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學高二第二學期階段考試生物(理)試題_第1頁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學高二第二學期階段考試生物(理)試題_第2頁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學高二第二學期階段考試生物(理)試題_第3頁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學高二第二學期階段考試生物(理)試題_第4頁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學高二第二學期階段考試生物(理)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三明二中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階段(1)考試高二生物試題(理科)一、單選題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A.子二代出現性狀分離B.子二代性狀分離比為3:1C。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D。測交后代性狀狀分離比為1:1【答案】C【解析】子二代岀現性狀分離,這是實驗現象,不是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屬于提出問題階段,A錯誤;子二代性狀分離比為3:1,這是實驗結果,不是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屬于提出問題階段,A錯誤;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C正確;測交后代比為1:1,是檢測F1基因型的,不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D錯誤。【考點定位】基因的分離規律的實質及應用【名師點睛】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下列有關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用閉花傳粉的豌豆做人工雜交實驗,實驗結果可靠且容易分析B.測交實驗證明,雜合子Aa產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1:1C。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研究的過程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假說一演繹法D。豌豆在自然狀態下是純合子,且有易于區分的性狀【答案】B【解析】用閉花傳粉的豌豆做人工雜交實驗,實驗結果可靠且容易分析,A正確;雜合子Aa產生的雌配子數量遠遠少于雄配子數量,B錯誤;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研究的過程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假說一演繹法,C正確;豌豆是嚴格的自花、閉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狀態下一般為純種,且有易于區分的性狀,D正確。3。遺傳的基本規律不適用于()①小牛犢

②乳酸菌

③噬菌體

④藍藻

⑤豌豆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①噬菌體是病毒,不能進行有性生殖,其遺傳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①正確;②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不能進行有性生殖,其遺傳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②正確;③酵母菌是一種真菌,屬于真核生物,在進行有性生殖時,細胞核基因的遺傳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③錯誤;④藍藻屬于原核生物,不能進行有性生殖,其遺傳不遵循孟德爾的遺傳規律,④正確;⑤豌豆屬于真核生物,在進行有性生殖時,細胞核基因的遺傳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⑤錯誤.【考點定位】基因的分離規律的實質及應用【名師點睛】孟德爾遺傳規律包括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它們都只適用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遺傳.孟德爾遺傳定律是細胞核遺傳的規律,細胞質遺傳和原核生物的遺傳都不遵循此規律.據此答題.4.純合的黃色圓粒豌豆(YYRR)與純合的綠色皺粒豌豆(yyrr)雜交,F2代中出現親本所沒有的性狀組合的概率是()A.1/8B。3/8C。3/16D。9/16【答案】B【解析】純種黃色圓粒豌豆(YYRR)和純種綠色皺粒豌豆(yyrr)作親本進行雜交,F1均為黃色圓粒(YyRr),F1再進行自交,F2中表現型及比例為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9:3:3:1,其中黃色皺粒和綠色圓粒是親本所沒有的性狀組合,占總數的6/16,即3/8,故選B。5。在家鼠遺傳實驗中,一黑色家鼠與白色家鼠雜交(白色與黑色由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F1均為黑色.F1個體間隨機交配得F2,F2中出現黑色:淺黃色:白色=12:3:1,則F2的黑色個體中雜合子比例為()A.1/6B.5/6C。1/8D.5/8【答案】B【解析】設黑色與白色由Aa和Bb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則一黑色家鼠AABB與白色家鼠aabb雜交,后代F1AaBb表現為黑色,F1個體間隨機交配得F2,F2中出現黑色:淺黃色:白色=12:3:1,其基因型分別為(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aabb。因此,F2黑色個體中雜合子比例為(2+2+4+2)÷12=5/6,故選B。6.木瓜素有“嶺南果王”的稱號,如設其白色果(W)對黃色果(w)為顯性,扁形果(D)對圓形果(d)為顯性.純合白色圓形果和純合黃色扁形果雜交的后代再與“X植株"雜交,其后代中白色扁形果、白色圓形果、黃色扁形果、黃色圓形果的比是3:1:3:1,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癤植株”的基因型是()A。WwddB。wwDDC。WwDdD。wwDd【答案】D【解析】親本純合白色圓形果(AAdd)與純合黃色扁形果(aaDD)雜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Dd。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的兩個形狀中每個形狀的基因遺傳也符合基因分離定律,故AaDd與“X植株"雜交的后代中白色∶黃色=(3+1)∶(3+1)=1∶1,扁形果∶圓形果=(3+3)∶(1+1)=3∶1,由此得出“X植株"的基因型為aaDd,D項正確。7.如圖所示為一對同源染色體及其等位基因的圖解,對此理解錯誤的是()A。該對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了交叉互換B.基因A與a的分離僅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C?;駼與b的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D?;駻與a的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或減數第二次分裂【答案】B【解析】A和a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或減數第二次分裂。8.一個基因型為AaXbY的精原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產生了四個基因型分別為AAaXb、aXb、Y、Y、的精子,由此推知()A.減數第一次分裂正常,減數第二次分裂正常B.減數第一次分裂正常,減數第二次分裂異常C.減數第一次分裂異常,減數第二次分裂正常D。減數第一次分裂異常,減數第二次分裂異常【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在正常減數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隨同源染色體有分離而分開,相同基因則在減數第二次分裂隨著絲點的分開而分離,所以配子中不會出現等位基因與相同基因。從產生的一個精子AAaXb中來看,既有等位基因又有相同基因。而由此推知,該細胞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中均出現異常。D正確。考點:本題考查減數分裂過程的知識。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9。正常人的體細胞染色體數是46條,下列細胞中,肯定或可能存在兩條X染色體的是()

