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內科臨床路徑(14種)_第1頁
呼吸內科臨床路徑(14種)_第2頁
呼吸內科臨床路徑(14種)_第3頁
呼吸內科臨床路徑(14種)_第4頁
呼吸內科臨床路徑(14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呼吸內科臨床途徑(14種)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途徑()一、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途徑原則住院流程(一)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社區獲得性肺炎(非重癥)(二)診療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分冊》(中華醫學會,人民衛生出版社),《社區獲得性肺炎診療和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癥狀加重,并出現膿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發熱。3.肺實變體征和(或)聞及濕性啰音。4.白細胞數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細胞核左移。5.胸部影像學檢查顯示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間質性變化。以上1-4項中任何1項加第5項,并除外肺部其它疾病后,可明確臨床診療。(三)治療方案的選擇。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分冊》(中華醫學會,人民衛生出版社),《社區獲得性肺炎診療和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1.支持、對癥治療。2.經驗性抗菌治療。3.根據病原學檢查及治療反映調節抗菌治療用藥。(四)原則住院日為7-14天。(五)進入途徑原則。1.第一診療必須符合ICD-10:J15.901社區獲得性肺炎疾病編碼。2.當患者同時含有其它疾病診療,但在治療期間不需要特殊解決也不影響第一診療的臨床途徑流程實施時,能夠進入途徑。(六)入院后第1-3天。1.必需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2)肝腎功效、血糖、電解質、血沉、C反映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學檢查及藥敏;(4)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2.根據患者狀況進行:血培養、血氣分析、胸部CT、D-二聚體、血氧飽和度、B超、有創性檢查等。(七)治療方案與藥品選擇。1.評定特定病原體的危險因素,入院后盡快(4-8小時內)予以抗菌藥品。2.藥品選擇:根據《抗菌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85號)和《社區獲得性肺炎診療和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結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藥品。3.初始治療2-3天后進行臨床評定,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節抗菌藥品。4.對癥支持治療:退熱、止咳化痰、吸氧。(八)出院原則。1.癥狀好轉,體溫正常超出72小時。2.影像學提示肺部病灶明顯吸取。(九)變異及因素分析。1.伴有影響本病治療效果的合并癥,需要進行有關診療和治療,造成住院時間延長。2.病情較重,符合重癥肺炎原則,轉入對應途徑。3.常規治療無效或加重,轉入對應途徑。二、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途徑表單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社區獲得性肺炎(ICD-10:J15.901)患者姓名:性別:年紀:門診號:住院號: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則住院日:7-14天時間住院第1-3天住院期間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進行病情初步評定上級醫師查房評定特定病原體的危險因素,進行初始經驗性抗感染治療開化驗單,完畢病歷書寫上級醫師查房核查輔助檢查的成果與否有異常病情評定,維持原有治療或調節抗菌藥品觀察藥品不良反映住院醫師書寫病程統計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一~三級護理(根據病情)吸氧(必要時)抗菌藥品祛痰劑臨時醫囑: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肝腎功效、電解質、血糖、血沉、CRP、感染性疾病篩查病原學檢查及藥敏胸正側位片、心電圖血氣分析、胸部CT、血培養、B超、D-二聚體(必要時)對癥解決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一~三級護理(根據病情)吸氧(必要時)抗菌藥品祛痰劑根據病情調節抗菌藥品臨時醫囑:對癥解決復查血常規胸片檢查(必要時)異常指標復查病原學檢查(必要時)有創性檢查(必要時)護理工作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入院護理評定,護理計劃隨時觀察患者狀況靜脈取血,用藥指導進行戒煙、戒酒的建議和教育協助患者完畢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觀察患者普通狀況及病情變化注意痰液變化觀察治療效果及藥品反映疾病有關健康教育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

時間出院前1-3天住院第7-14天(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上級醫師查房評定治療效果擬定出院后治療方案完成上級醫師查房統計完畢出院小結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項預約復診日期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二~三級護理(根據病情)吸氧(必要時)抗菌藥品祛痰劑根據病情調節臨時醫囑:復查血常規、胸片(必要時)根據需要,復查有關檢查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診重要護理工作觀察患者普通狀況觀察療效、多種藥品作用和副作用恢復期生活和心理護理出院準備指導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出院指導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途徑()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途徑原則住院流程(一)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二)診療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COPD診治指南(修訂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2.出現超越日常狀況的持續惡化,并需變化常規用藥者。3.患者短期內咳嗽、咳痰、氣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性狀發生變化,可伴發熱等炎癥明顯加重的體現。(三)治療方案的選擇。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COPD診治指南(修訂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1.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選擇治療方案。2.必要時行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四)原則住院日為10-21天。(五)進入途徑原則。1.第一診療必須符合ICD-10:J44.001/J44.1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疾病編碼。2.當患者同時含有其它疾病診療,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解決也不影響第一診療的臨床途徑流程實施時,能夠進入途徑。(六)入院后第1-3天。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2)肝腎功效、電解質、血氣分析、凝血功效、D-二聚體(D-dimer)、血沉、C反映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痰病原學檢查;(4)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B超、肺功效(病情允許時)。2.根據患者病情進行:胸部CT、超聲心動圖、下肢靜脈超聲。(七)治療原則。1.戒煙。2.普通治療:吸氧,休息等。3.對癥治療:止咳、化痰、平喘等。4.抗菌藥品。5.解決多種并發癥。(八)出院原則。1.癥狀明顯緩和。2.臨床穩定24小時以上。(九)變異及因素分析。1.存在并發癥,需要進行有關的診療和治療,延長住院時間。2.病情嚴重,需要呼吸支持者,歸入其它途徑。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途徑表單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患者姓名:性別:年紀:門診號:住院號: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則住院日:10-21天時間住院第1-3天住院期間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進行病情初步評定,病情嚴重程度分級上級醫師查房明確診療,決定診治方案開化驗單完畢病歷書寫上級醫師查房評定輔助檢查的成果病情評定,根據患者病情調節治療方案,解決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觀察藥品不良反映指導吸入裝置的對的應用住院醫師書寫病程統計重點醫囑長久醫囑:AECOPD護理常規一~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控制性氧療心電、血氧飽和度監測(必要時)吸痰(必要時)抗菌藥品祛痰劑、支氣管舒張劑糖皮質激素、胃黏膜保護劑(必要時)臨時醫囑: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肝腎功效、電解質、血氣分析、血沉、D-二聚體、C反映蛋白、凝血功效、感染性疾病篩查痰病原學檢查、胸片、心電圖、B超、肺功效胸部CT、超聲心動圖、下肢靜脈超聲(必要時)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防止深靜脈血栓(必要時)長久醫囑:AECOPD護理常規一~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控制性氧療心電、血氧飽和度監測(必要時)吸痰(必要時)抗菌藥品祛痰劑、支氣管舒張劑糖皮質激素、胃黏膜保護劑(必要時)根據病情調節藥品臨時醫囑:對癥治療復查血常規、血氣分析(必要時)異常指標復查重要護理工作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入院護理評定,護理計劃觀察患者狀況指導氧療、吸入治療靜脈取血,用藥指導進行戒煙建議和健康宣傳教育協助患者完畢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觀察患者普通狀況及病情變化觀察療效及藥品反映指導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辦法,指導陪護人員協助患者拍背排痰辦法疾病有關健康教育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時間出院前1-3天住院第10-21天(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上級醫師查房評定治療效果擬定出院日期及出院后治療方案完成上級醫師查房統計完畢出院小結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項預約復診日期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基本同前根據病情調節臨時醫囑:根據需要,復查有關檢查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診重要護理工作觀察患者普通狀況觀察療效、多種藥品作用和副作用指導呼吸康復訓練(根據需要)恢復期心理與生活護理出院準備指導出院注意事項(戒煙、避免煙塵吸入、堅持康復鍛煉、注意保暖、加強營養)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出院指導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支氣管擴張癥臨床途徑()一、支氣管擴張癥臨床途徑原則住院流程(一)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支氣管擴張癥(ICD-10:J47)(二)診療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病史:重復咳嗽、咳膿痰、咯血。2.影像學檢查顯示支氣管擴張的異常變化。(三)治療方案的選擇。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保持氣道暢通,主動排出痰液。2.主動控制感染。3.咯血時予以止血治療。4.對癥治療。(四)原則住院日為7-14天。(五)進入途徑原則。1.第一診療必須符合ICD-10:J47支氣管擴張癥疾病編碼。2.當患者同時含有其它疾病診療,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解決也不影響第一診療的臨床途徑流程實施時,能夠進入途徑。(六)住院后第1-3天。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2)肝腎功效、電解質、血沉、C反映蛋白(CRP)、血糖、凝血功效、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痰病原學檢查;(4)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2.根據患者病情進行:血氣分析、肺功效、胸部CT、超聲心動圖。(七)治療方案與藥品選擇。1.抗菌治療:按照《抗菌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85號)執行,根據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藥品。首選覆蓋革蘭陰性桿菌的廣譜抗菌藥品,有銅綠假單孢菌感染史或危險因素者,需選擇可覆蓋銅綠假單孢菌的抗菌藥品,必要時可同時聯合用氨基糖苷類抗菌藥品治療。2.祛痰藥品及輔助排痰治療:體位引流、支氣管舒張劑、必要時可用支氣管鏡吸痰。3.咯血的解決:休息,并根據病情選用止血藥。(八)出院原則。1.癥狀緩和。2.病情穩定。3.沒有需要住院治療的合并癥和/或并發癥。(九)變異及因素分析。1.治療無效或者病情進展,需復查病原學檢查并調節抗菌藥品,造成住院時間延長。2.伴有影響本病治療效果的合并癥和并發癥,需要進行有關診療和治療。3.伴有大量咯血者,按照大咯血的臨床途徑解決。4.有手術治療指征需外科治療者,轉入外科治療途徑。

