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三章學前兒童社會性的發展主要內容:學前兒童的親子交往學前兒童的同伴交往學前兒童的社會性行為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內容親子關系同伴關系親社會行為攻擊性行為性別角色(不講)社會性是指作為社會成員的個體,為適應社會生活所表現出的心理和行為特征。是人們為了適應社會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會傳統習俗的行為方式。1親子交往的重要性親子交往是指兒童與其主要撫養者之間的交往親子交往是兒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會關系,對兒童心理發展影響很大。第一節學前兒童的親子交往親子交往的重要性表現在:①早期親子交往為兒童提供了豐富的刺激,為兒童認識周圍的世界、發展認知能力創造了有利的條件。②父母對嬰幼兒情緒情感的穩定和健康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③父母與兒童的交往對學前兒童社會性行為和交往的發展,道德品質和行為的形成更具有直接的影響。2親子交往的作用機制2.1父母示范:父母的許多行為方式、態度、言語、價值觀,起著榜樣和示范作用、被孩子所觀察和模仿。2.2行為強化:父母通過對兒童行為的不同反應來鞏固或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或態度習慣。改變包括:權利控制、撤銷關愛和引導鞏固包括:表揚和獎勵2.3直接教導:父母用有關社會、人際交往、行為規范的知識直接要求兒童或直接告訴兒童。3教養方式對學前兒童發展的影響父母的教養行為在兩個方面表現出差異:一是父母對待兒童的情感態度;二是父母對兒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四種教養方式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麥考比和馬丁概括提出了家長教養方式的四種類型:①權威型:高控制、情感上偏于接納和溫暖②專斷型:高控制,但在情感上傾向于拒絕和漠視③放縱型:缺乏控制,情感上充滿積極肯定④忽視型:既缺乏控制,又缺少情感思維的基本特征:①概括性。思維所反映的是一類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②間接性。思維是通過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和認識一些沒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關系的過程。*112.思維發生的指標概括性、間接性和解決問題作為判斷思維發生的指標。*123.思維的發生①表意性動作的間接性如,用手指玩具②工具性動作的概括性如,推拉帶輪的玩具③開始用“試誤”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拖毯子拿玩具
1.5~2歲,兒童思維發生*13二、思維對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思維是高級的認知活動,是智力的核心思維的發生意味著兒童認知過程完全形成思維的產生和發展促使兒童個性開始萌芽*14第二節學前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趨勢(1)從概括的性質來看,是從動作的概括向形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發展。(2)從思維方式來看,兒童的思維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到具體形象思維再到抽象邏輯思維。(3)從思維的內容來看,是從反映事物的外部聯系、現象到反映事物的內在聯系、本質;從反映當前事物到反映未來事物的發展。*15一、思維概括性的發展:動作→形象→語言1.動作和語言關系的變化在兒童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思維對動作的依賴性逐漸減少,對語言的依賴性逐漸增加。2.形象和語詞關系的變化形象在幼兒思維中始終占優勢地位。*16二、學前兒童思維方式的變化1.