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表形態的不斷變化地表形態: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狀態,又稱地形或地貌。
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地表形態,即地貌。我們現在看到的地表形態只是整個地殼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鏡頭,地貌自形成以來就一直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如“滄海桑田”、“海枯石爛”等變化,一、地質作用的分類(理解)地質作用按能量來源不同,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分類能量來源表現形式內力作用地球內能,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熱能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陽輻射能和重力能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積成巖
相互關系
內力作用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使地表趨于平坦。兩者同時進行,在一定的時間和地點,往往是某一作用占優勢,一般內力作用起主導作用。
地球各種地表形態都是內力和外力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案例】
黃河每年將16億噸左右的泥沙輸往下游,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人計算過,用2000多年時間即可填滿渤海。但是事實是,長期以來渤海的形狀基本未變,這是為什么呢?外力作用——黃河泥沙堆積內力作用——渤海地區地殼下沉
兩千萬年以來,珠穆朗瑪峰地區抬升了約兩萬米,可是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只有8848.13米?外力作用地殼運動1、地殼運動類型和對地表形態的影響類型運動方向對地表影響舉例水平運動水平擠壓形成褶皺山系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等水平張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紅海等垂直運動(升降運動)地殼抬升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陸變遷青藏高原臺灣海峽地殼下沉2、相互關系同時發生,在不同區域和不同時期以一種為主,但就全球而言,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板塊構造學說1、基本觀點:板塊構造學說認為:①地球表層巖石圈不是完整一塊,而是被一些構造帶分割成六大板塊;EF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南極洲板塊1、基本觀點:②這些板塊處于相對運動狀態;③板塊之間呈現兩種基本關系:互相擠壓碰撞(消亡邊界)或彼此分離(生長邊界);1、基本觀點④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和地震。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我國成為世界多火山地震國家的原因: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2、運用板塊運動原理解釋世界主要地形的成因在大陸板塊相互擠壓碰撞的地帶形成山脈和高原(如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在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擠壓碰撞的地帶形成海溝、山脈和島弧(太平洋中的深海溝、美洲西岸的山脈、亞洲東部的島弧)。板塊張裂處在海洋中往往形成海嶺(大西洋海嶺)。但東非大裂谷是在陸地板塊內部張裂地帶形成。邊界類型地區交界處板塊生長邊界(板塊張裂)東非大裂谷非洲板塊內部紅海印度洋-非洲大西洋亞歐、非洲-美洲冰島(屬大西洋海嶺)亞歐-美洲消亡邊界(板塊碰撞)喜馬拉雅山脈印度-亞歐阿爾卑斯山脈、地中海非洲-亞歐西太平洋海溝-島弧鏈太平洋-亞歐落基山脈太平洋-美洲安第斯山脈南極洲-美洲Eg1:板塊構造學說認為
A.世界大陸分為六大板塊B.全球地殼分為六大板塊
C.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D.全球海洋分為六大板塊Eg2: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
A.阿巴拉契亞山脈B.安第斯山脈
C.阿爾卑斯山脈D.喜馬拉雅山脈Eg3:下列板塊中,幾乎全在大洋上的是
A.印度洋板塊B.太平洋板塊C.非洲板塊D.美洲板塊Eg4:下列板塊之間屬于消亡邊界的是
