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基礎教案1_第1頁
種植基礎教案1_第2頁
種植基礎教案1_第3頁
種植基礎教案1_第4頁
種植基礎教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案(首頁)2013——2014學年 第2學期 第1周至第18周課程名稱種植基礎 學分 10課程性質必修課(寸) 選修課( )基礎課(寸) 專業課(寸)任課教師段楠 職稱 中學高級授課對象現代農藝技術專業 高二年級1301/1302班教材分析《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規劃教材:種植基礎》作者:王文頗,馬素鳳,出版: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8月第二次印刷。主要介紹種植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包括植物生長的外部環境、植物生長的土壤基礎、植物生長的營養調節、植物生長的常見病害與蟲害、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等。教學目的和要求種植基礎是農林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在培養學生成為能適應農業現代化要求的中級農業技術人才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提高學生職業素質、更新專業知識、強化能力培養、促進個性發展方面有所創新。為學生學好農林其他專業課打下堅實的基礎,本課程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為一體的綜合課程,具有豐富的農業生產技術知識。教學重點和難點本課程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為一體的綜合課程,教學中重點是理論知識的掌握,難點是把理論知識應用于當地的種植業發展,能夠根據當地農作物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教學方法和手段直觀教具、掛圖、板圖、多媒體、視頻主要參考資料(1) 《中國土壤》席承藩.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2) 《土壤學》黃昌勇.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3) 《土壤肥料學》夏冬明.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4) 《普通昆蟲學》,彩萬志,龐雄飛,花保禎,梁廣文,宋敦倫編著中國農業出版,2001.7(5) 《普通昆蟲學》,牟吉兀,徐洪富,榮秀蘭編著,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6) 《普通昆蟲學》,雷朝亮,榮秀蘭編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教學進程緒論(2學時)第一章植物生長的外部環境(10學時)第二章植物生長的土壤基礎(10學時)第三章植物生長的營養調節(15學時)第四章植物生長常見的病害與蟲害(18學時)第五章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10學時)教案(課時備課)課程名稱:種植基礎課程類型:講授課第1次課學時:2上課日期:2014-5-221、 教學內容:第二章植物生長的土壤基礎第一節土壤的形成2、 教學目的:㈠知識目標:(1) 了解土壤的形成過程。(2) 知道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3) 了解土壤的剖面結構及其特征。㈡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獨自看書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經過教師講解培養學生理解能力。㈢情感目標:(1) 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2) 愿意與同學合作交流。3、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1)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形成。(2)人類活動與土壤的關系。難點:(1)土壤的形成過程(2)土壤的剖面結構及其特征、4、主要參考資料:(1) 席承藩.1998.中國土壤.中國農業出版社(2) 黃昌勇.2000.土壤學.中國農業出版社(3) 【百度百科】土壤形成/view/542730.htm5、教學進程:【一、單元評價】(3分鐘)師:通過上一單元的學習我們對種植基礎的學習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這一章我們學習植物生長發育的基地一一土壤,具體的內容在p36學習目標中明確指出。生:閱讀【二、導課】(1分鐘)師:巖石是土壤的祖先,這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走進土壤的形成!【三、新授課】(35分鐘)師簡述土壤形成的基本過程,再引導學生學習形象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師:土壤形成過程中人為和自然兩種因素的的影響,要求生看書回答影響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有哪些?生:看書回答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母質、氣候、生物、地形和時間師:巖石一母質一土壤三者是什么關系?