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理景觀視角下的南京古今風貌保護研究
1合理利用景觀資源保護和發展古代風貌自然地理結構是首都起源的搖籃,也是首都發展的基本框架,也是形成現代城市景觀特色的基地。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是在自然景觀的結構體系中進行的。如果它破壞了首都的基本自然結構,就會討論首都的歷史建筑和街區的保護,這失去了重要意義。古都景觀作為一種直觀的歷史留存,是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文化和技術等多種因素長期作用、積淀和演化而形成的,其中地理環境提供了古都景觀建立與發展的基地,而地理景觀基質則是古都景觀形成中最具穩定性、繼承性、持久性和生命力的力量。李四光在論文《風水之另一解釋》中指出:“就是一個極小的村落,一條道路的存在,只要仔細的考察,往往能找出地下的原因出來。比如一個小折皺;或是一個地層中的小裂縫;或是一層特別的巖石的露頭,都可為收集居民的原因。常在實地調查地質的人,都知道這種奇怪的事實?!叵碌姆N種情形有左右地上居民生活狀態的勢力。那種勢力的作用,常連亙不斷。它的影響雖然不能見于朝夕,然而積久則偉大而不可抗。人類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怎樣能逃脫這種熏陶作育的勢力?”本人在參與南京的城市古都景觀保護規劃工作中發現:目前古都風貌保護規劃研究往往是從建筑學角度出發,從保護單體文物建筑,擴展到歷史街道,再擴展到整體歷史城市,以歷史個體或群體的建筑空間保存來研究古都風貌保護規劃。而缺少對產生歷史城市的自然環境變遷分析,以及相應的從地理格局角度研究的古都風貌規劃。即使對于個別河流或地貌的保護,也缺少整體系統自然環境面貌格局分析研究。因此,必須依順自然山水系統脈絡的調查古跡遺存現狀,考察分析目前古都風貌保護與現代城市建設主要沖突地段在哪里?現存文物建筑和歷史街區周圍的自然環境保護情況?分析體現古都風貌特征的重要河流和山脈。探討以地理格局研究南京歷史階段城市景觀“演替”過程,研究古都景觀形成的地理成因和動力,以地理學“格局、過程、尺度”研究古都歷史景觀概況。探討建立以地理景觀為視角的古都風貌研究思路新框架。McHarg在著作《DesignwithNature》中提出應用生態學觀點進行環境設計,合理的規劃實質是研究如何有效地使用資源問題;在城市區域景觀規劃中,不僅要知道城市的位置,而且要理解城市的自然形態和特征,用生態學理論研究城市生態系統和有關區域土地的自然狀況,從而確定土地最佳利用方式。Sauer在《ForwordtoHistoricaGeography》指出從人地相互關系角度才能深刻了解一個地區的性質;地方景觀結構和功能有它們的發展、變化和完善的過程,人類文化的變化引起景觀序列的變化。J.ESpencer和W.L.Thomas的《IntroducingCulturalGeography》以地理環境為基礎來研究歷史,也使地理學從時間過程中研究人地關系,分析城鎮的起源和發展,探究使人類與自然保持可持續發展。F.Steiner著作《AnEcologicalApproachtoLandscapePlanning》、R.T.Forman著作《LandMosaics》中提出為了實現地理生態區域內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地理景觀系統的總體規劃是極其重要的。對原有景觀要素的優化組合并且構建新的格局,形成人文建設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環境景觀。