A.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B.南極洲板塊與非洲板塊
C.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D.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Eg5:在板塊的生長邊界往往形成
A.海溝B.孤島C.海嶺D.海岸山脈CDBACEg6:讀“世界板塊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2)紅海是___板塊和
板塊(填字母)相互__________形成的。安第斯山脈在
板塊和
板塊(填字母)相互
形成的
邊界上。(3)在AD板塊相互碰撞的地帶,常常形成(多選):()A、海嶺B、巨大的高原C、深邃的海溝D島弧(1)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塊名稱:D
板塊,E
板塊,F
板塊。太平洋美洲南極洲BC張裂分離EF碰撞擠壓消亡CD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理解)
地質構造:由于地殼運動引起的地殼變形、變位,主要類型有褶皺和斷層。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理解)一、常見的地質構造及構造地貌1、褶皺:巖層的一系列波狀彎曲。(1)褶皺的基本形態:背斜和向斜判斷方法1:背斜:巖層向上拱起。
向斜:巖層向下彎曲。
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理解)一、常見的地質構造及構造地貌1、褶皺:巖層的一系列波狀彎曲。(1)褶皺的基本形態:背斜和向斜判斷方法1:背斜:巖層向上拱起。
向斜:巖層向下彎曲。
判斷方法2:背斜:中間巖層老,兩翼巖層新。
向斜:中間巖層新,兩翼巖層老。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理解)(2)褶皺與構造地貌(地表形態):
a.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原因:內力
作用(地殼運動)。b.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原因:
外力
作用。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巖層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蝕成谷地。向斜成山原因:向斜槽部受兩側力的擠壓,巖石堅硬,不易被外力侵蝕,反成山嶺。六、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理解)六、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理解)2、斷層(1)概念:巖層斷裂后發生明顯位移錯位。(2)形成的原因:地殼運動。2、斷層(1)概念:巖層斷裂后發生明顯位移錯位。(2)形成的原因:地殼運動。(3)基本形態:上升一側往往形成
地壘
,下降一側往往形成
地塹
,六、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理解)(4)斷層與地質構造(地表形態):地壘:我國的華山、廬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塹:我國的渭河谷地、吐魯番盆地、汾河谷地、東非大裂谷。斷層處:往往形成溝谷、河流,原因:斷層處巖石破碎,易受侵蝕作用。六、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理解)1.背斜:儲石油、天然氣背斜處建隧道。(原因背斜巖層向上拱起,較為堅固,不易積水。)2.向斜:儲地下水.
3.修路、架橋、建水庫等大型工程應避開斷層。二、地質構造的意義:Eg1:讀圖回答:(1)A、B、C、D四處,屬于背斜的是
,屬于向斜的是
。(2)此時,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3)找油氣應在圖中
處;找地下水應在
處。(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應選擇在
處,原因是
DC山谷背斜頂部因受張力影響,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山嶺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DCD不會積水且不易坍塌自然地理篇☆陸地環境外力作用與地貌【課題】外力作用與地貌一、風化作用與地貌二、侵蝕作用與地貌三、搬運作用與地貌四、沉積作用與地貌五、固結成巖作用與地貌七、河流地貌的發育六、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一、風化作用一、風化作用與地貌
參與物質:太陽輻射,水,風,生物,冰等
