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京劇院應急預案_第1頁
國家京劇院應急預案_第2頁
國家京劇院應急預案_第3頁
國家京劇院應急預案_第4頁
國家京劇院應急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家京劇院(人民劇場)供電工程應急預案一、目的為避免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減少事故中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快速、及時、妥善解決施工項目中發生重大事故時,做好重大事故的應急救援,制訂本預案。二、范疇凡發生符合規定的工程建設重大事故,以及火災、重大交通等事故事故和緊急狀況時,立刻啟動本預案,并按本預案應急程序開展工作。三、機構與職責發生重大事故時,以安全生產委員會為基礎,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總經理任組長,副總經理為副組長,負責公司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領導小組下設工程搶險組、消防組、救護組,負責開呈現場救援工作。各小組的職責以下: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a)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習;b)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防止方法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c)發生事故時,由指揮部公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d)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e)向上級報告事故狀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f)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2.領導小組組長:組織指揮公司的應急救援工作。3.領導小組副組長:協助組長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4.領導小構組員:a)協助組長做好事故報警、狀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b)發生事故時,負責組織實施救援行動。5.施工人員:a)應熟知報警電話,發現事故發生或有潛在事故發生的危險時,應立刻按預案事故報告程序報告事故狀況;b)當事故警報發出后,職工應按規定盡快關閉正在操作的水、電、氣開關或閥門;c)有救援任務的職工根據預案規定的應急程序,按照自己的職責,快速執行救援任務;d)沒有救援任務的職工,應做好自救,并聽從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撤離現場,到指定集結地點集合。四、事故報告程序現場發生重大事故后,應按事故發生班組、項目負責人、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次序,立刻逐級報告。必要時,可越級報告。五、現場應急救援程序1.報警職工發現事故發生或有潛在事故發生的危險時,應立刻向應急指揮系統報告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傷亡人數及事故其它有關狀況。2.接報接報人員應問明發生事故的因素、事故的危害程度、具體地點、受傷人數等,立刻向安全生產委員會主任委員報告事故狀況,。當主任委員不在時,向其直接下級報告。3.發出救援命令領導小組向現場派出工程搶險、醫療救護、消防、指揮等人員,命令各救援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到位并按照預案規定的程序和規定開始工作;領導小組與各救援小組隨時保持聯系,及時理解救援狀況,適時調節救援方案;及時向上級報告,必要時請求外界援助。4.應急救援行動各救援小組接到指揮部的應急命令后,分別按照規定的程序開展工作。1)工程搶險組:a)立刻達成指定負責區域,負責無關人員有序撤離和救護、搶險車輛的交通指揮等;b)穿戴好防護用品,攜帶搶險工具,進入現場檢查設備、設施損壞狀況,進行修復或采用臨時方法。c)指揮設立警戒區域,并及時告知交警部門,對事故發生地的周邊道路實施有效的管制,為救援工作提供暢通的道路。3)消防組:2)攜帶消防器材、設備,做好救火準備;b)做好防護,必要時,部分人員協助其它隊伍參加救援中的有關作業。3)醫療救護組:a)做好本身防護,選擇有利地形(地點)設立現場急救醫療點;b)對傷員進行對癥救治;c)負責轉運傷員的醫療監護、提供自救與互救醫療咨詢。5.現場處置當事故現場得到控制后,應對現場進行解決,以避免事故的再次發生。六、結束緊急狀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根據事故現場的信息,進一步評定事故發展的方向和狀況,填寫《事故調查報告》,擬定結束緊急狀態的時機,做好恢復生產的準備;七、信號規定公司救援信號重要使用電話報警聯系。