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碳水化合物營養機制研究論文反芻動物碳水化合物代謝利用機制及消化道健康的系統營養調控研究進展摘要:碳水化合物是反芻動物體內的主要能量來源,在維持動物生長發育、機體代謝和生產性能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飼糧中碳水化合物結構是否合理對能量利用效率、動物生產性能和消化道健康有重要影響。本文系統分析和綜述了反芻動物飼糧中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機制及其對消化道健康的影響的最新研究進展,并提出系統營養調控技術措施,為提高飼糧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效率和動物消化道健康營養調控決策提供參考。關鍵詞:
反芻動物
碳水化合物
消化道健康
系統營養調控
飼糧中碳水化合物是反芻動物的主要能量來源,大部分在瘤胃內被微生物代謝利用產生有機酸而氧化提供ATP,小部分在瘤胃后消化道分解代謝提供能量,在維持動物生長發育、機體代謝和生產性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動物體內的75%~85%的能量來源于飼糧中的碳水化合物,飼糧中碳水化合物結構是否合理對動物生長和健康有很大影響,譬如反芻動物生產中出現的瘤胃健康問題和能量負平衡問題均與碳水化合物代謝有關。我國傳統的反芻動物以“低投入-低產出節糧型”生產模式為主,而西方發達國家以“高投入-高產出”的生產模式為主。近年來,隨著我國畜牧業逐步向“集約、高效”發展,奶牛、肉牛和肉羊生產盲目追求高產,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大量飼喂以谷物淀粉為主的全混合日糧(TMR)和顆粒飼料,從而改變了原有的飼糧中碳水化合物結構的平衡,導致以亞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為主的代謝性疾病的發病率提高,也導致動物消化道和機體健康受損。這種飼養模式不僅消耗掉大量谷物糧食,而且對動物本身的消化道健康和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已成為我國反芻動物生產中的突出問題之一。本文結合本團隊及國內外研究進展,圍繞反芻動物飼糧中碳水化合物結構與能量高效利用和消化道健康的關系,采用系統整體營養調控措施提高飼料利用效率和改善健康方面進行綜述,為反芻動物營養調控決策提供參考。1反芻動物飼糧結構與能量供給的特點反芻動物由于在長期的進化中形成獨特的消化系統,其前胃(包括瘤胃和網胃)棲居有大量的微生物,能夠消化和利用大量的富含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植物來源的碳水化合物。反芻動物的消化生理是以微生物消化為主要特點,其體內能量的前體物是由瘤胃微生物發酵所產生的揮發性脂肪酸(FVA)為主,而單胃動物(豬和家禽體)能量的前體物是以葡萄糖為主。碳水化合物中纖維性碳水化合物(FC)的作用是維持瘤胃健康和為機體提供能量;而非纖維性碳水化合物(NFC)的作用是為瘤胃微生物提供能量和為機體提供能量,其次是提供葡萄糖。碳水化合物轉化為乙酸、丙酸和丁酸能量利用效率分別為62%、109%和78%,可見瘤胃丙酸發酵是機體和微生物能量利用效率最高的發酵方式[1-2]。符合反芻動物消化生理特點的飼糧結構要以纖維性碳水化合物為主,非纖維性碳水化合物為輔,這樣才能保證反芻動物的消化道健康。