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一重力、彈力、摩擦力A組2019年全國中考題組1.(2019山東青島,4,2分)下列關于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發(fā)生相對運動的兩個物體間一定會產生滑動摩擦力B.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C.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產生摩擦力的作用,同時自身也受到摩擦力D.滾動摩擦一定比滑動摩擦小答案
C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是相互接觸、相互擠壓、接觸面粗糙并有相對運動,發(fā)生相對運動的兩
個物體間沒有接觸或接觸面光滑,則沒有滑動摩擦力,A錯誤;滑動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可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也可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B錯誤;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一個
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摩擦力作用時,它自身也會受摩擦力的作用,C正確;用滾動代替滑動可以減小摩擦,但
滾動摩擦不一定比滑動摩擦小,D錯誤。故選C。解題關鍵本題考查摩擦力的方向、種類及摩擦力產生的條件。要想產生滑動摩擦力,物體間要有相對運
動,物體間一定有彈力作用,接觸面要粗糙。2.(2019天津,4,3分)如圖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時,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卻向后移動。
該現(xiàn)象說明了
()A.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B.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D.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答案
B當人用力推另一艘小船時,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另一艘小船同時對人施加作用力,這個力
使人和船向相反的方向運動,故選項B正確。3.(2019浙江溫州,13,4分)窗玻璃上趴著一只壁虎(如圖)。水平向右推窗,當壁虎隨窗玻璃一起向右勻速移動
的過程中,壁虎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
A.豎直向上
B.豎直向下C.水平向左
D.水平向右答案
A
當壁虎隨窗玻璃一起向右勻速移動的過程中,壁虎和窗玻璃之間相對靜止,壁虎處于平衡狀態(tài),
壁虎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摩擦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故選A。分析思路壁虎隨著窗玻璃一起勻速運動,壁虎和窗玻璃之間相對靜止,壁虎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其他力的
方向判斷摩擦力的方向。4.(2019四川成都,A16,4分)學校排球聯(lián)賽中,小婷將迎面而來的球扣向了對方場地,如圖所示,說明力可以改
變物體的
。排球上有許多花紋,是采用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的方法來增大
。
答案運動狀態(tài)摩擦解析擊打排球時,改變了排球運動的方向,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排球上的花紋增大了排球表
面的粗糙程度,從而增大了摩擦。5.(2019河北,32,4分)形狀規(guī)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它的重心在它的
上。圖所示為質量分布均
勻但形狀不規(guī)則帶有小孔的薄木板,請用細棉線、刻度尺、筆和鐵架臺來確定它的重心。
(1)操作方法:
。(2)判斷方法:
即為薄木板的重心。(3)實驗中沒有利用到的物理知識:
。(填寫序號)①二力平衡的條件②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③重力的大小跟物體質量成正比答案幾何中心(1)用細棉線系住薄木板的一小孔,懸掛在鐵架臺上,用筆和刻度尺沿細棉線畫出過小孔的豎直線l1;同理,畫
出過另一小孔的豎直線l2(2)兩條直線l1與l2的交點(3)③評分說明:(1)答案意思表達合理即可給分,用作圖法描述正確同樣給分。解析形狀規(guī)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它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1)(2)形狀不規(guī)則的薄木板可以用懸
掛法確定重心:用細棉線懸掛薄木板,畫出薄木板靜止后的重力作用線。再換另一作用點重復操作,兩條重
力作用線的交點就是薄木板的重心。(3)實驗依據(jù)的原理是薄木板靜止時,棉線的拉力與木板的重力平衡,
兩個力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所以沿棉線畫重力作用線,實驗原理中沒利用到“重力的大小跟物
體質量成正比”這一知識點。6.(2019河南,18,6分)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裝置如圖所示,鋁塊和木塊的外形相
同,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固定不動,鋁塊通過細線與彈簧測力計相連。(忽略滑輪的摩擦)
甲乙丙(1)圖甲中,將鋁塊放在水平木板上,豎直向上拉測力計,當鋁塊沿水平方向做
運動時,鋁塊所受滑動
摩擦力大小等于測力計的示數(shù)F1,則F1=
N。(2)比較甲、乙兩次實驗,可以得出:在
相同時,
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3)圖乙實驗完成后,利用原有器材,還可進一步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請你簡要說
明實驗方案:
。(4)請你判斷:圖丙中,鋁塊水平運動時所受滑動摩擦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圖
甲中鋁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答案(1)(2分)勻速直線1.6(2)(2分)接觸面粗糙程度壓力(3)(1分)將木塊與鋁塊互換位置,重復實驗,比較兩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4)(1分)等于解析(1)鋁塊在水平木板上被拉動時,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當鋁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兩
個力是一對平衡力,此時鋁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測力計的示數(shù)F1。從甲圖中可看出測力計示數(shù)F1=1.
6N。(2)比較甲、乙兩次實驗可看出:乙圖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較大,表示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增大;兩次都
是鋁塊和木板接觸,表示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乙圖中鋁塊上多了一個木塊,表示壓力增大,由此可以得出
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的結論。(3)利用原有器材,進一步探究滑動摩擦力大
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需要注意控制壓力相同。水平面上放置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大小等于物體
的重力,所以將木塊與鋁塊互換上下位置重復實驗即可。(4)比較圖丙與圖甲可看出:鋁塊在水平木板上運
動時對木板的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均相同,所以其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考點二力和運動1.(2019湖北黃岡,7,3分)中央電視臺《是真的嗎》某期節(jié)目中,有這樣一個實驗:將一根繩子穿過內壁和端
口光滑的空心圓筒,繩子上端系一個金屬球,下端與裝有皮球的網(wǎng)袋連接。轉動空心圓筒,使金屬球轉動(如
圖)。隨著轉速加大,網(wǎng)袋由靜止開始向上運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網(wǎng)袋靜止時,它受到的總重力與它對繩子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B.金屬球轉動過程中,它受到的重力與繩子對它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C.金屬球轉動過程中,運動狀態(tài)不變D.實驗表明,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需要力答案
D網(wǎng)袋受到的總重力與網(wǎng)袋對繩子的拉力沒有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故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