公司報警電話:64795881市公安局報警電話:110市火警電話:119市醫療急救電話:120999市交通事故報警電話:122八、重要事故應急預案1、基坑變形控制基坑開挖施工過程中,由于破壞了土層中的原有的應力平衡,坡面必定會發生變形,直達成到新的平衡。為此當基坑開挖深度超出2米后,即在坡頂上口外翻的混凝土面上用經緯儀設立觀察點,對坡面的位移進行觀察;同時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對地面和周邊墻面等注意進行觀察。最大坡面變形量不超出設計預警值,當發現坡面的安全存在問題時,應采用對應方法:1)、在施工過程中,就要進行防止,嚴格按設計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并在邊坡建立對應的位移觀察點;2)、如觀察點累計位移量靠近設計預警值,應停止現在開挖,并對邊坡進行增加錨桿加固解決;3)、注意周邊現場管線狀況,杜絕管道水滲漏,噴錨護坡安全的最大隱患是水,為此施工過程中對少量地下滯水,一定要將其引出。同時對地表水亦應做好排水工作,不能使其滲入,特別是在基坑周邊不得有滲水井的存在。若發現基坑四周有地下管線跑漏水的現象時,一定要將其解決妥當。基坑四周坡頂施工場地應進行硬化解決,以確保施工機械以均布荷載的形式作用于坡面;4)、當坡頂部分地段的土質狀況不好時(如坡頂附近有近期挖溝且回填不密實的松動土層),采用通過錨桿設立地面拉筋的方法進行固定;5)、在坡面變形較大的地段另補設錨桿,通過槽鋼對坡面施加預應力的辦法來控制坡面的變形,必要時可將該坡面回填,待變形得到控制時再將該坡面挖開;6)、當發現坡面位移較大時,現場應設專人24小時不間斷的注意觀察,發現問題及時通過有關技術人員進行解決;7)、一旦市政管線發生泄漏,必須及時與市政管理部門聯系,便于及時搶修;8)、現場準備足夠的水泵,以備市政管線發生破裂大面積出水時進行抽水;9)、做好在邊坡上鉆孔導水的準備,以備發生緊急泄漏出水時疏導之用。2、火災事故1.搶險組接警后,應以最快的速度向市火警(119)報警和趕赴火災現場,在消防部門趕到之前,可根據不同類型火災,由現場指揮組統一指揮,對的選擇撲救火災的辦法,控制火勢蔓延,避免事態擴大。2.撲救火災的重要辦法:隔離法:將可燃物與火隔離。如,將可燃物搬離現場或設立隔離帶,合用于森林、草地等火災;窒息法:將可燃物與空氣隔離。如,用泡沫滅火劑、干粉滅火劑、沙子等,合用于油類、化學物品等火災;冷卻法:減少燃燒物的溫度。如,切斷電源,用水降溫,合用于辦公場合、民用建筑物等火災。3.組織人員從安全通道疏散群眾和貴重物資。有爆炸和有毒氣體泄漏的場合,應及時疏散周邊人員。4.與消防、醫療救護、公安、交通等部門配合,做好傷員救助、現場保衛、交通疏導等工作,確保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3、交通事故搶險組接警后,應以最快的速度向市交通事故報警(122)報警和趕赴事故現場,在交通部門趕到之前,應認真做好事故現場的保護工作。快速全力急救傷員:1)對的判斷傷情和受傷部位;2)注意對的的搬動傷員辦法,保護脊柱和骨折肢體;3)按先救命,后救傷的原則,先心肺復蘇,后解決受傷部位;4)快速止血,包扎好傷口,固定骨折;5)盡快轉送醫院。與交通、消防、醫療救護等部門配合,做好傷員救助、現場保衛、交通疏導等工作,將事故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4、工程建設事故1)搶險組接警后,應以最快的速度趕赴事故現場,開展搶險救護工作。2)制訂搶險方法,調集搶險隊伍和施工機械,搜尋遇難和幸存人員。3)協助醫療救護人員做好受傷人員的現場救護工作。4)盡快將傷員轉送醫院。5、土方坍塌事故因塌方造成人身事故后,應同時采用兩個方面的方法,首先立刻扒土,急救傷員并親密注意傷員狀況,避免二次受傷;另首先對傷員上部土體應采用臨時支撐方法,避免因二次塌方傷及急救者或加重事故后果。排險和急救應由有經驗的人統一指揮進行。對危害大的復雜塌方(如危及建筑物、構筑物基礎等),應由技安部門及有關技術部門共同商定解決方法。6、觸電1)切斷總電源。如電源總開關在附近,則快速切斷,否則采用下一步方法。2)脫離電源。用絕緣物(木質、塑料、小膠制品、課本、皮帶、棉麻、瓷器等)快速將電線、電器與傷員分離。要避免繼續觸電。3)觸電者在高處時,應考慮防摔方法。4)心肺復蘇。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刻進行心肺復蘇。5)包扎電燒傷傷口。6)速送醫院。7、燒傷、燙傷1)立刻脫離險境,但不能帶火奔跑,這樣不利于滅火,并加重呼吸道燒傷。2)帶火者快速臥倒,就地打滾滅火,或用水、棉被、大衣等覆蓋滅火。3)冷卻受傷部位,用冷自來水沖洗傷肢冷卻燒傷處。4)脫掉傷處的手表、戒指、衣物。5)勿刺破水泡,傷處勿涂藥膏,勿粘貼受傷皮膚。6)口渴嚴重時可飲鹽水,以減少皮膚滲出,有助于防止休克。7)快速轉送醫院。8、機械傷害手外傷急救的原則:1)發生斷手、斷指等嚴重狀況時,對傷員傷口要進行包扎止血、止痛、進行半握拳狀的功效固定;2)對斷手、斷指應用消毒或清潔的敷料包好,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