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副本_第1頁
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副本_第2頁
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副本_第3頁
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副本_第4頁
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副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測試題附參考答案1.有人曾經中肯地評價科舉制:“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師,春還秋往,烏聚云合。”科舉制從隋朝的誕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滅亡,歷時1300多年,對中國歷史產生過重大的影響。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的影響是

①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③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鑒真東渡、玄奘西游等歷史現象所反映的時代特征是A.統一國家的建立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C.大變革的時代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文成公主入吐蕃3、右圖不能說明的是文成公主入吐蕃A.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B.唐和吐蕃關系密切C.唐朝對吐蕃進行了有效的管轄D.文成公主為漢藏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4、2010年是中國與印度建交60周年。中印交流源遠流長,唐朝時期玄奘西游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下列說法表述正確的是A.唐朝時稱印度為波斯B.玄奘游學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學的最高學府C.玄奘回國后,佛教開始傳入中國D.玄奘以親身見聞寫成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5.“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詩人金榜題名后在京城寫下的詩句。該詩人生活在A.秦漢時期B.隋唐時期C.兩宋時期D.明清時期6、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各民族之間有分有合,在交流與碰撞中不斷的融合。兩宋時期,曾出現了宋與遼、西夏、金幾個政權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確反映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是()ABABCD7.新華社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報告中對于協調我國區域發展做出了科學和前瞻的指導,縮小南方和北方經濟發展的差距是重要舉措。在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是在A.南朝B.唐朝中后期C.南宋D.明朝后期8.某同學選用如下圖片進行研究性學他確立的研究主題應是宋代針鋪商標清明上河圖交子南宋海船A.宋代商業繁榮B.民族政權并立C.元朝國家統一D.大都聞名世界9.北宋與南宋的關系與下列哪一組相似

A.西漢與東漢B.西晉與東晉C.前秦與后秦D.東魏與西魏10、英國作家培根說:“這三種東西,改變了世界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無數的變化。這種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一個宗教派別、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他說的“這三種東西”不包括A.“麻沸散”B.印刷術C.火藥D.指南針忽必烈11.投資高達1.5億元的史詩大戲《建元風云》已拍攝完畢。該劇首度大手筆聚焦忽必烈,向觀眾揭秘元朝建立的過程。下列不屬于忽必烈所為的是忽必烈A.建立蒙古政權B.開鑿會通河和通惠河與原有運河相連C.實行行省制度D.建立元朝政權12.關于隋朝、元朝歷史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都結束了長期的分裂狀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B.都在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方面有開拓性的貢獻C.都開通或疏浚了著名的水利工程D.都是短命的封建王朝13.著名學者余秋雨在談到中西文化時這樣說:“當歐洲行將走出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步入文藝復興、工業革命與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光亮和崛起時,中國卻進入了文化專制登峰造極的時代。中華文化從明朝開始進入守舊狀況,清朝從守舊走向衰敗。”以下選項最能體現明朝這種思想上守舊的是A.廢除丞相B.錦衣衛C.東廠D.八股取士14、清朝中期中國明顯落后于世界,根本原因是A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B清政府實行殘酷的文化專制政策C西方國家發展迅速D清朝社會制度的落后15、(在新疆)清軍首先攻破庫車,叛軍逃往阿克蘇、烏什。……清軍不戰而下兩城,繼續追擊叛軍。……大小和卓被當地首領擒殺。此次戰役以后,清政府在這一地區設置了A.西域都護 B.宣政院 C.伊犁將軍D.駐藏大臣16.某劇組以“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為主題拍攝一部歷史片,準備了如下素材,你認為其中與主題不符的是()A.雅克薩之戰B.戚繼光抗倭C.鄭成功收復臺灣 D.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17.圖片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資料,小麗在自主學習中搜集到以下一組圖片,她為這組圖片擬定了一個共同的標題。最恰當的應是A.祖國統一B.中外交往C.民族團結D.抵抗侵略18.某歷史興趣小組準備以“古代封建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為主題辦一期黑板報,同學們紛紛投稿。其中無法通過小組審核的是A.漫話“焚書坑儒”B.漢武帝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張騫與絲綢之路D.清朝“文字獄”之我見19.“濟南二安”分別指的是A.李清照辛棄疾B.辛棄疾蘇軾C.李清照李開先D.蘇軾張養浩20.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著作是A.《齊民要術》B.《夢溪筆談》C.《天工開物》D.