金屬球受到的重力方向豎直向下,繩子對金屬球的拉力指向運動軌跡的圓心,兩個力沒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故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金屬球轉動的過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在變化,即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故C錯
誤;轉速加大,繩子對網(wǎng)袋的拉力增大,網(wǎng)袋由靜止開始向上運動,說明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需要力,故D正
確。規(guī)律總結(1)二力平衡的條件: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
上。(2)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2.(2019內蒙古包頭,5,3分)如圖所示是艦載機飛離甲板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飛機在跑道上滑行時若外力全部消失,會逐漸停下來B.飛機起飛時加速助跑,可獲得更大的慣性,利于升空C.飛機加速升空,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機械能增大D.飛機飛離甲板后,艦艇底部受到水的壓強變小答案
D飛機滑行時,若外力全部消失,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慣性是物體固有的屬性,其大小與物
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速度無關,故B錯誤;飛機加速升空,動能增大,重力勢能增大,故不是動能轉化為重力
勢能,C錯誤;飛機飛離甲板后,船身上浮,艦艇底部所處的深度減小,所受水的壓強變小,故D正確。3.(2019山東濰坊,15,4分)(多選)如圖所示,用水平推力F將質量均為m的木塊A、B壓在豎直墻面上保持靜止,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木塊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FB.木塊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上C.木塊A受到墻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D.若增大力F,則木塊B受到的摩擦力變大答案
BC
A、B兩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兩木塊受力平衡,且受到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單獨對B受力
分析,在豎直方向上B受到A的靜摩擦力大小為mg,方向豎直向上,A錯誤,B正確;再以A、B整體為研究對象,
在豎直方向上A、B整體受到重力2mg和墻的靜摩擦力f,由二力平衡可知,A受墻的摩擦力f大小等于2mg,方
向豎直向上,C正確;在增大F的過程中,靜摩擦力大小不受壓力大小的影響,根據(jù)二力平衡可知,B受到A的靜
摩擦力大小始終等于B的重力mg,方向向上不變,D錯誤。故選B、C。審題技巧對木塊A和B進行受力分析,先單獨分析,再整體分析,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即可得出結論。解題關鍵正確理解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特點。4.(2019浙江杭州,17,3分)如圖所示,幾個完全相同的條形磁體疊放在水平桌面上。關于比較甲、乙兩圖中
桌面受到的壓力的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桌面受到的壓力比乙圖大B.乙圖中桌面受到的壓力比甲圖大C.兩圖中桌面受到的壓力相等D.無法確定答案
C如圖所示,甲、乙兩圖中均為相同的條形磁體,故將兩個條形磁體作為整體,進行受力分析可知,
甲、乙兩圖中磁體對桌面的壓力大小均等于兩個磁體總重力大小,故壓力相等。應選C。5.(2019河南,10,2分)以下校園活動的場景中,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引體向上——人拉住單杠靜止時,單杠對人的拉力與人的重力平衡B.50m測試——人沖過終點時不能立即停下來,是由于受慣性作用C.排球比賽——將排球向上墊起后,球的動能不變,重力勢能增加D.擲實心球——若球在最高點時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球將豎直下落答案
A人拉單杠時受到拉力與重力的作用,因為人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這兩個力平衡,A項正確。人的慣
性會讓奔跑的人保持繼續(xù)運動的狀態(tài)而不能立即停下來,但慣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說受到慣性作用,B項
錯。排球被墊起后將減速上升,上升過程中排球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所以動能會減小,重力勢能會增加,
C項錯。實心球被向前拋出后,在空中的最高點仍然具有水平向前的速度,此時若所有外力全部消失,根據(jù)
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實心球將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D項錯。易錯警示慣性是物體的一種性質而不是力,所以不能說成“慣性作用”。6.(2019江西,5,2分)電燈通過電線掛在天花板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燈對電線的拉力和電線對燈的拉力是一對
力,電線對燈的拉力和燈所受的重力是一對
力。答案相互作用平衡解析電燈對電線產生拉力的同時電線也對電燈產生拉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
力。對燈進行受力分析,因為電燈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受到電線的拉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知識拓展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區(qū)別主要看兩個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體上。解題關鍵遇到一對力的性質的判斷,可以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判斷所受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關鍵
看作用點是否在同一物體上。7.(2019湖南衡陽,25,4分)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小華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將鐵球用
細繩懸于O點,小車置于O點正下方水平面上靜止。實驗時,分別在水平面上鋪毛巾、棉布、玻璃板。
(1)每次都要讓鐵球從圖中A點由靜止釋放,是為了使小車在水平面開始運動時具有相同的
。(2)下面是記錄實驗情況的表格,請將(a)中的內容補充完整。實驗序號水平部分的材料(a)
小車在水平面運動的距離①毛巾
②棉布
③玻璃板
(3)由實驗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由此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被撞擊后的
小車將做
(選填“加速”“減速”或“勻速”)直線運動。(4)如果用此裝置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換用不同質量的鐵球,每次從圖中A點由靜止釋
放,通過觀察小車在水平面運動的距離,來探究物體的動能與
的關系。答案(1)速度(2)阻力大小(3)勻速(4)質量解析(1)實驗時,每次讓鐵球從圖中A點由靜止釋放,鐵球與小車碰撞前減少的勢能相同,小車在碰撞后獲
得的動能相等,故是為了讓小車在水平面開始運動時的速度相同。(2)由實驗知,在小車初速度一定時,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距離越大,所以,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中需要添加
的是阻力大小。(3)由實驗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即小車速度變化越慢,滑行距離越
遠,由此合理推理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的速度將不再發(fā)生變化,即被撞擊后的小車將做
勻速直線運動。(4)換用不同質量的鐵球,每次從圖中A點由靜止釋放,通過觀察小車在水平面運動的距離,可以探究物體的
動能與質量的關系。考點一重力、彈力、摩擦力B組2015—2018年全國中考題組1.(2018北京,6,2分)下列實例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A.足球守門員戴有防滑手套B.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C.運動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紋D.給自行車的車軸加潤滑油答案
D防滑手套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A選項錯誤;用力捏閘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
大摩擦,B選項錯誤;凹凸不平的花紋使接觸面變粗糙來增大摩擦,C選項錯誤;給自行車的車軸加潤滑油可
使接觸面間形成油膜,使接觸面分離來減小摩擦,D選項正確。2.(2018廣東深圳,21,1.5分)如圖所示,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關于物體受力分析正確的是
()
答案
D物體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選D。3.(2018福建A,23,2分)如圖,水杯靜止在水平桌面上,O是水杯的重心。在圖中畫出水杯受力的示意圖。
