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西醫:耳鼻咽喉科檢查方法耳、鼻、咽、喉的孔道狹小曲折,不易直接窺視,必須借助光源及專科器械方能進行檢查。檢查時患者與檢查者對面而坐;嬰幼兒由家屬或護士懷抱,坐于檢查椅子上,左手繞過患兒胸前并按住兩臂,右手按住受檢兒額部并將其頭部固定于胸前或右肩前,兩膝將受檢兒雙腿夾住。檢查耳部時受檢者側坐或體正頭轉,受檢耳面向檢查者。光源常用60~100瓦電燈,一般置于患者的右側稍后方,較受檢者耳部略高,并相距10~20厘米。檢查者頭戴額鏡,使鏡孔置于左眼之前,光線投照于額鏡上,轉動額鏡,使最佳聚焦點反射于擬檢查的部位。必須注意隨時保持“三點”(即檢查者的瞳孔、額鏡中央的孔及擬檢查的部位)成一直線,否則,即使光線照射到檢查部位,檢查者仍不能看清該處。一、耳科檢查法(一)耳廓、乳突部檢查法觀察耳廓有無畸形、增厚、充血、腫脹、皮膚皸裂,耳廓后溝是否消失,有無耳廓牽拉痛,耳屏壓痛等。耳廓周圍有無瘺管和陳舊性疤痕。乳突部有無紅腫、瘺管、疤痕。鼓竇、乳突尖和乳突導血管等處有無壓痛。(二)外耳道、鼓膜檢查法一般采用徒手檢查法,必要時也可用耳鏡檢查法。如檢查成人,應將耳廓向后上方拉;檢查兒童,則應將耳廓向后下方拉。同時應將耳屏向前推移,使外耳道變直擴大,以利觀察。觀察外耳道時,應注意有無充血、腫脹、糜爛、耵聹栓塞、異物、分泌物,后上壁有無塌陷、腫物、瘺管和外耳道狹窄等。若有異物、分泌物或耵聹妨礙視線,應清除后再檢查。鼓膜檢查。正常鼓膜(主要是鼓膜緊張部)呈灰白色,有光澤,半透明。鼓膜中央上方有一條斜行的黃白色條紋,為錘骨柄,止于鼓膜臍(鼓膜中央),其上端有一小突起,為錘骨短突。在錘骨短突前后可見兩條弓形皺襞,內側稱前皺襞,外側稱后皺襞。在錘骨短突和前、后皺襞上方,為鼓膜松弛部(約占鼓膜的1/3),其下方為鼓膜緊張部(約占鼓膜的2/3)。鼓膜緊張部前下方有一錐形反光帶,稱為光錐,錐尖起于鼓膜臍,錐底止于鼓膜邊緣(彩圖25)。觀察鼓膜時,應注意有無充血、腫脹、混濁、增厚、萎縮、疤痕、鈣斑,注意其活動度,有無鼓室積液影(凹面向下的弧線或毛狀線的液平面)與氣泡、鼓膜內陷(錘骨柄向內后上稱位,似變短、變橫,錘骨短突明顯突出,前后皺襞明顯,光錐縮短或消失)、外突,有無穿孔,穿孔的部位和大小,膿液的性質(膿性、黏液性、黏液膿性),鼓室內有無肉芽或豆渣樣、鱗屑樣物。(三)咽鼓管檢查法目的是檢查咽鼓管是否通暢,并有治療作用。較簡單方法如捏鼻鼓氣法,波氏球吹張法和導管吹張法等。現介紹前二種方法。1、捏鼻鼓氣法:也稱瓦爾薩瓦(Valsalva)法。囑受檢者以兩指捏緊兩側鼻翼,閉嘴,稍用力由鼻呼氣,因空氣無其他通路可泄,乃進入咽鼓管。此時受檢者耳內覺“轟”的一聲響,并有脹閉感。若咽鼓管不通暢,則耳內無任何感覺。但受檢者做的方法不對,也無任何感覺。此法亦可用于治療咽鼓管欠通暢。若鼻腔分泌物多時忌用。2、氣球吹張法:也稱波萊策(Politzer)法,又稱飲水通氣法。囑受檢者清除鼻涕后(如鼻涕多則禁用此法),含水一口,以波氏球的橄欖頭塞于受檢者一側鼻孔,以手指壓緊另一側鼻孔,令受檢者將水下的同時(軟腭上抬,將鼻咽與口咽之間封閉),檢查者用力急捏氣球,空氣可經咽鼓管進入中耳(當吞時,咽鼓管咽口開放)。受檢耳可感到空氣進入中耳的響聲,檢查者也可從聽診管(插入受檢者外耳道內)聽到,表示咽鼓管通暢;反之,則不暢通(圖2-1)。(四)音叉檢查法此法為判斷耳聾性質的常用方法之一。