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林徽因《窗子以外》文本解讀在高考語文試卷中,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讓人印象格外深刻。完整的《窗子以外》屬于生活雜感類的散文,有人說,散文是最自由的文體。確實如此!散文既能夠沖破體現方式的局限,也有著選材上的充足自由,甚至能夠擁有審美上的獨特個性等。但同樣,散文也講究“形散神聚”,也講究“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里說人情”。那么,閱讀散文則規定我們依循文學作品的本質規律,尋找解讀文本的“達芬奇密碼”。首先,破“題”。“窗子以外”四個字值得玩味。“窗子”是個富有詩意的意象,曾有一句話說“上帝關上一扇門,同時也為你打開了一扇窗”,“窗子”無疑代表了美妙和但愿。人們能夠在窗子以內溫暖的世界去窺探窗外的秘密,陽光、草地、新鮮的空氣,似乎都能夠通過窗子伸手可觸。作者要寫“窗子以外”的新穎抑或美麗吧?!然而,很快我們就發現,作者所寫的超出了我們的預料。我們沿著“窗子”這條線索看下去,發現作者是由自家的“鐵紗窗”寫起,又寫到玻璃窗、扇形的六邊形的窗子,最后寫到“無形的窗子”。像諸多哲理散文那樣,作者由“實”入“虛”,賦予“窗子”以更豐富的內涵。然而,“窗子”的內涵不是憑空加入其中的,而是作者將自己的感悟、感情、感受、感覺融注其中的。因此,我們為了讀懂“窗子”,還必須認真品味作者的“情”,走進作者的心境。郭風曾說:“閱讀散文佳作就像傾聽哲人睿智的絮語,心靈會承受到雨和陽光普通的滋潤和照耀。”閱讀文學作品要走進去,用心靈去“悟”,就猶如閱讀“天秋木葉下”就會于心頭生出凜凜的秋風來。作者開篇信筆寫來,繼而描寫了窗外的幾個人,寫他們“黯黑”“褪色”的頭巾,吸著“旱煙”,還隱約聽見“幾段山西梆子的聲調”,簡樸的幾行字就勾勒出形象,甚至可讓人猜度出其身份;也極細膩,甚至那“蘭花煙的香味”也隨微風“襲到我官覺上來”。作者的敘述極為平淡,似乎是在拉家常,但接著作者卻發出感慨:“永遠是窗子以外,不是鐵紗窗就是玻璃窗,總而言之,窗子以外!”作者的慨嘆不是沒來由的,定然與那“鐵紗窗”外的幾個人有關!在下文中,我們似乎發現了端倪:作者先說“你并不是不能看到”(第四段),后又說“可是你則并不一定能看見,由于那全部的周折,熱鬧,緊張,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著。(第四段末)”作者所感慨的正是這“窗子以外”的世界,你似乎“能看見”卻又“并不一定能看見”。是啊,窗外的世界豐富著呢,窗外的人們所演繹著的“血淚人生”哪里是“窗內”的人所能容易感知的?!對于窗外的世界,窗內的人但是是個“看客”吧!(與外界的隔閡,冷靜審視)然而,作者何以對“窗外”的世界如此關注呢?接著品讀文本,我們的理解也會更深一層。在文章的第五段,作者除交代窗外“有限”的景物外,還為我們簡筆勾勒了諸多底層人物:送煤的,送米的,自來水、電燈、電話公司來收賬的,廚子的朋友,趙媽的丈夫……此時,作者說“那里不是沒有顏色、聲音、生的一切活動”,言外之意是“你”是看到了,但又“并不一定能看見”,那些社會底層人們的“生的滋味”是很難“看見”的!讀到此處,咱們似乎應當明白林徽由于什么會發出“永遠是窗子以外”的慨嘆了!很明顯,作者筆下所關注的人都是社會底層的“蕓蕓眾生”。林徽因是舊社會的高級知識分子,是“窗子以內”的人的代表,她化“我”為“你”正是一種如魯迅同樣的自我解剖,是文人的“良心”的自覺。而在“窗子以外”則生存著無數為生計奔波的人,他們所經歷的苦痛、生活的磨難距離“窗子以內的我”是遙遠的。作者簡淡的筆調之下是對“窗子以內”生活的對抗,以及關切蒼生的悲憫情懷。作家黃明山曾說:“我只是想把散文的寫作當成一種交談的方式,唯其如此,我才不停地規定自己,力求讓散文多某些真的成分。”林徽因的《窗子以外》即是一種“交談的方式”,這種交談無疑是真誠而又樸素自然的。作者先是以“我”之見聞來引發玄想,再以審視、解剖自我的視角“你”來深化題旨,體現出作家運筆的靈活和文章題旨的厚重。領略了作者的深沉慨嘆,那么,“無形的窗子”也就好解讀了。“有形的窗子”是客觀事物隔開了自我與外在世界,而“無形的窗子”自然應是主觀因素的囚囿。作者在尾段描寫寫時髦的學者,此時,作者似成了漫畫家,畫該學者之“時髦”,又“驕傲”,還“架上科學的眼鏡”“瞭望”……其調侃、譏刺的味道自然地流露出來。再看,這“時髦的學者”帶著平時用的東西,保持著自我的生活習慣和狀態,他們有的“是一種提梁的小小世界”。是啊,他們將“窗子以內”的東西都隨身帶著,又怎么能真正走近“窗子以外”的世界呢?那么,這“無形的窗子”就包含了他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以及將自己區別于“蕓蕓眾生”的思想意識。今天讀來,我們不免會生出感慨:眾生皆平等,人怎么能夠“高高在上”地生活呢?!人是要心存悲憫的,人是要心有敬畏的,時代再發展,物質再充裕,生活在“窗子以內”的我們都應時刻關注那些生存在社會底層的人,并能夠勇敢地、誠摯地走近他們,生活不只是一味地追尋“詩和遠方”,還要領略那種最真實的“生的況味”!此時,我仿佛聽到了才女林徽因穿越時空的輕誦:“……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動著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麥黍,都有人流過汗;每一粒黃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間尚有的是周折,是熱鬧,是緊張!……”
