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人名英譯中存在的問題_第1頁
漢語人名英譯中存在的問題_第2頁
漢語人名英譯中存在的問題_第3頁
漢語人名英譯中存在的問題_第4頁
漢語人名英譯中存在的問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語人名英譯中存在的問題

此名稱是一名動詞。這是一個人的代詞。它是人們社會生活中的區別性符號。這不僅是一個頭銜,也是一個重要的線索。尤其是名人,著名學者等,人名有時甚至成為那個領域中的“標志”。如果不能準確地、規范地進行表達,會給交流和信息傳遞帶來許多困惑,甚至造成混亂。由于漢語和英語分別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語系,漢語和英語的姓名在書寫方式和排列順序上大相徑庭,在進行人名英譯時,既要進行文字的轉化,又要考慮到對方的習慣和接受問題,因此難免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翻譯法或拼寫方式,從而導致姓名翻譯的混亂和無序。這種混亂狀況不僅常常造成誤解和尷尬,而且妨礙了文化間的正常交流,有時甚至有損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尊嚴,因此姓名翻譯的規范化勢在必行。一、中文名稱的混亂(一)式拼接法“威妥瑪式”盡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早在1974年5月就發布了《中國人名漢語拼音拼寫法》,國務院也在1978年批轉了《關于改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的報告》,但在正式采用漢語拼音之前,歷史上曾出現過幾種不同的注音方式,其中影響最大,使用人數最多的是“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以下簡稱“威妥瑪式”)65。“威妥瑪式”原作為某些外國駐華使館人員學習漢語的拼音工具,后來隨著英語的廣泛傳播而流傳開來,成為在英文中英譯中國人名、地名和事物名稱的一種主要拼法。但“威妥瑪式”在語言學的技術上還是相當不完善的。比如,按“威妥瑪式”拼法把漢語聲母z,c分成ts′,ts或tz,tz′兩種,把s分成s,ss和sz三種。這樣不同的聲母采取同一種符號,用許多附加符號區別發音,而排版印刷時附加符號經常脫落,大量音節產生混亂,如“張”、“常”不分,“周”、“丑”不分,“戴”、“泰”不分等。盡管這樣,在漢語拼音成為國際標準注音法之前,它一直是國際上通用的注音系統,在港澳臺及海外華人中至今仍有人使用。除了“威妥瑪式”拼法之外,還曾有過國語羅馬字,即“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拉丁化新文字和耶魯方案等66。如此繁多的注音方法,不同的人在不同時期會遵循不同的注音標準,因此漢語人名在英譯時的混亂狀況就難以避免了。(二)“姓”和“名”的排列順序者一般來說,中國人名的拼法是姓在前,名在后,姓與名分寫,這與西方名在前、姓在后的排列順序正好相反。漢語人名英譯時,有人保持“中國特色”,也有人為了和譯入語文化保持一致,將姓和名的排列順序顛倒過來。這種現象在生活在海外的華人以及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大的港澳臺華人中間較為常見。但有些非海外華人的中國人,也有將姓與名順序顛倒的現象,尤其是單姓單名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姓和名的混淆。如大家都很熟悉的NBA隊員姚明,在世界級的比賽中,媒體有時稱之為“YaoMing”,有時則是“MingYao”,讓不熟悉他的人摸不著頭腦,到底他姓甚名何?(三)音字音值的版本只要大家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同一個漢語人名,如“馬澤玉”可能會出現多種英譯版本:MaZeyu、MaZe-yu、MaZeYu、MAZeyu,、MAZe-yu,、MaZe-Yu、Ma,Zeyu,等,讓人眼花繚亂,而根據國家標準《漢語拼音方案》,只有第一個是合乎規范的。出現如此多版本的原因可能是人們刻意想把姓和名區分開來,結果適得其反,造成更大的混亂,也有可能是有些人對人名的標準拼寫法不熟悉,想當然造成的。筆者在構思這篇文章時,碰巧看到CCTV-5體育人間節目介紹馬術運動員華天(2008年12月29日),屏幕上顯示的其英譯姓名為HUATIAN,采用了全部大寫的形式,這顯然是大眾媒體在翻譯姓名時的隨意性造成的。