常用128、256、512Hz(赫茲)音叉,使用時檢查者持叉柄,在掌上敲擊音叉雙臂的前1/3處,使其振動(敲擊不能過重,以免產生泛音,影響檢查結果)。查氣導(簡稱AC)聽力時,應把音叉振動的雙臂末端與外耳道縱軸一致,并置于距外耳道口約1厘米處;查骨導(簡稱BC)聽力時,柄端抵壓乳突鼓竇區相應部位。1、氣導骨導比較試驗[任內試驗(Rinne′sTest,R.T)]:測定同側耳氣導和骨導聽力的比率。方法是將一振動的音叉柄端置于耳后鼓竇區,以檢查骨導聽力,至聽不到聲音為止,記錄時間并立即將音叉雙臂置于距該耳外耳道口約1厘米處,使音叉兩臂的末端與外耳道口三點成一直線,檢查其氣導聽力至聽不到聲音為止,記錄時間。如骨導聽不到聲音時,氣導也聽不到聲音,則再次擊響音叉,先查氣導,再查骨導。正常者氣導時間約比骨導長一倍(512Hz音叉),記錄為AC>BC,稱任內試驗陽性(R.T+)。反之,骨導比氣導時間長者,記錄為AC<BC,稱任內試驗陰性(R.T-)。表示外耳道或中耳疾患(傳導性聾);如果氣導骨導時間相等,記錄為AC=BC,稱R.T±,為中度傳導性聾;如氣導大于骨導,但兩者均縮短,稱任內試驗弱陽性,為感音神經性聾或混合性聾。2、骨導偏向試驗[韋伯試驗(Weber′sTest,W.T)]:同時比較雙耳骨導聽力。其方法為將一振動的音叉柄端置于顱骨正中線上任何一點,問受檢者聲響偏向何側。如覺聲響在中間,表明兩耳骨導相等,記錄為W.T正中;如單側傳導性聾,音響偏向患側;若雙耳不同程度的傳導性聾,則音響偏向耳聾較重側;若單側感音神經性聾,則音響偏向健側;若雙側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經性聾,則音響偏向耳聾較輕側,記錄為W.T→(偏左)或W.T←(偏右)。3、骨導對比試驗[施瓦巴赫試驗(Schwabach′sTest,簡稱S.T)]:目的是對比受檢耳與正常耳骨導聽力時間的長短。兩耳分別試驗。方法是將擊響的音叉柄端交替放在受檢耳和對比耳(正常耳,一般為檢查者自己)的鼓竇區,以比較其骨導聽力。如受檢耳骨導時間比正常耳延長,記錄為骨導對比試驗延長(S.T+),為傳導性聾;如受檢耳骨導時間縮短,記錄為骨導對比試驗縮短(S.T-),為感音神經性聾;如受檢耳骨導時間與正常耳相等,記錄為相等(S.T=),表示受檢耳骨導聽力正常。在無聽力計設備時,通過以上三法試驗所得的結果,對耳聾性質的判斷(見表),不失為簡便和比較可靠的方法。音叉檢查結果判斷結果檢查方法正常傳導性聾感音神經性聾混合性聾氣導骨導比較試驗(R.T)(+)氣導>骨導(±)氣導=骨導(-)氣導<骨導(+)氣導>骨導弱陽性或(弱)陰性骨導偏向試驗(W.T)正中→(箭頭指向患耳)→(箭頭指向較健耳)不定骨導比較試驗(S.T)(=)等于正常(+)大于正常(-)小于正常縮短或接近于正常(五)純音聽閾測試屬主觀測聽法,要求在隔聲室進行,分別測定雙耳氣導和骨導的不同頻率聽閾水平,并繪出聽力曲線圖。測聽的刺激信號以間斷音為宜,以避免聽力疲勞。測試氣導聽閾時,先自1000Hz、40dB(分貝)開始(然后按2000、4000、8000、250、500Hz的順序測試),如能聽到信號,則以5dB強度遞減,至聽不到;然后以5dB強度遞增,至受檢者剛能聽到信號時為止,反復幾次,當3次中有2次,或5次中有3次在同一強度級聽到信號時,即為測試耳該頻率純音的聽閾值。骨導聽閾測試方法與氣導測試基本相同。聽力圖分析(圖中“╳”表示骨導,“○”表示氣導,各用連線相接為曲線):1、感音神經性聾:聽力曲線呈漸降型或陡降型,高頻聽力損失較重,骨導曲線與氣導曲線接近或互相吻合。