二、支氣管擴張癥臨床途徑表單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支氣管擴張癥(ICD-10:J47)患者姓名:性別:年紀:門診號:住院號: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則住院日:7-14天時間住院第1-3天住院期間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進行病情初步評定上級醫師查房擬定治療方案,進行經驗性抗感染治療開化驗單,完畢病歷書寫上級醫師查房評定輔助檢查的成果注意觀察咳嗽、痰量、咯血的變化病情評定,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節治療方案觀察藥品不良反映住院醫師書寫病程統計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一~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抗菌藥品祛痰劑支氣管舒張劑(必要時)止血藥(必要時)臨時醫囑: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肝腎功效、電解質、血沉、CRP、血糖、凝血功效、感染性疾病篩查痰病原學檢查及藥敏胸正側位片、心電圖血氣分析、肺功效、胸部CT、超聲心動圖(必要時)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二~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根據病情調節抗菌藥品祛痰藥支氣管舒張劑(必要時)止血藥(必要時)臨時醫囑:復查血常規復查胸片(必要時)異常指標復查病原學檢查(必要時)有創性檢查(必要時)重要護理工作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入院護理評定,護理計劃觀察患者狀況靜脈取血,用藥指導指導對的留取痰標本進行戒煙、戒酒的建議和教育觀察患者普通狀況及病情變化注意痰液變化,協助、指導體位引流觀察藥品不良反映疾病有關健康教育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時間出院前1-3天住院第7-14天(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上級醫師查房評定治療效果擬定出院后治療方案完成上級醫師查房統計完畢出院小結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項預約復診日期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二~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根據病情調節抗菌藥品祛痰藥支氣管舒張劑(必要時)止血藥(必要時)根據病情調節用藥臨時醫囑:血常規、胸片檢查(必要時)根據需要,復查有關檢查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診重要護理工作觀察患者普通狀況注意痰液的色、質、量變化觀察療效、多種藥品作用和副作用恢復期生活和心理護理出院準備指導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出院指導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支氣管哮喘臨床途徑()一、支氣管哮喘臨床途徑原則住院流程(一)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支氣管哮喘(非危重)(ICD-10:J45)(二)診療根據。根據《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修訂,)1.重復發作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多與接觸變應原、冷空氣、物理、化學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運動等有關。2.發作時在雙肺可聞及散在或彌漫性、以呼氣相為主的哮鳴音。3.上述癥狀和體征可經治療緩和或自行緩和。4.除外其它疾病所引發的喘息、氣急、胸悶和咳嗽。5.臨床體現不典型者,應最少含有下列1項實驗陽性:(1)支氣管激發實驗或運動激發實驗陽性;(2)支氣管舒張實驗陽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絕對值≥200ml;(3)呼氣流量峰值(PEF)日內(或2周)變異率≥20%。符合1、2、3、4條者或4、5條者可診療。(三)治療方案的選擇。根據《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修訂,)1.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及治療反映選擇方案。2.必要時行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四)原則住院日為7-14天。(五)進入途徑原則。1.第一診療必須符合ICD-10:J45支氣管哮喘疾病編碼。2.當患者同時含有其它疾病診療,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解決也不影響第一診療的臨床途徑流程實施時,能夠進入途徑。(六)入院后第1-3天。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2)肝腎功效、電解質、血糖、血沉、C反映蛋白(CRP)、血氣分析、D-二聚體(D-dimer)、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肺功效(病情允許時)。2.根據患者病情選擇:血清過敏原測定、胸部CT、超聲心動圖、血茶堿濃度、痰病原學檢查等。(七)治療方案與藥品選擇。1.普通治療:氧療,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2.支氣管擴張劑:首選速效β2受體激動劑吸入制劑,也可使用抗膽堿能藥品(吸入制劑)、茶堿類藥品。3.抗炎藥品:糖皮質激素、抗白三烯藥品等。4.抗過敏藥:根據病情選用。5.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及治療反映調節藥品和治療方案。(八)出院原則。1.癥狀緩和。2.病情穩定。3.沒有需要住院治療的合并癥和/或并發癥。(九)變異及因素分析。1.治療期間出現并發癥,需特殊診療和治療,造成住院時間延長。2.嚴重哮喘發作需行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維持者,退出本途徑。3.常規治療效果不佳,需特殊診療和治療,造成住院時間延長。

