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文言文真題(含答案)_第1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真題(含答案)_第2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真題(含答案)_第3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真題(含答案)_第4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真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沖刺中考?閱讀系列中考復習?文言文閱讀訓練

答題方法指導及真題實戰(一)★答題方法指導★文言文閱讀是中考常考文體之一。中考文言文文常見考點如下:1.作者作品、文學常識。2.能正確解釋文言實詞、虛詞。3.準確翻譯句子,把握關鍵句。4.能準確斷句(劃分朗讀節奏)。5.能準確理解內容并篩選概括信息。6.能準確分析人物形象,整體把握文章思想。7.能準確評析人物、語言、寫法并結合選文談感悟、啟示。文言文閱讀答題策略

1.作者作品、文學常識。可結合課本加強對作者作品基礎知識的識記。2.解釋文言詞語題。這類題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及重點虛詞含義。而這些文言實詞虛詞基本上都是書上的課下注釋。因此需要把書上的字詞注釋掌握好。3.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要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后,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朱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4.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5.人物形象分析題:人物形象分析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A從正面描寫分析人物形象。(即通過文本中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等重點語句,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B從側面描寫分析人物形象。(即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來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C從評價性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議論句)D通過剖析事件分析人物形象。6.評價感悟題要在讀懂短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選文內容談自己的感悟、啟示。★真題實戰★真題實戰(一):2019年連云港市語文中考試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本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節選自《出師表》)【參考譯文】:【甲】我原本一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只想在亂世里茍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間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中來拜訪我。向我詢問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而同意為先帝奔走效力。后來遭遇失敗,我在軍事失利之際接受任命。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乙】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毎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宦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節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有刪改)【參考譯文】:【乙】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潁川(河南禹州)的徐庶與諸葛亮關系甚好,說確實是這樣。適逢先帝劉備駐扎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這個人,是人間臥伏著的龍啊,將軍可愿意見他?”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徐庶說:“這個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將軍你應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于是劉備叫旁邊的人退下,說:“漢室的統治崩潰,奸邪的臣子盜用政令,皇上蒙受風塵遭難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任,想要為天下人伸張大義,然而我才智與謀略短淺,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現在還沒有罷休,您認為該采取怎樣的辦法呢?”9.解釋下面加點詞。(1)躬耕于南陽______(2)先主器之______(3)先主遂詣亮______(4)孤不度德量力______【答案】(1)親身、親自(2)器重、看重(3)往、到、拜訪、訪問(4)衡量、估計、推測、考慮【解析】9.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題中的“躬”是“親自”;“度”是古今異義詞,“估計、推測”的意思。10.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答案】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解析】10.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破句”的現象。語句“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的意思是:這個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訪,不可以委屈他上門來,將軍你應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據此正確的句讀是: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1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2)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答案】11.(1)先帝沒有因為我身份低微見識淺陋(而看輕我),親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訪我。(2)但是我的志向還沒有罷休(停止),您認為該采取怎樣的計策呢?【解析】11.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1)句中的“以(因為)、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見識短淺)、猥(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駕屈就)、顧(探望)”幾個詞是賦分點;(2)句中的“猶(尚且,還)、謂(認為)、計(計策)、安(怎么)”幾個詞是賦分點。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12.甲乙兩文都寫到了“三顧茅廬”這一史實,諸葛亮為何要在“三顧”“三往”后才見劉備?【答案】12.①諸葛亮被劉備的真心誠意感動;②諸葛亮被劉備的禮賢下士、渴求人才打動(猥自枉屈);③諸葛亮認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輔佐劉備,施展才華實現抱負。【解析】12.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揣摩人物的心理。諸葛亮之所以沒有出山,主要原因是沒有遇到明主。之所以諸葛亮在劉備“三顧”“三往”后才相見,是因為諸葛亮被劉備的真心誠意所感動,認為劉備是一個禮賢下士、渴求人才有道明君,自己可以施展才華實現自己人生抱負了。這可從文章中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毎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可以看出來。據此理解作答。真題實戰(二):江蘇省淮安市2019年初中畢業考試語文試題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第7-11題。【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換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選自諸葛亮《誡子書》【乙】吾欲汝曹①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結縭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龍伯高③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④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⑤;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⑥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訖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⑧輒切齒,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選自馬援《誡兄子嚴敦書》有刪節)【注釋】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結縭:父母送女兒出嫁,給她結好帶子,戴好佩巾。③龍伯高:名述,字伯高。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⑤清濁無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惡。⑥謹敕:謹慎端整。⑦本句比喻相差不遠:鵠:天鵝:鶩:鴨子。⑧郡將下車:指郡守初到任。7.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只標一處)(2分)申父母之戒【答案】申/父母之戒【解析】7.謂賓之間斷開。8.解釋文中加點詞語.(4分)①非學無以廣才 ②意與日去③樂人之樂 ④數郡畢至【答案】8①使……增長 ②離開 ③以……為樂 ④全,都【解析】8.“廣”、"去"源于《誡子書》重點字詞,需要關注“廣"的使動,“樂”源于《醉翁亭記》:“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畢”源于《口技》:“群響畢絕”。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①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譯文: ②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譯文: ③吾常為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譯文: 【答案】9.①心緒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生活節儉來培養高尚的品德。②學習必須靜下心來,才干須要勤學苦練。③我常常替他寒心,這就是我不希望子孫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孫效仿他)。【解析】9.①“以”需要譯為“來”,注意“修身”與“養德”的翻譯。②注意“夫”句首發語詞可不譯。③“常”譯為“常常、時常”,“為"譯力“替",“是以"按句式譯為“這是……的原因”,“效”譯為“效法、效仿”,以上均能在課內文言《出師表》《送東陽馬生序》《治水必躬親》重點字詞中找到。10.“靜”對于做人與學習有挪些意義?請根據【甲】文內容簡要概括。(4分)【答案】“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不安靜就不能為遠大志向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置于寧靜中研宂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枳累的,不下功夫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點明了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以及對做人與學習的意義。【解析】10.考查內容概括,要在深刻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歸納概括。11.這兩篇誡勉子侄的書信有不少說理技巧,請說說你從學到了哪些。(4分)答: 【答案】11.甲文先運用對比論證,將“夫學須靜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