2、傳導性聾:骨導曲線正常或接近正常,氣導曲線聽力損失在30~60dB之間,并以低頻聽力損失較重。3、混合性聾:骨導曲線下降,氣導曲線又低于骨導曲線。人的語言聽覺范圍一般在500~2,000Hz之間,聽力損失程度一般以500、1,000及2,000Hz的氣導平均聽閾來估計。平均聽閾在10dB以內者為正常,在10~30dB為輕度耳聾;在30~60dB為中度耳聾;超過60dB為重度耳聾,超過90dB為全聾。二、鼻科檢查法(一)外鼻檢查法注意有無形態、色澤的改變及損傷,觸診有無壓痛、骨折等。鼻竇的表面檢查常與外鼻檢查同時施行,注意觀察面頰部、內眥及鼻附近皮膚有無紅腫,局部有無硬性或彈性隆起,眼球有無移位或運動障礙,面頰部或眶內緣上角處有無壓痛,額竇前壁有無叩痛等。(二)鼻腔檢查法1、鼻前庭檢查法:囑受檢者頭稍后仰,以拇指將其鼻尖抬起,再向左右輕輕推動。注意鼻前庭處有無腫脹、糜爛、潰瘍、皸裂、癤腫、包塊、鼻毛脫落或結痂等。2、前鼻鏡檢查法:檢查者一手執前鼻鏡,以拇指及食指捏住前鼻鏡的關節(或拇指附于關節處,食指附于受檢者鼻尖),前鼻鏡之一柄貼于掌心,余三指握于另一柄上司前鼻鏡的開合(圖2-5)。另一手扶持受檢者的顏面部及頦部以調整其頭位。先將前鼻鏡的兩葉合攏,與鼻底平行伸入鼻前庭(切勿超過鼻閾,以免引起疼痛或損傷鼻中隔黏膜而出血)。然后將前鼻鏡的兩葉輕輕上下張開,抬起鼻翼,擴大前鼻孔,按下述順序檢查第一位置:檢查者頭稍低,以觀察鼻腔底、下鼻甲、下鼻道、鼻中隔前下部及總鼻道的下段。有下鼻甲萎縮者,可直接看到鼻咽部。第二位置:使受檢者頭部逐漸后仰至約30°,以檢查鼻中隔的中段以及中鼻甲、中鼻道和嗅裂的一部分。第三位置:使受檢者頭部后仰至60°,即可看到鼻中隔上部、中鼻甲前端,鼻丘、嗅裂和中鼻道的前下部。如下鼻甲腫大妨礙檢查時,可用棉簽醮1%麻黃堿生理鹽水后置于下鼻甲內側面3~5分鐘,黏膜收縮后一般可以看清鼻腔深部。撤出前鼻鏡時,勿將兩葉合攏,以免挾住鼻毛引起疼痛。正常鼻腔黏膜呈淡紅色、光滑、濕潤,各鼻道均無分泌物積聚,如以卷棉子輕觸下鼻甲,覺黏膜柔軟而具彈性。檢查時應注意鼻甲有無充血、水腫、肥厚、干燥及萎縮等;中鼻甲有無息肉樣變,鼻道中有無分泌物積聚及其性質;鼻中隔有無偏曲或嵴突、距狀突、穿孔及其位置,有無出血點、血管曲張、糜爛、潰瘍、黏膜肥厚等;鼻腔內有無異物、息肉或腫瘤等。3、后鼻鏡檢查法:即間接鼻咽鏡檢查法,可以同時觀察后鼻孔和鼻咽部。方法:受檢者正坐,頭微前傾,經鼻平靜呼吸,檢查者左手持壓舌板,壓下舌前2/3,右手持在酒精燈上加溫而不燙的后鼻孔鏡,鏡面向上,患者張口,由口角送入,越過軟腭,置于軟腭與咽后壁之間(圖2-7),盡量不要觸及咽壁或舌根,以免引起惡心。鏡面向前時,可見到軟腭的背面、鼻中隔后緣、后鼻孔、各鼻道及鼻甲的后段;將鏡面左右轉動,可見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圍結構;鏡面移向水平,可觀察鼻咽頂部及咽扁桃體(圖2-8)。檢查時應注意鼻咽黏膜有無充血、粗糙、出血、浸潤、潰瘍、新生物以及鼻咽腔兩側是否對稱,以便早期發現鼻咽癌。同時,還應注意鼻后孔有無新生物、分泌物、出血,鼻甲后端有否桑椹樣改變等。對咽部敏感而不能合作者,可行黏膜表面麻醉,待3~5分鐘后再檢查。(三)鼻竇的檢查1、視診、觸診及叩診:見外鼻檢查法。2、前鼻鏡及后鼻鏡檢查法:主要觀察鼻道中有無膿液及膿液所在部位,借以判斷是哪一組鼻竇炎癥。如中鼻道有膿,示前組鼻竇炎;嗅裂有膿,示后組鼻竇炎。