.自然經濟有所發展D.商品經濟發展繁榮8.寶元元年(1038年)三月,諫官韓琦彈劾宰相王隨、陳堯佐和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奏疏先后上了十多次,結果四人被同日罷相。這表明此時的諫官能夠A.監察文武百官B.規勸君主過失C.分割宰相權力D.通過密折奏事9.下表為宋代中外貿易的相關記載。據此可知,宋代序號記載出處①兩宋政府在主要通商口岸設置了“懷遠驛”“來遠驛”等機構以接待外國客商【明】姜準《岐海瑣談》②“(宋)雍熙中,遣內侍八人赍敕書金帛,分四綱,各往海南諸蕃國,勾招進奉。博買香藥、犀牙、珍珠、龍腦”【清】許松《宋會耍輯稿職官》③“到了十世紀末,中國政府曾發出特殊執照,招經營非洲貨的外國商人來華”潘克胡斯特《埃塞俄比亞經濟史入門》A.外國客商社會地位提高B.對外貿易入超的情況比較嚴重C.重農抑商政策出現松動D.政府奉行積極進取的外貿政策10.元朝通過南北大運河漕運江南米糧供應都城官民;明太祖時期則基本不再依靠大運河進行漕運;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復大運河漕運。對此合理的解釋是A.北方地區局勢持續動蕩B.江南地區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C.海路漕運具有明顯優勢D.政治中心的變遷影響運河漕運11.《明會典》記載凡進蘇木、胡椒、香蠟等香料數萬以上者,船至福建、廣東等處,所在布政司隨即會同都司按察司官檢視物貨,封睹完密聽候,先將番使起送,赴京呈報數目……。由此可知A.明朝政府對香料貿易嚴格管理B.明朝中后期中外貿易活躍C.明朝政府嚴格執行海禁政策D.明朝政府限制香料進口12.下表所示為某學者統計的明后期至清中葉江浙部分地區棉田面積占農用地總面積的比例情況。該現象可以說明,這一時期區域松江府太倉府嘉定縣占比50%70%90%A.高產糧食作物大量推廣B.農業商品化的趨勢加強C.經濟重心南移出現逆流D.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13.“禮”和“法”是中國古代社會治理的兩種重要工具。有學者指出“禮”和“法”都是一種行為規范,只是維持規范的力量不同,法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禮是靠傳統的習俗來維持。關于中國古代的“禮”和“法”,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禮法始終尖銳對亞B.秦律體現了禮法結合C.唐朝治國重禮輕法D.清朝鄉約與法律合流14.歸納概括是重要的歷史學習方法之一,以下選項中主題與內容對應正確的是序號主題內容A早期國家的制度建設禪讓制井田制分封制B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鐵犁牛耕都江堰筒車C不斷完善的監察體系御史臺臺諫合一內閣D賦役制度的發展演變上計制兩稅法攤丁入畝15.據不完全統計,清代徽州商幫在江南獨建或寫其他商幫合建的慈善設施達30多處。據此可知,當時A.商人群體參與社會治理B.重農抑商政策已基本廢弛C.基層自治的主體是商幫D.全國性商貿網絡開始建立16.清代科道官對于風聞傳言且事實未清的行為可進行彈劾,這是科道官所獨有的特權。科道官如果出于私心,徇私誣劾,“回奏不實,或并無可據者,降一級調用。”這些規定旨在A.限制監察官員的權力B.保障監察效果C.協調中央與地方關系D.杜絕官場腐敗17.據《中國科學史話》統計,中國歷史上共產生狀元700多名,但有明確著錄籍貫的只有357名。下列四幅柱狀圖是中國古代四個歷史時期(唐代,兩宋、元代、明代)的科舉狀元籍貫部分統計。與這四個歷史時期對應一致的是A.②④③①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18.民國初年,政府專門設立官員甄別委員會,對所有未經考試任命的官員進行甄別。如司法部司長田某稱其在日本留學的畢業文憑遺失,農商部部員賀某稱其在比利時某校畢業但文憑遺失,甄別委員會即電請駐日、駐比使館查復。民國初期的官員甄別A.具有濃厚的人治色彩B.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意在保障官員的素質D.鞏固了民主共和政體19.1922年,李立三在安源(江西省萍鄉市)創辦了第一所安源路礦工人補習學校、白天小學生在這里上課,晚上工人在這里補習,又稱“工人夜校”。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取得勝利后,工人夜校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這所學校的興辦A.推動了北方工人運動的發展B.奠定了中共誕生的階級基礎C.形成了完整的工人教育系統D.提高了當地工人的文化素質20.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政策,規定由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并禁止銀元的流通,將白銀收為國有。