①精原細胞

②卵原細胞

③初級精母細胞④初級卵母細胞

⑤次級精母細胞

⑥次級卵母細胞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一般正常男性的體細胞染色體組成為44+XY,女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44+XX.在有絲分裂后期由于著絲點的分裂,染色體數目還會加倍;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不變,而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著絲點的分裂也會出現短暫的加倍.解:①精原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為44+XY,肯定沒有2條X染色體,故①錯誤;②卵原細胞中染色體組成為44+XX,肯定含有2條X染色體,故②正確;③初級精母細胞雖然已經完成了染色體的復制,但是染色體的數目并沒有改變,仍然是44+XY,故③錯誤;④同③可得,初級卵母細胞染色體組成仍為44+XX,肯定含有2條X染色體,故④正確;⑤次級精母細胞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時,由于著絲點的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因此該細胞中染色體組成可能為44+XX或44+YY,因此可能含有2條染色體,故⑤正確;⑥次級卵母細胞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染色體組成為22+X,但是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時染色體組成肯定為44+XX,故⑥正確.故選:D.考點: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規律性變化.10。對維持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恒定起主要作用的是()A。遺傳和變異B.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C.有絲分裂和受精作用D.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經減數分裂產生的生殖細胞內染色體數目減半,經過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體數目加倍,所以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維持生物的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恒定起重要作用,B正確.考點:本題考查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11。與無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更容易產生新的基因型B。后代繼承了雙親的遺傳物質C。減數分裂過程中,DNA復制更容易發生差錯D.減數分裂過程中,由于基因重組產生了不同類型的配子【答案】C【解析】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的基因型與親代相同,有性生殖過程中會發生基因重組,因此有性生殖更容易產生新的基因型,A正確;有性生殖后代繼承了雙親的遺傳物質,B正確;減數分裂過程中,DNA復制不容易發生差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較強適應性的原因是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了基因重組,導致后代具有多樣性,C錯誤;減數分裂過程中,由于基因重組產生了不同類型的配子,D正確.12。薩頓提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假說的方法及初次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分別是()A.假說—演繹法薩頓的蝗蟲實驗B.類比推理薩頓的蝗蟲實驗C.假說—演繹法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D。類比推理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答案】D【解析】薩頓通過類比推理法,類比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之后,摩爾根以果蠅為實驗材料,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故選D.13。下列關于基因和染色體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A.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B.染色體就是由基因組成的C。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D?;蛟谌旧w上呈線性排列【答案】B【解析】基因在染色體上,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A正確;染色體主要由蛋白質和DNA組成,B錯誤;一條染色體上含有多個基因,基因與染色體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C正確;一條染色體含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D正確.【點睛】本題考查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明確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明確基因與染色體之間的關系,14.下列有關性染色體及伴性遺傳的敘述,正確的是()A。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B.果繩X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C.生物體的每個染色體組中都含有性染色體D。位于人類性染色體上的基因,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答案】D【解析】含X染色體的配子可能是雄配子,也可能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A錯誤;果繩X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B錯誤;有些生物體內沒有性染色體,例如豌豆,C錯誤;位于人類性染色體上的基因,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D正確.【點睛】本題考查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的相關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積累,因為此類題目考查的范圍比較廣,需要考生記住一些特例進行判斷,例如C選項,學習的過程中可能過多的注意了性染色體決定性別,實際上很多生物沒有性染色體.15.已知狐貍毛色為黑色的基因(A)位于X染色體上,當缺乏X染色體時胚胎致死.現有黑色雌狐貍(性染色體組成為XO)與正常白色(a)雄狐貍交配,預期子代中黑色狐貍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別為()A.3/4、2:1B。2/3、2:1C。2/3、1:1D。1/3、1:1【答案】B【解析】根據題意可知,親本黑色雌狐貍的基因型為XAO,正常白色雄狐貍基因型為XaY,由此可推知子代基因型為XAXa(黑色)、XaO(白色)、XAY(黑色)、YO,由于缺乏X染色體時胚胎致死,所以子代只有XAXa(黑色)、XaO(白色)、XAY(黑色)三種基因型,各占1/3,故子代中黑色狐貍所占比例2/3,子代中雌、雄之比為2:1,B項正確,A、C、D項錯誤.【考點定位】基因的分離定律、伴性遺傳16。正常蠶幼蟲的皮膚不透明,由顯性基因A控制;油蠶幼蟲的皮膚透明如油紙(可以看到內部器官),由隱性基因a控制。A對a是顯性,它們都位于Z染色體上。以下哪一個雜交組合方案,能在幼蟲時就可以根據皮膚特征,很容易地把雌雄蠶區分開來()A.ZAZA×ZAWB。ZAZA×ZaWC.ZAZa×ZAWD.ZaZa×ZAW【答案】D【解析】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無論是雌性還是雄性幼蟲的皮膚都是不透明的,A錯誤;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無論是雌性還是雄性幼蟲的皮膚都是不透明的,B錯誤;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Za、ZAW、ZaW,則后代雌性幼蟲的皮膚都是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不透明的,雄性幼蟲的皮膚都是不透明的,C錯誤;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則后代雌性幼蟲的皮膚全部是透明的,雄性幼蟲的皮膚全部是不透明的,D正確。17.在肺炎雙球菌轉化驗中,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R型細菌混后注射到小鼠體內小鼠死亡,則小鼠S型、R型細菌含量變化情況最可能是()A。B.C.D?!敬鸢浮緽【解析】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與R型細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時,由于小鼠體內的免疫系統的存在,殺死一部分R型細菌,同時在S型細菌的DNA作用下出現S型細菌,破壞小鼠體內的免疫系統,直至小鼠死亡,導致兩種細菌的數量均增加,所以只有B正確?!军c睛】解答本題關鍵要知道S型菌有毒,會導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會是R型菌轉化為S型菌。18。如果用15N、32P、35S標記的噬菌體讓其侵染細菌,在產生的子代噬菌體的結構成分中,能找到放射性元素為()A.可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可在外殼中找到15N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答案】B【解析】由于15N在親代噬菌體DNA和蛋白質都有,32P只存在于親代噬菌體DNA,35S只存在親代噬菌體蛋白質,噬菌體侵染細菌,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由于利用細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質外殼,所以不能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5S,AC錯誤;由于15N在親代噬菌體DNA和蛋白質都有,32P只存在于親代噬菌體DNA,35S只存在親代噬菌體蛋白質,噬菌體侵染細菌,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其DNA進入細菌,以自身DNA為模板,利用細菌提供原料,所以可在子代噬菌體的DNA中找到15N和32P,B正確,D錯誤。【點睛】解答本題要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注入細菌,而蛋白質外殼留在外面,且合成子代噬菌體的原料均由細菌提供。19。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不能證明的是