《農政全書》非選擇題(共60分)21、中國封建社會歷代統治者都注重通過加強中央集權和地方管理等措施來鞏固統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5分)材料一圖一圖二材料二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在中央,廢除丞相,撤消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l)材料一圖一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哪個朝代開創的什么樣的政治體制?(6分)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源于圖二反映的元朝首創的哪一制度?(3分)(2)材料二記載的官制變化出現在哪一皇帝統治時期?(2分)從材料一到材料二官制的演變可以看出皇權和相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22、(6分)2012年9月中國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大運河”的申遺文本.“運河”的昨日今天又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材料一、二都是對我國古代哪一工程的描述?(2分)分別寫出它們所處的朝代。(4分)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有何變化?(2分)材料三:隋朝大運河的開鑿,功在隋朝,利在千秋.文史專家顧一平先生說,大運河凝聚著決策人隋煬帝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敢辦前人不敢辦的大事的自信和決心.唐朝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中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材料四:唐朝人李敬方在<汴河直進船》中指出:大運河的開通使百姓遭受到的苦難很深重,“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東南四十三州的廣大地區,民脂民膏都被這條河運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貴族去享用了.(2)依據材料三、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關于大運河的觀點。(8分)(要求:選擇其中一個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150字以內。)23.(15分)中外交流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道奇觀。閱讀材料材料一:長安是整個絲綢商貿之路的起點。正是有了絲綢之路的溝通,長安擁有了海納百川般雍容豐厚的文化,留下了眾多絲路通商的痕跡。經過幾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時,長安成為世人矚目的國際名城,全世界的人們都向往著這個神奇的城市,唐朝也從容地汲取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營養滋潤。(1)依據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長安成為“世人矚目的國際名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舉例說明這一時期為中外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及其事跡。材料二《明史》記載:(鄭和下西洋)“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9分)(2)依據材料二回答,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分)?結合所學回答,鄭和成功地實現遠航的技術條件有哪些?(4分)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信函中的幾句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3)與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中國古代的對外政策發生了什么變化?(2分)這一對中國歷史產生了什么深遠影響?(1分)24、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歷代王朝都非常重視民族關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崆峒五原亦無事,北庭數有關中使。似聞贊普更求親,舅甥和好應難棄。——唐·杜甫《近聞》材料二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南宋·岳飛《滿江紅》(1).材料一、二分別描述的是什么事件或現象?(6分)它們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2).中國古代民族間的交流方式有多種,除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方式外,請你再寫出兩種交流方式。(4分)選取其一用事例說明。(3分)答案:一、選擇題:(4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DBCDBCCABA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DDCDBCAC二、非選題:(60分)21、答案:(l)秦朝(3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3分);行省制度(3分)(2)明太祖(或朱元璋)(2分);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各2分,共4分)22、答案:(1)工程:大運河。(2分)材料一:隋朝。(2分)材料二:元朝。(2分)變化:元朝運河不再是以洛陽為中心,而兩段新運河的開鑿大大縮短了北京到杭州的距離。航道更加通直。(或:截彎取直,航道縮短)(2分)(2)材料三觀點:隋朝大運河的開鑿,功在隋朝,利在千秋。(2分)評述: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2分)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2分)對我國以后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1分)所以說:隋朝大運河的開鑿,功在隋朝,利在千秋。(1分)材料四的觀點:大運河的開通勞民傷財,給百姓帶來了深重的苦難。(2分)評述:開鑿大運河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被役使的百姓苦不堪言。(2分)隋煬帝乘龍舟游江南的舉動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負擔。(1分)運河的開通也便利了統治者搜刮民脂民膏。(2分)所以說:大運河的開通勞民傷財,給百姓帶來了深重的苦難。(1分)23題答案:(1)原因:絲綢之路的溝通,長安擁有了海納百川般雍容豐厚的文化。(2分)人物及事跡:玄奘西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