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說明(設計說明)_第1頁
建筑設計說明(設計說明)_第2頁
建筑設計說明(設計說明)_第3頁
建筑設計說明(設計說明)_第4頁
建筑設計說明(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設計說明城市基因基地概況:本項目位于前海深港合作區十九單元3街坊的04地塊。十九單元3街坊定位以供應鏈管理,國際貿易等物流服務業為核心的現代物流服務中心。項目用地5278m2,計容面積54000m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50m。項目定位為兼具租售的企業辦公總部。用地西南臨主干道媽灣二路,西北臨港城十七街,東南臨港城八街。用地周邊設有多處公交車站,處于5號線地鐵站170m覆蓋范圍內,交通極為便利。基地分析:項目處于新區,規劃設計的用地特征如下:小地塊,高密度:用地面積偏小,約5278m2,容積率高至10.2。塔樓集群:建筑處于塔樓集群中,應考慮與周邊塔樓的間距與錯讓。地面公共空間:地面設置的公共空間與其他公共空間形成連續空間。二層連廊體系:二層設置連廊體系,連接各地塊。地下空間一體化管理:配備小體量的裙房配套。建筑設計愿景:我們力求在高密度的城市街區,充分利用有效的展示界面,創造有獨特性格的高科技企業總部,并與周邊建筑產生良性互動。設計策略錯讓減少塔樓之間對視不利因素:項目塔樓與05地塊的塔樓退線間距僅為18m,05地塊推算出塔樓幾種平面布局,按理想布局推算,塔樓間距最大可能約26m,視距過小,對視嚴重。規避措施:原規劃的梯形塔樓平面改為平行于十七街的正方形,形成9m錯讓,減少對視界面。臨05地塊在低區,中區,高區均設置小進深辦公單元,做到對視辦公面積最小化。景觀視線決定塔樓平面景觀視線條件:東北面視距大,可俯視單元中心綠化及低層屋頂花園。西南及西北與01地塊形成的夾角展示界面開揚,可遠眺前海。利用措施:方案在東北及西南設置大進深辦公單元,中區和高區核心筒在西北向內收,加大辦公單元進深。讓標準層擁有良好景觀的辦公面積占比最大化。響應城市設計,完善街區生活首層公共空間:裙房與塔樓間設置8m寬公共空間,形成商業內街。二層連廊:二層設置連廊,形成11m寬商業內街,與各地塊間、地鐵站建立空中聯系,帶動商業人流。引入雙首層概念設計,形成立體街道,爭取更多的對位商業界面。公共休閑:首層與二層的商業內街均設有頂蓋,拓展全天候休閑商業平臺,契合深圳地域氣候。多層交通體系地下、首層、二層均可進入塔樓,疏導不同標高人流。高低體量的互動:方案采用150m(高塔樓)與18m(低裙房)大小體量的布局方式。塔樓與裙房在二層以連廊相連,三層以連板相接,連廊及連扳均有開口設計,增加采光,形成趣味的公共空間,強化塔樓與裙房的互動。建議塔樓與裙房在四層也進行連接,架空層提升到四層,架空層與裙房的屋頂形成整體綠化休閑空間。總部+商業辦公設計策略昭示性:展示界面具有獨特性,與企業文化精神相契合的建筑形象,體現總部氣質。獨立性:總部辦公位于塔樓高區,景觀視野最大化。擁有獨立辦公分區、獨立電梯等候廳、大堂層及會議多功能層。盡顯私密奢華,滿足獨立運營需求。復合性:為總部辦公提供會議,接待,展示,餐飲,健身等多種配套,形成不同尺度空間:1)頂層會議兼多功能廳層2)24層總部接待大堂兼展示層3)14層會議層4)3層架空休閑層5)低層餐飲,商業裙房首層內街、二層連廊、三層架空層、中區會議層、高區大堂及會議多功能層共同營造面積約7800㎡的多層次空中交流空間,豐富功能、完善配套,滿足高端總部辦公的使用要求。舒適性:1)首層大堂:面積約1000m2,兩層通高10.45m。2)標準層層高:辦公標準層層高4.3m,可保證3m凈高,提供了網絡架空地板的可行性,滿足智能化辦公的需要。3)凈高進深比:辦公單元進深9-12m,層高4.3的高度,易滿足辦公自然采光通風需求。4)電梯配置:一字型電梯核心筒設置,形成兩組梯井,互不干擾。塔樓辦公各區均設4部客梯,每部電梯服務約4500㎡辦公面積,達到舒適標準。高效性:1)方形平面布局緊湊,H型辦公流線布置服務距離短,標準層面積約1800m2,低區、中區、高區實用率分別高達75%,79%,86%。2)三跑疏散樓梯﹑消防電梯集中設置,節約設置機房及管井等措施,有效壓縮核心筒面積,提高標準層實用率。3)中區與高區的核心筒內收,有效減少交通核面積。可持續性:1)建筑采用低技術節能措施、低維護、低成本運營,滿足長期運營。2)標準層考慮靈活分割的變通性,實現最小75㎡的辦公單元及多種組合可能,適應不同需求客戶,方便出售及租賃運營。功能分布:塔樓的垂直功能分布為:地下3層為地下停車場:負一層夾層設有非機動車停車場。1-2層塔樓、3層裙房為商業配套。3層塔樓為架空層,13、23層為避難層。低區4-12層為出售辦公區中區14-22層為租賃辦公區高區24-31層為總部辦公區水平動線:辦公流線:辦公大堂位于塔樓西南面,主要出入口位于西南及西北角,東南角地鐵方向的首層及二層均設置辦公出入口。商業流線:一層公共內街及二層連廊內街有效引導人流,設置垂直交通,連接地下、首層及二層人流。車行流線:主要車行出入口位于西北面,在西南面主入口設置停車島,滿足上下車要求。垂直動線:一字型電梯核心筒設置,形成兩組梯井,互不干擾。