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概論第1章緒論_第1頁
農業概論第1章緒論_第2頁
農業概論第1章緒論_第3頁
農業概論第1章緒論_第4頁
農業概論第1章緒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概論毋俊芝山西財經大學國際貿易學院10/13/20231教學大綱

第一章緒論第二章人口與糧食第三章農業資源第四章農業生產總論第五章農業生產各論第六章農業經營第七章現代農業科技革命第八章農業現代化第九章農業可持續發展10/13/20232課程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

《農業概論》(第2版)翟虎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農業概論》劉巽浩編著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農學概論》楊文鈺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農業概論》官春云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農學概論》李建民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7年《中國農業實踐概論》姜春云人民出版社2000年10/13/20233課程性質及教學目的課程性質:《農業概論》是我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全面了解世界農業和我國農業的歷史、現狀、發展趨勢,農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農業與農村、農民的關系,農業與國民經濟、自然和人類社會的關系,正確認識自己所從事的專業在農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為本專業的學生學好今后的專業課程而奠定良好的基礎。10/13/20234第一章緒論

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人之情不能無衣食,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織。10/13/20235第一節農業的概念、特征及歷史演變第二節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10/13/20236第一節農業的概念、特征及歷史演變一、農業的概念

1、什么是農業?2、農業的內容3、農業的分類10/13/202371、什么是農業?古人日:“辟土植谷曰農”(《漢書·食貨志》)

英文Agriculture德文Landwirtschft,俄文Земледелие10/13/20238農業是人類培育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取得產品的社會生產部門。(傅晨)農業是利用土地生產農畜產品以滿足人類需要的經營活動。(劉巽浩)農業是人類利用自然環境,依靠生物機能,通過勞動,協調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強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以取得所需要的農產品并為人類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的社會生產部門。(四川)農業是人們利用生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來獲取產品的社會物質生產部門。(教材P1)10/13/20239農業是一種人類的活動(不是自然活動);這種活動是以土地和生物為基礎的;活動的主體內容是種植業和養殖業;這種活動包括生產和經營兩方面;這些活動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類的各種需要。10/13/2023102、農業的內容狹義農業——農作物栽培業(種植業)。(傳統的)廣義農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四業。傳統上概括為種植業和動物養殖業,現可分為種植業、動物養殖業、微生物培養業。最廣義(拓展)農業——農、林、牧、副、漁業。即包括產前、產中、產后在內的農業產業系統。有的甚至擴展到以生物生產為中心的產業系統。也稱大農業。(現代的)10/13/202311糧食生產↓

種植業(糧食、經濟作物)↓種植業、畜牧業(小農業)↓種植、林、畜牧、漁↓農、林、牧、副、漁

(大農業)10/13/202312在我國1993年發布的《農業法》規定,“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水產業。2003年,《農業法》作了修正,將“農業”內容拓寬為“本法所稱的農業,是指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產業,包括與其直接相關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在國民經濟統計中,農業產值只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水產業。10/13/202313“十字型大農業”于光遠1982年提出(后作了適當修改)植物生產+動物生產+微生物生產農業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10/13/202314“飛鳥型大農業”李昌(1982)在總結黑龍江海化縣經驗時提出的模式(1986年作了適當的修改補充。)鳥的主體: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兩翼:一是農林牧副漁,二是工商建服骨架:是領導體制(包括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兩腿:一是城鎮,二是廣大農村鳥頭:精神文明建設心臟:科技10/13/2023153、農業的分類(1)按生產的區位不同:三色農業綠色農業——單色農業(露地農業)藍色農業——海洋農業白色農業——微生物農業10/13/202316藍色農業的特點:藍色農業不同于傳統的海洋漁業,是在原有的捕撈、養殖和加工基礎上利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段,充分合理地開發海洋生物鏈各環節資源,最大程度地提高海水生產能力,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海水農業還包括利用海水灌溉種植陸生耐鹽植物。藍色農業的發展趨勢:這種農業的特點是發展潛力巨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海水農業在農業中的比重將逐步加大。10/13/202317白色農業的定義白色農業也稱微生物農業。是利用微生物進行工廠化生產,要求生產環境清潔,生產過程中沒有環境污染,工作人員穿白色服裝,故稱之為白色農業。白色農業的簡介白色農業的特征

生物工業型農業拓展型農業資源節約型農業高效環保型農業10/13/20231810/13/202319白色農業的主要產業

(1)微生物飼料;(2)微生物肥料;(3)微生物食品;(4)微生物農藥;(5)微生物能源;(6)微生物環境保護劑。10/13/202320白色農業的發展意義(1)發展白色農業,有利于緩解我國人口膨脹與資源缺乏之間的矛盾(2)發展白色農業,有利于實現“人畜分糧”的目標,解決糧食緊張問題(3)發展白色農業,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10/13/202321(2)按農業發展目標:三高農業