二、支氣管哮喘(非危重)臨床途徑表單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支氣管哮喘(ICD-10:J45)患者姓名:性別:年紀:門診號:住院號: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則住院日:7-14天時間住院第1-3天住院期間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進行病情初步評定,病情嚴重度分級上級醫師查房明確診療,決定診治方案開化驗單完畢病歷書寫上級醫師查房核查輔助檢查的成果與否有異常病情評定,維持原有治療或調節藥品觀察藥品不良反映指導吸入裝置的對的應用住院醫師書寫病程統計重點醫囑長久醫囑:支氣管哮喘護理常規一~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氧療(必要時)支氣管舒張劑糖皮質激素胃黏膜保護劑(必要時)抗菌藥品(有感染證據)臨時醫囑: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肝腎功效、電解質、血糖、血沉、CRP、血氣分析、D-二聚體、感染性疾病篩查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肺功效(適時)血清過敏原測定、胸部CT、超聲心動圖、血茶堿濃度、痰病原學檢查等(必要時)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對癥治療長久醫囑:支氣管哮喘護理常規二~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氧療(必要時)支氣管舒張劑糖皮質激素胃黏膜保護劑(必要時)抗菌藥品(有感染證據)根據病情調節藥品臨時醫囑:對癥治療復查血常規、血氣分析(必要時)異常指標復查重要護理工作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入院護理評定,護理計劃觀察患者狀況靜脈取血,用藥指導進行戒煙、戒酒的建議和教育協助患者完畢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觀察患者普通狀況及病情變化觀察療效及藥品反映疾病有關健康教育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時間出院前1-3天住院第7-14天(出院日)重要診療工作上級醫師查房,評定治療效果擬定出院后治療方案完成上級醫師查房紀錄完畢出院小結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項預約復診日期重點醫囑長久醫囑:支氣管哮喘護理常規二~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氧療(必要時)支氣管舒張劑糖皮質激素胃黏膜保護劑(必要時)抗菌藥品(有感染證據)臨時醫囑:根據需要,復查有關檢查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診重要護理工作觀察患者普通狀況觀察療效、多種藥品作用和副作用恢復期生活和心理護理出院準備指導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出院指導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自發性氣胸臨床途徑()一、自發性氣胸臨床途徑原則住院流程(一)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自發性氣胸(ICD-10:J93.0-J93.1)(二)診療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癥狀:胸痛、呼吸困難、刺激性咳嗽。2.體征:患側呼吸音削弱、叩診呈鼓音或過清音、氣管向健側移位。3.影像學檢查:X線胸片檢查見氣胸線,肺組織受壓。(三)選擇治療方案的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范-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1.普通治療:吸氧、對癥。2.胸腔穿刺或閉式引流。3.病因治療。(四)原則住院日為6-10天。(五)進入途徑原則。1.第一診療必須符合ICD-10:J93.0-J93.1自發性氣胸疾病編碼。2.當患者同時含有其它疾病診療,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解決也不影響第一診療的臨床途徑流程實施時,能夠進入途徑。(六)入院后第1-3天。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2)肝腎功效、電解質、凝血功效;(3)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2.根據患者狀況進行:胸腔超聲、胸部CT、心臟酶學、血氣分析、D-二聚體等。(七)治療方案。1.氧療及對癥治療。2.胸腔穿刺抽氣或閉式引流術:根據病情和肺組織壓縮程度進行選擇。3.外科手術治療。(八)出院原則。1.臨床癥狀緩和。2.胸片提示肺基本復張。(九)變異及因素分析。1.因有基礎疾病或其它因素,造成氣胸重復難愈,治療時間延長。2.對于內科治療無效或重復發作的患者,需要轉入外科進行有關解決,退出本途徑。3.治療過程中出現并發癥需要對應解決。

二、自發性氣胸臨床途徑表單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自發性氣胸(ICD-10:J93.0-J93.1)患者姓名:性別:年紀:門診號:住院號: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則住院日:6-10天時間住院第1-3天住院期間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進行病情初步評定上級醫師查房明確診療,決定診治方案根據病情行胸腔穿刺或閉式引流開化驗單完畢病歷書寫上級醫師查房住院醫師完畢常規病情統計書寫觀察患者呼吸狀況,肺部體征,有無皮下氣腫及進展觀察水封瓶水柱波動狀況,必要時復查胸片,理解氣胸的吸取或進展根據肺復張狀況,擬定與否負壓吸引或夾管重點醫囑長久醫囑:自發性氣胸護理常規一~三級護理(根據病情)吸氧(必要時)臥床休息臨時醫囑: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肝腎功效、電解質、凝血功效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胸腔超聲、胸部CT、心臟酶學、血氣分析、D-二聚體等(必要時)鎮咳、通便(必要時)胸腔穿刺抽氣術或胸腔閉式引流術長久醫囑:自發性氣胸護理常規二~三級護理(根據病情)吸氧(必要時)臨時醫囑:胸片檢查(必要時)通便、鎮咳(必要時)更換敷料負壓吸引(必要時)適時夾管重要護理工作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入院護理評定,護理計劃觀察患者狀況靜脈取血用藥指導進行健康教育協助患者完畢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療效觀察水封瓶狀況疾病有關健康教育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

時間出院前1-3天住院第6-10天(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上級醫師查房評定治療效果完成上級醫師查房紀錄根據狀況拔出引流管擬定出院后治療方案完畢出院小結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項預約復診日期重點醫囑長久醫囑:自發性氣胸護理常規二~三級護理(根據病情)吸氧(必要時)臨時醫囑:拔出引流管更換敷料根據需要,復查有關檢查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診重要護理工作觀察患者普通狀況觀察療效、多種藥品作用和副作用恢復期生活和心理護理出院準備指導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出院指導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肺血栓栓塞癥臨床途徑()一、肺血栓栓塞癥臨床途徑原則住院流程(一)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肺血栓栓塞癥(ICD-10:I26.001/I26.901)(二)診療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肺血栓栓塞癥的診療與治療指南(草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1.臨床體現可有呼吸困難、胸痛和咯血等。2.可有肺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如深靜脈血栓等。3.下列檢查一項或以上陽性,能夠確診:(1)CT肺動脈造影(CTPA):體現為肺動脈內的低密度充盈缺損,部分或完全包圍在不透光的血流之間,或者呈完全充盈缺損;(2)磁共振肺動脈造影(MRPA):發現肺動脈內的低密度充盈缺損,部分或完全包圍在不透光的血流之間,或者呈完全充盈缺損;(3)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呈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損,并與通氣顯像不匹配,即最少一種或更多葉段的局部灌注缺損而該部位通氣良好或X線胸片無異常;(4)選擇性肺動脈造影:發現PE的直接征象,如肺血管內造影劑充盈缺損,伴或不伴軌道征的血流阻斷;(5)超聲心動圖:發現肺動脈近端的血栓。4.需排除下列疾病:如原發性肺動脈肉瘤,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空氣栓塞,感染性血栓等。(三)治療方案的選擇。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肺血栓栓塞癥的診療與治療指南(草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1.普通解決,血流動力學及呼吸支持。2.抗凝、溶栓治療。3.其它治療方法:外科取栓、經靜脈導管碎栓和抽吸血栓、置入腔靜脈濾器等。(四)原則住院日:(五)進入途徑原則。1.第一診療必須符合ICD-10:I26.001/I26.901肺血栓栓塞癥疾病編碼。2.當患者同時含有其它疾病診療,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解決也不影響第一診療的臨床途徑流程實施時,能夠進入途徑。3.有明顯影響肺血栓栓塞癥常規治療的狀況,不進入肺血栓栓塞癥臨床途徑。(六)入院后第1-3天。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2)肝腎功效、電解質、血氣分析、血型、凝血功效、D-二聚體(D-dimer)、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肌鈣蛋白T或I;(4)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雙下肢靜脈超聲。2.下列有關檢查之一可確診:CT肺動脈造影、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磁共振肺動脈造影、選擇性肺動脈造影。3.根據患者病情,有條件可選擇:BNP、免疫指標(涉及心磷脂抗體)、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III等。(七)選擇用藥。1.溶栓治療:尿激酶、鏈激酶、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2.抗凝治療:肝素、低分子肝素、華法林等。(八)出院原則。1.生命體征平穩。2.調節國際原則化比值達標(2.0-3.0)。3.沒有需要繼續住院解決的并發癥。(九)變異及因素分析。1.治療過程中出現并發癥。2.伴有其它疾病,需要有關診療治療。

