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輪復習效果檢測15:區域經濟發展_第1頁
地理一輪復習效果檢測15:區域經濟發展_第2頁
地理一輪復習效果檢測15:區域經濟發展_第3頁
地理一輪復習效果檢測15:區域經濟發展_第4頁
地理一輪復習效果檢測15:區域經濟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復習效果檢測(十五)區域經濟發展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下圖是我國部分地區1月平均氣溫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圖中甲地等溫線明顯偏北,主要原因可能是()A.太陽光照比周邊地區強B.受南部海洋氣流影響C.地處盛行風背風地帶D.位于高氣壓中心2.限制該地農業生產的重大生態問題是()A.草場退化和土地沙化B.黑土流失和濕地退化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澇解析:1.C2。B第1題,由題可知,甲地1月等溫線明顯偏北,說明該地氣溫高,結合地形可知位于大興安嶺背風坡,受冬季風影響較小.第2題,該地區發展農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黑土流失和濕地的退化。(2014·大連模擬)“保護性耕作法”是指對耕地實行免耕或淺耕措施,并在糧食收割時及時將作物秸稈粉碎后歸還農田,或者將莊稼茬子留在田地過冬。讀某地實驗前后冬春季節有關實驗資料表,完成3~4題。土壤水分土壤空氣土壤有機質大氣懸浮質大氣水分實驗前6。3%25。5%0。7%14。6%18.6%實驗后23.5%16.7%3.2%3.4%34.5%3.實驗結果反映了實行“保護性耕作法”能夠()A.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氣濕度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C.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土壤肥力D.降低土壤透氣性,減少空氣污染4.“保護性耕作法”最適宜優先推廣的國家是()A.哈薩克斯坦 B.新加坡C.比利時 D.巴西解析:3。D4。A第3題,從表中數據看出,實驗后出現的結果是土壤、大氣水分增加;土壤空氣減少,降低了土壤透氣性;土壤有機質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大氣懸浮質減少,減少了空氣污染。第4題,從實驗結果表明,“保護性耕作法”有保持土壤水分,減少水分蒸發等作用,所以該措施適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實施。四個選項中屬于干旱、半干旱氣候的只有哈薩克斯坦。(2014·保定模擬)下圖中陰影地區以干旱嚴重聞名,被稱為“旱腰帶"?,F在該地區道路四通八達,萬畝釀酒葡萄綠滿田野,過去貧窮落后的“旱腰帶”已變成如今名副其實的“金腰帶"。讀圖,回答5~6題.5.制約該區域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地處干旱地區,降水稀少②土質疏松,水土流失嚴重③年積溫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④季風氣候,旱澇災害頻繁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6.該區域發展葡萄種植業的突出優勢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照強,晝夜溫差大C.道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D.勞動力充足,生產經驗豐富解析:5.D6。B第5題,結合圖中的河流和經緯度的分布,可知該區域地處我國黃土高原,為溫帶季風氣候,土質疏松,旱澇災害和水土流失嚴重。第6題,該區域干旱嚴重,說明降水少,但這樣的地區光照條件好,晝夜溫差大。(2014·浙江五校聯考)讀我國局部地區示意圖,完成7~8題。7.相對于圖中其他地區,甲省南部地區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的最大優勢在于()A.資源豐富 B.市場廣闊C.技術先進 D.交通便利8.為實現甲省城市可持續發展,以下途徑最合理的是()A.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B.大力發展高耗能產業C.加大對動力導向型企業和國有企業的投資D.延長產業鏈和發展替代產業,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解析:7。A8.D第7題,讀圖可知,甲省南部地區有豐富的資源,有利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因此選A。第8題,對于礦業城市來說,直接重點發展對科技水平要求高的高新技術產業明顯不現實,而大力發展高耗能產業會加快礦產資源的枯竭速度,并會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延長產業鏈和發展替代產業,實現產業結構優化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合理措施。讀某國工業化和城市化變化情況圖,回答9~10題。9.有關該國的敘述,正確的是()A.1800~2008年,城市化與工業化同步B.工業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快C.屬發達國家D.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10.③~⑤階段,該國吸納勞動力的主要產業部門為()A.技術密集型產業 B.資源密集型產業C.能源密集型產業 D.現代服務業解析:9.C10。D圖中橫坐標表示城市化水平,縱坐標表示工業化水平,圖中①~③階段(1800~1948年),城市化與工業化按一定比例同步增長;③~⑤階段(1948~2008年),隨著該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業化水平先降后升,但總體工業化水平沒有明顯升高,說明該國曾經有過一次產業轉移。