2歷史城鎮景觀格局的修復古都各個歷史階段城市景觀的發展延續和積淀,皆有其基本內在的地理格局影響,正是地理格局的延續使歷史古都發展具有獨特深厚的景觀傳統。因此,需要探尋現狀山脈河流系統之中,古都文化景觀格局的時空變化和演替規律。古城發展初期非理性的成份較多,其與現代城市相比,具有自由延伸的人文感情,更為接近大自然。對歷史城鎮空間、平面的歷史演進過程研究表明,城鎮的正常衍化和穩定需要有一個內核來保持;只要這個內核基本保持不變,該城鎮的特色就會一直保持下去。這個內核應該是該城市的基本地理格局,也可是歷史上幾個特別意念的街區,這需要眼光感覺敏銳和思想深邃的設計師找出歷史城市的核心部件,進而重新解釋、整理、改進,應用到歷史城鎮景觀規劃設計中。研究依順自然山水系統脈絡分析歷史時期城市格局,分析體現古都風貌特征的重要河流和山嶺。地理景觀系統之中的歷史城市起源和發展的“地理關鍵內核”的認定和尋求,將對城市特色繼承有重要作用。2.1古代城市景觀公元221BC,三國時期諸葛亮與孫權策馬察看南京地理形勢,這里山脈圍合地域,江河形成天險,很適合于當時戰爭頻繁的軍事形勢,評價道:“虎踞龍盤,真乃帝王之宅!”。南京古都景觀依托地理格局是3條山脈、2條河流和3個湖泊,南京從其誕生到后來城市幾次大的變化都是依據這個的自然地理系統格局而構思規劃(圖1,圖2)。3條山脈,即北部幕府山至獅子山脈絡,海拔130~286m,沿長江南岸向西延續,古代在該系列山嶺多處建有戰略城堡,有“白石壘”“幕府”“石頭城”等,其中最著名的軍事要塞是石頭城。中部脈絡由鐘山延伸向西經北極閣抵達長江邊,海拔32~486m,古代順應這系列山嶺建設城墻、寺廟、山莊、園林等;這個第二道系列山嶺之中形成小型盆地。連綿山巒是古代城市北部的依托,以南至雨花臺丘陵之間大約3000m,為平坦相望的秦淮河沖積谷地,海拔在40m以下?,F在這系列山嶺依然是影響南京市區最重要的地貌景觀。南支繞城東南部,牛首至祖堂山脈絡,海拔95~382m,古代是游覽勝地。牛首山有自然雙峰突起,位于城廓中軸線南端,東晉時期被宰相王導指定為城市“天闕”,意思是城門前兩座天然石華表(圖3)。2條河流,即秦淮河和金川河;各自在市區南北部形成2個沖積平原。河道水系與古都城結構位置關系密切,河流是古代城市邊界,也是交通、商貿、文化繁榮的重要樞紐(圖4)。3個湖泊,即玄武湖、莫愁湖和燕雀湖。玄武湖直接影響古代城市生態環境和園林景觀,甚至軍事防御。莫愁湖明朝以后才作為游覽勝地,燕雀湖是六朝時期貴族別墅聚集居住地,明朝被填埋大部分。六朝建康城市景觀充滿了風景園林文化,當時城市規劃設計強調審美重于使用功能,城市景觀在平緩逶婉的山水之間,含蓄雋永,寓意深長。2000多年以來,南京城經歷過許多次戰亂浩劫和大屠殺。作為中國歷史古都,它更多的不是征戰勝利的炫耀,而是一座寫滿歷史悲劇痕跡的城市。史籍記載或詠頌的壯麗樓閣早已蕩然無存,但是順因“虎踞龍盤”山川地貌的歷代都城格局依稀可循(表1)。2.2景觀格局研究南京古都地理保護主要在于2個方面:①確定歷史城市與自然融合的景觀空間格局,保護古都賴以生存的地理脈絡環境,這是形成古都特色的基礎。②保持古都歷史時期人地關系發展諧調的軌跡,這是延續古都文脈的基礎。南京歷史上著名的“虎踞龍盤”自然地貌,對于南京城市景觀和歷史文化影響很深刻。六朝時期鐘山是景觀審美的象征,石頭城是城市起源歷史象征。現代景觀規劃首要目標是保護鐘山風景主體的天然地貌和生態植被,保持鐘山其雄健挺秀的簡潔輪廓,保持鐘山與玄武湖之間的山水相依的空間;石頭城則是保護其滄桑的真實歷史歲月痕跡。保持南京城市自然地理格局系統的3條山脈和3條河流景觀和2個湖泊。順延這些地理脈絡,探討以景觀生態學原理對于目前城市景觀結構的引導和控制,以及探討GIS支持下建立景觀格局評價模型。以山脈和河流系統網絡為基礎,確定歷史城市與自然融合的景觀空間格局,優化城市景觀系統功能。以地理格局和景觀生態學的要求,提出控制建筑高度、規模、密度,道路線型、強度等城市建設指標(以往這些指標是建筑空間分析制定的)。