二、肺血栓栓塞癥(中低危)臨床途徑表單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肺血栓栓塞癥(ICD-10:I26.001/I26.901)患者姓名:性別:年紀:門診號:住院號: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則住院日:7-10天時間住院第1天住院期間(第2-6天)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進行病情初步評定,病情嚴重度分級上級醫師查房明確診療,決定診治方案開化驗單,完畢病歷書寫上級醫師查房評定輔助檢查的成果病情評定,根據患者病情調節治療方案觀察藥品不良反映確認有無并發癥住院醫師書寫病程統計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一~二級護理(根據病情)臥床休息吸氧(必要時)心電、呼吸、血壓、血氧監測(必要時)抗凝治療臨時醫囑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電解質、肝腎功效、血糖、凝血功效、血型、血氣分析、D-二聚體、感染性疾病篩查、肌鈣蛋白T或I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雙下肢靜脈超聲CT肺動脈造影、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磁共振肺動脈造影或選擇性肺動脈造影有條件行:BNP、免疫指標、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III、抗心磷脂抗體等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一~二級護理(根據病情)臥床休息吸氧(必要時)心電、呼吸、血壓、血氧監測(必要時)抗凝治療臨時醫囑復查血常規、凝血功效、D-二聚體、心電圖異常指標復查必要時復查BNP、肌鈣蛋白T或I、血氣分析重要護理工作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入院護理評定,護理計劃觀察患者狀況、監測生命體征觀察多種藥品療效和副作用靜脈取血,用藥指導協助患者完畢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定時監測生命體征觀察患者普通狀況及病情變化觀察療效和藥品反映疾病有關健康教育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時間出院前1-3天住院第7-10天(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上級醫師查房,治療效果評定進行病情評定,擬定華法林與否達成治療水平,擬定與否符合出院原則、與否出院擬定出院后治療方案完成上級完畢出院小結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項預約復診日期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二~三級護理(根據病情)臥床休息吸氧(必要時)心電、呼吸、血壓、血氧監測(必要時)抗凝治療臨時醫囑:根據需要,復查有關檢查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診重要護理工作觀察患者普通狀況觀察療效、多種藥品作用和副作用恢復期生活和心理護理出院準備指導告知復診計劃,就醫指征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出院指導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

三、肺血栓栓塞癥(高危)臨床途徑表單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肺血栓栓塞癥(ICD-10:I26.001/I26.901伴有R57.9或I95)患者姓名:性別:年紀:門診號:住院號: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則住院日:10-14天時間住院第1-3天住院期間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進行病情初步評定,病情嚴重度分級上級醫師查房明確診療,決定診治方案開化驗單,完畢病歷書寫簽訂有關告知書、同意書等上級醫師查房評定輔助檢查的成果病情評定,根據患者病情調節治療方案觀察藥品不良反映、確認有無并發癥住院醫師書寫病程統計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根據病情)特級護理告病危(重)臥床休息吸氧、心電、呼吸、血壓、血氧監測抗凝治療臨時醫囑血、尿、便常規電解質、肝腎功效、血糖、凝血功效、血型、血氣分析、D-dimer、感染性疾病篩查、BNP、肌鈣蛋白T或I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雙下肢靜脈超聲CT肺動脈造影或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或磁共振肺動脈造影或選擇性肺動脈造影有條件行:免疫指標、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III、抗心磷脂抗體等溶栓治療、導管取栓碎栓治療、血栓摘除術血管活性藥品(必要時)長久醫囑特級護理臥床休息吸氧、心電、呼吸、血壓、血氧監測抗凝治療臨時醫囑復查血常規、凝血功效、D-二聚體、心電圖異常指標復查必要時復查BNP、肌鈣蛋白T或I、血氣分析重要護理工作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入院護理評定,護理計劃隨時觀察患者狀況、監測生命體征觀察多種藥品療效和副作用靜脈取血,用藥指導協助患者完畢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定時監測生命體征觀察患者普通狀況及病情變化觀察療效和藥品反映疾病有關健康教育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時間出院前1-3天住院第10-14天(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上級醫師查房,治療效果評定進行病情評定,擬定華法林與否達成治療水平,擬定與否符合出院原則、與否出院擬定出院后治療方案完成上級醫師查房紀錄完畢出院小結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項預約復診日期重點醫囑長久醫囑:一~三級護理臥床休息吸氧、心電、呼吸、血壓、血氧監測(必要時)抗凝治療根據病情調節臨時醫囑:根據需要,復查有關檢查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診重要護理工作觀察患者普通狀況觀察療效、多種藥品作用和副作用恢復期生活和心理護理出院準備指導告知復診計劃,就醫指征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出院指導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注:高、中、低危患者的診療原則肺栓塞有關早期死亡風險危險分層指標臨床體現(休克或低血壓)右心室功能不全心肌損傷高危>15%+++非高危中危3-15%—+++——+低危<1%——-肺膿腫臨床途徑()一、肺膿腫臨床途徑原則住院流程(一)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肺膿腫(ICD-10:J85.2)。(二)診療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多有吸入史及口腔疾病。2.畏寒發熱,咳嗽和咳大量膿性痰或膿臭痰。3.血白細胞升高或正常(慢性患者)。4.胸部影像學肺膿腫變化。(三)選擇治療方案的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主動控制感染,合理應用抗生素。2.痰液引流:體位引流,輔助以祛痰藥、霧化吸入和支氣管鏡吸引。3.支持治療:加強營養,糾正貧血。(四)原則住院日為3–8周。(五)進入途徑原則。1.第一診療必須符合ICD-10:J85.2肺膿腫疾病編碼。2.當患者同時含有其它疾病診療時,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解決也不影響第一診療的臨床途徑流程實施時,能夠進入途徑。(六)住院期間的檢查項目。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2)(3)痰病原學檢查及藥敏;(4)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2.根據患者病情選擇:血培養、其它辦法的病原學檢查、胸部CT、有創性檢查(支氣管鏡)等。(七)治療方案與藥品選擇。防止性抗菌藥品:按照《抗菌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85號)執行,根據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藥品。(八)出院原則。1.癥狀緩和,體溫正常超出72小時。2.病情穩定。3.沒有需要住院治療的合并癥和/或并發癥。(九)變異及因素分析。1.治療無效或者病情進展,需復查病原學檢查并調節抗菌藥品,造成住院時間延長。2.伴有影響本病治療效果的合并癥和/或并發癥,需要進行有關檢查及治療,造成住院時間延長。3.有手術治療指征需外科治療者,轉入外科治療途徑。二、肺膿腫臨床途徑表單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肺膿腫(ICD-10:J85.2)患者姓名:性別:年紀:門診號:住院號: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則住院日:3–8周日期住院第1–3天住院期間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進行病情初步評定□上級醫師查房□明確診療,決定診治方案□開化驗單□完畢病歷書寫□上級醫師查房□評定輔助檢查的成果□注意觀察咳嗽、痰量的變化□□觀察藥品不良反映□住院醫師書寫病程統計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一/二/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抗菌藥品□祛痰劑臨時醫囑:□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肝腎功效、電解質、血糖、血沉、C反映蛋白(CRP)、凝血功效、感染性疾病篩查、血氣分析□痰病原學檢查及藥敏□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血培養、其它辦法病原學檢查、胸部CT、有創性檢查(必要時)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一/二/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根據病情調節抗菌藥品□祛痰劑臨時醫囑:□復查血常規□復查胸片(必要時)□異常指標復查□病原學檢查(必要時)□有創性檢查(必要時)重要護理工作□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入院護理評定、護理計劃□觀察患者狀況□靜脈取血,用藥指導□指導對的留取痰標本,協助患者完畢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進行戒煙、戒酒的建議和教育□觀察患者普通狀況及病情變化□注意痰液變化,協助、指導體位引流□觀察藥品不良反映□疾病有關健康教育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

