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鋼支撐支護總結資料講解_第1頁
基坑鋼支撐支護總結資料講解_第2頁
基坑鋼支撐支護總結資料講解_第3頁
基坑鋼支撐支護總結資料講解_第4頁
基坑鋼支撐支護總結資料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基坑鋼支撐支護總結基坑鋼支撐支護總結基坑支護是為保證地下結構施工及基坑周邊環境的安全,對基坑側壁及周邊環境采用的支擋、加固與保護措施。1、基坑支護特點基坑支護工程是個臨時工程,設計的安全儲備相對可以小些,但又與地區性有關。不同區域地質條件其特點也不相同。基坑支護工程又是巖土工程、結構工程以及施工技術互相交叉的學科,是多種復雜因素交互影響的系統工程,是理論上尚待發展的綜合技術學科。由于基坑支護工程造價高,開工數量多,是各施工單位爭奪的重點,又由于技術復雜,涉及范圍廣,變化因素多,事故頻繁,是建筑工程中最具有挑戰性的技術上的難點,同時也是降低工程造價,確保工程質量的重點。工程實踐證明,要做好基坑支護工程,必須包括整個開挖支護的全過程,它包括勘察、設計、施工和監測工作等整個系列,因而強調要精心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基坑支護工程包含擋土、支護、防水、降水、挖土等許多緊密聯系的環節,其中的某一環節失效將會導致整個工程的失敗。相鄰場地的基坑施工,如打樁、降水、挖土等各項施工環節都會產生相互影響與制約,增加事故誘發因素。在支護工程設計中應包括支護體系選型、圍護結構的承載力、變形計算、場地內外土體穩定性、降水要求、挖土要求、監測內容等,應注意避免“工況”和計算內容之間可能出現的“漏項”,從而導致基坑失誤。在施工過程中,尤其在軟土地區中施工時,應該認真研究合理安排好挖土的方法,以及支撐與挖土的配合,將會顯著地減少基坑變形和基坑支護事故的發生。(7)基坑支護工程造價較高,但又是臨時性工程,一般不愿投入較多資金。可是,一旦出現事故,處理十分困難,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往往十分嚴重。(8)基坑支護工程施工周期長,從開挖到完成地面以下的全部隱蔽工程,常需經歷多次降雨、周邊堆載、振動、施工不當等許多不利條件,其安全度的隨機性較大,事故的發生往往具有突發性。2、常見的基坑支護型式主要有:(1)排樁支護,樁撐、樁錨、排樁懸臂;(2)地下連續墻支護,地連墻+支撐;(3)水泥擋土墻;(4)鋼板樁:型鋼樁橫擋板支護,鋼板樁支護;(5)土釘墻(噴錨支護);(6)逆作拱墻;(7)原狀土放坡;(8)基坑內支撐;(9)樁、墻加支撐系統;(10)簡單水平支撐;3、石家莊地鐵1號線北宋站工程概況3、工程概況北宋站位于中山東路與建華大街交口處,沿中山路東西向布置。為1號線與遠期4號線換乘車站,采用T型換乘方式。車站起點里程K14+607.530,車站終點里程K14+835.190,車站總長227.66米,標準段寬度22.1米,盾構端頭井段寬度25.6米。車站采用明挖蓋挖結合方法施工,蓋挖段為北宋站第四施工段,采用半逆作法施工,蓋挖段位于中山東路與建華大街交匯處,起點里程K14+672.513,終點里程為K14+708.513。由于車站主體屬于深基坑,在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基坑的整體穩定,采用圍護樁與鋼支撐結合的形式進行基坑支護。其中鋼支撐的使用方法是對基坑整體穩定性的重要影響因素。通過設計計算,北宋站為三道鋼支撐的設計形式,見圖1圖1北宋站主體鋼支撐剖面圖2、工程水文地質情況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⑴工程地質a.