高區獨立電梯廳,低、中區合用一個電梯廳。每個分區提供4部客用電梯,到達各區。其中每個分區的兩部客梯和兩部消防兼服務電梯可直達地下室各層。裙房配備一部服務電梯。造型設計:通過體塊的組合,改善高細比。水平與垂直的表皮產生對比,弧面拓展景觀與被觀界面,象征行業信息流的收集與傳播。注重城市轉角的形象,體現簡潔,大氣,穩重,富有科技時代感的建筑氣質。環保節能:本項目環保節能采取以下具體措施:外墻設計:外墻玻璃采用LOW-E中空玻璃,可有效阻隔日照,減少建筑能耗。遮陽系統:采用水平遮陽板及豎向遮陽片形成立體遮陽系統,減少日照輻射。空調系統:采用VRV變頻空調機組,根據使用空間大小、辦公情況,靈活運行,按需調節,有利于節約能源。空中綠化:在屋頂及架空層布置綠化花園,形成熱阻的同時又增添綠色休閑空間。綜上所述,我們希望通過合理分析,精致刻畫,構筑一個信息時代、有品質的總部平臺。綜合經濟技術指標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建設用地面積(㎡)5277.75總建筑面積(㎡)74280.27計容積率建筑面積(㎡)58465容積率/規定容積率11.07/10.23地上規定建筑面積(㎡)54000不計容積率建筑面積(㎡)15815.27地上核增建筑面積(㎡)4465地上核減建筑面積(㎡)0建筑基底面積(㎡)2430建筑覆蓋率46.04%建筑高度/輪廓高度(m)150/162最大層數(地上/下)31/3層機動車停車位(地上/下)(輛)0/310自行車停車位(地上/下)(輛)0/270本期建筑面積及分配建筑功能建筑面積(㎡)規定核減合計總建筑面積(74280.27㎡)計容積率建筑面積(58465㎡)計規定容積率建筑面積(54000㎡)辦公51495051495辦公配套239502395物業1100110地上核增建筑面積(4465㎡)架空綠化休閑1585公共通道720避難層2160不計容積率建筑面積(15815.27㎡)地下建筑面積(15815.27㎡)夾層(自行車庫)440設備用房2000地下車庫13375.27電梯設計說明電梯本棟塔樓共設電梯15部,其中乘客電梯12部,消防電梯2部,裙房服務電梯1部。乘客電梯高中低區各4部,載重量設定為1350kg。消防電梯層層停靠。服務電梯客貨兼用,載重量1600kg。電梯暫以“某品牌乘客電梯(緊湊型機房電梯系統)”作為選型參考。7部普通客梯及1部消防電梯擬全部定做高轎廂。電梯主要技術參數表部位名稱數量載重量額定速度井道尺寸緩沖層高度機房層高底坑深度行程標高提升高度停靠站數開門尺寸門洞尺寸備注(臺)(kg)(m/s)(寬mmx深mm)(凈高mm)(凈高mm)(PD)mm(m)(m)(站)(寬mmx深mm)(寬mmx深mm)低區電梯DT1413502.52650x2350560030002500—12.9至49.762.614居中1100X2400居中1300X2500DT1為無障礙電梯DT2DT30.000至49.749.711DT4中區電梯DT54135042650x2350650040004000—12.9至97.6110.513居中1100X2400居中1300X2500DT5為無障礙電梯DT6DT70.000至97.697.610DT8高區電梯DT94135062650x2350800045006000—12.9至141.2154.113居中1100X2400居中1300X2500DT9為無障礙電梯DT10DT110.000至141.2141.210DT12服務電梯DT13116001.752700x2400560002500—5.1至10.515.64居中1100X2400居中1300X2500無機房電梯消防電梯XDT1213502.52650x2350560030002500—12.9至141.2154.133居中1100X2400居中1300X2500滿足消防要求XDT2自動扶梯:一共設自動扶梯3部,辦公大堂內設1部,室外2部。暫以某品牌作為設備選型的參考,自動扶梯的主要技術參數如下:自動扶梯主要技術參數表名稱輸送能力額定速度傾角底坑尺寸底坑深度行程標高提升高度數量備注(人/h)(m/s)(度)長X寬(mm)(m)(m)(m)(臺)FT160000.5354300X16501.40.000至6.00061室內大堂FT260000.5354100X16501.4—5.100至0.0005.11用于室外4300X16500.000至6.00061

建筑節能設計說明本工程所在地域按“全國建筑熱工設計分區圖”劃分,處于“夏熱冬暖地區--南區”。按照《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深圳市實施細則SZJG29—2009(后文稱實施細則)中“第1條:范圍”的規定:本項目應進行建筑節能設計。《實施細則》中的強制性指標:1、6.1.4條,6.1.8,:建筑每個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墻)墻比均不應大于0.70。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不應大于屋頂總面積的20%。當不能滿足條文規定時,必須按照本細則第6.3節的規定進行權衡判斷。