)A.DNA能進行自我復制B.DNA能控制蛋白質的生物合成C.DNA能控制生物體的性狀遺傳D。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答案】D【解析】少量噬菌體侵染細菌,進入的只是DNA,卻釋放大量的噬菌體,說明DNA能自我復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連續性,A正確;進入噬菌體的只是DNA,卻能合成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說明DNA能控制蛋白質的生物合成,B正確;進入噬菌體的只是DNA,卻能合成子代噬菌體,說明DNA能控制生物體的性狀遺傳,C正確;實驗過程中,只有DNA分子進入細菌,所以只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錯誤.20.下面關于DNA分子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A.每個DNA分子都含有四種核糖核苷酸B。每個DNA分子都是堿基對數=磷酸數=脫氧核苷酸數=脫氧核糖數C.每個DNA分子的脫氧核糖上都連接一個磷酸和一個堿基D。雙鏈DNA分子的一段,若含有40個腺嘌呤就一定會同時含有40個胸腺嘧啶【答案】D【解析】每個DNA分子都含有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A錯誤;每個DNA分子都是堿基對數×2=磷酸數=脫氧核苷酸數=脫氧核糖數,B錯誤;DNA分子中絕大多數脫氧核糖上連接1個磷酸和一個堿基,只有末端的脫氧核糖連接一個磷酸和一個堿基,C錯誤;雙鏈DNA分子中堿基之間的配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且互補配對的堿基彼此相等,即A=T、C=G,因此,雙鏈DNA分子的一段,若含有40個腺嘌呤就一定會同時含有40個胸腺嘧啶,D正確。21.下列與DNA復制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A.DNA分子復制主要發生在細胞分裂的間期B。親代DNA的兩條鏈均作為模板進行復制C.復制后的子代DNA保留了親代DNA的一條鏈D.DNA聚合酶可以催化氫鍵斷裂,促進解旋【答案】D【解析】DNA復制只發生在細胞分裂的間期,A正確;、DNA復制時分別以兩條母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兩條子鏈,形成兩個相同的DNA分子,B正確;子代DNA分子中一條為母鏈,一條為子鏈,復制后的子代DNA保留了親代DNA的一條鏈,C正確;解旋酶才可以催化氫鍵斷裂,促進解旋,D錯誤。22.DNA分子的特異性取決于()A.DNA的空間結構B。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C.脫氧核苷酸的連接方式D.脫氧核糖的排列順序【答案】B【解析】不同DNA的空間結構都是雙螺旋結構,A錯誤;不同的DNA分子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每個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是特定的,因此脫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順序決定DNA分子的特異性,B正確;脫氧核苷酸之間都是通過脫水縮合,用磷酸二酯鍵連接,C錯誤;不同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都是與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DNA的基本骨架,D錯誤。【點睛】對于DNA分子的多樣性與特異性的理解是解題的關鍵。23.一個被15N標記的DNA分子以含14N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連續復制3次,則含15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是()A。1/2B.1/4C.1/6D.1/8【答案】B【解析】DNA連續復制3次,共形成8個DNA,其中2個DNA含15N14N,6個DNA含14N14N.24。某DNA分子中A+T占整個DNA分子堿基總數的44%,其中一條鏈(a)上的G占該鏈堿基總數的21%,那么,對應的另一條互補鏈(b)上的G占該鏈堿基總數的比例是()A.35%B。29%C.28%D。21%【答案】A【解析】已知DNA分子中A+T占整個DNA分子堿基總數的44%,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T、C=G,所以A=T=22%,則C=G=50%—22%=28%.又已知一條鏈(α)上的G占該鏈堿基總數的21%,即G1=21%.在雙鏈DNA分子中,G=(G1+G2)/2,則G2=35%,A正確。【考點定位】DNA分子的結構【名師點睛】學生對于DNA分子的堿基計算混淆不清DNA分子中的堿基計算的常用方法(1)互補的兩個堿基數量相等,即A=T,C=G。(2)任意兩個不互補的堿基數量之和占總堿基數的50%,即嘌呤之和=嘧啶之和=總堿基數×50%,A+G=T+C=A+C=T+G=(A+T+C+G)×50%,==1.(3)一條鏈中互補的兩種堿基的和等于另一條鏈中這兩種堿基的和,即A1+T1=A2+T2,G1+C1=G2+C2(1、2分別代表DNA分子的兩條鏈,下同).(4)一條鏈中互補的兩種堿基之和占該單鏈堿基數的比例等于DNA分子兩條鏈中這兩種堿基數量之和占總堿基數的比例,即==,==.(5)一條鏈中兩種不互補堿基之和的比值,與另一條鏈中該比值互為倒數,即若一條鏈中(或)=K,則另一條鏈中(或)=。25.下列有關基因表達的敘述正確的是()A。RNA聚合酶催化翻譯過程B。多個核糖體可依次結合到一條mRNA上C。mRNA上三個相鄰的堿基都能決定一個氨基酸D.酵母菌基因的轉錄和翻譯是同時進行的【答案】B【解析】RNA聚合酶催化轉錄過程,A錯誤;多個核糖體可依次結合到一條mRNA上,以提高蛋白質合成的速率,B正確;密碼子是位于mRNA上的三個相鄰的堿基,密碼子共64種,其中3種是終止密碼子,不決定任何氨基酸,決定氨基酸的密碼子是61種,C錯誤;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原核細胞基因的轉錄和翻譯是同時進行的,D錯誤?!军c睛】解答D選項,要注意原核細胞中,基因的轉錄和翻譯能同時進行,而真核細胞中,基因的轉錄和翻譯不能同時進行.26。根據表中的已知條件,判斷蘇氨酸的密碼子()DNA雙鏈TTGmRNAtRNAA氨基酸蘇氨酸A。TGUB。UGAC。ACUD.UCU【答案】C【解析】mRNA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轉錄形成的,根據DNA模板鏈的堿基序列可知蘇氨酸的密碼子的前兩個堿基是AC;tRNA上的反密碼子與相應的密碼子堿基互補配對,根據tRNA反密碼子的最后一個堿基可知蘇氨酸的密碼子的最后一個堿基是U.綜合以上分析可知蘇氨酸的密碼子是ACU.C正確.【考點定位】基因的表達27.大腸桿菌某生命活動中具有下列圖示的堿基互補配對行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①表示DNA復制過程