答案如圖所示
解析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受到兩個力作用,重力和水平桌面對水杯的支持力,重力是豎直向下的,支
持力是豎直向上的,兩者大小相等。4.(2018四川成都,A27,8分)在“探究重力與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1)測量物體重力前,除了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外,還應將彈簧測力計在
方向調零。(2)測量物體重力時,應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并讓它處于
狀態(tài),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拉力大小)就等于物體的重力。(3)實驗小組的同學測量出了不同質量鉤碼所受重力的多組數(shù)據(jù)。其中一次測量時彈簧測力計指針位置如圖所示,其讀數(shù)為
N。(4)實驗小組的小虹同學提出:“還可以測量鉤碼以外的其他物體的質量和重力,將這些數(shù)據(jù)與鉤碼的數(shù)據(jù)放到一起來尋找規(guī)律。”而同組的小宇同學不贊同,他認為“必須全部用鉤碼的重力與質量的數(shù)據(jù)來尋找規(guī)律”。你認為
同學的觀點是正確的。答案(1)豎直(2)靜止(3)1.8(4)小虹解析(1)彈簧測力計在豎直方向調零,是為了消除彈簧本身重力的影響。(2)測量物體重力時,彈簧測力計一定要在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讀數(shù)。(3)讀數(shù)時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測力計示數(shù)為9×0.2N=1.8N。(4)選用不同的物體多次實驗使規(guī)律更有普遍性。考點二力和運動1.(2018天津,4,3分)如圖所示,用線將燈懸掛在天花板上。當燈靜止時,燈所受拉力的平衡力是
()
A.線所受的重力
B.燈所受的重力C.燈對線的拉力
D.線對天花板的拉力答案
B二力平衡應滿足的條件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燈所受拉力
與燈受到的重力滿足這四個條件,是一對平衡力,故選擇B。解題關鍵要記住平衡力的四個條件:同物,等值,反向,共線。易錯警示不能認真分析是哪個物體受到的力,力的方向怎樣,這是出錯的主要原因。例如“燈對線的拉
力”受力物體是線,方向為豎直向下。2.(2018內蒙古呼和浩特,5,2分)如圖所示,一鐵塊吸附在豎直放置的足夠長的磁性平板上,在豎直向上拉力F
的作用下,鐵塊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磁性平板對鐵塊的吸引力和鐵塊對磁性平板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B.拉力和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C.若一切力突然消失,鐵塊會一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D.鐵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上答案
C磁性平板對鐵塊的吸引力和鐵塊對磁性平板的吸引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A錯誤;一對相互作用
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拉力和重力都作用在鐵塊上,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B錯誤;若一切力突然消失,向上運
動的鐵塊由于慣性會一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C正確;鐵塊相對于磁性平板向上運動,受到的滑動摩擦力
方向豎直向下,D錯誤。故正確選項為C。易錯警示一對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一對相互作用力是分別作用在發(fā)生相互作用的兩個
物體上的兩個力,要注意二者的區(qū)別。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當物體所受的力突然消失,物體將保持原來的
運動狀態(tài),即靜止的將永遠靜止下去,運動的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3.(2017四川成都,A16,4分)2017年5月18日,由中國自主研制的“直-19E”出口型武裝直升機首飛成功。如
圖所示,當直升機靜止在水平停機坪上時,它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
(選填“相互
作用力”或“平衡力”)。當直升機在豎直方向加速升空時,飛行員受到的合力
(選填“向上”、
“向下”或“為零”)。
答案平衡力向上解析直升機靜止在水平停機坪上,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在豎直方向上加速升空時,
受非平衡力,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則飛行員受到的合力大小等于兩個力之差,方向與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即向上。思路分析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受到平衡力作用;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時,受非平衡力,當所
受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時,做加速運動;當所受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時,做減速運動;當所受合力方
向與運動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運動方向改變。易錯警示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容易混淆,要注意區(qū)分,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
物體上。4.(2017黑龍江哈爾濱,49,5分)實驗小組要探究二力平衡條件。實驗中每個鉤碼重力相同,摩擦力忽略不
計。
甲乙
丙(1)如圖甲裝置,當左右兩端同時各掛兩個鉤碼時,小車靜止,此時F1、F2的方向
,大小
;當左
右兩端同時取下一個鉤碼時,如圖乙,小車仍靜止,此時F3
F4;當右端再掛上一個鉤碼時,如圖丙,小車
將做變速運動,此時F5
F6。(2)在圖甲實驗的基礎上,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松手后,觀察小車的情況。這樣做可以探究什么問題?(3)對比甲、乙、丙三次實驗,當小車靜止時,水平方向上受到兩個力的大小關系如何?還能看出小車受非平
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tài)將怎樣?答案(1)(2分)相反相等等于小于(2)(1分)同時作用在小車上、不在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的兩個力,能否平衡?(3)(2分)大小相等運動狀態(tài)將改變解析(1)甲中小車靜止,受力平衡,則F1、F2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左右兩邊同時取下一個鉤碼時,小車仍靜
止,則F3、F4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當右端再掛一個鉤碼時,小車做變速運動,受力不平衡,此時F5<F6。(2)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兩繩對小車的拉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松手后,小車若不能靜止,說明同時作用在小車
上、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大小相等的兩個力,不是一對平衡力。(3)由甲、乙兩圖可知,小車靜止時,水平方向受到的兩個力大小相等;由丙圖可知,小車受非平衡力作用時,
運動狀態(tài)將改變。考點一重力、彈力、摩擦力C組教師專用題組1.(2019湖南衡陽,6,2分)九年級的小明同學參加了2019年衡陽市體育測試,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小明跑步?jīng)_過終點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慣性作用B.小明跑步穿的運動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力C.跳繩時手對繩施加了力,同時繩也對手施加了力D.投擲實心球時,實心球在空中運動的過程中,小明對實心球沒有做功答案
A小明跑步?jīng)_過終點不能立即停下來,是由于小明具有慣性,故A錯誤;跑步穿的運動鞋鞋底有凹凸
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B正確;力具有相互性,跳繩
時手對繩施加力的同時,繩也對手施加了力,故C正確;投擲實心球時,實心球離開手在空中運動過程中,不再
受手的推力,所以小明對它沒有做功,故D正確。2.(2018吉林長春,8,2分)下列實例中增大摩擦的方法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
()A.舉重運動員手涂防滑粉
B.足球守門員戴防滑手套C.長跑運動員的鞋底有花紋
D.自行車運動員捏閘剎車答案
D舉重運動員手涂防滑粉,足球守門員戴防滑手套,長跑運動員的鞋底有花紋,都是通過增大接觸
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自行車運動員捏閘剎車,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故選擇D。3.(2018遼寧沈陽,4,2分)自行車是常見的交通工具,騎車出行既健康又環(huán)保。周末小華騎自行車去森林公