播放視頻生:結合視頻看書共同討論,回答師:提出風化作用的概念,總結:母質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但不具備土壤的本質特征一一土壤肥力,母質不是土壤師:氣候是如何影響土壤形成的?生:看書回答師總結氣候是土壤形成的主要環境因素師:土壤能生長植物是因為土壤具備哪些能力?生:根據常識回答:養分、水分條件、良好的結構師:在生物的作用下母質了發生了質的變化成為具有土壤肥力的土壤,生物在發揮著那些重要的作用?要求生用自己的話說出生:看書回答師: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沒有生物就沒有土壤的形成以吉林長白山為例說明地形影響植被的生長和土壤的發育時間是土壤發育成熟程度的強度因素師生總結五大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師:影響因素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結構分為兩類:自然土壤和農業土壤,強調區別生:討論理解師:對農業土壤的改良利用應從哪些方面去做?生:看書回答師展示土壤剖面,播放土壤形成過程視頻,要求生將二者用適當的語言聯系起來,引出土壤剖面、土壤發生層、土體構造等概念師:旱耕地土壤由上到下分為哪幾層?要求學生看書旱耕地土壤剖面示意圖。生看圖回答要求生填表,總結旱耕地土壤剖面特征農業土壤的剖面特征土層位置 厚度 特征耕作層犁底層底土層心土層生自學自然土壤和水稻土的剖面特征【四、總結歸納】(3分鐘)由學生總結,教師點撥。本節課知識點:【五、作業】(3分鐘)1、 系統歸納本節知識2、 布置預習土壤固相組成3、 戶外采集新鮮土壤板書設計第二章植物生長的土壤基礎

第一節土壤的形成一、土壤的形成與肥力發展(一) 自然成土因素1、 k 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2、 k 土壤形成主要的環境因素3、 ? 土壤形成的主導因素(原因)4、 ? 土壤形成的間接地環境因素5、 ? 土壤形成的強度因素自然土壤農業土壤(二) 農業土壤的形成與肥力發展二、土壤剖面(一) 土壤剖面與土體構造概念:1、土壤剖面2、 土壤發生層3、 土體構造(二) 土壤剖面的基本特征L耕作層2、犁底層農業土壤的剖面特征[3、心土層(由上到下) 4、底土層6、教后感: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討論發言等給予評價反饋;課程結束時教師對本內容和目標完成情況加以總結。大部分學生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注意吸取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正確的地方有根據的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在課后練習中能結合所學知識認真完成課后復習思考題以提高知識掌握程度。教案(課時備課)課程名稱:種植基礎課程類型:講授課第2次課學時:2上課日期:2012-4-221、 教學內容(按章、節):第二章植物生長的土壤基礎第二節土壤固相組成2、 教學目的:㈠知識目標:(1) 掌握土壤質地及土壤質地分類的概念。(2) 了解分類方法及標準。(3) 掌握不同質地土壤的農業生產性狀及改良利用。㈡能力目標:(1) 能結合自己的研究結果說出什么是沙質土、黏質土、壤土。(2) 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㈢情感目標:(1) 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2)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3) 具有探究土壤的熱情。3、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粒級的概念。難點:各粒級土粒的性質。4、 主要參考資料:(1) 席承藩.1998.中國土壤.中國農業出版社(2) 黃昌勇.2000.土壤學.中國農業出版社(3) 百度百科】土壤質地/view/542719.htm5、 教學進程:【一、檢測】名詞:粒級選擇1、 土壤礦質土粒中不含( )。A、OB、AlC、ND、Fe2、 土壤中的固相物質的體積占土壤總體積的( )。A、50%B、60%C、80%D、95%3、 卡慶斯基制以( )為界限把土粒分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黏粒。A、0.1mmB、0.5mmC、0.01mmD、0.001mm判斷TOC\o"1-5"\h\z1、 土壤中次生礦物是土壤中各種化學元素的最初來源。( )2、 地殼中所含的元素中氧、硅、鋁、鈣四種元素含量最多。( )3、 土粒越細所含養分越多。( )【二、導課】師:每一種土壤都是由不同粒級土粒組成的,各粒級土粒所占的比例不同這種土壤的性質也就不同,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土壤質地【三、新授課】師:要求生看書p42找學生朗讀什么是土壤質地生:朗讀師:要求學生當堂快速記憶師:如何表示土壤質地呢?生看書回答:各粒級土粒占土壤總質量的百分率師:據此我們進行了土壤質地分類,我國采用什么標準、怎樣進行分類的呢?生:我國多采用卡慶斯基制標準根據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含量將土壤分為三類九等師:誰能看懂p42卡慶斯基制土壤質地分類標準表?生舉例回答教師:把花生種在不同類型的土壤中產量不同,大家猜一猜,花生適合種在什么樣的土壤里?可以相互討論一下。學生討論。教師講述花生為什么都種在沙地里。教師:看來不同質地土壤對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就來認識不同類型的土壤?;顒?:認識不同類型的土壤認識三種土壤觀察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三種土壤的圖片和視頻。