概念:巖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溫度變化、水、大氣及生物的影響下發生的破壞作用(變成松散、碎屑狀沉積物的過程),叫風化作用。風化碎屑物殘留地表形成風化殼,為侵蝕作用提供條件。二、侵蝕作用1.風力侵蝕風蝕溝谷柴達木的雅丹地貌裸巖荒漠二、侵蝕作用在干旱沙漠地區,風揚起沙石,吹蝕地表,形成風蝕溝谷、風蝕洼地、風蝕柱、風蝕城堡、風蝕蘑菇等地表形態。1.風力侵蝕二、侵蝕作用2.流水侵蝕:V形谷——流水侵蝕作用瀑布河流溝谷、峽谷流水沖刷侵蝕作用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表面形態——流水侵蝕作用造成紅色砂巖石長期風化侵蝕,形成美麗奇特的丹霞地貌崀山二、侵蝕作用在干旱沙漠地區,風揚起沙石,吹蝕地表,形成風蝕溝谷、風蝕洼地、風蝕柱、風蝕城堡、風蝕蘑菇等地表形態。1.風力侵蝕2.流水侵蝕:主要分布在濕潤半濕潤地區,形成溝谷,V形谷,峽谷,丹霞地貌,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等。
流水溶蝕:河流流經的中低緯度的可溶性巖石地區,崎嶇不平的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地面:峰林、峰叢、孤峰;溶蝕洼地;落水洞等地下:溶洞、地下河;石鐘乳、石筍、石柱等孤峰林立的巖溶地貌二、侵蝕作用
3.冰川侵蝕: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蝕平原,冰蝕洼地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U形谷峽灣冰斗二、侵蝕作用
4.海浪侵蝕:形成海蝕柱、海蝕崖,分布在濱海地帶。三、搬運作用風力搬運在干旱、半干旱地區以及海濱地區,表現強烈。
流水搬運:風化、侵蝕的產物,被流水轉移離開原來位置的作用。在濕潤、半濕潤地區較明顯。
風在搬運中受阻力風力減小,便導致風沙堆積,形成沙丘、沙壟、和黃土堆積等風積地貌。分布在干燥內陸及鄰近地區。一些顆粒細小的粉沙塵土,被風挾帶到更遠的地方才沉落,因而在沙漠的外緣常形成黃土堆積,如我國的黃土高原黃土堆積。1.風力沉積四、沉積作用深厚黃土層的來源——風力堆積作用沖積扇2.流水沉積:在河流中下游,泥沙淤積,形成寬廣的沖積平原。在河流入海處,泥沙淤積,則形成河口三角洲。3.冰川沉積:堆積物形成冰磧地貌如:冰磧湖、冰磧丘陵等。4.海浪沉積:形成沙灘等海岸地貌,分布在濱海地帶。五、固結成巖作用沉積物經物理的、化學的以及生物化學的變化和改造,變成堅硬的巖石,這種作用叫做固結成巖。外力作用表現形式之間的相互關系裸露巖石侵蝕侵蝕物風化風化物搬運沉積固結成巖總結:地面上風化、侵蝕、搬運和沉積作用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過程。巖石經過風化就容易被侵蝕,而侵蝕作用又為新裸露地表的巖石接受風化提供條件。有了風化侵蝕的產物,才有被風、流水等動力進行搬運沉積的可能。這幾種作用長期地緩慢地進行著,不斷地改變著地表形態。【案例】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形成蒙古高原氣候干燥,日年較差大,風力強勁物理風化風力侵蝕搬運堆積戈壁風蝕磨菇沙丘風力搬運堆積黃土高原垂直節理發育土質疏松植被破壞夏季暴雨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流水的侵蝕搬運沉積鄭州開封沖積扇華北平原Eg1:下列地質地貌示意圖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a和bB.b和cC.c和d D.b和dA三角洲(流水沉積)沙丘(風力沉積)斷層(內力作用)褶皺(內力作用)乙甲丙丁冰川谷Eg2:讀下列四種地表形態示意圖,回答各題。
(1)圖4所示的地表形態中,主要由地球內力作用形成的是
A.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應屆大學實習生合同協議
- 2025簽訂房屋租賃合同后遭遇意外損壞維權難題待解
- 2025關于商業店鋪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年設備租賃合同解析
- 2025工程監理與咨詢服務合同(中英文)
- 2025解除合同協議書
- 2025股權轉讓委托合同
- 2025技術轉讓合同范本協議書模板
- 2025企業合同風險防控策略研究
- 2025新房購房定金合同
- 設計(技術)變更申報審批單
- 2024年事業單位考試模擬300題(含答案)
- HY/T 0273.2-2023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技術導則第2部分:海浪
- 高空作業施工方案四篇
- 四川省2024年中考數學試卷十七套合卷【附答案】
- (高清稿)DB44∕T 2515-2024 水利工程水文化設計導則
- Unit 3 They are playing.(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湘魯版英語四年級下冊
- DB3502T 090-2022 居家養老緊急事件應急助援規范
- 倉庫物料儲存、搬運操作指導書
- GB/T 23587-2024淀粉制品質量通則
- 珠子參免疫調節作用及其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