在2008年城市化水平超過80%,說明該國屬于發達國家,工業比重變化不大,說明該國第三產業發展快,故③~⑤階段,該國吸納勞動力的主要產業部門為現代服務業。(2014·濰坊模擬)讀我國部分區域圖,回答11~12題.11.對圖中陰影所示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A.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B.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最早的地區C.是我國目前工業化城市化最發達的地區D.工業化的發展得益于豐富的資源12.黃河三角洲與圖中陰影所示地區相比,經濟社會發展突出的區位優勢是()A.資源 B.交通C.政策 D.技術解析:11.C12.A第11題,圖示陰影區為長三角地區,它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該地區資源缺乏,珠三角地區是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最早的地區.第12題,黃河三角洲地區有豐富的資源和能源,如石油、煤炭等,但長三角地區卻缺乏,因此該題選A項.二、綜合題(40分)13.(2014·湖南聯合檢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材料一下圖為我國人均糧食產量變化圖。圖中人均糧食產量圍繞著趨勢線在一個通道內波動.波動幅度越大,糧食產量越不穩定.材料二下表為我國中長期糧食消費預測表。項目2020年2030年人口(億人)15。4716。00糧食總消費量(億千克)68387360人均糧食需求量(千克)442460材料三河南省是我國第一農業大省、第一糧食生產大省。目前河南有各類糧食加工企業2800多家,所生產的面粉、掛面、方便面、速凍食品、味精等糧食深加工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第一,實現了由“天下糧倉”向“國人廚房”的歷史性轉變。(1)指出我國糧食生產穩定性最差的兩個階段,并分析后一個階段穩定性差的原因.(6分)(2)依據材料二分析說明我國糧食中長期消費的趨勢及出現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6分)(3)結合材料三分析促成河南省實現歷史性轉變的主要因素。(8分)解析:本題考查區域農業的發展及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等,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第(1)問,直接讀圖即可,原因需要結合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產業結構的變化來考慮。第(2)問,趨勢可根據材料信息得出,原因可從人口數量的增多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導致人均需求量增大方面考慮。第(3)問,轉變主要體現在糧食的深加工方面,可從交通、技術、勞動力和市場等方面考慮。答案:(1)1956~1960年和1996~2003年。生態退耕,耕地面積減少;農業結構調整。(2)糧食總消費量和人均糧食需求量都增大。人口增加,糧食總消費量增大;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提高,食物結構改善,人均糧食需求量增大.(3)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全國經濟的發展,市場需求量的增大;冷藏保鮮技術的發展;勞動力資源豐富.14.(2014·莆田八中月考)2013年是改革開放35周年,有學者總結出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鎮企業發展出現了三種模式:蘇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溫州模式(分別對應下面三幅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20分)(1)圖a所示地域鄉鎮企業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是什么?(4分)(2)圖b所示地區與a、c兩地相比較,促使該地區鄉鎮企業實施這種發展模式的主要區位優勢條件是什么?(4分)(3)近年來,歐美國家多次發起針對我國的反傾銷調查,c地區商品出口也受到了影響。請結合意大利新興工業發展經驗,談談你對該地區鄉鎮企業發展的看法。(6分)(4)鄉鎮企業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鄉鎮企業的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試結合所學知識加以分析。(6分)解析:第(1)題,a圖為長江三角洲地區,其鄉鎮企業發展的有利條件要從交通、技術、資金、大城市(上海)輻射、工農業基礎等方面分析。第(2)題,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鄉鎮企業比其他地區的優越條件在于位置優越(毗鄰港澳)和僑鄉多兩方面。第(3)題,首先明確意大利新興工業區的特點(是以中小企業集聚的工業小區,形成了一個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絡,它們在獨立經營、密切協作的基礎上,實現了規模經營生產),再根據我國c地區企業的特點,要從協作條件、科技、品牌、市場等方面來分析.第(4)題,一般情況下,鄉鎮企業的規模較小,在分析存在的問題時,要從技術(較低)、資源利用率(低)、環境保護、規模效應等方面來考慮。答案:(1)地處長江三角洲,工業基礎好;瀕臨我國第一大城市上海,受上海輻射影響;有人才、資金、技術等優勢;水陸交通便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