飼糧中纖維物質在反芻動物營養生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對維持正常瘤胃功能和保持動物消化道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反芻動物能夠大量利用粗飼料的特點,反芻動物可以將人類不能直接利用的低質粗飼料轉化為畜產品而為人類服務,這也是世界各國大力發展反芻動物,作為節糧型畜牧業發展的優勢所在。在反芻動物生產中也需要根據其基本的消化生理特點合理配制飼糧,才能保證反芻動物生產的健康發展。2飼糧中碳水化合物結構對能量利用效率和消化道健康的影響2.1飼糧中瘤胃可降解淀粉(RDS)評價根據飼糧的碳水化合物在反芻動物體內轉化為能量的速度,可將其分為快速能量物質和慢速能量物質。非纖維性碳水化合物屬于快速能量物質。其中,RDS是決定反芻動物消化道健康與養分利用的關鍵飼糧因子[3]。正常情況下,瘤胃內碳水化合物代謝的主要產物為乙酸(55%~70%)、丙酸(16%~25%)、丁酸(8%~10%)和少量支鏈脂肪酸,其比例隨飼糧精粗比而變化。正常情況下,瘤胃內有機酸的產生和利用保持平衡,中和酸度主要通過唾液分泌、瘤胃上皮吸收有機酸、瘤胃液外流稀釋和代謝途徑來完成。如果動物采食大量富含谷物淀粉的快速能量物質則會引起SARA。瘤胃對酸度變化的緩沖能力受內源因素和飼糧因素的影響,內源緩沖能力主要由動物的唾液分泌量決定;飼糧緩沖能力主要由飼糧中的中性洗滌纖維(NDF)水平和飼糧陰陽離子差決定。國內外學者在飼糧精粗料比例對瘤胃微生物代謝的影響以及SARA的發生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近年來,在反芻動物飼糧結構,特別是碳水化合物類型對SARA發生的影響方面也進行了研究。研究普遍認為保持瘤胃微生物區系的穩定是維持瘤胃酸度平衡和健康的關鍵所在。非纖維性碳水化合物中的不同組分(蔗糖、果膠、淀粉和抗性淀粉)對瘤胃發酵的影響存在差異,與淀粉相比,可溶性糖(如蔗糖)發酵產生的丁酸較多,果膠發酵產生乙酸較多。另外,據報道不同類型的碳水化合物飼糧其在瘤胃中的發酵速度不同,如可溶性糖、淀粉、半纖維素及纖維素被降解的時間分別為12~25min、1.2~5.0h、8~25h、24~96h,即使是同類型飼糧因其淀粉結構(支鏈淀粉和直鏈淀粉)不同而其代謝的時間與方式也不盡一致,如小麥淀粉和馬鈴薯淀粉的瘤胃降解速率分別為每小時34%和5%;軟粒小麥比硬粒小麥在瘤胃內發酵產生的乳酸少[4]。飼糧中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的降解速度和代謝產物可改變瘤胃微生物區系,也可以影響瘤胃微生物對有機酸代謝的途徑。通過飼糧加工可改變飼糧中淀粉的瘤胃降解率,從而改變進入小腸淀粉的量。過瘤胃淀粉在胰腺α-淀粉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是反芻動物代謝葡萄糖中外源葡萄糖的最主要來源。提高飼糧中淀粉的過瘤胃率和過瘤胃淀粉的消化率,可提高淀粉的能量利用效率。當淀粉的小腸消化率低于70%時,在保證瘤胃健康的前提下,提高RDS的量可提高淀粉能量利用效率。然而,小腸淀粉的利用率會受到小腸中胰淀粉酶的分泌量限制。淀粉在小腸水解過程中生成的葡萄糖比在瘤胃中生產有機酸的供能效率高約42%[5-6],因此,在生產應用中可適當提高過瘤胃淀粉量來提高淀粉的能量利用率,但過多的過瘤胃淀粉會降低淀粉的小腸消化率,未消化的淀粉隨糞便排出體外又會造成能量損失,降低動物生產性能[7]。綜合淀粉在瘤胃、小腸和大腸降解特點及其對反芻動物的能量供應差異,姚軍虎等[3]提出飼糧淀粉能量利用效率(SEF)公式:SEF(%)=0.7RDS+1.0SIDS+0.4LIDS,式中RDS、SID和SLIDS分別為瘤胃、小腸和大腸降解淀粉量占動物總淀粉攝入量的百分比(%)。假設淀粉在小腸內完全消化吸收的能量效率為1,已知淀粉在瘤胃內降解利用的能量利用效率為小腸的0.7倍,淀粉在大腸內降解利用的能量利用效率為小腸的0.4倍。