日期出院前1–3天住院第3–8周(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上級醫師查房□評價治療效果□擬定出院后治療方案□完成上級醫師查房統計□完畢出院小結□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項□預約復診日期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二/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根據病情調節抗菌藥品□祛痰劑□根據病情調節用藥臨時醫囑:□血常規、胸片檢查(必要時)□根據需要,復查有關檢查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診重要護理工作□觀察患者普通狀況□注意痰液的色、質、量變化□觀察療效、多種藥品作用和副作用□恢復期生活和心理護理□出院準備指導□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出院指導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途徑()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途徑原則住院流程(一)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ICD–10:J80)。(二)診療根據。根據《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診療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1.急性起病。2.氧合指數(PaO2/FiO2)≤200mmHg(不管呼氣末正壓水平)。3.正位X線胸片顯示雙肺都有斑片狀陰影。4.肺動脈嵌頓壓≤18mmHg,或無左心房壓力增高的臨床證據。如PaO2/FiO2≤300mmHg且滿足上述其它原則,則診療為急性肺損傷(ALI)。(三)選擇治療方案的根據。根據《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診療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1.呼吸支持治療:氧療、無創機械通氣或有創機械通氣。2.確保組織器官灌注前提下,實施限制性的液體管理,對癥支持治療。(四)原則住院日:病情復雜多變,4–8周。(五)進入途徑原則。1.第一診療必須符合ICD–10:J80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疾病編碼。2.當患者同時含有其它疾病診療,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解決也不影響第一診療的臨床途徑流程實施時,能夠進入途徑。(六)住院期間的檢查項目。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2)肝腎功效、電解質、血氣分析、血型、血糖、凝血功效、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學檢查及藥敏;(4)胸片、心電圖。2.根據患者病情進行:胸部CT、B超、纖維支氣管鏡、右心漂浮導管等有創性檢查。(七)治療方案與藥品選擇。2.呼吸支持治療:氧療、無創機械通氣、病情加重時及時使用有創機械通氣。3.限制性的液體管理,對癥支持治療。(八)出院原則。1.癥狀明顯緩和。2.病情穩定。3.沒有需要住院治療的合并癥和/或并發癥。(九)變異及因素分析。1.病因明確,需要進行有關診療和治療,造成住院時間延長。2.治療無效或者病情進展,需要進行有關診療和治療,造成住院時間延長。3.伴有影響本病治療效果的合并癥和并發癥,需要進行有關診療和治療。4.合并多器官功效障礙,轉入對應途徑。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途徑表單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ICD–10:J80)患者姓名:性別:年紀:門診號:住院號: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則住院日:4–8周時間住院第1–3天住院期間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進行病情初步評定□上級醫師查房□明確ARDS的病因,進行原發病治療及呼吸支持治療□完善入院檢查,完畢病歷書寫□上級醫師查房□評定輔助檢查的成果□親密觀察患者呼吸、氧合狀況□病情評定,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選擇對應呼吸支持方式,病情惡化時及時行有創機械通氣□觀察藥品不良反映□住院醫師書寫病程統計重點醫囑長久醫囑:□ARDS護理常規□特級護理□心電、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監測□呼吸支持治療(吸氧、無創通氣或有創通氣)□抗菌藥品臨時醫囑:□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肝腎功效、電解質、血氣分析、血型、血糖、凝血功效、感染性疾病篩查□病原學檢查及藥敏□胸片、心電圖□胸部CT、B超、纖維支氣管鏡、右心漂浮導管等有創性檢查(必要時)□對癥解決長久醫囑:□ARDS護理常規□特級護理□□抗菌藥品臨時醫囑:□□復查胸片□異常指標復查□病原學檢查□有創性檢查(必要時)重要護理工作□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入院護理評定,護理計劃□隨時觀察患者狀況□靜脈取血,用藥指導□進行健康教育□協助患者完畢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親密監測生命體征□注意痰液引流□觀察治療效果及藥品反映□疾病有關健康教育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時間出院前1–3天(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上級醫師查房□評定治療效果□擬定出院后治療方案□完成上級醫師查房統計□完畢出院小結□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項□預約復診日期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二/三級護理(根據病情)□吸氧(必要時)□根據病情調節抗菌藥品臨時醫囑:□復查血常規、胸片(必要時)□根據需要,復查有關檢查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診重要護理工作□觀察患者普通狀況□觀察療效、多種藥品作用和副作用□恢復期生活和心理護理□出院準備指導□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出院指導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