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以正在騎行的小華為參照物,路邊的樹木是靜止的B.上坡前,小華用力蹬腳踏板,是為了增大慣性C.自行車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D.勻速轉彎時,自行車和人構成的整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答案
C以正在騎行的小華為參照物,路邊樹木的相對位置在改變,故路邊的樹木是運動的,A項錯;上坡
前小華用力蹬腳踏板,是為了增大速度,增加動能,而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不變,則慣性不變,B項
錯;自行車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增大粗糙程度,從而增大摩擦,C項正確;勻速轉彎時,自行車和人構
成的整體運動方向改變,受力不平衡,D項錯誤。選C。知識歸納(1)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運動的速度無關,故用力蹬腳踏板不能增大慣性;(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兩種:增大壓力和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易錯警示
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包括運動速度大小的改變和運動方向的改變。勻速轉彎時,自行車和人構成的
整體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其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故車和人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4.(2017甘肅蘭州,5,3分)在平直的路面上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物體,物體靜止不動。增大推力使物體開
始運動,當推力為30N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撤去推力后,物體運動速度逐漸減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物體時,物體所受摩擦力為零B.撤去推力后,物體所受摩擦力逐漸減小C.物體運動速度減小的過程中,所受摩擦力逐漸增大D.物體在該路面運動時所受摩擦力大小始終不變答案
D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物體,物體靜止不動,此時推力與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A錯誤;滑動摩
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這兩個影響因素沒有改變時,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B、C錯誤,
D正確。故選D。解題關鍵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
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易錯警示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物體,物體靜止不動,不要認為不受摩擦力,此時摩擦力與推力平衡。5.(2016江蘇南京,11,2分)用水平拉力先后兩次拉著重為20N的同一物體,沿同一水平面做直線運動。第一
次拉力為10N,物體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對物體做了20J的功;第二次將拉力增大為20N,拉力對物體
做了48J的功。分析兩次做功過程,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第一次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10N,物體運動了1mB.第一次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20N,物體運動了2mC.第二次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10N,物體運動了2.4mD.第二次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20N,物體運動了4.8m答案
C第一次拉動物體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f1=F1=10N,第二次拉動物體時,滑動摩擦力大小不
變,f2=10N,而拉力F2=20N,所以物體將會加速運動。由題意知W1=20J,所以s1=
=2m;W2=48J,F2=20N,所以s2=
=2.4m。故正確選項為C。6.(2015吉林長春,5,2分)下列實例中,能增大摩擦的是
()A.行李箱下安裝輪子B.自行車的車軸處加潤滑油C.輪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紋D.氣墊船行駛時船體與水面脫離答案
C行李箱下安裝輪子,變滑動為滾動,減小了摩擦;車軸處加潤滑油、氣墊船行駛時船體與水面脫
離,均是使接觸面分離,減小了摩擦,所以選C。7.(2019湖南長沙,28,4分)如圖所示,用細線拴一塊橡皮,甩起來,使橡皮繞手做圓周運動,這說明力可以改變
物體的
(選填“運動狀態(tài)”或“形狀”)。如果這時橡皮所受所有的力都突然消失,橡皮將做
運動。答案運動狀態(tài)勻速直線解析橡皮繞手做圓周運動,橡皮的運動方向不斷發(fā)生變化,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如果這時
橡皮所受的力都突然消失,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橡皮將做勻速直線運動。解題關鍵本題關鍵在于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的理解和牛頓第一定律的應用。8.(2019天津,15,4分)自行車中有很多設計利用了物理知識。例如,輪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這是為了增
大
;車座設計得寬大柔軟,這是為了減小
。答案摩擦壓強解析輪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車座寬大柔軟,是通過增大
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9.(2016吉林,11,2分)如圖是小雪制作的“抓魚手套”。她在普通橡膠手套的著力處增加幾個尼龍搭扣的
小勾面,這些密集而彎曲的小勾面增大了接觸面的
,從而增大了
,使人更容易把魚抓牢。答案粗糙程度摩擦力(或摩擦)解析橡膠手套的著力處增加尼龍搭扣的小勾面,使接觸面更粗糙,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
擦,從而使人更容易把魚抓牢。10.(2015河南,7,2分)如圖所示,物體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沿足夠長的水平面向右做減速直線運
動。假設物體運動時,重力突然消失,請推斷物體的運動情況將是:
,簡要說明你的推理過
程:
。答案水平向右勻速運動當重力消失時,物體所受支持力消失,摩擦力也同時消失,此物體將不受力,向右
做勻速運動(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均可)解析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之一是接觸的物體間有相互的壓力,水平面上自由放置的物體所受重力消失時對
水平面的壓力也就消失,摩擦力也就消失,所以物體運動狀態(tài)將保持不變而做勻速直線運動。解題關鍵要知道本題中重力與壓力、壓力與摩擦力之間有什么關系。評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理解,學生可以根據(jù)已學的斜面小車實驗通過知識遷
移來解答,要求學生有良好的邏輯表達能力。11.(2018山西,34,4分)小明和小亮同學利用橡皮筋、硬紙板、帶指針的掛鉤、彈簧測力計等器材,制作一個
簡易測力計。標注刻度方案一:讓橡皮筋在豎直方向自由下垂,當指針穩(wěn)定時,在指針所指位置標注“0”刻
度。再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掛鉤,拉力分別顯示為1N、2N、3N、4N時,在指針所指位置分別標注對應的
刻度。實驗相關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拉力F/N01234橡皮筋伸長ΔL/cm01.23.46.19.9(1)請你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中繪制出ΔL-F圖像。(2分)
(2)完成上述實驗后,小亮提出了標注刻度的方案二:標注“0”刻度的方法與方案一相同,然后再用彈簧測
力計拉動掛鉤,使拉力示數(shù)為4N,在指針所指位置標注4N的刻度,在0刻度線與4N刻度線之間分成4等份,
標出各刻度線和對應的刻度。如果讓你利用橡皮筋制作簡易測力計,標注刻度時,你會選擇方案一還是方
案二,并說明理由。
(2分)答案(1)如圖所示
(2)方案一,理由為拉力越大,橡皮筋伸長越長,但伸長量跟所受拉力不成正比。解析(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采用描點作圖繪制出ΔL-F圖像。(2)從方案一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拉力越大,橡皮筋伸長越長,橡皮筋伸長量與拉力不成正比,標注的刻度應
該是不均勻的,所以應選擇方案一。12.(2016寧夏,38,4分)如圖1所示,小明在“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拉著
木塊分別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勻速直線運動,通過改變放在木塊上的砝碼改變壓力,分別
