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學齡前期兒童行為與社會環境學齡前期學齡前期(preschoolperiod)是指兒童從3~6、7歲這一階段,又稱為幼兒(preschoolchildren)期。發展主題處于埃里克森所稱的自主與害羞和主動性與負疚感階段形成更為協調的整體運動技能獲得社會技能以增進關系大幅提高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技能所有一切都在游戲和玩耍中得到培養本章要點學齡前期的生理發展學齡前期的認知發展學齡前期的游戲活動學齡前期的社會性發展學齡前期的行為問題及其矯治一、腦和神經系統的發展1、大腦結構的發展
1)腦重的增加3周歲的兒童腦重就已接近成人腦重的范圍,到了6、7歲時腦重平均達到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水平。以后腦重的增長就相當緩慢,到12歲時達到成人腦重的平均數(1400克),到20歲左右停止增長。腦重的增加主要是由神經細胞結構的復雜化和神經纖維的不斷增長造成的。一、腦和神經系統的發展2)大腦結構的發展其次表現為神經纖維增長髓鞘化的基本完成。神經纖維的髓鞘化漸漸完成,使得神經興奮得以沿一定道路迅速傳導并更加精確。到6周歲末,幾乎所有的皮層傳導通路都已髓鞘化。一、腦和神經系統的發展神經纖維的增長和髓鞘化的基本完成,使大腦皮質結構日益復雜化,大腦皮質的成熟具有了一定的程序性,大腦皮質各區都已接近成人水平。7歲時,發育最晚的額葉也基本成熟,腦電波中α波增多,而θ波明顯減少,這也表明腦結構趨于成熟。一、腦和神經系統的發展2、大腦機能的成熟大腦機能的成熟主要表現為:1)興奮和抑制的神經過程不斷增強,且兩者日趨平衡。興奮過程的增強,表現在兒童的睡眠減少,從新生兒的每天22小時左右減少到平均14小時左右,而到7周歲時一般只需11小時就夠了。一、腦和神經系統的發展1)興奮和抑制的神經過程不斷增強,且兩者日趨平衡。抑制過程在嬰兒期就開始發展,一般在3歲前,兒童的內抑制過程發展很慢,大約從4歲起,由于神經系統結構的完善、語言的掌握和周圍環境的作用,使得兒童的內抑制有了較快的發展,突出表現在個體可以逐漸學會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而減少沖動性。一、腦和神經系統的發展2)條件反射容易建立,而且較鞏固。在整個嬰兒期,條件反射的形成都比較慢,如果缺乏持續強化還容易消退或削弱。但是,到學前期后期,隨著個體神經系統結構的完善,條件反射的形成和鞏固比以前明顯加快,一旦形成,也不容易忘記。一、腦和神經系統的發展3、大腦單側化的形成
一般而言,左半球是處理語言,進行抽象邏輯思維的中樞;右半球則是處理表象,進行形象思維的中樞,這樣就形成了兩半球在功能上的高度專門化或左右腦半球的優勢現象。大腦的單側化在嬰兒期就開始出現,在學前期則明顯形成。一、腦和神經系統的發展3、大腦單側化的形成
大腦單側化的外在表現特征之一是優勢手的形成。優勢手是使用較多的手,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個體大腦優勢半球的外部標志之一。1歲嬰兒使用左右手的次數比接近1:1;隨著年齡增長,兒童使用右手的次數逐漸增多,至5歲后基本趨于固定值。二、學齡前期的認知發展1、感覺的發展1)學齡前期兒童已具有精確辨別細微物體或遠距離物體的能力。2)學齡前期兒童視覺的隨意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3)學齡前期兒童的聽覺、運動覺、觸摸覺的發展也極為迅速。二、學齡前期的認知發展2、知覺的發展1)兒童空間知覺的發展表現在對物體的空間特性的進一步感知,如辨別形狀的能力和區分方位能力的提高。2)兒童時間知覺發展水平在學齡前期是很低的,既不準確,也不穩定,它常常是與具體的生活活動相聯系的。3)兒童觀察力的發展表現在觀察有意性日益增強,觀察時間逐漸持久,觀察的系統性、邏輯性以及概括性也在增長。二、學齡前期的認知發展3、記憶的發展1)以不隨意的形象記憶為主,有意識記憶初步發展。2)以機械性記憶為主,意識記憶初步發展。3)易記易忘,記憶不精確。二、學齡前期的認知發展4、注意的發展注意是感覺、知覺、記憶和思維等認知發展過程的一種共同特性,是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可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無意注意是指先天的、沒有一定目的的、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3歲以后才開始發展的、有一定目的的、在努力中產生的注意。二、學齡前期的認知發展在學齡前期,兒童注意發展的主要特點如下:①以無意注意為主,引起兒童無意注意的事物在逐漸增多,角色游戲。②有意注意開始發展,隨著學齡前期兒童語言和自制力的發展,照顧者的教育培養而發展起來的。③兒童注意的品質不斷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教育的作用,學齡前兒童注意的穩定性在增強、范圍在擴大、分配能力在提高以及注意的轉移在加快。