工程地質本標段北宋站所在地層主要有素填土、粉細砂、粉質粘土、細中砂。b.不良地質作用及特殊性巖土根據現場勘察和區域資料分析,本標段范圍內對工程有不利影響的特殊性巖土除有填土層和濕陷性黃土分布外,未發現膨脹土、風化巖及殘積土等特殊性巖土分布。人工填土:沿線區域內地表普遍分布有人工填土層。填土厚薄變化大,堆積時間短,結構松散,土質很不均勻,力學性質差,穩定性較差。新近沉積層:北宋站局部存在新近沉積的粉細砂、黃土狀粉土,新近沉積層由于沉積時間較短,因此具有承載力低、變形大、有濕陷性等特點,可能會產生較大的不均勻沉降,對北宋站基坑支護及主體施工有較大的危害。中粗砂(含卵石)及卵石層:勘探過程中發現的卵石層最大粒徑為100mm,—般粒徑為20~70mm,粒徑大于20mm的顆粒占10~20%,亞圓形,中粗砂填充,局部含砂質膠結。根據區域資料顯示,卵石層中局部可能存在漂石。濕陷性黃土狀土:北宋站沿線平均8m以上普遍分布,經判定場地濕陷類型為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地基的濕陷等級為丨級,具輕微濕陷性。⑵水文地質地表水本標段未穿越主要地表水體。地下水根據收集線路附近地下水位資料,由于地下水開采較為嚴重,擬建石家莊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沿線45m深度范圍內地下水類型以潛水為主。本標段北宋站范圍地下水位埋深約48m,水位標高約17m。含水層為含卵石粗砂層。根據地質勘查報告,本標段站體及區間均未進入潛水層,未見上層滯水,施工時不需降水施工。但由于大氣降水、管道滲漏等原因,沿線不排除局部存在上層滯水的可能性,因此設計施工時須考慮上層滯水對工程的影響2.2工程地質評價從區域地質構造特征、新構造運動、歷史地震背景、不良地質作用及特殊巖土等分析,擬建場地區域穩定性、場地穩定性均良好,適宜修建地鐵。3、設計參數3.1圍護結構參數車站主體結構為兩層三跨矩形框架,總長227.66m,標準段寬度為20.7m,標準段采用明挖順作法施工,蓋挖段采用半逆做法施工。圍護結構采用鉆孔灌注樁+鋼管支撐形式⑴圍護樁車站盾構端頭井圍護結構采用800@1200mm鉆孔灌注樁、標準段圍護結構采用800@1300mm鉆孔灌注樁樁頂設冠梁。⑵鋼支撐基坑豎向設置三道支撐,第一道鋼支撐采用①609型號t=12mm的鋼支撐,第二、三道第二、三道鋼支撐采用①630mm、t=16mm的鋼支撐。鋼管支撐分節制作,管節間采用法蘭盤螺栓連接。標準段第一道支撐水平間距6m(圖2),第二、三道支撐水平間距3m(圖3)。圖2北宋站第一道鋼支撐1■場----=-圖3北宋站第二、三道鋼支撐鋼支撐兩端分為活絡端與固定端,固定端緊密貼合鋼圍檁,鋼支撐施加壓力時在活絡端的活絡頭上施加壓力,并用鋼楔子緊密楔入。⑶鋼圍檁圍檁采用雙拼工45b型鋼,鋼圍檁應連續封閉、交圈,基坑角處應剛性連接;角撐處圍檁背后需增設抗剪蹬;鋼圍檁和樁應密貼。鋼牛腿三角托架采用L80*8角鋼加工焊接制作而成。每個鋼牛腿采用兩個脹管螺栓固定于圍護樁上,每根圍護樁設置一個鋼牛腿。鋼圍檁吊裝就位,并將其與圍護樁上的預埋鋼板焊接在一起,焊接強度必須承受橫撐自重荷載兩倍以上。鋼支撐軸力設計值鋼支撐的選擇及支撐設計軸力見表1,支撐施加預應力值為支撐設計軸力的50%。支撐位置第一道鋼支撐第二道鋼支撐第三道鋼支撐預加軸力設計軸力預加軸力設計軸力預加軸力設計軸力西端頭斜撐11022071014208201640精品文檔150013601200精品文檔150013601200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標準段直撐1352708501750750蓋挖段直撐8801760680東端頭斜撐1102206601320600表1北宋站鋼支撐設計軸力表注:軸力的單位為kN/m,其中m的方向是指鋼支撐水平間距方向,鋼支撐附加豎向施工荷載不得大于0.5KN/m。