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接種的反應處置_第1頁
預防接種的反應處置_第2頁
預防接種的反應處置_第3頁
預防接種的反應處置_第4頁
預防接種的反應處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防止接種的反映解決

防止接種后由于機體受疫苗的刺激,可能出現某些正常反映,故在防止接種前應主動問病史,做體檢,并詢問過敏史和免疫功效史。(一)接種卡介苗較常見的合并癥是化膿性淋巴結炎。2歲下列小朋友的發生率是0.54%,反映發生率與接種用的卡介苗菌種、劑量、小朋友的年紀、接種的途徑及接種人員的技術有關。罕見的最嚴重的合并癥是卡介苗播散性感染,發生于免疫缺點的小兒。另外,尚有卡介苗骨髓炎。對這些嚴重反映可使用異煙肼治療。(二)百白破三聯針免疫后最常見的是發熱和局部反映。大概有2—6%的小兒接種后發熱。5—10%注射后局部明顯紅腫和硬結或疼痛,持續48小時以上,最嚴重的反映可有驚厥或神經系統疾病。(三)口服小兒麻痹疫苗的最嚴重反映是發生在免疫缺點小朋友。據WHO研究,每100萬服苗者發生l例。與服苗者親密接觸而發生麻痹性脊髓灰質炎的危險性大概為1/50萬。(四)接種麻疹疫苗后極少有嚴重反映。發熱普通被認為是防止接種的禁忌癥。普通接種反映無需特殊解決,經適宜休息后常于l一2天內消失。反映較重者可對癥治療如解熱止痛劑的應用,局部熱敷等。防止接種的異常反映常與接觸者體質有關,有時與制品性質有關。異常反映也稱為防止接種的合并癥,常在個別人發生,但較嚴重,需及時解決,如暈厥、休克等。1.暈厥注射后忽然發生暈厥,輕者只感心慌、惡心或手足發麻等,短日子間即可恢復正常。重者臉色蒼白、心跳加緊、冷汗,甚至忽然失去知覺。暈厥多見于小朋友和體弱婦女,常與空腹、疲勞、室內空氣不好,神經緊張和恐懼有關。其發生機理是由于機體受刺激后所發少的反射性周邊血管擴張而造成的一性腦缺血所致,常干注射后即刻或幾分鐘內出現。如有暈厥發生,可使患者平臥,頭放低,保待安靜和空氣新鮮,可給溫熱開水或溫熱糖水,普通短時間內即可恢復正常,否則皮下注射腎上腺素,10歲內小兒可注0.3—0.5m1。2.過敏性休克各類疫苗注射均可發生過敏性休克,多在注射數分鐘至二十分鐘內發生,體現為不安、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四肢冰冷、神智不清、血壓下降、抽風等,如不及時急救,可有生命危險。應立刻皮下或靜注腎上腺素0.5—1ml,必要時可重復注射,還可應用氫化可的松及呼吸興奮劑等。3.過敏性皮疹較為常見,皮疹多個多樣.以蕁麻疹最常見,潛伏期幾小時至幾天,可予以抗過敏藥,普通預后良好。4.血管性水腫(又稱血管神經性水腫)某些人在注射后l-2天內,注射部位的紅腫逐步擴大,皮膚發亮,重者水腫可明顯擴大,由上臂擴展至手腕,普通在幾天內自行消散。5.神經系統過敏癥多發生在含腦組織的疫苗或含有百日咳菌苗并加有佐劑的制品時。小兒常有痙攣,重則可出現休克,個別在注射后幾分鐘內至幾小時內發生疑是腦炎的癥狀,應立刻送醫院急救。6.血清病多于一次大量注射動物血清制品后8-12天。注射部位常出現紅腫,局部淋巴結腫大、低燒、蕁麻疹、眼瞼水腫及關節痛等,此是抗原抗體復合物產生的一種超敏反映。可注射腎上腺素治療,現在由于抗毒素等血清制品多為精制品,故極少見。7.變態反映性腦脊髓炎普通于注射后2周出現,患者開始感到四肢無力,手足麻木,出現上行性肢體麻痹,有的體現為腦炎癥狀,常遺留后遺癥,甚至死亡,需住院治療。8.接種活疫苗后的全身性感染此系接種者原有免疫缺點或有醫院性免疫功效不全,有這種狀況的人嚴禁接種活疫苗,如出現這種反映,須注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或輸血,最佳送醫院治療。