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色素內鏡(一)概述色素內鏡(Chromoendoscopy)又稱染色內鏡(Staining-endoscopy),指通過多個途徑,如口服、直接噴灑、注射等等,將色素染料導入內鏡下要觀察的黏膜,使病灶與正常黏膜顏色對比更加突出,有助于病變的檢出與診療。1966年日本學者Yamakawa最先發明了內鏡染色技術,至20世紀90年代后來,隨著染色、顯色技術的不停發展,這種技術在臨床得到了廣泛應用。(二)色素內鏡的操作1.內鏡合用染色劑條件:(1)無毒無害;(2)對黏膜有良好的親合性(3)既能使病變形成形成色彩對比,又能如實反映黏膜細微的變化(4)價廉易得2.色素投入途徑:直接法:即在內鏡下直接噴灑色素的辦法。間接法:經口服色素后再進行內鏡觀察的辦法。3.慣用染色辦法(1)Lugol碘液染色①染色原理:正常食管鱗狀扁平上皮細胞富含糖原,糖原遇碘后呈棕色,而癌變組織、異型增生上皮細胞因糖原明顯減少或消失而成染色不良的淡染狀態或不染狀態。②合用范疇:Lugol碘液染色重要用于食管黏膜的內鏡檢查。③操作辦法:慣用濃度為1.5%~3%碘液在常規胃鏡檢查后用洗滌噴霧管均勻噴灑于病變部位,約10秒鐘后立刻用溫水沖洗吸引后觀察,必要時可重復噴染,總量為10~20ml。內鏡下體現:正常食管黏膜染成褐色,呈褐色草席紋狀,病變部位為不染區或淡染區(參見圖1)。圖1A常規內鏡下食管黏膜體現BLugol碘液染色后可見不染區本圖引自VdroniqueMeyeretal,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1997;45(6):480-4⑤注意事項:在染色前應注意患者有無碘過敏;碘液含有刺激性,可引發患者胸痛、惡心、嘔吐、燒心等癥狀,故在操作前應向患者充足交待;染色時應盡量選用比較稀的碘液,盡量減少碘液的用量,結束后可用清水沖洗干凈并將胃內殘留的碘液吸掉,必要時可用硫代硫酸鈉中和;食管良性潰瘍、炎癥、異型增生等病變碘染后也可呈現淡染或不染,因此碘染對食管良惡性病變的鑒別缺少特異性。甲苯胺藍(toluidineblue)染色染色原理:惡性細胞DNA含量比正常細胞要豐富,而其細胞間隙和膜間小管比正常細胞大,因此染料易滲入腫瘤細胞,使細胞核染色。甲苯胺藍吸取后呈變色反映性藍色色素。使用范疇:重要用于診療食管異型增生、Barrett食管以及食管癌。操作辦法:甲苯胺藍染色慣用濃度為2%,可將甲苯胺藍噴灑于病變組織后立刻用清水沖洗后再觀察,總量約為8~10ml。內鏡下體現:正常上皮及基底層上皮內癌均不染色,糜爛、潰瘍、異型增生及癌變組織呈青紫色,病灶表面的壞死物質及纖維蛋白等著色最濃,另首先為癌細胞、異型增生細胞。注意事項:甲苯胺藍用量過大時可引發胃部不適;經尿液排出時可刺激膀胱和尿道;不能分辨癌變及重度異型增生;不能診療表面上皮正常的病變。亞甲藍(methyleneblue)染色亞甲藍又稱美藍,是一種吸取性染料,它可使腸上皮化生組織、壞死組織以及白苔著色(參見圖2),但正常胃黏膜不染色,此辦法不易發現異型增生及癌變,因此美藍染色重要用于診療Barrett食管及胃部的腸上皮化生。普通使用0.25%~0.5%美藍噴灑,2分鐘后以清水沖洗后再進行觀察,較難著色的部位可用0.5%碳酸氫鈉沖洗后再噴灑。也可口服美藍膠囊100~150mg后讓患者充足轉動身體后再行胃鏡檢查。圖2亞甲藍染色后胃小凹形態引自王滄海等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2(3):164~6靛胭脂染色靛胭脂也是一種對比性染料,它能夠沉淀在病變的凹槽中,顯示黏膜的凹凸變化,有助于扁平病變的檢出(參見圖3)。