2、6.1.6條:除衛生間、樓梯間、設備房外,每個房間外窗可開啟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外窗面積的30%;透明幕墻應具有不小于房間透明面積10%的可開啟部分,100M以上部分的透明幕墻的開啟應進行專項論證3、6.2.1條:建筑外圍護結構的平均傳熱系數應符合表6.2.1的規定。當不能滿足規定時,必須照本細則第6.3節的規定進行權衡判斷。表6.2.1圍護結構傳熱系數限值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K[W/(㎡·K)]屋面Dm≥2.5,Km≤0.9;Dm<2.5,Km≤0.4;外墻(包括非透明幕墻)Dm≥2.5,Km≤1.5;Dm<2.5,Km≤0.7;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1.5單一朝向外窗(包括非透明幕墻)窗墻面積比≤0.2≤6.50.2<窗墻面積比≤0.3≤4.70.3<窗墻面積比≤0.4≤4.50.4<窗墻面積比≤0.7≤3.0屋頂透明部分≤3.54、6.2.2條:外窗(包括透明幕墻)與屋頂透明部分的綜合遮陽系數必須符合表6.2.2的規定。表6.2.2外窗(包括透明幕墻)與屋頂透明部分的綜合遮陽系數限值圍護結構部位遮陽系數SW(東、南、西向/北向)單一朝向外窗(包括非透明幕墻)窗墻面積比≤0.2-0.2<窗墻面積比≤0.3≤0.45/0.540.3<窗墻面積比≤0.4≤0.40/0.490.4<窗墻面積比≤0.5≤0.36/0.450.5<窗墻面積比≤0.6≤0.33/0.420.6<窗墻面積比≤0.7≤0.31/0.400.7<窗墻面積比≤1≤0.21/0.28屋頂透明部分≤0.314、6.2.3條:外窗的氣密性不應低于GB7107規定的4級,10層以下透明幕墻的氣密性不應低于GB/T21086規定的2級,10層及以上的透明幕墻的氣密性不應低于GB/T21086規定的3級。建筑節能措施:1、主塔樓建筑平面呈長方形,總體布置呈南北向,體形系數小有利于節能。2、商業內廊的設置,有利于夏季通風。3、塔樓結合造型,每層設雙道遮陽板,為節能提供有利支持。4、建筑物外墻窗墻比大于0.70,按規定對建筑進行權衡判斷,使之達到節能要求。外窗以及幕墻可開啟面積比例均滿足“實施細則”6.1.6條要求,幕墻以及外窗氣密性均滿足“實施細則”6.2.3條要求。各朝向的外窗(玻璃幕墻)根據計算采用Low-E中空玻璃,雙銀Low-E中空玻璃來解決外窗以及透明幕墻遮陽系數問題,節能按性能指標控制。5、圍護結構的熱工設計依據權衡判斷,各部位圍護結構需滿足計算結構要求,此部分擬在下一步初步以及施工圖設計中,通過節能計算,確定其相應的熱工性能指標、參數,據此來選用相應的材料、產品形式等。空調器的選擇:1、冷水機組能效比cop=5.6;多聯機能效比不低于3.2。2、分體空調由用戶自購高效空調機,能效比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3、風機均選用高效節能低噪風機。單位風量耗功率(Ws)普通通風系統均不大于0.32W/(m3/h);空調風系統系統均不大于0.4W/(m3/h)。要求所選風機的總效率不應小于58%。電氣節能:1、采用高效、低噪、節能的電氣設備;2、照明光源采用節能光源;3、熒光燈鎮流器選用電子式綜上,通過采用合理節能建筑設計,增強建筑圍護結構隔熱、保溫性能和提高空調設備能效比的節能措施,達到“在保證相同的室內熱環境指標的前提下,與未采取節能措施前相比,采暖、空調能耗應節約50%。”的要求。投資估算說明序號工程項目內容建筑面積(萬平米)單位造價(元/m2)總造價(萬元)估算依據及說明工程項目總投資6.9375474632,928總建筑面積69375平米一開發前期準備費6.9375141978估列1勘察設計費6.9375855902報批報建費6.9375211463三通一平費6.9375151044臨時設施費6.937520139臨時圍墻等二主體建筑工程費6.9375324022,4791土石方及基坑支護6.93751006942樁基礎工程6.9375120833大直徑灌注樁基礎3主體結構工程6.9375170111,803其中:a、地下室結構工程1.537520003,075框架結構。b、地上結構工程5.40016008,640框架核心筒結構;c、防水工程2.5003588地下室及衛生間4大堂豪華裝飾0.1001500150大堂裝飾按2500平米考慮,局部高度按兩層考慮5電梯廳及公共部分裝飾2.50012003,000地面普通防滑磚、樓梯間墻面刷乳膠漆,6衛生間裝飾0.3001000300樓層衛生間裝飾及衛生潔具7外墻玻璃幕墻3.80015005,700進口陶板及LOWE中空鋼化玻璃高檔玻璃幕墻,單價按1600元/m2考慮。三主體安裝工程費6.937510266,9121電氣設備及安裝工程6.93752501,73410kV變配電系統,6400KVA變壓器容量、應急電源柴油發電機組容量為800KW、動力配電系統、照明配電系統、防雷接地及等電位系統。雙電源回路。