丙種球蛋白能夠替代防止接種嗎有的家長認為:“注射丙種球蛋白不僅能防止傳染病,就連傷風感冒也能防,是神藥。”事實果真如此嗎?不!丙種球蛋白不是“神藥”,更不能替代防止接種。人血清丙種球蛋白簡稱“丙球”,是一種含有某些抗體的蛋白質,重要用于先天性丙種球蛋白缺少癥的治療以及體弱兒接觸了甲型肝炎、麻疹等傳染病后6~7日內注射.使人體從低或無免疫狀態較快地變成臨時免疫保護狀態,起到防止及減輕病情的作用,但它畢竟只能使人體被動地獲得免疫,既無特異性,維持時間也不很長,最長也但是3~4星期。丙種球蛋白中重要成分是免疫球蛋白G和少量的免疫球蛋白A、M,它們在人體內的半衰期分別是23日、4日、9日,不可能在體內持久地維持,只能說它僅對一部分疾病有一種短暫的防止作用罷了。采用防止接種防止傳染病與打“丙球”有本質的區別。進行防止接種可促使機體主動地產生特異性抗體,例如注射麻疹疫苗后,人體就能主動地產生抗麻疹病毒的抗體,且維持時間持久(麻疹為6年,其它疫苗維持時間各不相似)。特別應當指出的是,如在接種防止針前注射過丙種球蛋白,需間隔多少時間才干接種防止針呢?由于進入小兒體內的丙種球蛋白的抗體會干擾體內主動免疫的建立,會克制特異性抗體的產生,換句話說,會影響防止接種的效果,因此需間隔4~6星期才可進行防止接種,特別是接種活的疫苗(如麻疹疫苗和脊髓灰質炎疫苗)時,特別應當注意。慎打“破傷風”小朋友生性活潑好動,因另外傷發生率相稱高,為了防止破傷風的發生,就診時家長常規定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即TAT。TAT是破傷風類毒素免疫馬的血漿經胃酶消化后用鹽析法制得的液體或凍干抗毒素球蛋白制劑,用于治療及防止破傷風。TAT即使有防止破傷風發生的作用,但它是一種異種蛋白的抗毒素血清,重復注射后會刺激人體對其產生對應抗體,不僅能夠使藥效下降,還易使患兒發生過敏反映,甚至會得血清病。事實上,只要注射過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俗稱"白、百、破")三聯疫苗的6歲以內小朋友,其體內已有足夠抵抗破傷風毒素的抗體存在,外傷后不需再注射TAT。為什么要進行防止接種過去,不少小朋友都曾受到麻疹、風疹或流行性腮腺炎傳染病的折磨。隨著防止接種的逐步開展,到本世紀70年代,大部分小朋友傳染病已經消除,如白喉,破傷風、百日咳、麻疹等,脊髓灰質炎(俗稱嬰兒癱、幼兒麻痹癥)、流行性腮腺炎和風疹的發病也已減少,然而引發腦膜炎的某些傳染病疾病還沒有較好的防治方法,因此,即使在這些惡性傳染瀕于滅絕的今天,幼兒的疫苗接種也應受到相稱的重視。寶寶從母體獲得一定的抗體,在出生后的前6個月,這些抗體能夠避免嬰兒感染某些傳染病,產生臨時的免疫功效。但隨著月齡增加,不管是母乳還是人工喂養,寶寶體內的抗體都會逐步減少,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越來越弱。傳染性疾病對寶寶健康影響很大,如流行性乙型腦炎經常可遺留呆傻,甚至患兒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嚴重的還可能引發死亡;患脊髓灰質炎的幼兒,多數遺留不同程度的腿癱瘓;麻疹常并發肺炎、喉炎,嚴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為了提高寶寶對傳染病的抵抗力,除了合理喂養、講究衛生、加強鍛煉外,還需要進行有計劃的免疫接種。免疫接種應在嬰兒抵抗力弱且疾病未顯露出來時進行。當致病菌侵入身體時,人體即自動產生對應抗體來對抗細菌的侵蝕,在這種細菌再次侵入時,血液中的抗體就能發揮其抗病作用。