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趙宧光草篆藝術特點研究TOC\o"1-3"\h\u緒論 1第1章趙宧光 11.1趙宧光文學造詣 11.2趙宧光思想 1第2章趙宧光的草篆書法特征分析 22.1筆法特征 22.2墨法特征 32.3體態特征 3第3章趙宧光草篆書的藝術價值與影響 63.1對明代印壇的影響 7參考文獻 8緒論在吳中眾多的歷史名人中,趙宧光值得推薦。他在書法方面有很大的成就。趙宧光是中國文化中的經典人物。他“博覽群書,與百家爭鳴”。他熱愛自然,熱愛人性,致力于生態文化建設,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關系。他是中國活躍而又孤立的文化的創始人。其名聲雖遠不及徐渭,但他的書風同樣體現著對傳統審美觀念的背叛。他在用筆上完全擺脫唐人書寫篆書的方法,以草書筆法融入篆書書寫中,創作“草篆”,開創性地打破字體之界限;同時他跳過唐篆直接上溯取法。他尊籀鼓、習斯篆并摻入《天發神讖碑》類怪誕之書,博之以鐘鼎銘識的爛漫寫意之態。第1章趙宧光1.1趙宧光書法造詣趙宧光是明代晚期著名的文字學家、書法家、篆刻家。其獨特的篆書書寫方式建立在書寫歷史的基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被稱為“草篆”。他的草篆獨具面貌,既與歷史上的書風不同,又與當時時代的面目不同。趙宧光的篆書也是時代的產物。書法家的成長,無論其在當時書法藝術中的地位如何,都離不開當時書法家的相互影響,尤其是當時著名書法家的影響。趙宧光的草篆現象說明了這一點。趙宧光的篆書雖然在當時受到了非議,但仍形成了廣泛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趙宧光篆書的“一時紙貴”,更體現在許多人追隨他們的腳步。趙宧光的草篆雖有爭議,但其大膽的精神及其對清代及后世的影響是巨大的。1.2趙宧光思想趙宧光是一個從復古、擬古思潮中過來的人。一方面,他受到“前后七子”思想的影響,認為篆必先秦,隸必鍾繇,行草必『二王』。另一方面,在個性解放的影響下,他開始轉向一個新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的平衡。所有的人與事都有矛盾和兩面性。他的“格調論”在古代思想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他對“草篆”的詮釋是一種強烈的個人風格,體現在他的代表作《寒山帚談》中。第2章趙宧光的草篆書法特征分析2.1筆法特征趙宧光的書法以毛筆銳利為主。傳統的小型旋轉筆大多是從前面、中間、然后向前轉動的。筆畫大多是彎曲的,不太直,而且是旋轉的。這些線條的厚度幾乎是一樣的。以李陽冰的《三墳記》為例,如圖2.1所示。他的用筆講究平入平收,藏鋒用筆,他的畫筆隱蔽而銳利。無論直線的長度或直線度如何,都要使用這種方法。他的話很含蓄,像一個謙謙君子。線條基本上是彎曲的,邊緣、角度和線條都很小,沒有過分劍拔弩張之勢。從趙宧光的篆刻作品來看,它改變了傳統篆刻筆墨的使用,直接反映了當時的情況。以《跋張即之金剛經》為例,如圖2.2所示。印章的文字經常在紙上看到鋒利的邊緣和尖頭。它靈活地用于攻擊的方向,這不再是邊界。如第一行的“志”字,第二行的“都”字,碑文的“山”字都很清楚。在筆畫結束時,也并非筆筆收筆,有的是筆畫,如碑文第二行“杜”字的左半部分,碑文“趙”字的左半部分。它的邊界也發生了變化。從以曲線為主的圓形旋轉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直線、方形折疊、邊和角。特別地,方形筆刷用于轉折點,如第二行中的“踐”,落款中的“寒”。用方形筆刷,使其作品剛勁有力。最明顯的是,他的畫大多是縱畫,從粗到細,用圓錐形的筆和懸掛的針。蓋其可能受到了《天發神徽碑》的影響。明代朱木里的徐世會《姚布》說:“趙宧光在作品中建立了與之相聯系的篆刻文本,覆蓋了天溪方尖碑的原貌,變化不大。”朱熹認為,趙宧光所刻的字,是受“印”的研究啟發,被后人使用。《天璽碑》,又名《天發神讖碑》作品為例見2.3圖,宋朝黃伯思評“若篆若隸,字勢雄偉。”康有為大稱其奇偉,楊守敬稱贊其奇作。馬宗霍對這本門有非常詳細的評論。認為其用筆打破了傳統圓筆引書的規范,筆畫純用方筆,橫畫的起筆處多縱截成漢魏隸書中常見的“折刀頭”狀。