教師:請同學們仔細看這三張圖片,說說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教師出示三堆土。教師:為了大家觀察的更清楚些,老師按照這三幅圖片準備了土壤,請每個小組派代表來取土,然后仔細觀察。學生上講臺前取土。教師:誰來說說你打算怎樣觀察?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應用感官從顆粒大小、顏色和粘性等方面來認識。教師:看來大家的觀察方法還真多,下面就用你們自己想到的方法或老師提示的方法開始觀察土壤,記著要做好記錄呦。學生活動,親自體驗三種土壤特性的不同。交流匯報學生相互交流實驗結果。(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發現,共同找出三種土壤的區別。)教師適當點評?;顒咏Y束,教師小結。設計實驗,比較三種土壤的不同。提問設疑教師:下雨天,剛開始雨水并不能成小水流。那么它們到哪里去了?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討論教師:你認為這三種土壤的滲水性會一樣嗎?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嗎?學生思考,教師適當提示。(3)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4) 制定實驗方案,寫出實驗計劃。【四、總結歸納】由學生總結,教師點撥。教師對三種土壤的性質進行陳述。沙土。結構松散,通氣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土溫變幅大。因此,用沙土作為盆栽基質,種植花生豆類、瓜類時,應多施有機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沙土性質。黏土。質地細密,養分含量高保肥性能好,通氣性差,容易積水、板結,土溫變幅小。用這種土壤作盆栽基質,種植小麥水稻時不利于根系生長,必須要摻入適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經改良后才能利用。壤土。壤土是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間的土壤,常被稱為二和土,具有較理想的團粒結構,通氣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強,土溫和肥效發揮穩定,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盆栽基質適合種植作物范圍廣是農業生產最為理想的土壤質地類型?!疚濉⒕氁痪殹恳?、 名詞解釋土壤2.土壤肥力3.土壤質地4.土壤有機質5.田間持水量二、 填空題目前水土保持主要采取的是、的方法,如和。土壤按其作用分為和,是土壤最基本的特性。自然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氣相)三相物質組成。土壤三相中最活躍的部分是。土壤微生物重要的類群有、、、及土壤生物中的生物殘體發生兩個方面轉化即和土壤空氣的交換方式有和。三、選擇題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黏粒的界限是粒徑。A0.1mmB0.01mmC0.001mmD0.0001mm“發小苗不發老苗”的土壤質地是。A沙土B壤土C黏土D都不對用手測法測定土壤質地時,可搓成直徑約3mm土條,但是彎成直徑2?3cm圓環時斷裂的是。A沙壤土B沙土C重壤土D中壤土土壤有機質的主體是。A桔稈B動物殘體C腐殖質D糖類下列適宜黏土種植的作物是。A花生B薯類C芝麻D小麥四、判斷題一般有效水含量范圍是:黏土〉壤土〉沙土。()有效水指從田間持水量到凋萎系數的土壤含水量。()在坡度小、地形復雜、不易筑梯田或撩壕的坡地可修魚鱗坑。()施肥過大,土壤溶液水勢降低,易出現燒苗。()土壤是由有機質、水分、空氣、熱量所組成的。()就抗旱能力而言,一般黏土〉壤土〉沙土。()礦質化是消耗有機質的過程,腐殖化是積累有機質的過程。()土壤越肥沃,養分含量越多,微生物數量越少。()生長期短的作物適宜沙土上種植,早發苗,早收獲,不致后期脫肥。()【五、作業】1、 系統歸納本節知識2、 布置預習3、 我們家鄉的土壤適合種植什么農作物?板書設計(三)土壤質地1、 土壤質地:反應土壤中各粒級土粒所占比例和土壤性質的名稱2、 土壤質地分類:根據土壤中各粒級含量的百分率進行的土壤分類分類標準:卡慶斯基制,將土壤質地分為三類九級1、 不同質地土壤的農業生產性狀2、 不同質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特點-----一一__質地砂土類黏土類壤土類水、氣養分導熱耕性發苗有毒物質6、教后感:《土壤的基本組成》本節課重點是讓學生探究土壤的基本組成;土壤質地的類型及質地與土壤肥力的關系;土壤有機質的轉化及作用;土壤通氣性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本節課通過觀看土壤的基本組成實驗引入新課,讓學生知道土壤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提高學習興趣。通過做一做;學一學;量一量猜一猜;練一練等環節實現學生理解掌握土壤的基本組成;土壤質地的類型及質地與土壤肥力的關系;土壤有機質的轉化及作用,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激發愛學、善學、樂學的習慣。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創造自主合作交流課堂氛圍。首先教師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然后采用教師問題設計與學生發現問題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