接種疫苗的作用機理就在于此,疫苗是由致病菌的少量有害物質經加工而產生出來的,以一定量給嬰兒注射(或口服),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有此抗體可維持較長時間,有的則否則,因此有此疫苗需多次接種,且接種間隔不能太短。即使免疫后又患此種疾病,病情體現也很輕微,不會對寶寶健康造成威脅。如何懂得打防止針的效果第一種是觀察患病狀況。小朋友接種疫苗后2周左右就能夠產生免疫力,一種月時免疫力水平最高,后來便逐步減少。如果2周后,小朋友不患接種疫苗所能防止的那種傳染病,特別是在流行季節或周邊有這種傳染病流行的時候,孩子仍沒有被傳染上,闡明疫苗的效果較好。第二種是觀察接種疫苗后的反映。接種活疫苗后,疫苗中的病菌、病毒等都需要在小朋友體內繁殖,才干刺激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力。例如,接種卡介苗后來,2~3天接種部位皮膚略有紅腫,但很快消失,屬于非特異性反映。兩周左右,局部產生紅腫的丘疹浸潤硬塊,有時硬塊軟化,變成白色小膿泡,后來自行破潰形成淺表潰瘍,直徑普通不超出0.5厘米,有少量膿液,然后結痂。痂皮脫落留有輕微疤痕。前后要大概通過2~3個月左右。如果出現上述反映,闡明接種前體內未受過結核桿菌感染,本次接種成功,產生了抗體,有防止效果。相反,如果接種后無任何反映,闡明接種失敗。第三種是做皮膚實驗。注射疫苗后,由于體內產生了抗體,因此,把少量制造疫苗用的那種細菌所產生的毒素注射到皮內,毒素會被抗體中和而不出現任何反映。如果注射疫苗后沒有產生抗體,則皮內注射毒素后就會出現紅腫反映(毒素刺激所致)。第四種是測定體內抗體增加狀況。接種疫苗后2~3周取血化驗,如果接種后血中抗體濃度比接種前增加4倍以上,闡明接種疫苗成功。如果接種前不知抗體水平有多高,接種后測抗體能達成一定的高度,也能夠防止這種傳染病的發生。固然,這種辦法比較復雜,需要一定的設備與技術,同時,小朋友還需受抽血之苦,故不倡導這種辦法。普通下式使用的疫苗都是通過重復實驗考察過的,只要按照規定接種,普通都會獲得可靠的免疫力,能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固然,如遇有特殊狀況,如免疫缺點小朋友,為了證明與否能產生抗體,還是有必要進行這一化驗的。:"麻疹疫苗接種反映比較輕微。約有5—10%的小朋友于接種疫苗后6—12天,可發生短暫的發熱及一過性的皮疹,但發熱者體溫普通不超出38.6℃,持續時間不超出2天,往往不易被人察覺,發熱小朋友的精神、食欲不受影響,卡他癥狀不明顯。皮疹偶然出現也很稀疏,重要見于軀干部,多于1—2天自行消失,疹退無脫屑及色素從容。麻疹疫苗接種后的普通反映和加重反映普通不需解決,有發熱者可予以解熱鎮痛藥品告訴你寶寶該打的疫苗

麻疹是小朋友時期最常見的傳染病,近年來我國普遍開展麻疹疫苗防止接種,發病年紀向後推移,青少年和成年發病率相對上升。麻疹發病早期,猶如上感的癥狀,有發熱、鼻塞、打噴嚏,同時有怕光、流淚和眼分泌物增多等不適。在發熱的第2~3天口腔兩旁頰粘膜出現像針頭大小的灰白色斑點,周邊發紅,稱為麻疹粘膜斑。發熱3天后出現皮疹,由前額、耳后、發際開始逐步蔓延到臉、頸、軀干、四肢,約經3天遍及全身和手足心。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發的經呼吸道傳輸的急性傳染病。多見于學齡前小朋友,臨床癥狀普通是,一過性發熱、皮疹、耳后淋巴結腫大、頭痛、厭食、結膜炎、咳嗽等癥狀,病程3~5天痊愈,偶有并發肺炎、心肌炎、腦炎者則病情較重。另外,育齡期婦女在妊娠早期(前3個月)感染了風疹,病毒侵犯胚胎,致使嬰兒發生先天性缺點。