具體形象思維:幼兒主要的思維方式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來進行的思維。是幼兒期典型的思維方式(眼見為實?)。由“手的思維”轉為“腦的思維”。*17(1)思維動作的內隱性(2)具體形象性①表面性②絕對性特點:*18自我中心指主體在認識事物時,從自己的身體、動作或觀念出發,以自我為認識的起點或原因的傾向,而不太能從客觀事物本身的內在規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認識事物。①不可逆性:如,妹妹和姐姐②擬人性(泛靈論):如,貓狗會說話,神仙會打架③絕對性:如,穿白大褂(3)自我中心性*19皮亞杰的三座山測驗*20*21皮亞杰的“守恒實驗”液體質量守恒數守恒長度守恒面積守恒體積守恒重量守恒*22*232.直覺行動思維(做得比說得好)在2~3歲兒童身上表現最為突出,在3~4歲兒童身上也常有表現。是最低水平的思維,是指依靠對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動作來進行的思維。
*243.抽象邏輯思維(利用符號思考)學前兒童晚期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抽象邏輯思維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詞),根據事物本身的邏輯關系來進行的思維。抽象邏輯思維是人類特有的思維方式。*25幼兒抽象邏輯思維的表現:“去自我中心化”“守恒”:是個體對概念本質的認識能力或概念的穩定性。兒童達到守恒的方式:
可逆、補償和同一*26三、學前兒童思維的動態結構三種思維方式同時并存占優勢地位的是具體形象思維,當遇到簡單而熟悉的問題時,能夠運用抽象水平的邏輯思維當遇到復雜困難時,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覺行動思維。*27*28第三節學前兒童掌握概念的特點一、兒童掌握概念的方式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式,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詞來標示的,詞是概念的物質外衣(名稱)。*29兒童掌握概念的方式通過實例獲得概念通過語言理解獲得概念如,口令、埋伏*30二、學前兒童掌握概念的特點
問:紅花多還是花多?2~7歲紅花多*311.以掌握具體實物概念為主向抽象概念發展①幼小兒童掌握概念是通過接觸、認識不同的實例,同時學習標示它的詞②幼兒晚期開始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生命*322.掌握的概念內涵不精確,外延也不恰當兒童學到的是常見的、具有代表意義的“典型實例”。日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難免不準確。如,黑小白兔*33童言桌子的腿六歲的女兒認真且嚴肅地問道:“媽媽,桌子到底有沒有腿?“
媽媽:“當然有腿了,否則它如何立起來呢?”女兒:“那它為什么不走呢?”消毒一天,中一班的孩子們畫了許許多多的五顏六色蘑菇,準備送給可愛的小白兔,老師:“孩子們,漂亮的蘑菇好看,但是有毒,小兔子吃了會死的。”欣欣小聲地說:“老師,我們把有毒的蘑菇拿去消毒后再給兔子吃,它就不會死了吧。”
*34反義詞母親到幼兒園接明明,明明看見豆豆的爸爸牽著豆豆就問:“媽媽,豆豆的爸爸怎么生了個反義詞?”“什么叫生了個反義詞?”
“她爸爸那么胖,豆豆那么瘦,老師說‘胖’‘瘦’是反義詞。”感情破裂常聽大人說“感情破裂”一詞,寶寶似乎對這個詞略有所悟。某天,寶寶低著頭回家,悶聲不響。媽媽問他怎么了,他脫口便說:“
我和小麗感情破裂了,她有口香糖,居然不給我吃!”泡妞老公給3歲的女兒洗澡,剛把女兒放進水盆,女兒就大叫:“媽媽快看,爸爸泡妞啦。”*35第四節學前兒童判斷和推理的發展一、學前兒童判斷能力的發展判斷是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系,是事物之間或事物與它們的特征之間的聯系的反映。*361.以直接判斷為主,間接判斷開始出現直接判斷是一種感知形式的判斷。如,天下雨了!間接判斷則需要一定的推理,因為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間的因果、時空、條件等聯系,是一種抽象形式的判斷。如,地上是濕的,昨晚一定下雨了!如,男人的大肚皮*372.判斷依據客觀化從以對待生活的態度為依據,開始向以客觀邏輯為依據發展。