②圖中共有5種堿基

③表示DNA轉錄過程

④圖中共有8種核苷酸

⑤圖中的A均代表同一種核苷酸⑥若X鏈中的堿基改變,則密碼子一定改變⑦若Y鏈中的堿基改變,則氨基酸一定改變A.③④⑤⑦B。②③④⑥C.②③④⑦D.①③⑤⑥【答案】B【解析】X鏈是DNA鏈,Y鏈是RNA鏈,表示DNA轉錄過程;圖中共有5種堿基、8種核苷酸;X中A表示腺嘌呤脫氧核苷酸,Y中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若X鏈中的堿基改變,則密碼子一定改變;由于密碼子具有簡并性,若Y鏈中的堿基改變,則氨基酸不一定改變.28。關于“中心法則”含義的敘述錯誤的是()A。表示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向B。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過程C.DNA只能來自DNA的復制D。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狀【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中心法則:(1)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復制;(2)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后來中心法則又補充了遺傳信息從RNA流向RNA以及從RNA流向DNA兩條途徑.解:A、中心法則可表示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向,A正確;B、中心法則包括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過程,B正確;C、DNA除了來自DNA的復制,還可來自逆轉錄過程,C錯誤;D、中心法則包括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過程,而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生物的性狀,D正確.故選:C.考點:中心法則及其發展.29。如圖所示:紅色面包霉(一種真菌)通過一系列酶將原料合成它所需要的氨基酸。據圖分析,以下敘述正確的是()A。若基因a被破壞,則向培養基中加入鳥氨酸,面包霉仍能活B.若基因b被破壞,則向培養基中加入鳥氨酸,面包霉仍能活C。若基因b不存在,則瓜氨酸仍可以由鳥氨酸合成D.基因c不能控制酶c的合成【答案】A【解析】題圖顯示:基因a、b、c分別控制酶a、b、c的合成,進而控制三個連續的化學反應?;騛被破壞后不能合成鳥氨酸,若向培養基中加入鳥氨酸,則面包霉仍能合成精氨酸,因此能存活,A項正確;基因b被破壞后不能合成瓜氨酸,若向培養基中加入鳥氨酸,則面包霉不能合成精氨酸,因此不能存活,B項錯誤;若基因b不存在,因缺少酶b,則瓜氨酸不能由鳥氨酸合成,C項錯誤;基因c能控制酶c的合成,D項錯誤。【考點定位】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名師點睛】本題以“紅色面包霉合成精氨酸的過程圖解”為情境,考查學生對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以圖示信息“基因控制合成的相應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為解題的切入點來分析各選項。30。下列有關基因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A?;蛲蛔兪侵竚RNA上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B.人工誘導產生的基因突變一定對生物生存有利C。在自然條件下發生基因突變的頻率較高D.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不同時期【答案】D【解析】基因突變是指DNA上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A錯誤;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人工誘導只能提高基因突變的頻率,但方向仍是不定向的,因而不一定是有利的,B錯誤;在自然條件下發生基因突變的頻率較低,C錯誤;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不同時期,D正確.31。下關基因重組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B。基因重組產生原來沒有的新基因C?;蛑亟M是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D.基因重組能產生原來沒有的重組性狀【答案】B【解析】自然情況下,基因重組只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A正確;基因重組能產生新基因型,但不能產生新基因,B錯誤;生物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所以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C正確;基因重組可以產生新的基因型,進而產生新的表現型,D正確。32。Tay—Sachs病是一種基因病,可能是由于基因突變從而產生異常酶引起的.下表為正常酶和異常酶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根據題干信息,推斷異常酶的mRNA不同于正常酶的mRNA原因是()酶的種類密碼子位置4567正常酶蘇氨酸(ACU)絲氨酸(UCU)纈氨酸(GUU)谷氨酰氨(CAG)異常酶蘇氨酸(ACU)酪氨酸(UAC)絲氨酸(UCU)纈氨酸(GUU)A。第5個密碼子中插入堿基AB。第6個密碼子前UCU被刪除C。第7個密碼子中的C被G替代D.第5個密碼子前插入UAC【答案】D【解析】分析表格:正常酶的第4、5、6和7號密碼子依次為ACU、UCU、CUU、CAG,而異常酶的第4、5、6和7號密碼子依次為ACU、UAC、UCU、CUU,比較正常酶和異常酶的密碼子可知,最可能是第5個密碼子前插入了UAC,致使該位點后的密碼子都向后移了一個位點.