4、施工工藝流程圖4施工工藝流程圖5、鋼支撐施工中應該注意的內容:5.1鋼支撐安裝的容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精品文檔精品文檔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1)支撐兩端的標高差:不大于20mm及支撐長度的1/600;(2)支撐撓曲度:不大于支撐長度的1/1000;(3)支撐水平軸線偏差:不大于30mm;(4)支撐中心標高及同層支撐頂面的標高差:±30mm。5.2鋼支撐施工中應該注意的內容:1、膨脹螺栓打設定位前,需進行基坑兩側位置測量,避免鋼圍檁安裝后兩端高度不同,造成鋼支撐偏心受壓。2、在樁體打設膨脹螺栓前定位時,結合主體中板、底板位置進行適當調整,防止中板、底板施工過程中由于鋼支撐位置造成施工不便。3、安裝三腳架前,將噴射混凝土面進行找平,防止出現膨脹螺栓受力不均,三腳架傾斜等情況。4、在鋼圍檁上焊接鋼托架時根據鋼支撐固定端及活絡端高差,決定焊接位置。5、鋼支撐吊裝安放前確定是否有軸力計,防止遺漏,影響基坑穩定性監測。6、鋼支撐安裝前,清掃鋼托架,避免上端有雜物,影響鋼支撐整體受力。7、鋼支撐施加軸力后,將鋼楔子緊密楔入,防止千斤頂卸力后鋼支撐軸力不足。8、鋼支撐應加強日常監測,根據監測結果,發現異常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同時,監管好鋼管支撐的安全,堅決杜絕危害支撐安全事件的發生。9、鋼圍檁上應布置放脫落卡口,嚴防因圍護變形或施工撞擊而產生脫落事故(一撐二托三懸掛)。10、鋼支撐拆除時,在對應板層結構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才能拆除支撐。用鏈條葫蘆將鋼支撐吊起,在活動端設千斤頂,施加軸力至鋼楔塊松動,取出鋼楔塊,逐級卸載至取完鋼楔,再吊下支撐。避免預加應力瞬間釋放而導致結構局部變形、開裂。鋼支撐分節拆除后轉運至指定場地堆放。6、鋼支撐軸力的計算方法:鋼支撐軸力頻率讀數的測量由軸力計及頻率讀數儀組成,軸力計在架設鋼支撐前安放在鋼支撐固定端與鋼圍檁間。軸力計的工作原理是:當軸力計受軸向力時,引起彈性鋼弦的張力變化,改變了鋼弦的振動頻率,通過頻率儀測得鋼弦的頻率變化,即可測出所受作用力的大小。一般計算公式如下:P=KAF+bAT+B式中:P—支撐軸力(kN)K—軸力計的標定系數(kN/F)F一軸力計輸出頻率模數實時測量值相對于基準值的變化量(F)b—軸力計的溫度修正系數(kN/C。)T一軸力計的溫度實時測量值相對于基準值的變化量(C。)B一軸力計的計算修正值(kN)注:頻率模數F=f2X10-37、各種因素對鋼支撐軸力變化影響的分析在施工監測過程中,監測鋼支撐軸力變化的儀器為軸力計與頻率讀數儀。軸力計將鋼支撐所受軸力轉換為頻率,通過頻率讀數儀來進行讀數,再通過頻率帶入方程來計算鋼支撐所受軸力。地表沉降則使用電子水準儀進行觀測。7.1鋼支撐施加軸力與地表沉降間的關系由于圍護樁主要承受來及基坑邊的土側向土壓力,在基坑開挖過程中,由于基坑內部土被逐步挖走,圍護樁的受力情況由四周的受力平衡變為單側受力。如不及時進行基坑支護將使基坑兩側土擠壓圍護樁導致圍護樁發生變形。導致基坑周邊土體沉降,嚴重影響周圍道路及管線安全。表二為為北宋站部分基坑開挖臺賬。表三為北宋站東區部分地表沉降觀測點情況及鋼支撐施加壓力