如,蝴蝶是昆蟲,人是動物*383.判斷論據明確化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判斷要有依據如,螞蟻怎么說?*39童言親嘴是不衛生地帶五歲的小侄子去了趟公園,碰見好幾對熱戀中人,小侄子好奇得不得了,提出了若干問題:問:那個阿姨為什么坐在叔叔腿上?答:因為阿姨講究衛生,那凳子又不干凈,阿姨怕把褲子弄臟,只好坐在叔叔腿上了。問:叔叔為什么親那個阿姨?答:叔叔說自己每天都刷兩次牙,阿姨仔細聞聞,檢查叔叔有沒有撒謊。*40問:那個叔叔干嗎抱著阿姨走呀?答:阿姨穿那么高的高跟鞋,肯定把腳扭了,穿高跟鞋多危險呀!問:那個阿姨怎么擰叔叔的腿啊?答:那個阿姨是醫生,她在給叔叔檢查身體呢!問:我可以給我們班的小朋友檢查衛生、檢查身體嗎?答:不可以!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細菌,離得近了就會傳染,就會生病,就得打針吃藥,所以跟別人一定要保持距離!問:那叔叔阿姨為什么可以?答:因為他們正在談戀愛。談好了就可以結婚,結了婚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互相習慣了就不會傳染了。但不應該在公共場所這樣,不禮貌!*41問:談戀愛是干什么用的?答:結婚以前互相了解一下對方是不是臭腳、睡覺打不打呼嚕、掙的錢夠不夠買房子吃麥當勞、會不會照顧孩子等等。問:為什么要結婚了才能有孩子?答:因為養孩子費錢又費力,一個人忙不過來,所以需要兩個人分工合作。問:我們班有兩個小朋友還親嘴了呢,他們是在談戀愛嗎?答:(汗)胡說!看電影要買門票,找工作要有學歷,談戀愛也得有資格呀,你們班小朋友會自己做飯嗎?能掙錢給自己買房子嗎?啥都不會就會親個嘴怎么能叫談戀愛呢?那叫不講衛生!*42二、學前兒童推理能力的發展推理是判斷和判斷之間的聯系,是由一個判斷或多個判斷推出另一新的判斷的思維過程。*43學前兒童推理的特點:①抽象概括性差②邏輯性差③自覺性差舉例:小鷗最喜歡姑姑、表哥曦曦和堂妹穎穎。小鷗說:“等星期天給他們打電話。”爸爸問:“為什么要等星期天?”小鷗答:“因為他們喜歡我嘛。”爸爸問:“他們喜歡你,為什么要等星期天給他們打電話?”小鷗答:“因為他們有事情說。”爸爸問:“他們有事情說,為什么要等星期天給他們打電話?”小鷗答:“因為他們喜歡我嘛。”*441.學前兒童的歸納推理歸納推理是一種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通過考察個別事物或現象具有某種屬性,進而推導出該類事物或現象普遍具有該屬性。*45轉導推理:兒童錯誤的歸納推理形式轉導推理:是從個別到個別的推理,這種無邏輯的推理是兒童還沒有形成“類概念”,即不能把同類與非同類事物相區別的結果。例,糖樹,西瓜子*462.學前兒童的演繹推理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簡單且典型的形式是三段論。舉例:大前提:不聽爸爸媽媽話的孩子是壞孩子。小前提:小鷗不聽爸爸媽媽話。結論:小鷗是壞孩子。*473.學前兒童的類比推理
類比推理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推理,它在某種程度上屬于歸納推理,是對事物之間關系的發現和應用。3~6歲的兒童有一定水平的類比推理如,猴子-香蕉,小白兔-?*48童言問題一:如果有一天大海里沒有水了,魚怎么辦呢?小朋友A:魚到小河里去唄。哦,不行,那鯨魚怎么辦?太大了,進不去。(真體貼啊)小朋友B:變化石唄。(魚們狂吐血……)*49童言問題二:牛奶是從哪里來的?小朋友A:奶牛肚子下面有幾個嘴,從那里流出來的。(你真的確定那是嘴嗎?)繼續問:那椰奶怎么來的?小朋友B:椰奶是羊奶吧。(扯太遠了吧,兄弟)繼續問到底:羊奶是什么?小朋友B:羊奶就是酸奶吧,我們家不喝的,我們家訂的是光明牛奶。(好可怕的邏輯)*50童言問題三:小朋友的臉是干嗎用的?小朋友A:給媽媽親的。追問:那給不給爸爸親?小朋友A:給爸爸親。繼續追問:那你的臉到底是給誰親的?小朋友A:給媽媽親的。(爸爸淚流滿面)小朋友B:貼紙頭用的。(你的臉難道是布告欄?)*51童言問題四:為什么小孩子是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不是從爸爸肚子里出來的?小朋友A:女孩子是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男孩子是從爸爸肚子里出來的。(真會蒙人)小男孩B:因為男生可愛!(小女孩們一起叫:男生不可愛!)