胰腺α-淀粉酶分泌不足是限制過瘤胃淀粉在小腸消化率的最關鍵因素。于志鵬[8]研究發現,一些功能性氨基酸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能促進α-淀粉酶分泌,有助于提高淀粉在小腸的利用率。大腸對全腸道淀粉消化率的貢獻比瘤胃和小腸低,淀粉在大腸發酵的能量利用效率僅為小腸的40%,是能量利用效率最低的淀粉消化位點[6],要避免大量淀粉進入大腸發酵。但大腸對動物生產和健康具有同樣重要的影響。大腸貢獻反芻動物消化道吸收總揮發性脂肪酸的8%~17%,提供5%~10%代謝能[9]。因此,在生產實踐中,除考慮飼糧淀粉含量外,還需要綜合考慮胃腸道不同位點(瘤胃和小腸)淀粉的降解率與能量利用效率。2.2飼糧中有效纖維的評價飼糧中纖維物質包括所有非淀粉多糖(NSP)和果膠,屬于慢速能量物質。纖維的物理和化學特性與其在動物體內消化活動以及消化酶的作用關系密切,NDF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瘤胃正常功能發揮與健康,飼糧的物理與化學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動物對飼糧的咀嚼、反芻時間、流通、飼料利用率和瘤胃酸堿平衡,與消化道健康和SARA的發生有密切關。Mertens[10]提出物理有效纖維(peNDF)的評價指標,將飼糧中纖維長短與動物咀嚼能力和反芻次數相聯系,將賓州篩(PSPS)應用于飼料粒度的測定。peNDF水平過低或飼料顆粒太小也是引起SARA的重要因素。奶牛飼糧中充足的peNDF是維持其瘤胃健康和牛奶中乳脂率恒定所必需的。當飼糧淀粉含量大于28%(干物質基礎)、精粗比例大于55%、飼糧纖維含量過低,如NDF小于25%和來源于粗飼料的NDF小于19%時,均可引發SARA。Wang等[11]采用以長、中、短不同長度的羊草為基礎的不同peNDF水平的飼糧飼喂后備奶牛,獲得8~10月齡后備奶牛最佳生長發育和瘤胃健康的飼糧peNDF>8.0為18%。Yang等[12]測定了奶牛飼糧中不同peNDF水平對咀嚼時間、瘤胃酸度、NDF消化率、產乳量和乳脂率的影響,發現增加飼糧peNDF水平可延長動物咀嚼時間,但不能保證提高瘤胃液pH。盡管peNDF評價指標系統在反芻動物飼糧纖維有效性評價技術方面有很大的進步,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是測定飼料粒度的篩的標準化、計算以干物質還是以飼喂時風干狀態為基礎、NDF是否均勻分布及其受飼料中水分含量的影響等;該系統沒有考慮影響反芻時間的粗飼料脆性和消化率;一些學者已經提出和采用飼糧中非粗飼料來源纖維(NFFS)作為飼糧有效纖維的評價指標;潮濕和干燥狀態下的粗飼料對反芻活動和唾液分泌量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但采用peNDF指標卻沒有區分度。因此,NRC(2001)中未將peNDF指標列入飼糧碳水化合物指標。最近,一些學者[13-14]提出校正物理有效纖維(paNDF)指標,采用PSPS測定飼料粒度,并用瘤胃可降解NDF(dNDF)、瘤胃可降解淀粉(dStarch)、粗飼料源NDF(fNDF)和粒度脆性指標建立用于預測年干物質采食量、反芻時間和瘤胃酸度的模型。Mertens[15]也提出潛在可消化中洗纖維(pdNDF)和不可消化中洗纖維(iNDF)的指標,即纖維消化率=pdNDF×[kd/(kd+kp)]。今后建立一種在國際上統一的反芻動物飼糧有效纖維評價方法勢在必行。2.3飼糧碳水化合物結構對瘤胃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謝的影響2.3.1瘤胃微生物區系的變化高谷物精料飼糧會誘發反芻動物瘤胃微生物區系發生顯著變化,通常表現為在門水平上引起瘤胃中優勢菌群發生變化,使厚壁菌門數量增加,擬桿菌門、變形菌門和放線菌門數量減少。