這一措施在當時A.增強了政府經濟調控力B.加劇了通貨膨脹C.結束了金屬貨幣的流通D.杜絕了白銀外流21.某學習小組為了進行主題匯報,準備了“孟泰”“時傳祥”和“王進喜”三個人物的材料。其匯報的主題應是A.仁人志士,救亡圖存B.革命先烈,共御外辱C.勞動模范,無私奉獻D.敢為人先,改革開放22.我國于1994年建立和實施了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1995年實行了公務員辭職退職制度,1996年實施了交流輪崗和回避制度,1997年對建立正常的競爭上崗制度進行研究試點。這表明我國20世紀90年代A.黨管干部原則初步形成B.干部選拔實現民主化C.公務員的素質不斷提高D.公務員制度逐步完善23.下表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政府開展一系列外交活動年份外交活動年份2013年倡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6年主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2017年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2019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開幕2022年舉辦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A.致力于發展同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B.推動和平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C.拓寬了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合作領域D.參與并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完善24.“種植植物能養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能養活的人口多得多……農業生產率增長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夠供養新產生的祭司階級、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們出于記事需要而做出的一大發明。”材料的作者意在強調A.農業的出現使人類由食物采集者變為食物生產者B.文字是人們出于生產生活需要而做出的一大發明C.農業的發展對于文明的產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D.農業的出現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25.“農奴每周出勞役3—4天,春耕和秋收的農忙時節,勞役天數還要增加……在民在封建領主的土地上還必須擔當著無盡的額外勞役,諸如修筑城堡、寺院、橋梁道路,或為領主維修倉庫、筑房、運輸糧食等。”材料描述的是A.農業家庭式勞作B.農業莊園式勞作C.手工業家庭式勞作D.手工業作坊式勞作26.中古時期,法國國王把鑄幣權授予諸侯。12世紀中期,享有鑄幣權的諸侯有300余人。至14世紀初,保有鑄幣權的諸侯30余人,15世紀只有7位諸侯留有鑄幣權,上述材料可以佐證法國A.封君封臣制度鞏固B.封建王權不斷強化C.莊園經濟快速發展D.貨幣貶值日益加重27.有學者曾經寫道:“印度洋可以被看作是全球商品、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十字路口,在那里相會的中國、印度、中近東的伊斯蘭國家充當著主角,而歐洲充當配角,大個渴望接近亞洲滾滾財源的配角。”這段話描寫的最有可能是下面哪個時間A.5世紀B.15世紀C.17世紀D.19世紀28.“拜占庭擁有強大的地中海艦隊,這對于控制地中海運輸,打擊海上行掠者,威懾沿海國家……起了重要作用。”材料反映了拜占庭帝國A.保護了傳統商路的暢通B.維持了羅馬帝國的強大C.推動了新航路的開辟D.削弱了地中海沿岸小國29.1518年西班牙國王頒布特許狀,允許本國在美洲的殖民者把非洲黑奴輸入加勒比海群島,被視為歐洲各國“合法”從事黑奴貿易的起點。到1825年,西屬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構成如下表。在此期間項目西屬美洲(%)葡萄牙殖民地巴西(%)歐洲人18.223.4混血種人28.317.8非洲奴隸11.949.8印第安土著41.79.1A.西葡兩國的黑奴貿易遠超他國B.土著印第安人遭到種族滅絕C.美洲的人口結構產生顯著變化D.非洲文化發展為拉美的主流30.莎士比亞在詩集中,把時間描述為一把無情的鐮刀,天下萬物都難躲過,相比末世論時間觀帶來的對死亡的恐懼,他認為人類生命盡管是短暫的,但人創造出來的價值卻可以抵抗時間的侵襲。這一觀念A.否定基督教會的權威B.突出了理性至上的原則C.