*52童言問題五:小朋友的頭發有什么用?小女孩A:用來梳頭發的。提問小男孩B:那你的頭發不能扎辮子,有什么用呢?小朋友B:用來給理發店剃頭的。(可貴的奉獻精神)*53第五節學前兒童理解的發展理解是個體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認識事物的聯系、關系乃至其本質和規律的思維活動。*54學前兒童理解的發展趨勢:(1)從對個別事物的理解,發展到理解事物的關系(2)從主要依靠具體形象來理解事物,發展到依靠語言說明來理解*55(3)從對事物作簡單、表面的理解,發展到理解事物較復雜、較深刻的含義(4)從理解與情感密切聯系,發展到比較客觀的理解(5)從不理解事物的相對關系,發展到逐漸能理解事物的相對關系*56童言問題一:什么動物兩只腳,早上太陽公公起來的時候,它會叫你起床?小朋友A:雞,公雞。(另一個小孩叫道:父雞)很好奇地問:什么叫父雞?小朋友:母雞叫母雞,公雞就叫父雞。(恍然大悟……)小朋友B:媽媽。小朋友C:太陽。(汗……太陽它是動物啊)繼續問:太陽長腳嗎?小朋友C:太陽有五只腳。(另一個小孩反駁:七只,彩虹是七種顏色的)*57童言問題二:什么叫七嘴八舌?小朋友A:就是七個嘴巴,八個舌頭,說話很亂。(有道理)又補充道:我們現在就是七嘴八舌。(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小朋友B:變出很多個舌頭。(好可怕……)*58童言問題三:怎么分辨男女?小朋友A:看頭發,長頭發的是女孩,短頭發的是男孩。(旁邊一個短頭發女孩淚奔……)小朋友B:偷看他(她)小便,站著的是男生,蹲著的是女生。(這點年紀就好色……)小朋友C:看他(她)穿什么襪子,紅的是女生,藍的是男生。(好純情……)小朋友D:看眼神。(好飄忽……)*59童言問題四:如果朝魚塘里扔塊石頭,會發生什么現象?小朋友A:水會變成波波。(……)小朋友B:魚會漂上來。(漁民很開心……)小朋友C:罰款五塊。(汗……)*60童言問題五:醫院里發藥的阿姨為什么要戴口罩?小朋友A:因為院長怕她們偷吃。(難道藥好吃?)立即有個小朋友搶著說道:那些拿手術刀的叔叔戴口罩是不是怕他們聚餐啊?(暈……)小朋友B:因為要講衛生,怕口水流下來。(戴口罩原來是不讓口水流下來啊…)*614親子交往的影響因素
父母的性格、愛好、教育觀念及對兒童發展的期望對其教養行為有直接的影響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會經濟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間的關系狀況等家庭以外的社會因素的影響兒童自身的發育水平和發展特點5父親對兒童發展的影響父親同樣能對孩子發出的信號及時做出反應父子之間交往的方式和內容與母子有所不同父子交往對兒童的智力、個性、社會性也有重要的影響父親對兒童的性別角色影響最為突出和深刻德國經典漫畫《父與子》第二節學前兒童的同伴交往1學前兒童同伴交往的意義
1.1同伴交往有利于兒童學習社交技能和策略,促進其社會行為向友好、積極的方向發展。同伴交往有助于促進嬰兒社交技能及策略的獲得在同伴交往中,同伴的反饋有助于兒童的社會行為向積極、友好的方向發展1.2同伴交往是學前兒童積極情感的重要后盾同伴交往使兒童產生安全感和歸屬感,成為兒童的一種情感依賴。1.3同伴交往促進學前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同伴交往為兒童提供了分享知識經驗、相互模仿、學習的重要機會。同伴交往也為兒童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交流、直接教導、協商、討論的機會。1.4有助于兒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發展兒童通過與同伴的比較進行自我認知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
2學前兒童同伴交往的發生發展嬰兒期的同伴交往:①有意地指向同伴,向同伴微笑、皺眉以及使用手勢②能夠仔細觀察同伴③經常以相同的方式對游戲伙伴的行為做出反應1歲后社會性交往變得越來越復雜,交往的回合也越來越長2歲后兒童與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戲
3幼兒同伴交往的類型
受歡迎型:在交往中積極主動,且常常表現出友好、積極的交往行為被拒絕型:喜歡交往,但常常采取不友好的交往方式被忽視型:不喜歡交往,在交往中表現得退縮或畏縮一般型4同伴交往的影響因素4.1早期親子交往的經驗親子關系對今后的同伴關系有預告和定型的作用。親子交往不但實際練習著社交方式,而且發現自己的行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應,由此可以獲得一種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4.2兒童自身的特征兒童自身的特征決定著他們自身在交往中的行為方式兒童自身的特征制約著同伴對他們的態度和接納程度4.3活動材料和活動性質兒童之間的交往大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