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經呼吸道傳輸的急性傳染病。人群對腮腺炎病毒普遍易感,受感染者約60%~70%發病。高發年紀組在5~15歲,嬰幼兒極少發病,青少年及成人發病則病情較重。腮腺炎病毒感染(涉及隱性感染)最多見的并發癥是腦炎,其它尚有睪丸炎、腦膜炎、卵巢炎、心肌炎、關節炎等。另外,腮腺炎是后天獲得性耳聾的因素之一。現今已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可同時防止麻疹、風疹和腮腺炎。國內外公司提供的麻疹、風疹、腮腺炎三價疫苗(MMR)也已在我國上市。小朋友可在按國家計劃免疫程序8月齡接種麻疹疫苗后,12~18月齡再接種一劑MMR疫苗,既確保了對單價麻疹疫苗免疫的可靠性,又防止了風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由于對小朋友施用MMR可切斷自然界風疹病毒的循環,從而間接保護育齡期婦女免于孕期感染而致先天性風疹綜合征的危險性。無論是MMR還是單價風疹、腮腺炎疫苗,均可與百白破、脊髓灰質炎疫苗同時接種。即使疫苗接種的副反映發生率極低,但育齡期婦女均應避免在接種后3個月內懷孕。流感是一種由特殊的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每年的9月至12月,是流感高峰到來的前期,也是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期。流感通過呼吸道傳染,防止起來比較困難,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研制出了抵抗流感的疫苗。接種疫苗不僅保護了人們免受流感的侵襲,并且能夠減少多個慢性病如哮喘、肺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次數,從而使人們減輕疾病痛苦的同時,也減少了由于患病帶來的經濟損失。全球每年都有流感流行,可使全部人口的5%到20%受到感染。歐洲專家認為,感染流感的最高人群是學齡小朋友,他們也是流感的重要傳輸者。美國、日本和中國也有類似的研究成果,流感流行時首先感染集體生活的學生,然后學生將病毒帶入家庭,造成家庭組員感染。因此,在我國許多地區中小學校的學生和幼兒園小朋友接種流感疫苗越多。其中有三種人群最適合接種流感疫苗:一是流感的高危人群——65歲以上的老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二是學齡前小朋友及在校的大中小學生,他們同時也是將流感病毒傳輸給家庭中的老年人、高危人群的重要傳染源;三是其它的涉及免疫力低下者、醫護人員、公眾服務人群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人員,都應當接種流感疫苗。接種流感疫苗后來只是對流感有防止的作用,對普通感冒是沒有防止作用的,因此應當先搞清晰自己患的是不是流感。流感是由甲、乙、丙3種流感病毒引發的,而感冒的病原則多達200多個,重要是由病毒或細菌引發的流感病毒的最大特點之一是每年發生變異,以至人體內的抗體不能有效地提供保護,因此,前一年患了流感,第二年還可能再被感染。針對流感病毒的變異特性,每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流感監測中心都會對流感進行監測,推測出今年終究會流行什么型別的流感,針對預測的流感病毒的不同型別,擬定每年流感疫苗的配方。普通流感疫苗接種在上臂的三角肌處,注射后局部會有紅腫、發熱、疼痛的現象,這些癥狀幾天就會消失。