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_第1頁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_第2頁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_第3頁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_第4頁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龐樸沁縣實驗中學王潞偉龐樸(1928-):江蘇淮安人,中國現代學者《沉思集》《稂莠集——中國文化與哲學論集》龐樸,字若木,原名聲祿。我國當代著名哲學史家、哲學家、方以智研究專家。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蘇省淮陰縣。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曾任山東大學講師、《歷史研究》主編等職,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科學文化發展史》國際編委,國際簡帛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文化史以及出土簡帛方面的研究。寫作背景“一個多世紀”的“社會試驗”:1840年以來的中國進現代歷史變革“徹底決裂”“徹底砸爛”“在白紙上描繪未來”

——20世紀60-70年代左傾思想泛濫時的口號,源于五四時期對“過去”過度否定。本文作于20世紀90年代,人們對即將過去的一個世紀進行反思,試圖從中國長期革故鼎新運動中的經驗教訓,對中國近代史和現代詩進行理性分析。有人提出“回歸傳統”的口號,讀經、復興儒學,成為一時風尚。審題題目“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不妨把它們簡化為“文化與傳統”。本文就是從“文化”與“傳統”的關系著手來論述自己觀點的。那么,請問:“文化”、“傳統”,哪一個概念是本文最具核心意義的概念?傳統結構按照“傳統”這一核心概念,本文的結構實際上可以濃縮為:文化傳統傳統文化總——分——總概念界定什么是傳統文化?什么是文化傳統?嘗試用一句話(一般為單句)來概括之。傳統文化就是一種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對應于當代文化、外來文化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文化傳統就是產生于民族的歷代生活,成長于民族的反復實踐,形成為民族的集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的民族精神。思考形成文化傳統的條件是什么?共同生活、共同語言根據你的直覺,發揮你的聯想力和想象力,說說什么是傳統文化。比如——它是龍,是周莊,是茶壺……它是一幅春秋戰國地圖它是出土的兵馬俑它是故宮,是長城它是春節,是端午它是瓷器,是壁畫,是方磚它是篆刻,是國畫它是臉譜,是禮節它是煉丹術,是禪趣它是聞雞起舞,是岳母刺字它是琴棋書畫它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它是唐裝它是牌坊,是三寸金蓮它是石獅,是太極拳傳統文化由“身輕如燕”到“體態豐腴”的變化,可以看出傳統文化的可變性。

文化傳統文化傳統的“共同屬性”——共同的生活、共同的語言、共同的集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男權意識:社會上對女性的歧視普遍存在;“男主外,女主內”“女強人”日常使用的詞語如“貪婪”(婪)、“奸”、“妖媚”、“妄為”(妄)、“嫉妒”、“奴隸”穩定性用墻隔開——封閉觀念;坐北朝南——風水觀念灰淡的冷色調,屋脊、漏窗等建筑形式——一脈相承的生活習慣,融入了民族的集體無意識。漸變性一靜一動,一個嫻靜地坐于自家閨房內,一個奮戰在大庭廣眾之中。對比中看出傳統的可變性,賢淑的少女變成了富有活力的勇于拼搏的奧運健將。現代文明的沖擊比較比較對象概念特性舉例傳統文化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文化遺產)時代性民族性民族服飾古典詩文生活習俗宗孝觀念文化傳統產生于民族的歷代生活,成長于民族的反復實踐,從而形成為民族的集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民族精神)共同性惰性漸變性功名思想男權意識天人合一封閉自足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蜂蜜”與“蜜蜂”龍形圖案——傳統文化對龍的崇拜——文化傳統傳統文化是外在表現形式,文化傳統是精神內核財富與包袱傳統是服裝,服裝以入時為美傳統是文物,文物惟古是尚比喻論證:徹底決裂,拋棄傳統或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