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規程 葉銹病_第1頁
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規程 葉銹病_第2頁
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規程 葉銹病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規程葉銹病范圍本文件確立了小麥葉銹病綜合防控程序,規定了防控原則、農業防控、化學防控和生產檔案等階段的操作指示。本文件適用于小麥葉銹病的綜合防控。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4404.1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15671農作物薄膜包衣種子技術條件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T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范總則NY/T1443.2小麥抗病蟲性評價技術規范第2部分:小麥抗葉銹病評價技術規范NY/T2954小麥區域試驗品種抗赤霉病鑒定技術規程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葉銹病leafrust小麥銹病的一種,和小麥稈銹病、小麥條銹病一起統稱為小麥銹病,主要為害小麥葉片、葉鞘及莖稈。在我國小麥產區普遍發生,其主要發病區為XX、XX、XX、XX、XX、XX、XX、XX等地。

綜合防控integratedpreventionandcontrol通過應用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抗病品種布局、科學合理用藥等綜合防控技術,達到保護生物多樣性、降低有害生物爆發幾率、促進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防控措施。

抗病性diseaseresistance小麥抵抗葉銹病菌侵染和危害的遺傳性狀。抗病性劃分為免疫、高抗、中抗、中感、高感五種類型。防控原則以確保農業生產、生態環境安全為目標,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的植保工作方針,堅持統籌協調、因地制宜、綜合防控的原則,綜合運用農業防控、化學防控等防控措施。農業防控選用抗病性品種根據NY/T2954的鑒XX果,因地制宜地選用已審定葉銹病鑒定中抗及以上的品種。優化種植結構,避免大面積種植單一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T4404.1的要求,種子抗性應符合NY/T1443.2的要求。合理整地在上一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整地,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連續耕作2~3年應深翻一次,深度25

cm~40

cm,秸稈還田應切細粉碎、深耕掩埋。適期播種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土壤肥力和小麥品種特性,十月中旬左右播種,合理密植。合理輪作宜與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合理輪作,提高小麥抗病性。合理水肥合理灌溉排澇,降低田間濕度。根據土壤條件施肥,適當補充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應符合NY/T496的要求。化學防控種子處理宜選擇包衣種子,也可使用拌種劑拌種后播種。包衣種子質量應符合GB/T15671的規定。防控適期小麥拔節至孕X期及抽X揚花至灌漿期噴藥。防控藥劑在抽X揚花期,可使用藥劑進行噴霧防控,具體藥劑及用量按照表1。可間隔7

d~10

d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次~3次。每667

m2噴霧用藥劑及用量藥劑名稱藥劑用量19

%啶氧·丙環唑懸浮劑53

mL~70

mL30

%苯甲·丙環唑乳油15

g~20

g25

%吡唑醚菌酯懸浮劑27

mL~40

mL20

%萎銹·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

g~80

g表1每667?m2噴霧用藥劑及用量(續)藥劑名稱藥劑用量40

%錳鋅·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

g~120

g藥劑名稱藥劑用量30

%唑醚·戊唑醇懸浮劑20

mL~25

mL40

%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30

mL~50

mL施藥方法可使用自走式寬幅施藥機械、機動彌霧機、電動噴霧器、無人機等施藥機械。選用小孔徑噴頭噴霧。使用無人機尤其是多旋翼無人機作業時,應添加沉降劑。機動噴霧器施藥液量不少于15

L/667

m2,無人機施藥液量1.5

L/667

m2~2

L/667

m2,對準小麥X部均勻噴霧。施藥后3

h內遇雨要及時補噴。農藥使用原則農藥的使用應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規定,宜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格把握施藥濃度、頻次、方法及安全間隔期;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