有人接種疫苗后可能會有全身的反映,流感疫苗是很安全的,接種后有不良反映的人是比較少的。水痘是小朋友最常見的傳染病之一,幾乎一年四季都有它的蹤跡,特別在冬末與春初最多見,病患以1歲至10歲之間最多,年紀愈大癥狀會愈嚴重。成人則幾乎近百分之九十都曾被感染過。出水痘普通只是出現紅疹、水痘、發熱、癢痛等癥狀,前后約要1至兩周左右,每個人的病情嚴重度又不一。對大部分健康的個體而言,水痘并不會產生嚴重的疾病,但傳染性極強。少數人會有后遺癥,如中耳炎、腦炎、肺炎、肝炎、皮膚的續發感染、及留下惱人的疤痕。水痘疫苗是一種高度活性的減毒疫苗,合用于接種1歲以上至12歲下列之健康小朋友,只需打一劑。12歲以上需要接種兩劑(相隔二至四周),注射完畢后于二星期左右體內可產生對抗水痘的抗體,其保護性可持續十年以上。注射后有效防止感染水痘的效果達98%。接種對象除了正常個體之外,其它如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免疫克制治療之病人、計劃器官移植的病人、慢性疾病患者、健康但近來曾有接觸到水痘患者者,均應接受接種。注射疫苗的副作用相稱低。但育齡婦女接種后三個月內不適合懷孕,以免影響胎兒。百白破疫苗是百(百日咳)、白(白喉)、破(破傷風)三聯混合制劑的簡稱,白百破三聯疫苗是由白喉類毒素、百日咳菌苗和破傷風類毒素按適宜比例配備成的,用來防止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種疾病。小朋友注射后能同時起到防止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種傳染病的作用。這三種疾病都是小朋友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危害著小朋友的健康。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沒有疫苗防止的時代,全世界每年約有6000萬小朋友患百日咳,年死亡人數在50萬-100萬人,白喉和破傷風的危害更為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按照我國小朋友計劃免疫程序的規定,白百破的基礎免疫是在3月、4月、5月齡時,各接種1次,間隔1個月,1歲半至2歲時加強1針。為到防止的目的,必須3針都打完才干起到有效的防止作用。但孩子到了接種的時間若發熱或患其它疾病,要征得醫生的同意,等到孩子病好后再進行補種。接種白百破疫苗后,它們多個發揮其免疫作用。百日咳抗原成分刺激人體產生含有凝集、中和與殺滅百日咳桿菌的多個抗體,能抵抗百日咳感染而不發病。注射后,白喉和破傷風類毒素能夠使人體產生對應的抗毒素,通過抗毒素中和白喉、破傷風桿菌產生的外毒素。白百破疫苗三種成分中以破傷風的防止效果最佳,注射兩針后幾乎全部接種者血清中的抗毒素都可達成保護水平,抗體能夠維持以上。百日咳的防止效果即使沒有白喉、破傷風那么抱負,但是國內外實踐都證明,一旦停止接種百日咳疫苗,發病便急劇上升,這表明它對減少百日咳發病含有相稱大的作用。現在我國使用的是含有吸附劑的白百破疫苗,如果在皮下接種過淺或疫苗中吸附劑未充足搖勻,能夠引發無菌性化膿。因此,注射后局部出現硬結要及時熱敷,增進吸取,一旦化膿,切忌切開,可用注射器將膿液抽出。有繼發感染時,應及時用抗生素治療。