2弱電智能化監控系統6.937565451綜合布線系統、安防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緊急廣播及背景音樂系統、BA設備監控系統、火災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3電梯設備安裝工程6.937571490電梯14臺(31/34層)主機進口高速每臺按35萬估列4空調設備安裝工程5.4004802,592采用VRV變頻空調機組,擬采用制冷量為3517KW(1000RT),離心式冷水機組1臺,制冷量1635kW,螺桿式冷水機組1臺,制冷劑為HFC-134a,冷卻塔共3臺5消防工程6.93751601,110消火栓系統、自動噴灑滅火系統、手提滅火器6給排水系統6.937565451給水系統均采用市政水壓直接供水.排水系統.雨、污水采用分流制。7燃氣6.93751283考慮員工餐廳四配套工程費6.937519751,2931地下室人防0.3371350455按4500平米估列2地下室停車場設施1.53720313室外綠化即小品附屬工程0.1650079綠化率按占地30%計算4室外道路及管網工程6.9375100694含室外道路,室外管網及化糞池5白蟻防治6.9375535五不可預見費6.93751831,266按(一+二+三+四)*4%計取結構設計說明工程概況前海深港合作區十九單元核心位置3街坊定位以供應鏈管理,國際貿易等物流服務業為核心的現代物流服務中心,本項目位于合作區十九單元3街坊的04地塊。辦公樓為一類高層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安全等級為二級。地下車庫為Ⅰ類車庫,耐火等級為一級。設計依據2.1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均為50年。2.2自然條件2.2.1風荷載:基本風壓取ω0=0.75kN/㎡。地面粗糙度B類,體形系數1.4。2.1.2地震基本情況抗震設防烈度7度,場地類型為Ⅱ類,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特征周期為0.35s,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2.3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暫無。2.4主要設計規范及標準2.4.1《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153-2008;2.4.2《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2.4.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2.4.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2.4.5《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4.6《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2.4.7《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2.4.8《建筑樁基技術規程》JGJ94-2008;2.4.9《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2.4.11《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GB/T50476-2008;2.4.11《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2005);2.4.12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08年版)。2.4.13廣東省《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DBJ15-92-2013);建筑分類等級1.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結構安全等級:二級,=1.0,設計基準期:50年。2.地基基礎設計等級: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3.結構類型:(1)、結構類型:高層辦公樓:地面以上高150m,為框架核心筒結構;裙房:三層,框架結構;地下室:三層,框架結構。(2)、抗震等級(抗震設防類別:丙類):高層辦公樓:核心筒,一級;框架,一級;裙房:(框架):三級;地下室:在塔樓相關范圍以內地下一層同上部結構(地下二層再降低一級);塔樓相關范圍以外為四級。主要荷載(作用)取值1.樓、屋面主要均布活荷載標準值(kN/㎡)衛生間(不帶浴缸)2.5教室2.5衛生間(帶浴缸)4.0陽臺2.5門廳,大堂3.5辦公樓2.0上人屋面2.0疏散樓梯3.5不上人屋面0.5廚房(餐廳)4.0垃圾間,儲藏間5.0地下室頂板施工活荷載10.0屋頂花園,露臺3.0通風機房,電梯機房,設備房,通信機房7.0車庫,自行車庫4.0鍋爐房,發電機房,變配電房,水泵房10.0輕型貨車通道6.0消防車通道20.02.