飼喂高精料飼糧的奶牛瘤胃液中牛鏈球菌和乳酸桿菌數量分別提高3.62%和4.65%,溶纖維丁酸弧菌和埃氏巨型球菌的數量分別降低1.14%和4.90%[16]。在高精料飼糧條件下,奶牛易發生SARA,同時發現由于高精料型碳水化合物結構飼糧可致使瘤胃液pH降低,進而導致瘤胃菌群結構失衡;瘤胃上皮乳頭出現腫大、角質層脫落等異常狀態[17]。2.3.2高精料飼糧激活瘤胃微生物的乳酸代謝通路高精料飼糧會引起瘤胃內微生物紊亂,特別是乳酸產生菌與乳酸利用菌之間的菌群失衡而導致瘤胃內乳酸積累,這是誘發SARA的直接原因[17]。瘤胃中乳酸產生菌主要包括溶纖維丁酸弧菌、牛鏈球菌、乳酸桿菌等;乳酸利用菌主要包括反芻獸新月單胞菌、埃氏巨形球菌等,二者之間的平衡狀態決定了瘤胃中乳酸的積累程度。當反芻動物攝入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后,幾乎所有瘤胃微生物均加速生長。牛鏈球菌在誘發SARA中至關重要,該菌在不同的pH條件下所代謝的產物不同,當pH低于6.0時,則激活該菌的乳酸脫氫酶(LDH)活性,同時抑制其丙酮酸甲酸裂解酶(PFL)的活性,激活乳酸代謝通路后將以乳酸為代謝終產物[18];當pH高于6.0時,牛鏈球菌快速繁殖的代謝產物是乳酸,而緩慢生長則以產乙酸、甲酸和乙醇為主;如果在反芻動物生產中長期飼喂以谷物為主的高精料飼糧,牛鏈球菌可將淀粉和可溶性糖快速地分解為乳酸的比例增加,那么瘤胃乳酸濃度維持一定水平,瘤胃液pH長時間(3h/d)維持在5.0~5.5,將誘發SARA。大部分乳酸可被乳酸利用菌代謝轉化為丙酸和乙酸,然而,當瘤胃液pH低于5.0時乳酸利用菌受到抑制,就會造成乳酸積累[19]。在集約化養殖條件下,以淀粉為主的高精料飼糧的飼養方式會引起反芻動物瘤胃中牛鏈球菌快速增殖和發酵產生大量乳酸,造成乳酸積累,加速SARA進程[20-21]。Asanuma等[22]研究發現,牛鏈球菌糖酵解產酸主要傾向乳酸和甲酸。瘤胃中超過70%的乳酸能被埃氏巨型球菌分解利用,埃氏巨型球菌酵解乳酸產物主要為丙酸、丁酸及少量的乙酸、戊酸等。瘤胃中乳酸的分解代謝主要有3條通路:琥珀酸途徑、丙烯酸途徑、乙酸和丁酸途徑(圖1)。
埃氏巨型球菌利用乳酸可產生丙酸,主要通過丙烯酸途徑和琥珀酸途徑[24]。在不同飼糧條件下的乳酸利用途徑存在差異,瘤胃中pH是決定乳酸代謝途徑的關鍵。常規飼糧條件下,瘤胃中乳酸主要經琥珀酸途徑或者由乙酸和丁酸途徑進行代謝,乳酸經由對應的LDH轉化為丙酮酸,進入三羧循環后生成丙酸;丙酮酸也可能生成乙酸和丁酸。而在高精料飼糧條件下,乳酸主要經過丙烯酸途徑,生成乳酰輔酶A,隨后脫水生成丙烯酰輔酶A,最終丙烯酰輔酶通過加氫作用被還原為丙酸。高谷物精料型碳水化合物結構的飼糧會引起瘤胃內pH降低。本團隊Chen等[25]的研究發現底物濃度相同,pH分別在5.5(發生SARA)和6.5(正常生理狀態)條件下,牛鏈球菌的增殖速率有所差異,且其產酸模式受pH的調控。瘤胃酸度對牛鏈球菌糖酵解產酸起到調控作用,主要是因為酵解產酸過程中相關酶的活性隨pH的變化被不同程度地抑制或激活。除對酶的活性影響外,pH還可從轉錄水平調控LDH合成。Asanuma等[26]研究發現培養基pH會影響LDH的轉錄水平。但其信號通路或者感應機制介導途徑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由于乳酸代謝產生ATP的效率明顯低于其他有機酸,這樣會降低谷物能量的利用效率。2.4高淀粉飼糧誘發瘤胃異常代謝產物形成高谷物飼糧誘發SARA后,瘤胃代謝紊亂,使瘤胃中G-菌死亡崩解而產生大量異常代謝產物[包括細菌內毒素(LPS)、組胺、酪胺、色胺、乙醇胺、亞硝基二甲胺和D-乳酸等][27]。