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體溫測量部位的選擇_第1頁
新生兒體溫測量部位的選擇_第2頁
新生兒體溫測量部位的選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生兒體溫測量部位的選擇

測量體溫是護理活動最基本、最常見的技能之一。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通過體溫的觀察可以協助醫生對疾病作出正確的診斷,并為預防、治療和護理提供依據。新生兒做為一個特殊群體,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全,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容易散熱,體溫易受周圍環境溫度影響,所以快速、準確地觀察體溫變化,并采取相應措施,以保持體溫動態平衡,維持最佳體溫(36.5~37.5℃),對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低體重兒來說尤為重要。近年來,有關新生兒體溫測量部位的研究日漸增多,現將其進行綜述,介紹如下。一般測量部分劉嫣媚把直腸、腋窩、頸部作為測量新生兒體溫最常用的部位。1.新生兒體溫測定臨床上通常以測量腋溫作為新生兒體溫監護方法,其應用的主要原理是腋窩有豐富的血管,測得的溫度較接近體核溫度,測量方法:黃桂珍等測量腋溫時,先擦干測量側腋下,將體溫計水銀端放于腋窩深處,屈肘過胸,盡量緊貼皮膚,同時護士在旁扶持測量側上肢以夾緊體溫計,測量時間10min。李麗朝認為,雖臨床對新生兒體溫的觀察都采用腋溫,但測量時需護士扶持,在短時間內不能為多名新生兒測溫。另外測腋溫時需松解包被,既增加護士工作量,在寒冷季節又容易使新生兒受涼,誘發其他疾病。2.頜下體溫測量方法新生兒產熱主要依靠棕色脂肪分解發揮化學產熱作用,而棕色脂肪分布在大血管周圍、腋窩和頸部等處,形成中心保暖系統,根據解剖特點,黃桂珍等用頜下溫度代替腋下溫度監測新生兒體溫。測量方法:取平臥頭側位或側臥位,將體溫計水銀端放于頜下與頸部皮膚之間夾緊,注意巡視體溫計有否脫落,10min后取出。王燕等測量新生兒頜下頸部體溫時將新生兒側臥于嬰兒小床上,頭部墊一小枕,使新生兒下頜緊貼胸部,將體溫表水銀端置于頜下頸部皮膚皺折處,10min后取出,同時注意保持患兒安靜,測溫前30min停止喂奶、喂水,室溫22~24℃,相對濕度50%~60%。選擇頜下測量體溫的優點:測量部位暴露于體表,不論任何季節都方便測量,同時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簡便、安全、快捷。而張曉靜等認為,頜下測溫因新生兒頭部可以活動也不易固定,易造成體溫表脫落影響結果。3.新生兒術后真核和真測的工作方法直腸溫度接近機體的中心溫度,其結果能準確反映體溫的實際變化,為了準確地了解新生兒的體核溫度,常采用直腸測量法。蔡紅等測直腸溫度時,新生兒取屈膝仰臥位,充分暴露臀部,注意臀部不得離開床面,用鞣酸軟膏潤滑消毒后的備用肛表汞端,輕輕插入肛門2~3cm,3min后取出,用紗布擦凈后檢測讀數并記錄。但對新生兒來說,直腸較短,肛表插入的深度不易掌握,加上新生兒的直腸壁較薄,易造成直腸穿孔;同時肛表汞端所涂的潤滑劑勢必形成一層保護膜,降低儲汞槽的受熱敏感性,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另外測量結果也受排便次數和是否排便的影響,并可引起腸道致病菌或耐藥菌群的傳播。汪秀敏等在室溫22~28℃、平均溫度(25.29±1.40)℃環境下,新生兒安靜時為其測肛溫,取新生兒仰臥位,將體溫計甩至30℃以下,潤滑肛表球端,自肛門輕插入3~4cm,并把測肛溫時間縮短為1min,這就縮短了新生兒身體暴露時間,減少護士操作時間,減輕了護理工作的勞動強度。