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流動幼童社會適應與影響因素的結構模型構建
一、流動兒童社會適應的影響因素社會適應是一種復雜而全面的社會心理現象,是個人社會化發展的重要表現。心理學領域從社會適應性、社會適應過程、社會適應狀態三個角度研究社會適應,這三者是一個統一體,個體以已有的社會適應性為基礎,通過社會適應過程達到某一社會適應狀態。本研究將社會適應理解為一種較為穩定的社會適應狀態,它反映了個體的社會適應性。在我國,流動少年兒童主要指6、7周歲至14、15周歲,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在流入地暫時居住半年以上的少年兒童。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流動少年兒童也日趨增多,流動少年兒童隨其父母打工地點和環境的變化,其生活和成長環境也處于不斷變化之中,他們的社會適應日益受到重視。國內很多研究都發現,流動給兒童心理和社會適應帶來了多方面的不利影響。國外有研究者認為,移民兒童因為在移民過程中環境的改變導致其遭遇不幸和受到社會的拒絕可能造成壓力,對心理適應造成負面影響;少年兒童和成人一樣易受遷移和文化適應的影響,特別是處于自我同一性發展關鍵時期的少年更易出現心理問題。那么,流動少年兒童的社會適應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呢?我國的研究者對此作了一定的探索。如,有研究者用回歸分析方法研究發現,流動少年兒童的年齡、普通話水平、留守時間、父母是否愿意帶在身邊、轉學次數是影響流動少年兒童行為問題的主要因素;流動少年兒童的普通話水平、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朋友個數、流動時間、留守時間、轉學次數是影響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458。國內更多的研究者專門針對某一方面的因素對流動少年兒童社會適應的影響作了分析,如,研究學校環境對流動兒童學習適應性的影響;研究父母的教養方式對流動兒童學習環境適應性的影響等。國外有許多研究探討了移民兒童社會適應的影響因素。如,據生態心理學的觀點,移民兒童的心理健康可能受不同層次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分為三個系統,即微系統、中間系統和外層系統;有人概括已有研究后認為,影響移民兒童文化適應的因素主要有:(1)兒童的個體特征,(2)居住社區因素,(3)雙親的態度及其適應行為方式,(4)遷移的社會特征等。綜合以上分析,雖然國外研究較為豐富,但由于社會境況迥異,其研究結果并不能照搬至我國。國內的研究多為考察單一因素對流動少年兒童的社會適應的影響,沒有綜合各因素進行全面考察和分析。為此,本研究參考已有量表,自編本土化的社會適應量表,并利用結構方程模型,綜合考查各因素對我國流動少年兒童社會適應的影響,構建影響關系模型。二、研究方法和程序(一)城市農民工子女的銜接考慮到處于社會同一性關鍵時期的初中生的社會適應可能更能說明少年兒童社會適應與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抽樣時設計初中生大概為小學生的兩倍左右。另外,目前農民工子女主要進入城市的公立學校學習,所以,抽樣主要選取混合招收流動少年兒童和本地少年兒童的公立初中和小學。從某市集中招收農民工子女的中學和小學(招收的農民工子女數占全校總人數1/3以上)隨機選取3所中學和2所小學,再隨機抽取班級進行整班調查。共測試中小學生1431名,收回有效問卷1295份,剔除城市本地兒童問卷后,得到流動少年兒童問卷855份。流動兒童中,男生455名,女生396名,未填明性別的4名;小學生310名,初中生545名。(二)工具1.量表驗證性分析參考陳建文編制的《青少年社會適應性問卷》,龔耀先等編制的《兒童適應行為評定量表》,自編《少年兒童社會適應量表》(SASCA)。該量表包括8個因素,其累積解釋率為52.230%,該量表8個因素的α系數在0.656~0.806之間,總量表的α系數為0.921,重測信度系數為0.907。驗證性因素分析得到量表因素結構的主要擬合指數分別是NNFI=0.988,IFI=0.980,RMSA=0.040,CFI=0.990。擬合指數表明所編制的量表結構效度較好。2.因素負荷矩陣根據非結構式訪談和已往研究成果,概括出影響流動少年兒童社會適應的40個項目。以這40個項目作為流動少年兒童社會適應影響因素問卷的初始項目,進行初測。對初測結果進行項目分析和因素分析篩選項目,最后保留20個項目。對20個項目進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共同因素,并對因素進行最大方差正交旋轉(Varimax)得到因素負荷矩陣。結果,20個項目較好地被4個因子解釋,累積貢獻率達46.509%。根據因素負荷劃分項目歸屬,根據各因素的項目內容將4個因素分別命名為:學校因素、家庭因素、歧視與欺負、個人因素。學校因素主要包括教師的理解與支持、教師的民主程度、同學的理解與支持;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氣氛、父母的管教方式以及父母對子女的理解、支持和關愛等;歧視與欺負主要包括少年兒童知覺到的社會歧視和社會欺負;個人志氣包括個體得到社會認可的學業理想、生活理想、人際理想。