測出木塊在甲、乙木板上滑動時的摩擦力,并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描點畫出了滑動摩擦力f摩與對應壓力F壓關系的
圖像。
圖1
圖2(1)(2分)分析圖像甲或乙可知,木塊對木板的
越大,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也就越大;比較圖像可
知,
(選填“甲”或“乙”)木板更粗糙。(2)(2分)小明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拉著木塊運動時很難控制“勻速”,于是他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裝置,將彈簧測
力計固定,改為拉動平板小車,當他水平向左拉動平板小車時,木塊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為
。這
樣改進后的裝置的優(yōu)點是
。答案(1)壓力(1分)甲(1分)(2)水平向左(填向左也可以)(1分)即使小車不做勻速直線運動,對讀數(shù)也不會產生影響。(因為木塊是靜止的,水平方向受到的彈簧測力計的
拉力和受到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或答出“彈簧測力計固定后,示數(shù)穩(wěn)定”(1分)解析(1)分析圖像可看出f摩隨F壓變大而變大。壓力F壓相同時,甲對應的摩擦力大于乙對應的摩擦力,所以
甲木板更粗糙。(2)向左拉動平板小車時,木塊相對小車向右運動,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改進后的
方法中雖然木塊相對小車運動,仍受滑動摩擦力,但彈簧測力計相對于木塊和桌面靜止,便于讀數(shù),誤差更小。評析本題對摩擦力的考查角度新,要求學生能從圖像中發(fā)現(xiàn)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試題難度較大。13.(2016新疆烏魯木齊,20,5分)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A、B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進行研究,并做
成橡皮筋測力計。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圖甲所示),記錄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
筋的伸長量Δx,根據(jù)多組測量數(shù)據(jù)作出的圖線如圖乙所示。
圖甲圖乙
(1)當在兩根橡皮筋上都懸掛重力為8N的物體時,橡皮筋A的伸長量為
cm,橡皮筋B的伸長量為
cm。(2)分別用這兩根橡皮筋制成的測力計代替彈簧秤,則用橡皮筋
制成的測力計量程大,用橡皮筋
制成的測力計測量的精確程度高(均選填“A”或“B”)。(3)將與本實驗中相同的兩根細的橡皮筋并聯(lián)起來代替彈簧秤,能夠測量力的最大值為
N。答案(1)168(2)B
A(3)20解析(1)由圖乙可知,當F=8N,ΔxA=16cm,ΔxB=8cm。(2)在伸長量相同的情況下,B橡皮筋所需的拉力大,故用B制成的測力計量程大;在相同的拉力下,A橡皮筋伸
長量大,故用A橡皮筋做成的測力計分度值更小,精確程度更高。(3)兩根細的橡皮筋并聯(lián)使用時,即兩根橡皮筋A并聯(lián),A的最大伸長量為20cm,拉力為10N,則并聯(lián)后總拉力
為20N。14.(2015上海,15)為了探究影響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小組同學利用木塊A、砝碼B、彈簧測
力計等進行實驗。實驗中,他們先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別以不同的速度勻速拉動木塊,然后通過在木塊A上
增加砝碼B以改變A對桌面的壓力大小,并用測力計測量木塊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研究過程如圖(a)、
(b)和(c)所示,三次實驗中木塊A的速度大小關系為v1=v3>v2。請仔細觀察圖中的操作和測量結果,然后歸納
得出初步結論。①比較(a)和(b)兩圖可知:
。②比較(a)和(c)兩圖可知:
。
答案①當壓力一定時,物體在同一接觸面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其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②在同一接觸面上,壓力大,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解析采用控制變量法并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可歸納得出結論。考點二力和運動1.(2019河北,19,2分)如圖所示與慣性有關的做法中,屬于防止因慣性造成危害的是
()
答案
A當緊急剎車時,車速突然減小,人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向前運動的狀態(tài),身體會向前傾,這時安全
帶會起保護作用,阻礙人向前猛烈傾倒,對人產生向后的作用,從而防止因慣性帶來的危害,A正確;旋轉雞蛋
區(qū)分生、熟,跳遠助跑,撞擊錘柄使錘頭套牢都是利用慣性的實例,故B、C、D錯誤。解題關鍵明確對慣性的理解:慣性是維持物體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一種性質。物體原來的速度是1m/s
就要維持1m/s,原來的速度是100m/s就要維持100m/s。若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必然是受到力的作
用。知識拓展對于正在旋轉的雞蛋,用手去輕輕按一下,當把手拿開之后,如果是生雞蛋,蛋殼雖有停止轉動的
趨勢,但是里面的蛋白、蛋黃是液體,具有慣性,會保持原來轉動的狀態(tài),所以還會帶動蛋殼繼續(xù)轉動一會兒;
而熟雞蛋的蛋殼、蛋白、蛋黃已經(jīng)結為一個整體,所以當手輕輕一按就會停止轉動。2.(2019湖南長沙,25,3分)如圖所示,穿著旱冰鞋的小玲用手推墻后,她由靜止開始向后退。下列說法中正確
的是
()A.小玲后退的過程中,她的慣性逐漸變小B.小玲后退的過程中,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C.小玲推墻時,墻對小玲的作用力等于小玲對墻的作用力D.小玲推墻時,墻對小玲的作用力和小玲對墻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答案
C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固有屬性,只與物體質量有關,故A錯誤;小玲后退的過程中,還受到摩擦阻力
的作用,速度越來越慢,故B錯誤;小玲推墻時,墻對小玲的作用力和小玲對墻的作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兩
力的大小相等,故C正確,D錯誤。解題關鍵本題圖來源于書本,關鍵在于對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區(qū)分。3.(2019四川成都,A7,2分)如圖所示,“和諧號”動車滿載旅客從成都東站緩緩駛出前往西安。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A.坐在列車上的乘客相對于車站是靜止的B.列車由靜止變?yōu)檫\動,列車的慣性減小了C.列車受到的牽引力和鐵軌對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D.列車加速前進時,它受到的牽引力大于它受到的阻力答案
D坐在列車上的乘客相對于車站的位置在改變,故乘客相對于車站是運動的,A項錯誤;列車的慣性
大小與其質量有關,而與其速度無關,B項錯誤;牽引力是水平方向的力,與支持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故兩力不
可能是一對平衡力,C項錯誤;列車加速前進時,合力方向沿列車前進方向,牽引力大于阻力,D項正確。規(guī)律總結1.一對平衡力滿足4個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2.慣性大小與物體質量有關,與物體運動速度無關。3.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時,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物體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tài)會發(fā)生改
變。4.(2019廣東廣州,8,3分)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密閉裝置內部如圖甲所示,裝置內部固定著一根豎直的桿,桿
頂有一小球,忽略桿和球間的摩擦。由于裝置開始沿某一水平方向做直線運動,小球從桿上落下,剛離開桿
時的俯視圖如圖乙所示。請由此判斷裝置是向哪個方向運動
()
圖甲圖乙裝置內的俯視圖
A.東
B.南
C.西
D.北答案
B當裝置沿某一水平方向運動時,小球由于具有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則相對于桿向相反
方向運動,故從俯視圖可判斷裝置向南運動。5.(2019內蒙古呼和浩特,5,2分)小明開著小貨車運送貨物,貨車在平直公路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A.小貨車所受的重力與路面對小貨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B.小貨車行駛過程中以路邊的樹木為參照物,車是靜止的C.小貨車剎車后還要滑行一段距離,是因為受到慣性力的作用D.小貨車對公路的壓力與公路對小貨車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答案
D小貨車在平直公路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小貨車和貨物的總重力與地面對小貨車的支持力平衡,故
A項錯誤;行駛過程中,以路邊的樹木為參照物,小貨車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故車是運動的,B項錯誤;小貨車剎車
后滑行一段距離,是由于車具有慣性,但慣性不是力,C項錯誤;小貨車對公路的壓力與公路對小貨車的支持