重要用于結腸息肉、炎癥、潰瘍、側向生長型腫瘤等病變的檢出。結腸息肉性病變色素內鏡下體現慣用Kudo分型,具體以下:I型小窩呈圓點狀;II型小窩呈乳頭狀或星狀;IIIs型小管圓形;IIIL型大管圓形;IV型腦回狀;VI型小窩不規則;VN型小窩缺如無構造。I型為正常結腸黏膜,II型為炎癥,IIIL型見于管狀腺瘤,IIIs型小管圓形為腫瘤壓迫所致,見于凹陷性癌,IV型見于絨毛狀腺瘤,VI型見于早期癌變,VN型為腫瘤破壞腺體所致,見于進展期癌變。A染色前B染色后圖3側向生長型腫瘤靛胭脂染色前后內鏡下體現引自劉思德等當代消化及介入診療;10(4):232~6剛果紅染色染色原理:剛果紅是一種功效性染色批示劑,它可隨胃黏膜pH值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顏色,pH<3時呈藍紫色,pH>5.2時為紅色。使用范疇:慣用此辦法來測定胃酸分泌功效,特別是診療萎縮性胃炎。操作辦法:慣用0.3%剛果紅及0.2ml碳酸氫鈉溶液進行噴灑,總量約30~50ml,可肌注五肽促胃液素約15~30分鐘后觀察胃黏膜著色狀況。內鏡下體現:正常胃粘膜呈藍黑色,變色區提示有胃酸分泌功效,不變色的部位闡明缺少胃酸分泌。位于變色區有胃酸分泌的胃息肉多為腺體囊性擴張,位于變色區無胃酸分泌的胃息肉多為增生性變化,位于不變色區且無胃酸分泌的胃息肉多伴有嚴重的炎癥及腸上皮化化生,組織學重要為異型增生,這類息肉易癌變,應親密隨訪。熒光素鈉染色熒光素鈉通過對應濾光片產生光或以激光激發,在胃癌病灶上呈現黃綠色熒光,慣用10%堿性溶液5ml口服或靜脈注射。聯合染色法:可同時使用兩種染色劑以達成顏色劑之間互相映襯,有助于病變的檢出。慣用的聯合染色辦法涉及:甲苯胺藍-復方碘溶液染色法、亞甲藍-靛胭脂染色法、亞甲藍-剛果紅染色法等等,除甲苯胺藍-復方碘溶液染色法用于診療食管糜爛性炎癥外,其它辦法重要用于胃部癌變的檢查。4.色素內鏡操作前準備問清患者過敏史;消化道黏膜普通附有黏液,因此染色前應將黏液去掉以減少黏液對內鏡觀察的影響,可用注射器吸取30~50ml含有去泡劑的溫水進行沖洗,沖洗液不應直接沖擊病變部位,而應沖擊邊沿,以防造成粘膜損傷;若粘液較多,可加用蛋白酶來去除。(三)適應證同普通消化內鏡檢查的病例(四)禁忌證對染色劑過敏的患者甲狀腺功效亢進患者禁用碘染色因尿素-酚紅、尿素-麝香草酚染色有產生高血氨的危險,故肝硬化患者慎用食管、胃、十二指腸急性穿孔嚴重心、肺、腎、腦功效不全及多臟器衰竭者精神疾病及意識障礙不能配合者(五)合并癥染色劑過敏反映因染色劑而造成的胸痛、燒心、反流等不適咽部感染消化道感染顳下頜關節脫位出血心腦血管意外放大內鏡所謂放大內鏡觀察是通過對消化道黏膜細微形態的內鏡觀察,對以腺管開口部的小窩和絨毛的形態為中心進行的觀察定義為放大觀察。放大內鏡兼有常規內鏡和放大觀察的雙重功效,放大內鏡可通過調節內鏡前端的可動鏡頭將常規內鏡觀察狀態轉變成窄角、放大倍率高的放大觀察狀態,它能夠將常規內鏡所見病變放大35~170倍再行觀察,普通在常規鏡檢發現病變后再用放大內鏡進行近距離觀察,可局部噴灑0.3%Lugol碘液或0.2%靛胭脂,使病變部位在放大內鏡下觀察得更加清晰,因此又稱放大色素內鏡。放大內鏡與普通內鏡原理基本相似,放大內鏡在物鏡與導電光纖或微型攝像機之間裝有不同倍數的放大鏡頭,像素密集,參考單位約為0.1mm的點狀或線狀微細形態。