二、學齡前期的認知發展5、認知發展皮亞杰:運算思維準備階段這時幼兒的認知特點主要表現如下:1)具體形象思維由于知識經驗的貧乏和語言能力的相對薄弱,幼兒的思維還必須借助外界事物的形象。如幼兒在算加減法時,必須要扳手指頭。幼兒對事物不能憑借其內在本質下定義,無法根據事物的本質特征進行分類。§2.5具體形象思維注意力一次只能集中在物體的一個顯著特征上。紅顏色的積木多還是木頭積木多?紅顏色的積木多。二、學齡前期的認知發展2)自我中心(egocentrism)究其本質,自我中心是由于幼兒的思維缺乏可逆性,是同化與順應對抗的結果。他們不懂得動作的結果是可以還原的。§2.5不可逆性2+2=?44-2=????你有弟弟嗎?有。叫什么名字呀?寶寶。那寶寶有哥哥嗎?沒有。二、學齡前期的認知發展3)泛靈論、實在論、現象論泛靈論:在幼兒眼中,所有物體都是有生命的,都被賦予了人的特性。實在論:幼兒認為一切事物,包括物體、圖片、夢境或詞語都具有同樣的真實性。現象論:以為兩個相繼發生的事物或事件之間都存在著因果關系。§2.5缺乏守恒ABCC杯的水多二、學齡前期的認知發展4)缺乏守恒缺乏守恒概念的出現,這主要是因為幼兒在認知上:①沒有掌握可逆性②缺乏同一性③缺乏互補性三、學齡前期的游戲活動關于游戲的理論游戲的種類及在幼兒能力發展中的作用學齡前期兒童游戲的特點
(一)游戲的理論1、經典游戲理論斯賓塞:精力過剩論(energytheory)霍爾:復演論(recapitulationtheory)拉扎魯斯:娛樂論(recreationand
relaxationtheory)彪勒:機能快樂論(functionalpleasuretheory)(一)游戲的理論2、精神分析學派的游戲理論弗洛伊德:補償說(compensationtheory)埃里克森:掌握論(theoryofmastery)皮亞杰:象征性游戲伯萊恩、哈特、埃利斯:游戲的覺醒-尋求理論(arousal-seekingtheory)貝特森:元交際的游戲理論(meta-communicationtheory)游戲是兒童在社會生活中,滿足自身身心發展需要而反映現實生活的活動,是兒童的生物性與社會性發展的統一。游戲是一種具有多種心理成分的綜合性活動,具有虛構性、興趣性、愉悅性和具體性。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它的功能是促進幼兒認知、情感、行為和人格的積極發展,使主體較好地適應現實、有目的地認識世界、能創造性地反映生活。(一)游戲的理論(二)游戲的種類
依兒童行為表現分類依兒童認知特點分類依兒童社會性特點分類依兒童創造性特點分類依幼兒教育方法分類1.行為表現類游戲語言游戲(languageplay)語言游戲是指以語言為主要內容和目的的游戲;運動游戲(motorplay)運動游戲是指通過手腳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運動而獲得樂趣的游戲;想象游戲(imaginativeplay)想象游戲是指兒童在假象的情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種角色,并從中體驗各種情感的游戲;1.行為表現類游戲交往游戲(intercourseplay)交往游戲是指兩個以上的兒童為遵循一定規則而展開的社會性游戲;表演游戲(dramaticplay)表演游戲是指以故事或童話為表演內容的一種游戲。2、認知類游戲練習性游戲(practiceplay)練習性游戲又稱感知運動游戲,是指從感官中獲得快感的游戲;象征性游戲(symbolicplay)象征性游戲是指將知覺到的事物用其他替代物來象征的一種游戲;2、認知類游戲結構游戲(constructiveplay)結構游戲又稱工作性游戲,兒童運用各種材料,如積木、積塑、金屬材料、泥、沙和雪等進行建筑或構造,從而創造性的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規則游戲(game-with-rules)規則游戲是指兒童按照一定的規則從事的游戲。獨自游戲(solitaryplay)獨自游戲是指兒童個人獨自進行的游戲;平行游戲(parallelplay)平行游戲是指兒童獨自進行相似的游戲,而不和其他兒童一起游戲;
3、社會性類游戲3、社會性類游戲分享游戲(associativeplay)分享游戲是指多個兒童一起進行同樣的或類似的游戲;合作游戲(cooperativeplay)合作游戲是指兒童們共同進行的具有一定規則、任務和競爭性的游戲。4、創造性類游戲任何一種游戲都具有一定的創造性,但真正被稱為創造性的游戲,則是具有明確主題、目的、角色分配、游戲規則、內容豐富和情節曲折等特點的游戲。根據兒童創造性特點,可將游戲分為累積型游戲、幻想游戲和假定游戲。累積型游戲(accumulativeplay)累積型游戲是指一種將不同內容的片斷性游戲活動連接起來的游戲;幻想游戲(fantasticplay)幻想游戲是指兒童獨立進行探索、以想象反映社會生活、解決各種實際生活中無法解決的問題的游戲;假定游戲(make-believeplay)假定游戲是指一種既與現實有關又有些夸張的游戲.