轉折處方銳刺目、斬釘截鐵,縱畫下端多為尖垂筆,呈懸針狀的垂腳,如利刃森森,此為古代懸針筆之實例,并時見方筆收鋒。比較趙宧光之篆書其轉折處多棱角,縱畫筆畫逐漸變細,并形成尖端。其筆力遒勁,結體奇崛,確實隱約可見《天發神讖碑》的影子。在行筆的過程中,趙宧光沒有沿用前人的方法。他們專注于線條的統一和厚度的一致性。似乎是為了增強節奏的變化。因此,封印的書寫速度有慢有快,筆的力度隨字體的粗細而變化。但是,由于書寫速度有時非常快,字體的粗細變化很快,如右半行的第一個字“新”,雕刻中的“酷”。趙宧光是將相關文字融入篆書創作的先驅者。在手勢和手稿的驅動下,持續罷工的現象是顯而易見的,每個人都可以看到這一行動中的聯合罷工。正是因為用筆的諸多變化,使得筆從隱藏頭尾的狀態,轉變為隱而隱之的狀態,成為一種清晰的力量。2.2墨法特征趙宧光的草篆書法的墨法特征體現在變化出新的用墨。唐代篆書的文字多見于碑板刻石,甚至紙質作品也都連貫、生動。到了元代,篆書的墨色沒有改變。在趙孟順的《淮云院記》一書開頭的印章上,墨色幾乎是一致的,沒有變化。李東陽在明朝變得富有。他認識到,篆書的書寫中要融入變色墨,在篆書的書寫中要引入枯筆。他對變換墨色很感興趣。他的書法干濕分明,線條流暢,視野開闊。趙宧光還對印墨的使用進行了改革和創新。他比李東陽更全面。大膽使用漲墨和宿墨,加上枯筆刷,提高篆書文字的表現力。趙宧光在水墨運用上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就是他的作品《纂母潛詩句》,如圖2.4所示。這幅作品充分利用了漲墨,如第一行字“心”。“由于漲墨,會發生粘連,又由于宿墨的使用,兩層墨會變成黑白。這種墨有破金破石的效果。趙宧光不僅在作品中大膽地運用升漲墨、宿墨,而且試圖與干筆形成對比與協調。例如,圖2.5中的《杜牧詩軸》,他盡力表現出干燥的圓形變化。在“酒旗豐南”四字的第二行,有“潤”和“潤”的變化。他先把毛筆蘸上墨水,然后把它拉長。左半邊的“水”相互粘附。然后在隨后的縱畫中,偶爾會有枯筆。“旗”上半部分的線條越來越細,下半部分的線條越來越粗。這時,筆中的墨水含量大大減少。為了尋求墨水的自然變化和色差,他用枯筆寫下了“風”字的外緣。“風”字里面有點浸沒在水里,影子也變了。后來,在寫“南”之前,墨已完全飽和,墨的擴張對“南”的影響十分明顯。在趙宧光的作品中,墨的濃、墨的淡、墨的潤、墨的枯,以及鮮明而強烈的水墨色彩對比,使他突出了自我意識,反映了自己的人生。2.3體態特征趙宧光的書法是有選擇性的。趙宧光的篆刻文字具有鮮明直白的特點,其風格也表現出隨意性和選擇性。傳統小篆的結構是統一的。這種密封結構的平衡性和準確性,為書寫優美、嚴謹的密封奠定了結構基礎。以李斯《瑯娜臺刻石》為例,其結構基本對稱。這個結構詞的上半部分相對狹窄,下半部分稀疏延伸,表現出嚴謹有序的效果,但稀疏流暢。根據結構對稱、結構均勻的要求,適當調整,避免了傳統小磚的剛性。趙宧光印章完全擺脫了傳統小印章的束縛。他打破了篆文的平衡性和美感。這可能與院長的長期寫作有關。他不僅用大號字體寫劇本,還為別人寫版畫。明代鄒棣光曾記載:“姜公如畫架,畫十二字”,“陳將軍來訪……大音也求饒了。”因此,趙宧光必須長期致力于篆文結構的研究。在他所有的印章作品中,有許多分散而尖銳的結構被選擇性地呈現給世人。以篆書詩軸《鳥吟檐間樹,花落窗下書》為例,如圖2.6所示。趙宧光似乎故意打破契約的一致性和秩序,試圖產生一種不平衡的、良性的均衡變量效應。筆畫系統不再使用完全封閉的祖先結構,筆畫經常被故意分開。例如,在首字母“鳥”的頂部,兩個水平字母“目”不分為三等份,也不連吹,所以它們是分開通風的。和本一樣,他也有同樣的態度。顯然,第二行中的“落”、“窗”和“書”是不對稱的。“窗”、“落”和“書”下半部分的草書頭具有微妙的特征。篆文結構的變化,讓人感覺它隱藏著靈巧、簡潔、自然。當然,也有一些非常隨機的地方,比如第一行的“樹”。它跟蹤左右底盤。左右底盤都很低,但是重心有點不穩定,在所有的工作中都是突然的。另一個例子是,如圖2.7所示,為“竹開米動”制作了一個詳細的五字文字印章。在第一行,寫了一個普通的小印章為“竹”,這是兩個對稱的相鄰字母“哥”,但這是故意破壞平衡,在巨大的個人對稱中尋找局部變化。把“個”放在右邊,“個”放在左邊,這樣一個大的,一個小的,一個高的和一個低的。在“開”字的第一行,外部的“門”寫得越來越高,而內部的“開”寫在外面,這不僅是一種合理的變化,又開張筆勢。為了活躍形式單一的章法,趙宦光強調字形的變化,并努力使字的結構有張有弛、舒適、分散和集中,這樣整篇文章直接但不死板,莊嚴但不死氣,它使作品得生動有趣。