這些異常代謝產物會引起消化道炎癥反應而影響消化道上皮結構的完整性;當奶牛發生SARA時,瘤胃中低pH和高滲透壓可能導致瘤胃復層扁平上皮的結構受損,降低細胞顆粒層間的緊密連接[28],因此,在飼喂高精料誘發SARA時,瘤胃上皮和腸上皮屏障功能受損,消化道中產生的LPS可能同時通過瘤胃壁和腸壁而轉移至循環系統,導致LPS滲透性增強,使得大量革蘭氏陰性菌死亡崩解釋放的LPS被吸收入血,形成內毒素血癥[29-31]。組胺是一種結構簡單的化學信號分子和自體活性物質,其與組胺受體(HR)結合可改變細胞的生物活性,發揮廣泛的生理或病理作用[32]。在酸性條件下,組胺由組氨酸脫羧酶作用于組氨酸而產生。當奶牛采食高精料飼糧時,導致瘤胃內不同種類細菌促使組氨酸脫羧,組胺濃度升高[33]。組胺可以通過瘤胃壁和腸壁轉運至血液。生理狀體下,進入機體的微量組胺可通過肝臟的甲基化或氧化作用迅速轉化為非活性物質從尿液排出體外[34]。當SARA發生時,血液中組胺濃度升高會造成胃腸道緊密連接蛋白和內嵌蛋白表達下調以及上皮細胞凋亡速率提高[35],黏膜和上皮細胞損傷,屏障功能下降,導致組胺和LPS轉運增加,進而加重SARA。乙醇胺是由瘤胃中革蘭氏陰性菌大量死亡和瘤胃上皮細胞更新產生,可通過為腸道中致病菌供給碳源和氮源促進其在腸道定植,進而發揮致病作用。2.5高淀粉飼糧誘發動物發生炎癥反應及免疫反應高精料型碳水化合物結構飼糧誘發消化道內產生大量的LPS,通過瘤胃或小腸吸收而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運送至其他組織和器官,從而引起炎性反應和免疫反應,也可能沉積在乳、肉畜產品中而影響畜產品的品質,增加畜產品的安全風險。血液中的LPS可激活核因子-κB(NF-κB)通路而引起炎癥反應[36]。同時,LPS也可誘導細胞因子的表達而激活免疫系統。奶牛發生SARA后,外周血中白細胞數在24h時內增加11×103個/μL,中性粒細胞比例提高35%,淋巴細胞比例降低33%[37]。有研究也表明,高精料(63%)飼糧相對于低精料(41%)飼糧,能誘發奶牛血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和CD14細胞數量顯著升高[38]。另有報道,SARA會導致奶牛外周血中急性期蛋白(血清珠蛋白、內毒素結合蛋白等)含量上升[39]。組胺可以作為一種炎癥信號,促進細胞表達和釋放炎癥因子。Aschenbach等[40]研究發現,外周血中組胺含量將會隨著瘤胃內產生的組胺增加而增加;另有研究表明,奶牛瘤胃內高濃度的組胺可以激活瘤胃上皮細胞的NF-κB信號通路,引起奶牛瘤胃上皮細胞的炎癥損傷[41]。組胺是通過與組胺受體(H1R、H2R、H3R和H4R)結合而產生的。組胺與H1R結合,主要誘導或增強炎癥反應;與H2R結合,主要抑制或減弱炎癥反應[42]。組胺對機體免疫系統也有廣泛的調節作用,并調節先天和獲得性免疫。組胺通過其受體主動參與抗原遞呈細胞(樹突狀細胞,DC)各分化階段的功能和活化,與H1R和H3R結合誘導未成熟DC的鈣內流、肌動蛋白聚合,提高DC的趨化活性,增強其細胞遞呈抗原、合成促炎性細胞因子及激活輔助性T細胞(Thl)的能力。相反,H2R抑制其抗原遞呈能力,抑制單核細胞合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2(IL-12)及白細胞介素-18(IL-18)等促炎性細胞因子,促進白細胞介素-10(IL-10)等抗炎性細胞因子的合成,并誘導合成IL-10的T細胞(或Th2細胞)增殖[43]。成熟DC的這些反應喪失,但組胺仍可以通過H2R劑量依賴性增加成熟DC內環磷酸腺苷(cAMP)水平并刺激IL-10分泌,同時抑制DC的IL-12合成[44]。3采用系統整體營養調控技術措施提高飼糧中碳水化合物利用效率和消化道健康的研究進展3.1飼糧結構和組成平衡調控生命在于平衡,營養平衡是動物健康的基礎。