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常見文言虛詞復習之、于、其、以、為、然1、用作一般代詞(動詞+之)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譯為“他”(他們)、“它”(它們)“這件事”。例:①二世殺之()
②悉以咨之()
一、用作代詞③屬予作文以記之()④故以怪之()⑤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他,代指扶蘇他們這件事這件事這種思想2、用作指示代詞(之+名詞)
可以譯為“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這)二、用作助詞
1、結構助詞(定語+之+中心語)
定語的標志,譯為“的”。例:①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助詞,的)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助詞,的)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忠之屬也(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無義)zxxk2、結構助詞(賓語+之+動詞)
提賓標志,無實義,譯時應省去。例:
何陋之有?(倒裝句,提賓標志)三、用作動詞
動詞(主語+之+賓語)可譯為:去、往。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去,往)例:①(陳涉)輟耕之壟上(去,往)
3、結構助詞(主語+之+謂語)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可不譯。①不知太守之樂其樂(無義取消句子獨立性)②無絲竹之亂耳。(主謂之間,取獨)③吾妻之美我者(無義,取消句子獨立性)
(主語)之(謂語)
4、音節助詞。(1)時間詞+之,無實義,可不譯。①悵恨久之(無義,湊音節)(2)不及物動詞+之,無實義,可不譯。
例句: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2.屬予作文以記之()3.公將鼓之()4.輟耕之壟上()5.公將馳之()6.環而攻之而不勝()7.專諸之刺王僚(
)8.何陋之有()9.悵恨久之()10.汝心之固,固不可徹()無義,取消獨立性代“這件事”無義,音節助詞去,往他們,代“齊軍”它,代“城”無義,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
無義,提賓標志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間可譯“的”;作動詞“去、往”;作助詞可不譯無義,音節助詞
無義,取消獨立性
1、下列句中黑體的“之”與“前人之述備矣”中的“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學而時習之
B、學者之大忌
C、擇善而從之
D、是以謂之“文”也z。xxk
B例:①曹操比于袁紹(與)
②每自比于管仲、樂毅(跟)
1、引出對象,譯為“對、對于、向”
例;①萬鐘于我何加焉(對,對于)
②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對)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對)2、相當于“與”,也譯為:“跟、同”用作介詞3、引出原因,譯為“由于”“因為”例: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由于)例:1(在)不求聞達于諸侯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岳陽樓記》
能謗譏于市朝
忘身于外者(在)
4、引出處所、時間、范圍,可譯為“在、到、從”2(到)皆朝于齊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到)3(從)舜發于畎畝之中5、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皆以美于徐公。(比、勝過)6、介詞,譯為“向”
假借于藏書之家7、表被動,譯為“被”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
于字可譯為對、向、在、從、到、由于;也可翻作與、同、跟;形容詞后表比較
(1)告之于帝()(2)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3)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4)賢于材人遠矣()(5)每自比于管仲、樂毅()(6)胡不見我于王()(7)達于漢陰()(8)萬鐘于我何加焉()(9)舜發于畎畝之中()(10)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向在對到向與從比從由于
1.用作人稱代詞,代第三人稱(1)譯為“他/她”“他們/”“它/它們/
百姓多聞其賢(他,代指扶蘇)“其”(2)“他/她的、他們的、它們的”。1)其西南諸峰《醉翁亭記》2)下視其轍()3)公問其故()4)卜者知其意()
5)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齊軍的戰勝的代詞,他們的2.“其”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那”、“那個”、“那些”、“這”、“這種”等。如:①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②復前行,欲窮其林③專其利三世也
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其”3、“其”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問、猜度、反問、愿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難道”等,或不譯。(1)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前一個“其”可譯作“難道”,后一個“其”可譯為“恐怕”)《馬說》(2)其可怪也歟?《師說》(豈不是可怪的嗎—反問語氣)“其”解釋句中“其”的意義和用法:1.百姓多聞其賢()2.殫其地之出()3.安求其能千里也()4.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5.專其利三世也()6.其如土石何()典型例題代詞,代扶蘇代詞,他們的代詞,它代它的代詞,這種副詞,加強反問語氣
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按照”②把: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全石以為底必以分人(把)今誠以吾眾詐自稱(把)
①用:祭以尉首③按照: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一、用作介詞
3、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例: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
②以其境過清
③扶蘇以數諫故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2、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1)何以戰(憑借)(2)固國不以山溪之險(3)以天下之所順二、用作連詞
1、表示目的,譯為“來、用來”
2、表結果,譯為“以致”3、相當于“而”例:以光先帝遺德(來)殺之以應陳涉例:以塞忠諫之路也(以致)例:計日以還(相當于“而”)
卷石底以出(而)
三、動詞例:愚以為宮中之事(認為)
作動詞,譯為“以為、認為”1、扶蘇以數諫故()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4、以塞忠諫之路也()5、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6、策之不以其道()7、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8、以光先帝遺德()9、因以為號焉()10、以其境過清()因為靠把以致“而”按照認為來作介詞:把、拿、用、因為、按照、憑
作連詞;來、以致、而
作動詞:以為、認為因為把1、選出句中的“以”與“裹以帷幕”中“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A、以衣被蔽塞窗戶B、高祖因之以成帝業C、徒以有先生耳D、以激怒其眾A2、下列加點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A、且人患志之不立B、汝心之固,固不可徹C、要離之刺慶忌D、故以怪之D(一)“為”用作介詞,讀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1.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作“向”“對”“給”等。如:
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為天下唱《陳涉世家》“為”2.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作“為著”“為了”。如:(1)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魚我所欲也》(2)向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
“為”
3.表示被動,譯作“被”。如:①二蟲盡為所吞②茅屋為秋風所破歌③士卒多為用者④梅花為寒氣所勒“為”(二)“為”用作動詞,讀作“wéi”。
1.可作判斷動詞,譯作“是”。如:①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②知之為知之(《論語八則》)③宮中府中,俱為一體④若為傭耕(《陳涉世家》)“為”2.“為”也可作一般動詞:如:①為壇而盟(筑)《陳涉世家》②
武陵人以捕魚為業
(作為)③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
(雕刻)《核舟記》④釀泉為酒(釀造)⑤為坻,為嶼,為堪,為巖。(成為)
“為”(三)“為”用作名詞,如:
1、或異二者之為(指心理活動)《岳陽樓記》。譯句:或許不同于上述兩種心情。(作者心里猜測)(四)因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酒店營銷經理勞動合同范本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三生物三四五高效課堂教學設計:自由組合定律專題
-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基本體操(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廣安市代市中學2025屆初三下學期教學質量檢測試題模擬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建筑大學《文學與大眾文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藥物分析Ⅱ》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與社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數據挖掘與人工智能》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市上海民辦張江集團校2024-2025學年中考物理試題原創模擬卷(十)含解析
- 天津仁愛學院《報紙采編實戰訓練》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地理課題的研究與演講模板
- DB11T 1888-2021 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
- 人教版2024-2025學年六年級數學上冊5.4 扇形的面積 同步練習(附答案解析)
- 【安踏體育跨國并購亞瑪芬體育的財務績效探究12000字(論文)】
- 2024年中考語文名著閱讀《經典常談》知識梳理+專項訓練解析版
- 【涪陵榨菜產品成本控制問題及完善措施分析9600字】
- 土方工程轉讓合同范本2024年
- 終止合作意向書
- 動力電池技術協議模版
- 喝懂一杯中國茶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江西財經大學
- 2024北京西城區高三一模英語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