保持山體輪廓的連續性,保持河流水網的完整性,以及其自然的品質。現狀占據這些自然脈絡和自然斑塊的各單位建筑,逐步拆除,建立完整連續自然綠化帶系統。以連綿丘崗山系、河流城濠為骨干,順應山脈和河流脈絡規劃出連續的自然景觀廊道和歷史古跡保護廊道,以自然山水地形為紐帶貫通各自相對獨立的歷史遺跡,形成地理景觀系統的基礎格局(圖5)。3景觀廊道、文化地形自然景觀系統與城市景觀系統在歷史時期相互作用,形成古都特色的格局、過程和尺度?;诰坝^生態學的概念演繹:斑塊——歷史建設區的古都遺產斑塊;山巒、湖泊、綠地斑塊;3個湖泊斑塊。廊道——沿河流和山脈形成的古都遺產廊道。2條河流廊道,3條山脈廊道?;|——自然山水與歷史古跡交融的景觀基質,還有現代城市建設形成的景觀基質。文化地理學把文化景觀看作某個文化群體利用自然景觀的產物。其中文化是驅動力,自然界是媒介,文化景觀則是結果。但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隨著某個外來文化的介入,便開始某個文化景觀更新或者新舊文化景觀的演化過程。南京城市地理格局在歷史時期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觀階段,同時也具有歷史相承的主脈。南京古都歷史分為4個階段:六朝時期,南唐時期,明朝初期,民國時期;在建城布局上有各自4個軸線。3.1地域文化的破碎與景觀風貌保護的現實困境最近20多年以來,南京城市建設以歷史上從沒有的大規模和高強度發展,現代城市規劃過分強調使用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原有的自然山脈和河流脈絡系統迅速消失和碎片化(圖6)。歷史上的凝聚“金陵王氣”的連綿環抱山體地理格局已經被支離破碎地分解(圖7)。南京歷史城市傳統的審美文化被割斷,原先素雅寧靜的城市環境毀滅。目前城市中的許多小山頭是孤立的,水流是斷截的(表2、表3)。南京歷史上的宮殿遺址地段,仍承擔著現代南京市中心的商業、居住、行政等繁重使命。由于人口急劇膨脹,交通日益擁擠,古都風貌保護已是在艱難中進行。依順自然河流水系和山嶺脈絡分析現狀城市的遺址,城市建設占據、破壞或者利用地理脈絡的強度。3.2從地理空間格局配置入手以文化生態學原理研究古都將來和諧發展政策,明確景觀優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要求,將自然平衡和社會發展需要安排在地理空間格局配置之中,形成保持自然整體環境的景觀網絡系統。進而把風景和城市景觀的概念擴大到更廣闊的領域,使整個區域內的自然資源保護、城市土地利用與風景規劃結合為一體。使得南京風景的概念不僅僅在于紫金山、玄武湖等景區,而是滲透在于街道、居住區以至城郊鄉村等更廣闊的領域。3.2.1公園景觀設計規范綠化景觀規劃以現有自然山水作為基質背景,以地理脈絡串聯現狀各自獨立公園而成為景觀網絡,綠地規劃布局依順南京城市內外山脈和水系骨架結構,形成風格:濃蔭覆蓋,功能顯著,風格渾厚,樸實無華。南京城市內各個公園以及街頭游園綠地都不是簡單的綠化空間,每個公園都是具有深深的歷史文化,名稱都寓意深長。例如玄武湖寓意黑色的龍,有三山神仙島和明朝皇家檔案冊庫。莫愁湖有六朝莫愁女悲劇傳說和明朝徐達勝棋樓。城市風景是由生態確定的,風景園林規劃必需按生態原則進行。公園景觀規劃應該尊重大自然的面貌,在設計中盡量體現自然地形和環境特征,極力體現自然的美。綠化設計要自然生態群落布局,舒展大方,忌諱建設大量各種幾何式廣場,或者五花八門的“園林小品”混淆其間。以自然綠化景觀為特征,逐漸取代目前繁瑣造作的公園形態。3.2.2遺產廊道模式遺產廊道是順延自然河流或者山脈的蘊涵有歷史文化的帶狀區域,以規劃控制措施,使得呈破碎狀態的林地、河流和山崗等生態區域同歷史文化景觀進行整體性的規劃,聯系單個遺產點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義的線性的綠色通道,形成遺產廊道(Heritagecorridor)。