此外,尚須注意鼻道內有無息肉或新生物,鼻甲黏膜有無腫脹或息肉樣變。3、體位引流法:用于疑為鼻竇炎而檢查時未見鼻道中有膿者。先用1%麻黃堿生理鹽水棉片收縮鼻腔(尤其是中鼻道及嗅裂處)黏膜,使竇口通暢。如疑為上頜竇積膿,取側臥低頭位,健側向下;如疑為額竇或篩竇積膿,則取正坐位。約15分鐘后再作前鼻鏡檢查,或加作后鼻鏡檢查,視鼻道中有無膿液。捏鼻閉口吸氣動作,使鼻腔成負壓,有助于體位引流,便于竇內膿液較快排入鼻腔。另,頭低位引流法:用1%麻黃堿生理鹽水棉片(或棉纖)收縮鼻腔黏膜,病人坐位,下肢分開,上身下俯,頭垂近膝,約10分鐘后,去掉棉片或棉纖,檢查鼻腔,視有無膿液流入鼻道。4、上頜竇穿刺沖洗法:見本章第六節。(四)嗅覺檢查法用小瓶分裝不同氣味的液體或固體,置于受檢者一側鼻孔前(另一側鼻孔用指壓住),逐一分辨氣味。先查一側,再查對側。此法適用于一般門診或大批體檢,僅測定嗅覺的有無。三、咽喉科檢查法(一)口咽部檢查囑患者張口呼吸,將壓舌板遠端置于舌前2/3和舌后1/3交界處,向下向前壓,不宜伸入過深,以免引起惡心反射。檢查時應注意:1、喉關處之懸雍垂、軟腭、腭弓是否對稱,有無充血、腫脹、潰瘍、癱瘓等。2、喉核大小、硬度、有無充血、白膜、潰瘍、新生物,擠壓舌腭弓時,隱窩口內有無分泌物溢出等。3、咽后壁(喉底)色澤,有無萎縮、小瘰增生、分泌物,兩側是否對稱,咽側索有無肥大等。(二)鼻咽部檢查即后鼻鏡檢查法,見鼻部檢查法。(三)喉部及喉咽部檢查間接喉鏡檢查法:囑患者端坐張口,舌外伸,檢查者以左手拇指和中指持紗布包著舌前1/3,并輕輕向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國際貿易代理基礎知識考核試卷
- 珠寶首飾表面處理技術考核試卷
- 玻璃制品耐候性測試與優化考核試卷
- 稻谷種植農業氣象服務需求與供給考核試卷
- 新材料新技術引領可持續發展的新方向考核試卷
- 果蔬汁飲料的企業文化與品牌建設考核試卷
- 紡織企業成本分析與控制考核試卷
- 勞務派遣企業招聘渠道分析與優化考核試卷
- 濟南大學《模特經紀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服裝學院《嬰幼兒護理與急救》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GB/T 24477-2025適用于殘障人員的電梯附加要求
- 瓦斯超限停電、停產撤人、分析查明原因、追查處理制度
- 風力發電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 2025-2030中國PH傳感器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福建詔安閩投光伏發電有限公司招聘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黑龍江牡丹江中考滿分作文《以熱忱心報家國》
- 文件打印流程表格:文件打印申請、審核流程
- 考古調查勘探輔助工程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電位滴定法課件
- 歷年計算機二級MS-Office考試真題題庫大全-下(500題)
- 2024年AI大模型產業發展與應用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