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教學設計(寧夏市級優課)x-歷史教案_第1頁
《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教學設計(寧夏市級優課)x-歷史教案_第2頁
《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教學設計(寧夏市級優課)x-歷史教案_第3頁
《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教學設計(寧夏市級優課)x-歷史教案_第4頁
《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教學設計(寧夏市級優課)x-歷史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民版歷史必修三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三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新文化運動后期發展平羅回民高級中學歷史教師:馬鵬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閱讀分析史料,為什么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2、閱讀教材57-59頁,歸納整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各個階段的表現。3、閱讀教材59頁最后一段,分析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影響。4、綜合所學知識并結合實際生活,談一談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歷程的感悟。(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閱讀史料,提高閱讀理解歸納的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解決問題的習慣。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的能力,團結的精神;(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知道歷史的進步并不是直線式的,經常會有曲折,甚至還出現倒退的現象。那些為國家富強和民族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都具有敏銳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氣,盡管有這樣和那樣的缺陷和不足,但他們是值得尊敬的。2、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要勇于、善于打破舊的觀念和思想,追求思想解放,樹立與時俱進、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3、通過本課教學,還應使學生懂得在對待傳統文化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和本國國情相結合。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程及其影響。難點: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最終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原因。三、課型課時講授新課1課時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導學案教材隨堂檢測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史料分析法小組合作學習講授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新課導入:回顧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救國(思想解放)的歷程1840-1894地主階級:睜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中體西用:先進技術1894-1915資產階級:維新派君主立憲制革命派民主共和制:政治制度1915-1919激進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科學與民主:西方文化師:這些救國道路是否改變了中國的現狀?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現狀師:之后中國又該何去何從?生:無產階級學習馬克思主義救國講授新課師:讓我們今天一起去學習,近代中國人的救國之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師:首先請同學們閱讀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1、閱讀分析史料,為什么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2、閱讀教材57-59頁,歸納整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各個階段的表現。3、閱讀教材59頁最后一段,分析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影響。4、綜合所學知識并結合實際生活,談一談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歷程的感悟。師:下面我們來探討第一個問題,也就是為什么中國人會選擇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人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背景)師:出示材料和問題,提問學生,引導,追問生:閱讀材料,獨立思考,回答問題材料一: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概況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概況1895-1911年均投資年均辦廠687萬17家79家2300萬時間1912-1918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中國產業工人人數(單位:萬人)師:材料一的兩幅圖表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生:圖一: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短暫春天圖二: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生:前者促進后者的關系師:這二者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有什么關系?生:分別提供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材料二:1913年江蘇第一師范學校招考,在300多名應試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強。1924年,北京大學校慶25周年紀念的一份民意測驗中,孔子、莊周各得1票。師:分析概括材料二說明了什么問題?生: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師:這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有何聯系?具體闡述。生:解放舊思想,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創造良好的思想環境材料三:民國成立后,不單掛出了共和國的招牌,連議會制、多黨制、普選等……一度也被熱熱鬧鬧地搬到了中國來。很多人對這些曾抱有很大的期望。奇怪的是,說起來那么動聽的東西,……一旦硬搬到當時中國社會這塊土壤上實行起來,卻全然變了樣:普選徒具形式;多黨制成了拉幫結派,黨同伐異;議會里只有一批政客在吵吵嚷嚷……種瓜得豆,這真是創業者始料之所不及的。——金沖及《五四時期的先進青年為什么選擇了社會主義》師:分析概括材料三主要說明了什么問題?生: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救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師:這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提供了什么條件?生:中國人需要尋找新的救國道路,馬克思主義承擔起這一任務材料四:(一戰)把資本主義世界固有的內在矛盾……清楚地暴露出來……這不能不使更多的醉心學習西方的中國人感到震驚。西方的社會制度在他們心目中頓時失卻原來那種耀眼的光彩……(一戰)表明了這個制度并非即是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象征—金沖及《五四時期的先進青年為什么選擇了社會主義》材料五:在凡爾賽和會上,外國宣布對中國問題的處置后,許多中國知識分子對西方國家失去了信任,并且發覺很難將西方同時看成導師和壓迫者。—徐中約《中國的奮斗》師:分析概括材料四、五主要說明了什么問題?師:與中國人馬克思主義有何聯系?生:一戰暴露出西方文明存在的缺陷,中國逐漸放棄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幻想給中國人放棄學習西方資本主義,轉而學習馬克思主義提供契機材料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造成了革命形勢,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影響和推動了世界其他國家的革命運動。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開辟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蘇俄對華宣言(1919

.7)以前俄國歷屆政府同中國訂立的一切條約無效,放棄以前奪取中國的一切領土和中國境內的一切俄國界,并將沙皇政府和俄國資本階級從中國殘暴地奪得的一切,都無償地永久歸還中國。師:分析概括材料六主要說明了什么問題?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提供什么條件?生:馬克思主義在俄國成功實踐,且蘇俄與中國外交關系良好,堅定了中國人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信心教師歸納集中展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背景,學生再次理解記憶并進行筆記一、中國人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背景)內因:(1)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經濟基礎)(2)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階級基礎)(3)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思想基礎)(4)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政治需要)外因:(5)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6)對西方帝國主義的幻想破滅,開始轉向以俄為師。師:在具備了諸多條件后,中國人逐漸開始了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現在讓我們一起領略中國人在此探索救國的艱辛歷程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過程:師:要求學生閱讀教材57-59頁梳理各個階段的主要表現生:前后桌四人一小組合作學習師:時間:八分鐘開始傳入——正式傳播——廣泛傳播——馬克思中國化十月革命前十月革命后五四運動后1920年以后師:每個組提問代表學生,分享整理學習成果(一)開始傳入(十月革命前)表現:①梁啟超:稱馬克思為社會主義鼻祖(麥喀士)②朱執信:發表《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介紹馬、恩生平(二)正式傳播(十月革命后)表現:李大釗①1918年7月《法俄革命之比較觀》②1918年10月《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和歌頌俄國十月革命,號召中國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③1919年5月《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第一次較為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④在北大、北京女子高等師范開設與社會主義有關課程(三)廣泛傳播(五四運動后)表現:①工讀互助團實踐的失敗②三次論戰③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繼續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陳獨秀: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表現:①由學術思想向社會改造指導思想轉變②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中國實際國情)相結合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道路艱辛不易,但是卻給中國帶來了光明的前途,它給中國的重要意義是什么呢?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意義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59頁歸納生:閱讀教材,整理歸納意義生:1、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2、中國革命有了新的理論指南師:史實延伸:1949年10月1日,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改變了雙半社會性質。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最終使中國人找到了光明的救國之路,并且建立了新中國。那么回過頭去思考近代中國人探索救國的道路和思想解放潮流,同學們有怎樣的體會和感悟呢?暢所欲言的談一談。四、談一談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歷程的感悟師:引導學生談感悟生:獨立思考,回答問題(1)從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現出層層遞進,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特點(2)各階級都參與了探索:農民階級、無產階級、資產階級(3)道路曲折:太平天國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國民大革命先后都以失敗告終(4)各階級的探索都借鑒了外國成果,光靠借鑒別人的成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