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法治基礎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_第1頁
夯實法治基礎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_第2頁
夯實法治基礎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_第3頁
夯實法治基礎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_第4頁
夯實法治基礎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夯實法治基礎第二單元民主與法治第四課建設法治中國選擇法治道路《民法典》與小明的生活(一)那一年,小明還未出生,作為胎兒的他,有繼承權嗎?那一年,小明7歲,他用媽媽的手機偷偷給一款游戲充了很多錢。事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筆錢能追回嗎?那一年,小明16歲,他和家人出門旅游,在高鐵上遇到有人“霸座”,“霸座”的人囂張地撕掉了小明的車票。小明還可以乘車嗎?那一年,小明18歲,為了買一個新手機,他在某網貸平臺借了錢,沒想到一個月后利滾利欠了十倍的錢。他該怎么辦?那一年,小明26歲,他租住房子的房東要把房子轉賣給別人,通知小明立刻搬走。小明還可以住嗎?由此可以看出,法治有什么意義?世界的民法典德國民法典法國民法典日本民法典1900年1月1日施行。《德國民法典》概念科學、用語精確、邏輯清晰、體系嚴密,被西方法學界譽為“異常精確的法律的金線精制品”。1804年3月21日,拿破侖簽署法令,《法國民法典》頒布施行。法典確立的原則構成了近代資本主義民事、商事法律的基礎。日本全部民法典于1898年7月16日施行。這部民法典在日本法學史上被稱為“新民法典”,雖幾經修改但一直實行到現在法治成為世界共識我國探索法治的歷程封建專制變法改制依法治國我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缺乏民主傳統和法制傳統總結法治建設的經驗和教訓,推進依法治國變法改制,成為救亡圖存、國家振興的必然選擇。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一、為什么要實行法治?

(法治的作用)1.1對人民: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建立起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1.2對國家、社會: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1.3: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經成為現代世界各國的共識。1.4: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作用辨析:有了法律就能實現法治嗎?商鞅生活的秦朝是法治社會嗎?人治法治法制法律制度依法治理區分:法制法治立法執法司法基礎和前提體現和保障人治、法治的比較人治法治基礎特點原則后果個人專制和獨裁民主隨意性、多變性、不平等性統一性、穩定性、權威性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不平等原則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原則不能很好的體現民意,易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可以公平、公正的處理問題,維護民意,推動社會有序發展。專制民主人類社會人治法治法治良法善治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發展的規律,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符合公平正義要求,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p45)2.1實行良法之治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p46)2.2實行善治二、法治的要求有哪些?第2目描繪法治藍圖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近代中國新中國成立后人治社會變法改制依法治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才走上了一條探索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道路,黨和政府努力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人治法治法律的權威高于個人意志;強調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個人意志凌駕于法律之上

特點后果主張穩定性、一貫性、權威性隨意性、非理性體現人人平等原則,推動社會有序發展不平等,不能體現民意,易造成社會不穩定相關鏈接法治VS人治探究三

依法治國2002年十六大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了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治進程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16字方針。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2007年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公布,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2020年提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筆記整理依法治國的地位、總目標、要求是什么?(1)地位: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②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2)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3)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前提)(關鍵)(防線)(基礎)科學立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嚴格執法1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科學立法全民守法結合下列漫畫,思考建設法治中國應從哪幾個環節入手?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這一重要論斷,是對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的各自定位、相互關系和重要作用的深刻闡述。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筆記整理

如何建設法治中國?①建設法治中國,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科學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嚴格執法),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全民守法)。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檢測提升1.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走上了一條探索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道路。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努力建設法治中國。可見,依法治國()A.是民族振興、社會發展的基石B.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C.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D.要求實行善治,因為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C2.對下圖漫畫蘊含的意思理解正確的是(

)①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法治能夠讓人們能夠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

③法治,意味著依法治理

④法治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D3.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離開法治是難以想象的。下面對于法治的理解正確的有()①法制與法治沒有本質區別,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②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們有尊嚴地生活③法治意味著依法治理,法治既要求實行良法之治,還要求實行善治④只要科學立法、完善法治體系,就能如期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D4.2022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先后十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民法典聚焦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如: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滿——自動續期;見義勇為致受害人損害——可免責;未成年人給游戲大額充值——可退款等。下列關于民法典的說法正確的有()①民法典與我們的一生關系密切②民法典體現了善治③民法典的編纂過程,體現了公民參與民主決策,促進了民主政治的進步④民法典加強“人格權”立法,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也彰顯了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和保障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A5.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講話時強調,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