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項正確。知識歸納(1)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時將會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2)慣性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速度大小無關;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慣性不是力。(3)一對平衡力滿足4個條件:同物,等值,反向,共線。一對相互作用力滿足4個條件:異物,等值,反向,共線。6.(2018北京,13,2分)在圖所示實驗中,將小鐵球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釋放,觀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運動的軌跡
如圖甲中虛線OA所示。在OA方向的側旁放一磁鐵,再次將小鐵球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釋放,觀察到它在水平
桌面上運動的軌跡如圖乙中虛線OB所示。由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小鐵球在桌面上繼續(xù)運動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B.磁鐵對小鐵球沒有作用力C.力可以改變小鐵球的運動方向D.力可以使小鐵球發(fā)生形變答案
C小鐵球在桌面上繼續(xù)運動是因為小鐵球具有慣性,A選項錯誤;磁鐵使小鐵球改變了運動方向,說
明磁鐵對鐵球有作用力,B選項錯誤;力是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原因,小鐵球運動方向發(fā)生了改變,是因為受
到了磁鐵的吸引力,C選項正確;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力可以改變小鐵球的運動方向,不能說明力可以使小鐵球
發(fā)生形變,D選項錯誤。解題關鍵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小鐵球運動方向發(fā)生了改變,說明它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一
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磁鐵對小鐵球的吸引力使小鐵球運動方向改變了。7.(2017陜西,2,2分)地鐵極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鐵列車運行時相對于站臺是靜止的B.若從地面入口到地下站臺共100個步行臺階,則站臺到地面的豎直高度約50mC.地鐵列車啟動時速度越來越快是因為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D.地鐵列車剎車后不能立即停止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答案
C運行時,地鐵列車相對于站臺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因此是運動的;100階臺階的高度大約是18m;物體
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說明受到的一定是非平衡力;地鐵列車剎車后不能立即停止是因為具有慣性,而不能說
受到慣性的作用,故選C。解題關鍵研究機械運動時,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與參照物相比,物體位置有變化,說明物體在運動;物
體位置沒有變化,說明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慣性不是力,因此“受到慣性的作用”“慣性力”等說法是錯
的。8.(2018江西,13,3分)如圖所示,王爺爺推著失去動力的汽車在平直道路上勻速前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汽車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B.汽車所受的推力與地面對汽車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C.汽車所受的重力與汽車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汽車對王爺爺?shù)耐屏εc地面對王爺爺?shù)哪Σ亮κ且粚ο嗷プ饔昧Υ鸢?/p>
B汽車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兩者的受力物體不是同一個物體,故不是一對平衡
力,所以A項錯。因為汽車水平勻速行駛,所以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B項正確。汽
車豎直方向受到的重力與它對地面的壓力方向都豎直向下,故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C項錯。汽車對王爺爺
的推力與地面對王爺爺?shù)哪Σ亮Χ甲饔迷谕鯛敔斏砩?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項錯。易錯點撥四個選項都需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僅憑文字很容易分析錯誤,所以應當適當?shù)夭捎卯嫴輬D的
方法來幫助構建出物理情景進行分析。9.(2017黑龍江哈爾濱,27,2分)用彈簧測力計兩次水平拉同一木塊,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圖乙是它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甲圖乙A.圖甲中木塊受到的拉力為3.2NB.木塊第一次和第二次速度之比為1∶2C.木塊兩次受到滑動摩擦力之比為1∶1D.相同時間內拉力兩次對木塊做功之比為1∶1答案
C圖甲中彈簧測力計分度值為0.2N,讀數(shù)為3.4N,A項錯誤;乙圖中t=8s時,第一次路程為40cm,第
二次路程為20cm,故速度之比為2∶1,B項錯誤;木塊兩次均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對木板的壓力和接觸面的
粗糙程度均相同,故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C項正確;兩次拉動過程中,拉力與摩擦力均平衡,因此兩次拉力大
小相等,相同時間移動距離不同,根據(jù)W=Fs可知,相同時間內拉力做功不同,D項錯誤,故選擇C。知識歸納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與速度大小無關。思路分析
s-t圖線是過原點的直線,表示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s-t圖線的傾斜程度不同,表明速度大小不
同。10.(2016河北,21,3分)(多選)如圖所示,將一木塊放在彈簧上,用手壓木塊,彈簧被壓縮。松開手,木塊豎直向
上飛起直到最高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手壓木塊時,手對木塊的壓力與彈簧對木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B.彈簧恢復原狀過程中,彈性勢能不變C.木塊在沒有離開彈簧前,所受彈力方向豎直向上D.木塊到達最高點時,只受到重力作用答案
CD手壓木塊時,木塊的重力、手對木塊的壓力與彈簧對木塊的支持力平衡,故A錯誤;彈簧恢復原
狀過程中,形變程度越來越小,彈性勢能隨之越來越小,故B錯誤;木塊在沒離開彈簧前,所受彈力方向豎直向
上,故C正確;木塊到達最高點時,只受到重力作用,故D正確。11.(2016湖南長沙,20,3分)小明參加了今年的長沙市體育中考。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引體向上時,靜止掛在橫桿上的小明受到的重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B.小明長跑時沖過終點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C.墊排球時,排球向上彈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D.墊排球時,小明感到手疼痛,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
B“靜止”說明小明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受的重力和拉力是平衡力,A項正確。慣性不是力,是物體的
一種性質,只能說“具有慣性”、“由于慣性”,不能說“受到慣性的作用”,B項錯誤。墊排球時,排球向
上彈起,手對排球的作用力改變了排球的運動方向,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C項正確。墊排球時,
小明感到手痛是因為手對排球施加力的同時,排球對手也施加了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項正確。12.(2019湖北武漢,24,4分)如圖所示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裝置。
(1)實驗時,將棉布鋪在
(填“斜面”“水平木板”或“斜面和水平木板”)上,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
靜止滑下,觀察小車滑行的距離;去掉棉布,再次讓小車從
滑下,觀察小車滑行的距離。(2)由實驗可以看出,運動的小車所受的阻力減小,向前滑行的距離
。推理可知:如果小車運動時不
受阻力,它將
。答案(1)水平木板斜面頂端由靜止(2)變大保持勻速直線運動解析(1)為了控制小車到達水平面上時的速度相同,小車應該從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
因此棉布只能鋪在水平木板上,第一次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去掉棉布后小車還需要從斜面頂端由
靜止滑下;(2)木板對小車的阻力小于棉布對小車的阻力,小車在木板上運動得遠,說明運動的小車所受的阻