導致享樂主義的盛行D.順應了資產階級的要求31.17世紀,荷蘭商人從南非進口小麥,從印度進口瑪瑙和貝殼,從巴西進口蔗糖。小麥養活才國內消費者,他們更多地從事商人、銀行家和手工業者等職業,從事農業的人越來越少。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具規模B.荷蘭自然環境不利于農業C.荷蘭推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D.荷蘭地處歐洲的交通要地32.17世紀初期,為了解決出航艦隊的資金問題,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向公眾發行了一種特別的憑證————股票,持有者擁有一部分公司的所有權和利潤的分享權。到了1669年時,該公司擁有超過150艘商船、40艘戰艦、20000名員工和10000名雇傭兵軍隊。這反映出A.歐洲出現了價格革命B.世界貿易中心發生轉移C.荷蘭崛起為軍事帝國D.商業資本主義的擴張性33.下圖為《世界棉花種植者、制造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空間分布與聯系變化示意圖》,由圖中變化可知A.工業革命的開展已勢在必行B.自由主義經濟思想成為主流C.美國成為世界棉花產業中心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34.1776年,英國下議院議員約翰威爾克斯在議會發表演說指出,在某次議會表決中獲得多數的254位議員,其實是由不超過5723人選出的,并且是不重要的市鎮的居民選出的,而伯明翰、曼徹斯特等城市卻遭到不公平對待。這反映出,當時英國A.國王的權力仍然過大B.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矛盾尖銳C.議會的權力遭到濫用D.工業資產階級與貴族矛盾上升35.1877年,瑞士聯邦工廠法規定:工廠主須對工人的健康狀況承擔法律義務;工人工作每天不得超過11小時;14歲以下的兒童不得雇傭;因生產事故造成的工人傷亡,應由下主負責賠償。該法案的實施A.加劇了勞資雙方的矛盾B.是工人不懈斗爭的結果C.保障了兒童的合法權益D.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36.錢乘旦說:“大革命后法國社會動蕩……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此后再沒有發生大規模的革命,法國人開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這一協商建立的民主制度A.鏟除了法國封建殘余勢力B.源于工業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C.使總統成為國家權力中心D.平息了共和派與君主派的斗爭37.從1848年起,普魯士政府開始直接投資修建鐵路,到60年代,國有鐵路已占普魯士鐵路總數的一半以上。普魯士統一德國后,逐步收購私營鐵路,大部分鐵路轉為國有。這說明A.國家政權有力推動工業革命開展B.德國工業革命具有社會主義傾向C.德國普遍推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D.德國經濟發展借鑒蘇聯建設經驗38.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輸出成為國際經濟往來的主要特征,商品輸出的作用與意義已退居次席。主要發達國家傾向于以資本輸出的手段來開辟商品的銷售市場,不再依靠對本國商品的傾銷。這一變化的產生主要得益于A.信貸及商業契約的規范化B.列強對亞非各國的瓜分C.英國殖民霸主地位的喪失D.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進39.1945年底,為了“提倡匯兌之穩定,在會員國間維持有秩序之匯兌方法,并避免競爭性之匯兌貶值”,在美國主導下A.實施了馬歇爾計劃B.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C.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D.達成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40.世界銀行份額實際上是成員國在世行中的權利與義務的基礎,截至2009年,七國集團合計擁有42.89%的投票權。中國、印度、俄羅斯均為2.78%,巴西為2.07%,韓國為0.99%,而最窮的數十個國家累計擁有的投票權僅為10%。這說明A.發達國家經濟開始走向衰落B.新興經濟體面臨金融困境C.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在加劇D.