地下室水浮力本工程地下室需考慮抗浮設計,水位按地勘報告提供的設計水位設計,結合樁基礎統一考慮。地基基礎設計1.場地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概況:無。2.基礎選型本工程暫考慮大直徑灌注樁基礎,具體施工工藝等地勘報告結果及同地鐵設計相結合設計。結構分析1.結構分析程序本工程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編制的《多層及高層建筑結構空間有限元分析和設計軟件SATWE》(2012.6.30版本)進行總體計算,采用邁達斯技術有限公司編制的建筑結構通用有限元分析與設計軟件MIDASGEN-V800軟件計算比較分析。2.結構分析說明2.1取地下室頂板為上部結構嵌固端。2.2計算考慮模擬施工加載3。2.3全樓地震作用放大系數1.0。2.4地震作用下扭轉位移比最大值,是按照規范要求的在規定水平力作用下進行計算,并考慮如下條件:考慮扭轉耦聯、考慮偶然偏心、剛性樓板假定、雙向地震作用。主要結構材料1.混凝土強度等級,均采用預拌混凝土。1.1預計主要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表3.8.1主要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樓編號樓層剪力墻、柱梁、板備注高層辦公樓31C60~C30C30裙房1~3C30C30地下室3C30C30底板C301.2防水混凝土的抗滲地下室與土壤及地下水直接接觸的構件,均采用集料級配的防水混凝土,地下抗滲等級為P6。由于地下室層數多,地下水水頭大,而且不設置伸縮縫,地下室底板和外墻擬添加混凝土外加劑,以防止滲漏。2.鋼材主要采用國產鋼材,熱軋鋼筋本工程采用的鋼筋種類:HPB300級(用于吊筋)、HRB400級(除吊鉤外的構件),各種類鋼筋的強度標準值和設計值按有關規范和規程執行。3.砌體材料及預拌砂漿本工程填充墻建議采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其強度等級為A5.0,容重≤7.5KN/m3,砌塊砂漿為Mb5.0預拌水泥混合砂漿;地坪以下與土壤接觸的砌塊,采用水泥灰砂砌塊,其強度等級為MU10.0,其容重≤19.0KN/m3,砌塊砂漿為M10.0預拌水泥砂漿。特別說明1.由于辦公塔樓為框架核心筒結構,設計高度達到150.000m,屬B級高層結構,并且樓層穿層柱較多,柱計算長度較大,結構較為復雜,須報“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給排水設計說明設計依據:1、《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J13-2006);(2006年版)3、《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2006);(2006年版)4、《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5、《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2005)6、《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8、《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給水排水設計規程》(CECS14:2002);9、《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01);(2005年版)10、《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098-98(2001年版)11、《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12、《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94(2005年版)13、《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2014設計范圍:包括建筑紅線之內室內外給排水及消防系統。系統設置(一)、生活給排水設計1、給水系統⑴、水源及水壓:水源取自市政給水,從市政給水的不同方向引入兩條DN150mm進水管,供小區消防及生活用水。市政管網水壓:0.30MPa。⑵、用水量: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約為320m3。⑶、給水系統:根據建筑物的高度、布局及市政管網水壓資料給水系統方案如下:地下室設生活水池及水泵房,于避難層及屋頂設生活水箱,由地下水泵房分區加壓至生活水箱,然后重力分區供水超壓部分由減壓閥減壓。