時間,數據采集自位于北宋站東區K14+777.893、K14+788.893的地表沉降觀測點DB-13-01、DB-14-01。表二北宋站基坑開挖臺賬里程開挖開始時間開挖結束時間K14+777.8932014年3月6日2014年3月10日K14+788.8932014年3月1日2014年3月9日表三DB-13-01、DB-14-01地表沉降觀測點地表沉降情況及鋼支撐加壓時間日期測點編號初始高程(m)本次高程(m)鋼支撐編號累計變量(mm)本次變量(mm)變形速率(mm/d)2014年3月1日DB-13-0168.599168.59799/-1.04-1.11-0.07-0.072014年3月2日DB-13-0168.599168.59865Z1-24-1.11-0.450.660.662014年3月3日DB-13-0168.599168.59775Z3-60-0.45-1.35-0.9-0.92014年3月4日DB-13-0168.599168.59764Z2-60-1.35-1.46-0.11-0.112014年3月5日DB-13-0168.599168.59735Z3-58Z3-59-1.46-1.75-0.29-0.292014年3月DB-13-0168.599168.5983-1.75-0.80.950.956日DB-14-0168.5924668.59212Z1-230-0.34-0.34-0.34

2014年3月DB-13-0168.599168.59732-0.8-1.78-0.98-0.987日DB-14-0168.5924668.59167/-0.34-0.79-0.45-0.452014年3月DB-13-0168.599168.59694Z2-58-1.78-2.16-0.38-0.388日DB-14-0168.5924668.59232Z2-59-0.79-0.140.650.652014年3月DB-13-0168.599168.59712Z2-57-2.06-1.980.080.089日DB-14-0168.5924668.59078Z3-57-1.01-1.68-0.67-0.672014年3月DB-13-0168.599168.59637-1.98-2.73-0.75-0.7510日DB-14-0168.5924668.59063Z3-56-1.68-1.83-0.15-0.15由表二中可知北宋站K14+788.893處基坑于2014年3月1日開始開挖。開挖過程中由于在第一道鋼支撐處的土層為粉質粘土,由于土的可塑性較強,結合性較大,既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而不會對周圍地表沉降產生影響,所以在表三中2014年3月1日的地表沉降變化較小僅為-0.07mm。當2014年3月2日架設第一層鋼支撐架設并施加軸力后由于粉質粘土的可塑性,基坑周邊的地表沉降穩定標高略有升高,3月3日基坑開始大面積開挖,但因為開挖施工面已經到達粉細砂土層,粉細砂的承載能力、塑性、結合性遠不及粉質粘土。所以在3月3日地表沉降較大,沉降量為-0.9mm。隨著鋼支撐的大量架設及施加軸力,沉降觀測點高程有所升高,高度為0.95mm。2014年3月6日K14+777.893處基坑開挖,3月7日同樣由于開挖至粉細砂,導致地表沉降較大降量為-0.98mm,在3月8日開始對基坑進行支護,基坑周圍的地表觀測點地表沉降速率開始降低,直至趨于穩定,每日變化量均為0.5mm以內。沉降量最大值為-0.98mm高程升高高度最大值為0.95mm。由數據分析后得出結論,由于石家莊地質結構的特點,基坑開挖至第一道鋼支撐位置,此時由于開挖斷面位置土質為粉質粘土,土的結合性較好、承載能力較高,如未及時架設鋼支撐,不會迅速影響基坑周圍土體沉降。當基坑開挖至二三道鋼支撐時,由于開挖斷面位置土質為粉細砂,土的結合性較差。承載能力較低,加之圍護樁埋入土的深度減少,側向土壓力增大,導致基坑周圍土的沉降變形較大。