(四)“姓”體字根據國家標準《漢語拼音方案》,中國姓名英譯時,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開,復姓連寫,雙名連寫,無連接符號“-”,姓與名的第一個字母均大寫。如單姓單名:吳儀WuYi,單姓雙名:鄧小平DengXiaoping,復姓單名:諸葛亮ZhugeLiang,復姓雙名:司馬相如SimaXiangru。實際運用中,這一標準存在下列缺陷:1.在雙名之間的加“名”和“n”之間的意義區別由于復姓、雙名要連寫,當a,e,o開頭的音節跟在其它音節后面時,有可能造成音節界限混亂。如“WuChengen”是“吳承恩”還是“吳晨亙”,“SunYue”是“孫玉娥”還是“孫悅”,如果不認識名字的主人,那實在是無從區分。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有人在雙名之間加上了隔音號“’”,把“吳承恩”譯成“WuCheng’en”,孫玉娥”譯成“SunYu’e”。這樣雖避免了混淆,卻與國家標準不統一,在某種程度上又造成了新的混亂。2.漢語的統一音字壓縮中國人名的漢語拼音拼寫按西方文獻慣例縮寫時,也很容易造成混淆。如MaZeyu(馬澤玉)縮寫成MaZ.就少掉了一個漢字的信息,這不但造成了大量的重名現象,而且增加了檢索的難度。為了避免這一缺陷,《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試行)》對漢語姓名拼寫法作了變通處理,決定對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采用如下寫法:姓在前,名在后,中間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都大寫,復姓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符,名字不縮寫,如MAZe-yu(馬澤玉),ZHUGEHua(諸葛華)。該變通方式將姓氏的全部字母大寫,避免了姓和名的混淆,也解決了人名縮寫帶來的困惑,有其合理性和積極的一面,但因與國家規范相沖突,成了標準之外的標準,因而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使一些作者或學術期刊無所適從。有人曾對2001年86種期刊的第一期做過檢查和統計,其中合乎國家規范要求的只有33種,占受檢總數的38%,而不合乎規范要求的有53種,占受檢總數的62%338。3.同異形字,譯本漢語是聲調語言,每一音節讀音有四聲調,而且每一聲調又有同音、異(同)意、異形的字,因而按漢語拼音方案譯出的英文名,回譯時就會讓人困惑不已。如WangTao回譯成漢語就究竟是“王濤”、“王韜”、還是“汪濤”,讓譯者頭痛,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差錯,造成混亂。4.外國人未來能源的缺失漢語拼音方案對翻譯確實比較方便,但對外國人拼讀卻造成不小的困難。在有些情況下,漢語拼音可以暢通無阻,比如“姚明”譯成“YaoMing”,外國人念起來毫無困難。但是如碰到有X,Q,Z等字母的場合,問題就來了,比如“肖向前”譯為“XiaoXiangqian”,外國人就很難讀出來,最多只能念出“埃克賽奧,埃克賽昂”等不知所云的聲音。再如筆者的姓名“馬澤玉”英譯“MaZeyu”讓外國人讀起來也是一件難事。如果不看漢語拼音,僅聽外國人的讀音,根本無法與真實的漢字對應起來。(五)“孫曉”譯法漢語人名英譯時,有人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如將戴衛平譯為DavisPing,DayWeiping或Davidping;將孫曉譯為SunShine。這種譯法便于西方人認讀,也賦予了譯名更豐富的含義,卻因違背國家規范要求而引起了混亂。同時回譯也很困難。(六)言拼接法的難點這種現象多見于廣東或福建等地,由于方言與普通話存在一些差別,用方言拼法勢必造成與漢語拼音即國家標準的不一致。如“戴”姓譯成“Die”,其意乃大忌,因而當地或香港人要在Die后附加上一個不發音的h,寫成Dieh,以避忌諱,這與國家標準拼法“Dai”顯然是兩回事。二、中國人名英語翻譯的概念和建議(一)《關于采用的語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接的理論依據目前,無論從國內還是從國際情況來看,漢語拼音都是最易懂、最現實也最容易被接受的方法,因而是漢語人名翻譯的最佳選擇。