現在在國內外經常使用的疫苗有幾十種到上百種,最慣用的有下列十種。我國已經使用的疫苗有卡介苗、百白破三聯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小兒麻痹糖丸)、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已列入我國計劃免疫的程序中,又稱之為基礎免疫疫苗。其它現在國內外經常使用的疫苗,介紹以下。一、腮腺炎疫苗用于防止由腮腺炎病毒引發的流行性腮腺炎,即“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普通說來是良性傳染病,其特點是發熱和腮腺腫大。我國生產的腮腺炎疫苗是減毒活疫苗,若1歲內接種,難以得到足夠的保護性抗體,1歲以上小兒即使已患過沒有明顯癥狀的流行性腮腺炎或與否接種過本疫苗不能必定時,均可接種。另外尚有“麻、風、腮”三聯疫苗,稱為MMR,除可防止腮腺炎外,還可防止麻疹、風疹。二、流感病毒疫苗用于防止流行性感冒。現在國內應用的有國產及進口的疫苗。接種對象重要是2歲以上全部人群,慢性心、肺、支氣管疾病患者,慢性腎功效不全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效低下者等。三、水痘疫苗水痘散布于全世界,各地區人群均受到普遍感染,病毒含有高度傳染性,在小朋友中的傳輸占90%以上。重要傳輸途徑為空氣飛沫、直接接觸和母嬰垂直傳輸。近年來,無論小朋友還是成人,水痘發病都有上升趨勢,但絕大多數病例是小朋友。現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規定在小朋友及成人中常規接種水痘疫苗。水痘疫苗是一種減毒活疫苗。接種對象為12月令-12周歲的健康小朋友。有嚴重疾病史、過敏史、免疫缺點病者及孕婦禁用。四、腦膜炎球菌疫苗國內現在應用的是用A群腦膜炎球菌莢膜多糖制成的疫苗,用于防止A群腦膜炎球菌引發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接種對象為6個月至15周歲的小朋友和少年。五、乙腦疫苗用于防止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乙腦疫苗為減毒活疫苗,用于防止流行性乙型腦炎。其中滅活乙腦疫苗的接種對象為乙腦流行地區6個月以上到10歲下列小朋友,以及由非疫區進入疫區者,而減毒活疫苗則用于1歲以上小朋友。由于流行性乙型腦炎在我國流行較廣,因此現在我國已將此疫苗納入了計劃免疫程序之中,對全部健康小朋友均予以接種。六、肺炎疫苗用于防止肺炎球菌性疾病如肺炎等,其效果必定。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是最新和高度純化的多價疫苗,對肺炎球菌性感染的總保護率高達75%以上。應當接種這類疫苗的人有老年人、2歲以上的小朋友、慢性病患者、免疫缺點者、艾滋病感染者以及酗酒和長久吸煙者等。七、狂犬疫苗用于狂犬病的防止。狂犬病是致死率達100%的烈性傳染病,及時、全程接種疫苗是防止此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與任何可疑動物或狂犬病人有過親密接觸史的人,如被動物涉及外表健康動物咬傷、抓傷,破損皮膚或粘膜被動物舔過等,都應當盡量早地接種狂犬疫苗。另外,被動物咬傷機會較大或其它有可能接觸到狂犬病毒的人則應提邁進行防止接種。八、嗜血流感桿菌b型疫苗及其綜合疫苗疫苗是一種多糖一蛋白偶聯疫苗,能誘導機體產生抗b型流感嗜血桿菌莢膜多糖抗體,防止由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發的侵襲性疾病。2~14月齡的嬰兒最佳在2月齡時接種第1針疫苗,間隔2個月后接種第2針疫苗。15月齡或更大月齡的幼兒只須接種1針本疫苗。在12月齡之前已完畢兩針基礎免疫接種的嬰幼兒,應在12~15月齡期間再加強免疫1針,加強免疫與基礎免疫第2針之間的間隔不得少于2個月。