必須及時架設鋼支撐并按設計要求施加軸力以保持基坑周圍土體穩定。結構主體澆筑混凝土施工對鋼支撐軸力頻率的影響第七施工段底板與2014年3月24日開始澆筑,3月26日澆筑完成共澆筑C40P8混凝土732立方米,澆筑方式為汽車泵泵送。圖7.1為澆筑混凝土前后第一道鋼支撐及第二道鋼支撐軸力頻率變化情況。圖7.1由圖7.1可知Z1-24鋼支撐軸力頻率在3月24日至3月26日期間明顯降低,其原因為我方第七施工段底板混凝土為混凝土泵車泵送的澆筑方式,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泵車、混凝土罐車混同時停靠在基坑邊緣,對基坑邊緣的土產生壓力,導致圍護樁承受的側向土壓力增大,導致鋼支撐受力增大此時鋼支撐軸力頻率為1700.8hz――1688.8hz。當底板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由于基坑周圍沒有了混凝土泵車及罐車的壓力,土壓力回歸正常值,所以鋼支撐軸力頻率變化恢復至正常值此時鋼支撐軸力頻率為1729.3hz――1735.3hz,待混凝土養護到達7d,混凝土強度達到75%。軸力頻率開始增大,鋼支撐所受壓力減小。由于第七施工段底板強度達到拆除鋼支撐所需強度要求,即對第七施工段Z3-60、Z3-61、Z3-62、Z3-63于2014年4月2日進行拆除,以便進行負二層側墻、中板防水及結構施工。從鋼支撐軸力頻率表上可知拆除鋼支撐前頻率穩定維持在1828.0hz至1834.5hz之間4月2日鋼支撐拆除后由表可知鋼支撐頻率穩定維持在1694.5hz至1699.5間。由此可知主體施工會使鋼支撐軸力減小。鋼支撐的拆除會使臨近鋼支撐所受軸力增大。圖7.2為鋼支撐軸力間關系。圖7.27.3臨近鋼支撐施加軸力對已施加軸力的鋼支撐軸力頻率的影響圖7.3由表二可知,Z3-58于2014年3月5日架設并施加軸力,其小里程方向的Z3-57于2014年3月9日架設并施加軸力。下表為Z3-57號鋼支撐施加軸力對Z3-58號鋼支撐所受頻率及軸力的變化影響情況的前后對比。由圖7.3可知在3月7日至3月9日期間Z3-58號鋼支撐受力情況穩定,Z3-58鋼支撐軸力頻率為1824.3hz,第二層的Z2-58號鋼支撐軸力頻率為1710.3hz。當3月9日架設Z3-57完成后的兩天中鋼支撐軸力計頻率升高并穩定保持在1832.0hz至1836.4hz之間,第二層的Z2-58號鋼支撐軸力頻率也同時升高并穩定保持在1715.4hz至1722.9hz之間。鋼支撐所受軸力降低。—*——*—Z3-53-■~Z2-58600580560540520500480460440420400圖7.4由于鋼支撐的軸力直接施加在鋼圍檁上,鋼圍檁與噴射混凝土面緊密貼合,鋼支撐的軸力最終分散在鋼圍檁與噴射混凝土的接觸面上。由于排樁效應,在同一鋼圍檁上受側向土壓力的鋼支撐數量增多,所以所受力減小,軸力計讀數增大。圖7.4為Z2-58與Z3-57軸力變化關系圖。7.4溫度對鋼支撐軸力頻率的影響

Z2-58圖7.5鋼支撐的主要材料為Q235鋼材,鋼的受溫形變量比較大,由于我標段位于石家莊地區,石家莊地區石家莊市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東緣,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太陽輻射的季節性變化顯著,地面的高低氣壓活動頻繁,四季分明,寒暑懸殊。尤其是4月份氣溫回升快,早晚溫差較大,在所觀測的4月份氣溫中,2014年4月9日溫差最大,最咼氣溫為零上29C。,最低氣溫為零上10C。。所以在4月9日密集監測北宋站Z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