2、排水系統(包括污水、廢水、雨水)雨、污水采用分流制;生活污水經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廢水、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⑴、污水系統:本工程最大日排污水量約280m3。室內首層以上生活污水靠重力排至室外污水管網,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地下室生活、消防泵房的泄水及其它地面沖洗等匯至集水池內,由潛污泵提升排至室外雨水管網;每個消防電梯井道下單設有集水坑,廢水由潛污泵提升至室外雨水管網。⑵、雨水系統a.室外設計重現期2a;屋面設計重現期10a,并以50a重現期水量復核。b.屋面雨水經雨水斗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c.地面雨水經雨水口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網。(二)、消防給水設計本工程的火災次數按1次計算,消防工程設有:消火栓系統(室內、外)、自動噴灑滅火系統、手提滅火器等,其消防水量詳見表10-1。消防用水量表表10-1消防用水名稱用水標準(L/S)供水時間(h)一次滅火用水量(m3)室外消火栓用水403432室內消火栓用水403432自動噴灑滅火用水301108大空間智能滅火10136地下室消防水池容積為576M3,貯存室內消防用水。1、消火栓系統設計:⑴、室外消火栓系統:在室外小區環狀室外消防管網(DN150mm)設地面式室外消火栓,以供室外消防用水。⑵、室內消火栓栓系統設計:室內消火栓系統豎向為兩個分區,標高98m及以下為低區,以上為高區,低區水泵房設于地下室,高區水泵房及消防轉輸水箱設于中間避難層,火災初期由屋頂消防水箱重力供水,火災時高區或低區消火栓泵供水,高區消火栓泵聯動消防轉輸水泵,將高區消火栓用水從地下室消防水泵轉輸至消防轉輸水箱,屋頂消防水箱容積50m3。3、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置范圍:商業、地下車庫、辦公等除不宜用水撲救火災的部位外。自動噴淋系統豎向為兩個分區,標高98m及以下為低區,以上為高區,低區水泵房設于地下室,高區水泵房及消防轉輸水箱設于中間避難層,火災初期由屋頂消防水箱重力供水,火災時高區或低區自動噴淋泵供水,高區自動噴淋泵聯動消防轉輸水泵,將高區自動噴淋用水從地下室消防水泵轉輸至消防轉輸水箱,屋頂消防水箱容積50m3。4、氣體消防:柴油發電機房、高低壓變配電房等不宜用水滅火的部位,采用七氟丙烷全淹沒式滅火系統。(三)、人防工程的給排水設計1、人防給水:本工程人防按六級設防,戰時用水只考慮生活飲用、洗漱、簡易洗消等用水。戰時水箱:臨戰時將儲備水量存于水箱內,水箱選用裝配式,戰時安裝;戰時供水采用小型管道泵加壓供水。2、人防排水:在每個防護區的防毒通道外設1個集水池,防毒通道、簡易洗消間、擴散室及濾毒室的洗消廢水通過防爆地漏排到集水池內;另在人防潔凈區內設平戰結合的集水池,人防潔凈區內的干廁沖洗廢水及盥洗間等廢水通過地漏排到平戰結合集水池內,由潛水泵統一提升到室外。(四).給排水環保設計1、污水、雨水采用分流制,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道。2、為防止噪聲產生,生活水泵的基座均設隔振處理設施,水泵進、出口設橡膠軟接頭、緩閉止回閥。3、為節約水資源,游泳池及水景均采用循環補水流程工藝。(五).給排水節能設計1、衛生器具五金配件采用建設部指定的節水型。2、空調采用循環用水。3、為節約用水,游泳池采用循環過濾補水。4、生活給水采用變頻調速泵供水,節省電能、減少二次污染。電氣設計說明強電設計設計依據《2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2013)《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2011)《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設計范圍10kV變電所;備用電源系統;配電、照明系統;防雷接地及等電位系統;負荷分級及10kV變電所消防設備、應急照明等消防負荷屬一級負荷;普通客梯、潛水泵、生活水泵等其他重要用電設備屬一級負荷;一般電力、照明用電屬三級負荷。變電所:根據本項目規模,擬設2座變電所,1#變電所設置在地下一層設,內設2X1600KVA變壓器,供地下室至16層用電。1#變電所設置在21層(避難層),供17至屋頂層用電,內設4X800KVA變壓器,本項目變電所總裝機容量估算為6400KVA。供電電源:本工程由市政電網引入1路高壓電源,在地下一層設有高壓開閉所,高壓電纜埋地引入,開閉所內設真空斷路器柜。備用電源擬在地下一層設置一座發電機房,選用1臺800KW柴油發電機組,作為本項目各功能區的應急備用電源。配電、照明系統(1)電力干線采用放射式、樹干式配電系統。(2)對加壓送風機、排煙風機、防火卷簾、消防電梯和消防控制中心等消防用電設備的配電,采用雙回路末端切換,其中一路為柴油發電機組電源。(3)地下室部分按防火分區分別設置配電箱,標準層辦公區每層設置樓層總配電箱,放射式配電至每個辦公室配電箱。