中國最早的典籍之一《黃帝內經》中記載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里強調的是食物的綜合平衡。動物機體內營養平衡是保證動物獲得較好的飼糧利用效率、理想的生產性能和良好的健康狀況的重要技術指標。從系統動物營養學多層次營養平衡理論[45]的角度出發,從飼糧層次、消化道層次和代謝層次(肝臟和外周組織)3個水平考慮調控反芻動物對飼糧碳水化合物的高效利用。在飼糧層次上,徐明[6]提出采用飼糧中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數,即物理有效纖維與飼糧中瘤胃可降解淀粉比值(peNDF/RDS)來調控飼糧中碳水化合物結構的平衡,研究確定泌乳牛和泌乳山羊的適宜peNDF/RDS為1.0~1.1,育肥牛peNDF/RDS為0.25。Sun等[46]將飼糧中物理有效纖維與代謝葡萄糖比值(peNDF/MG)應用于8~10月齡后備奶牛的生長發育評定,確定最佳比值為1.46。在消化道層次上,在維持瘤胃微生物高效發酵的前提下,通過調控淀粉的降解和消化部位以及粗飼料的能量利用來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效率。在代謝層次上,通過調控C2+C4能和C3+C6能占攝入代謝能的比例,為機體有效地提供葡萄糖(MG),并進一步提高碳水化合物利用效率;另外,動物體內的滲透壓平衡、酸堿平衡、氧化平衡和免疫平衡是重要的生理基礎,與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吸收、利用密切相關,在實施營養調控技術中必須加以重視。充足的纖維供給是反芻動物唾液分泌、反芻、瘤胃緩沖和瘤胃壁健康所必需的。在生產實際中依據動物的生產目標,通過調控碳水化合物組成來制定合理平衡的飼糧結構和預期采食量,包括RDS、中性洗滌纖維(NDF、peNDF)、有機酸等組分的合理結構。以奶牛為例,NRC(2001)頒布的標準中推薦泌乳奶牛飼糧中碳水化合物結構平衡的推薦量,詳見表1。即在NRC(2001)奶牛飼養標準中提出:采用飼糧中非纖維性碳水化合物與中性洗滌纖維比例(NFC/NDF)作為評價奶牛飼糧中碳水化合物平衡的標準,并提出奶牛飼糧中75%的NDF應來源于粗飼料,飼糧中NFC含量最高不超出44%,這樣保證飼糧中peNDF的充足含量。在奶牛和肉牛的飼養實踐中,以美國為先導的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奶牛飼糧配制方法上推廣使用科學的TMR,以保證飼糧中的peNDF含量,飼糧中淀粉含量在22%以下,最大限度地預防SARA的發生。Plaizier等[47]在其綜述中提出飼糧中peNDF低于12.5%時就會發生SARA。Zebeli等[48]用45個試驗的Meta分析結果中指出:奶牛飼糧peNDF與RDS的比值達到1.45時可維持瘤胃液pH在6.2以上,以保證奶牛消化道的健康。淀粉在消化道不同部位消化的供能效率不同,谷物飼料原料理化特性和加工處理方法對消化部位有很大影響,要調控淀粉在消化道的最佳位點,適當提高飼糧中淀粉的過瘤胃率可提高淀粉的能量利用效率。3.2谷物能量飼料原料預處理技術為充分發揮高產反芻動物生產性能,生產中常大量飼喂谷物飼料,以高淀粉增加飼糧能量水平。由于不同來源谷物的淀粉含量和瘤胃降解率有較大差異,常用谷物的有效降解率順序為燕麥>小麥>大麥>玉米>高粱。對谷物進行預處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谷物的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也可預防和緩解SARA,目前對谷物的預處理技術主要有:物理處理(如制粒、膨化、烘焙、爆破、蒸汽壓片、包衣等)、化學處理(如酸堿法、氨化、化學修飾等)和生物學處理(如微生物、酶處理等)。