結核性胸膜炎臨床途徑()一、結核性胸膜炎臨床途徑原則住院流程(一)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結核性胸膜炎(ICD-10:A15.6,A16.5)。(二)診療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臨床癥狀:可有發熱、干咳、胸痛,可伴有呼吸困難。2.體征:有胸腔積液體征。4.胸腔積液檢查:(1)為滲出液,白細胞數增高,以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為主。(2)腺苷脫氨酶(ADA)不不大于45U/L,胸液ADA與血清ADA比值不不大于1。(3)胸液涂片和/或培養結核分支桿菌陽性可確診。5.結核菌素實驗呈陽性反映。6.胸膜活檢:胸膜組織有典型的結核性病理變化即可確診。內科胸腔鏡檢查可直接窺視病變部位,可明顯提高胸膜活檢的陽性率。7.除外其它因素引發的胸腔積液,抗結核治療有效能夠診療。(三)選擇治療方案的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抗結核治療,療程普通為6–12個月。2.胸腔穿刺抽液:應盡早主動抽液,每七天2–3次,每次抽出胸液量普通不適宜超出1000毫升。3.4.對癥支持治療:退熱、止咳、吸氧等。(四)原則住院日為10–14天。(五)進入途徑原則。1.第一診療必須符合ICD–10:A15.6,A16.5結核性胸膜炎疾病編碼。2.當患者合并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解決,也不影響第一診療的臨床途徑實施時,能夠進入途徑。(六)住院期間的檢查項目。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2)肝腎功效、電解質、血沉、血糖、C反映蛋白(CRP)、凝血功效、D–二聚體、結核抗體(ATA)、腺苷脫氨酶(ADA)、血氣分析、血腫瘤標志物、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痰病原學檢查:痰涂片找抗酸桿菌×3、痰培養分支桿菌;(4)PPD皮試;(5)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胸部B超;(6)胸液檢查:常規、生化、結核抗體(ATA)、腺苷脫氨酶(ADA)、腫瘤標志物、乳糜實驗、涂片找抗酸桿菌、培養分支桿菌、普通致病菌培養+藥敏、細胞學檢查、TB-DNA噬菌體法(血性胸液除外)。2.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痰普通致病菌培養、痰找癌細胞、細胞免疫指標、風濕性疾病檢查、肺功效、臟器超聲波。(七)出院原則。1.癥狀好轉,體溫正常。2.胸部X線提示胸液明顯吸取。3.胸部B超提示胸液基本吸取或液性暗區<2cm,不能定位抽液。4.可耐受抗結核治療,治療后未觀察到嚴重副作用。(八)變異及因素分析。1.伴有影響本病治療效果的合并癥,需要進行有關診療和治療,造成住院時間延長。2.胸膜炎已成慢性者,胸膜增厚、或為包裹、分房分隔積液,或結核性膿胸、膿氣胸并發支氣管胸膜瘺者等轉入有關途徑。3.抗結核治療后出現嚴重副作用。

二、結核性胸膜炎臨床途徑表單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結核性胸膜炎(ICD-10:A15.6,A16.5)患者姓名:性別:年紀:門診號:住院號: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則住院日:10–14天時間住院第1–3天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進行病情初步評定□完畢病歷書寫□明確胸腔積液診療:X線、B超等檢查□完善常規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出凝血功效、生化、肝腎功效等□胸腔穿刺抽液理解胸水性質,有條件者胸膜活檢,必要時胸腔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明確結核有關檢查:PPD皮試、結核抗體檢測□根據病情選擇其它檢查以鑒別其它感染性疾病、腫瘤性疾病、風濕性疾病所致胸腔積液□根據病情應用藥品及對癥、支持治療重點醫囑長久醫囑:□按結核性胸膜炎常規護理□二/三級護理□普食臨時醫囑:□X線、胸部B超□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出凝血功效、生化、肝腎功效、術前傳染病篩查等□胸腔穿刺術□胸液檢查:常規、生化、乳糜實驗、ADA、腫瘤標志物常規□結核抗體檢測、PPD皮試□痰涂片找抗酸桿菌×3□痰培養分支桿菌□CRP□血氣分析□血腫瘤標志物重要護理工作□入院解決與護理評定□衛生健康宣傳教育□評定患者各項資料:生理、心理、環境、社會關系、健康行為等并作好統計□按醫囑執行各項治療□預約檢查并及時運輸病人檢查□住院治療過程及出院計劃解說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時間住院第4天住院第5–7天主要診療工作□歸檔和評定各項檢查成果□根據胸水檢查成果判斷胸水性質□觀察PPD皮試成果□必要時安排胸腔鏡或其它胸膜活檢術□追查胸膜活檢病理成果□觀察PPD皮試成果□明確診療的制訂抗結核方案并開始治療□未能明確診療的實驗性抗結核治療□定時根據病情決定與否繼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閉式引流□置管引流積液者觀察置管引流暢通狀況□必要時科內討論、以及院內會診重點醫囑長久醫囑:□按結核性胸膜炎常規護理□二/三級護理□普食□胸腔閉式引流術后護理臨時醫囑:長久醫囑:□按結核性胸膜炎常規護理□二/三級護理□普食□胸腔閉式引流術后護理□抗結核治療臨時醫囑:□胸腔穿刺抽液術(必要時)重要護理工作□住院基礎護理□患者檢查指導□協助醫生完畢胸腔穿刺、胸膜活檢、胸腔引流置管等各項檢查、治療并貫徹檢查、治療前后健康教育□PPD皮試成果觀察以及皮膚護理□胸腔穿刺術護理工作,解釋病情□□親密觀察藥品療效及不良反映□胸腔引流置管計量與護理□服用抗結核藥品健康教育□動態評定患者生理、心理狀態并根據評定成果及時改善患者的護理問題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時間住院第8–13天住院第14天(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觀察抗結核藥品療效及不良反映□□置管引流積液者觀察置管引流暢通狀況□評定基本生命體征□評定抗結核治療副反映狀況□出院教育□填寫首頁□出院小結觀察□抗結核藥品療效及不良反映□出院后隨診及用藥健康教育重點醫囑長久醫囑:□按結核性胸膜炎常規護理□二/三級護理□普食□胸腔閉式引流術后護理□抗結核治療臨時醫囑:□胸腔穿刺抽液術(必要時)□B超等檢查(復查)出院醫囑:□抗結核治療,用藥指導。療程及門診隨診□定時復診,復查生化、肝腎功效□必要時門診復查或專科歸口治療重要護理工作□胸腔閉式引流護理□服用抗結核藥品健康教育□胸腔閉式引流拔管后護理□出院后隨診及用藥健康教育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臨床途徑()一、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臨床途徑原則住院流程(一)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ICD–10:I27.9)。(二)診療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病史。重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和胸廓疾病等病史。2.有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增大或右心衰竭的對應體現。3.輔助檢查:胸片、心電圖或超聲心電圖顯示有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及/或右心房增大體現。含有以上1加2條或1加3條,并排除其它心臟疾病即可作出診療。(三)選擇治療方案的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治療原發病。2.減少肺動脈高壓。3.糾正心力衰竭。(四)原則住院日為(五)進入途徑原則。1.第一診療必須符合ICD–10:I27.9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疾病編碼。2.當患者同時含有其它疾病診療,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解決,也不影響第一診療的臨床途徑流程實施時,能夠進入途徑。(六)住院期間的檢查項目。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2)肝腎功效、電解質、血氣分析、凝血功效、D-二聚體(D–dimer)、血沉、C反映蛋白(CRP)、腦鈉肽(BNP)、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學檢查;(4)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肺功效(病情允許時)。2.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胸部CT、B超、心肌酶學檢查、雙下肢靜脈超聲等。(七)出院原則。1.癥狀明顯緩和。2.臨床穩定72小時以上。(八)變異及因素分析。1.存在并發癥,需要進行有關的診療和治療,延長住院時間。2.病情嚴重,需要呼吸支持者,歸入其它途徑。