第5個密碼子中插入堿基A,則第5、6、7個密碼子依次是UAC、UCU、UCA,與表中內容不符,A錯誤;第6個密碼子前UCU被刪除,則第5、6個密碼子應該為CUU、CAG,與表中內容不符,B錯誤;第7個密碼子中的C被G替代,則第5、6個密碼子應該不變,且第7個密碼子應該為GAG,與表中內容不符,C錯誤;若第5個密碼子前插入UAC,則第4個密碼子編碼的氨基酸不變,第5個密碼子編碼的氨基酸為酪氨酸,第6、7個密碼子編碼的氨基酸依次是原先第5、6個密碼子編碼的氨基酸,與表中內容相符,D正確。【點睛】解答本題關鍵能掌握基因突變的類型,能將表中正常酶和異常酶的mRNA序列進行比較,推斷異常酶的mRNA不同于正常酶的mRNA原因。33。如圖為某哺乳動物某個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個基因的分布狀況,其中Ⅰ、Ⅱ為無遺傳效應的序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c基因堿基對缺失,屬于染色體變異B。在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的交叉互換,可發生在a~b之間C.Ⅰ、Ⅱ中發生的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屬于基因突變D.基因與性狀之間并不都是一一對應關系【答案】D【解析】c基因堿基對缺失,屬于基因突變,A錯誤;在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互換,而a、b屬于一條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B錯誤;據圖分析,Ⅰ、Ⅱ為非基因序列,基因序列中發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或缺失才屬于基因突變,C錯誤;控制毛色有a、b、c三個基因,說明基因與性狀之間并不都是一一對應的關系,D正確.【考點定位】基因與DNA的關系;基因突變的特征;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類型【名師點睛】1、基因突變的概念: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2、基因重組有自由組合和交叉互換兩類.前者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后者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3、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指細胞內一個或幾個染色體發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變.4、在自然界中,不僅存在單基因對性狀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對性狀的控制,以及環境對性狀的影響等.34。如圖為高等動物細胞分裂示意圖,它不能反映的是()A.發生了基因突變B。發生了基因重組C.發生了染色體的變異D.發生了染色體的互換【答案】C【解析】分析題圖:圖示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稱為次級精母細胞或極體。圖示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但細胞中含有等位基因,因此該細胞可能發生了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基因重組),AB正確;圖示細胞沒有發生染色體變異,C錯誤;圖示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但細胞中含有等位基因,因此該細胞可能發生了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互換,D正確。【點睛】解答本題關鍵能識記細胞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準確判斷圖示細胞的分裂方式及所處的時期。35。下列關于染色體組、單倍體和多倍體的敘述,正確的是()A。生殖細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體稱為一個染色體組B。若生物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則該生物為三倍體生物C.含一個染色體組的生物個體是單倍體,單倍體含有的染色體組數都是奇數D。單倍體是指由配子發育而來的個體【答案】D【解析】有性生殖的生物生殖細胞中所含染色體組數是其體細胞染色體組數的一半,不一定就是一個染色體組,如小麥(六倍體)生殖細胞中含三個染色體組,A錯誤;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體細胞含有三個染色體組的生物個體叫三倍體,由配子發育而來的體細胞含有三個染色體組的生物個體叫單倍體,B錯誤;含一個染色體組的生物個體是單倍體,單倍體含有的染色體組數可能是奇數,也可能是偶數,如四倍體的單倍體含有2個染色體組,C錯誤;單倍體由配子發育而來,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D正確。36.將雜合的二倍體植株的花粉培育成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處理,該幼苗發育成的植株()A。能穩定遺傳B。高度不育C.有雜種優勢D。為四倍體【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雜合的二倍體植株有兩個染色體組,花粉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花藥離體培養后得到單倍體植株,再用秋水仙素處理,染色體數目加倍后基因型為純合子,自交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即能穩定遺傳,A正確;雜合的二倍體植株的花粉培育成單倍體植株,用秋水仙素處理后成為純合的二倍體,是可育的,B錯誤;單倍體育種獲得純合的二倍體,不具有雜種優勢,C錯誤;得到的純合子植株含有兩個染色體組,D錯誤;答案是A.