防雷接地及等電位系統防雷保護:建筑物防雷等級為二類。按地安全:1)本工程系統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統。2)所有接地系統共用接地極,要求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等電位系統:1)本工程采用總等電位連接,在配電室設總等電位連接端子。2)在弱電機房、電梯機房、浴房、衛生間等處設局部等電位連接。環保、節能:1、采用高效、低噪、節能的電氣設備;2、照明光源采用節能光源;3、對柴油發電機產生的煙氣、噪聲進行治理,以滿足環保要求。4、設置具有標準通訊接口的分項能耗數據計量儀表。弱電設計弱電機房:在一層設置消防控制室兼監控室,在地下室設置電信機房,網絡機房,有線電視機房。弱電部分擬設以下系統:1、有線電視系統通訊系統2、網絡系統3、安防系統4、停車場自動收費系統5、緊急廣播及背景音樂系統;6、BA系統。7、火災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暖通設計說明項目概況:本項目位于深圳前海合作區核心地段九開發單元03街坊,用地面積5278㎡。主要功能為辦公,并設有地下車庫及相關設備用房等配套設施;地下室共三層,主要功能為停車場及配套設備用房,面積為15375㎡;地上三十二層,功能為辦公,建筑面積約54000㎡;建筑總高度約160m。本項目為一類高層公共建筑。設計依據:《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廣東省實施細則DBJ15-51-2007《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深圳市實施細則SZJG29-2009《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2002《深圳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ZJG30—2009深圳前海合作區建設指揮部相關文件規定等設計范圍本項目暖通專業設計范圍為整個建筑的通風空調系統,及防排煙系統。本工程采用中央空調系統,夏季空調,冬季不考慮供暖。設計參數:a)室外設計參數:參數季節空調室外計算干球溫度空調室外計算濕球溫度空調室外計算相對濕度通風室外計算干球溫度室外平均風速大氣壓力最多風向夏季33.7℃27.5℃--31.2℃2.2m/s1002.4hpsESE冬季6.0℃--72%14.9℃2.8m/s1016.6hpsENEb)室內設計參數:主要房間室內設計參數:區域干球溫度及相對濕度新風量備注夏季辦公26℃55%30m3/h.人電梯機房27℃c)各區域通風系統設計參數區域每小時換氣次數(事故通風換氣次數)備注公共衛生間8~15次/h1,3發電機房5次/h2水泵房5次/h2地下車庫6次/h2電梯機房15次/h1,3變配電15次/h2,3制冷機房6(12)次/h2隔油間10次/h2備注:1.設有機械排風系統,采用相鄰地區之余風為自然補風;2.設有機械進、排風系統,送風量小于排風量以保持室內負壓;3.同時提供空調。空調系統冷、熱源及水系統、風系統設計:擬采用建筑全年能耗模擬軟件對本建筑空調能耗進行模擬計算,得到全年空調能耗分布。基于該模擬計算得到的詳細數據資料,將能夠設計出更為合理的空調系統,滿足建筑日常運營需求,大大降低運營費用,同時為建筑綠色節能設計提供了更為科學可靠的數據。本項目裙房3層,功能為大堂及辦公,塔樓部分分為高、中、低三個分區,功能均為辦公。低區辦公為出賣,中區辦公為出租,高區辦公為公司總部自用。根據建筑功能的劃分,擬針對不同使用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空調冷源方式。低區辦公冷源:低區辦公(含裙房辦公)為出售物業,面積為18740㎡,估算峰值冷負荷為:2811KW(即800RT)。考慮將來出售靈活性和投資靈活性,低區辦公擬采用變制冷劑流量多聯式中央空調系統,多聯機室外機設于架空層或裙房屋面。根據出售單元的劃分,也會考慮針對較小面積的辦公單元采用分體空調的可能性。設計預留電量、室外機擺放位置及冷凝水管位置。中高區辦公冷源:高區辦公為自用,中區辦公為出租,建筑面積為34350㎡(含裙房的大堂等公共空間),估算峰值冷負荷為:5152.5KW(即1465RT)。中高區功能為高檔的辦公用途,管理較為統一,對室內空間的舒適度要求較高。因此中高區冷源擬采用電制冷主機的集中空調系統。擬采用制冷量為3517KW(1000RT)的離心式冷水機組一臺,及制冷量1635kW(465RT)螺桿式冷水機組一臺,制冷劑為HFC-134a,冷源系統進、出水溫度為12℃/7。制冷機房設于地下三層;冷卻塔共3臺,置于裙房屋面,冷卻水進、出水溫度設計為32℃/37℃。應急冷源系統作為總部辦公及租售辦公,一般均設有控制機房等需24小時空調的重要房間,且此部分空調在停電時,仍需運行。針對此部分房間設置應急冷源系統,應急冷源制冷量預計為:350KW(100RT)。應急冷源采用閉式冷卻塔,設于塔樓屋面,此部分設備電量計入消防應急電源。空調水系統、風系統設計:空調風系統設計低區辦公采用多聯機中央空調系統,室內外空調設備形式由業主自行決定。