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臨床途徑表單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ICD-10:I27.9)患者姓名:性別:年紀:門診號:住院號: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則住院日:15–30天時間住院第1-3天住院期間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進行病情初步評定,病情嚴重程度分級□上級醫師查房□明確診療,決定診治方案□開化驗單□完畢病歷書寫□上級醫師查房□評定輔助檢查的成果□根據患者病情調節治療方案,解決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觀察藥品不良反映□指導吸入裝置的對的應用□住院醫師書寫病程統計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一/二/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控制性氧療(根據病情)□心電、血氧飽和度監測(必要時)□吸痰(必要時)□抗菌藥品、祛痰劑、支氣管舒張劑、血管活性藥、利尿劑□糾正酸堿失衡和電解質紊亂□糖皮質激素、胃黏膜保護劑(必要時)臨時醫囑:□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病原學檢查、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肌酶學、肺功效□胸部CT、B超、下肢靜脈超聲(必要時)□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防止深靜脈血栓(必要時)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一/二/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控制性氧療(根據病情)□心電、血氧飽和度監測(必要時)□吸痰(必要時)□抗菌藥品、祛痰劑、支氣管舒張劑、血管活性藥、利尿劑□糾正酸堿失衡和電解質紊亂□糖皮質激素、胃黏膜保護劑(必要時)□根據病情調節藥品臨時醫囑:□對癥治療□復查血常規、血氣分析(必要時)□異常指標復查重要護理工作□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入院護理評定、護理計劃□觀察患者狀況□指導氧療、吸入治療□靜脈取血、用藥指導□進行戒煙建議和健康宣傳教育□協助患者完畢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觀察患者普通狀況及病情變化□觀察療效及藥品反映□指導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辦法,指導陪護人員協助患者拍背排痰辦法□疾病有關健康教育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時間出院前1–3天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上級醫師查房□評定治療效果□擬定出院日期及出院后治療方案□完成上級醫師查房統計□完畢出院小結□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項□預約復診日期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基本同前□根據病情調節臨時醫囑:□根據需要,復查有關檢查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診重要護理工作□觀察患者普通狀況□觀察療效、多種藥品作用和副作用□指導呼吸康復訓練(根據需要)□恢復期心理與生活護理□出院準備指導□出院注意事項(戒煙、避免煙塵吸入、堅持康復鍛煉、注意保暖、加強營養)□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出院指導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

慢性支氣管炎臨床途徑()一、慢性支氣管炎臨床途徑原則住院流程(一)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慢性支氣管炎(ICD-10:J42.x02)。(二)診療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慢性或重復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發病最少3個月,并持續2年或以上者。2.如每年發病持續局限性3個月,而有明確的客觀檢查根據(如X線、肺功效等)亦可診療。3.排除其它心、肺疾患(如肺結核、肺塵埃從容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癌、心臟病、心功效不全、慢性鼻炎等)引發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三)選擇治療方案的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防止方法:戒煙和避免煙霧刺激,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2.控制感染。3.祛痰、止咳。4.解痙、平喘。(四)原則住院日為7–14天。(五)進入途徑原則。1.第一診療必須符合ICD–10:J42.x02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編碼。2.當患者同時含有其它疾病診療,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解決,也不影響第一診療的臨床途徑流程實施時,能夠進入途徑。(六)住院期間的檢查項目。1.必須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2)肝腎功效、電解質、血沉、C反映蛋白(CRP)、凝血功效、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學檢查及藥敏;(4)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2.根據患者狀況可選擇:血氣分析、胸部CT、肺功效、有創性檢查等。(七)選擇用藥。1.抗感染治療。2.祛痰、止咳藥品。3.解痙、平喘藥品。(八)出院原則。1.癥狀明顯緩和。2.沒有需要住院治療的合并癥和/或并發癥。(九)變異及因素分析。1.治療無效或者病情進展,需復查病原學檢查并調節抗菌藥品,造成住院時間延長。2.伴有影響本病治療效果的合并癥和并發癥,需要進行有關檢查及治療,造成住院時間延長。二、慢性支氣管炎臨床途徑表單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慢性支氣管炎(ICD-10:J42.x02)患者姓名:性別:年紀:門診號:住院號: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則住院日:7–14天日期住院第1–3天住院期間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進行病情初步評定□上級醫師查房□明確診療,決定診治方案□完善入院檢查□完畢病歷書寫□上級醫師查房□評定輔助檢查的成果□注意觀察咳嗽、痰量的變化□病情評定,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節治療方案□觀察藥品不良反映□住院醫師書寫病程統計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一/二/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抗菌藥品□祛痰劑□支氣管舒張劑(必要時)□止咳藥(必要時)臨時醫囑:□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痰病原學檢查及藥敏□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血氣分析、胸部CT、肺功效(必要時)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一/二/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根據病情調節抗菌藥品□祛痰劑□支氣管舒張劑(必要時)□止咳藥(必要時)臨時醫囑:□復查血常規□復查胸片(必要時)□異常指標復查□病原學檢查(必要時)□有創性檢查(必要時)重要護理工作□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入院護理評定,護理計劃□觀察患者狀況□靜脈取血,用藥指導□指導對的留取痰標本,協助患者完畢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進行戒煙、戒酒的建議和教育□觀察患者普通狀況及病情變化□注意痰液變化□觀察藥品療效及不良反映□指導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辦法,指導陪護人員協助患者拍背排痰辦法□疾病有關健康教育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

日期出院前1–3天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上級醫師查房□評價治療效果□擬定出院后治療方案□完成上級醫師查房統計□完畢出院小結□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項□預約復診日期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二/三級護理常規(根據病情)□根據病情調節抗菌藥品□祛痰劑□支氣管舒張劑(必要時)□止咳藥(必要時)□根據病情調節用藥臨時醫囑:□血常規、胸片檢查(必要時)□根據需要,復查有關檢查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診重要護理工作□觀察患者普通狀況□注意痰液的色、質、量變化□觀察療效、多種藥品作用和副作用□恢復期生活和心理護理□出院準備指導□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出院指導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