不合理的經濟秩序依然存在二、材料分析題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93年,江蘇連稱港尹灣村出土了木碳《集屏》,它被認為是我國首次發現的西漢時期地方向朝廷早報的上計算,其部分內容如下:鄉百七十,□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當三老(民間推舉,掌教化)百七十人,孝涕力田《發揮道德榜樣作用的鄉民》各百廿人都尉一人,桑一人,辛史丸人,屬五人,書佐十人,嗇夫(掌獄訟、賦稅)一人戶廿六萬六千二百九十,多前二十六百廿九,其戶萬一千六百六十二獲流《安置流氏)提封(郡土地總數)五十一萬二千九十二頃八十五畝二□種宿麥十萬七千三百□十□頃,多前千九百廿頃八十二畝年七十以上受杖《鳩杖》二千八百廿三人(賑濟)用谷七千九百五十一石八斗□升半春種樹六十五萬六千七百九十四畝,多前四萬六千三百廿畝一歲諸錢入二萬萬六千六百六十四萬二千五百六錢一歲諸錢出一萬萬四千五百八十三萬四千三百九十一一歲諸谷入五十萬六千六百卅七石二斗二升少□升注:“□”表示該字史學界尚無明確解釋。依據材料,歸納西漢考核官員的主要內容,結合上計簿的內容說明西漢時期國家治理的特點。(12分)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進入中世紀后期,王權在與教權的合作與斗爭的制度化進程中走向強大,而教權則日漸沒落。從12世紀起,西歐城市發展迅速,商品經濟繁榮。王權最終能取得勝利要歸因于在王權與教皇的斗爭中,西歐各國的民族意識開始了最初的萌動。12、13世紀開始的西歐王權的加強,以及民族和民族國家的形成運動,到15、16世紀大體完成。這一漫長過程的結束,終結了教會在中古盛期所確立的“萬流歸宗”的地位,王權的加強、民族國家的勝利必然意味著教皇勢力的衰落。——摘編自《歐洲中世紀的雙劍論》材料二“我剛剛從英格蘭回來。在那個國家,偉大的成就——我或許該說是難以置信的成就——已經取得。英國的經驗成功證明了被灌輸了同樣精神、抱定同樣目標的個人聯起手來一同工作會造就何等偉業。但是,這幅圖景還有另一面:商品實際生產者——那些真正的工人,而不是坐在辦公桌后面的人——的處境,并不值得羨慕,盡管他看上去可能薪水高。成千上萬的英國工廠的工人沒有一個擁有哪怕一小片土地。他們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態的美(但我們可以)。即使這些美存在于英格蘭,它們也會被從成千上萬的煙囪里冒出的煙霧給遮蔽。”——摘編自韓德森《費希爾和他的工業英格蘭日記(1814——1851)》(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世紀后期王權地位變化的原因及其影響。(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分析工業革命對英國社會的影響。(10分)43.(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通過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談到“窯洞對”(1945年7月毛澤東與黃炎培在延安窯洞討論執政者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引者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窯洞里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這就是‘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經過百年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我們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摘編自任平《“窯洞之問”的“第二個答案”》根據材料,結合所學中國近代現代史,展開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晰)(12分)

高二上學期歷史答案5BADCC6-10DDADD11-15ABDBA16-20BBCDA21-25CDDCB26-30BBACD31-35ADADB36-40BADCD41.主要內容:戶籍的登記與管理;墾田數量;糧食產量;賦稅收支;救濟;優撫等。(任意4點,4分)特點:①各級官員的設置及上計制度,表明國家管理制度的嚴密;②管理人員既有中央任命的都尉、丞,也有鄉里推舉的三老等,表明政府管理與基層民眾的自我管理相結合;③大量農桑耕作收獲情況,反映西漢以農為本;④重視流民安置、敬老和救濟情況,表明西漢重視民生;⑤嗇夫、三老、孝悌力田的不同職能,體現西漢國家治理中法律和教化并舉。(或利用儒家思想強化教化。)(任意4點,8分)42.(1)原因:①西歐城市發展迅速,商品經濟繁榮;②西歐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民族國家逐步形成;③新航路的開辟與早期殖民擴張,壯大了早期資產階級的力量。(3分)影響:①王權的加強促進國家統一,進一步推動民族國家的形成;②沖擊了教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