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方法對少年兒童社會適應影響因素調查問卷的結構進行估計,主要擬合指數為:NNFI=0.898,IFI=0.913,CFI=0.912,RMSEA=0.045。(三)測量前測量人員按統一的指導語解釋相關一事問卷調查的實施過程按照心理測驗學程序進行團體測試,施測前測量人員按統一的指導語解釋相關事宜。由于流動兒童與城市本地兒童混合編班,因此先按班級施測,測試結束后收回問卷,根據基本資料剔除城市本地兒童問卷和無效問卷。(四)統計方法回歸分析等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結構模型估計采用AMOS4.0軟件。三、研究結果(一)結構模型分析根據多元回歸分析結果,構建初始模型(圖1)。該模型中,社會適應被看作內潛變量,社會適應量表的8個因素的平均分作為其指標變量的分數;社會適應影響因素的4個因素作為4個外潛變量,各因素的項目得分為其指標變量的分數。這樣形成了由5個潛變量構成的結構模型。以圖1為基礎,根據回歸分析得到的路徑系數,采取由小到大逐步刪除路徑的方法構建了5個嵌套競爭模型,加上圖1的初始模型(M1)共6個嵌套競爭模型,見圖2。在圖2中,F1為歧視與欺負,F2為家庭因素,F3為學校因素,F4為個人志氣,F5為社會適應。(二)df對ms、mt的影響對6個模型估計的結果見表1。從整體上看6個模型都可以接受,卡方值隨路徑的減少、自由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據結構方程嵌套模型的比較原理比較取舍模型。M1與M2、M3、M4相比,Δχ2(增加的卡方值,后同)分別是0.02、0.279、4.729,Δdf(增加的自由度,后同)分別是1、2、3,P值均大于0.05,說明M2、M3、M4比M1簡單且卡方增加不顯著,M2、M3、M4優于M1。M1與M5、M6相比,Δχ2分別是11.102、11.691,Δdf分別是4、5,P值均小于0.05,說明M5、M6雖然比M1簡單,但是卡方增加顯著,M1優于M5、M6。至此可以放棄M1、M5、M6。M2與M3、M4相比,Δχ2分別是0.259、4.709,Δdf分別是1、2,P值均大于0.05,說明M3、M4比M2簡單且卡方增加不顯著,M3、M4優于M2,由此可放棄M2。M3與M4相比,Δχ2=4.45,Δdf=1,P值小于0.05,說明M4雖然比M3簡單,但是卡方增加顯著,M3優于M4。通過對幾個嵌套模型的比較,最終接受M3。四、社會適應教育的學校因素和歧視與欺負本研究根據非結構式訪談和已往研究成果,概括出影響流動少年兒童社會適應的內容,并用問卷編制技術篩選項目。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發現了4個影響流動少年兒童社會適應的因素,分別是個人志氣、學校因素、歧視與欺負、家庭因素。這四個因素比較全面地概括了流動少年兒童社會適應的各種影響因素。以4個影響因素為外潛變量,以社會適應為內潛變量建立了6個嵌套的假設模型,通過模型比較,接受模型3。這一模型反映了流動少年兒童社會適應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首先,個人志氣直接影響流動少年兒童的社會適應。個體因素影響社會適應已是不爭的事實。有研究發現,個體的信息溝通技能、建立與維護人際關系的技能等技能因素,個體對新文化環境的認可等態度因素,個體容忍力等人格因素對移民兒童的適應均有影響。與此不同,本研究的個體因素主要是理想和態度方面的。這可能是因為我國的流動少年兒童與國外的移民少年兒童的適應任務不同造成的。國外移民兒童面臨的是一種跨國適應,跨國適應對語言技能和對巨大的跨國文化環境差異的容忍力要求較高;我國流動少年兒童的異地適應主要面臨的是怎樣在新的環境中保持自己的良好志向,這對語言技能和文化容忍力要求不高,對追求好的學業成績、追求良好的人際關系及他人的信任的志向因素要求突出。由此,我國流動少年兒童的社會適應教育,主要應該引導流動少年兒童在新的環境中繼續保持和發展自己的學業理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樹立獲得老師和同學信任的信心與勇氣。其次,學校因素影響流動少年兒童的社會適應。學校因素主要包括學校的教師和同學對流動少年兒童的理解與支持、教師的民主程度等因素。學校因素直接影響流動少年兒童的社會適應,這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是一致的。有研究表明,教師的民主程度與學生的學校適應呈正相關;學校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會影響少年兒童的適應行為;教師的支持行為對退縮兒童的學校適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班級內部,教師對學生的支持行為越高,退縮兒童學業水平的提高幅度越為明顯,其被同伴接受的可能性也越大;同伴關系影響兒童學校適應的各個方面;民族學生的文化適應與學校生活滿意度呈正相關。這些研究都從某一角度支持了本研究關于學校因素影響流動少年兒童的社會適應的結論。從理論上分析,由于流動少年兒童剛進入城市,面對新的學校環境,往往表現出程度不同的退縮行為。