王燕等認為,測直腸肛溫雖然較準確,但測量時須逐個打開包被、尿片,且專人守護,既增加新生兒室護理人員工作量,又降低工作效率,故直腸肛溫測量法在新生兒室難普及。還有人認為,肛表可刺激嬰兒的胃腸道和肛門。所以,嬰兒室和兒童醫院只有在特殊醫囑時才由肛門試表。其他測量部分1.新生兒背溫的測量張曉靜等測背部肩胛間體溫時,新生兒取去枕仰臥位,將體溫表水銀端經一側(左右均可)頸下插入脊柱與肩胛骨之間斜方肌部位,插入長度為4.5~6.5cm,為反映新生兒機體的真實體溫情況,測量時間為10min,特點是:背部肩胛間的血管較豐富,有棕色脂肪分布,而新生兒尚未學會翻身,不易造成體溫表脫落影響體溫測量結果,不用松解衣褲,且安全、無需專人守護,故測量新生兒背部肩胛間體溫可以作為監測新生兒體溫的新方法,但測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盡量保持患兒安靜;測溫前30min停止喂奶喂水;沐浴后30min內不宜測量體溫;測量體溫最好采取去枕仰臥位,避免將體溫計置于脊柱上,以免造成壓痕;保持新生兒室及母嬰同室適宜的溫度。于翠香等為新生兒測背溫時,取去枕平臥位,將體溫表從肩部約內1/3處(平耳廓邊緣)放入4~5cm,使體溫表水銀端位于背部肩胛區,依靠重力作用壓緊體溫表,緊貼新生兒背部皮膚,10min后取出。根據小兒生長發育特點,一般3個月方可自動翻身,因此體溫表不易松脫。但研究發現,測溫時煩躁、扭動的新生兒背溫偏低,可能與體溫表松動有關,因此,測背溫最好在新生兒安靜時測量,以減少誤差。此外,測溫時新生兒衣服、包被、床單應保持平整,使體溫表水銀端與新生兒背部皮膚充分、有效地接觸,以保證測試體溫的準確性。由以上可以看出,測量新生兒背溫可以準確反映機體真實體溫情況,且易于固定,省時、省力、安全,適于新生兒病室及無陪病房新生兒體溫測試。2.股動脈水線測試劉玉容等將體溫計水銀頭放于腹股溝中1/3與內1/3交界處(即股動脈搏動處),體溫計方向與腹股溝平行并緊貼皮膚,同時該大腿內收,靠近腹壁,如腹股溝處有尿、汗液時,應先擦干,測試時間以7min為宜。杜燕測量腹股溝溫度時,被測試者側臥,小腿彎曲135°,大腿與腹壁間≤90°,將體溫表水銀端放于腹股溝中點處,緊貼皮膚,時間10min。腹股溝內有腹動脈、股動脈通過,血流量豐富,且該處皮下脂肪較厚,測試時大腿內收后也形成一個人工體腔,便于體溫傳導,因此,腹股溝溫度能準確反映體核溫度,可以代替腋溫。另外,腹股溝溫度受性別、年齡、患病與否等因素影響較小,簡便易行,避免測腋溫解衣的繁瑣,減少嬰兒受涼機會,增加測量的準確性。3.體溫計計養主要是在新生兒光療時,用腹部測溫代替頸溫、腋溫,方法是:體溫計放于新生兒腹部(臍旁),利用一次性尿布的作用,將尿布粘貼處粘緊,使體溫計與腹壁緊貼,隨呼吸起伏,可直接反映體內核心溫度梯度。體溫計不會因新生兒裸體而易脫落,光療時具有實用意義。4.新生兒感染時耳道輕拉直,則導致罪犯入監,監測總成關鍵時期,患兒一般6歲01歲或5歲101歲,如果患兒1010s,則按年齡范圍內留空,一般在2020s,如果患兒10鼓膜測溫具有無創性、無不適感及快速、方便、清潔等特點,非常適合0~3歲的兒童,經統計鼓膜溫與直腸溫雖在統計學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不影響醫療判斷及處置,方法是:將小兒一側耳道輕輕拉直(0~1歲的患兒耳道輕輕向后拉),插入測溫頭,在耳道內停留1s,當聽到“嘩”聲時放開,完成測溫,一般測量1次,但對于年齡小、危重及高熱患兒,建議連測2次,以求測得溫度的一致性,并且操作者須經專業培訓合格,盡量避免患兒煩躁、劇烈哭鬧。5.口溫測量不可使用測量時口表水銀端放于舌下熱窩,舌下熱窩位于舌系帶兩側,是口腔中溫度最高的部位,測量時間3min,測量口腔溫度對體溫表的消毒有嚴格要求,嬰兒哭鬧時不能測量且不安全,新生兒不能按要求閉口用鼻呼吸,限制了臨床使用。綜上所述,測量新生兒體溫有多個部位,腋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