高產——單產高、總產量高高質——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安全味美高效——較高的勞動生產率、農業資源利用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10/13/202322(3)按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的方式:無機農業有機農業

無機農業(inorganicagriculture):又稱石油農業,高能農業。主要通過大量輸入高能耗工業產品(機械、化肥、農藥、燃油、電力)來維持高產出的農業。其特點是:以石油、煤等作為能源和原料,大量生產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學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及機電動力。10/13/202323有機農業有機農業的定義

有機農業(OrganicAgriculture)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10/13/202324有機農業是一種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家畜飼料添加劑的農業生產體系。

它盡量依靠作物輪作、秸稈、廄肥、豆科作物、綠肥、外來有機廢物、含礦物養分的巖石等以保持土壤肥力,供給農作物養分,防除雜草,并以生物防治病蟲害。10/13/202325有機農業與目前農業相比較(特點)(1)可向社會提供無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的環保食品,有利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發生。(2)可以減輕環境污染,有利恢復生態平衡。(3)有利提高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4)有利于增加農村就業、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10/13/202326有機食品(OrganicFood

有機食品的定義:有機食品通常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的,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10/13/202327有機食品判斷標準①原料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野生天然產品;②產品在整個生產加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有機食品的加工、包裝、貯藏、運輸要求;③生產者在有機食品的生產、流通過程中有完善的追蹤體系和完整的生產、銷售的檔案;④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10/13/202328有機食品與其他食品的區別

無公害食品是按照無公害食品生產和技術標準和要求生產的、符合通用衛生標準并經有關部門認定的安全食品。

綠色食品是我國農業部門在九十年代初發展的一種食品,分為A級綠色食品和AA級綠色食品。其中,A級綠色食品生產中允許限量使用化學合成生產資料,AA級綠色食品則較為嚴格地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和其它有害于環境和健康的物質。

10/13/202329

有機食品在其生產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并且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技術;而其他食品則允許有限使用這些技術,且不禁止基因工程技術的使用。如綠色食品對基因工程和輻射技術的使用就未作規定。

10/13/202330國外發展概況國內發展概況國內發展前景

優勢眾多,前景廣闊。

首先我國有著歷史悠久的傳統農業其次中國有其地域優勢第三我國農村勞動力眾多第四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0/13/202331對有機農業的誤解:

第一、有機農業就是指不用化學合成物質的農業。第二、有機農業就是傳統農業,發展有機農業是在走回頭路。第三、有機方法種植的作物產量比現代種植的產量低。第四、有機農業和作物品質低、營養差。第五、有機食品一定是無污染,不含化學殘留物質。第六、有機農業生產僅僅是簡單地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的使用。第七、有機農業勞動力投入多,成本高。10/13/202332(4)新農業概念無土農業

觀光農業

外向型農業立體農業

設施農業都市農業

精準農業

生態農業10/13/202333生態農業(中國)生態農業的定義

是按照生態學和經濟學規律,因地制宜地設計、組裝、調整和管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系統工程體系。生態農業與有機農業和區別

(1)生態農業是一個原則性的模式而不是嚴格的標準。(2)生態農業是有機農業與無機農業相結合的綜合體,

10/13/202334生態農業的特點

綜合性多樣性高效性持續性10/13/202335中國特色的生態農業模式北方“四位一體”能源生態示意圖廚房豬場溫室大棚氧氣二氧化碳沼氣池糞尿有機肥料沼氣10/13/202336北方“四位一體”庭園生態工程10/13/202337南方“豬沼果”能源生態模式10/13/202338二、農業的特征(一)農業的本質特征——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相互交織。10/13/2023391、農業的自然再生產過程

農業的自然再生產,是指生物依靠自然環境和自身的生活機能而進行的自然生長發育過程,即生物有機體同自然環境之間不斷進行物質能量交換和轉化的過程。10/13/2023402、農業的經濟再生產過程農業的經濟再生產,是指構成一定生產關系的人使用一定的勞動工具,利用農業生物有機體的生命機能,生產出人類所需要的各種產品。10/13/2023413、農業的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的關系自然再生產過程與經濟再生產過程彼此結合,相互交織自然再生產的結果與經濟再生產的目的一致自然再生產是經濟再生產的基礎經濟再生產對自然再生產起主導作用

10/13/202342

(二)農業的一般特征1、土地是農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產資料2、農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3、農業生產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很大4、農業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不一致