放大內鏡與食管疾病的診療正常食管黏膜經碘液染色后的正常食管黏膜在常規內鏡下呈棕色,經放大內鏡放大后可見白色點狀分布,這是由于上皮下乳頭部的棘細胞層較薄,而乳頭之間的棘細胞層較厚,因此乳頭部呈現白色,而乳頭之間呈現棕色。并可見乳頭內血管,直徑約為10~15μm。碘不染病灶碘不染色病灶重要分為3種類型:A型白色點狀乳頭形態大,呈顆粒狀,互不融合;B型染色不明顯,乳頭形態大小不等,互相融合;C型為明顯不染色,其內部無構造。A型多無組織學特異性,B型多為限于乳頭高度的異型細胞增生和基底細胞附近的高度的炎癥細胞浸潤,C型多為異型細胞增殖到破壞乳頭構造的程度,或高度炎癥引發無構造的變化,甚至癌變。食管上皮乳頭內血管乳頭內血管可分為四型:1型為乳頭內血管不明顯或細直線狀,多為正常黏膜所見;2型乳頭內血管呈螺旋狀,血管延長增寬,間距相等,多為正常黏膜或炎癥;3型乳頭狀血管呈螺旋狀,間距及血管直徑不等,半數為上皮內癌;4型超出乳頭排列不規則的血管,腫瘤性血管可能性較大,其中95%達成黏膜肌層或更深。也可用放大內鏡觀察的腫瘤表面微血管構造變化來判斷腫瘤的侵襲深度。m1期只有乳頭內毛細血管環(intrapapillarycapillaryloops,IPCL)擴張,m2期IPCL現有擴張又有延長,m3期體現為IPCL變形和腫瘤血管混合存在,sm型則完全被粗大的腫瘤血管替代。以上放大內鏡分型與組織病理學的侵潤深度分型有高達83.3%的一致性。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Barrett食管與食管腺癌的發生有有關性,臨床上呈柱狀排列的特殊柱狀上皮(specializedcolumnarepithelium,SCE)是癌前病變的重要標志。放大內鏡下管狀及絨毛狀胃小凹的形態多為腸上皮化生,有癌變可能。放大內鏡與胃部疾病的診療正常及胃炎時胃黏膜胃部的放大胃鏡重要選用亞甲藍進行染色,放大內鏡重要觀察胃部粘膜腺體的狀況,大致分為6型:1型圓點狀,重要見于胃底和胃體;2型棒狀,重要位于正常胃竇;3型腦回狀,見于胃竇;4型卵圓狀、鱗片狀、網格狀,見于腸上皮化生;5型絨毛狀或指狀,見于腸上皮化生;6型稀疏狀,鑒于黏膜萎縮(參見圖4)。放大內鏡觀察淺表性胃炎體現為:小凹呈短小棒狀或圓點狀規則性分布,常可見小凹開口含糊、散在紅斑;萎縮性胃炎胃炎體現為:小凹輪廓含糊、排列紊亂甚至呈樹枝樣或絨毛狀變化,或出現點、線、片狀小凹稀疏消失區,甚至呈條帶狀疤痕樣變化。A1型圓點狀B2型棒狀C3型腦回狀D4型卵圓狀E5型絨毛狀或指狀F5型卷曲的絨毛狀G6型腺體稀疏紊亂H亞甲藍染色后的5型圖4放大內鏡下胃小凹的形態分型引自王滄海等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2(3):164~6消化性潰瘍放大內鏡重要用于觀察潰瘍的瘢痕,潰瘍瘢痕在放大內鏡下分為:Sa粗大的再生黏膜中心無構造的凹陷;Sb粗大的再生黏膜覆蓋到潰瘍中心;Sc成熟的再生黏膜。消化性潰瘍在常規內鏡下即可觀察到,但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時潰瘍停留在Sa和Sb則易復發,若停留在Sc則無復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黏膜微細形態分為:Z-0型,可見到集合靜脈和真毛細血管,胃小凹呈針孔樣外觀;Z-1型,只有真毛細血管而無集合靜脈;Z-2型,有白色的胃小凹和小溝,沒有集合靜脈和真毛細血管;Z-3型,小凹開口廣泛增大,周邊發紅。Z-0型為沒有Hp感染的正常胃黏膜,而Z-1型、Z-2型及Z-3型都有Hp感染的存在。