九、出血熱疫苗用于防止流行性出血熱。分為單價疫苗和雙價疫苗兩種,前者可分別防止家鼠型出血熱或野鼠型出血熱,后者則對此兩型出血熱都有防止作用。出血熱疫區10-70歲的人都應接種此疫苗。疫區的林業工人、水利工地民工、野外宿營人員等人員則更應接種。小兒麻痹糖丸的正式名稱叫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即使它不是用注射的方式而是用口服的方式,但它也和其它疫苗同樣起到免疫作用,只是接種的途徑不同而已,因此它也是“防止針”。小朋友口服疫苗后發生一次相稱于隱性感染的自然感染過程。疫苗病毒在腸道內繁殖,產生抗體和特異性的細胞免疫。服苗后7-10天,血清中開始有了中和抗體,1-3個月達成高峰。一旦新的脊髓灰質炎野病毒侵入,病毒達成腸道后,體內的分泌型抗體IgA就發揮作用,抵抗病毒。血液中的中和抗體則制止病毒從血循環向神經系統擴散,避免病毒侵入脊髓和腦神經產生麻痹癥狀。疫苗服用辦法可根據年紀不同而決定。對幼小小朋友能夠用清潔的湯勺將糖丸研碎,然后溶于冷開水中服用,切忌用熱開水溶化或混入其它飲料中服用,以免將疫苗中的病毒殺死,影響免疫效果。較大的小朋友則能夠直接吞服糖丸,每次服1粒。該疫苗普通無特殊禁忌癥,但有免疫缺點和正在使用免疫克制劑的小朋友,應禁用或緩用;對發熱或患有急性病和慢性病急性發作的小朋友以及重度腹瀉的小朋友也應緩用。按照計劃免疫程序規定,2月齡小朋友開始服用混合疫苗1粒,后來3月齡、4月齡各再加服1粒,每次間隔時間不得少于28天(一種月)。為了加強免疫效果,許多省市在1歲半時再加服一次,7歲時加強免疫一次。1周歲內小朋友應當持續服3次疫苗,是由于一次服苗后各型的中和抗體陽轉率和抗體滴度即使較高,但沒達成抱負水平,各型之間尚有干擾,持續服3次后,能使更多的小朋友得到較抱負的免疫效果。我國小朋友計劃免疫程序規定,滿8月齡的小朋友開始接種麻疹疫苗。為什么在8月齡才接種呢?新生兒體內含有從母親那里得到的麻疹抗體,能夠保護嬰兒不得麻疹。8個月后,從母親那里得到的抗體逐步消失。如果過早的接種麻疹疫苗,嬰兒體內的母體抗體尚未消失,它就會殺死注射到小朋友體內的麻疹疫苗,從而就不會產生抵抗麻疹病毒的免疫力。不滿8月齡的嬰兒,免疫系統發育還不成熟,對麻疹疫苗的反映性較差,也不能產生抱負的免疫效果。終究何時進行免疫最適宜,各國狀況不同。美國和大多數發達國家定為12月-15月齡才開始接種麻疹疫苗,而有些國家定為9月齡開始免疫,這是根據大多數母體抗體可能消失的時限而定的。在某些計劃免疫工作開展較好的地區,發病率又比較低時,在1-2歲時應再免疫一次,以提高免疫成功率。如6-7歲時再復種一次,這樣在整個小朋友青少年時期就會對麻疹有很強的免疫力。麻疹疫苗有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兩種。滅活疫苗免疫效果差,需用抗原量大,注射針次多,容易發生變態反映。我國普遍使用減毒活疫苗。麻疹減毒活疫苗于接種后10-14天即可產生抗體,1個月時抗體水平達成高峰。經初步觀察,麻疹產生的免疫力可維持5年左右。麻疹疫苗的廣泛使用,有效的保護了廣大小朋友的身體健康。傷寒是一種由傷寒桿菌感染所致的、使人衰弱并威脅生命的腸道傳染病。傷寒患者會有持續發熱、疲倦、食欲不振、嚴重頭痛、脾臟脹大、便秘或腹瀉的狀況出現。副傷寒的病征與傷寒相似,但程度普通較輕,它是由另一類的沙門氏菌所引發的。傷寒及副傷寒的傳輸途徑是經由某些受到病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或尿液所沾染的飲食而傳輸。帶菌者是某些經感染后而康復的人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