首先,從國內情況來看,漢語拼音是我國法定的漢字注音方案,已為人們普遍接受和使用。國家對此曾頒發過兩個法規性文件。一個是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于1974年5月頒發,又于1976年9月修訂,然后重新發布的《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法》;另一個是國務院于1978年9月批轉的《關于改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的報告》。這兩個文件無疑是中國人名英譯的理論依據,其重要意義,正如“國務院批文”所述,就在于它“是取代威妥瑪式等各種舊拼法,消除我國人名地名在羅馬字母拼寫法方面長期存在混亂現象的重要措施”。其次,從國際情況來看,中國外交部及聯合國秘書處也發布了兩個法規性文件:一是根據上述“國務院批文”,我國外交部于1978年12月發布的“通報”,告知我國的外交代表機構,從1997年1月1日起,用《漢語拼音方案》取代過去在外交文件譯文中沿用的威妥瑪式拼寫法;另一個是聯合國秘書處于1979年6月發出的“通知”,宣布從1979年6月15日起,以漢語拼音的拼法作為在各種拉丁字母文字中轉寫中國人名和地名的國際標準,且要求所有成員國必須執行,其國際性約束力是不言而喻的。從此,秘書處起草、翻譯或發出的各種文件都用漢語拼音書寫中國人名、地名338。此外,國際標準化組織也早在1982年就通過決議,采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在文獻工作中拼寫有關中國的專門名詞和其它詞語的國際標準。目前,世界上包括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在內的絕大多數媒體在處理中文姓名時也都使用漢語拼音方案66。由此可見,漢語拼音方案在國際上也已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二)提高外國的歷史認同,尊重他們的文化傳統中國人名英譯時究竟應該尊重外國人的習慣,名在前,姓在后,還是保留中國人自己的姓名特色,姓在前,名在后呢?筆者認為,譯名應該尊重姓名使用者的母語習慣,應該遵照“名從主人”的原則,即保留漢語姓名本身的特點,姓在前,名在后,不必迎合和遷就外國人的習慣。其實,我們在把外國人名翻譯成中文時,也尊重了他們的文化和傳統,沒有按中國人習慣顛倒其姓名。如“JohnKennedy”,譯為“約翰肯尼迪”,現在沒有人會按中文的順序,把約翰當成姓,把肯尼迪當成名了。在一個多元的世界中,每一種文化都應該得到理解與尊重,而不是趨同于一種文化。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符不符合外文的規范,而在于有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并大力推行,使國外的媒體及民眾了解并接受這一標準。即使最初接觸中國人名的外國讀者可能會把姓和名弄顛倒,也不必擔心,只要我們始終如一地堅持這一標準,時間長了,外國人自然就會明白。此外,只要堅持姓在前、名在后這一國家標準,期刊標準中姓氏全部大寫的規定就可以取消,可以變得和國家標準一致,因為只要始終堅持這一標準,姓和名就不會混淆。(三)“吳承恩”具有形式法上的文化內涵上文提到,漢語拼音的弊端主要是復姓、雙名連寫及縮寫時的缺陷。為此,筆者建議,在復姓和雙名的每一個音節之間加上“-”,雙名的每個音節的首字母都大寫,如“吳承恩”譯成“WuCheng-En”,縮寫可為“WuC.E,這樣既避免了連寫造成的音節界限模糊,縮寫時又保留了名字中所有漢字的信息,期刊也就無需另立標準,從而也解決了期刊標準與國家標準不一致的問題。而且姓名中出現“-”是拉丁語系人名中常見的現象,也符合英語復合詞的構成習慣。不過,這一建議還需要有關方面進一步研究、討論。(四)強化漢語的國內語境,避免漢語身份的混亂對少數國際知名人士、歷史人物、港澳臺人士和外籍華人,建議保持其已經慣用的傳統譯法,不必按漢語拼音拼寫,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如孫中山SunYat-sen,孔子Confucius,董建華TungKee-hwa,楊振寧Chen-NingYang。這樣的特例可以予以整理,作為姓名規范性文件的附錄。對于中文姓名回譯困難的問題,只要在正式出版物中,將人名原文附在譯名之后,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