多功能廳、會議室、大堂等大空間,采用全空氣低速送風系統。普通辦公室等小隔間,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高檔辦公及高檔會議等要求較高的場所,采用變風量空調系統。中央控制機房等重要房間,采用水冷式精密空調機組。過渡季節,當室外空氣焓低于室內空氣焓時,有條件的區域,采用新風直接供冷,過渡季新風比大于50%,可大大減少主機的運行時間,減少能耗,同時考慮風量平衡,設置排風系統。空調水系統的設計空調水系統采用變流量一次泵系統。每臺泵均配設有變頻驅動器,根據冷凍水循環水系統管網內因符合變化而引起的壓力變化,改變水泵的運行頻率,調節水泵的轉數及流量,維持系統壓力在一定的范圍內,以達到節能的目的。空調冷水系統立管為異程式,各層水平干管主要為異程式,在有條件做成同程式系統時,按同程式設計。在水平干管和垂直主管的連接處設置平衡閥,充分保證空調水系統的水力平衡。冷凍水系統、冷卻水系統回水總管上設置物化水處理設備,全面保證空調水系統的優良水質,降低空調系統的能耗,延長系統壽命。制冷主機設置冷凝器在線清洗裝置,以保障主機在良好的工況下運行。采用高位膨脹水箱定壓方式。膨脹水箱設于屋面,同時作為冷凍水系統補水設備。冷卻水補水由給排水專業提供。空調自動控制系統采用計算機化的樓宇自控系統(BAS)實現自動地對暖通空調系統進行監視、控制,并且為指定的設備提供報警。根據項目的功能特點,為了便于管理和節省投資,空調系統控制采取了中央控制和局部區域自控相結合的方式。除上述集成的中央控制系統,并配有必要的手動控制裝置。主要通過檢測室內外的環境參數和系統內的溫度、濕度、流量和壓力等參數,靈活調節系統運行,達到高效節能的目的,保持室內環境的穩定。冷凍機房設置雙重控制即以機房就地控制為主,以中央控制室監控為輔的方式。自控包括開停機的自動動作程序,通過負荷流量計算來確定開機臺數及調節運行負荷率、機組的輪時啟動程序以及旁通環路的自動開啟和關閉。空氣、新風處理機采取以中央控制為主、就地控制為輔的方式。空氣處理機組自控包括根據回風溫、濕度控制其表冷(或加熱)段的水閥開度、調節新風比、通過過濾器兩側的壓差傳感信號報告過濾器的堵塞情況、提供風機故障報警及設備停機時自動關閉新風閥。新風處理機組自控包括根據室外空氣焓值控制其表冷(或加熱)段水閥開度,通過過濾器兩側的壓差信號報告過濾器的堵塞情況,提供風機故障報警及設備停機時自動關閉新風閥。公共場所的風機盤管采取中央控制方式,由中央控制室實行遠程群控。其它專用場所風機盤管采取局部區域就地控制方式。通過溫控三速開關控制風機盤管風機的啟停和三速運轉,根據室溫自動調節盤管水閥的開關,風機盤管風速及水閥開關使用液晶控制面板進行高精度控制。通風系統設計地下汽車庫按6次換氣/小時排風,5次換氣/小時進風。考慮利用地塊東側通風槽,引入新風,地下車庫內設置誘導風機引導空氣流通,至地塊西側和南側通風槽排出室外。衛生間設排風系統。電梯機房設排風系統和單元式空調器,在室外空氣溫度較高時,排風系統停止運行,啟動單元式空調器。多功能廳、會議室、大堂、辦公室等中央空調區域,設計排風系統。設備用房設排風系統。柴油發電機的高溫煙氣經濾塵降噪后至裙房屋頂高空排放。防排煙設計防排煙系統設計應保證系統整體的可靠性、安全性。樓梯間、樓梯前室及消防電梯前室在不能滿足自然排煙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和消防電梯合用前室分別裝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當有火災發生時,向上述區域加壓送風,使其處于正壓狀態,以阻止煙氣滲入。發生火警時,聯動信號可自動啟動加壓風機進行加壓。加壓送風時防煙樓梯間保持40Pa至50Pa的余壓,前室、合用前室、消防電梯前室保持25Pa至30Pa的余壓。中庭、大堂、多功能廳等排煙在中庭部分、大堂、多功能廳等區域,按照防火分區的劃分,設置相應的機械排煙系統。房間及走廊排煙其它部分按照防火分區的劃分,對面積超過100㎡的無窗房間或設固定窗的房間,及長度超過20m的無可開啟外窗的內走道,設置排煙風機進行排煙。地下車庫的排煙本項目地下車庫,設置機械排煙排煙量按6次/小時計;無法自然補風的防火分區,設置機械排煙補風系統,排煙補風量按大于排煙量的50%設計。空調風管穿過空調機房和防火墻處均設70℃防火閥。所有排風系統支管接入豎井前均安裝70℃防火閥。排煙系統排煙風機前均安裝280℃防火閥。當有火災事故發生時,與消防無關的通風、空調機全部停機,所有防排煙風機的運行狀態應在消防控制室集中控制并有燈光顯示;所有排煙機、排煙口(閥)均能遙控開啟,也能就地手動開啟,并在消防控制中心顯示啟閉信號。所有通風機房進出風管上設有70OC的防煙防火閥。吊頂內的排煙風管用不燃超細玻璃棉進行隔熱。事故通風系統設計制冷機房設置制冷劑泄漏檢測系統及事故排風、補風系統,當制冷機房內制冷劑濃度超過額定標準時,事故排風機及補風機開啟。制冷機房排風機兼事故排風。柴油發電機房、高低壓變配電室等采用氣體滅火房間,設置事故后排廢氣系統。在這些房間的通風管上均設置電動防火閥,平時常開,氣體滅火前電動關閉,滅火后遠距離電動或手動開啟進行相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