4、創造性類游戲5.幼兒教育方法類游戲根據幼兒教育的方法,可將游戲分為自發游戲和教學游戲。自發游戲(spontaneousplay)是指兒童自己想出來的、能充分發揮他們自主性的游戲;教學游戲(teachingplay)是指通過有計劃地對兒童進行教育,從而達到豐富知識、發展智力目的的一種游戲。(三)學齡前期兒童游戲的特點
①游戲內容由簡單到復雜②游戲步驟由無計劃到有計劃③游戲的形式由簡單模仿到創造④游戲的種類由少到多⑤游戲持續時間由短到長⑥游戲的成員有少到多⑦由個人游戲到群體性游戲請大家思考對以下游戲活動進行分類:滑滑梯、蕩秋千、拍皮球、搭積木、過家家、跳繩、玩蹺蹺板、騎竹馬、丟沙包、跳皮筋等。四、學齡前期的社會性發展(一)自我意識的發展(二)性別認同的發展(三)道德的發展(四)社會性交往的發展(一)自我意識的發展對于學齡前期兒童來說,自我意識主要由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方面因素構成。1、自我評價的發展自我評價是指人對自我各方面所做出的價值評估。兒童的自我評價是從3歲開始形成,其基礎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他人的愛、支持或贊成;二是具有特別的才能;三是能夠與他人或理想自我進行比較。(一)自我意識的發展2、自我體驗的發展自我體驗是人對自我所做出的情緒體驗,包括生理性體驗和社會性體驗兩個方面。前者如高興、生氣和憤怒等,后者如委屈、羞愧和羞怯等。(一)自我意識的發展3、自我控制的發展自我控制是人控制自我的能力,自制性、獨立性、堅持性和果斷性是自我控制能力強的表現;沖動性、易受暗示性、動搖性和優柔寡斷性是自我控制能力差的表現。在學齡前初期,兒童的自我控制力很差,只有到了學齡前末期,兒童才初步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二)性別認同的發展性別認同是指人內心對自己是男還是女的感覺,既人對自我性別的認知。1、性別認同的發展過程3歲以后兒童的性別化行為更加的明顯,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活動方式和玩具的選擇;二是對交往同伴的選擇,傾向于同性伙伴交往。(二)性別認同的發展具體來說,學齡前期兒童性別認同的發展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性別具有差異性;性別具有穩定性;性別具有恒定性。(二)性別認同的發展2、性別角色的判斷標準性別角色是指根據性別而來的社會分工、權利和義務,即男性或女性在社會關系上的地位或定位。對學齡前期的兒童來說,性別角色的判斷標準是成人對他們的性別行為期望,即成人通過對兒童行為的鼓勵或限制,使兒童掌握相應的性別角色行為。(二)性別認同的發展3、對父母的認同學齡前期兒童對父母的認同,并非是想變的和父母一樣,而是通過對父母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認同來增加對父母的敬重感和親近感。其動機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害怕失去愛:兒童的舉止像父母是為了保持持續的和良好的愛的關系;與攻擊者的認同:兒童的舉止像父母是為了保護他或她免遭父母的憤怒之苦;(二)性別認同的發展為了滿足權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學內部就業協議書
- 博物館經營與管理
- 學前教育展望未來
-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質量測驗模擬題帶答案
-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健康宣教
- 脈管炎的健康宣教
- 心臟性猝死的健康宣教
- 護理敏感指標管理制度
- 白血病伴發的精神障礙的健康宣教
- 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癥的健康宣教
- 新能源汽車在政府采購領域中的推廣與應用
- (完整文本版)新概念英語第一冊單詞表默寫版1-144
- 《氣胸護理查房》課件
- 肝膿腫的pbl查房
- 筼筜湖生態環境整治提升一期項目環境影響報告
- 建設用地報批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護理身份識別制度課件
- 康復評定-常用康復評定項目課件
- 志愿者申請登記表
- 公司銀行賬戶開戶申請表
- 2022語文課程標準問答題及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