5、農業生產在空間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6、農業生產具有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10/13/202343三、農業的歷史演變在人類300萬年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農業的歷史大約只有1萬年。在出現農耕前的漫長歲月里,人類依賴采集和漁獵為生。當“采樹木之實”遠不能滿足人類基本生活的需求時,為了生存,人類逐步學會馴化植物和動物,擺脫了完全依靠采集和狩獵為生的方式,開始了農業生產。在以后的漫長歲月里,農業隨著生產工具、生產技術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斷改進而不斷發展。10/13/202344原始農業約7000年傳統農業現代農業二戰以后的發達國家古代農業奴隸社會-1850近代農業1850-194510/13/202345農業生產發展經歷的4個階段

階段原始農業古代農業近代農業現代農業時間約1萬年前至公元前500年;歷時約7500年。公元前500年至1800年;歷時約2300年。始于產業革命而止于20世紀中期,歷時約150余年。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農業。標志刀耕火種,耒耜和木、石鋤的使用。冶鐵技術的發明,鐵制農具的問世。瓦特蒸汽機的使用。農業機械化、農業化學、生物科學、信息技術等迅速發展特點使用木石農具、砍伐農具占重要地位,生產工具簡陋落后,生產水平低下,生產技術建立在直接粗淺的經驗上,是一種掠奪式農業。使用鐵、木農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風力和自然肥料,主要憑借直接經驗從事生產活動的農業。又常稱之為傳統農業。以半機械化和機械化的農機具為生產工具,形成了科學的農業生產技術體系,結束了農業自給自足的歷史,開始進入了商品經濟時代。依靠機械、化肥、農藥、水利灌溉、生物和信息等技術,由工業部門提供大量物質和能源,主要從事商品生產的農業。10/13/20234610/13/20234710/13/202348我國傳統農業曾領先世界一千多年,對人類作出過重大貢獻。正如國外一些學者評論:“歐洲人還在用木犁的時候,這里就已經使用鐵犁了。”10/13/202349一、原始農業

原始農業階段指的是從人類擺脫了采獵生活并能

依靠自己勞動來增加食物的時候起,直到畜力使用

和鐵制農具出現以前這一漫長歷史時期的農業。

新石器時代

——鐵器工具出現前,歷時約7000年

特征???

10/13/202350基本特征:生產力水平低下,以石器、棍棒為工具;刀耕火種、廣種薄收的粗放耕作;主要是采集經濟,靠天吃飯、掠奪式經營突出成就:野生動植物的馴化10/13/202351二、傳統農業(古代農業和近代農業的統稱)

傳統農業階段指的是從畜力和鐵制農具出現以后到大機器使用以前這一歷史時期的農業。分為:古代農業和近代農業兩階段1、古代農業

特征???10/13/202352基本特征:鐵制工具,人畜力為動力;生產技術主要來自直接的經驗;物質和能量在農業內部循環;自給自足的經濟為主

10/13/202353重大成就:精耕細作,用地和養地相結合,基本上維持了自然生態平衡,環境污染較少。世界有的國家19世紀結束了傳統農業時代,有的國家至今仍在延續10/13/2023542、近代農業(19世紀中葉-20世紀40年代)基本特征:半機械和機械化農具開始采用近代自然科學和農業科學技術分工開始發展向商品化、社會化農業轉化農業企業出現10/13/202355(三)現代農業:

資本主義產業革命——20世紀。尤其是二戰以后。基本特征:農業機械為生產工具;以石油、電力為動力;物質循環和能源轉化是開放式循環技術體系建立在科學技術基礎上,用于指導農業生產和實踐

10/13/202356現代農業的成效(1)土地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單位:kg/公頃)

法國1946年1978年小麥單產16355050玉米單產12905200甜菜單產265204405510/13/202357(2)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率較高

美國1910年1930年1979年農產品商品率70%85%99.1%10/13/202358(3)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消滅城鄉差別

1975年日本農戶戶均收入341.4萬日元城市戶均收入289.7萬日元10/13/202359原始農業階段傳統農業階段現代農業階段刀耕火種撂荒制土地利用率很低畜力和鐵制農具輪種制土地利用率提高18世紀歐洲農業革命機器、化肥投入資金、技術、種植等集約化程度提高10/13/202360

農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內容不同原始農業是憑人類的本能向大自然乞討的農業傳統農業是憑人類的感性經驗向大自然索取的農業現代農業是科學技術使自然和人類和諧發展的農業10/13/202361第二節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一、基礎論二、對農業基礎論的再認識三、農業在不同國民經濟發展階段中的地位10/13/202362一、基礎論(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1、提出和形成

2、“基礎論”的理論論證農業是人類生存之本,衣食之源農業是社會分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農業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獨立與發展的基礎)正確理解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這一客觀規律10/13/202363二、對農業基礎地位的再認識(一)“四大貢獻”論(農業的經濟作用)

產品貢獻要素貢獻

市場貢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