放大內鏡還可用于觀察Hp根除治療的效果。并發現成功根除Hp后放大內鏡可觀察到下列三種變化:胃小凹之間的紅斑和/腫脹消失;白的小凹變成針孔狀;集合靜脈重新出現。胃癌胃癌因組織形態的不同,在放大胃鏡下的形態也不盡相似。高分化管狀腺癌體現為特有的C形態,乳頭狀腺癌的體現為不規則的C形態,而沒有腺管的印戒細胞癌和低分化管狀腺腺癌的特性性體現為無構造部分和大小形態不整的再生黏膜形態。因此很難從放大胃鏡上對胃癌進行分類確診。(三)放大內鏡與結腸疾病的診療1.放大結腸鏡檢查辦法基本辦法同單人結腸鏡操作法,由于使用變焦放大觀察時,必須精密掌握鏡頭先端部與黏膜間的距離,最適距離約2mm,且要保持鏡身穩定,只有單人操作才干精確控制鏡身及先端部,因此采用單人操作法。放大結腸鏡檢查前同樣先行常規結腸鏡檢查,然后再針對病變部位進行染色方便進行放大內鏡的觀察。慣用染色劑為0.2%靛胭脂2.放大結腸鏡對結腸疾病的診療放大內鏡下對結腸黏膜慣用Kudo分型,具體以下:I型圓點狀;II型呈星芒狀;IIIs型小管圓形隱窩;IIIL型管狀隱窩;IV型腦回狀;VI型小窩不規則;VN型小窩缺如無構造。I型為正常結腸黏膜,II型為炎癥,IIIL型見于管狀腺瘤,IIIs型小管圓形為腫瘤壓迫所致,見于凹陷性癌,IV型見于絨毛狀腺瘤,VI型見于早期癌變,VN型為腫瘤破壞腺體所致,見于進展期癌變。放大結腸鏡還可對病變的深度進行初步判斷,根據隱窩類型分為非腫瘤性隱窩(I、II型隱窩)、腫瘤非浸潤型隱窩(IIIs、IIIL、IV型)、腫瘤浸潤型(V型隱窩)。按照放大內鏡判斷腫瘤的浸潤深度,非浸潤性病變的精確性可達99.4%,浸潤型病變為80.0%。3.放大結腸鏡與潰瘍性結腸炎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多智能體建模的流行病防控政策優化研究
- 碳排放權交易政策對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機制研究
- 網絡安全防御策略測試卷
- 2025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學生心理輔導案例分析試卷(含答案)
- 八年級課外拓展課程計劃
- 物聯網終端設備銷售合同
- 觀看《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心得體會
- 國際交流項目入團志愿書范文
- 建筑設計團隊的項目管理職責
- 一年級下冊數學線上學習計劃
- 煤質化驗工職業技能競賽理論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老年患者圍手術期多模式鎮痛低阿片方案中國專家共識(2021全文版)
- 成都城市規劃簡析
- 異位妊娠治療新進展:2024年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比較
- 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家長會-家校同頻共話成長 課件
- 混合痔的中醫護理方案
- 托幼機構衛生評價報告
- 社區鄰里互助志愿服務活動方案
- 【構建企業級好數據】Dataphin智能數據建設與治理產品白皮書
- 國開(內蒙古)2024年《經濟學與生活》形考1-3答案
- 2024年電信智能云服務工程師技能競賽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