這意味著游憩、生態和文化保護等多目標的結合(圖8)。規劃研究以三條自然山脈、長江沿岸以及二條支流結合沿岸古跡形成遺產景觀廊道,以明城墻、繞城道路、環城道路三個綠環及八條對外快速國道綠帶,構成完整的古都景觀廊道網絡。南京歷史上形成的具有文化意義的線性景觀,以及沿線一些具有游憩價值的景觀元素如山崗、林地、水體等,與其相關聯的生態區域一起被通過連續的廊道連接和保護起來,形成了地理格局中的文化生態景觀。3.2.3景觀空間關系古街巷格局總的概況是以南京城市歷史上的四個軸線為各自中心形成的棋盤式,局部地段受地形及水系影響,但依然具有工整而自然的特色。在現代城市改建拓寬道路時應該盡可能保留其網絡線形。充分發揮山脈、河流、城墻、綠化交融一體的城市空間特色,從整體上按照城市地理格局、城市歷史區域和文物古跡三個層次,構成完整的保護系統。六朝城市風貌是在北京東路、太平北路一帶,相關控制性保護的自然景觀空間在鼓樓、北極閣、覆舟山、玄武湖一帶。南唐格局是在中華路軸線,規劃沿街建筑在適當縱深內高度控制,保護其傳統風貌。明朝格局是在明朝城垣、都城軸線以及城南歷史街區,御道街是明朝中軸線,以明故宮午朝門為制高點,嚴格控制五龍橋以北的建筑高度,體現明朝故宮空間。加強沿路兩側綠帶建設,強化御道軸線效果。民國城市格局主要沿中山路作為軸線,有寬闊的綠化帶,六排懸林木大樹,景觀優雅,綠蔭如蓋。保護以濃郁覆蓋綠化景觀以及民國時期三塊板道路形式,保護沿街近代中西風格融合的優秀建筑及其優雅氛圍。近些年城市交通改造,綠化景觀遭受破壞,但是道路景觀依然遺韻尚存。明朝城墻景觀研究:保護明城墻其特有的地理屬性,明朝城墻經過有秦淮河、玄武湖、前湖、琵琶湖、紫金山、覆舟山、獅子山、石頭城等著名的河流、湖泊和山嶺,蜿蜒于自然山水之間。保護其基址周圍的地貌和自然河流,表現其具有的地理景觀美學特點,建立自然山水與古跡交融的環城景觀帶。城墻保護維修要體現“修舊如舊”原則,依然保持墻體上歷史時光流逝留下的斑剝殘損痕跡,不可以使其變得嶄新整齊而失去文物韻味。還要城墻環境保護和城墻觀景視野保護,控制未來城市建設不應遮擋這些景觀走廊。4南京地域景觀格局(1)地理環境中的河流、湖泊、山嶺景觀系統對于形成古都城市格局的有重要作用,是形成現代城市景觀特色的基地;文化持續發展是在自然景觀格局系統內部進行,僅僅從建筑空間規劃的角度進行古都城市景觀的保護是不夠的,如果破壞了古都起源和發展的基本自然地貌格局,再討論古都內部的歷史建筑和街區保護,已經失去重要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行業分析承包合同
- 《無線電能兼容RF》課件
- 生產調度保證金協議
- 《費列羅巧克力的廣告》課件
- 客運站服務協議
- 鐵路市場營銷產品策略教學案例課件
- 物流公司司機合同管理規定
- 中專主題班會課件
- 世紀英才文化課件下載
- 世界民族音樂文化課件
- 2025年安陽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必考題
- 2025年入團考試練習試題(100題)附答案
- 南美白對蝦養殖課件
- 房建工程樣板策劃及實施方案
- 二年級數學生活中的推理-完整版PPT
- 《環境生態學導論(第二版)》課件第二章 生物與環境
- 車床、鉆床安全風險辨識清單
- (完整版)保溫工藝課件
- BLM(含樣例)(培訓調研)課件(PPT 121頁)
- T∕CVIA 73-2019 視覺疲勞測試與評價方法 第2部分:量表評價方法
- 小學美術課件-第12課太空旅行-冀美版(16張PPT)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