圖2.1《三墳記》圖2.2《跋張即之金剛經》圖2.3《天發神讖碑》圖2.4《纂母潛詩句》圖2.5《杜牧詩軸》圖2.6《鳥吟檐間樹,花落窗下書》圖2.7《竹開梅動》第3章趙宧光草篆書的藝術價值與影響3.1對明代印壇的影響趙宧光對篆書非常感興趣,一直致力于篆書的創作。他親自臨摹了數千方古印,并與印人有許多接觸。朱簡是趙宧光同時代的篆刻家,以篆刻書法的創新而著稱。他以繁復的篆刻書法,屹立于印林,以嶄新的面貌引領篆刻,對印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朱簡切刀法治印,因為他知道如果他失去了畫筆,他就會失去印章美。為了加強筆意,他在印章上使用了“草篆”,這顯然是受到了趙宧光的啟發。朱簡的藝術創新是用印章上的相關印章,用刀來表達早期的筆觸,即清代的“印從書出”和“印外求印”。也為后來浙派鼻祖丁敬所深受啟發,并有所發展。傅山(1607-1684),原名鼎臣,字青竹。后來改名為山,字青主。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學者,山西書院的重要人物之一。趙宧光在篆刻方面的突出成就是開創了“草篆”書法風格。趙宧光的天發神諭畫用草筆折斷了身體。這對清初的佛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趙宧光的基礎上,傅山的“草篆”更為突出和廣泛。如《篆書五首詩》、《篆書七首詩》等,可以看出傅山在“草篆”的特色。傅山不同于趙宧光。傅山的“草篆”充滿活力,不死板,自然,清新,重復,但也很有力量。這看起來不笨拙又簡單。仔細觀察作品,會發現傅山的畫筆更加流暢,但充滿了變化,纖細但不失力量,結構更加自然靈活。在趙宧光之后的幾十年里,傅山采用了傳統的手工篆刻方法,形成了一個奇怪甚至丑陋的文字。傅山的自由處理和實驗,加上這種書法本身的潛力,并沒有促進清代書法家的發展。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傅山被遺棄了。當然,在進化達到極限后,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傅山在趙宧光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自己的書法藝術,發展和創新了“草篆”。書法作品中所滲透的藝術精神,不僅對清代古代篆文的考據研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且對清代篆文的產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參考文獻[1]公丕普.“朱簡草篆入印”說辨析[J].中國書法,2021(08):162-165.[2]王亞飛.從趙宧光《寒山帚談》看晚明書家書法用材觀[D].中國藝術研究院,2021.DOI:10.27653/ki.gzysy.2021.000146.[3]崔祖菁.《寒山帚談》對“時書”的批評及其意義[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21(02):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終止用工協議書
- 談判合作協議書
- 部門溝通協議書
- 南京市公司員工協議書
- 退出直播協議書
- 退還出資協議書
- 酒吧融資協議書
- 草原征占協議書
- 標準化病人保密協議書
- 環衛所廚余合同協議書
- 2025購銷茶葉合同范本
- 山東濟南歷年中考作文題與審題指導(2005-2021)
- 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工業互聯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 锝99mTc替曲膦注射液-藥品臨床應用解讀
- 武漢各區2023-2024學年九下化學四調壓軸題分類匯編-第8題選擇題
- 腦血管造影術的術前及術后護理
- 外墻涂料施工勞務合同范本(8篇)
- 成人重癥患者顱內壓增高防控護理專家共識2024
- 網絡災難與信息安全應急
- 音樂人類學視角-洞察分析
- 中職語文職業模塊期末綜合測試題(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