力減小,向前滑行的距離變大,推理可知如果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小車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13.(2018天津,16,4分)將圖甲所示裝置中的玻璃板抽掉后,兩個瓶子內的氣體會彼此進入對方,這種現(xiàn)象叫
作
;如圖乙所示,用力擊出下部棋子時,上面的棋子沒有飛出,是由于上面的棋子具有
。
圖甲圖乙答案擴散慣性解析抽掉玻璃板后,兩個瓶子內氣體彼此進入對方,說明氣體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這種現(xiàn)象
叫擴散;擊打下部棋子時,上面棋子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故沒有飛出。14.(2016黑龍江哈爾濱,40,2分)如圖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的實驗。在水平桌面上,用彈
簧測力計水平向右拉動木塊,使其做
運動,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大小是
N。
答案勻速直線2解析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可以求
出f=F=2N。15.(2015上海,24)如圖(a)、(b)所示,某小組同學以硬紙板為研究對象,利用彈簧測力計、細線等器材進行實
驗,該小組同學是在做“探究
”實驗。按圖(a)所示進行實驗操作時,應在硬紙板處于
狀態(tài)下讀取測力計的示數(shù);按圖(b)所示進行實驗操作時,放開硬紙板前,應使兩測力計的示數(shù)
,兩
細線對硬紙板拉力的方向
。
答案二力平衡的條件靜止相同相反解析
本實驗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按圖(a)進行實驗操作時應讓硬紙板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處于平衡狀
態(tài),且便于讀數(shù),在研究是否需要共線時要控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6.(2018新疆烏魯木齊,19,5分)繩子的抗斷拉力是繩子能夠承受的最大拉力,超過這個拉力,繩子就會斷
裂。某實驗小組用“加沙子法”測量一根細輕繩的抗斷拉力,主要過程如下:將小桶懸掛于細繩下,緩慢在桶中添加沙子,直到繩子斷裂。取下小桶,用彈簧測力計測小桶和沙子的重力。(1)某次測量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得桶和沙子的重力如圖所示,細繩的抗斷拉力為
N。本實驗的原
理中用到了力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和
的知識。這種方法測量出的抗斷拉力比繩子實際的抗斷拉力
。
(2)改變繩子的長度,其抗斷拉力
改變;用繩子拉著重物加速上升,其抗斷拉力
改變。(均選
填“會”或“不會”)答案(1)48二力平衡(平衡力)大(2)不會不會解析(1)由題圖可知,測力計的分度值為2N,桶和沙子的重力與細繩的拉力平衡,大小相等,即細繩的抗斷
拉力為48N,本實驗原理中用到了力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和二力平衡知識;繩子的抗斷拉力是繩子能夠承受的
最大拉力,超過這個拉力,繩子就會斷裂,故繩子斷裂時桶和沙子的重力大于細繩的抗斷拉力,即這種方法測
量出的抗斷拉力比實際抗斷拉力大。(2)繩子的抗斷拉力與繩子本身的性質有關,與其長度、拉動物體的
速度無關,故其大小不變。考點一重力、彈力、摩擦力1.(2019江蘇無錫惠山模擬,3)教室的門關不緊,常被風吹開,小明在門與門框之間塞入硬紙片后,門就不易被
風吹開了,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A.門被風吹開是因為門沒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門沒被吹開是因為風吹門的力小于摩擦力C.塞入硬紙片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D.塞入硬紙片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答案
D門被風吹開是因為風吹門的力大于摩擦力,不是因為沒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A錯誤;門沒被吹
開,門處于靜止狀態(tài),是因為風吹門的力等于摩擦力,故B錯誤;塞入硬紙片后,使門與門框之間的壓力增大,因
此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D正確,C錯誤。故選D。2.(2018重慶江津六校聯(lián)考,4)關于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鉛球運動員投出鉛球后,鉛球在空中會下落,說明鉛球具有慣性B.投出去的籃球受到手的推力和重力的作用C.跳水運動員踩踏跳板,身體向上跳起,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力的作用可以只有施力物體而沒有受力物體答案
C鉛球運動員投出的鉛球在空中下落是因為其受到重力的作用,與慣性無關,A項錯誤;投出去的籃
球在運動過程中和手不再接觸,兩者間無力的作用,此時籃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B項錯誤;跳水運動員踩踏
跳板身體向上跳起時運動員給跳板一個向下的力,跳板給運動員一個向上的力,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C項正確;力的產生離不開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D項錯誤。3.(2018江西贛州六校聯(lián)盟,13)如圖所示是我們常見的圖像,這種圖像如果在橫、縱軸加上適當?shù)奈锢砹考?/p>
單位,不可以用來描述?()A.彈簧的伸長長度與彈簧所受拉力的關系B.定值電阻消耗的功率與電流的關系C.物體所受重力與質量的關系D.勻速直線運動中路程與時間的關系答案
B在彈性限度范圍內,彈簧的伸長長度與彈簧所受拉力成正比,A項可以;根據(jù)P=I2R可知定值電阻
消耗的功率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B項不可以;根據(jù)G=mg可知物體所受重力與質量成正比,C項可以;根據(jù)s=
vt可知勻速直線運動中路程與時間成正比,D項可以。故選擇B。知識拓展一個量與另一個量成正比,或一個量與另一個量的比值是定值,則對應圖線為過原點的直線。4.(2017遼寧鞍山第一次質量調查,5)以下是小明對在體育活動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所進行的分析,其中正確的
是
()A.拋出去的籃球最終會落向地面是因為受到重力的作用B.踢出去的足球會停下來,說明物體的運動要靠力來維持C.打羽毛球時手要緊握球拍,是為了通過增大壓力來減小摩擦D.甲、乙兩隊拔河,甲隊獲勝是因為甲隊的拉力大于乙隊答案
A籃球會落向地面是因為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A項正確;踢出去的足球會停下
來,是因為阻力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tài),B項錯誤;打羽毛球時手要緊握球拍,是為了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
C項錯誤;甲、乙兩隊拔河,甲隊獲勝是因為地面給甲隊的摩擦力較大,D項錯誤。知識歸納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5.(2017湖北黃岡質量監(jiān)測,10)有一種吸盤式手套,人戴上它,把吸盤緊壓在墻上,開動抽氣機抽出吸盤中的
空氣,人就被“吸”在豎直墻面上;開啟閥門,空氣進入吸盤,就可移動手套,從而實現(xiàn)自由攀爬(如圖)。當人
靜止在墻面上時,受到的摩擦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吸盤能吸在墻面上
是由于
的作用。體重不同的甲、乙兩人同時同地出發(fā),并同時攀爬到屋頂,則體重
的人
做功的功率大。答案等于大氣壓大解析人靜止在墻面上,豎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吸盤內空氣被抽出,在大
氣壓的作用下,吸盤被緊緊地壓在墻上;兩人同時同地出發(fā),同時到達屋頂,可見h和t相同時,功率P=
=
,G越大,P越大。易錯分析人靜止在墻面上,一定要用二力平衡知識分析f和G的大小關系,而不能想當然認為f>G。知識歸納平衡狀態(tài)包括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不受力或受力平衡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考點二力和運動1.(2019陜西西安西工大模擬,2)“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
態(tài)。”總結概括出這條重要規(guī)律的科學家是
()A.亞里士多德
B.伽利略C.牛頓
D.托里拆利答案
C伽利略通過實驗研究得到結論:物體不受外力作用,將會以恒定不變的速度一直運動下去;笛卡
兒在研究后得出:物體不受外力作用,不僅速度大小不變,而且方向也不變;牛頓在伽利略、笛卡兒的基礎上
得到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所以此
科學規(guī)律是牛頓得到的。故選C。2.(2018吉林長春南關檢測,9)如圖所示,將木塊置于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觀察
木塊的運動狀態(tài)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錄如表所示。請你分析,以下關于“木塊在五次實驗中所受摩擦
力大小”的說法正確的是
()
實驗次數(shù)木塊的運動狀態(tài)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N1靜止0.52靜止0.63加速0.84勻速0.75減速0A.摩擦力的最小值為0NB.摩擦力的最大值為0.8NC.摩擦力的最大值為0.7ND.每一次中摩擦力的大小都不同答案