考點:本題考查單倍體育種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37?;蛐蜑锳ABB的豌豆和aabb的豌豆雜交,產生的F1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后得到的植株應該是()A.二倍體B.三倍體C。四倍體D。單倍體【答案】C【解析】基因型為AABB的豌豆和aabb的豌豆雜交,產生的F1為AaBb,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后得到的植株應該是AAaaBBbb,為四倍體,故選C。38.下列有關“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A.解離液的作用主要是改變細胞的通透性B。卡諾氏液可加速細胞染色C.改良苯酚品紅染液可使染色體著色D.此實驗的原理是低溫使染色體斷裂,從而引起染色體數目的變化【答案】C【解析】解離液的作用主要是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A錯誤;卡諾氏液具有固定細胞的作用,B錯誤;改良苯酚品紅染液可使染色體著色,C正確;此實驗的原理是低溫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從而引起染色體數目的變化,D錯誤.39。下列有關遺傳病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遺傳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會遺傳給子代B.不含有致病基因就不患遺傳病C.基因或染色體異常而引起的疾病D。先天性疾病就是遺傳病【答案】C【考點定位】人類遺傳病40.育種專家采用誘變育種的方法改良農作物,其遺傳學原理是()A。基因突變B.基因重組C.染色體結構變異D.染色體數目變異【答案】A。。.。.。。。.。。。。.。.。。。。..。....。。..。..。。。。。。。。41。雜交育種是改良作物品種的常用方法,它所依據的主要遺傳學原理是()A。染色體數目變異B.基因重組C.染色體結構變異D.基因突變【答案】B【解析】染色體數目增加是多倍體育種依據的主要遺傳學原理,A錯誤;基因重組是雜交育種依據的主要遺傳學原理,B正確;染色體數目減少后恢復是單倍體育種依據的主要遺傳學原理,C錯誤;基因突變是誘變育種依據的主要遺傳學原理,D錯誤.42。用純種的高稈(D)抗銹病(T)小麥與矮稈(d)易染銹?。╰)小麥培育矮稈抗銹病小麥新品種的方法如下.下列有關此育種方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過程①需要經過雜交B.過程②為減數分裂C。過程③經過花藥離體培養D.過程④必需使用秋水仙素處理【答案】D【解析】矮桿、抗銹病性狀分別位于不同個體上,所以需要經過過程①雜交,得雜種子一代,然后再進行單倍體育種,A正確;過程②是雜種子一代產生雄配子,所以需要經過減數分裂才能得到,B正確;過程③是采用花藥離體培養的方法來獲得單倍體植株,C正確;過程④可以使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或低溫處理萌發的種子,抑制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從而使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形成純合體,D錯誤。43。用雜合子(DdEe)種子獲得純合子(ddee),最簡捷的方法是()A.種植→自交→F1→選出雙隱性個體→純合體B。種植→秋水仙素處理→純合體C.種植→花藥離體培養→單倍體幼苗→秋水仙素處理→純合體D。種植→秋水仙素處理→花藥離體培養→純合體【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DdEe自交得到F1,選出雙隱性個體即為ddee,而且能夠穩定遺傳,故A正確。秋水仙素處理得到個體為DDddEEee,B錯?;ㄋ庪x體培養要求程度高,CD錯??键c:育種44。下列關于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敘述,哪一項是不合理的()A.能對生物進化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釋B.給予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以致命的打擊C。科學地解釋了遺傳和變異的本質D.揭示了生物的多樣性是進化的結果【答案】C【解析】達爾文生物進化論能夠科學地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對于人們正確的認識生物界有重要的意義,AD正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反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為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提供了有力的武器,B正確;對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未能作出科學的解釋,所以對生物進化的解釋也局限于個體水平,C錯誤.45.下列敘述中,符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A.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物種B.自然選擇導致突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新物種的形成一定要經過長期地理隔離【答案】C【解析】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和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A錯誤.