多數物理處理谷物可提高谷物淀粉的瘤胃降解率和消化率,但烘焙加工后,淀粉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復合結構,可降低淀粉的瘤胃降解率。部分物理加工方式可能會加快谷物在瘤胃內的發酵,誘發SARA。Shen等[49]運用有機酸處理谷物在調控瘤胃發酵、緩解瘤胃酸中毒方面顯示出正效應。最近有研究表明,有機酸不僅可以用作飼料添加劑,還可直接作用于反芻動物的谷物精料,通過增加精料中的瘤胃抗性淀粉的含量來改善瘤胃發酵,提高瘤胃液pH等,從而在緩解SARA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谷物粉碎程度和粒度對淀粉利用和消化道健康會產生很大影響,特別是在生產應用谷物時不宜粉碎太細,甚至在低精料飼糧條件下可整粒飼喂玉米。對谷物原料進行預處理,不僅可以提高過瘤胃淀粉的量,也可提高淀粉能量的利用效率,而且有助于保證瘤胃健康,從而改善反芻動物健康狀況和生產性能。但是在生產應用時仍需進一步進行成本與效益的綜合評估。3.3緩解SARA的營養調控技術3.3.1采用硫胺素(VB1)調控硫胺素是參與體內碳水化合物代謝的一種重要的水溶性維生素。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可由瘤胃微生物自身合成充足的硫胺素,并不需要從飼糧中額外補充。但Miller等[50]研究發現,逐漸提高飼糧中NFC/NDF,硫胺素的生物合成量將降低,這就提示在反芻動物發生SARA時可能存在硫胺素的缺乏。在國際上,王洪榮教授團隊首次研究發現硫胺素可通過調控瘤胃內微生物對碳水化合物代謝而緩解瘤胃酸中毒[51-52]。硫胺素是體內碳水化合物代謝產物丙酮酸進入三羧循環或乳酸代謝中重要的輔助因子,它作為丙酮酸脫氫酶以及α-酮戊二酸脫氫酶的重要輔酶,當體內硫胺素缺乏時,飼糧的碳水化合物代謝中間產物無法繼續代謝。飼糧能量水平較高時其需要量迅速增加,主要是因為此時期瘤胃微生物迅速生長繁殖,特別是一些丙酸產生菌需要大量的硫胺素來完成能量代謝活動,但仍不能滿足其需要量的急劇變化,因而造成硫胺素的缺乏。此外,高精料條件下瘤胃微生物區系遭到改變,硫胺素的生物合成能力受到限制[51]。揚州大學團隊潘曉花等[53]報道:當高精料飼糧誘發奶牛發生SARA時,其瘤胃微生物區系發生顯著變化,添加硫胺素有效降低乳酸產生菌(牛鏈球菌)的數量,增加乳酸利用菌(埃氏巨型球菌)的數量。Pan等[54]的研究表明,高精料可能引起瘤胃上皮硫胺素轉運能力的降低,從而抑制硫胺素的吸收,這些因素都進一步加劇了SARA發生時瘤胃內硫胺素的缺乏。采用Illumina測序的手段分析對比高精料飼糧條件下添加硫胺素與未添加組的奶山羊瘤胃微生物區系的變化,發現補充硫胺素可以顯著增加纖維分解菌在瘤胃中的分布并促進乳酸利用菌的生長,從而提高瘤胃液pH和乙酸的含量,并使得瘤胃內的微生物分布趨于正常水平。Zhang等[55]的研究發現,高精料飼糧中添加硫胺素可以緩解上皮角質層的脫落,加強細胞間的連接,提高上皮細胞層的厚度,維持上皮組織形態結構。研究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硫胺素可通過抑制牛鏈球菌和乳酸桿菌等乳酸產生菌的生長,促進埃氏巨型球菌的生長而調節瘤胃菌群結構的平衡,同時可以緩解上皮損傷,維持上皮生理結構的完整性而緩解SARA。采用宏基因組學分析飼喂含有硫胺素的飼糧的動物瘤胃內真菌分布時發現,硫胺素可以顯著改善高精料飼糧條件下引起的真菌豐度的降低,提高反芻動物對纖維的分解消化能力[56]。3.3.2添加酵母培養物(YC)和酵母菌制劑調控YC是一種微生物發酵產物,它通過調節瘤胃微生物區系的穩定來達到調控SARA的效果。