特發性肺纖維化臨床途徑()一、特發性肺纖維化臨床途徑原則住院流程(一)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特發性肺纖維化(ICD-10:J84.109)。(二)診療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分冊》(中華醫學會,人民衛生出版社),《間質性肺疾病指南》(英國胸科學會與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愛爾蘭胸科學會,)。1.有外科肺活檢資料。(1)肺組織病理學體現為UIP特點。(2)除外其它已知病因所致的間質性肺疾病。(3)肺功效異常,體現為限制性通氣功效障礙和/或氣體交換障礙。(4)胸片和胸部HRCT有典型的異常影像。2.無外科肺活檢資料(臨床診療)。缺少肺活檢資料原則上不能確診IPF,但如果病人免疫功效正常,且符合下列全部重要診療條件和最少3/4的次要診療條件,可臨床診療IPF。(1)重要條件:①除外已知因素的間質性肺疾病;②肺功效體現異常,涉及限制性通氣功效障礙和/或氣體交換障礙;③胸部HRCT體現為雙肺網格狀變化,晚期出現蜂窩肺,少伴有磨玻璃影;④經支氣管肺活檢或支氣管肺泡灌洗檢查不支持其它疾病的診療。(2)次要條件:①年紀>50歲;②隱匿起病或無明確因素的進行性呼吸困難;③起病≥3個月;④雙肺聽診可聞及吸氣性Velcro音。(三)選擇治療方案的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分冊》(中華醫學會,人民衛生出版社),《間質性肺疾病指南》(英國胸科學會與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愛爾蘭胸科學會,)。1.對癥、支持治療。2.小劑量糖皮質激素。3.免疫克制劑/細胞毒藥品。4.改善纖維化治療。(四)原則住院日為10–14天。(五)進入途徑原則。1.第一診療必須符合ICD–10:J84.109特發性肺纖維化疾病編碼。2.當患者同時含有其它疾病診療,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解決,也不影響第一診療的臨床途徑流程實施時,能夠進入途徑。(六)住院期間的檢查項目。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2)肝腎功效、血糖、電解質、血沉、C反映蛋白(CRP)、血氣分析、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HRCT、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4)肺功效(病情允許時):常規通氣功效、彌散功效;(5)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查(病情允許);(6)肺活檢(必要時且病情允許)。2.根據患者狀況可選擇:D–二聚體、腫瘤標志物、病原學檢查、超聲心動圖等。(七)藥品選擇。1.糖皮質激素。2.免疫克制劑/細胞毒藥品。3.抗氧化制劑。4.改善纖維化制劑。5.其它輔助治療:肺康復治療;低氧血癥進行氧療,以及對癥治療。(八)出院原則。癥狀好轉,生命體征平穩。(九)變異及因素分析。1.伴有影響本病治療效果的合并癥,需要進行有關診療和治療,造成住院時間延長。2.病情較重,出現并發癥(如氣胸、呼吸衰竭、嚴重肺部感染等),退出本途徑,轉入對應途徑。3.常規治療無效或加重,退出本途徑。

二、特發性肺纖維化臨床途徑表單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特發性肺纖維化(ICD-10:J84.109)患者姓名:性別:年紀:門診號:住院號: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則住院日:7–14天時間住院第1–3天住院期間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進行病情初步評定□上級醫師查房□開化驗單,完畢病歷書寫□上級醫師查房□核查輔助檢查的成果與否有異常□觀察藥品不良反映□住院醫師書寫病程統計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一/二/三級護理(根據病情)□對癥治療□吸氧(必要時)□糖皮質激素□免疫克制劑□改善纖維化制劑臨時醫囑:□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肝腎功效、電解質、血糖、血沉、CRP、感染性疾病篩查□胸正側位片、心電圖□血氣分析、胸部高分辨CT、血培養、B超□根據患者狀況進行:D–二聚體、腫瘤標志物、病原學檢查、超聲心動圖□常規肺通氣功效+彌散功效□對癥解決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一/二/三級護理(根據病情)□對癥治療□吸氧(必要時)□糖皮質激素□免疫克制劑□抗纖維化制劑臨時醫囑:□對癥解決□復查血常規、肝腎功效□胸片檢查(必要時)□異常指標復查□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查□肺活檢重要護理工作□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入院護理評定、護理計劃□隨時觀察患者狀況□靜脈取血、用藥指導□進行戒煙、戒酒的建議和教育□協助患者完畢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觀察患者普通狀況及病情變化□觀察治療效果及藥品反映□疾病有關健康教育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時間出院前1–3天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上級醫師查房□評定治療效果□擬定出院后治療方案□完成上級醫師查房統計□完畢出院小結□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項□預約復診日期重點醫囑長久醫囑:□呼吸內科護理常規□二/三級護理(根據病情)□對癥治療□吸氧(必要時)□糖皮質激素□免疫克制劑□改善纖維化制劑臨時醫囑:□復查血常規、肝腎功效□復查胸片(必要時)□根據需要,復查有關檢查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診重要護理工作□觀察患者普通狀況□觀察療效、多種藥品作用和副作用□恢復期生活和心理護理□出院準備指導□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出院指導病情變異統計□無□有,因素:1.2.□無□有,因素:1.2.護士簽名醫師簽名

胸膜間皮瘤臨床途徑()一、胸膜間皮瘤臨床途徑原則住院流程(一)合用對象。第一診療為胸膜間皮瘤(ICD–10:C45.0)。(二)診療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惡性胸膜間皮瘤診療指南》(歐洲呼吸學會和歐洲胸外科學會,)。1.有接觸石棉或放療的經歷。2.臨床體現:呈非特異性,可有呼吸困難、胸痛,或合并咳嗽、發熱、乏力、體重減輕。晚期可出現吞咽困難、上腔靜脈綜合征、Horner’s綜合征。3.4.實驗室檢查:可見貧血、血小板數增多,血清間皮素有關蛋白(SMRP)升高。5.胸部X線顯示胸腔積液,或見胸膜/壁包塊。6.胸部增強CT顯示胸腔積液或基于胸膜的腫塊,伴或不伴小葉間隔增厚。7.胸腔鏡胸膜組織活檢及病理組織學檢查證明為胸膜間皮瘤。8.免疫組化檢測排除其它轉移性腺癌。(三)選擇治療方案的根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惡性胸膜間皮瘤診療指南》(歐洲呼吸學會和歐洲胸外科學會,)。根據分級及病人狀況決定治療方案,涉及手術、放療和/或化療以及對癥支持治療:(1)IMIGⅠ級者:心肺功效良好,可轉外科手術治療;心肺功效較差,可暫予支持治療并觀察進展。(2)IMIGⅡ-Ⅲ級者:心肺功效良好,可選擇先行化療再轉外科手術治療,術后放療(如手術不能切除者,則行化療);或選擇先行外科手術,再先后行化療、放療,心肺功效較差者,則行化療。(3)IMIGIV級者則直接進行化療。(四)原則住院日為14–20天。(五)進入途徑原則。1.第一診療必須符合ICD–10:C45.0胸膜間皮瘤疾病編碼。2.當患者同時含有其它疾病診療,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解決,也不影響第一診療的臨床途徑流程實施時,能夠進入途徑。(六)入院后第1–3天(治療前評價)。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2)肝腎功效、電解質、血氣分析、凝血功效、輸血前檢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清間皮素有關蛋白(SMRP)、癌胚抗原(CEA);(3)心電圖、心臟彩超、胸部B超胸水定位、腹部及胸部增強CT、PET–CT;(4)有胸腔積液時,行胸膜活檢,送病理組織學檢查;(5)若胸膜活檢未能明確診療,行胸腔鏡胸膜組織活檢及病理組織學檢查;(6)若胸膜活檢未能明確診療,胸部CT導向下經皮肺活檢,病理組織學檢查。2.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胸部MRI、縱隔鏡。惡性胸膜間皮瘤的診療應基于免疫組化檢查。免疫組化檢測涉及核標志物(抗鈣網膜蛋白、抗Wilms瘤抗原1抗體)、膜標志物(抗上皮膜抗體EMA)。對于上皮樣間皮瘤,可采用抗細胞角蛋白抗體(CK)5/6,抗D2–40或抗間皮素抗體等以及兩種含有陰性診療價值的標志物(抗Ber–EP4抗體,一種膜標志物;抗甲狀腺轉錄因子1抗體,一種核標志物,或抗癌胚抗原單克隆抗體、抗B72–3抗體、抗MOC–31抗體、抗雌激素/孕酮抗體、抗EMA抗體、胞漿染色)以確認診療。為了鑒別肉瘤樣間皮瘤與鱗癌和移行細胞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