結合全文,闡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解析】本題考核對文中核心詞語內涵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時,要回歸原文,找出與“窗子”有關的段落和句子,具體分析其內涵。文章題目是“窗子之外”,在第②段描寫窗外看到的景象,引出了“鐵紗窗”和“玻璃窗”,這是具體可感的窗子,隔著窗子,“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但是是永遠地在你窗子以外罷了”,看不到全部,總是“隔層玻璃,或是鐵紗”;而后由此發散開來,引出一種抽象的無形的“窗子”,它存在于人與外面的世界之間,使坐在窗子里的人永遠只能旁觀,是人與外部世界的隔閡。有人認識到窗子的局限性,這時候就象征著抱負照進現實的窗口;但有人明明有打開窗子、接觸真實世界的機會,卻把自己封閉起來,此時這個窗子是人內心為自己設立的屏障。綜合上述分析,整頓得出答案。【答案】①指具體的窗子,如鐵紗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場景;②指“無形的窗子”,即心態與觀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與外部世界的隔閡。【試題】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兩個不同的人稱,其中蘊涵著如何的態度?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6分)【解析】《窗子以外》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點就在于“形散神不散”,行文自然流暢,不受拘束,本文人稱轉換自如,看似隨意,其實與作者的情感變化息息有關。作者一開始只是寫自己眼前的窗子及窗外的景象,后來推己及人,想到大多數人其實都是被禁錮在窗子里的,因此人稱由“我”換成了“你”,含有冷靜審視之意;最后一段,揭發有人裝腔作勢的嘴臉,其實也蘊含著自己對現實的關照與理解,這里即使用第二人稱,但作者也將自己代入其中,兩種人稱是合二為一的,體現了作者自嘲的態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6 讓我們的學校更美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部編版)
- 14《斜面》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科學五年級下冊人教鄂教版
-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10單元 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Unit 2 No Rules No Order 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 團隊建設與入職培訓1
- 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三單元 12《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知識付費產業發展
- 七年級地理上冊 3.3《世界的語言與宗教》教學設計 湘教版
- 七年級生物上冊 4.4.1《物質運輸的載體》教學設計 魯科版五四制
- 《8 水果拼盤》(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長春版
- MOOC 數字邏輯電路實驗-東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幼兒園中班安全《會咬人的電》課件
- 幼兒園維穩排查記錄表
- 活動一:文明好寶寶(語言活動)課件
- 2005雷克薩斯gs430gs300原廠維修手冊中文sa
- 中學生問題行為及其對策
- 風險管理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電氣系統設計方案
- Python語言實用教程第10章-科學計算課件
- 入團志愿書(2016版本)(可編輯打印標準A4) (1)
- 無心磨床調整要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