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對變異所對應的基因的選擇,因而可以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進而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錯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生物即發生進化,但不是形成新物種,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物種隔離,C正確。新物種的形成需要產生生殖隔離,一般通過長期的地理隔離達到生殖隔離,但人工創造新物種—通過植物體細胞雜交(如番茄-馬鈴薯)、多倍體遠源雜交(如甘蔗—蘿卜)、多倍體育種(如八倍體小黑麥)等方式也可以創造新物種,沒有經過地理隔離,D錯誤。46.下列實例中種群基因頻率未發生變化的是()A.在黑褐色環境中黑色樺尺蠖被保留,淺色樺尺蠖被淘汰B.雜合高莖豌豆通過連續自交導致后代純合子比例越來越高C.雜交育種過程中通過不斷自交、篩選提高純合矮稈抗病小麥的比例D。通過輻射青霉菌獲得青霉素高產菌株【答案】B【解析】在黑褐色環境背景下,淺色樺尺蠖被環境選擇被淘汰,自然選擇使得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A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內基因頻率發生變化,雜合高莖豌豆通過連續自交,后代的基因型頻率發生改變,但是基因頻率沒有改變,沒有進化,B正確;純合矮稈抗病小麥是自然選擇的產物,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C錯誤;青霉菌的培育過程發生了基因突變,會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錯誤?!究键c定位】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名師點睛】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其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47.從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出100個個體,其中基因型為DD、Dd和dd的個體分別是30、60和10個,假設這個種群足夠大,沒有基因突變,沒有遷入遷出,求該種群隨機交配所得的F1中DD和Dd的基因型頻率分別是()A.36%、48%B。36%、24%C.60%、40%D.36%、16%【答案】A【解析】根據基因頻率的概念可知,D的基因頻率=D÷(D+d)×100%=(30×2+60)÷(100×2)×100%=60%,d的基因頻率是d÷(D+d)×100%=(10×2+60)÷(100×2)×100%=40%。種群足夠大,沒有基因突變,沒有遷入遷出,該種群隨機交配所得的F1代中,基因頻率也保持不變,因此F1代中DD的基因型頻率=60%×60%=36%,Dd的基因型頻率=2×60%×40%=48%,故選A。48.目前在超市中無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歡迎。這些無公害蔬菜在生產中不使用農藥、殺蟲劑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產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其結果是()A。殺蟲劑誘發了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生,使害蟲的抗藥性增強B.殺蟲劑對害蟲具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害蟲的數量增加C.使用殺蟲劑的劑量不斷加大,害蟲向抗藥性能力增強方向定向變異D。害蟲全部消失,最終導致某些害蟲的物種滅絕【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由于基因突變,害蟲本身存在著抵抗殺蟲劑的變異,當使用某種殺蟲劑后,絕大多數害蟲被殺死,少數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害蟲大量繁殖后,再用該種殺蟲劑,會有比以前更多的個體生存,以后不斷使用該種殺蟲劑,會導致害蟲的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下降,殺蟲劑對害蟲起到一個定向選擇作用.所以本題選B.考點:生物進化【名師點睛】注意:自然選擇是定向的,但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任何環境都不可能導致生物產生定向變異。49。下列現象不屬于生殖隔離的是()A.桃花的花粉落在杏花的柱頭上不能萌發B。馬和驢雜交產生的騾是不育的C.鯉魚的精子遇到鯽魚的卵細胞不能發生受精作用D.高速公路將一塊農田中的褐家鼠分隔成兩個種群【答案】D【解析】不同植物傳粉后或不同動物的生殖細胞接觸后,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的現象,屬于生殖隔離,AC錯誤;馬和驢可以雜交產生后代,但后代騾子是不育的,這同樣屬于生殖隔離,B錯誤;高速公路將一塊農田中的褐家鼠分隔成兩個種群,屬于地理隔離不是生殖隔離,D正確。50.下列不屬于生物多樣性所包括的內容的一項是()A。物種的多樣性B.基因的多樣性C。生存環境的多樣性D。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答案】C【解析】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所以本題選C?!究键c定位】生物多樣性二、填空題51。下圖為蛋白質合成的一個過程,據圖分析并回答問題:(1)上圖中所示的是_____________過程,該過程的模板是[