C當拉力為0.5N時,木塊靜止不動,故f1=F1=0.5N;當拉力為0.6N時,木塊靜止不動,故f2=F2=0.6N;當
拉力為0.7N時,木塊勻速運動,故f4=F4=0.7N;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木塊加速、勻
速和減速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相同,均為0.7N。故只有C項正確。3.(2018北京朝陽一模,14)小陽觀看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的圍棋講座時發(fā)現(xiàn),棋子在豎直放置的棋盤上不會
掉下來,如圖所示,原來棋盤和棋子是用磁性材料制成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棋子受到的重力與棋盤對棋子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B.棋子對棋盤的壓力與棋盤對棋子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C.棋子受到的重力與棋盤對棋子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D.棋子對棋盤的吸引力與棋盤對棋子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答案
C磁性棋盤是豎直放置的,棋子靜止在棋盤上面時受到重力、支持力、吸引力及摩擦力;其中重力
方向豎直向下,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上,且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支持力和吸引力是水平方向的一對平
衡力,故A項錯誤,C項正確;棋子對棋盤的壓力與棋盤對棋子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棋子對棋盤的吸
引力與棋盤對棋子的吸引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B、D項錯誤。4.(2019山東濟南長清模擬,16)足球場上,守門員將球撲出禁區(qū),說明力可以
;小莉在橡皮
泥上印上漂亮的指印,說明力可以
。答案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物體的形狀解析守門員將球撲出禁區(qū),改變了足球的運動方向和速度,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小莉在橡皮
泥上印上漂亮的指印,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知識歸納①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即使物體發(fā)生形變。②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包括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發(fā)生變化、運動方向發(fā)生變化。5.(2019江蘇蘇州模擬,15)當“流浪地球”發(fā)動機給地球減速時,發(fā)動機噴射“火焰”的方向與地球前進方
向
(選填“相同”或“相反”),此時給地球阻力的施力物體是
(選填“空氣”或“火
焰”)。關閉地球發(fā)動機后,地球能以光速的千分之五的速度“滑行”,這是因為地球
。答案相同空氣具有慣性解析當發(fā)動機向上噴射火焰時,對空氣有一個向上的力,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空氣對地球
有一個向下的力,地球就會向相反的方向運動,故當“流浪地球”發(fā)動機給地球減速時,發(fā)動機噴射“火
焰”的方向與地球前進方向相同,此時給地球阻力的施力物體是空氣;關閉發(fā)動機后,在不受力的情況下,地
球由于慣性仍以光速的千分之五的速度“滑行”。6.(2018重慶江津六校聯(lián)考,11)長方體木塊M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塊m放在木塊M上面,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
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空氣阻力不計,水平拉力F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木塊M
受到的摩擦力;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木塊m將向
(選填“左”或“右”)傾倒。
答案等于右解析
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塊m和木塊M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故M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故水平拉力F
等于木塊M受到的摩擦力;撤去水平拉力F,M將減速,m底部受到M向左的摩擦力,m上部由于慣性要繼續(xù)向
右運動,就會向右傾倒。7.(2017廣西貴港第一次質量監(jiān)測,24)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甲、乙兩組同學分別選擇器材后,設計組裝的實驗裝置如圖甲、乙所示。老師指出乙組同學選擇的器
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
(2)丙組同學聽后,又對實驗進行了改進,設計如圖丙所示,實驗中選擇小卡片的目的是
(填“忽略”或“不忽略”)小卡片的重力;探究F1、F2兩個力大小關系時,應該觀察
。(3)實驗中保持F1與F2相等,進行如下操作:
(填“擠壓”、“翻轉”或“旋轉”)小卡片,松手后觀察
小卡片是否平衡。實驗中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時,兩個力必須滿足的條件之一是
。(4)小明利用彈簧測力計代替如圖丙中的鉤碼進行了探究,發(fā)現(xiàn)兩個力的大小還有較小的差距。你認為形
成差距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1)小車與桌面間的摩擦力較小,可以忽略不計(2)忽略兩邊鉤碼個數(shù)和小卡片的運動狀態(tài)(3)旋轉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4)讀數(shù)誤差(或滑輪的摩擦阻力)(合理均可)解析(1)甲圖中的木塊與桌面之間的摩擦是滑動摩擦,摩擦力較大,不能忽略;乙圖中的小車與桌面之間的
摩擦是滾動摩擦,摩擦力較小,可以忽略,實驗更準確些;(2)由于小卡片的質量很小,重力遠小于卡片受到的
拉力,所以其重力可以不考慮;探究兩個力大小關系時,應該觀察細線兩端所掛鉤碼的個數(shù)和小卡片的運動
狀態(tài);(3)為了探究一對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應控制拉力大小相等,所以在卡片兩端掛同樣多的鉤碼,
旋轉小卡片使二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松手后觀察卡片是否可以平衡。(4)讀數(shù)誤差、滑輪的摩擦阻力都可
能對兩個力的大小產生影響。知識歸納二力平衡條件:同物、等值、反向、共線。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15分)1.(2019河南重點中學摸底,8)騎自行車是一種既健身又低碳的出行方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5分鐘35分A.下坡時以自行車為參照物,車的坐墊是運動的B.用力蹬車是為了增大車的慣性來增大速度C.自行車輪胎上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D.停在路邊的自行車,它對地面的壓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答案
C下坡時以自行車為參照物,車的坐墊與自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化工企業(yè)之涉外大宗原材料采購合同范本
- 2025年合伙投資合同范本
- 2025年高性能鐵氧體一次磁粉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運輸貨場服務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再生塑料:PVC再生料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家用空氣調節(jié)器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Υ射線無損探測儀項目建議書
- 2025年墻畫式終端裝置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智能人體秤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高純度丙烯酰胺及聚丙烯酰胺合作協(xié)議書
- 鐵碳合金的相圖解讀
- 2023年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專家推薦信模板
-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課件講義
- 全國初中英語優(yōu)質課大賽一等獎《八年級Unit 6An old man》說課課件
- 云南省飲用水生產企業(yè)名錄534家
- 湖北地區(qū)醫(yī)院詳細名單一覽表
- 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讓職場新人一生受用的邏輯思考力新員工培訓教材
-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PPT課件
- 脊髓損傷康復評定治療PPT課件
- 金屬壓鑄機的plc控制
- 進制轉換(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