任勝男等[57]研究表明:在高NFC底物條件下模擬SARA,添加YC能夠通過降低發酵液中乳酸含量達到調控瘤胃發酵液pH的效果,促進瘤胃微生物對氨氮的利用和瘤胃微生物的生長,具有緩解SARA的潛力。YC可以通過減少乳酸的產生、增加瘤胃微生物對乳酸的利用量而穩定瘤胃pH。但也有研究表明,YC對瘤胃pH沒有顯著影響,但能夠降低瘤胃內的乳酸含量[58]。3.3.3直接飼喂微生物和添加抗菌制劑調控Weimer等[59]報道,通過瘤胃灌注低營養富集埃氏球菌(M.elsdenii)菌液可以改善瘤胃發酵,緩解高淀粉飼糧誘導的SARA。日本和韓國等學者研究體外篩選試構建了耐酸工程菌、抑制瘤胃中牛鏈球菌的菌劑或菌素等方法。這些方法處于研究之中,這些技術和產品有希望在將來應用于生產實踐中。4小結碳水化合物是動物最基本的能量載體物質之一。反芻動物在碳水化合物代謝與其他高等動物最大的區別在于其直接將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內分解為有機酸后氧化供能,并通過唾液緩沖及瘤胃吸收等方式來維持瘤胃偏堿性的內環境平衡。近年來,隨著我國集約化養殖程度地不斷提高和對高生產效率的盲目追求,生產中出現違背反芻動物的營養生理特性而過量使用谷物飼料的趨勢,進而誘發動物出現消化道健康問題。反芻動物利用碳水化合物的機制復雜,涉及瘤胃微生物代謝、消化吸收、肝臟代謝轉化及外周組織營養分配等諸多環節,目前相關的基礎數據缺乏,更深層次的碳水化合物利用機制仍處于探索中。采用系統營養調控策略來解決這一問題仍在繼續探究。在生產上仍需重視碳水化合物對動物健康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谷物淀粉的用量和降低其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電力高等??茖W?!堆C醫學與流行病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企業級數據庫的配置和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泗陽縣重點名校2025年初三9月聯考數學試題含解析
- 三江學院《Oacle數據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銀川二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期中聯考物理試題(創新班)試題含解析
- 遼寧師范高等??茖W?!杜R床微生物》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南京市示范名校2025年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診斷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房地產分銷代理合同二零二五年
- 房地產抵押管理合同書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落水管安裝高空作業安全協議書
- 賓館安全保衛制度
- 安徽中醫藥大學專升本(語文)科目考試題庫(含歷年重點題)
- 后勤管理安全生產培訓內容122頁PPT課件
- 直銷人必備—目標與計劃
- 等離子體光譜診斷實驗報告
- COMMERCIAL INVOICE 商業發票
- 永磁吸盤使用方法及安全事項
- 哈薩克斯坦2050戰略總統國情咨文(中文版)
- 接待手冊(范本)
- 還款證明(四種格式)
- 分管教學副校長在期中質量分析會上的發言教學文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