]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3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是由________

上三個相鄰的堿基決定的。(3)根據圖并參考右表分析:[1]______________上攜帶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_.(4)丙氨酸有多個密碼子體現了密碼子的______________性?!敬鸢浮?1)。翻譯(2).3mRNA(3).核糖核苷酸(4).mRNA(5).tRNA(6).丙氨酸(7)。簡并【解析】試題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該過程表示翻譯,即在核糖體中以mRNA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以tRNA為轉運工具、以細胞質里游離的氨基酸為原料合成蛋白質的過程。

圖中1是tRNA,能識別密碼子并轉運相應的氨基酸;2為氨基酸,約有20種,是翻譯的原料;3是mRNA,是翻譯的模板。(1)圖中所示屬于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翻譯步驟,該過程的模板是3(mRNA).(2)圖中3是mRNA,基本單位是核糖核苷酸,氨基酸是由mRNA上三個相鄰的堿基決定的。(3)圖中1為轉運RNA,其上的反密碼子是CGA,其對應的密碼子是GCU,根據密碼子表可知上其攜帶的是丙氨酸。(4)丙氨酸有多個密碼子決定,體現了遺傳密碼的簡并性。52。如圖為甲種遺傳病(基因為A、a)和乙種遺傳病(基因為B、b)的家系圖.其中乙病為伴性遺傳?。埢卮鹨韵聠栴}(概率用分數表示)(1)甲種遺傳病的遺傳方式為____________.(2)乙種遺傳病的遺傳方式為____________。(3)Ⅰ-2的基因型為______。Ⅱ—4的基因型為________。Ⅲ-14為雜合體的概率是______。(4)如果Ⅲ—11與Ⅲ-13結婚,生男孩表現甲、乙兩種遺傳病的概率分別是______和______.如果生女孩表現同時患甲乙兩種遺傳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浚?).常染色體顯性遺傳(2).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3)。AaXBY(4)。AaXBXB或AaXBXb(5)。0(6).2/3(7).1/8(8).1/12【解析】53。如圖是某雄性動物(2n=4)在生殖和發育過程中的有關圖示.圖1是減數分裂過程簡圖,圖2、圖3是一同學畫的不同時期細胞分裂圖象和細胞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曲線,請據圖回答:(1)圖1中的②過程產生的細胞叫____________,圖2中的_____________細胞處在該過程中。(2)圖2中乙細胞時期處于圖3中___________(填編號)階段,其分裂產生的子細胞為圖1中___________。(3)圖3中,曲線①②階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線②③階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線______階段(填編號)的細胞內不存在同源染色體。(4)在發育過程中,該動物細胞中染色體數最多時有______條。(5)有人發現圖2甲圖有錯誤,請指出錯誤之處(寫出一項即可)________。【答案】(1)。次級精母細胞(2)。丙(3)。⑤(4)。精原細胞(5)。同源染色體分離后細胞一分為二(6)。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7)。②③④(8).8(9)。細胞質分裂不均②若是有絲分裂后期,則染色體形態有誤③若是減二后期則染色體數目有誤【解析】(1)圖1中的②過程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產生的子細胞叫次級精母細胞;圖2中丙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處于圖1的②過程。(2)圖2中,乙表示有絲分裂中期,乙細胞時期處于圖3中⑤階段;其分裂產生的子細胞仍為體細胞,相當于圖1中的精原細胞。(3)圖3中,曲線①②階段染色體數減半,形成的原因是同源染色體分離后細胞一分為二;曲線②③階段染色體數暫時加倍,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細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體的是減數第二次分裂及產生的生殖細胞,即圖中的②③④。(4)個體發育過程中,染色體數最多的時期為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