在新的學校環境中,教師和同學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教師對待學生的民主程度等對他們熟悉環境、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等社會適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學校因素還通過影響個人的志氣間接影響社會適應。國內有許多研究證明了學校因素會影響學生個體心理,如劉立慶的研究證實教師的成就評價對學生自我認識具有影響。從理論上分析,學生在學校得到老師與同學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會提高他們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信心,因此學校因素通過影響個人志氣而影響社會適應是可以理解的。這一研究結果提示我們,學校要特別重視流動少年兒童的適應問題,教師一方面要關心、尊重、理解、幫助流動少年兒童,另一方面要教導本地的學生尊重、理解和幫助他們。再次,歧視與欺負間接影響流動少年兒童的社會適應。歧視與欺負主要通過個人志氣和學校因素間接影響社會適應。本研究所說的歧視與欺負包括歧視和欺負兩方面。有研究發現,歧視感對學校適應沒有明顯的影響,但對學校適應的部分因素有負面影響;社會欺負對學校適應有負面影響,且對個別因素的影響極顯著。本研究的結果與此基本一致。看來,歧視與欺負是通過影響流動少年兒童在學校得到的支持與理解感以及個人志氣等來影響社會適應的。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國內類似研究結果的證實,藺秀云、方曉義、劉楊和蘭菁研究發現,流動兒童的歧視知覺顯著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各個方面。本研究結果提示我們在流動少年兒童社會適應教育中,一方面可以采取措施使流動少年兒童免遭歧視和欺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提高學校教師和同學對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度,教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和價值觀念等來提高社會適應水平。最后,家庭因素間接影響社會適應。家庭因素通過影響其它三個因素間接影響社會適應。有研究發現,父母情感上的溫暖與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兒童的適應行為發展。本研究深化了這一結論,發現家庭因素主要通過個人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間接地對兒童的適應產生影響。有學者認為,家庭功能影響少年兒童6個方面的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能力、家庭角色分工、情感反應能力、情感卷入程度、行為控制。其中,能力中的行為控制、情感反應、溝通能力與社會欺負和歧視是相關的,所以家庭因素通過歧視與欺負影響社會適應是合理的。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與學校拒絕有關,這與家庭因素通過學校因素影響社會適應是一致的。個人的理想追求、親社會行為等都受到家庭氣氛和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因此,家庭因素通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方投資合作協議合同
- 場地租賃協議與場地租賃合同
- 借款合同分期付款方式
- 實習協議合同章
- 解除保險代理合同協議
- 購房分期付款合同協議書
- 返利協議合同
- 快遞進村合同協議書
- 解除違法違約合同協議書
- 紋繡學徒合同協議書模板
- Unit 6 Beautiful landscapes Reading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下冊
- 神經導航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與經驗
- 外研版(2025版)七年級下冊英語Unit 1~3+期中共4套測試卷(含答案)
- 網球場翻新施工方案
- 202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400題及答案
- 《主動脈夾層疾病》課件
- 課題申報書:鄉村振興和教育現代化背景下農村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 中國妊娠期糖尿病母兒共同管理指南(2024版)解讀
- 建筑工程材料題庫+參考答案
- DB21T 2724-2017 遼寧省河湖(庫)健康評價導則
- 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第11課《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說課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